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1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专页)
专栏:

  平型关大捷
康月田
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第115师在山西省东北部平型关地区对日军进行的伏击战,是八路军首战告捷的著名战斗。
1937年8月,日军侵占北平(今北京)、天津后,兵分三路沿平绥、平汉、津浦线长驱直入,企图围歼华北中国军队。在日军进攻下,国民党军的各个防线不断被突破。9月中旬,由平绥路东段向西南进犯的日华北方面军第5师团在由大同向南进犯的察哈尔派遣兵团配合下,迅速向内长城线逼近,企图突破平型关要隘,歼灭国民党第2战区部队,从右翼配合华北方面军主力在平汉路的作战。至9月20日,日军第5师团已占领晋东北的广灵、浑源和灵丘等地,察哈尔派遣兵团亦进逼晋北雁门关。
为阻滞日军攻势,打击日军凶焰,八路军总部于9月中旬命令第115师进至平型关以西大营镇待机。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率领下进至大营镇后,以第343旅前出至平型关东南上寨隐蔽集结,第344旅向上寨机动。
9月21日,日军第5师团一部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其后续部队亦有向平型关开进的动向。23日,八路军总部命令第115师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相机侧击向该线进攻之日军。第115师受令后,决心在平型关东北关沟至东河南镇之间长约13公里的地段,利用公路两侧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伏击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之日军。当夜,师部率主力进至平型关东南15公里的冉庄地区,并令师独立团、骑兵营向灵丘方向活动,钳制和打击增援平型关之日军,保障主力侧翼安全。24日,师首长组织营以上指挥员进行实地勘察,并确定部署:第343旅第686团占领小寨村至老爷庙以东高地,实施中间突击,分割歼灭沿公路开进之敌,尔后向东跑池方向发动进攻,第343旅第685团占领老爷庙西南至关沟以北高地,截击敌先头部队,协同第686团围歼进入伏击地域之敌,并阻击由东跑池回援老爷庙之敌,尔后协同第686团及防守平型关的国民党军夹击东跑池之敌;第344旅第687团占领西沟村至蔡家峪以南高地,断敌退路,并阻击由灵丘、浑源方向来援之敌;第344旅第688团进入东长城村地域为师预备队。为隐蔽行动企图,达成战役的突然性,各部队当晚冒雨进入阵地,并于25日拂晓前完成了各项战斗准备。
25日晨,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4000余人乘汽车百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辆,沿灵丘至平型关公路西进。7时许,该敌全部进入第115师设伏地域。由于道路狭窄,雨后路面泥泞,日军车辆人马拥挤堵塞,行动缓慢。第115师首长抓住有利战机,立即命令全线突然开火,并趁敌陷于混乱之机,适时发起冲击。第685团由关沟以北高地迎头截击,歼其先头一部,并封闭了敌南窜之路。第687团将日军后尾部队分割包围于蔡家峪和西沟村之间地区,并将抢占韩家湾北侧高地的一股日军迅速歼灭,切断了日军退路。第686团主力勇猛冲向公路,与日军展开白刃格斗。此时,日军虽然死伤惨重,但仍利用车辆辎重作掩护进行顽抗。其中一部企图抢占公路西侧老爷庙及其附近高地,掩护突围。第686团第2营迅速冲过公路,先敌占领了老爷庙及其以北高地,与公路东侧部队对日军构成两面夹击之势,并将其压缩包围于老爷庙至小寨村的狭谷之中。陷于四面包围、伤亡惨重的日军,拚命向老爷庙疯狂反扑,企图向北突围。控制老爷庙及其以北高地的第686团第2营在第1、第3营协同下,连续击退该敌多次反扑。此时,先期进占东跑池的日军一部,试图回援老爷庙,亦被第685团阻击。正在蔚县指挥作战的日军第5师团师长坂垣征四郎得知其该部将被围歼后,急令其在蔚县、涞源的部队火速增援平型关。当援兵行至灵丘以北和以东地区时,遭到第115师独立团的迎头痛击,并在灵丘以东之腰站地区被毙伤300余人。被围于老爷庙至小寨村的残余日军,待援不成,孤注一掷,在6架飞机的掩护下,以密集队形再次猛攻老爷庙及其附近地区,企图冲出一条活路。由于敌我短兵相接,日军的飞机也无能为力,其反扑被第686团又一次击退。接着,第686团集中全力勇猛冲下公路,在第685团和第687团各一部协同下,一举将残余日军全部歼灭。13时许,战斗胜利结束。当日黄昏,第343旅主力又向东跑池一带日军展开攻击。该地系国民党军狙击目标。由于其未按预定计划出击,致使东跑池日军由团城口突围逃窜。
平型关战役,是八路军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所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伏击战,共击毙日军精锐第5师团第21旅团3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火炮1门、机枪20余挺、掷弹筒20余具、步枪1000余枝、军马50余匹及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在日军长驱直入、国民党军节节后退的形势下,八路军在平型关首战告捷,一扫抗战以来的失败主义情绪,使全国人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从而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并赢得了国际舆论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为后来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附图片)
八路军在取得平型关大捷后,乘胜追击敌人。新华社发
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战士背着缴获日军的武器及物资胜利归来。
新华社发


第3版(专页)
专栏:

  盐阜反“扫荡”
王成志
一九四二年底至一九四三年冬,是苏北抗战斗争最艰苦的阶段。
一九四三年二月上旬,日军集结第十五、十七、三十五师团及独立混成第十二旅各一部,以及伪军李实甫、徐继泰等部两万余人,完成了对苏北抗日根据地之盐阜地区的包围,企图以大兵压境之势围歼我新四军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确保其苏北与南京、上海、杭州之间占领区的安全。
我中共华中局和新四军首长未雨绸缪,于一九四二年底就率领华中局和军部首脑机关向淮南地区转移,并为粉碎日伪军的“扫荡”,保卫苏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一系列的部署:在全体军民中进行动员,增强反“扫荡”的必胜信心;精简党政军机关,充实基层单位,加强反“扫荡”的骨干力量,发动群众坚壁清野,大力改造地形,以利我之隐蔽和限制敌之行动;开展伪军、伪组织的工作;肃清匪特奸细,控制会道门和流氓分子等等。与此同时,第三师师长兼苏北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黄克诚,决心采取敌进我进、内线与外线、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战法,全面展开反“扫荡”作战。并部署第八旅主力和第七旅之第二十一团及盐阜地方武装在内线坚持斗争;师部及地方党政机关一部,分散转移至盐城以东与苏中交界地区隐蔽待机;第七旅主力和第八旅之二十二团转至淮海区,配合第十旅行动,以策应盐阜区反“扫荡”作战。
此时,敌人为了集中兵力向我盐阜区大举“扫荡”,首先于二月十二日,由宝应、淮阴、淮安、湖垛和涟水等地出动,向国民党军韩德勤部合击,迅速占领了风谷村、车桥、曹甸、泾口。韩部不战而溃,一部投敌,大部在我军掩护下退入我淮海抗日根据地。
十六日,敌在占领韩部所控制的地区后,立即集中一点四万多人,采取拉网式战术向我盐阜区发起大规模“扫荡”。
十七至十九日,日伪军进占阜宁、东坎等地,并以舰艇封锁沿海各港口。二十至二十六日,在飞机掩护下,又向黄海之滨的八滩、六合庄地区实行梳篦式的反复搜索和“清剿”。日伪所到之处,许多群众惨遭杀害,无数妇女遭受侮辱,不少村庄化为灰烬。
面对敌人的凶狠和残暴,我盐阜军民立即投入了艰苦的反“扫荡”作战。第八旅主力和第七旅一部在地方武装和民兵的配合下,分散坚持内线斗争,灵活地避开了敌人的合击,并到处伏击和袭击敌人,予敌以沉重打击。第七旅主力及第八旅一部转移到淮海区,与淮海区武装协同对敌人发起了积极反击,相继攻克沭阳县城东南的钱集、西南之龙集等据点,歼灭俘虏日伪军近一千人,缴获枪支六百余支。与此同时,第一、第二、第四师在苏中、淮南、淮北地区,广泛袭击当面的日伪军据点和交通线,有力地策应了第三师的反“扫荡”作战。我军这一系列斗争的结果,使日伪在“扫荡”圈内到处扑空,处处挨打,侧背受到严重威胁,被迫停止了全面“扫荡”。
自二十七日起,日伪转而对我阜宁东、西以及射阳河以东地区进行分区“清剿”,并修筑公路,安设据点,推行伪化政策,企图予以长期控制。第三师内外线部队密切配合,积极打击敌人,相继袭击阜宁、湖垛等据点,予日伪军以大量杀伤。地方武装和民兵积极开展袭扰战,破坏交通线,摧毁伪政权,使日伪军顾此失彼,到处挨打。
三月十一日,各路“清剿”之敌被迫向新浦、淮阴、盐城等地撤退。我第八旅根据军部的指示,立即集中兵力在内线实施反击。十六至十九日,连续在黄营子、单家港等地,以伏击、袭击手段打击撤退之敌,歼灭日伪军三百余人。二十五日起,第三师各部展开了全面反击。主力部队、地方武装和民兵密切配合,内外线部队互相策应,以攻坚、“围点打援”、伏击、破袭等手段,向对我危害最大之日伪据点和交通线展开攻击。各部不顾疲劳,不惜伤亡,奋勇作战,连克据点十余处。第八旅主力一部在对敌坚固的中心据点陈集实施围攻时,守敌八十余人垂死挣扎,负隅顽抗,我即与敌展开白刃格斗,致敌伤亡惨重,终不能支,遂丢下死尸,向阜宁城逃窜,又被我迎头截击,日军中队长崖畅也以下八十九人无一生还。八旅二十四团在强袭滨海县城东北的八滩战斗中,与敌展开了反复的争夺,激战八小时,毙日军中队长山本以下八十余人,毙伪军二十余人,俘伪军七人,缴获机、步枪一百余支,弹药一部。
日伪军在撤退中也伺机反扑。三月十八日,我第七旅第十九团四连,为掩护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在淮阴以北之刘老庄,英勇抗击一千余日伪军的合击。连长白思才和指导员李云鹏率领全连八十二名官兵,在开阔地里,利用抗日沟作阵地,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苦战整日,打退敌人多次冲击,毙敌一百七十余人。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同敌人展开肉搏,最后在敌猛烈炮火轰击下,八十二名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战歌。战后,朱德总司令赞扬刘老庄八十二烈士是“我军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三师党委命名四连为“刘老庄连”,并决定三月十八日为刘老庄八十二烈士殉国纪念日。淮阴县抗日政府和人民群众为烈士举行公葬,建造了一座高大的烈士纪念碑。
至四月十四日,日伪对我盐阜区历时近五十余天的大“扫荡”被彻底粉碎。
此次反“扫荡”作战,我军民紧密配合,共毙伤日伪军一千零七十余人,俘七百八十余人,攻克据点三十余处,挫败了敌消灭我新四军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并控制苏北的企图,大大鼓舞了我抗日军民的斗争热情,为以后恢复和扩大苏北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附图片)
压题照片:1941年,新四军某部进击青阳。张爱萍摄


第3版(专页)
专栏:

  白山黑水不会忘记
——访抗联女战士李敏
周志方贾永
“碧草萧萧,树叶青青,满山野花颜色新,清香扑鼻鲜艳吐芳芬,一阵清脆嘹亮的歌声,山前唱山后应……”
71岁的抗联女战士李敏至今还常常唱起这首《采山菜歌》。半个世纪过去,长白山上抗联女兵们采摘野菜的小路依旧芳草萋萋,但能吟唱出这首歌曲的人已经极少极少了。
12岁就在李兆麟将军率领下转战林海雪原的李敏曾是抗联队伍中最小的女兵之一。如今,她是我国健在的抗联女战士中最年轻的一位。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抗联女英豪为我们讲述起过去的峥嵘岁月——
1938年11月,大雪覆盖了长白山北完达山地区。
日伪军对转战在这一带深山老林里的抗联第六军一师残暴地进行拉网式围剿。一天,饥寒交迫的抗联部队突遭敌人袭击。队伍分散突围,20年代就参加革命的指导员裴成春在阻击敌人时身负重伤。她对李敏等人说:“你们先走,我来掩护。”没等李敏和女兵们冲出包围圈,身后便传来了裴大姐高呼救国万岁英勇就义的声音。
已经许多天没有吃一粒粮食的女兵们踏着没膝的雪艰难地往前走着,想竭力摆脱追兵。该轮到李敏在最前面踩雪开路了。她迷迷瞪瞪走着,等回过头来寻找战友们,却听到了伴随风雪声传来的马蹄声响,后面的战友全部被包围了。
李敏滚进了一个雪窝子,直到马蹄声远去,她才站起来。只剩下她一个人,在茫茫暗夜中寻找队伍。
她背着马枪,在密密的松树和桦树间穿行,周围出现了狼群的嗥叫和战斗遗留下来的尸体。
透过雪雾,李敏终于发现在一个山沟里有几间木屋。已经饿得眼前发黑的她朝木屋爬去,靠近时,才从一堆粪便中判断出屋里住的不是吃草根树皮的抗联战士。日本兵也发现了李敏,边开枪边向她追来。
是飘扬的大雪和茫茫林海隐藏了她,使这位抗联小战士第二次虎口脱险。
整整两天两夜过去,李敏终于在雪野中看见一堆篝火。当哨兵换岗时一声“同志”传来时,李敏哇地一声哭了。这是抗联第六军的另一支部队,她终于找到了队伍。
李敏带着同志们回到战斗发生地点,发现敌人残暴地割走了战死者的头颅。后来才知道战斗中走在李敏身后被俘的女兵也大都牺牲在狱中。这是她多次死里逃生的艰苦经历中最难忘的一次。她的女战友牺牲得最多,一个女兵排只有她一人突出了包围。
李敏老人含泪说:“那一天,烈士们的鲜血在茫茫的长白山上染出了一条殷红的路,我们擦干泪水,又踏着血迹奋勇前进了。”
这段悲壮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后被编成了歌剧《星星之火》,裴成春等女英雄的形象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孤悬敌后的情况下抗战14年的。他们装备低劣,没有正常的后勤供应,当漫长的冬季来临,部队不得不在零下四五十摄氏度的雪野中与装备精良、数量占优的敌人周旋。先后参加抗联的约600多名女战士,和男队员们一起吃草根、咽树皮,与日本侵略军殊死搏斗。由于战争环境的险恶,抗联女战士的牺牲极为惨烈,大批抗联女英雄阵亡在战场上,一部分被俘后或被杀害、或被投入监狱,有的还被送入细菌工厂。
李敏回忆,在林海雪原中坚持抗战时,最大的“敌人”就是饥饿。几天吃不上粮食,战士们只能往嘴里塞棉花和树皮。有一次,她在雪地里发现了一只冻死的小老鼠,便把手伸了过去,想拾起来充饥,可毕竟是个女孩子,手伸过去又缩了回来。往前走了几步,想想还是舍不得,又走回来,找到两片树叶夹着它,放进了衣袋里。
李敏介绍说,抗联中曾有过一支著名的妇女团,女战士们英勇作战,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它1937年冬成立,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厮杀,全团就只剩下冷云等8人。1938年10月上旬,抗联第五军西征部队100余人在乌斯浑河畔同日伪军遭遇,冷云等妇女团的最后8位女战士承担了掩护全军撤离的任务,被敌人凶猛的火力压到了河岸边。她们宁死不当俘虏,背起重伤的战友,跳入激流滚滚的乌斯浑河壮烈殉国。这就是著名的“八女投江”的故事。
抗联女兵惨烈的牺牲,写下了东北14年抗战中最为悲壮的一页。赵一曼、冷云等成为抗日战争中最著名的女英雄,她们的故事一代一代地已经流传了60多年,成为中国妇女的骄傲。
经过艰苦战斗,东北抗日联军3万余人的队伍只剩下1000余人退到苏联境内,被编为苏联红军远东红旗军八十八旅,女战士们编成了护士排和无线电排,李敏被授予准尉军衔。她们刻苦训练,时刻准备打回国内,这些女兵参加了跳伞训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具备伞降能力的女兵。
艰苦的战争环境使抗联女战士们承受了比男游击队员们更大的痛苦。据李敏介绍,战争结束时,随周保中、李兆麟将军率领的抗联余部回到国内的抗联女兵仅剩60余人,她们大多伤病缠身,许多人的寿命很短,到今天,这60余位战争的幸存者在我国只剩数人,在朝鲜也只有几人,这一数目比健在的女红军还少。
解放后,曾担任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的李敏和其它老抗联女战士曾多次去寻找抗联阵亡女兵的遗骨,但是由于战斗的艰苦卓绝,绝大部分抗联女战士牺牲后尸骨无存,许多人连姓名也没有流传下来。
人们一直没有忘记抗联巾帼英豪用鲜血写在白山黑水间的光辉业绩。有关部门颁布规定,抗联女战士享受老红军待遇。党和政府建立了赵一曼、八女投江塑像等缅怀抗联女战士的纪念物,她们的故事被拍成电影、选入教科书,告诉一代又一代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