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20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歌舞台榭

  热血和生命谱写的歌
——歌舞剧《雪域丰碑——孔繁森》观后
宋爱录
济南市歌舞团根据孔繁森英雄业绩创作的歌舞剧《雪域丰碑——孔繁森》,撷取了孔繁森两次进藏后几个真实感人的生活场景,展示了孔繁森以热血和生命谱写的壮丽的人生之歌,揭示出他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可贵的精神世界。
紫帷启处,即以具有浓郁藏族风情的欢快歌舞场面展示出藏族同胞对“孔书记”的热切期盼,孔繁森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顿时被凸现出来。这烘云托月般的凝练序幕“二次进藏”,可谓先声夺人。
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和奉献精神,最集中地表现出“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崇高思想境界。因此,编导者以“抗灾救孤”和“一腔热血”两场戏给予浓墨重彩的描绘。孔繁森冒着余震和雪崩的危险,带领群众战斗在抗灾抢险的第一线。他不仅主动收养了两个失去亲人的孤儿,而且为了供他们上学,甘愿隐姓埋名去“献血”;他以自身的体温为藏族老爹暖脚,以自己原本不多的工资送其住院医病……其情其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值得称道的是,导演用写意、象征的浪漫主义手法,以身着白衣舞动白绸的群舞,表现风雪的肆虐,以舞动红绸的红衣少女将“献血”的过程予以具象化的表现,不但令人耳目一新,而且以强烈的动感和美感活跃了舞台气氛,深化了作品的内涵。
“两袖清风”一场,在孔繁森为孩子上学、给藏族老爹治病最需要钱的时候,恰好海天建筑公司的莫经理为承包工程送来厚礼及现金,而孔繁森宁肯去献血,也不为所动,表现出他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高尚品德,令人肃然起敬。
“探家别亲”是以情感人的重场戏。母子情、夫妻情、父女情都被展示得酣畅淋漓,特别是孔繁森夫妻之间的对唱,情深意笃,柔肠百转,确乎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从而揭示出孔繁森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他终于得到了病母、弱妻和娇女的理解与支持,离开了六口人的“小家”,毅然返回拥有六万之众的“大家”阿里。孔繁森就是这样摆正个人与组织、权力与责任的关系的。
孔繁森那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的拚搏精神,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在“狮泉河水”一场中作了展示,可正当他为进一步发展阿里地区的经济赴新疆塔城考察边贸的途中,却不幸以身殉职……
雪山含悲,江河呜咽,孔繁森高大的身躯虽然融入了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但那感天动地的痛悼场面却表明他在无数人的心中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而孔繁森以热血和生命谱写的壮丽的人生之歌,必将会永远、永远地传唱下去……(附图片)
藏族同胞热烈欢迎第二次进藏工作的孔繁森同志。 刘敏秋摄


第12版(副刊)
专栏:百家艺话

  台下人谈京戏编导
吴小如
用这个题目我在几年前曾写过一篇小文。现在重炒冷饭,是由于在不久前纪念翁偶虹先生逝世周年座谈会上受到了启迪。
若干年前,中国戏曲学院曾举办过一次导演进修班。原说找我去做一次报告,后来进修班提前结业,我未去成。事后遇到参加进修班学习的一位同志,他表示遗憾,说未能听到我讲课。我说,不听也罢。如果我去讲,只有一句话,那就是:在座的各位是否会演戏?如果有人不会演戏甚至还不怎么懂戏就想去当导演,我建议不如请他改行。至于新编京戏剧本,我以为剧作家也应具备会演戏的同样条件。过去不少文人墨客动辄写剧本,写完后很难搬上舞台,因为那只是案头文学。四大名旦崭露头角之初,每人争排个人本戏。其中如罗瘿公、金仲荪给程砚秋编的若干出本戏,我个人认为有的戏就犯了情节单调场子太瘟的毛病,其主因即在于编剧者缺乏舞台实践经验。
时至今日,不少新编历史剧或现代剧,动员大批人力,并耗资巨万,排成后没有上演几场便卖不出票,终于不了了之。而翁偶虹先生一生编了一百多本戏,有的戏如《锁麟囊》、《将相和》等已成为长期保留的传统剧目。两者相较,优劣自分。稽考其原因,乃由于翁先生具备两个重要条件。一是翁先生对古典文学有很高的造诣,他不但能写诗词散曲,而且会作骈文。有这样深厚的功底,由他来撰写京戏台词,自然能做到雅俗共赏,有声有色。二是翁先生虽属业余京剧爱好者即所谓“票友”,但他却有着与关汉卿一样的舞台实践经验,能够“面傅粉墨,躬践排场”,对某出戏应该怎样演,某种艺术程式应该如何应用,不论角色安排还是舞台调度,都一清二楚,了如指掌,胸有成竹,决不外行。由他编写的剧本,当然不至于使演员无所适从,让观众看不终场;相反,演员演来自然流畅,观众看了舒服过瘾,乃至像《锁麟囊》这样的戏,几乎使人百听不厌,百看不烦。因此,今天搞京戏的同志,应以翁偶虹先生为学习榜样,做到能编戏能导戏,庶几京剧振兴有望而不致流为一句空话。


第12版(副刊)
专栏:撷英艺坛

  粉墨生涯中的磨砺
——记张九妹
汪人达
江苏人民艺术剧院中年演员张九妹(见下图),以其在小剧场话剧《热线电话》中扮演苏琴一角的精湛演技,一举荣获第五届“文华表演奖”、第十二届“梅花奖”和第六届“白玉兰奖”。
一人一角连中三元确属不易。诚然,得奖并非是一个艺术家的最高追求;然而,自己的劳动创作得到观众认同,对一个痴迷于演艺生涯的演员来说,无疑是一种宽慰和满足。
张九妹从艺之前就参加南京“小红花”艺术团,学生时代的既歌且舞,使她受到了极好的艺术熏陶。投身于话剧舞台之后,20余年大、小角色演了好几十。舞台上的翻、滚、跌、爬,于她是一种摸索,一种积累。她像一个勤劳细心的巧匠,在艺海中捕捉闪耀着艺术真谛的明珠,然后,用自己心灵深切体验这根主脉,把它们穿成一串串光采夺目的项链。
张九妹在剧院里有个雅号曰“戏痴”。由此,不难看出她对戏剧艺术忘情到何种程度,试举两例:
一次,下午排练结束,导演宣布休息。可是张九妹的创作思索没打句号,她苦苦纠缠着导演和对手演员加班磨戏。好不容易皆大喜欢,她才乘兴而归。此时已近8点,天色全黑。女儿的啼哭、幼儿园老师的埋怨、丈夫的呵责一齐扑面而来,可她以排演成功的喜悦将一切化为云烟。
又一次,她参加外地一个大型历史剧的演出,出发前夕,爱女病危,她仍毅然随团启程。演出途中得知女儿亡故,赶回南京料理后事,仅两天,又重返舞台,依然那样投入,那样忘情。
张九妹对戏剧表演的酷爱,确乎到了醉心的地步。她常对同志们说:我喜欢演戏,我从演戏中找到了最大的愉快和满足。
我想,她的话恐怕还不能简单理解为一个潜心于艺术的创作者对日常繁琐矛盾纷扰的自觉排除,而是在她进行艰苦执著的角色体现探求时,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她实实在在地寻觅到了生活中的真、善、美。她是有苦恼的,特别是当她所扮演的角色那纯良的天性遭到不公平的扭曲时,她的愤懑会化成一腔强烈情绪喷发出来。
记得在排练《热线电话》时,电台主持人苏琴的坎坷遭遇令她困扰、不安。也正因为她忘情地投入,真切地体验,更看到苏琴不该有爱情不幸的结局。于是她和导演、编剧争论,和对手探讨,她要为苏琴不公平命运鸣不平……终于,她和角色一同经受了考验和冲击,激烈的无情波涛震荡之后,思想得到了一次升华。
演剧生涯对张九妹来说是甜蜜的,也是苦涩的20余年的探索、困惑,一颦一笑无不倾注着自己的心血与汗水。水滴石穿方有今日的殊荣。张九妹荣获三奖证明:唯有不计名利、默默在艺坛上耕耘不辍的人,才可望作出成绩和赢得人们的尊敬。(附图片)


第12版(副刊)
专栏:

  “助残扶贫献爱心”义演将在京举行
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文化艺术总公司、香港福幼基金会、香港集民国际有限公司主办的“助残扶贫献爱心”大型宣传义演活动将于7月29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届时,香港、台湾的著名艺员谭咏麟、张学友、郑智化等将与北京知名演艺人员及部分残疾人演员同台义演,共献爱心。
残疾人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就生活在我们中间。帮助贫困残疾人脱离困境,是我们的共同责任。这就是本次“助残扶贫献爱心”宣传义演活动的目的和所有演职人员的共同心声。本次义演活动旨在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体现海峡两岸及香港演艺界人士对残疾人的深情和爱心,动员社会理解、关心残疾人事业,扶助贫困残疾人。
本次宣传义演活动的全部收入将捐赠给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用于救助特困残疾人;所有捐赠款项及用款意向将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公布。(亚文)


第12版(副刊)
专栏:

  《中国艺术报》创刊
中国文联机关报《中国艺术报》日前在京创刊。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任社长兼总编辑。
该报是综合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曲艺、杂技、民间文学以及各边缘艺术门类的周报,力求在众多艺术门类和不同流派之中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成为团结凝聚海内外艺术家的纽带与桥梁。(张文)


第12版(副刊)
专栏:

  《新剧本》杂志创刊十周年
活跃在戏剧界、深受读者欢迎的《新剧本》杂志,日前迎来了她十周岁生日,有关领导以及首都文艺界200人到会祝贺。同时,由曹禺担任名誉会长的新剧本杂志董事会也宣告成立。(章)


第12版(副刊)
专栏:

  中央电视台筹拍《隋唐风云》
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又一部重头戏——四十集电视连续剧《隋唐风云》目前正抓紧筹拍。《隋唐风云》展现的是公元六七世纪之交隋王朝骤兴速亡到唐灭隋四十余年波谲云诡的历史画卷。塑造了唐高祖、隋炀帝以及秦叔宝、尉迟恭、单雄信、程咬金等人物的群像。该剧将由丁荫楠执导。《隋唐风云》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无锡太湖影视城和广州四维国际商贸公司联合摄制,全部拍摄经费由四维公司独家承担。其间,该公司还拟套拍上下集电影《隋炀帝大传》。(纪文)


第12版(副刊)
专栏:

  《孙子兵法》将走上荧屏
由香港嘉辉影业公司、香港星江影业公司和广电部有关机构联合推出的电视剧《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将使我国军事文化瑰宝——《孙子兵法》形象化地走上荧屏。这部长达72集的系列剧,将在对春秋战国著名战例的表现中,再现春秋战国动荡的历史,该剧导演为李劲松。
(文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