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漫画:信息时代的家庭  原载美国《今日美国报》
图中英文为:“历史、天文、科学,孩子在互联网络上学到了那么多的东西”。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编者按:十几年前,未来学者描绘“信息社会”时,人们以为那还是遥远的事情。然而,二年前,“信息高速公路”这个响亮的新概念提出并开始付诸实施后,信息革命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如果说始于40年代的第一次信息革命的主要成就是电脑的发明和改进,从而把人类处理、存储信息的能力提高了成百万倍,那么,以电脑网络化和多媒体化为特征的第二次信息革命正在大大提高人类交流信息的能力。一台台孤立的电脑联成网络,将实现全球信息高速传递和共享。声音、图像和数据的双向交流将把电脑变成名副其实的多媒体,使信息消费者同时又成为信息的积极提供者。人们的生活正在经历着全面而深刻的变化。我们约请本报驻外记者采写的这组报道,反映了尚处于雏形的信息社会的若干侧面。
  总理上了“高速路”
邹德浩
加拿大
从5月16日起,克雷蒂安总理成了加拿大历史上第一位进入电脑网络的总理,他现在不用说话、写信,也不用走出办公室,在电脑上就可以回答电脑网络中的人们的问题。
克雷蒂安总理所加入的互联网络在世界各地约有4000多万电脑用户,他们都可以通过电脑网络交流信息。总部设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互联网络工作人员,称赞克雷蒂安总理作为国家领导人,是行进在世界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先驱者。目前已加入互联网络的国家领导人还有美国副总统戈尔。
但也有人提出疑问,不知道克雷蒂安总理进入这种全球性的电脑网络是为了出风头,还是想在政府领导与人民之间增加一条沟通的渠道。
在入网工作中,总理办公室的通讯官员把总理的电脑与信息高速公路联通了。但总理办公室禁止新闻媒介拍照,并指出总理常在国会山庄的办公室内会见外国来宾,不会在办公桌上也摆一台电脑。
在《麦克琳》杂志的赞助和安排下,克雷蒂安总理16日正式驶上信息高速公路驰骋兜风,但人们形容他的行程,不像是乘坐现代化的轿车飞驶在高速公路上,而更像是驾着一辆马车跑在一条迂回曲折、起伏不平的乡间土道上。克雷蒂安总理戴着眼镜端坐在电脑桌前,左手臂放在桌面上,右手食指不断地敲击着键盘,一副认真“驾车行驶”的样子。
在半小时内,共有465人想和克雷蒂安攀谈,但由于总理不熟悉“路况”,回答过程缓慢,结果,只回答了十几个人的问题。当发问者提出问题后,总理的助手们就赶快把问题分类,然后再由总理口述答案,助手们再把答案输入电脑,这时,远方的发问者就可以通过电脑屏幕目睹问题的答案。总理所作出的回答大多没有超越官方的正式口径,人们只对第一个问题的印象较深,有人问,倘若魁北克省脱离加拿大独立,其它各省是否也会各奔东西,或像前苏联一样,也各自为政呢?总理只是严肃地表示,他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因为魁省独立的情况并不会发生。除此之外,克雷蒂安还回答了有关医疗、财政等有关问题。
对于总理在高速公路上的表现,可谓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的答复没有新意。也有人认为这至少是一个好的开端。一名通话者说:“他给了聪明和简洁的回答,对于默不作声的电脑来说,这是可以接受的。”《麦克琳》杂志编辑拉维尔说:“对于首次使用电脑的总理来说,已属进展情况顺利的了。唯一让人感到失望和失礼的是,有的国民居然把总理的名字拼错了。”
克雷蒂安总理作为国际电脑网络的一个用户,肯定会遇到许多具体的技术上的细节问题,也不可能成为整日坐在电脑前的操作员。据加新社透露,克雷蒂安总理以前没有“玩”过电脑,也不是受过训练的专职打字员,因此,即使加入了国际电脑网络,他也不会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亲自去处理各种电子邮件。但已届花甲之年的克雷蒂安仍然敢于接受高新技术的挑战,足以令人钦佩。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警惕新的“怪物”
张允文
最近,美国参议院以4/5的赞成票通过一项限制性法案,要求管制互联网络上的色情内容:凡利用互联网络散播色情材料而又不采取措施限制者,将被判两年监禁。众所周知,共和党在参议院占多数,而共和党人历来是反对管制的,可出于对电脑网络的无政府状态的担忧,原来反对“管制”的而今也主张“管制”了。
互联网络正在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但也给不法之徒提供了可乘之机,例如,花不多的钱就可在网络上开家色情商店。结果网络上的色情栏目变得比比皆是。《新闻周刊》最近的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85%的人对网络上的色情泛滥感到不安。
要挤入互联网络的当然不只是色情行业。据报载,有人打算花巨资在网络上设赌。在电脑网络上设赌,在很多国家本来是非法的,但是电脑空间无疆界,设赌者可以将其电脑中心设在加勒比海的某个岛国,从境外经营网络上的赌场。另外,形形色色的极端主义团体也正在利用互联网络。据统计,美国这种组织共计250多个,其中已有50多个登上了信息公路。他们在互联网络上宣扬白人至上,仇视有色人种,反对移民和犹太人,鼓吹暴力和仇恨。这些人在公开场合十分孤立,但在无人管理的互联网络上,则可以为所欲为,恣意鼓噪。
那么,互联网络怎么会出现这种“无政府”状态呢?所谓互联网络是指用公共电话线路连接的数以万计的电脑网络的网络。1969年,美国五角大楼出于军事需要建立了这一网络。为避免整个系统在战争爆发时遭到核攻击而陷于瘫痪,设计者把它建成一个连接各种国防电脑系统的“三无”网络:无人管理、无指挥中心、无主人。只要标明电子地址,任何信息均可自动寻找途径到达目的地。如果某一局部网络遭到破坏,电子邮件还会自动另找门路。
1984年至1990年期间,这个网络逐步扩大到科研机构、大学、政府部门,其中的军用电脑则构成一个保密网络。1991年以后,它又扩大到商业部门、私营公司和个人订户,使用这个网络的人数从1985年的5000人左右激增到现在的4500万人,联结的电脑数从千计发展到以百万计。网络扩展到了150多个国家。每天都有数千万人利用这个网络交换资料,讨论问题,收发电子邮件。但由于网络的“三无”特点,它在爆炸性扩张的过程中,越来越失去控制,最后发展成为一个无政府主义“怪物”。25年前的设计者大概不曾料到,对付核战争的具有“三无”特点的互联网络一方面在为未来的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塑造原型,同时也正带来种种祸害。
确实,“信息就是力量”,但另一方面,网络的无政府主义“怪物”也日益引起人们的不安。要管制这个“怪物”,目前在技术上还有困难,在政治上也有阻力。由此看来,在迎接信息高速公路到来的同时,还必须警惕这个新的无政府主义“怪物”的挑战。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足不出户“行”天下
刘爱成
美国
韦先生过去在美国政府部门做事,现退休在家却玩起了股票。那天到他家做客,我很纳闷:“您这么大年纪还经常出入股市?”他笑道,中国有句古话:“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他指了指书桌上的一台电脑说,“自从有了它,不出门就能做天下事。”
“啪、啪、啪”,只见韦先生按了几个键,纽约股市的各种股票价格便出现在屏幕上,红色的为下跌股票数据,蓝色的为上升数据。电脑还提供所有股票上市公司的情况。韦先生说,在我知道各个公司的股票价格和经营状况及发展前景后,便可选择购买还是抛售股票。如果买,按一下鼠标,对方立即从你的帐户或信用卡上支付款项,股票自动转入你的名下。而且,屏幕上的明细表会告诉你,现在你手头上总共买了哪些股票,价格多少,哪种股票赚了,哪种股票亏了。通过电脑联网还可以直接购买香港、日本等地的股票。
韦先生上了年纪,开车出门不方便,但通过电脑他可以照样“逛商店和探亲访友”。说着他把鼠标对准电脑屏幕上的购物“菜单”轻轻一点,屏幕上立即出现了各种物品类别。他又点了汽车“菜单”,立刻出现了各种汽车的牌子、型号,最后选择好一种汽车时,一辆汽车便出现在眼前,同时显示出价格和分期付款的方式。如果想知道更详细情况,按下鼠标,屏幕上将不断出现汽车在雪地、山地等各种环境下的行驶情况,并分解显示汽车的各个部位,说明其特点、性能。如果不喜欢这一辆,可以再看别的。如果决定买,按一下鼠标,对方便自动从你的帐户或信用卡上收款。车行会把汽车送到你家。用这种方法可以购买各种商品。又比如你要送一束鲜花给朋友,你可以通过电脑从花店挑选和买好鲜花,花店会按时把鲜花准确地送到你的朋友手里。
通过电脑还可以点歌曲、音乐和电影、录像等。电脑还可以与报社、杂志社联网,看到当天的报纸和新出版的杂志。如果需要哪篇文章,可以立即打印出来,或是存在电脑里,随时打开看。也可以看到世界各大通讯社的最新消息。如果你写文章,需要查找资料,可以与图书馆联网,资料会直接进入你的电脑。
电子信是电脑联网中最普遍的信息交换形式。韦先生说,他经常通过电子信与亲朋好友联络,在电脑上谈生意。
许多人还用电子信向国会议员反映意见和看法。韦先生说,去年讨论对中国的贸易最惠国待遇问题时,他就向一些国会议员传送了电子信,要求延长对华的最惠国待遇。信传到国会议员的电脑里,只要他们一打开,就必须得看。
电脑联网还方便人们外出旅行,如果你想去某地旅游,电脑不仅会显示出海、陆、空旅行的最佳路线,还能帮你订购飞机票。当你的电脑与旅行社或航空公司联网后,如果需要买飞机票,电脑上会出现各家航空公司的飞机票价,你可以选择最低价格,如果确定要买机票,旅行社或航空公司会直接从你的信用卡上取款付帐,把飞机票快寄给你或派人送到你的手上。不久前,有的航空公司实行无票登机,只要告诉航空公司你要乘坐哪班飞机前往何处及信用卡号码,航空公司就把你的姓名和有关情况输入电脑,登机前,航空公司根据电脑记录,检查核对你的身份后,便可直接上飞机了。
一次,节日与周末赶在一起,一连休息好几天,我急需订一张飞机票,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一家旅行社打了个电话。没想到还真有人接电话,我便问对方是不是周末也开门营业。对方说旅行社周末是关门,但办公室的电话自动转到她家里,她在家里可以照样营业。
由于公司电脑和家庭电脑联网,许多公司允许职员在家办公。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告诉我,他的老板同意他在家办公,并赞助他买了电脑。因为老板认为这样可以节省办公室,而对这位律师本人来说,也节省了时间和汽油。他在家用电脑直接从事务所调档案材料,整理案件及作辩护准备,一点也不耽误事。我说在家里上班干不干也没人知道。他睁大眼睛认真地对我说,“想偷懒,没门。老板随时通过电脑查看我的工作情况,而我在家里并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在查看我的电脑”。他告诉我,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在家工作的人越来越多。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咖啡馆里“读”世界
李文政
英国
伦敦市中心斯卡拉街角上的“塞伊比亚咖啡馆”,离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不到十分钟的路,门面小小,毫无装饰,但是它却给了我英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实际感受。
咖啡馆的女主人玛莉安待人热情,她介绍说,这间咖啡馆是去年9月由伦敦市立大学的计算机研究员佩丝科女士开办的,是英国第一家与“互联网络”联网的咖啡厅。来喝咖啡的顾客,只要出两杯咖啡的钱,就可以领略一下“电脑空间”的奥妙。
我举目四顾,临街的大玻璃窗前一溜摆着6台计算机,室内共有不到10张桌子,其中4张上面也是计算机。我开玩笑说,这里像计算机课堂,而不是什么咖啡馆!玛莉安笑着说:“是咖啡馆,只不过咖啡是在连着整个世界的计算机旁喝的。”
通过这里的计算机,人们可以向世界上150多个国家的4000余万人传递从私人信件到技术资料等多种信息。人们也可以就任何课题向计算机咨询,包括天体物理学、医学、游泳、钓鱼,当然还有“性的知识”,玛莉安如是说,你得到的咨询材料,可以是美国、德国、日本或俄国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就是说,俯仰之间,你已和世界各国各领域内有成就、有发现的人们进行“对话”,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妙论,把你带到新的境界、新的思维天地。当然,也可以在这里直接阅读大英百科全书的任何章节。
坐在我身边的一位比利时游客,正忙着查阅女友发来的最新电子邮件;一位从事铺设电缆工作的英国技术员告诉我,他病休在家,今天特意来看一下,他家刚刚购入的计算机到底有多大用场。
作为新闻记者,我要玛莉安打出今天的新闻。她纤指轻按几键,屏幕上立即显现出英国《每日电讯报》的本日要闻。她说,如果有克林顿总统的电子邮件地址,你可以立即给他发出电子信件,对方可在几秒钟的时间内收到。你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屏幕“参观”白宫的内部结构。
塞伊比亚咖啡馆与“互联网络”联网已近一年时间,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喝喝茶、聊聊天,也可以得到娱乐、传递信息、获取急需的知识和了解世界的发展动态。咖啡馆还举办国际网络使用培训班,培养计算机人才。因此,它既是咖啡馆,也是学校,也是娱乐场所,还是研究室……咖啡馆就这样成了英国信息高速公路的一部分。
现在,英国已有30%的企业与“互联网络”联网。据最新消息,英国的两个大超级市场也已开通“互联网络”经营销售业务:任何与“互联网络”联网的英国用户,都可以阅读到两大市场的商品目录。用户把欲购商品代号输入网络,超级市场即可送货上门。
英国各大学已普遍与“互联网络”联网。牛津大学的凯森教授告诉我,他家的计算机是大学配置的,主要用于研究和写作。上周,他通过计算机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联系,要求了解有关古印加文明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方很快传给他一博士研究生的最新发现。如果装配调制解调器,就可以调出“互联网络”内存的任何资料。他可以阅读各国科学家输入该网络“工作通讯”专栏内的最新科研进展情况,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英国目前约有50所中学开始试验与互联网络联网。
走在英国信息高速公路前边的当然是信息工业本身。英国电讯公司的夏尔马工程师向笔者介绍说,他的公司已在信息高速公路方面进行了7年的努力,已投资过百亿英镑,目前正在试验运行“联网服务数控网络”(Inter—ServiceDigitalNetwork),向2500个家庭提供银行、购物、旅行、电子游戏、闭路电视方面的服务。夏尔马援引英国电讯公司总裁的讲话说,英国有可能在今后10年内把光缆通到每个家庭,估计造价要150亿英镑。届时,家庭电视可以接收500个频道,能够满足人们广泛的需要。跨国“微软公司”正着手建立联接35个国家、使用20种不同语言的“交互联机群体”(InteractiveOnlineCommunities)计算机网络,每年将把数以百万计的家庭计算机联入网络。这家公司的总裁盖茨说,这个网络最终将取代邮局、商场、图书馆、就业中心、录像带出租商店,甚至报刊!
英国贸工部的官员塔浦斯对笔者说,英国使用“互联网络”的用户每月以15%的速度增长。目前,英国有25%的家庭拥有计算机,比西欧平均水平高。塔浦斯相信,在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上,英国会走在欧洲的前头,现在“正处在激动人心的开始阶段”。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家庭试行“快车道”
刘华新徐步青
德国
今年2月15日,德国电讯公司正式在50个家庭启动了柏林信息技术实验工程,这是德国信息技术投入使用最早的实验项目之一。日前记者专程前往柏林,看看信息技术是怎样与家庭生活联系起来的。
工程主管海尔曼博士向记者演示了目前正在这些家庭使用的各项服务。网络服务的主要设备是一台电视,一个形似录像机的“多媒体成套设备解密箱”,一个遥控器和一个解密卡,实际操作简单方便:只要将解密卡插入解密箱,打开电视,用遥控器操作即可,和使用电脑一样。
这项工程现已开辟的服务有8大类。第一是“数据电视”。用户免费收看“德国之声”等3个电视台的有线电视节目(这些节目对普通家庭都是收费的)。其次是“一流电影”。只要在遥控器上按几个键,电视屏幕上即开始播出所有电影的片断15分钟,供您自由选择。三是“根据需求看录像”。其中主要是故事片,仍然是先看短片介绍,3分钟后由自己决定是否观看。由于电脑控制,观看时可以随时定格、重播、速放,或者像控制音量一样选看某一片断。操作起来只需一二秒钟,比用普通录像机快捷得多。第4项是“收费音乐”。
“家庭购物”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海尔曼博士特别强调,目前实行这一服务的有关机构设置还不配套。将于7月投入使用的只有两个公司。用户通过遥控器进入“家庭购物”菜单,屏幕立即显示这两个公司的名称。公司之一是“奥托运货公司”,现提供男士用品、女士用品、体育和业余生活用品、技术设备等四项服务。海尔曼打开“女士用品”栏目,屏幕显示出“①项链”、“②女裙”等字样。用户只要按遥控器上的数字,即可进行选择。每一件商品都有实物图像,服装一类还有模特广告,并标出型号及价格。现在使用这项服务的50个家庭,暂时只能通过电视屏幕上提供的电话号码,另打电话订货,实际使用后将可直接通过这种多媒体电视订货。
第6项是“健康电视”,通过一些特别制作的节目介绍防病治病的方法。但还不能直接接受咨询。第7项是“城市介绍”,主要介绍柏林及其周围风景名胜、博物馆、餐馆和商店。例如用户要求了解波茨坦著名的“无忧宫”的情况,电视立即显示“无忧宫是弗里德利希大帝1745至1747年建造的夏宫”等资料。
最后一项是“电脑学习”。目前,这套节目只显示“阿尔卑斯山的形成历史”、“温室效应”、“热带雨林”等节目,但这一节目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这一工程负责部门计划设置计算机、外语等教学节目,用户可以自行安排学习进度。
由于德国对计算机实行“数据保护”,因此笔者和许多记者一样,未能获准参观用户家庭。海尔曼说,这种保护的原因是,个人隐私不得向外宣传,如用户看了什么电影,购了什么物品,没有义务告诉外人。但是海尔曼说,就目前使用情况看,这些家庭对用电脑购物和看电影非常感兴趣。他认为,从实验的情况看,理论和技术问题都已解决,主要是配套服务、费用高低和法律手续问题等需逐步解决。如服装要有模特演示、文字介绍,实际上是一个广告片,花费巨大,必须有更多的运货上门公司承担配套服务。又如电影发行商与电脑服务公司在提供版权上需要谈妥价格,由于电脑库需要提供大批的电影,这一服务工作量巨大。此外,每看一部电影原则上是要收费的,但又不能与电影院相当。但是,总的来说,这些都已属于技术性问题,如果解决得当,没有什么能阻碍这场革命的到来。海尔曼预计,上述各项服务将在本世纪末普及德国一般家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