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世贸组织因受美国干扰
开放金融市场谈判搁浅
新华社日内瓦6月30日电(记者杨起、班玮)由世界贸易组织主持进行的关于在世界范围内开放金融服务的多边谈判在30日晚的最后期限内未能达成任何协议,但是欧洲联盟为谈判各国争取了4周的“思考期”。
美国在29日的谈判中宣布,由于某些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服务方面作出的开放市场的承诺不够,从7月1日开始,美国将不对这些发展中国家在美国新开业的金融公司提供最惠国待遇的多边保证。此举实际意味着将关于开放金融服务的多边谈判置于破裂的境地。
为了挽救危局,欧盟部长理事会30日晚在日内瓦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在金融谈判最后时限(日内瓦时间30日午夜)到期的1个多小时之前,部长们带来了一个妥协方案:将结束谈判的最后时限再延长至7月28日,以便谈判各方对于谈判的前景进行深入的“思考”。参加谈判的各国代表随后在世界贸易组织开会鼓掌通过了欧盟的这一建议。欧盟还呼吁与会各方在美国退缩的情况下不要竞相降低或撤回它们此前对于开放金融服务市场已经作出的承诺。
情况表明,美国现在在打双边牌。对于发达国家,它可以实行最惠国待遇,而对于东盟和印度这样一些它认为出价不够的国家则限制其金融公司进入美国市场,企图通过这种压力迫使这些国家进一步开放市场。欧盟负责贸易事务的委员布里坦认为,美国的这种战略是“打错了算盘”。他说,欧盟将尽一切努力使美国改变主意。东盟国家在今天的谈判会议上发表了一项声明,再次强调它们已为谈判的成功作出了巨大努力,并对于谈判未能如期达成协议表示失望。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鲁杰罗在会后对记者表示,谈判没有最后破裂使他松了一口气,延期总比破裂好。他希望美国能继续参加到这一多边谈判的进程中来。
开放金融市场是1993年底结束的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一个未完成部分。当时由于美国坚持认为一些发展中国家作出的开放市场的承诺不够,迫使各方同意将结束谈判的日期推迟18个月,即推迟到今年6月30日。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札记

  劳埃德保险社自身难保
李文政
伦敦城内的劳埃德保险社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历史最悠久的保险公司。但自80年代初,这家保险社流年不利,屡遭亏损,其前途如何,目前引起伦敦金融界密切关注。
5月上旬,主管伦敦劳埃德保险社的英国贸工部在给劳埃德保险社一个承保人的信件中透露了该保险社严峻的经营状况。按英国政府的规定,伦敦劳埃德保险社每年9月都要由英国贸工部进行资金周转能力的考核,以确定其明年是否适于继续营业。英国贸工部在信中说,劳埃德保险社成员的承保能力将在考核中“造成某种困难”。
自从80年代初以来,由于世界各种灾害频仍,包括北美的“雨果飓风”和1987年发生在英国的暴风和后来的北海油田大火等,劳埃德保险社连连支付巨额赔偿,总额达60亿到80亿英镑,与劳埃德承保成员的承保支付能力大致相当。巨额索赔造成劳埃德有9000余名成员濒于破产,丧失了承保金的支付能力,已有30名成员经受不起打击而自杀。劳埃德保险社的资金运转能力开始出现严重问题。另外,还有不少承保人拒绝支付应该支付的赔偿费用,使得劳埃德的债务负担加重。伦敦金融界人士认为,在此种情况下,劳埃德不得不为自己能生存下去而作“垂死的拚争”。据报道,劳埃德保险社主席罗兰和总裁米德尔顿正在研究劳埃德的“生存计划”,一是限定、减少承保的范围和责任,二是同意吸收“公司”而不仅仅是“个人”作为承保人。“生存计划”还准备在改善管理和减少行政开支方面做出认真的努力。但一些局内人相信,这对具有300年历史的劳埃德保险社来说,也许来得太晚。言外之意,劳埃德问题太大、太复杂,难以解决。
如果劳埃德的领导阶层回天乏力,后果将相当严重。首当其冲的便是伦敦保险业的6万人要失业,伦敦的欧洲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会受到德国法兰克福的更严重的挑战。巴林银行倒闭已冲击了伦敦的地位,如果劳埃德再摇摇晃晃,人们势必对伦敦城的前景丧失信心。
劳埃德保险社是3个世纪前由一个叫爱德华·劳埃德的人在泰晤士河岸上一家咖啡馆内创立的。那时商人和地主聚集在那里交换海运的消息,并逐步酝酿对船只保险,以赚取保险本金。1871年颁布的劳埃德保险法只允许其进行轮船保险。1911年之后扩大保险范围,成为利润大、风险大的行业。它的承保成员均为“个人”,而没有“公司”;去年首次允许公司成为承保人,以提高劳埃德的抗风险能力。在80年代中期,它的承保成员达3.5万人,而过去几年里已有8000余人退出。由于保险业财政结算周期长,劳埃德只公布了到1991年的经营情况,总计损失为67亿英镑。近一二年,劳埃德的保险收入有所增长,但无穷无尽的索赔官司花费巨大,抵消了保险业务的收入。


第7版(国际)
专栏:

  里森将被引渡到新加坡受审
本报波恩7月2日电记者刘华新、徐步青报道:造成英国巴林银行倒闭的英国经纪人尼克·里森将于今年9月初被引渡到新加坡受审。
这是德国黑森州总检察院发言人格诺特·布洛夏特说的。里森今年3月初案发后,逃到德国后被捕,被关押在黑森州法兰克福一家监狱。
德国《星期日世界报》今天报道了布洛夏特的讲话。这位发言人说,新加坡方面提出的指控证据确凿,黑森州总检察院毫不怀疑引渡申请将被最高当局批准。他说,8月中旬引渡申请将送达黑森州司法部,然后送至德国政府,9月初里森将被引渡到新加坡。他说,辩护律师的态度将改变不了这一前景。


第7版(国际)
专栏:

  黑海经合区首脑会议开幕
第二届黑海经济合作区首脑会议6月30日在布加勒斯特市议会大厦开幕。罗马尼亚总统伊利埃斯库在致开幕词时表示,这次会议将加强黑海地区国家在经贸、农业、交通、通讯、旅游、科技等方面的合作。


第7版(国际)
专栏:

  波兰开始调整关税税率
波兰从7月1日开始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从这一天起,波兰实行新的关税税率。为了与世界贸易组织税制接轨,波兰主要对农副产品的关税税率进行了调整。与此同时,取消了以前实行的进口商品均衡税和最低价限定。


第7版(国际)
专栏:

  德国政府批准兴建磁悬浮铁路
德国政府在6月29日举行的内阁会议上批准了兴建柏林至汉堡段磁悬浮铁路的计划。内阁会议通过了一项法律草案,该草案批准了这一计划。据报道,这一铁路将于2004年投入运营,火车运行速度将达每小时450公里。


第7版(国际)
专栏:

  第45届诺贝尔奖获奖者会议闭幕
为期5天的第45届诺贝尔奖获奖者会议6月30日在德国南部风景如画的林道岛闭幕。来自德、美、英、日等国家的17名诺贝尔奖获奖者、近500名世界各地的大学生、进修学者以及科学界、工业界的代表参加了大会,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出席了大会的开幕式。
(本报专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我留日学生举行科技座谈会
由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教育处主办的第5次“中国现代化与中国留学生”座谈会1日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举行。旅居日本各地的中国留学人员在座谈会上表示要以自己的实践去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第7版(国际)
专栏:

  泰一大学成立中国研究中心
朱拉隆功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成立典礼暨泰中关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研讨会1日下午在曼谷的阿努玛饭店举行,以纪念泰中建交20周年。泰国前总理阿南·班雅拉春和中国驻泰国大使金桂华等出席了典礼并致词。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美签署动物检疫协议
经过两年多的磋商和谈判,中美两国的动植物卫生检疫部门6月30日就中国从美国进口牛、牛胚胎、猪、鸵鸟以及动物遗传物质的卫生检疫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在美国农业部签署了5个有关协议和谅解备忘录。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马签署经贸合作协定
中国政府和马达加斯加政府6月30日在塔那那利佛签署了一项贸易、经济和技术合作协定。根据协定,中马两国在贸易、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合作,包括交换情报、制定发展项目以及相互投资、互派专家和培训技术人员等。


第7版(国际)
专栏:

  阿航暂停飞往巴黎航班
阿尔及利亚航空公司日前宣布,因法国有关方面做出“带有歧视性”的决定,该航空公司从6月29日起暂停所有往返于阿尔及尔和巴黎之间的航班。阿航在一项公报中说,法国方面“出于技术考虑”,已单方面决定将阿航班机降落的机场从巴黎南郊的奥利机场迁往东北郊的戴高乐机场。
(据新华社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西半球贸易部长会议结束
通过经济一体化联合宣言
新华社丹佛6月30日电(记者翟景升)为期一天的西半球34国贸易部长会议30日在美国丹佛市举行。会议通过了旨在推动该地区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最后联合宣言》。
美国贸易代表坎特在会议闭幕式上表示,与会各国贸易部长决定从两方面着手推动西半球经济一体化:一是组成一系列专项工作组,分头进行工作,二是加强北美自由贸易区、加勒比共同体和南锥体共同市场等西半球5个区域性经济组织之间的合作,并逐步进行合并统一。坎特说,到2000年将力争在成立美洲国家自由贸易区方面“取得具体的进展”。
《宣言》指出,与会部长们探讨了在现有区域性及双边组织基础上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途径,并同意为确保实现美洲自由贸易,将与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条款完全保持一致。
《宣言》说,鉴于各国在发展水平与经济规模上的巨大差距,部长们同意积极采取措施,向一些小国家提供机会与便利,帮助它们提高发展水平。
本次贸易部长级会议是“西半球34国贸易和商业论坛”活动的一部分,下次会议将于1996年3月在哥伦比亚举行。


第7版(国际)
专栏:

  世行发表劳务市场报告
全球劳动大军达25亿人
据新华社华盛顿电(记者翟景升)世界银行6月29日发表一份报告说,全球劳动大军正以令人咋舌的速度增长,目前估计已有25亿人到法定工作年龄,比1965年几乎增加一倍。
这份题为《1995年世界发展报告:在一体化世界的工人》是世界银行就全球发展问题发表的第18份专题报告。这份长达251页的报告预计,到2025年,世界劳动大军还将增加12亿人,主要集中在中低收入国家。报告认为,在一些工业国家里失业率大幅上升不能怪罪于国际贸易的发展与移民增加,主要应归咎于技术的进步与变革,市场对不熟练工人需求的减少等因素。


第7版(国际)
专栏:

  《申根协定》七月一日起实施
据新华社布鲁塞尔6月30日电(记者毛雪良)《申根协定》执行委员会29日在布鲁塞尔开会后决定,从7月1日起正式全面实施这一协定。
会上,除法国外的《申根协定》签字国代表同意从7月1日起全面实施协定,正式取消对人员和商品的过境检查。法国代表要求并获准在今后的6个月内继续维持其对共同边境的人员检查,但允许《申根协定》其他成员国的警员越过法国边境追捕犯罪分子。
《申根协定》已于今年3月26日在它的7个签字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法国、德国、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正式生效,各国取消相互间的边境身份检查,并规定3月26日至6月30日为“试行期”。


第7版(国际)
专栏:美国通讯

  “阿特兰蒂斯”号的特殊使命
本报记者刘爱成
6月29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太空与俄“和平”号轨道站对接成功。美俄空间合作由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6月27日下午,“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机上共载7人,5名美国人,2名俄罗斯人。机长是48岁的吉本森,这位美国前海军飞行员自1978年被挑选为宇航员后,驾驶航天飞机已有10年历史,这是他的第五次太空之行。驾驶员叫普雷斯考特,今年39岁,这是他第一次驾驶航天飞机。不过以前他曾作为“飞行专家”乘“哥伦比亚”号在太空飞行过240个小时。在这次驾驶航天飞机前,这位空军中校又接受了严格训练。随“阿特兰蒂斯”号上天的有3名“飞行专家”,他们将对人体在太空的新陈代谢、地球引力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心血管、肺器官等多种项目进行科学实验。
在本次“航班”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名来自俄罗斯的“贵宾”。这两位俄罗斯宇航员是搭乘这班美国航天飞机去替换正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工作的两名俄罗斯宇航员的。一位是47岁的索洛维约夫。他是曾担任过前苏联远东军区飞行大队长的高级飞行员,1979年在尤里·加加林宇航员训练中心经过培训后,步入太空宇航行列。他曾3次遨游太空,并在“和平”号空间站当过指挥。这次重上“和平”号,他将再任指挥。与他同行的另一位俄罗斯宇航员是42岁的布达林,是首次进行太空飞行,将在“和平”号上担任飞行工程师。
“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后,迅速向“和平”号靠拢,边飞行边做对接的准备。对接后双方每天将一起进行科学实验。还将联合举行记者招待会并举行欢送仪式。此后,俄罗斯宇航员索洛维约夫和布达林将留在“和平”号内,替换下来的两名宇航员带着3个多月来在“和平”号上的实验成果登上“阿特兰蒂斯”号。一切准备就绪,“阿特兰蒂斯”号便开始脱离“和平”号。按计划,“阿特兰蒂斯”号在圆满完成使命后,将于7月7日降落在佛罗里达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与20年前相比,这次“阿特兰蒂斯”与“和平”号对接不仅规模大、相聚的时间长,而且合作的项目多。
冷战的结束为美俄加强太空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活力,他们计划今后10年在太空建成国际空间站——一个长期的科学实验研究所。在试验准备工作就绪后,他们将从1997年11月开始,在太空组建新的轨道空间站,于2002年前竣工。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官员说,到那时,除了美俄之外,日本、加拿大及欧洲等许多国家都将在这个国际空间站设有固定的实验室。目前双方正在加紧进行试验准备工作。计划从1995年到1997年正式开始组建国际太空站之前,美国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将进行7次会合对接。这次“阿特兰蒂斯”号与“和平”号对接是这7次使命中的首次,难度比较大。为了使这次对接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今年2月上旬,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空间站进行了演练。
美国航空航天局局长丹尼尔·戈尔丁说,“这次对接将开创美俄太空合作的新纪元,为今后10年建立国际太空站奠定基础。”
(本报华盛顿6月30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最近在喀麦隆首都雅温得举办的中国工艺品展览,是中喀两国自1972年建交以来的第二次,在当地受到热烈欢迎。图为喀麦隆外交部长费尔迪南·奥约罗(左)在中国工艺品展览会上对木雕老寿星倍加赞赏。 
 新华社记者 郑苏春摄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国西藏自治区那曲艺术团团长、那曲地委副书记向奥地利皮斯廷市市长献哈达。那曲艺术团不久前在奥地利各地演出十余场,受到当地观众热烈欢迎。
新华社记者 郭勇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