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2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山东济南玉泉森信大酒店通过考试选拔,招聘了8名知识渊博、通晓外文的退休职工,参加酒店的礼仪工作。这些礼仪老先生于7月26日正式上岗。
新华社记者张鲁成摄


第4版(要闻)
专栏:访读者想知的地方

  文天祥的后裔们
本报记者章世鸿李天扬
我们这次访问江西省吉安市,听到文天祥及其后裔许多感人的故事,促使我们来到文天祥的故乡吉安县。
没有想到,位于吉安县敦厚镇的文天祥纪念馆建造得如此恢宏、庄严。这是一组中轴对称的仿古建筑群落,红墙黄瓦,依山而建,松柏葱葱。我们踏着47级石阶,来到正气堂,只见6米高的文天祥塑像挺拔伟岸、气宇轩昂,令人肃然起敬。这里陈列着8幅大型壁画,概括了英雄壮烈的一生。正北面影壁上,巨大的《正气歌》诗碑赫然入目。正气堂两旁有4个展厅,用大量文献文物展示文天祥当年生活和斗争的图景,我们参观时心潮澎湃。
文天祥一门忠烈。那么,他到底有多少后裔?他们分布在哪些地方?为这件事,吉安县曾作了多方调查和探索。
在吉安县城东南约40多公里的山岭中,有一小山村名曰文家村。700多年前,文天祥就诞生于斯。今天,这里还聚居着20多户文姓人家,有100多人,他们就是文天祥的后裔。
苍莽起伏的文山、天马山环抱着文家村,奔腾不息的富水河从村前滚滚而过,一棵棵百年古樟和一丛丛翠竹环绕在山村四周。在文家村里,不论是一间间明清时期的古屋,还是一幢幢新盖的瓦房,每户的厅堂上都恭敬地张贴着文天祥的画像和《正气歌》字幅。无论是男女老少,一谈起祖先文天祥,无不喜形于色,滔滔不绝。特别令人兴奋的是还有数件珍贵的文天祥遗物由他的19世孙文宗垣负责保管。他们为了保护这些文物,承担许多风险,有时甚至是以命相抵,才躲过一场场浩劫,留存至今。
文家村的文氏后裔们保存的文物最珍贵的有三件,一幅文天祥的画像,一份文天祥亲笔所书的奏折,一部文氏族谱,由专家鉴定过,属国宝甲等一级文物。目前文物被存于一只木箱内,箱内铺着一层石灰、一层烟叶,以防潮防蛀。木箱上有三把锁,钥匙分别由三房文氏长辈所掌,私下不能开启,外人欲一睹风采,更不是件容易事。有人曾许以重金收购,文家村人根本不为所动。
多少年来,文天祥故乡的人们只以为文天祥的后裔们就只是这些守在文天祥故土的100多人。然而,情况大大出于他们的意料之外,文天祥的后裔远非这一些。
那是在90年代初,当地有关部门从一本《特区风采》的杂志上读到:在深圳岗厦村,500多户村民都姓文。吉安县领导当即派人南下深圳,与他们取得联系。当时,文天祥纪念馆即将建成,他们带去了一些资料。岗厦村的文氏后裔一直自诩为文天祥后代,但由于长期不通音讯,他们竟然不知道家乡情况,见到吉安县的亲人,听到了这些喜讯,他们非常激动。通过他们,吉安县同志又了解到:从东莞到深圳,有10个村都姓文,在广西和海南,都有文氏后裔聚居。香港也是文氏后裔的聚居地之一。在那里还有文氏宗亲会等组织,文天祥的后裔有不少成了企业家。吉安县在深圳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从此,分散在海内外的文天祥的后裔们开始同家乡建立密切的联系。
接着吉安县举办了3次关于文天祥的大型活动,每次都是盛况空前,轰轰烈烈。
1992年1月9日,恰是文天祥就义709周年纪念日,这天举行了纪念馆开馆典礼。吉安县城装扮得五彩缤纷,充满节日气氛,参加的达10万人,海内外文氏后裔和宾朋前来的有3000人。87岁的文天祥后代、全国政协委员文强老先生、香港文氏宗亲会理事长文植旺先生及本省和广东省的文氏后裔都来了。他们采用古老的虔诚的奠祭方式:烧香、谒拜,悼念自己的先祖。许多人流泪了。文天祥的精神、品格、情操,在逝世700多年后,仍在感召着他的后代子孙们。
同年11月16日,吉安县举行文天祥国际学术讨论会。当一份份印刷庄重的邀请信飞向海内外文氏亲朋手中时,他们感到无比激动,前来赴会的有200多人。来自太平洋彼岸62岁的文龙先生一下飞机就禁不住流下热泪:“我终于回来了。”他感激吉安县领导把他17代祖先的家乡建设得这么美好。他在讨论会上说:“我以自己是文天祥这个伟大的英雄的子孙为荣。我这几年奔走文氏家族聚居地,就是为了宣扬文信国公千古不朽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三次是1993年11月21日文天祥墓修葺竣工典礼活动。他的墓就在高耸云天的文山峰间,坐北朝南。文天祥生前曾有誓言:“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他就义时从容向南方再拜而死,因而其墓也永向南方,以示生死不渝之志。墓顶横额“为国捐躯”四字相传是明代理学家王阳明任吉州太守时的手笔。从山麓到墓茔要上140多级台阶,既陡且直,令人有高山仰止之感。台阶两旁,枫林参差,秋时火红如血,有人说是诗人“化作杜鹃带血归”绝句的物化。我们在吉安县听到当年文天祥遗首南运的轶事:由于文天祥家庭当时都惨遭不幸,有的牺牲,有的被俘,此事只能由他的挚友张千载代劳。张千载闻讯文天祥被俘要押赴京都,在吉州城下,他跪在文天祥面前说:愿伴丞相赴京。于是他随同文天祥到京,相守三年。文天祥就义后,他置一木盒,将文天祥遗首藏于盒内,护送回乡,埋于文山。落葬时节,乡亲长跪迎送,号哭声惊天动地,河水呜咽,文山震撼。1992年,吉安县政府决心拨巨款重修文墓,他们手持重修方案,专赴深圳,邀集香港、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文氏后裔共同商议,听取意见。这次大功告成,有1000多来宾前来参加典礼,文氏后裔代表在墓前宣读了《告祖祭文》,顿时万爆冲天,乐声齐鸣,狮灯翻舞,以祭忠魂,又一次盛况空前。
这三次大盛会海内外报刊纷纷予以报道和介绍,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昔日被封闭意识束缚了手脚的吉安县人民认识到,这正是提高吉安在海内外知名度的大好时机。他们于是加强了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有实力的文氏后裔为故乡作贡献,目前已创办了不少合资项目,有的已开业,有的正在破土动工。他们开发了“文”姓商品10余种,如文山文房四宝等,成为出口创汇产品。让文天祥的故乡早日走上富裕之路,是海内外文氏后裔共同的心愿,又何尝不是每个中国人共同的心愿呢?


第4版(要闻)
专栏:

  赛尔江事迹报告会在京举行
国家民委追授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
本报北京七月二十六日讯记者周笑浪报道:由中宣部、国家民委、公安部联合举办的赛尔江烈士英雄事迹报告会今天上午在民族文化宫礼堂隆重举行。首都各界人士一千余人怀着敬仰的心情,聆听了赛尔江烈士的英雄事迹介绍。(详见本报七月二十六日一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公安处宣传干部高学恭,赛尔江生前的领导、原富蕴县公安局局长刘国清,富蕴县运输公司经理卢道勤,赛尔江烈士的妻子努尔海霞在会上回忆了赛尔江烈士投身公安工作七年来,时时事事注意维护边疆各族群众的团结,秉公执法,助人为乐,做了数不清的好事;在对敌斗争中,他无私无畏,不怕牺牲,几次在与持枪、持炸药包的歹徒的搏斗中,冲锋在前,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使与会者受到了极大的教育。
报告会上,国家民委副主任图道多吉宣读了国家民委追授赛尔江同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的决定,并向烈士的妻子努尔海霞颁发了荣誉证书。
公安部副部长蒋先进代表公安部,号召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向赛尔江烈士学习,学习他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崇高品质,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学习他临危不惧、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敢于舍己救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学习他刚正不阿、秉公执法的极端负责精神;学习他热爱各族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视人民为父母,甘当人民公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中宣部副部长刘云山主持了报告会并讲了话。他指出,在赛尔江身上,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个人民警察无私无畏、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他把真诚的爱献给了公安事业,献给了边疆的各族人民。在赛尔江身上,我们还感受到了边疆各族人民之间团结友爱、亲如兄弟的深厚情谊。他强调,赛尔江不仅是公安战线学习的榜样,也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第4版(要闻)
专栏:

  民政部副部长向记者介绍上半年南涝北旱灾害情况
抗灾救灾取得初步胜利
灾区人心稳定,社会秩序良好,生产正在恢复
本报北京7月26日讯记者翟启运报道:“今年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局部地区灾情严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下,抗灾救灾工作取得了初步胜利,灾区人心稳定,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正在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这是民政部副部长范宝俊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的。
范宝俊说,今年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北方地区旱情持续发展,程度加深;南方部分省(区)连降大到暴雨,洪涝灾害严重。鄱阳湖出现有史以来最大的洪水,洞庭湖出现总水量仅次于1954年的第二次大洪水。西南部分地区也发生山洪,西北部分地区的旱情仍持续发展。
截至7月15日的统计,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各种灾害的人口达1.5亿多人,被洪水围困的560万人,紧急转移安置304万人,死亡1495人,伤5万多人。农作物受灾4亿多亩。倒塌房屋134万间,损坏657万间。因旱造成906万人、83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交通、通讯、水利设施、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直接经济损失达657亿多元。
在介绍抗灾救灾工作情况时,范宝俊说,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的情况十分关心。江泽民、李鹏、朱镕基、姜春云等多次打电话询问灾情,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于7月2日打电话给湘赣两省主要领导,并对救灾工作作了重要指示;7月6日到8日,姜春云同志受李鹏总理委托,带领国务院工作组深入江西、湖南两省灾区,慰问灾民,现场指挥抗洪救灾工作。
范宝俊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精心组织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国家气象局及时通报气象情况;国家防汛总指挥部,准确地掌握汛情,指挥抗洪抢险;民政部及时了解灾情,先后向湖北、湖南、江西、陕西、宁夏等十几个省(区)派出了工作组,协助地方安排灾民生活,并会同财政部向灾区拨发救灾款4.5亿元。范宝俊说,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重灾省的各级领导,都把救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力争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范宝俊说,在抗洪救灾中,基层广大党员和干部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他们身先士卒,坚持在抗洪救灾第一线,涌现出许多先进事迹和大批模范人物。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广大民兵在抗洪救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第4版(要闻)
专栏:

  农业部提醒各地警惕伏秋连旱虫害多发
防灾抗灾力保秋粮丰收
本报北京7月25日讯记者刘鲜日报道:在日前召开的南方13省粮食生产会议上,农业部副部长刘成果提醒各地农业部门负责人,今年是各种自然灾害中等偏重发生年,各地要继续抓好农业抗灾工作,特别是要做好秋粮的防灾、抗灾、减灾的准备工作。
刘成果在讲话中说,今年的农业生产开局不错,但5月下旬以来的洪涝灾害,不仅造成早稻损失严重,而且对中、晚稻及秋粮生产带来影响,仅淹没、冲毁的晚稻秧田便达100多万亩。不仅如此,今年后期不利气候的隐患仍然很多。据气象部门预测,下半年旱、涝、台风等灾害将偏重发生。目前正值主汛期,从历史的经验看,大的洪涝灾害之后,可能出现旱灾。部分地区晚稻栽插期推迟,遭受寒露风危害的机率增大。据中央气象台预报,西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热带风暴和台风有6—8次要在我国沿海登陆,正值秋粮生产关键季节。各地一定要把防灾、抗灾、减灾作为确保秋粮增产和全年粮食丰收的关键环节来抓。对可能出现的伏秋连旱要有超前预防意识,以把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刘成果还提醒各地,要重点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防治工作。当前水稻、玉米病虫发生较重,稻飞虱发生面积超过去年,稻纵卷叶螟也属于偏重发生年份。据植保部门预测,下半年病虫害也将偏重发生,特别是稻飞虱、玉米螟虫量偏高,属大发生年份。稻瘟病、白叶枯、纹枯病等水稻病害也将是中等偏重发生。近期由于部分地区降雨偏多,高温高湿有利病虫害发生。所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决不能掉以轻心,要全力以赴、集中精力,打好“防病保粮、虫口夺粮”的硬仗。各地要坚持领导指挥、虫情传递、技术服务、物资供应“四到位”的责任制。在防治工作中,要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充分发挥机防专业队的作用,实行大机带小机,专防与群防结合,力争统防统治面积达到80%以上,把病虫危害率降到最低限度。


第4版(要闻)
专栏:

  姜春云会见巴西农业部长
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记者文继华)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今天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巴西农业部长若泽·维埃拉,双方表示希望进一步加强两国在农业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姜春云说,中国重视发展与巴西的友好合作关系,两国建交20多年来,双方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姜春云强调,中巴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两国加强在农业领域的合作符合双方的利益,是大有可为的。他表示相信,维埃拉此次来访必将有力推动两国在农业生物技术、动植物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合作。
维埃拉应农业部的邀请于24日来华。昨天,农业部部长刘江和维埃拉举行了工作会谈,双方签署了中巴农业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
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维埃拉强调,巴西和中国在农业领域有着“相同的技术需要”,中国在水稻、棉花种植等方面有很强的技术,双方应当加强农业科研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以求得共同发展。
维埃拉说,昨天双方签署的合作谅解备忘录为巴中在农业生产、科研以及农产品贸易等方面进行更为有效的合作打下了基础。他表示,访问达到了预期目的。


第4版(要闻)
专栏:现场短新闻

  山乡涌动科技潮
陶明杜军
6月28日清早,晨雾尚未散去,安徽省舒城团县委书记董玉龙和县畜牧水产站工程师吴广群、朱宗来,驱车70公里来到大别山龙河口水库旁一幢农家小楼,小楼主人是包训根。
“真没想到,县里的专家赶到我们家门口为我们上课……”高阳村农民姚士明拉着朱宗来的手,显得格外激动,他承包的80多亩水面,经常为鱼病所困。
小楼上人头攒动。朱宗来被早已挤满赶来听课的群众拥簇着走进二楼的“教室”。
为了提高贫困山区、库区劳动者的素质,舒城从去年开始,在全县组织实施“科智扶贫工程”,组织500名科技人员到全县500个村庄,围绕10个开发农业项目,对10万名农村青年进行科技培训,把科技送到田间地头。今年以来,他们已在全县举办各类培训班1000多场,有6万多人次受训,举办广播讲座2000多次,印发技术资料10万多份。
如今,科技热潮正在全县山乡涌动着——
洪庙乡引进优质牛品种,采取人工授精的方法,生产出体大、肉役型杂交牛后,群众积极性高涨,县里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养牛户进行跟踪服务,制订优惠政策,鼓励群众养牛。晓天镇层层建立责任制,以村、片开展板栗嫁接技术培训,统一嫁接,目前已完成板栗嫁接3000多亩。五桥、平田、查湾等乡镇,把名优茶开发作为培训重点,村村举办培训班,今年每户生产名优茶比去年增加一倍以上。
时过晌午,太阳烘烤着二楼平台,“教室”里气温高达30多摄氏度,主人家连忙搬来两台电风扇,一左一右对着“讲台”上满脸是汗的老师,提问声、解答声仍彼起此伏……


第4版(要闻)
专栏:

  警惕黄河水患
——访黄河防汛总指挥部副总指挥綦连安
《黄河报》记者邓修身本报记者李杰
近几年来,南方和北方一些大江大河接连发生洪涝灾害。而世人瞩目的黄河却出奇地平静。历史上,黄河三年两决口,建国45年来,黄河岁岁安澜。这是否意味着黄河已经平安无事?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黄河防汛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綦连安。
綦连安同志首先给记者介绍了黄河的汛情。他说,自1982年以来,黄河一直没有大水,甚至断流干涸。据黄河水情部门统计,从1972年到1993年,黄河断流332天,平均每年断流15天,其中1992年断流83天,1994年断流56天,今年从3月4日开始断流,现在断断续续断流68天,断流的最上位置已接近开封。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年来黄河流域降雨偏少、上游水库汛期大量拦蓄清水和沿黄工农业引水量的不断增加,改变了黄河的天然来水状况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綦连安说,从表面上看,黄河似乎很平静,实际上则孕育着危险。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大旱之后,必有大涝,而且洪涝灾害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突发性。不论是黄河还是其它大江大河,都曾有过这种预兆。1963年,海河大水前,一直还在抗旱,持续几天大雨之后,马上就转成了大汛,60多个县被淹。1975年8月,河南驻马店地区大水,也是先旱后涝,来势凶猛,损失惨重。黄河1958年大水和1982年大水,也都是先旱后涝,洪水来得很突然,只是由于准备充分,决策正确,指挥有方,才没有出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綦连安说,还有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是,黄河不但涨大洪水有危险,中常洪水甚至小洪水也会发生险情。
綦连安说,黄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是中国人民的心腹之患。从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到新一代中央领导人,都十分关心黄河。建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黄河下游初步建成了由堤防、水库、河道整治工程和分洪滞洪工程组成的“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增强了防洪能力。加上沿河军民和治黄职工的团结奋斗,共同防守,保证了黄河每逢大汛大堤没有决口。但是,黄河的洪水泥沙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下游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悬河”形势日渐加剧。目前的黄河滩面比新乡市地面高出20米,比开封市高出13米,比济南市高出5米。据计算,从1986年到1994年的9年时间里,河南省河道河槽年平均抬升0.08米,山东高村以下河槽年平均抬升0.16米。1994年花园口水文站626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位比1958年223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位高0.32米,比1982年153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位还高0.15米。今年若发生类似1958年的洪水,水位将上升2-3米,防洪形势十分严峻。
綦连安说,黄河安危,事关大局。我们必须树立水患意识,克服麻痹思想,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切实做好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的准备,夺取黄河防汛的新胜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