1995年7月3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编者的话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农村需要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适合农民口味的文化生活。实践证明:凡是农村文化生活比较丰富、农民精神比较充实的地方,社会风气、社会治安状况就好,干群关系就比较融洽;而那些文化生活匮乏的地区,不论其富裕程度如何,封建迷信和宗族势力抬头、社会治安恶化、干群关系紧张等现象都十分突出。因此,农村文化生活是否丰富绝不能视为小事。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既离不开科学文化知识,也离不开思想教育。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农民的物质生活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由于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许多曾行之有效、能给农民提供科学文化知识及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的文化活动方式和场所,因无人组织而逐渐废弃了,在一些地方农村文化生活出现了空白。本版今天刊登的这两封来信披露的问题,值得有关方面重视。
如何活跃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是一个需要探讨的课题。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在抓好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任务的同时,重视农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因地制宜,为广大农民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基层见闻

  湖南省临湘市:农村文化生活落后了
最近,我们在临湘市农村搞调查,发现这里农民文化生活匮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投入太少。这几年国家给临湘的农村文化投入比“七五”期间减少75%,市财政投入在本来就很低的基数上也逐年减少。据对80户农民的调查统计,他们去年人均文化生活开支18元,仅占纯收入的1.4%。二是场地设施陈旧。目前农民文化活动的场地主要有图书室、文化室等,这些场地设施有的年久失修,有的管理不善,有的被挪作他用。乡村图书室的藏书大部分是六七十年代购进的,长期无人借阅,形同一堆废纸。三是文化生活内容老化。与现代城市文化生活相比,农民文化生活水平偏低,老一辈农民中,旧的伦理道德和封建迷信仍然比较严重,新一代农民中,由于受文化知识水平的限制,接受了一些社会上不健康的东西。
农民文化生活匮乏,危害甚大:部分农民由于思想空虚,法制观念不强,犯罪活动增多,给农村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后果;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及非法宗族活动抬头,参与的农民越来越多,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由于农民接触新事物的渠道不畅,科技兴农这个富民的根本措施在农村难以落到实处,科学技术应用范围小,科技投入比例很低。
湖南临湘市政府周文健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基层见闻

  豫西南四县区:农民的文化天地小了
近几年,在农村文化生活领域,出现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滑坡”现象:
电影少了。根据我们在豫西南唐河、社旗、方城、宛城三县一区28个乡镇的调查,目前,平均每个村每年放映电影1至2次,有的村一年到头也不放电影。所放影片的内容不是武打就是凶杀。造成农村电影放映减少的原因:一是80%的乡镇无电影放映队,过去曾有过的放映队因缺少经费,放映员报酬低而解散;二是农村电影发行渠道不畅,一般租部片子得去县或市电影公司,远的要跑100多公里,近的也有几十公里;三是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村里没有钱支付电影费;四是农民愿意看的科普、科教片、农业技术推广片太少。
书店少了。被调查的乡镇绝大部分没有书店。个体户经营的书摊上出售的书刊,多为武打、凶杀、传奇、言情之类,农民需要的诸如病虫害防治、农业新技术推广方面的书籍则很少见。报刊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体,可在被调查的农户中只有少数科技户订几份报刊,绝大多数农户不订报刊。农户不愿订报刊的原因,一是与农业、畜牧养殖、科学种田相关的报刊很少;二是邮电部门投递不及时,把日报变周报、周报变月报,失去了时效性,不少农户订了报刊还得自己去邮电部门取。调查中,我们发现每个村的订报费用并不少,某村不足1500人,订阅各种报刊21种,费用超过3000元,人均订报费2元多。可这些大家出钱订的报(钱是农民提留出的),95%的群众是看不到的。大部分报纸放在村、组干部家,时间长了,便当废品卖掉,根本发挥不了作用。
娱乐场所少了。笔者走访过的乡镇中,只有2个乡镇有间破烂不堪的房子作为图书室或文化室,一些村委门前虽挂有“青年民兵活动之家”、“文化活动室”之类的牌子,也是徒有虚名,大多是为了应付检查验收。可以说,农村文化娱乐场所几乎已经没有了。
农民缺乏文化生活引发了诸多不良后果:一些人出现精神危机,封建迷信活动乘机蔓延,如豫西南某乡近几年文化娱乐场所减少了,各村都盖起了神庙,兴起续家谱热,参与者中中老年人居多;有的农村青年拉帮结伙,不务正业,聚众打架,赌博成风,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治安。
希望有关部门重视农村出现的文化“滑坡”现象,采取有效措施,在人财物上对基层文化场所建设给予扶持,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河南唐河县桐河乡党委金少庚吴执和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呼吁

  规范农资市场遏制坑农现象
——来自安徽六县、市农资市场的调查
三月中旬,我们对凤台、阜阳、太和、界首、宿州、固镇等六个县、市农资市场供应和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化肥、农药、种子市场管理虽然得到加强,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农资经营渠道混乱,无证无照经营现象严重。在阜阳市我们调查了城内二十家经营点,有营业执照的只有十二家。这些经营点经营四十多个品种的农药、种子,其中有农药登记证的不到百分之四十,种子近百分之九十无植物检疫证。去年,该市袁寨镇的一些无证无照个体户以每吨一百九十五元的价格从肥东县桥头集购进劣质磷肥,冒充铜陵磷肥,一吨卖四百多元。宿州市城区经营种子的有八十多户,胜利路一条街就有三十多户,但有证照的仅占三分之一。
被调查的六县、市都有不少无证照经营农资的个体户,其中有的是当地乡、村干部的家属、亲朋,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对他们的不法行为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界首市戴集镇无证照农资经营户曾多达几十户,工商行政管理、供销等部门联合查处时,当地有的领导同志竟说农资经营也可搞“小特区”,放任无证照经营农资。
农资价格涨幅过高,国家调控价格难以落实。在一些地方,去年碳铵零售价每吨四百多元,今年涨到五百五十元以上;尿素去年零售价每吨一千三百元左右,今年升到二千元以上。涡阳、安庆产尿素每吨的调进价达一千八九百元,大大高于国家调控价。农药“乐果”、“甲铵磷”进价也从每吨一万五千元、一万三千元分别上升到一万七千元、一万五千元。
假冒伪劣农资泛滥,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阜阳市技术监督局抽查化肥一百二十批次,不合格率达百分之三十三;抽查农药三十四批次,不合格率达百分之二十九;抽查种子、成品油、农机、农膜八十批次,不合格率为百分之十九。高效敌杀死的标准含量应为百分之二十点五,但阜阳市农资公司第八门市部卖的这种农药,有效含量仅为百分之零点五,该市老庙乡一个体户私制劣质磷肥,含磷量不到百分之八。去年,太和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查获假劣尿素三十吨、磷肥二百二十吨、农药四百零九箱、小麦种十八吨。一乡镇企业搞的三百多吨机油,经省技术监督局鉴定,竟是甲烷,农民使用后,有十三辆拖拉机报废。凤台县淮河化工厂生产、分装的磷酸二氢钾助长剂,实际含量只有百分之二十七,而国家规定含量为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八十。另外涉农部门也存在坑农现象。本来为农村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是涉农部门的职责。然而在小集体和个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有些涉农部门也干坑农害农勾当。如阜阳市闸东丰乐种子公司经营劣质玉米种子二万公斤,给农民造成直接损失四十多万元;阜阳地区农经委实业公司致远生资经营处经营劣质农药,宿县地区农业局科技管理站咨询服务部经营劣质西瓜种,宿州市永安供销社经营国家禁用的“杀虫脒”农药,凤台县东风湖农场生产劣质磷肥,固镇县城关供销社销售劣质化肥等等,都给农民造成了很大损失。
对违法违章经营农资行为查处不力,执法不严。有些地方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碍于情面和错综复杂的关系,对无证无照经营农资的个体户听之任之,不予取缔;有些农资市场监督检查部门,工作停留在城区,深入农村检查整顿不够;对违法者大都罚款了事,不提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致使一些违法之徒逍遥法外。
保证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坚决打击各种坑农害农行为,是确保农业丰收的前提。因此,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督检查,管好供应、质量、价格,理顺流通渠道。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陆德生吴斌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

  警惕农村小卖部售假
近年来,随着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力度不断加大,在城市里出售的假冒伪劣商品确实减少了。但在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农村一些地方,假冒伪劣商品的交易还相当活跃。如我县有关部门去年就从农村查获各类假冒伪劣商品30余种,价值3500万元,其中绝大多数是从农村小卖部中查出的。农村小卖部何以会成为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据点”呢?据调查,一是假冒伪劣商品价格便宜,占用资金少,周转快,经营者愿意进货;二是假冒伪劣商品价格低廉,恰好迎合了部分农民爱买便宜货的心理;三是广大农民辨别各类商品质量的能力较低;四是各地“打假”部门人员少,对农村小卖部的检查监督力不从心。
要解决农村小卖部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问题,应尽快规范小卖部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要求他们做到无质量合格证的商品不进,无出厂日期和保质期的商品不进,无正当来源渠道的商品不进。同时,还要加强必要的监督检查。
河北丰润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李国辉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建议与要求

  个体粮店须守法经营
近些年来,个体粮店在我县城乡发展很快。据调查,时下从事个体粮店经营的主要是进城农民、城镇的闲散劳动力以及国有粮食部门自谋职业的职工。个体粮店的兴起,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活跃了粮食市场,但因各种配套措施没跟上,缺乏必要的管理手段,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我县大多数个体粮店地理位置不错,但经营场所的设施却十分简陋,粮食保管条件极差,每逢阴雨季节,粮食极易发生霉变。有不少个体经营者,既不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也不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手续,更无卫生许可证,卫生状况十分令人担忧。
少数个体粮店老板利欲熏心,售粮时短斤少两,掺杂使假,不明码标价,有的还欺行霸市,胡乱涨价,严重扰乱了粮食市场的正常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对个体粮店的监督管理,采取措施解决上述问题。
湖南祁东县粮化实业公司陈鸿飞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建议与要求

  应建立粮油质检机构
据张家口市城调队反映,近段时间,在市场调查中发现,由于粮油质量欠佳,市民利益受损:一位离休老干部买了5公斤麻油,过了几天,麻油凝固结块;一位中年妇女买了一袋面粉,因有异味而无法食用。
市场粮油质量欠佳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粮油市场放开后,没有建立统一的粮油质检机构,使市场粮油质量无法保证。二是群众以往信赖的国营粮店减少,个体粮油摊点急剧增加,市场粮油质量难以控制。三是一些个体粮店经营者唯利是图,不仅以次充好,将普通面粉冒充特级面粉销售,还在面粉、食油中掺杂使假。
粮油质量事关千家万户的一日三餐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有关部门应从维护消费者利益出发,建立粮油质检机构,确保市场粮油质量。
河北省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朱桂英张城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光彩一页

  眼盲心明的赵金顺
最近,我县东黄坨镇西玉坨村44岁的盲人赵金顺帮助农民增产粮食的事,轰动了全县。
赵金顺5岁时因病右眼失明,1981年左眼也完全失明。度过了一段痛苦的时光后,金顺打定主意:“我不能成为废人!我要学点有用的知识。”
1981年7月,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开课。赵金顺兴奋极了,从那时起,他成了农业广播学校最真诚、最用功的学员。他以惊人的记忆力把全部课程熟记于心,甚至连一些繁琐、枯燥的数据都能很准确地记住。
经过几年的收听,赵金顺根据家乡农业种植特点,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水稻种植技术上。为配合广播教学,他托人从北京、天津等地买来辅导教材,请人读给他听。渐渐地,什么内容在哪本书的哪个章节甚至是第几页他都能记得。
赵金顺时刻想让自己学的知识为乡亲们造福。他知道,村里人种植水稻的方法是老辈人传下来的,需要改进。他向乡亲们提出了一套改进水稻育秧管理的意见。开始,人家不相信他,说:“听听那匣子就能多打粮了?”“要说种地,你懂啥?”面对冷言冷语,赵金顺不在乎。
赵金才、赵金生是赵金顺的本家兄弟,金顺首先向他俩推广水稻生产新技术。一年下来,金才、金生种的水稻增产了,兄弟俩高兴极了,可赵金顺却说:“你们没有完全按我说的去做,要不,会收得更多。”果然,第二年赵氏兄弟的水稻在赵金顺“点拨”下,亩产量高出他人200公斤。
村上的赵庆宝在县里一家工厂工作,没多少时间料理家里的责任田。他找到赵金顺,请他在育秧、管理、施肥上“面授机宜”。有时候,赵金顺让赵庆宝用自行车把他驮到稻田里,用手摸稻秧生长情况,还让赵庆宝随时记录稻秧的茎长、叶宽及颜色,然后指导他浇水、施肥。结果,当年赵庆宝种的水稻亩产达到720公斤,拿了个全村第一,而且节省大量工时、肥料、水电。
小村庄轰动了,人们开始对赵金顺刮目相看,求他指点的人也增多了。村里受他指导的农户,水稻亩产普遍提高,大家对他越来越信服。
镇农民技校请赵金顺去讲课,他结合生产实践讲授科学种田的知识,人们听得心满意足;镇里在集市上搞农业技术咨询服务,赵金顺挂起“水稻种植咨询台”的牌子,耐心解答庄稼汉们提出的问题,常常是集市散了,他的桌前仍围着一群人;镇上举办农技培训班,邀请赵金顺讲了5天课,听课者原只限镇、村农业技术员,可一些群众闻讯后也赶来听讲。眼盲心明的赵金顺成了受农民欢迎的农艺师,还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他感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河北滦南县委李季杨立欣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心里话

  我的论文不愿“入选”
最近,我连续两次收到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综合开发部寄来的《中国当代论文选》入选通知,说我在《机械电子政工研究》杂志和《湖南日报》上发表的两篇文章,选入《中国当代论文选》。按理说这是好事,可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通知中还说:“为了扩大宣传面,请你的单位订购或推销该书10册以上(此书还未编成,价格已订为每册98元)。书款请在收到此函30天内通过邮局或银行汇来……”通知还规定对作者按订书册数的多少实行浮动稿酬制。我恍然大悟,与其说是通知我“入选”《中国当代论文选》,倒不如说是动员我订购、推销这本书。更确切地说,我必须用980元钱购买10册书,才有资格入选《中国当代论文选》。考虑再三,我决定不“入选”了。
湖南湘潭江滨机器厂王昌文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街谈巷议

  贫困山区学龄儿童失学多
近几年,贫困山区学龄儿童失学人数一年比一年多。究其原因,主要是:
“学杂费”上涨过快。90年代初,我县农村小学收费最高标准为19.3元,初中最高标准27.8元,到1994年上学期时,已分别提高到65元和118.1元,很多家庭无法承受上涨过快的学杂费,不得不让自己的孩子过早告别校园。
外出打工影响。外出打工仅靠出卖劳动力,就能获得可观的收入。很多年龄稍大的孩子被大人领出去打工挣钱。
读书无用论作祟。贫困山区的农业生产,大多数仍采用传统的单一的种植方式,广种薄收。种田靠力气,没有体现知识的作用。很多农民因此难以产生对先进科学技术的渴求,从而认为读书可有可无。
初、高中学校太少,升学率过低。目前,我县有村小419所,中心完小53所,片小42所、初中24所,完全中学5所,每年小学生升入初中的升学率仅69%,初中生升入高中的升学率仅25%(不包括职业中学)。在这种情况下,一批学生因升学无望而中途辍学。
湖南龙山县政府办公室余佳祥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答复反应

  补盖钢印收费者作了检查
四月二十四日你报读者来信版刊登题为《毕业证补盖钢印收费——哪家规矩?》的来信,在瑞昌市教育局引起很大震动。局领导当即责成局纪检监察室调查。经查,三月六日我市村建办干部何仁高(莫名)持其妻妹徐小菊的初中毕业证来我局加盖钢印。因何仁高同志所持毕业证手续完备,无须加盖钢印,办公室工作人员黄群友反复对何解释,何坚持要盖钢印,两人发生争吵。黄说要盖就拿三十五元钱来,何坚持不肯,最后经教育局一位干部从中调解,何答应出十元钱请客,黄给他加盖了钢印。为了严肃纪律,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一、责成办公室负责人曹继龙、工作人员黄群友在机关全体干部会上作深刻检查。
二、向何仁高同志致歉并如数退还所收十元钱。
三、局分管领导及主要负责同志应从此事中吸取教训,加强内部管理,增强干部的服务意识。
四、为进一步做好制止乱收费工作,教育局组织三个工作组分别对各科室、各基层学校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江西瑞昌市教育局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来信点滴

  农药无说明 用户伤脑筋
许多农民反映: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农药大都没有使用说明书,令他们很伤脑筋。农民使用农药,要靠自己调配,由于无说明书,调配的比例难以掌握,浓度不是过高就是过低,影响农药的使用效果。
新疆呼图壁县芳草湖农场广播站张术军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来信点滴

  棉种质量次损失该谁赔
今年2月初,我县棉麻公司派人到商丘县谢集镇棉花集团物资技术服务公司购进164棉种1.5万公斤。谁知,这些棉种不论是直播还是育苗,出苗率都很不理想,好的不足60%,差的仅有20%,且病苗、黄苗相当多。希望有关部门尽快查处此事,维护棉农利益。
河南内乡县供销社张玉铎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来信点滴

  标实不相符克扣消费者
黑龙江富裕县忠厚淀粉厂生产的白鹤牌“马铃薯淀粉”,标量“净重350克”,实际重量是200至275克。此产品还标有“获黑龙江省行业优质产品”字样。
黑龙江黑河淀粉厂生产的“土豆淀粉”,标量“净重400克”,可实际重量仅300克左右。
吉林铁路公安处侯德伍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来信点滴

  村医水平差 培训莫放松
农村多数村医未受过正规医学教育,只是在当地卫生院学习一年半载就回村行医;即使少数从卫生学校毕业的村医,专业知识也很有限。由于一些乡村医生本身文化水平不高,又是亦农亦医,没有时间和精力钻研业务,因此常发生医疗事故。呼吁有关部门定期培训村医。
湖北洪湖市滨湖卫生院朱发正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耳闻目睹

咋不管管这些经营者?
近几年,一些人在我们居住的楼房周围便道上搭起了一间间简易房,起初是做商品批发生意,后来改开餐馆,今年又陆续办起了美容美发厅。我们原来拥有的绿树环绕、便道宽阔、卫生整洁的居住环境,现在被喧闹、油烟、污水、臭气、蚊蝇等取代。从前面看,家家店铺装修得富丽堂皇,但杂物和垃圾却堆积在住户的窗下,甚至大小便也在住户窗下进行。在炎炎夏日,住户却不敢开窗(右图)。由于环境污染,我们楼房西面一棵生长了40多年的树枯死了,还有4棵被烤得只剩下枝干,树枝上挂满了油污和电线(左图)。
做生意不能以损害他人利益为代价。有关部门在批设网点时,不能只想到从中可收取多少管理费、租金等,而要综合考虑市容、卫生、安全及居民生活的便利与安宁。
北京市宣武区华仁路31号诗云 王仁等95位居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