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27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孙寒冰教授和中国第一本《文摘》
孙一德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我不禁深深怀念55年前惨死于日寇侵略战争中的父亲——孙寒冰教授。
1940年5月3日起,日寇对重庆进行了长达20多天的狂轰滥炸,死伤者不计其数,半个山城被炸毁。5月27日,几十架敌机突然飞临重庆北碚黄桷镇复旦大学上空,轮番轰炸,用机枪扫射,在这个小镇上投弹40余枚,全镇居民不足千人,死伤竟达百余人。我父亲就是在这次大轰炸中惨遭杀害的。
父亲是一个爱国的、正直的知识分子,一生追求真理。他毕业于复旦大学,1927年从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回国后就一直在母校担任教授,并兼任过上海劳动大学和暨南大学教授,1937年担任复旦大学教务长。1936年他创办了《文摘》——这是我国出版的第一家文摘类刊物,他亲自任主编,把国内外各种杂志、文章的精华摘录、翻译刊登出来。当时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准备大举进攻、企图灭亡中国的前夜。他确定《文摘》的编辑方针是“暴露敌人阴谋,促进全国团结,为抗战做准备”。《文摘》一出版,很快销售一空,一、二期加印到第5版,行销几万册。“七七”事变后,《文摘》为适应抗日救国的需要,将月刊改为战时旬刊,明确提出它的任务是“宣传中国必胜、日本必败”,还专门编辑了《卢沟桥浴血抗战特辑》。1938年,父亲看到斯诺《西行漫记》中的《毛泽东传》,被深深地打动了。他毅然决定把《毛泽东传》放在《文摘》第二卷二版上发表。这样公开登载宣传共产党领袖的文章,在国民党统治区还是第一次,是冒着很大危险的。这篇文章一刊出,立即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单行本一再加印。“八一三”上海沦陷后,《文摘》被勒令停刊,复旦大学由上海迁往重庆。父亲当时因患伤寒病高烧40度,只能留在上海。但他办好《文摘》的决心并未因形势险恶和自己的重病而丝毫动摇。他和几个挚友商定将《文摘》转移到武汉继续办下去。在他病体刚刚复元时,就把老母和妻儿留在上海,自己只身一人从香港辗转到广州,用汉口寄来的纸型发行《文摘》广州版。武汉、广州沦陷后,《文摘》再度被迫停刊。后来父亲又返回香港,几经周折到达重庆复旦大学继续任教。但他最大的愿望还是坚持《文摘》这块抗日救国斗争的阵地。为使《文摘》不致夭折,父亲在资金、人力、资料来源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成立了复旦大学文摘出版社。正当父亲以自己手中的笔作武器向敌人奋力拚搏时,不幸在日寇万恶的轰炸中遇难身亡。当时他才37岁。
父亲办《文摘》,真正做到了含辛茹苦,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他担任杂志的主编,却不拿一分钱的报酬。在上海时,没有钱租房子,就将编辑部设在我家一间十平方米左右的亭子间里,夜晚我母亲经常陪伴编辑们到深夜,为大家烧水、做夜宵。
父亲遇难时,我们一家人在上海无依无靠。那时祖母八十高龄,母亲只有三十几岁,我们兄妹4人中最大的10岁,最小的5岁。当时我只有9岁,但日寇的暴行和父亲的惨死,在我幼小的心灵上深深地埋下了仇恨日本帝国主义的种子。
父亲遇难后,夏衍同志在悼念文章中说:“又失去了一个说真话的人”,“提起孙先生,人们就会想到《文摘》这本小小的杂志,抗战以来,在报道国际真实,善导全国舆论这一点上,尽了如何伟大的力量,我只能说一句用惯了的话:无法可以估量。”胡愈之同志说:“他是一个真正的学者,是一个为真理而奋斗的文化战士。”郭沫若写诗悼念说:“战时文摘传,大笔信如椽。磊落如肝胆,鼓吹动地天。成仁可所怨,遗患正无边。黄桷春风至,桃花正灿然。”
为了纪念这位爱国主义战士,复旦大学建立了“寒冰馆”,重庆复旦校友们在母校和重庆市政府的资助下为父亲重修了墓地,重庆市还将它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父亲虽然没有亲眼看到抗日战争胜利,但他的事业已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千百万抗日爱国军民完成了!我写这篇短文,不仅是怀念我敬爱的父亲——一位赤诚的爱国者,而且要用他的惨遭杀害来揭穿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歪曲历史、企图掩盖其侵略罪行的无耻谎言!


第11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怀念韩叙同志
韩念龙朱启祯唐龙彬张再许群
前外交部副部长、中国驻美大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外事委员会主任韩叙同志逝世一年多了。他是积劳成疾、鞠躬尽瘁而去的,也是满载着成就和荣誉,带着亲人和同志们的泪水、鲜花、沉重的叹息和无限的追思而去的。
去年2月,他刚从国外访问回来不久,就住进了医院。初期的治疗很有成效,他计算着5月出院,去完成一项早已安排好的出国任务,不料病情出现了反复。5月,他体内已有腹水,但忍着剧痛临时出院,出席对外友协的理事会,作了长达1.5万字的工作报告;还在友协成立40周年的招待会上热情致词。朋友们在现场或通过电视看到他那消瘦得太多的面容都大吃一惊,深深地为他担心。在住院期间,他认真细致地通读了一位同志撰写的并即将出版的《现代国际礼仪知识》书稿,高兴地为该书写了序言。他开始想得很多,对亲人谈到周恩来总理多年的教诲,还总结出了礼宾工作十条,用他那一笔不苟的隽秀书法恭恭敬敬地写在自己的记事本上。十条中的某些条目下面还举了事例。他说,要请朋友帮他整理成文。可惜这件事还没有来得及做,他就匆匆地离开了我们。
朋友们到他家里去,到对外友协去,到八宝山去,看着他含笑的遗像,想起多年来与他相处的日子,难忘的话语如在耳边,难忘的场景如在目前。一封封带着真情的唁函、唁电从四面八方、从国内和国外飞来。同志和战友诉说着他们的悲哀和怀念,国际知名人士和海外朋友赞颂着韩叙的品德和友谊。从美国来的函电,不仅来自我们的使馆、我们的同志、华人朋友和各界友好人士,还来自两位前总统、三位前国务卿、两位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四位前驻华大使以及现任国务卿等政府高级官员。这是很不寻常的。
   (一)
韩叙同志1942年参加革命,建国前就做过外事工作,先后任军调部南口小组我方翻译和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英文秘书。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午举行开国大典,下午他即受命前往原苏、美、英、法等国驻北平“总领馆”,递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声明,开始了他40多年的外交生涯。
从1949年到1973年,除一年多在驻苏使馆工作外,韩叙同志一直在外交部做礼宾工作,从交际处的科长至礼宾司的专员、副司长、司长,前后共22年。他刻苦钻研礼宾工作,终于成为一个真正的礼宾专家,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教诲和党的领导下,出色完成了各项繁重的礼宾任务。他为建立和健全具有我国特色、适应世界潮流的我国礼宾规章制度,培养和锻炼一支能执行党的外交方针政策并且精通业务的礼宾干部队伍,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从不把礼宾工作看作单纯事务性的技术工作,而是看作与政治形势紧密结合、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坚定地执行礼宾为政治、为外交政策服务的方针。他认为礼宾工作是国家关系的寒暑表,在某种情况下,一张贺年片的寄送也可能反映国家关系的新动向。不论是在国内接待重要国宾,如1971年的基辛格、田中角荣,1972年的尼克松,或者陪同我国领导人出访、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如1957年毛主席的访苏、1963年至1964年周总理的访问亚非欧14国、1954年和1961年的两次日内瓦会议、1955年的万隆会议,韩叙同志井井有条地做好了各项礼宾工作,为政治任务的完成作了极好的保证。
他充分认识到外交工作受权有限。在工作十分繁忙、时间十分紧迫的情况下,仍严格执行请示汇报制度,有时甚至要利用周总理驱车去机场的点滴时间,在车上向总理请示汇报。他贯彻勤俭建国、勤俭办礼宾的方针,既体现中国是礼仪之邦和世界大国的风范,又绝不大手大脚花钱、搞不必要的排场。他作风细致,不满足于事先的计划安排,强调现场的检查和落实。会场的布置、礼宾规格的体现、活动进行的程序、翻译的配备、记者和摄影人员的安排以及如何照顾来访外宾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饮食禁忌和喜好,他都要到现场认真检查,堵塞漏洞,严格把关。他要求做礼宾工作的同志勤练业务基本功,至少掌握一至两种外语,并为大家作出了表率。他还遵照周总理的指示,在不断总结我国经验并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我国礼宾工作的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韩叙同志有一个十分令人钦佩、羡慕的特点:在外交场合,向来访国宾和我国领导人介绍在场的中方各部委负责人、各国驻华使节和外交官时,他能无一例外地、迅速说出每个人的姓名、部门、国别和职衔,而被介绍的人多达数十名至上百。这不仅是由于他有非凡的记忆力,还是由于他对工作的认真和勤奋。每天,他都要把他见过的人记在小本子上,或在对方的名片背面记上某些特点,建立起一套极易查找的小档案。1965年开全国旅游会议,周总理对与会者进行“考试”,问了许多问题,韩叙同志对答如流,甚至包括某国驻华使馆有几辆汽车的问题也能回答,受到周总理的当众表扬。可以说,凡与他工作有关的事他都要了解,并且记住。他的这个特点,保证了他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韩叙同志在礼宾工作方面的成就和特长是大家公认的,他在礼宾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显现的智慧和才华在他此后的外交工作中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二)
从1973年到1989年这16年中,韩叙同志大部分时间重点是在做对美国的工作。开初的6年任我驻美联络处大使级副主任,接着6年在外交部任美大司司长和外交部副部长,最后4年出任中国第三任驻美大使,前后在美国工作10年。
1973年4月,韩叙同志和第一批去联络处工作的同志到达美国。他一方面忙于处理联络处的大小行政事务,一方面要同美国政府、国会和各界建立联系,开展工作。当时他在国内虽已接待过基辛格、尼克松,同不少美国政府官员打过交道,但总的来说,对美国还是人生地不熟。这时中美尚无正式外交关系,蒋介石集团还在华盛顿设有所谓“大使馆”。美政府长期执行敌视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其恶劣影响并未完全消除。美国人民虽然欢迎中美关系的解冻,但对中国还很不了解。而在联络处内部,那时还有“文革”极左思潮的干扰。韩叙同志在国内时,是保陈毅同志的外交部91人大字报的4名起草者之一,这时则坚定地同黄镇同志站在一起,顶住了极左的压力,坚决执行毛主席、周总理制定的打开对美关系的战略方针。他凭借善于交友的特长和勤奋的工作,协助黄镇同志使联络处在美国逐步打开局面,为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78年柴泽民同志接任联络处主任,他又协助柴泽民主任配合国内做争取中美建交的工作。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1月底邓小平同志访问美国,美国掀起了空前的“中国热”。韩叙同志为这次访问做了许多工作。2月,他奉调回国。30名美国国会议员集体举行了气氛热烈的、别开生面的午宴,为他送行。这从另一方面为他的工作成绩作了证明。
在外交部任美大司司长的3年中,韩叙同志参与了我国反对美国国会通过《台湾关系法》和美国政府向台湾继续出售武器的斗争。后一斗争,是涉及中美关系究竟是前进还是停滞甚至倒退的斗争。斗争结果,中美发表了1982年8月17日公报,简称“八一七公报”。它是继1972年的“上海公报”和1978年的中美“建交公报”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公报。
“八一七公报”的斗争始于1981年里根政府上台前后,1981年12月起在北京进行了具体的谈判,当时的中方代表是章文晋副外长。次年3月谈判陷于僵局,5月美国副总统布什来华,韩叙同志到杭州迎接。就在这一天发表了韩叙同志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的消息。经过我国领导人与布什的会谈,谈判出现了转机。7月,谈判进入最后阶段,美方同意以我方修正草案为基础,对“公报”的文字及其实质进行逐条讨论。韩叙同志这时担任中方谈判代表,他忠实执行了中央制定的谈判方针,为谈判最后达成协议作出了重大努力,表现出了他卓越的外交谈判才能。当美方口头上表示要前进实际上却抛出倒退的对案时,韩叙同志敏锐地觉察到对方的花招,当场严正批驳,明确表示对方的方案没有讨论的基础。同时,他也正确估计到,对方在我坚决顶回的情况下,可能寻求妥协。果然,对方邀请我方进行非正式工作午餐,改变了调子,提出了可以商讨的建议。那时,每天都要谈判,有时甚至上下午都谈,确实比较紧张。韩叙同志始终精力充沛,冷静应对,不放松谈判中的每一个细节。最后,在双方已就“公报”全部达成协议的情况下,韩叙同志还就某些文字的含意要求对方确认经双方同意的解释并记录在案,对方不得不表示同意。
1985年5月,韩叙同志再次去美国,接任驻美大使。中美关系在“八一七公报”发表后,正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韩叙同志过去在驻美联络处的工作中同各方人士建立的良好关系,为他履行新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柴泽民和章文晋两位前任大使卓有成效的工作,又为他创造了更好的工作条件。他立即驾轻就熟、快马加鞭地开展各方面的工作。除了在华盛顿与美政府官员、国会议员和各界人士频繁交往,办交涉,做工作,他还访问了美国40个州的70个城市,更广泛地结交各界、各阶层的人士,发表了230次演说,不失时机地宣传了中国,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发展。
在一次演讲会上,一个自称是郑成功后代的华裔青年突然就所谓“台湾独立”问题提出质询。韩叙同志除正面阐述我反对台湾独立的立场外,特别抓住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一史实论证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好言规劝这位青年要做对得起祖宗的事。听众报以热烈掌声,这位青年也在会后向韩叙道歉,说“中国大使的浩然正气”使他折服,并要求与韩合影留念。在另一次演讲会上,一听众质问中国为什么不承认西藏是“独立国家”,最近还在那里“侵犯人权”。韩叙同志回答说:早在13世纪,西藏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比美国建国还早。最近西藏发生的骚乱,是十几个喇嘛对达赖在美国鼓吹“西藏独立”的策应。对殴打警察的喇嘛进行处理,以制止骚乱,保证广大西藏居民和平安宁的生活秩序,怎么能说是“侵犯人权”呢?提问的人满脸通红,无言以对,而韩叙同志则得到广大听众热烈的鼓掌。韩叙就是这样以坚定的立场、说理方式和机敏睿智的言辞,争取了越来越多的群众,化解了不少消极的因素。难怪美国一些政要在韩叙同志逝世后发来的唁电中,称颂韩叙同志是“杰出的外交家”、“伟大的爱国者”。
周恩来总理教导外交干部,外交工作首先就是做人的工作,朋友越多越好。韩叙同志完全按照周总理的教导去做。他在美国所交的朋友,无论就数量、质量和产生的效果来说,都是十分令人钦佩的。在会见、会谈中,他按中央指示和国家政策办事,坚持原则,不回避分歧和争论,但注意摆事实,讲道理。而在交涉和争论之后,仍然保持与对方的交往。他同当时美国副总统布什的交往就是很好的例证。每年圣诞节前,韩叙都要举行家宴,与布什夫妇和他们的子女亲友欢聚。1988年12月的那一次家宴是在布什已当选为总统但尚未就职的时候举行的。席间,布什热忱地向韩表示,他下月就职后就要到中国看望邓小平主席,还悄悄地告诉韩,此事美国国务院还不知道。次年2月布什夫妇如愿访华,会见了小平同志。韩叙同志之所以能赢得众多朋友,不仅在于他善于待人接物以及能记住许多人的姓名及其有关细节的特强能力,更重要的在于他的正直朴实,对人真诚,关心人和帮助人。华人朋友称赞他是当了大官而没有“官气”的人,是能认真听取意见的人,是认真对待别人的委托、可信赖的人。他交朋友,也不仅限于美国人和美籍华人,在华盛顿外交使团中,他也有许多旧友新知。
1989春夏之交,北京发生了政治风波。美政府带头对我实行制裁,我驻美使馆门前出现了“抗议示威”,反华舆论甚嚣尘上,中美关系处于危机状态。在应付事变,处理各种棘手问题中,韩叙同志表现出一个杰出外交家所具有的临危不乱、沉着冷静、处置稳健的特色。他向国内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坚决按照中央指示同美政府交涉,反对对我国内政的干涉。7月,他顶着美国舆论的逆风应邀到佛罗里达州发表演说,澄清“六四”真相,阐述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政策,还从更广阔的角度论证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保持稳定的重要性以及中美关系应当如何发展。美国的一些报纸刊载或报道了这篇演说。美中友协和其他友好人士欢迎这篇演说,认为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三)
1989年10月至1994年5月,韩叙同志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从官方外交到民间外交,从对美工作到面向全世界的工作,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韩叙同志服从组织的决定,接受了友协的重托。
他坚决拥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他深刻领会中央的精神,配合官方外交,打破西方国家对我的制裁。通过对外友协的渠道,做西方国家友好组织、友好人士和其他民间团体的工作,以民促官,推动这些国家的政府改变政策。由于中国的形势稳定,经济继续发展,改革开放继续深入,周边外交取得丰硕成果,西方国家不得不陆续放弃对中国的制裁,同中国恢复正常关系。这是中国的胜利,是中国外交的胜利,韩叙同志领导的对外友协的工作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随着形势的发展,韩叙同志作为友协会长大力开展全方位的民间外交。他亲自率团访问了亚、非、欧、美、大洋洲的三十多个国家,做了许多工作,其中对海湾地区6国、以色列和南非的工作更具有开拓性。他到处奔波,辛苦异常。他的活动舞台更宽广了,他的朋友更多了,他在宣传我国四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就、增进各国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方面,在发展对外友协与各国对华友好组织的交往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长期以来,对外友协负责协调和管理我国省市与外国省市建立友好省市关系的工作,鼓励和推动友好省市间文化、经贸、科技和其他方面的交流。这种在国际上被称为姐妹城市的工作,在韩叙同志任友协会长期间得到了迅速的进一步发展。5年间友好城市的总数增加了一倍。
韩叙同志还努力探索友协工作的新思路。他提出,民间外交也要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要加大民间交往中的经济含量,友协要交企业界的朋友。他还设想筹建国际友好交往基金。
1993年3月,韩叙同志担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并以此身份通过对外交往积极宣传人民政协的职能、地位和作用,扩大政协的对外影响。同年11月,李瑞环同志出访南亚三国,这是中国人民政协主席首次的出国访问,意义重大。韩叙同志是主要的随行人员之一,做了很多工作。
  (四)
韩叙同志一生勤奋,长期超负荷地工作。从他做礼宾工作起,到他做友协工作止,无论在国内或者国外,他实行的是每周6天半工作制,而每一天又常常是加班加点,大大超过了8小时。在友协工作时,组织上要改善他的住房条件,动员他搬迁。他婉言辞谢,原因是他住的地方离友协很近,步行也能去办公。他脑子里井然有序地装满了工作,而且善于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工作。出席招待会、宴会也被他认为是“见机行事”、做工作的好机会。即使是不期而遇地见到他想见的人,他也能抓住机会有目的地与之交谈,办好有关的事。他办任何事都力求充分准备,不仅要掌握中央的政策,对外表态的口径,还要弄清事情的原委及有关各方面的情况。在美国出访各州之前,他每次都要看不少有关材料,以至对各州州花、州旗、州的别称都要了解,以便用在他的演讲和谈话中去。他思路敏捷、明快,遇事有想法、有办法,做起来雷厉风行,节奏很快。不论工作到多晚,他也要今日事今日毕。回国后,海外朋友发来的传真,他差不多都是当日复或次日复。有一次,一位朋友发出传真后两天没收到他的回复,估计他出了什么事,果然是因为他住进了医院。他往往自己起草文电,不用秘书代劳。他从不把工作推给别人或别的单位。在做礼宾工作期间,周恩来总理要求严格,发现问题即提出严肃批评,不少事并非韩叙同志之过,但他勇于承担责任,不作解释,不把责任推给别人或下面的同志。他能任劳,也能任怨。
韩叙同志淡泊名利,廉洁奉公,生活朴素,不搞任何特殊。在国内和国外,无论怎样忙碌,他一直坚持自己洗衣服,他说这是他休息的一种方式。任大使期间,除宴请外,他差不多都在大食堂用餐,与同志们在一起。他关心同志,善于理解别人,乐于给人帮助,常为人排忧解难,以至从自己并不富裕的工资中拿出钱来,解同志燃眉之急。在美国时,他对国内同志在美留学的子女也很关心。即使未受人之托,也主动照顾,嘘寒问暖,帮助解决困难,使在国内工作的同志放心。他为人正派,处事公正,作风民主,任大使期间,尊重党委成员;任友协会长期间,注意党组团结,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他律己严,待人宽。自己忙个不停,却很注意让秘书和其他同志休息。他有时也严肃批评同志,但不改对同志的信任。无论在任何岗位上,他都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择善而从,闻过必改。
韩叙同志是永不停蹄的奔驰着的骏马,又是忠心耿耿、艰苦负重的孺子牛。他自非完人,但他突出的优秀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