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文学作品)
专栏:

  南海之珠
谢金雄
一架架大型波音客机降落在珠江口雄伟而高度现代化的珠海机场上。澄碧如洗的天空,蔚蓝如玉的大海,蓊郁葱茏的现代化都市,衬托出南中国大海边上的一颗秀丽璀璨的明珠——珠海。
这里是我国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15年前,中南海发出的那份红头文件,如空谷足音,响彻神州。从此,建立“经济特区”,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震惊世界的决策。15年过去了,珠海这个昔日荒凉的小村镇,冷落了多少世纪的贫瘠土地,成了吸引世界上游资和跨国集团投资的一个新型的现代化都市,一方生长着希望和活力的热土。
    如诗如画的海滨新城
珠海坐落在珠江出海口西岸,东与香港隔海相望,西南与澳门陆地相连,正西是繁忙的国际航道,珠江口外还散落着她管辖的140多个海岛。军界把她视为军事要地,商界把她视为良好的通商口岸。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到要兴建的南方大港,就是在珠海的唐家湾。但是,谁也不会料到,像这样富饶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过去竟是广东一个贫穷的丙等县,口粮要靠从外地调进,干部工资要靠省财政拨给。珠海县从1953年建制到1979年创办经济特区前,年工农业总产值还不到1亿元。到1984年底,她还是只有一个交通红绿灯的小城市。
如今,一座现代化的美丽新城,屹立在南中国珠江口岸。那宽敞的马路,那青翠的山峦,那郁郁葱葱的林带,那如诗如画的海滨长堤,那高低错落、井井有序的城市建筑,那一串串夜明珠似的路灯长廊,令每一个来访者心旷神怡。
珠海的景色之美,首先在她绿化得好。建特区伊始,方苞当市委书记时,每建一条新马路,就规定要植什么树、栽什么花,纵横行距,高矮错落,都考虑到美观、立体、四季常青。方苞调省里后,市委书记兼市长梁广大延续了这个传统,而且每年还拨出数以百万计的专款,采取专业队伍与群众性植树相结合的办法,不管是花岗岩山还是风化石山,都得挖穴植树,而且规定每个穴洞都得洒上复合肥粒,保证植树的成活率,仅五年时间,就把全市大大小小的山头全种上了树。一些重点交通要道通过植树栽花,结构成雅致的图案,成为人们观赏的景点。
初到珠海的人会有一个新奇的发现,觉得这里空气特别清新,建筑特别和谐,街道特别宁静,没有挤塞,没有喧嚷。你乘坐一程公共汽车,从候车到终点,感觉都是顺畅舒服的,没有其他城市那种挤迫、嘈杂、争先恐后的通病。
宁静,加上空气清新,环境秀丽,是生活在现代化城市的人梦寐以求的目标。珠海市的决策者和建设者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像给美女化妆一样,让她青春常在。城建规划,他们规定“八个不准”,市区内不准有大烟囱,不准在靠海一边搞建筑物,要让最具诗情画意的地方给人民共同享用,要让珠海人生活在没有空气污染的环境里,要让这里成为外商投资长盛不衰的热点。市委、市政府作出不让污染工业进入市区的决定,曾经被人指责为“傻”,说哪有搞工业而没有污染的。搬走一个烟囱,不知要费多少唇舌。梁广大贯彻市里的决定,不遗余力,不徇私情,不厌其烦,不折不扣,年复一年,终于达到目的。有这么一件事:一位外商投资3000万美元建了一间现代化玻璃瓶厂。可梁广大想,这个厂有一个大烟囱,一是有噪音,二是污染严重,且在市区,对市民的健康不利。怎么办?梁广大多次督促他们研究解决污染问题,但最终还是束手无策,梁广大只好割爱否掉。现在珠海人可以自豪地对人们说:来吧,珠海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这里的空气也是甜润的!
    长盛不衰的投资热点
珠海,在过去的版图上,并没有这个名字。1953年,为了加强边防管理,当时的华南分局把内外伶仃岛和万山群岛、担杆列岛、三灶岛、佳蓬列岛、黄茅岛、三角山岛,以及珠江口西岸的部分地区,划割出来,报请政务院批准,新设珠海县。
由于珠海县所管辖的是散落在珠江口外的一百多个岛屿和沿海岸线各海湾的小渔村,是一线的海边防地区,发展工业经济,根本排不上队。到1980年宣布创办经济特区前,经营了27年的珠海,年工业总产值只有3000多万元,实在可怜得很。
在人们的心绪有些焦躁的时刻,党中央明确指出,今后工作重点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四个现代化。随之而来的是改革开放,试办经济特区。这一来,中国大地上的空气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习惯改变了,封闭的国门打开了,珠海梦幻般的变化也开始了。
然而,在外商陆续进来的同时,经济特区自身的矛盾也逐渐暴露,究竟珠海的发展方针是以旅游业为主,还是以工业为主?为慎重起见,珠海市委一方面邀请了大批专家,就此进行论证,一方面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最后一致认为:珠海与澳门相连,旅游业的优势在澳门而非珠海。珠海应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利用自己幅员广阔、地价便宜、劳工多、工资低等优势,把方针确定为: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
发展方针确定后,他们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手抓引进,一手抓内联,着力于空白图纸上画出灿烂的画卷。果然不出所料,外资如潮水般涌进,从全国各地涌来珠海投资设厂的内联企业也如雨后春笋建立起来,工业经济以腾飞的态势向前发展。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锻炼了干部,培养了人才。最初由来料加工,进而发展为进料加工,再进而是自主经营,参与国际竞争,这就是经济特区第一代企业家所走的道路。
要具有优越的投资条件,不是说说就能办到的,必须在能源、交通、通讯,以及软件设备建设等方面有大量的投入才能实现。投入,意味着需要资金,那么资金从何而来?
这得从土地说起。
随着外商不断涌入,珠海经济发展越来越快,所需要的土地也逐年增加。到过珠江三角洲的人都可看到,一些地区发展工业后,占用大片耕地,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但是,珠海的情况却恰恰相反。这里的耕地面积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成倍地增加。珠海人很爱惜土地,视土地为寸土寸金。在80年代初,他们划出来作为特区范围的土地,都是些荒僻的山丘和零散的海滩,舍不得划出成片耕地进行开发。后来随着经济特区的发展,外商进入越来越多,所需土地常常是数以万平方米计,不得不占用部分农田。为此,决策层迅速作出决定:用围垦造地,补偿工业占地,用一亩,补十亩!珠海人说到做到,瞬即,一个以市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围垦指挥部成立了。经过勘测,珠海有690公里的海岸线,远期可供围垦造地的滩涂面积达50多万亩,近期可着手围垦造地的面积至少25万亩。市委、市政府决定用10年时间,把25万亩海滩变为良田。十多年的艰辛,终于造出25.8万亩土地,相当于全市同期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面积的8倍多;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10万亩,为农业提供种植、养殖用地24万亩。
土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地方政府用以筹集资金的重要手段。有了资金,政府才能进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否则,改善投资环境,就无从谈起。然而,要把土地变为资金,却非易事,必须经过一番艰苦的斗争。首先在观念上要承认土地是一种特殊商品,既是商品,便可增值,便可生财。为此,市政府决定对土地管理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管理,统一开发,统一出让。与此同时,又与城建、规划、环保部门相互配合,制定了“八个统一”、“八个不准”等有关管理法规,形成新的管理体制,使土地开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走上“投入——回收——再投入”的良性循环轨道,大大增强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后劲,投资环境不断完善。
理想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批投资者。有一个外国集团公司的总裁,在内地签订了投资协议之后,经朋友介绍,在返国途中顺便到珠海考察,殊不知在珠海兜了一圈后,他竟像磁铁吸针似的被吸引着。经过测算,他认定珠海的投资环境在中国是一流的,比原先签定的还更有利可图。于是马上向市政府提出要求,给他们公司预留10万平方米土地安排项目。这个事例正好印证了梁广大那句话:投资环境也是财富,而且是长期起作用的财富。
    “第一生产力”效应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珠海经济特区视察时,梁广大憋在心里的一件事,总想向他老人家汇报,却一直没有勇气说出来。一天,他陪同邓小平同志去视察高科技工厂,一行到了“亚洲仿真”公司。视察参观完“亚仿”后,小平同志显得十分高兴,给人一种意犹未尽,兴致勃勃的感觉。回来的车上,梁广大鼓起勇气,把要重奖科技人员的计划向老人家汇报了,意思是要重奖为珠海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和发明创造的科技人员。这是梁广大在脑海里酝酿了多时的构思。可是,他又有一点顾虑,怕这样一来会被人误解为搞物质刺激,更怕由此给大局带来不良的干扰,因而迟迟没有实施。却不料小平同志刚听完,就伸出右手,竖起大拇指说:我赞成!有了这句话,梁广大高兴得飘飘欲仙似的,原先的疑虑,顿时烟消云散,一件多年想做而未做成的事,终于可以实现了!
1992年3月9日,也就是小平同志离开珠海40天后,珠海影剧院广场一早就鲜花簇拥,人潮熙攘,一个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的大会,即将在这里隆重举行。人们看着那即将成为私人财产的巨额支票,那亮灿灿的黑色轿车,那高级别墅的房产证,心如潮涌,感慨万千。
人们为游景玉、沈定兴、迟斌元、查雁群、史玉柱等科技英才披红挂彩。奖励科技人才,带动了珠海市科技型企业的发展。那些获得重奖的人员所在的企业,变得越来越气派,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自由驰骋。“亚洲仿真厂”,真正成为了亚洲仿真业的一面旗帜,她的每一项研究成果或每个仿真成品,都能为客户节约一大笔资金;“丽珠集团”通过艰辛研究,每年都开发出深受人们欢迎的高质量高效能的医药产品,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巨人集团”也正在以巨人的步伐,在产品研究和开发领域阔步前进;“格力集团”确以动真格的力度去开发市场,连日本的家电市场也敢于挤身进去,与之竞争,并奇迹般地创造年产40多亿元的巨额产值。
虎无犬子,雁随群飞。高新科技项目的上马和企业的建成,依靠的是一批掌握高新科技的人才。有了人才,高新科技事业才能得以快速发展。人才从何而来?珠海的人事部门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颇为大胆的措施,一是挑选外派261名科技干部到美、英、新(加坡)等国培训,时间一至三年,学成回来参加企业管理或从事专业研究。二是引进设备的同时,选派了748名技术人员到提供设备的外国企业或研究机构培训,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三是从留学生中吸收。中国在世界各国留学或作研究的人员比比皆是,只要工作条件合适,他们都乐意回国定居。1992年以来,每年都有数以百计获取了硕士或博士学位的留学人员来珠海联系工作单位,他们有的带着在国外的研究成果,有的带着最新的科技资料来珠海物色合作伙伴,仅博士和硕士落户珠海的就有100多人。四是在国内招聘,目前珠海市已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4800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达1300多人,有20人享受国家级政府特殊津贴,有4人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他们绝大多数分配在全市115家科技型企业中,担负着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和企业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命运工程”的决策
世界经济进入70年代,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在争取外资方面,各国都制定了整套优惠政策,以吸引投资者。80年代初创办起来的珠海经济特区,一开始就积极参与竞争,并以低廉的土地价格,充裕而优质的劳工,低工资和低税率的优惠,热情而周到的服务,不断改进和完善的投资环境,突显自己的竞争优势。
“抢占制高点”,这是珠海建设决策者们的共识。到了80年代后期,特区经济正处在高发期,境外财团不断涌入,投资项目不仅成倍增加,而且投资金额越来越大,高新科技项目逐渐多了起来,然而,国内开放城市不断增多,经过经济特区试验可行的优惠政策,在内地城市普遍推广与实施,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相对减弱。若要珠海的经济发展保持后劲,若要珠海在全国沿海发展的大格局中保持优势,若要使珠海与世界经济沟通并在东南亚经济圈中占有一席之地,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就必须努力抢占制高点。没有制高点,发展经济必定要受到各方面的制约,无法充分展示自身的优势。于是,珠海人迈出了构筑现在被称之为关系着城市命运的一系列“命运工程”。
当务之急首先要解决供电问题。珠海建市初期,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6000万元参加省的集资办电,可是供电缺口依然很大,于是,自己规划建设了一个柴油发电厂。但由于工厂不断增多,电厂建成投产后,供电紧张仍然得不到缓解。怎么办,决策者决定与省和外商合作建一个372万千瓦以上的大型火力发电厂,从根本上解决电力供应问题。可是这种发电厂耗煤量很大,要解决煤的运输和储放,必须与大港口相配套。于是,围绕着大电厂、大港口的建设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大港口在何处?这关系到珠海未来的兴衰,一定要慎重决策。为此,珠海的领导层首先把眼光放在了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的建设中国南方大港的唐家湾。领导班子与专家进行规划、论证、钻探,调查研究的结果否定了在唐家湾建大港口的方案,而把目光移向了位于珠海南面的横琴岛。横琴岛地理位置独特,与澳门遥遥相望,建港与建电厂有它优越的一面,但是,仍然无法解决清淤和避免污染问题。这时有人向市委、市政府建议,把大港口挪到西部地区的高栏岛去,说那里水深十多二十米,港池面积达90多平方公里,比香港的维多利亚港大一倍,可建1万吨到20万吨级的码头泊位100多个。梁广大听了,心里豁然一亮,随即组织市五套班子成员和部委办负责人,乘坐舰只,直闯高栏岛铁炉湾。当他们登上山顶,鸟瞰脚下的海湾,都不约而同地发出赞叹之声:好一个天然良港之地!据测,港区陆地面积11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00平方公里,距澳门23海里,距香港45海里,距国际航线大西水道1公里,港池可利用的海岸线长达70多公里,可建近100多个码头泊位是可靠的。建成后的海港肯定是一座优良的海河联运港口。但是梁广大并不因此而满足,为了充分发扬民主和更科学地规划港口,更合理地利用地形地貌,时隔不久,他又一次召集五套班子成员和部委办负责人再次到高栏岛翻山越岭。他们顶着8月的烈日,在迂回曲折的崎岖小道上细细看、细细想,在心底深处首先构筑这一重大工程。
决策,重大的决策。市委、市政府一面听取意见,一面聘请专家开展可行性研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市发展战略。在一次讨论发展战略决策的会议上,梁广大代表市委、市政府宣布:经过几年来的研究和探索,从长远来考虑,珠海必须建设深水港、航空港、准高速火车铁路以及大电厂、炼油厂等重大能源、交通项目。要发展这样的项目,南、北、中三区都无法提供理想之地。但在西区的三灶岛,却有空置了43年之久的日本侵华时建的军用机场,地理条件十分优越,重新修葺后,可成为一个相当优良的航空港。在南水镇的高栏岛和荷包岛之间,有优良的港湾和广阔的海面,海水深而且紧靠国际航线大西水道,是建设10万吨级以上深水港的理想地方。而且在这一带开发电厂、炼油厂和发展大型工业项目,可以避免对东、南、西、北、中区大部分地区的环境污染。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后市区的发展,向西部推移,重点建设西区!
这就是被人们誉为的珠海市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决策中提到的兴建大港口、机场、铁路等一批大型项目,都是能源、交通、电信和原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它关系到珠海今后的发展后劲,关系到珠海能否在亚太经济发展圈中占一席之地,所以人们称它为命运工程。
现在,珠海港的6公里多的联岛大堤早已建成,两个2万吨级的码头泊位已提供使用,高栏岛上的高速公路已经东西贯通。两个5万吨级码头已经动工,10万吨级的煤码头、危险品码头、物资码头以及25万吨的储油区及其配套设施正在紧锣密鼓兴建,防波大堤工程已经完成一半,港池疏浚基本完工。
珠海港动工兴建两年后,珠海机场工程上马了。机场建设工程一摆开,摆在决策层面前的困难比想象的多得多。例如,珠海办特区10年虽然从各地招聘了数以万计的人才,但建设和管理航空港方面的人才却是少之又少。怎么办?又如,按照新机场的设计,要求跑道长4000米,这一来不仅要搬运沙石填海一千多米,更甚者是离岸不远屹立着一座1000多万立方米石头的炮台山,妨碍飞机的升降,怎么办?机场动工一年后,正值最需要资金投入时,国家实行宏观调控,银行收紧银根,断了信贷渠道,机场所需资金怎么解决?
面对众多困难,珠海市的领导层也感到压力很大,难度很大,但没有气馁,他们发动群众,解决了一个个难题。比如,人才,经过组织人事部门采用多种渠道的征聘,一批批人才进来了。搬走炮台山,他们请来解放军工程兵学院的专家们,点燃了“亚洲第一炮”,用12000吨黄色炸药,不仅解决了铺填4000米飞机跑道的沙石土,也彻底消除了飞机升降的障碍。至于资金困难,市领导一方面大力压缩基建,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方面去,保证了机场工程的进度。如机场所需的玻璃墙板,本市的兴业公司,全力以赴给予支持,用不到一年时间,赶制了合格的玻璃墙板,把机场镶嵌得通体透明,为机场节约了一大笔开支。珠海人就是这样以坚毅、自信、协作的精神,用两年三个月时间,就把别人要花六年才能建成的拥有世界一流先进设备的现代化大机场拿了下来,并于今年6月18日投入营运。这是世界建设史上极其罕见的奇迹!
    走向未来的辉煌
目前,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在动员和组织全省人民大力开发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这是赶超“亚洲四小龙”的重大战略部署。珠海市的横琴岛和西部地区,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重点开发地区,加速西部地区的建设步伐,为广东经济更迅猛地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珠海人责无旁贷的责任。为此,珠海人做了一系列的超前工作。超前规划、超前设计、超前实施。在开发建设深水港、机场的同时,积极筹备广珠铁路的建设。铁路建起来后,沿线的群众便可充分利用珠海机场和港口,发展本地区的经济,为了便于广东西部地区群众使用珠海机场和港口,珠海还计划从海上兴建一条黄茅海大桥直通台山市,连接西部各市县,再从斗门县修建一段高速公路与广湛国道连接,满足西北部地区客货运的需要。
为了完善珠江三角洲的国际性立体交通枢纽网络,珠海市花了大量人力财力建设高速公路和跨海大桥。现在已竣工的高速公路达100多公里,跨度3000多米宽33米的珠海大桥以及通往珠海港的前山大桥、泥湾大桥、平沙大桥均先后竣工使用,一个立体的高速公路网络已经形成。
跨世纪的伶仃洋大桥正在筹建中,它的建设将开辟大陆与香港之间第二条陆上通道,减轻粤港地区公路运输干线的压力,使我国沿海干线公路的布局更加合理和完善,同时沟通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和广东西部地区的联系,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港澳地区经济的稳定繁荣,为我国西南地区通向国际市场开辟一条最便捷的通道。
梁广大最近说,“按照江泽民总书记的指示,要增创特区新优势。从珠海来说,我们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怎样与全国更好地合作,二是怎样与世界各国更好地合作,三是如何创造一个更好的投资环境。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而是要跳出珠海论珠海,跳出珠海规划珠海、决策珠海、建设珠海。”
“发展才是硬道理。”珠海的建设印证了总设计师的这个论断。南海之珠正在显示出它的光彩和魅力,可是梁广大却说,珠海的辉煌不是现在,而是未来。


第10版(文学作品)
专栏:

  长城脚下一抔土
旭营
日寇进了平西,这山就失却了苍翠。去年被日寇烧掉的庄稼还留了余灰在土中。偶尔从灰烬中露出的苦菜和崖上雪白的山桃花映入眼底,激起的是更深的苍凉。 这是一九四二年仲春,被称做“老九团”的抗日队伍从平西根据地的腹地——如今河北涞水县的山中走来。疲惫的行列披着一身硝烟、趟着荒草和荆棘来到这段长城脚下。厚重的箭垛已经破败,砖缝里长出的蒿草在劲风里发出啸音。部队停下了,战士们依偎着城墙坐下来,静听着风声和肚里的肠鸣。
人们不会忘记平西抗日根据地最艰苦的这个春天。去秋,日寇在长达三个月的秋季大扫荡中,抢走了能发现的所有粮食和牲畜,烧光了来不及收割的每一棵庄稼以及房舍。战士们每天仅有的一把黑豆都得不到保证,刚吐芽的野菜和树叶成了根据地军民的救命粮。老九团不得不下了命令:村庄周围五里内,部队不得挖野菜采树叶,要留给老百姓度荒……就在此刻,日寇又纠集了九千人马,在大炮和飞机掩护下,开始了春季扫荡。这支队伍与日寇周旋了三天三夜,在掩护群众和地方机关安全转移后,跳出包围圈向外线转移。
到如今已过去了五十三年,这支部队幸存下来的人谁也忘不了这个血色的黄昏。夕阳隐去,寒风撕扯着战士还未换季的棉衣,使一股浓浓的硝烟味和汗水的咸腥味在城墙脚下弥漫。这时,城墙上的指挥员喊了一句,引得部队一阵骚动。有人站起来,看见山下一个人正摇晃着向他们走来。山下的拒马河反射着他的身影,叫人分不清是枯瘦还是臃肿。他看见了队伍,伸出手,使劲摆动,还有人听到一声喑哑的呼喊。有战士迎了上去,惊起几只刚刚归巢的山雀。随后,人们听到一声闷响,前边的战士看到一只瓦罐碎裂在山石上。大概是因为脚下碎石的滑动,来人先是跪倒在地上,然后慢慢匍匐在荒草中……
臃肿的是他背上一个鼓囊囊的米袋。战士们松开绑口袋的羊毛绳,把他枯瘦的身子翻过来。他凹陷很深的眼窝中那昏黄的眼珠直瞪天空。在战士怀中,他只来得及喘了几口气,那突出的喉头蠕动了一下,脖颈便软软地歪向了一侧。后来的战士们看到的是这样的一幕:这位满身尘垢的农民,瘦弱得已估不出年龄,大约在四十至六十岁之间。一双磨得只剩半个鞋底的鞋还舍不得扔掉,整齐地掖在肚腹的腰带上。干瘪的肚子紧紧地贴着脊梁。被山路磨得血淋淋的双脚肿胀得发亮。旁边摔碎的瓦罐里,几缕干涸的苦菜已经发黑。有人打开了那口袋,战士们无奈的肠鸣骤然停止:那是一袋金灿灿的小米。
……战士们用刺刀掘开长城脚下的泥土,埋葬了这位为送军粮而饿死的老乡。这位谁也不认识,却又像谁都很熟悉的山里汉子的形象,久久留在了队伍中。他背的或许是乡亲们最后一点做种子的粮食,寻着枪声追赶部队,不知已跋涉了几天,吃光了罐里的野菜后,直到饿死也没动背上的一粒军粮。
(作者单位:河北涞水县委宣传部)


第10版(文学作品)
专栏: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

  血泪石
焦殿珍
不知怎么,人越是上了点儿岁数,就越是怀念故乡。
对于我这个扔下60奔70的老报人来说,老家本溪市南芬区的那个小山村,实在有太多太多让人怀念的地方。然而最使我终生不能忘怀的偏偏是一块石头,村外路旁的老虎石。
管它叫老虎石,大概是它的形状极像一只老虎卧在那里的缘故吧。小的时候,和村里一般大的孩童们做游戏,谁抢先爬到“虎背”上,小拳头一亮,谁就成了打虎的英雄。那份童趣的纯真,在每一个幼小心灵的深处珍藏着。谁知不久,“九一八”事变一声炮响,打破了小山村的祥和和平静,也击碎了这群山娃子天真恬淡的梦。而且就在这块老虎石上,父亲面对日寇的枪口洒下了他那一腔热血,母亲流干了她那满腹悲愤的泪水。老虎石竟成了民族仇恨的血泪见证。
我的父亲虽然信佛,但为人正直,性情倔强,爱国家,重义气。日寇的侵略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民族义愤,本溪一带的抗日义勇军蜂拥而起。父亲全力支持他们的抗日救国义举,不断为他们筹集粮草给养,购买枪支弹药。
日寇侵略气焰日益嚣张,很快便开进辽东山区,奸淫烧杀无恶不作。义勇军寡不敌众,大部分先后潜往各地。山里人少了主心骨,更是惶惶不可终日,加之不时有四乡同胞被杀害的消息传来,沟沟岔岔不少人家纷纷投奔他乡。亲朋好友一再劝说父亲,无论如何不能再停留了,逃命要紧。而父亲却执意不肯,坚持要为义勇军留一落脚之地。他总是那句老话:“咱们走了,他们(指义勇军)来了往哪儿去!”
小山村在兵荒马乱中又度过了一个春节。正月十一傍晚,天下着小雪。父亲在外边躲了一天又回到家,照例先去佛堂焚香祷告。这时,外面枪声大作。父亲立即冲出佛堂跳过院墙向村外跑去,不幸中弹身亡,身子斜倚在老虎石旁,血,染红了老虎石。第三天,我们全家人怀着忧伤和悲痛,刚把父亲的灵柩送到坟上,又从山外传来祖父遭受杀戮的噩耗。不久,鬼子又二次闯进山村,把房子全给烧光了。
从此,我们全家于战乱中颠沛流离,饥寒交迫,苦苦熬过10个春秋,终于盼到残暴的日寇被打败这一天。在举国欢庆抗战胜利的日子里,母亲领着我们兄弟姐妹,怀着悲喜交集的心情返回故乡。后来,我有幸成为一名革命队伍中的新闻工作者。在离开故乡的四十多年里,我一直把老虎石珍藏在心底。凡我回乡之时,总不忘到老虎石前去看看,在上面寻找我父亲的血迹和母亲的泪痕,从中感悟世事人生。前不久,我又到家乡,照例又向老虎石走去,然而这次却不见它的影儿了。侄儿走来告诉我,去年山村搞建设,老虎石被砸碎铺路了。
我不免有些遗憾和怅然。走下山坡,我低头漫步在平坦的路上。“哪块碎石可能是原来那洒满我父母血泪的老虎石呢?”我一边走一边默念。山里天黑得早,不知不觉,全沟二十几户人家都亮起了电灯,不同频道的电视节目的声音飞出了院墙,在山乡上空回荡着。置身于这山乡夜色之中,我心里忽闪一亮:“都是,都是啊!这路上的每一块碎石,都是老虎石碎成的啊!这象征着山里人新生活的平坦的路,正是无数块洒满像我父母血泪的老虎石铺就的啊!”我抬眼向山外望去,仿佛看见无数条宽阔平坦的大路,而路上的每一块碎石和每一颗砂粒,又仿佛都是老虎石幻化而成的。是啊,日寇侵华期间,共有3500万同胞惨遭死难,这数不清的民族血泪可染红多少块老虎石呢?
呵,老虎石不见了,可它在我心中珍藏得更深了。
(作者单位:辽宁日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