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湖南省凤凰县苗族聚居的腊尔山乡建起全省第一个“希望工程”学校,使全乡1000多名苗族儿童全部入学。这是该校苗族女教师龙秋花(右)在辅导学生。新华社记者龙启云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推行“台独”的政治迷药
——三评李登辉在康奈尔大学的演讲
本报评论员新华社评论员
李登辉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发表的自白,不乏染着悦目色彩的政治迷药,其中之一便是“主权在民”。
“主权在民”这四个字,过去也被李登辉当作口号讲过,但他在过去阐明这个口号的内涵时,总是前后颠倒,含混不清。这次,他避开过去声称的“主权是个危险的单词”一类话,把“主权在民”落实到岛内“走向民主体制的政治改革”上,并且还要“帮助”海峡这边“实现政治民主化”,使“中国统一在民主自由和均富制度下”。人所共知,李登辉在岛内施行的并不是什么民主制度,想把他那一套搬到海峡这边来,也只能是一场空想。他在岛内一步步“落实”的,不过是如何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以及为实现“台独”铺平道路。
与李登辉在美国为自己涂抹的“民主”色彩截然相反,他在岛内的个人色彩却是精于谋权、反复无常和独裁。他当上岛内头号人物六年,就为抓权而在国民党高层发动激烈内斗五年。他玩弄权术,调动特务,借助“台独”,挑起“省籍矛盾”,分裂岛内人民,迫使一部分新老国民党人不得不以这种那种方式“出走”,从而逐步建立、巩固他的独裁体制。今天,他似乎已控制了台湾的政、经、法、军、警、特和新闻舆论。这个过程,风云变幻,充满了阴谋暗算。他甚至逼迫国民党员不得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而只能用当着他的面起立的方式,来推选他为“总统”候选人。五年多来台湾政坛的一连串事件,不但与什么“主权在民”、“民主政治”毫不相干,而且使岛内政治舞台成了谋权政治、金权政治和黑道政治的混合体,上演了一幕幕大打出手的政治丑剧,实为世上所罕见。
李登辉在“民主”的名义下,大肆纵容、扶植“台独”势力,放任海外的一些“台独”骨干分子回到台湾,让“台独”“土、洋”合流。他让“台独”分子在岛内的活动公开化、合法化。可以说,近年来他采取的各种政治措施,无一不有利于“台独”势力的发展,以至台湾舆论不止一次地指出,岛内的“台独”是李登辉“用奶水养大”的。不仅如此,他还在内外政策上不断吸收“台独”主张。今天,国民党与主张“台独”的民进党正在合流,这在岛内已不是什么秘密。在李登辉的主导下,国民党和民进党正密切配合,共同进行着对内建造“2100万人的生命共同体”和“主权独立的国家”、对外争取获得国际社会“外交承认”的活动,双方的分歧仅仅在于这个“独立国”的国名是叫“中华民国在台湾”还是叫“台湾国”,这不能不使人们格外警惕。
李登辉的“主权在民”之所以是推行“台独”的政治迷药,还在于他故意混淆主权概念,曲解政治学中的“人民主权”学说,宣称要重新理解国际法中被世界各国广为接受的国家主权概念,为“台独”制造理论根据。众所周知,在国际法上,国家的主权不能分割,不能转让,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政府对外行使主权。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并无主权可言;台湾同胞作为有十二亿人民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不能单独分割出去谈主权。李登辉讲的“中华民国在台湾是一个主权国家”,是要让台湾决定关系到十二亿中国人的大事。他在这里玩弄了一个把戏,即把他自己搞“台独”的愿望推给台湾民意,把台湾同胞绑在他的“台独”战车上,一同推向海峡两岸激烈对抗的战场。
看来李登辉很难从他的“台独”泥坑里解脱出来了。他搞“台独”,就是向要求祖国统一的全中国人民挑战,向要求维护和平、密切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民众挑战。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明确的、一贯的,这就是坚持统一,反对分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今年1月30日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殷切期望。站在人民对立面的李登辉,处境将是十分危险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永葆政治本色
——全军高级干部学习《邓选》轮训班侧记
新华社记者贾永新华社通讯员景抒展
江泽民同志在视察部队时提出,希望全军同志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发扬光荣传统,保证官兵在思想政治上过硬,永葆人民军队本色这篇大文章做得有声有色。
受中央军委和总政委托,国防大学最近举办全军高级干部轮训班。五十位将军汇集一起,学习《邓小平文选》和江泽民同志的一系列论述,体会很深,收获很大。
    (一)
永葆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是历史赋予几代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将军们不会忘记,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在领导全军制定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目标、任务、方针和原则的过程中,始终将革命化建设放在第一位。他反复强调: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恢复和发扬老红军优良传统,保持人民军队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忠于人民的性质;倡导“五种革命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把干部战士培养成“四有”革命军人;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使部队成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
将军们列举的事实表明,正是邓小平同志的这一系列理论和思想的提出,使我军在改革开放中,经受住了各种考验。我军真正找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强大的政治优势得到有效发挥。这不仅对于保证我党我军永不变色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指导我军做好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这篇大文章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进入九十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和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我军政治思想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基于对和平时期,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治军的战略考虑,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明确提出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要求全军着重抓好爱国奉献、革命人生观、尊干爱兵和艰苦奋斗四个方面的教育。
对中央军委在新形势下为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而采取的这一战略性举措,将军们有着深刻的认识。
成都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姜福堂、新疆军区副政委雷星平谈到,高原部队之所以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出色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最根本的就是紧紧把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作为思想教育的重点。高原部队在长期卫国戍边过程中所创造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高原精神,从来都是激励一代又一代官兵以苦为荣艰苦创业的强大动力。
对于驻守在沿海开放地区的部队来说,下功夫搞好四个方面的教育,打牢官兵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显得尤为迫切。崔同贺、尹殿甲、朱文泉、李春山、钟声琴将军指出,面对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和灯红酒绿的影响,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不可能做到拒腐蚀永不沾,也不可能担负起为改革、发展、稳定做贡献的历史重任。
如何确保这项事关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工程顺利实施,是摆在将军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欧金谷将军认为,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应该乘开展四个教育的东风,使之进一步发扬光大。刘丕训、丁兆乾、赵国钧将军提出,必须将“为什么人”这个根本问题作为贯穿于四个方面教育的一条主线,引导干部解决“为谁当官、为谁服务”,战士明确“为谁当兵、怎样做人”等基本问题,划清是与非、荣与辱、美与丑的界限,把思想和行动真正统一到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重大决策上来。河北省军区司令员滑兵来和张德仁、刘震国、杨福坤等将军表示,一定要把搞好教育与贯彻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军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部队党的建设的决定结合起来,与开展学雷锋、学苏宁、学徐洪刚和学孔繁森活动结合起来,把包括基层党支部在内的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得坚强有力,保证广大干部战士在思想政治上过硬。
   (三)
回顾新时期我军思想政治建设所取得的成就,重温邓小平同志关于永葆人民军队政治本色的一系列论断,将军们更加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符廷贵、刘冬冬、郑仕超将军表示,现在中央大政方针已定,军委工作指导明确,作为高级干部,首要的是在思想上更加牢固地确立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更加深刻地理解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的正确性,坚持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在政治坚定性和思想纯洁性上为部队作表率。
将军们指出,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需要有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步调。我军近年来之所以出色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使命,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时刻服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坚决听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基于此,将军们表示,要在政治合格上下功夫,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命令、指示,保证政令、军令的畅通。
如今,从封闭到开放,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军面临新的考验。作为高级干部,怎样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教育和带领部队永葆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对此,唐烈辉、王永德将军认为,需要以邓小平同志的科学理论为武器改造世界观,认真清理思想作风,把教育别人的道理先用来教育自己。马子龙、赵书月、杨治理将军提出,欲正人必先正己,面对各种诱惑,高级干部应努力做到正确对待手中权力,过好权力关;正确看待金钱,过好钱财关;反对贪图享受,过好生活关;淡泊名利,默默奉献,过好名利关。
(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


第1版(要闻)
专栏:

  百佳新闻工作者在京作报告
蒋荫安、王永海、杜耀峰、端木来娣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先进事迹
本报北京7月25日讯记者张建玲报道:今天上午,中国记协再次举行“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报告会”,记协主席吴冷西及首都主要新闻单位负责人等200多人出席。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中国记协常务副主席李彦在会上讲了话。
在报告会上,“百佳”获得者、本报海外版副总编辑蒋荫安,大连广播电台工交部副主任王永海,陕西日报经济特刊主编杜耀峰和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新华社国内部港台编辑室主任端木来娣分别作了题为《谈奉献精神》、《爱业敬业廉业塑造良好的记者形象》、《记者要会说真话》、《记者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的报告。
他们在报告中谈了自己从事新闻工作的感受和体会。蒋荫安同志三十年如一日,坚持在编辑工作岗位上,上夜班,看大样,核实资料,推敲文字,认真负责,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王永海同志每年发稿量都在400篇以上,不愧是新闻战线的“老黄牛”。杜耀峰同志深入实际,敢说真话,他主编的《陕西日报经济特刊》深受当地领导和群众的欢迎。端木来娣同志是首批赴台湾采访的大陆记者,先后写了近20万字的稿件和书稿。
徐惟诚在讲话中说,我们的新闻工作报道了几乎所有的行业,报道最少的可能是新闻工作者自身的劳动。我们应当改变这种状况,使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也成为众所周知的明星。这不但有利于在广大新闻工作者中树立学习的榜样,也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与新闻工作者之间的沟通,扩大社会主义的新闻舆论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他说,我们向百佳新闻工作者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们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根本指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完成党赋予的“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任务;学习他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敬业精神;学习他们深入实际,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首都主要新闻单位的负责人和新闻界人士邵华泽、郭超人、刘习良、徐光春、杨尚德、王哲人、唐非、徐心华等出席了报告会。


第1版(要闻)
专栏:经济短讯

  杭福贵成敷缆工程全线竣工
全长四千三百多公里
由成都军区承担的国家“八五”重点项目——杭福贵成光缆通信工程川黔段提前20天竣工,日前经国家邮电部门验收,工程质量全部合格。至此,这条全长4300多公里的光缆通信敷缆工程全线告捷。
杭福贵成通信光缆川黔段全长1140公里,经过36个市县,穿越大山600余座和长江、乌江等大小河流257条,施工难度很大,被称为全线的“卡脖子工程”。
今年4月,成都军区出动两万多名官兵和大批机械车辆投入施工。官兵们战暴雨,斗高温,艰苦作业。某团官兵在奇峰林立、地势险峻的喀斯特地貌施工区,日布缆28公里,创下我国通信干线建设史上的纪录。施工部队还涌现了为祖国通信事业捐躯的青年战士王国强等。


第1版(要闻)
专栏:经济短讯

  新疆草原“2817”项目竣工
6000多户牧民实现定居
由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的“2817”项目目前全面竣工,使曾辗转游牧于高山荒漠的6000多户草原牧民实现定居,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新疆阿勒泰地区是哈萨克牧民传统游牧地区,这里多戈壁滩,气候恶劣,生产条件差。1988年由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实施的“2817”项目,投资上亿元,在当地4个县市的9.18万平方公里的贫困乡村建设饲草饲料基地。
经过6年艰苦奋战,项目区新建起一幢幢“草原四合院”,草丰牛羊肥的场景随处可见。据新疆畜牧厅介绍,项目区现有道路891公里,各级引水渠2367公里,可灌溉面积39万亩。并已建成学校11所、卫生所3个、牲畜配种站13座以及畜牧兽医站、水管站、草原站、农机服务公司等,形成大规模的牧民定居区。6848户牧民告别了牛羊千里大转场的历史,开始了多业并举的进程,收入大幅度增长。


第1版(要闻)
专栏:经济短讯

  政令统一措施得力
全国蚕茧收购任务完成 
今年的春茧收购任务已圆满完成,十五个蚕茧主产省共收茧近五百万担,收购秩序之良好,为近年来少见。
日前,国家经贸委召开全国春茧收购工作情况汇报会,将成绩的取得主要归于“政令统一,措施得力”。
据介绍,今年全国收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等地收购形势喜人,收购渠道通畅,广大蚕农积极交售鲜茧,收购价格趋于稳定。为保证茧质年年有提高,山东省、江苏吴江、浙江嘉兴和湖州地区全面推行仪器评茧,杜绝了鱼龙混杂,以次充好现象。
国务院及各级地方政府重视,组织管理得当,使春茧收购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春茧上市前,国务院办公厅和有关部委分别发文,要求各地切实加强统一收购经营管理工作,以后又派出调查组到江、浙、川、渝、鲁、皖等蚕茧主产区督促检查,加上各级政府的努力,遏制了以往曾发生的省际之间、区县际之间的局部抬价抢购现象。


第1版(要闻)
专栏:经济短讯

  50万建筑大军出中原
半年收入超过15亿元
河南省50万出省建筑大军,今年上半年经济收入超过15亿元,又比去年同期增长8%。
河南建设大军挤入全国各地建筑市场,凭借的是良好的工期与质量信誉。据统计,自1991年以来,河南出省施工企业共创省优质工程168项,工程合格率达98%,优良率达25%。今年上半年河南省建筑安装三公司又获北京市建委命名的“外地进京先进承包施工企业”称号。
出省劳务的快速发展,对振兴河南建筑业和整个河南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带回大量资金,而且引进人才、技术、信息,促进了当地乡镇企业的发展。
(均据新华社电)


第1版(要闻)
专栏:

  英雄民警赛尔江
新华社记者刘思扬
一位哈萨克族民警,为了救一位汉族干部,与歹徒奋勇搏斗,牺牲时,年仅30岁。
天山南北,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人们用同一个声音传诵着这位英雄民警的名字——赛尔江。
   生命的最后7分钟
1994年9月9日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边陲小城富蕴与往日一样宁静。
22时55分,城镇派出所值班室的电话铃声响起。值班民警、二级警司赛尔江抓起话筒,一串紧张、急促的报警声传来:“两名歹徒带着炸药闯进县委书记家,要钱、要物、要枪。说到11点还不给,就引爆炸药。”
情况十分危急!赛尔江放下电话,和一名联防队员跨上摩托车直奔案发地。
“叮铃铃……”在县委书记叶维湘家院外,赛尔江按响了门铃。
此时,叶维湘的妻子打完报警电话后正在下楼,听到门铃响,她冲出屋去。
两名歹徒见状,也惊慌失措地跟出屋。
门开了,赛尔江只身冲了进去。打开的门撞在墙上,又反弹回去关闭,把联防队员隔在门外。
院里的歹徒,一个手提炸药包,一个手持匕首。就在他们发愣的瞬间,赛尔江猛扑上去,将两名歹徒紧紧挟抱住。
“放开我,我有炸药包!”一名歹徒挣扎着,声嘶力竭地狂叫。
赛尔江猛地推开另一名歹徒,用铁钳般的手臂死死抱住携带炸药包的歹徒,用尽全力把歹徒推向墙角。
赛尔江将自己的身体置于歹徒和县委书记之间,同时高喊:“叶书记,快走!”
被推开的歹徒手持尖刀逼向赛尔江。
联防队员猛烈地砸门。
就在这时,歹徒拉响了约三公斤重的炸药包……
叶维湘夫妇得救了,联防队员脱险了,周围群众的生命财产保住了,赛尔江却倒在血泊中。
哈萨克英雄赛尔江用自己一米八零的个头、90公斤重的血肉之躯,在人民和敌人之间筑起了一道铁壁铜墙……
富蕴县地震台微震仪器记录了爆炸时间:11时2分零7秒。这个时间距赛尔江接到报警只有7分钟。
   绝不能让歹徒逞凶
生命是最可宝贵的。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然而,没有少数人的牺牲,哪有多数人的安宁?是这种信念给了赛尔江力量。
刚进入警察队伍时,赛尔江的父亲、我国第一代“老公安”麦米拉送给赛尔江一个厚厚的笔记本,里面记载着他几十年的公安工作经验。离休了的父亲希望儿子早日干出点名堂。
第二年,赛尔江立功了,父亲又从箱子里取出一本党章,交给赛尔江说:“你要积极要求进步,争取入党。”
赛尔江问:“怎样才能做一名党员?”
父亲认真地告诉他:“做一名党员,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直至生命。”
儿子记住了父亲的话。他把党章和笔记本看作是父亲的传家宝。不久,赛尔江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要入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必要时牺牲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
在赛尔江7年的民警生涯中,有过许多次生与死的考验。
1987年5月14日下午,一名歹徒腰捆炸药包,手提菜刀,在县水泥厂家属院行凶,一起恶性案件眼看就要发生。接到报案,工作才两个月的赛尔江和老民警胡巨福立即赶赴现场。这时,歹徒正冲着围观的群众狂喊乱叫。胡巨福来不及和赛尔江商量,说声:“上!”两人泰山压顶般扑向歹徒。赛尔江拦腰箍住歹徒的胳膊。歹徒嚎叫着,双臂却无法动弹。胡巨福趁势冲上去拔掉导火索,夺下菜刀。事后,有人问赛尔江:“你就不怕他拉响炸药包吗?”赛尔江笑道:“怕,还能当警察?”
富蕴县是我国最寒冷的地方之一,曾有零下51.5摄氏度的气温纪录。为了一方平安,赛尔江和他的战友们,在风雪严寒中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去年3月19日凌晨两点,劳累了一天正在酣睡的赛尔江,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战友别克波拉提告诉他:县城有个商店被盗,罪犯可能已经逃走。赛尔江穿上衣服,和战友跨上摩托车来到现场。他们仔细搜寻后,发现狡猾的罪犯又撬了几个商店后逃走。
追!赛尔江毫不犹豫。寒风刺骨,飞雪弥漫。他一会儿驾车急驶,一会儿停车察看。脸冻红了,耳朵冻僵了,膝关节疼痛难忍,他全然不顾。凌晨4点多钟,他们追击到县城附近的一个小煤矿,将正在煤矿宿舍睡觉的罪犯抓获。审讯中,罪犯交待,另一人是越狱逃犯,躲在对面房间里,带着手枪和子弹。
情况出人意料。面对持枪歹徒,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怎么办?赛尔江当机立断对战友说:“我在前面,你跟着我。他要是向我开枪,你就扑上去抓住他。”说完破门而入。这时狡猾的罪犯已经逃走。
当他们把案犯押回县公安局时,赛尔江高烧已达40度,他顾不上休息,又投入围捕持枪罪犯的战斗。
赛尔江无私无畏的品格,令罪犯恨之入骨。一个流氓头子被赛尔江拘留后,恶狠狠地对他说:“你把我抓进去了,我的弟兄会砸烂你的头。”赛尔江对此不屑一顾。
他的亲友也为他的安全担心,多次劝他要小心。赛尔江说:“我是警察,不能看着坏蛋逞凶、百姓遭殃不管。”
   谱写民族团结的颂歌
地处阿勒泰山南麓的富蕴,额尔齐斯河和乌伦河横贯全境。这个牧业大县人口不足9万,却聚居着哈萨克、维吾尔等20多个少数民族。作为一名警察,赛尔江时常对别人说,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边疆的稳定和发展。他珍惜民族团结,就像珍惜自己的眼睛。
1993年10月,赛尔江的好友叶尔江与一位汉族职工酒后发生口角,被汉族职工打伤。赛尔江接到报告,及时把两人叫来,按有关规定作了处理。他对叶尔江说:“打架本身就不对,你们又是因为喝酒打架,双方都有责任。你和他同在一个县,经常见面,要搞好团结,特别是民族团结。”
叶尔江不肯罢休,多次寻机报复。赛尔江严厉地告诫他:“如果你这样做,只能错上加错。你是我的朋友,但你要是违法,我也照样拘留你。”赛尔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叶尔江没有再去寻报复,后来还和那位汉族职工成了好朋友。
去年夏天,某单位有一位哈萨克族职工打了一位汉族职工。赛尔江赶到现场,依法对行凶者拘留。这时有人对赛尔江说:“咱们都是哈萨克族,差不多就行了。”赛尔江当即反驳:“不管哪个民族,只要犯法,就要依法处理。如果换成你,人家这样打你行吗?”对方顿时语塞。
几年来,赛尔江办理了一些涉及不同民族纠纷的案子。由于他秉公执法,不徇私情,这些案子没有一起申诉和复议。
赛尔江常说,不管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分子。
汉族青年卢道勤16岁从外地来到富蕴县,由于年轻气盛,打架玩命,远近闻名。一段时间他曾在富蕴县园林队干起临时工。当时还在园林队待业的赛尔江,见卢道勤举目无亲,吃住也没着落,就把他领回家住了下来。
有一天,卢道勤与别人打架受了伤,正在赛尔江家门口徘徊时,赛尔江回来了。他把卢道勤扶回家,端来一盆温水,帮他擦洗身上的血迹,包扎伤口。这时麦米拉老人走进屋,看着此番情景,对卢道勤说:“我把你当成自己的儿子,可你真不该这样啊……”说完,端着那盆血水出去了。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卢道勤痛悔不已。
整整两个月,赛尔江一家对待卢道勤就像对自己的亲人。卢道勤正是从他的哈萨克族父亲和兄弟身上,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现在,卢道勤当上了县运输公司经理。他总是说:“没有赛尔江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
在派出所,赛尔江和汉族、哈萨克族战友关系都非常好。他和汉族民警胡巨福的友谊尤其为人称道。
赛尔江和胡巨福既是工作上的搭档,又是邻居。年龄的差异,语言的障碍,没有影响他们结成莫逆之交。工作上,赛尔江虚心向胡巨福学习、请教;生活上,两人互相照顾、互相帮助;在共同与罪犯的殊死搏斗中,两人则配合默契,并肩战斗。前年,胡巨福的爱人患病,急需到乌鲁木齐治疗,可正在上学的两个孩子怎么办?得知老胡的难处,赛尔江说:“有我呢,你放心去吧!”胡巨福和爱人在乌鲁木齐的两个月,家中的两个孩子一直由赛尔江细心照顾着。
赛尔江爱当地各族群众,当地各族群众也爱赛尔江。去年5月,他被评为县公安局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无私奉献的足迹
赛尔江很小的时候就记住了父亲的话:“是共产党解放了咱们边疆少数民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哈萨克人民的今天”。
赛尔江的妻子努尔海霞是烈士的后代。她的父亲生前也在公安机关工作,因抢救国家财产英勇牺牲。
从小就崇拜“巴图尔”(英雄)的赛尔江,立志当一名“巴图尔”。
职业的特殊性和超负荷的工作,使赛尔江年纪轻轻就患了风湿性关节炎和高血压。剧烈的腿痛折磨得他常常难以工作。领导、同事劝他休息,他总是故作轻松地说:“一点小病,没事。”
1990年2月的元宵夜,赛尔江正和未婚妻商谈婚事,忽听有人喊“电影院失火了!”赛尔江抬腿就往外跑。电影院火势凶猛,火舌从门、窗口呼呼喷出。赛尔江爬上离火头最近的耳房,将一桶桶水泼向火头。火势渐缓,他又跳进屋里,顶着烈焰高温抢运东西。火苗在他周围左突右窜,屋顶随时会坍塌,他全然不顾,和驻地官兵整整忙了三个多钟头。火扑灭了,赛尔江全身湿透。二月的北国,天寒地冻,冷风吹来,衣服冻得像盔甲。赛尔江顾不得腿痛和寒冷,又投入到火灾原因的调查中。在他和战友们的努力下,这起直接损失达61万元、富蕴县有史以来最大的纵火案很快被侦破。
富蕴县福利厂的苏彦元是个残疾人,他至今也忘不了赛尔江背他过河的情景。
1992年初春,苏彦元带着儿子开车送一个学生回库尔特乡。当他们过额尔齐斯河时,汽车在河中央忽然熄火,正是洪水上涨的时节,河水一下涌进汽车,两个孩子吓得直哭,苏彦元也急得不知所措。
赛尔江刚好路过这里,他立即下到齐腰深的水中,一步一滑地走向汽车,二话没说,背起一个孩子送到了河对岸。
初春的额尔齐斯河,夹杂着雪山上融化的雪水,冰冷刺骨。赛尔江脱去被河水浸湿的毛裤,又走下水,背起另一个孩子。当赛尔江把苏彦元背到河对岸时,他气喘吁吁地对老苏说:“你们先在这儿休息,我去找辆车来。”说完,穿起湿衣服就走。
不一会儿,车找来了。赛尔江拎着钢丝绳,第四次下到冰冷的河中。汽车拖上来了,赛尔江却瘫倒在地。苏彦元关切地上前询问,赛尔江笑着说:“你们先回去吧,我休息会儿。”
两年后的今天,苏彦元从赛尔江事迹报道中得知:赛尔江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他流着泪说:“当时,他坐在地上,一定是腿痛得实在站不起来了。”
赛尔江牺牲后,一位哈萨克族老人哭着对赛尔江的父亲说:赛尔江做的好事,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
小学同学库尔恰提被机器轧断右手时,是赛尔江把她送到医院,第一个要求献血;
当一位汉族老大娘不慎在街上摔倒,是赛尔江把她背回了家;
当所里的同事有谁出差时,是赛尔江帮着买面粉、换煤气……
赛尔江牺牲后,他的战友给他作过这样的统计:参加工作7年,上警校两年,处理各类社会治安案件59起,协助侦破重大刑事案件11起。5年来,共加班2300多个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一年的工作。
哈萨克族谚语说:“是不是骏马要看它的眼睛,是不是英雄要看他走过的脚印。”赛尔江无论走到哪里,都把好事做到哪里,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赛尔江舍身护法的英雄气概,在富蕴县,在阿勒泰草原,在天山南北,引起了巨大震动。巍巍阿勒泰山铭记着英雄的业绩,滔滔额尔齐斯河传唱着英雄的美名。
那些日子,无数相识和不相识的人为他哭泣。为了接待吊唁者,他家的院里架起了两口直径一米的大锅,烧了整整七天七夜的茶水。
赛尔江牺牲后,记者到他家乡采访,深深感受到一种震撼。
“赛尔江不仅是我的儿子,也是各族人民的儿子,他死得光荣。”赛尔江的父亲麦米拉老泪纵横。
烈士家里有一瓶雪莲花酒,是烈士妻子努尔海霞特意泡制,用来治疗赛尔江的关节炎的。赛尔江却没来及喝上一口。努尔海霞悲痛欲绝:“你走了,却把这抹不去的遗憾,永远留给了我。”
赛尔江牺牲后,党和政府授予他各种荣誉称号。自治区党委代书记王乐泉称赞他是民族团结的典范、对敌斗争的典范、英勇献身的典范、无私奉献的典范,号召全区人民向英雄学习。
赛尔江走了,走得匆匆。他最后留给这个世界的,是一枚带血的警徽、一支炸得变了形的手枪,还有那人们永远难忘的警魂。
(附图片)
赛尔江同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