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24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调查报告

  更新观念真抓实干
——辽宁台安县供销社印象记
编者按:我们向广大读者,尤其是从事农村经济工作,关心供销社现状的读者们推荐这篇文章。钟社文同志这篇关于台安县供销社的印象记,以详实的调查和分析,回答了我国当前供销社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如供销社能不能通过改革,重新成为一个有活力、有效率、有效益的组织;供销社能否通过增强经济实力,解决好为农民服务和创收的关系;供销社究竟通过什么形式和方式,才能实现“为农服务”的宗旨等等。从钟社文同志的这篇文章看,台安县的经验很多,最基本的一点,是敢于“更新观念,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如果全国供销社系统都能这样去努力,我国的供销社工作一定会有一个崭新的局面。
    主要特点
辽宁省台安县供销社辖14个基层供销社,36家县直专业公司,职工2457人。1994年商品销售总额达3.85亿元,比上年增长38.1%,实现利税合计960万元,比上年增长2.77倍。在省内县级社中实现利润名列第一,在全国百强县供销社中位居第49。从地理位置上看,台安县供销社既没有东南沿海那样的优越的地理条件,又不属于老少边穷自然环境差的地区,上级也没有给予特殊的政策,属一般性的供销社。因此,这个县的供销社对全国大多数的供销社来说具有很大的代表性,他们所创造的经验具有普遍意义。这些年来,该县供销社的发展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和优点。
一、全县所有的基层供销社都做到了不亏损,并且盈利。1994年,全县供销社上缴税金203万元,实现利润757万元,所属14个基层供销社中没有一个亏损的。在全国基层供销社大多亏损的情况下,台安县能做到这一点是难得的。 二、化肥供应形势好,满足了农业生产的需要。为满足农业生产用肥的需要,仅靠国家按计划分配的化肥,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因此,全县供销社系统分别与几个化肥厂建立起业务联系,争取肥源,保证供应。1994年采购化肥10余个品种,总量达6万多吨,销售化肥5万吨。因肥源有保证,肥价相对稳定,每吨化肥比周边地区低30至50元,为农民节省开支130多万元。除自给有余外,还销往黑山、康平、北宁等县。此外,他们还根据市场需求,与科研单位合作,购买专利,兴办了复合肥厂,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肥源。
三、消化历史亏损挂帐包袱有进展。1988年,全县供销社有历史亏损挂帐包袱3000多万元,经过几年的消化,目前历史亏损挂帐包袱已减少到2070万元。仅去年一年就消化了156万元。今年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仅新开河供销社头5个月就消化亏损挂帐包袱2万元。
四、职工队伍稳定。全县供销社系统2000多名职工思想比较稳定,逐步形成了一支善于服务、乐于奉献、扎根农村的职工队伍。全国供销社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以后,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
   基本经验
一、经营机制富有生机和活力。
一是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他们实行“干部聘任制、职工合同制、工资档案制”,就是把所有职工的收入与企业的效益挂钩,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在用人的问题上,他们确立新人才意识,不分系统内外,不分干部、工人,不讲亲疏,能上能下,只要有搞活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能力,就大胆启用。1992年,桑林子供销社聘任了县联社司机李学林,使一个微利企业焕然一新,1994年赢利58万元,是全县最好的基层社之一。现在李学林同志已调到另一个乡任党委副书记。我们在桑林子供销社座谈时,他们还盛赞这位前主任经营有方。几年来,该县共聘用能人20名,为企业创效近千万元。同时,对不称职的企业法人代表及时调整,先后就有6人因没有完成任务而被就地免职。
二是实行目标管理,建立风险机制。风险机制就是从企业经理、供销社主任到职工都缴纳风险抵押金,职工交2000至5000元,经理、主任交5000至15000元,年终结算时,按五项指标(即销售、利润、周转资金、安全和精神文明建设)审核,如果五项指标完成得好,退还风险抵押金并付利息,如果完不成,企业亏损,则扣减风险抵押金。这样企业的生存与职工的利益密切相联,休戚相关,在危机感和紧迫感的推动下,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的经营之中。
三是实行承包责任制,建立激励机制。这就是县社对基层社主任、企业经理实行承包责任制,签定责任状,规定最低任务指标,完成任务的予以奖励。奖励办法是:从完成任务开始为第一档,每超5万元增一个档次,共5档,每档奖金600元。除此之外,还可浮动工资,超额完成任务的可以提成。
为鼓励企业向管理高层次发展,1994年,他们还制定对创利税超百万元的企业,法人代表可提实现利税总额的5%作为经理、主任奖励基金,自主分配的政策。地方政府还对其干部的使用给予了特殊的规定。
各项奖励政策,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同员工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骨干企业的崛起。1994年全系统有5个公司利税均超百万元,占全系统利税总额的51%,年终兑现时,有的企业法人代表获奖金超过10万元。
四是建立统一经营和分散承包相结合的灵活经营机制。统一经营就是将供销社经营的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收购、社办工业、废旧物资收购、大宗业务(包括煤炭、胶膜、石油等)由供销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分散承包就是将供销社系统的边、小、微、亏企业以及饮食、服务行业(如小门店、理发、照相等)承包到职工个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并按照经营的不同内容每年交纳数量不等的承包费。
这种做法是继我国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农民开始从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个体商业点纷纷出现,形成了群雄争天下的局面。个体户以进货渠道多、经营灵活等优势,显出很强的竞争力,而供销社及网点经营体制没有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失去了一统天下的优势,逐步陷入困境,背上了亏损债务包袱。在这种情况下,对边、小、微、亏企业经营的生活用品实行经营承包,是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这样做既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责任心,又减少了积压,降低了损耗,增加了收入,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
二、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增强经济实力,正确解决服务和创收的关系。
在供销社系统中,为农服务是目的,盈利是手段,不为农服务,供销社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不盈利就没有手段,谈不上服务。怎样才能盈利呢?台安县供销社通过发展社办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走出了困境。他们围绕“农”字找市场,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开拓了农村市场,把自己的生存与农村经济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他们坚持“以农为本,富农兴社”的方针,根据农民的需要办项目、上实业,如农民生活中需要用煤,他们就组织煤炭供应;农民发展养殖业,他们就办起了饲料厂;农民卖粮因水分高而带来不便,他们就办粮食烘干厂;农民手中的大豆、花生销路难,他们就办榨油厂;农民农忙季节来不及做饭,他们就办起了农村食品加工厂,做馒头、花卷供应农户和附近村民;同时他们还办起养猪场、养牛场,既安排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还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乡供销社主任刘国明同志对我们说:“我们办的事都是农民想办而一家一户又办不了的事”。
三、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
台安县供销社通过精简机构,转变职能,克服人浮于事,提高了办事效率。县社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都很精干,实现了“小机关、大服务”。
四、积极开展帮扶基层社活动。
台安县供销社不但不与基层社争利,还针对基层社地处偏僻农村,信息渠道不畅,经济实力小等实际问题,采取加强对下级社的指导和帮助措施。积极帮助基层社配好班子,改善经营管理,为基层社的发展提供信息,出谋划策;在业务管理上,帮助基层社开拓经营业务,充分发挥县社的联合优势,为其选准开拓的经营门路和发展项目;实行一个或几个县直公司帮扶一个基层社的活动,从信息、业务、资金和物资等多方面提供帮助,并让利于基层,带动基层社开展业务。
五、更新观念,解放思想,真抓实干。
由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供销社经营体制滞后于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步履维艰,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更新观念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台安县供销社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大胆改革。对有些亏损企业,他们采取“母体裂变”办法,即划小经济核算单位。比如原县直信托公司有职工110人,但效益差,亏损面大,背上了200多万元的债务,1993年,他们将一个公司分为五个公司,即:物资公司、衡达贸易公司、供销贸易公司和信托公司等。1994年即实现利润110万元。
为巩固市场,他们提出每个企业都要有一个骨干的经营品种,都有一个牢固的购销业务关系,都有一个新上的项目,每个县直公司都要帮扶一个基层社。去年他们基本实现了这一要求,使全县供销社系统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好势头。
总之,台安县供销社在发展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许多好的经验可以总结和推广,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台安县供销社因改革起步晚、历史亏损挂帐包袱沉重,现在的14个基层社发展还很不平衡,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本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措施还需要在实际中不断地完善。(附图片)
压题照片:兴旺繁荣的农贸市场。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农民烧上自来气
6月3日,是大连市旅顺口区龙塘镇大龙塘村农民难忘的日子,随着全国第一家农村管道化燃气工程的正式投入使用,他们成了第一批烧上“燃气”的中国农民。
在大龙塘村后山坡上的大连华联龙塘燃气厂里,两台形似锅炉的发生器正把一些干树枝、碎木屑等可燃物“吃”进去,经过短时间的“消化吸收”后,便通过管道把可燃气体输送到农民家中。这一新技术的主要研究发明者、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南方对笔者说,植物能源工程技术,实质上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技术。这一技术利用农村中大量的作物秸秆、谷物皮核以及工业有机废弃物、酒糟等,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加工,可生产出优质的可燃气,而且不产生污染物,具有煤气工程代替不了的优点。这次他们投资40万元建起的大龙塘植物燃气厂,可供1000户村民生活用气。(孙立深)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绿色食品·新的希望⑨

  点燃“星星之火”
——首家国家级绿色食品开发示范区略记
本报记者刘鲜日
 蓟县,是天津市唯一的一个山区县,也是天津市的饮水供应地。有着10万亩水面的翠屏湖区,则是天津蓟县境内风景最为优美,土、水、气候最为宜人的所在。
因为具备多方面的优势,蓟县翠屏湖开发区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的关注。1994年11月,该开发区正式被国家计委和农业部批准为全国31个“三高”农业示范区中唯一的一个“绿色食品开发示范区”。
起源于农垦系统的“绿色食品开发”在取得了初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之后,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始探索“走出农场,走向社会”的市场化、产业化的途径。在蓟县,他们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始了以绿色食品基地开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示范。
蓟县的水、土、气多项指标,经有关部门严格监测证明,该县的生态环境完全符合绿色食品环境标准。这块风水宝地在经过周密的调研和策划之后,被解析成五大绿色食品生产区域,即北方长城干果区,东部翠屏湖鱼果区,西部盘山鲜果区,南部优质粮油区和中部蔬菜区。从1995年开始,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蓟县人民政府在这五大区域内稳步推进其12个千亩基地试点,包括果品、粮油、蔬菜、养殖四大类10个品种。他们采用现代科技,引导当地农民探索生产、经营、环保、管理等新的开发模式。
6月中旬,记者专程来到这片生机勃勃的示范区时,见到山坡上一望无际的果树整齐划一,青翠欲滴;湖泊里拦网投放的银鱼、鲫鱼等时游时跃;而采用大棚栽培的黄瓜、豆角等蔬菜也已硕果累累进入了采摘期。据该县绿色食品办公室负责同志介绍,目前开发区内已有12片生产品种不同的示范区同时启动,今年将获得良好的效益。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副主任陈丛红介绍说,蓟县绿色食品开发示范区的建设按照国家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的要求,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即第一年打基础,第二年正式走向国际和国内市场,第三年扩大完善,第四年巩固提高。为此,5年内该示范区用于绿色食品建设的投资要达到2.5亿元。到本世纪末,要在蓟县实行绿色食品产业“六化”,即生产基地规模化,加工企业集团化,标志产品系列化,市场建设网络化,科技管理专业化,产业发展国际化。
40万亩耕地,要在三到五年时间里建成20个绿色食品基地,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首要的是总体规划。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派出骨干与蓟县人民政府密切合作,并及时组成了京、津专家顾问团,对基地目标进行了细化。即在蓟县建成果品20万亩,蔬菜5万亩,粮油5万亩,水产10万亩;到1998年要申报绿色食品50个;新建各类绿色食品加工企业15家,改造原有食品加工企业15家,以达到每年加工转化粮油2500万公斤、干鲜果品3000万公斤、蔬菜3000万公斤、肉类500万公斤、水产品500万公斤、外贸出口3500万公斤的规模。即:到1998年,全县80%的农副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在这方面,蓟县的有关领导充满信心:蓟县示范区一定能够建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以出口高附加值农产品及供应北京、天津、唐山附近旅游区高档农副产品和食品为主的绿色食品标准化示范区。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补脑子”和扶贫
刘定才
在浙江师范大学校园内,有一个“’94村支书班”,50名“大学生”全是永康市现任的农村党支部正副书记和先富起来的有文化的农民。永康市委把这些农村党员送进大学进行正规深造,首开全国农村党建之先河,这一举措,给我们以许多启迪。
搞扶贫开发、引导工程,外界的扶持、引导作用固然不可少;“扶一把,骑上马”,“引一段,有方向”,功不可没。但更应该看到,最最重要的,还是“内燃机”的开动,即农民本身的开发积极性和本领,这是起决定作用的。换句话说,要想让农民在广阔的市场经济中纵横驰骋,除了“扶一把”“引一段”之外,更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各种办法训练他们的“骑术”,让他们学会驾驭骏马的本领。永康市委送村支书上大学,练“骑术”,从而培养出一批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优秀带头人,可谓高明之举。
由此还想到,各扶贫单位、引导部门、“结对亲家”,除了出钱捐物来扶持农村经济建设外,可不可以拓宽扶持思路,搞些知识扶持、技术扶持呢?为贫困地区办农民技术学校,请农技专家、经济学者为农民兄弟传技解惑;或出资选送农民上大学“补脑子”,让他们“强身健脑”。笔者认为,“送人千金,不如传技一身”。
欣闻黑龙江省正在大力兴办农科教综合中心,旨在培养一批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为治贫之本,奔小康的良策。愿更多的地区在这方面为农民做些实事。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唐家河保护区强化造血功能
本报讯四川省青川县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积极强化自身造血功能,多方筹资开展自然保护区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位于青川西北部,是濒于灭绝的“活化石”、“国宝”——大熊猫的乐园,有金丝猴、牛羚、豹等国家一、二、三类保护动物数十种,这里还生长着闻名世界的珍稀树——珙桐、银杏、紫果云杉等,被中外专家誉为“大熊猫、金丝猴等中国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珍稀动物的最后乐园”和“天然的动植物园”。为搞好保护区内的各项工作,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20多名职工几年如一日,远离家人,驻扎林区,坚守工作岗位,与区内的动植物相依相伴,使区内从未发生过森林火灾和乱捕滥猎现象。
近年来,为解决保护经费不足、职工待遇偏低等问题,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走“自我补充,自我发展”之路,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他们利用区内繁花似锦,蜜蜂很多的优势,发动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养蜂,使职工每年人均养蜂收入达1500元以上,个别职工养蜂收入达3000元以上。1992年他们开始营造经济林——栽植杜仲2000亩、黄柏500亩,投产后每年可获纯收入3万余元。同时,改变过去“只在区内寻发展”的观念,在县城设窗口,建立了办事处,加强了与外界经济往来,提高了经济效益。
(柳桂华)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淅川大作辣椒文章
本报讯河南省淅川县在小小辣椒上做大文章,经过十多年不懈努力,创出优质品牌“青花辣椒”。淅川地处豫西山区,又是丹江口水库淹没区,移民达20万,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是河南省有名的贫困县。1978年,县外贸局从日本引进优良辣椒品种在全县推广。目前,全县16个乡镇村村户户都种植辣椒。1994年,全县种植辣椒创产值近3亿元。由于淅川辣椒色鲜味纯,成为国内国际市场的抢手货,椒干远销美国、日本、东南亚地区,年创汇1000多万美元。淅川县亦成为我国最大的辣椒集散地之一。
(刘保生王大平黄其锦)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宜城土地郎中行医
本报讯犁耙水响之时,湖北省宜城市600多名“土地郎中”携带科技“药箱”,活跃在田间地头,对春耕生产中的各种疑难杂症及时进行“会诊”。到目前,这些“土地郎中”共为农作物无偿治病5000多次,帮农民挽回经济损失400多万元。宜城市建立健全了科技支农服务网络,每遇生产关键环节,都要组织“土地郎中”田间行医。“土地郎中”除市乡农技干部外,大多是参加过农广校、农函大培训后取得学历和拿到初、中级职称“红本本”的农民。
(江桦李云飞)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河北省磁县沙营王保山高兴地说:“去年在县人大的监督下,环保、公安依法取缔了小土炼焦窑,烟不熏了,水不污了,空气新了,您看今年这麦子多好,粒大皮又白,交定购粮准能上个高等级,卖个好价钱。”
  赵成轮 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农民巧手绘水晶
农民乔清余是河北省饶阳县的青年画家。他的内画鼻烟壶走俏海外。1989年,国际市场上一种水晶光球十分走俏,乔清余更进一步把水晶光球掏空,配上五彩缤纷的内画,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到1993年,他的作品已有一万多件内画水晶球销往欧美日等20多个国家。他创作的直径30厘米重35公斤的水晶球(见图)被国内行家称之为“当代内画水晶球王”。  王元套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