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2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纪委要求各地进一步提高认识
从制度上巩固清车成果
目前部门之间省与省之间清车工作还不平衡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记者刘思扬)由中央纪委、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监察部组成的16个联合检查组,今年6月对中央36个部委、国务院直属单位和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部级干部乘车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结果表明,清车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到6月底,除极少数人外,其他现职省部级干部乘车都已符合中央规定的标准。大多数单位按照中央和中央纪委的要求,对更换下来的410辆超标准小汽车作了处理。
记者从中央纪委最近召开的清理汽车专项检查通报会上了解到,这次被检查的56个地区和部门,配备专车或相对固定用车的现职省部级领导干部共969人。在中央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乘坐小汽车做出具体规定之前,除上海、江苏等省市的领导干部没有乘坐超标准小汽车外,有52个地区和部门的410人乘坐的小汽车超过规定标准,占42%。
从这次检查看,在中央纪委制定的《关于中央纪委三次全会重申和提出的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五条规定”的实施意见》和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下发后,绝大多数单位都很重视,态度坚决,行动迅速,想方设法尽早把超标准车更换下来。
据介绍,在抓好省级领导干部乘车问题的同时,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还都对县处级以上干部乘车情况进行了清理,其中上海、江苏、天津、山西、山东、贵州等省市已清理完毕,并对超标车作了妥善处理。按照中央的要求,多数地方和部门违反规定使用的军警车号牌和外籍号牌基本上更换下来,少数干部未经批准用公款或单位车辆学习驾驶技术的问题基本得到纠正。
一些地区和部门在清车工作中领导带头,一级抓一级。海南省委、省政府,深圳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带头把57辆超标准豪华小汽车拍卖。汕头市将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原乘坐的5辆奔驰、9辆凌志牌小汽车拍卖,所得款项全部列入科技发展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把原定为领导干部购买5辆进口豪华小汽车的170多万元资金用于发展经济。乌什县委把上级拨给该县更新小汽车的100多万元资金全部用于3个乡的自来水厂建设和牧区引水渠道等工程,解决了农村4万多人口和8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山西省隰县和汾西矿务局拍卖领导干部乘坐的小汽车支援企业生产,受到群众的好评。
据介绍,从这次检查情况看,部门与部门之间、省与省之间小汽车的清理和处理工作不平衡,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了解,中央明文规定,副部长级干部和副省长级干部使用排气量2.5升以下车型的轿车。但联合检查组检查时发现,有的领导干部仍在乘坐超标准小汽车。有些地市、县级领导干部以各种借口继续违反规定使用超标准小汽车。如广东省有个县委副书记从龙门到广州,自己驾驶单位的公爵王牌小汽车,挂的是公安牌照,持有本人“机动车驾驶学习证”。有的封存的超标车又重新启用,甚至存而不封。内蒙古自治区电管局有2辆凌志、2辆奥迪2.6E和1辆皇冠2.8,说是封存了,但检查组去检查时仍在使用。这次核查还发现,有的部门到人大、政协任职的一些同志,乘坐的超标车还没有换下来。
检查中发现,有的部门违反规定购买新车。国家体委、民航总局、税务总局和航空工业总公司于1994年5月至7月,在中央已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仍向国管局下属经营汽车的单位购买了16辆公爵王牌小汽车。有的领导干部追求享受,不惜花巨资购买豪华车。1994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批准由财政拨款40万元给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补配一辆车,该法院却花62.9万元购买了一辆“丰田沙漠王”牌豪华越野车,挤占法院业务费12万元,接受区农行赞助10万元。海南省财税厅在内部可以调换用车的情况下,于1994年11月至1995年3月,借支财税检查办管理的经费购买了3部羊城2.2型车供领导干部使用。国家统计局未经国管局批准,于1994年底购买了排气量为2.6升的奥迪车1辆和排气量2.2升的奥迪车3辆,供局领导使用。1994年9月,北京市在换车中由市财政局拨款300万元,为4名正省级领导干部购买了4辆排气量2.6升的奥迪车。
据检查,有的地方封存的超标车还没有得到处理;有的地方和部门在处理超标车工作中,把不许转为公务车的几种豪华车也转为了公务车;有的超过了车辆配备编制;有的没有办理过户手续;有的地方和部门的领导特别是兼任军队职务的领导同志,使用军警车号牌还没有换下来;有的地方甚至提出暂停清理。
这次检查还发现,北京市领导同志的秘书私人借车问题突出。有11名市级领导同志的秘书私自向基层单位或企业借用汽车12辆(有的1人借2辆),使用时间最长的达两年,在有关部门再三催促下,才于最近归还。在这股歪风的影响下,有些市直单位和区、县机关的干部也出现了私人借车现象,群众反映很坏。
中央纪委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提高认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清理小汽车工作作为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任务,继续抓紧抓好。当前要围绕超标车的处理抓好落实,切实做到善始善终。同时,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研究制定领导干部乘车、配车、换车等方面的制度,规范领导干部乘车行为,从制度上巩固清车成果。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征文
都来参加“书香行动”
蔡健
一段时间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人纷纷捐出自己的藏书,给农村的孩子们送去一片爱心,形成“书香行动”。一股智力扶贫的热潮正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
经济水平的落差造成了城乡青少年教育状态的差别。当城里的孩子沉浸在图书、报刊、广播、影视等“多媒体”的怀抱之中,迅速捕捉和接受日新月异的思想与事物时,乡村里的孩子却面临着缺书甚至失学的窘境。书籍是思想的养分。课外读物愈丰富,知识结构就愈完整,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大有好处。在信息传递空前迅速的今天,书籍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不仅是与社会同步发展的动力源,而且是作为一个“地球人”的“身份证”。从这两层意义来看,送书下乡的“书香行动”一方面给乡下孩子送来了一座知识的宝库,另一方面也为他们铺就了一条同时代接轨的轨道。意味深长,功德无量。
教育事业是一项社会性的基础事业,政府部门固然有责任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社会各界亦应该而且可以有所作为。由于经费拮据,公共图书馆日渐萎缩已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乡村校级图书馆的现状就更不要说了。与此同时,大吃大喝的挥霍之风在城乡却颇为流行,大把大把人民币汇成的资金流被浪费掉。这怎不叫人心痛!如果能够冷静地反省一下,把资金流向做一番调整,那么,将有多么丰富的书籍出现在乡村学校的图书馆里,会有多么灿烂的微笑闪烁在乡村学子的脸颊上啊!心香一瓣,书香满天。在这个问题上,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最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抓好希望工程的同时,又推出一个旨在向贫困山区学校捐赠图书的项目——“希望书库”,该项目在国内多家出版单位的协助下,精选了国内优秀图书五百本,组成含文学名著、历史知识、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生态环境、工具辞书、实用技术等七大类的大型丛书,具有小图书馆的性质、小百科全书的容量。任何个人或团体只要投入三千元人民币,即可捐助一套书籍给一所贫困学校。据悉,已有多家海内外企业表示愿意出资捐助。这真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古人云:“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必穷矣。”捐书之举犹如一股春风、一阵夏雨,乡村的孩子们正在渴望春风吹拂、渴望夏雨滋润。愿书香能够泽被更大的地区、恩及更多的孩子。愿我们在高尚情操的鼓舞下投入捐书这一智力扶贫工程,以心香培育书香,让书香传播心香。
第4版(要闻)
专栏:
李岚清与学联二十二大代表座谈时希望青年
把祖国命运和个人前途结合起来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实践中奋发成才
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李涛、新华社记者刘思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昨天下午在中南海同出席全国学联22大的部分代表座谈。他希望青年学生把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前途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跨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奋发成才。
座谈会上,全国学联第21届主席团主席、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专业博士生杨岳、中国留法人员联合会全法学联主席余锋、全日本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会长胡和平,以及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四川联合大学、河北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主席分别发言,用大量生动事例,汇报了当代大学生学习邓小平文选的情况,谈了对祖国美好前途的信心、对国情的理解、对自己历史使命的责任感和理想抱负,并汇报了开展志愿者服务、勤工助学、勤奋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和意见。海外留学生也畅谈了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报效祖国的愿望。
在听取代表们的发言后,李岚清很高兴地用“后生可喜”4个字概括自己的心情,并就当前宏观形势及未来展望、时代对青年学生的要求等讲了话。
李岚清用许多数据和事例,向同学们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李岚清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业搞好了,日子就好过。为了把农业搞上去,我国对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农产品流通等方面的改革都在积极探索和实施中。他说,我国是个多灾的国家,在今年局部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夏季粮食仍然取得了丰收,粮食收购进度很快,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李岚清强调说,实事求是地看到和肯定成绩,是为了坚定信心,把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他同时指出,改革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事业,在改革的进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困难和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需要通过进一步改革加以解决,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
谈到通货膨胀问题,李岚清说,通货膨胀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又要进行宏观调控,使经济在合理的速度上持续健康发展。他说,通过努力,今年上半年的物价比去年12月底有较大的回落,经济增长速度也朝着比较合理的方向发展,但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决不能掉以轻心,要坚定不移地向既定目标前进。
李岚清说,我们正面临着21世纪的严峻挑战和机遇,如人口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分配不平衡等问题,这些问题我们正努力逐步解决。他强调,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是培养人才,大力提高全民的思想文化素质,要培养大批实用人才和高水平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只有认真实施“科技兴国”的战略方针,我们三步战略目标才能实现。
李岚清希望青年学生不断加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他说,要深入学习邓小平文选,全面掌握和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地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克服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片面性,防止偏激情绪。
李岚清说,更加繁荣富强的新中国需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祖国有前途,个人才有发挥才干的天地。他希望青年学生自觉把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前途结合起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努力成为21世纪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李岚清最后请学联代表转达他对所有学生和海外学子的问候。整个座谈充满了亲切、愉快和轻松的气氛,大家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和掌声。
座谈会由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副秘书长徐志坚、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姜大明以及全国学联22大各代表团团长、留学生代表和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副书记出席座谈会。
第4版(要闻)
专栏:
首都侨界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
本报北京7月20日讯记者曹宏亮报道:首都侨界近100人今天在这里举行座谈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丙乾、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王丙乾在发言中说,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华侨对祖国和侨居地的抗战所作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突出的是:在经济上对祖国的援助,包括义捐、公债、侨汇以及军需物资和救济品等,据粗略估算总数达几十亿元;在政治上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分裂内战的立场,促进国共合作;在外交上,广泛开展海外统战工作,积极争取抗日援华,并利用海外关系的有利条件,开辟海外“第二战场”;在军事上,直接回国,浴血奋战,不少人忠勇报国而为之捐躯;在侨居地,广大华侨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第二故乡,直接同世界人民为最后战胜日本法西斯建立了历史功勋。
万国权在发言中说,当时,1000万海外侨胞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与我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台湾和港澳同胞一起,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时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团结一致,共赴国难,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全国人大侨委主任、中国侨联主席杨泰芳也在会上讲了话。
有关方面负责同志林丽韫、万绍芬等出席座谈会,一些侨界著名人士和学者在会上发了言。
第4版(要闻)
专栏:
国际反贪大会筹备工作顺利
本报北京7月20日讯记者王比学报道:今天上午,第七届国际反贪污大会组委会第三次会议在京召开。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梁国庆介绍了上半年大会筹备工作的进展情况,组委会主席、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思卿,组委会第一副主席、监察部部长曹庆泽出席了会议。
据介绍,第七届国际反贪污大会将于今年10月6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今年上半年,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共有67个国家和地区的344名代表愿意与会,其中部长级以上的代表共28人,反贪局、署负责人22人,著名学者、专家22人。组委会收到论文66篇。
张思卿指出,开好这次大会,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宣传中国反贪污的成果和经验,广交朋友,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扩大影响。上半年的工作为大会奠定了初步基础,下一步的关键是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第4版(要闻)
专栏:
聆听前辈教诲牢记新的使命
大学生记者团采访抗战旧地
本报杭州7月20日电记者李勤报道:39℃高温下的杭州市,20多名大学生和10多名广播电视记者组成的浙江大学生记者团,今天举行出征授旗仪式,拉开了历时半个月的采访中国将军及寻访抗战旧地活动的序幕。
这一大型采访活动由浙江省广播电视厅、解放军报社、浙江省学生联合会和本报华东分社联合主办。
记者团成员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杭州大学等高校的优秀大学生,他们将与浙江省有关新闻单位的记者一起,分五路考察、采访卢沟桥、八路军总部、百团大战、南泥湾等大江南北数十个抗战旧地及纪念馆,寻访先烈的足迹,采访一批著名的抗战老将军,聆听革命前辈对新世纪的寄语,为广大青年学生和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历史材料。
本报和解放军报等将对这次采访活动进行跟踪报道。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国政府代表团将出席
秘鲁总统藤森就职仪式
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今天在此间宣布:应秘鲁共和国政府邀请,以冶金部部长刘淇为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将出席于1995年7月27日至29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秘鲁连任总统阿尔韦托·藤森的就职仪式。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美举行污水处理融资与技术研讨会
本报北京7月20日讯记者周象光报道:由中国国家环保局和美国商务部联合举办的“中美污水处理融资与技术研讨会”于7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这不仅是中美双方就环保问题进行的交流会,也是根据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所列项目的招商引资和美方环保设施生产厂家推销产品的洽谈会。
中国国家环保局副局长张坤民和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助理安妮·阿郎卓到会致词。
第4版(要闻)
专栏:
我国当选世界版权公约政府间委员会委员
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不久前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版权公约政府间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中国当选为世界版权公约政府间委员会委员。这是我国自1992年10月30日正式成为世界版权公约成员国后,首次参加该公约政府间委员会常会。
世界版权公约政府间委员会由18个国家组成,每两年改选1/3成员。目前,世界版权公约已有96个成员国。
第4版(要闻)
专栏:
平凡如斯高尚如斯
本报记者曹焕荣
广州白云山麓一株挺拔的红棉树下,15日矗立起一座用汉白玉雕琢的半身胸像,被塑者并不是什么名人,而是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中南公司广州储油库的一名保安员,年仅21岁的袁计昌。
广东电视台的记者没忘记,11年前,还在上小学三年级的袁计昌就把残疾同学陈广卫背在肩头,无论上课、看球,还是上山游玩,风雨无阻,直到小学毕业。这一负重学童的形象通过电视传遍全省,使多少人嘘吁不止。这天,该台记者前来采访,并献上一束洁白的鲜花。
油库党支部书记周敏站在塑像前,耳边仿佛又响起袁计昌亲口对自己说的那句话:“既然我选择了油库保安这项工作,要干,就要干得最好。”工作4年,小袁没请过一天假,直到两年前,因白血病去世的那天。他一天三班倒,围着油罐转几十圈,从没少走一步、拖一分钟岗,确保了国家这一重点防火单位的安全。
中南公司党委书记杨汉柏说小袁像徐洪刚。1990年,他只身与三个持刀歹徒搏斗,救出被捆绑的出租车司机。前年5月,他用一把自行车软锁链,迎着6名拦路抢劫的歹徒冲去,腹部受伤,血流如注。
站在与会者的行列里,同事小冯难忘小袁冒着酷暑背自己的母亲去火车站的情景,那时他连一瓶矿泉水都谢绝;同事小邝记起自己的父亲病重,小袁骑车20多公里前去探望,问长问短……
国家民航总局、民航中南管理局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也专程赶来,为这位已被命名为“全国民航杰出青年”的袁计昌的塑像揭幕。仪式过后,大家说起这两年出现在中航油料中南公司的两个人物,感慨万千:公司总经理黄辉因贪污受贿被判刑15年,保安员袁计昌逝世在工作岗位上。一个副局级“大人物”的卑微和一个“小人物”的高尚,已在广州市、广东省、全国民航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4版(要闻)
专栏:
共守生命堤
洪新轩余清楚
赣水猛涨,江西北部的白水湖水大有直溢圩堤之险。白水湖圩堤由永修县三角乡与新建县大塘乡共管,它保护着三角乡的3万亩良田和大塘乡的1000多亩耕地。两个乡的上万名干部群众守卫在堤上,不分昼夜。
大灾面前,昔日曾因地界发生过纠纷的两个乡团结一心,决心不惜代价,死守白水湖圩堤,以确保本乡和邻乡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大塘乡3000多劳力上圩堤打木桩,垒草袋,排泡泉,固堤基,共投入了1万多只草袋,6000余只塑编袋,3立方米木材。
7月7日凌晨,大塘乡段圩堤突然发生60米长、3米高的大塌方。大水汹涌,形势危急。大塘乡立即组织400名突击队员跳入洪水之中,打桩护坡,垒袋加高。经过数小时奋战,大堤终于化险为夷。
大塘乡和三角乡干部群众精诚团结,与洪水搏斗20余天,大堤岿然不动,3万亩良田有惊无险。三角乡一位副乡长带领村民赶到大塘乡谢意。洪水面前,干戈化为玉帛,大家共守生命堤,一曲新的团结歌回荡在白水湖上空。
第4版(要闻)
专栏:
人民空军抗洪抢险建功勋
据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记者孙茂庆)入夏以来,空军共出动各型飞机执行抗洪救灾飞行100余架次,空运空投救灾物资100余吨,为抗洪救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7月6日,空军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要求,派飞机对洞庭湖地区进行了洪水监测,共飞行4架次、17个测绘条带,监测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为指挥抗洪救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进入7月以来,湘北、湘中、湘西部分地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空军派往灾区执行抗洪救灾任务的5个机组连夜装载救援物资,冒着恶劣的天气连续飞行16架次,将15吨食品、药品和救生器材全部准确无误地空投到重灾区。
第4版(要闻)
专栏:
会议间隙的交流
正在首都北京参加全国青联八届一次会议的千余名委员,肩负时代重任,铭记祖国重托,交流探索“科教兴国建功业,团结爱国促统一”的实践经验,决心团结海内外各族各界的中华青年,为开创民族全面振兴的新世纪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图为来自中直机关的全国青联委员在会议间隙,认真阅读《人民日报》,密切关注祖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本报记者 王忠家摄
第4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江西省乐平市为减少洪涝灾害后的损失,迅速恢复生产,目前每天组织干部群众8万余人,顶烈日战酷暑,抢修被洪水冲毁的水利设施。詹晓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