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18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吉林山西广西重视抓好省(区)委中心组学习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领导干部
本报北京7月17日讯记者黄十庆报道: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是领导干部在职理论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中共吉林省委、山西省委和广西区委十分重视抓好省(区)委中心组的学习,充分发挥中心组在学习理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帮助决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发表和党的十四大之后,吉林、山西、广西省(区)委中心组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习的重点,努力用这一理论武装头脑。同时,紧紧围绕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和本地实际,突出学习重点,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他们的基本做法是,在认真学习研读原著,掌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从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确定学习课题,增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把实践中提出的重大问题作为理论学习的专题,既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又为解决重大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增强了理论学习的吸引力,更好地发挥了理论的作用。二是坚持理论学习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相结合,增强工作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预见性。中心组成员一方面重视理论问题的研究,另一方面注意深入实际进行调研,总结工作经验,把实际调查作为重要环节安排到整个学习进程之中。这样不仅有利于深入理论学习,而且有助于全面了解和把握实际,认识实际的本质与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坚持理论学习与科学决策相结合,努力提高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中心组在每次学习中,都十分注重把理论意识渗透到制定与实施各项重大决策当中,自觉地用理论指导决策。理论学习酝酿着重大决策的出台,而领导决策的水平,又反映出理论学习的深度和运用理论的能力。理论学习在新的层次上孕育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为新的决策出台和实施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四是坚持理论学习同加强自身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相结合,增强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党性修养。中心组成员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针对自身思想实际,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对当代中国发展大局和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进了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
在多年的学习过程中,吉林、山西和广西省(区)委体会到,要搞好中心组的学习,必须建立健全学习制度,采取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收到效果。吉林省委中心组从实际出发,逐步形成了一套较健全的学习制度,包括在自学基础上的集中学习制度、学习秘书制度、情况通报制度、学习成果交流制度等。这些学习制度的建立健全,保证了省区委中心组的学习正常有序,长久坚持,同时又促进了各级干部的理论学习。山西省委中心组重视发挥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做好集中学习前的准备工作。中心组每次集中学习前,都由省委宣传部和讲师团负责准备好所学专题的理论材料与实际材料,发给中心组每位成员,同时要求他们按所学专题,事先进行自学、调查研究并写出书面发言。实践表明,按这种事先做好准备工作的方法进行学习,既能较为完整准确地掌握理论,又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实际,学习效果大为改进。
省区委主要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把中心组的理论学习真正摆到重要日程上来,这是搞好中心组学习的一个关键。吉林省委主要领导对中心组的学习一向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加强省委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方式,学习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广西区委主要负责同志除了安排好区委中心组的学习外,还带头认真读书,带头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带头做学习动员报告,带头撰写理论文章。正是在主要负责同志的表率作用下,中心组成员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大为提高,推动了中心组理论学习的深入。


第1版(要闻)
专栏:

  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决定
 授予姚慈贤“爱国拥军模范”称号
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记者刘建新)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日前作出决定,授予广东省汕头市潮阳井都镇妇女姚慈贤“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
姚慈贤把养子报国作为自己的最大心愿和光荣义务,在汕头经济特区经济高速发展的10年间,在家庭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先后将四个儿子送到陆、海、空军和武警部队服役。她含辛茹苦,勤俭持家,以实际行动支持儿子在部队建功立业。
决定指出,姚慈贤是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在经济特区涌现出来的爱国拥军典范。她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体现了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热爱军队的崇高思想境界,体现了军人的母亲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博大胸怀。她是新时期中国妇女的优秀代表,是军人母亲的楷模。
决定号召全国广大军民大力开展向姚慈贤同志学习的活动。学习她热爱祖国,热爱军队,全力支持国防建设的思想境界;学习她正确处理家庭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胸怀宽广,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学习她深明大义,养儿重教,育子报国的高尚情操。通过学习和宣传姚慈贤,进一步弘扬爱国奉献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为国家的改革、发展、稳定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第1版(要闻)
专栏:

  人民需要艺术 艺术更需要人民
 本报召开话剧《孔繁森》座谈会
本报北京7月17日讯记者易凯报道:本报编辑部今天在京召开话剧《孔繁森》(山西省话剧院创作演出)座谈会,与会同志高度评价《孔繁森》是一出拨动时代主旋律和观众心弦的优秀作品;赞扬山西省话剧院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坚定不移走“艺术为人民”道路的优秀剧团;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学习孔繁森精神,创作出更多的像《孔繁森》这样的弘扬时代主旋律、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艺佳作。
“七一”前后,首都文艺舞台出现了一批塑造孔繁森艺术形象的优秀剧节目,有专题晚会《孔繁森之歌》、话剧《人民公仆孔繁森》、歌舞剧《雪域丰碑——孔繁森》,山西话剧院的话剧《孔繁森》也是其中的一台。这些剧目受到中宣部、中组部领导同志和中央其它部委、北京市委的充分肯定,受到首都观众的热情欢迎。场场演出,观众都眼含热泪,报以热烈的掌声。山西话剧院的《孔繁森》在京演出10场后又赴杭州演出20场,目前转台至山东淄博演出20场,全国已有8省市竞相邀请演出话剧《孔繁森》。
与会同志指出,山西省话剧院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就能拿出这样一台用艺术形象再现孔繁森、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俱佳的好戏,充分体现出“艺术为人民”的精神。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只有坚持这种精神,才能正确地把握方向,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艺术精品。山西话剧院的同志们在排演《孔繁森》时提出,“只有净化了自己的心灵,才能净化别人的心灵”,“以孔繁森精神演孔繁森”。他们不分昼夜,不分老小,不论男女,不讲条件,发扬艰苦奋斗和连续作战的精神,保证了排练和演出的顺利进行,充分体现出了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这种精神值得提倡和学习。
坚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是话剧《孔繁森》获得成功的又一个重要条件。与会同志指出,《孔繁森》忠实于孔繁森生前的模范事迹,把艺术表现的焦点准确地对准了他那伟大而平凡的“公仆精神”,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令人感奋的优秀共产党人的艺术形象。同时,剧作将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意象与象征等巧妙地结合起来,深入开掘孔繁森丰富而动人的内心世界。《孔繁森》为主旋律文艺作品如何艺术化提供了新鲜的经验。
出席会议的同志们认为,《孔繁森》演出的成功说明,我们的时代需要英雄,我们的人民需要英雄,我们社会主义的文艺舞台需要英雄。只要我们努力以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文艺作品反映和表现我们的时代和英雄,我们的文艺就一定能够赢得观众,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出席今天座谈会的有中组部、铁道部、文化部有关部门同志;山西省委宣传部负责同志和首都戏剧界知名的专家学者。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在座谈会上讲了话。座谈会由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主持。


第1版(要闻)
专栏:短评

  向爱国拥军模范姚慈贤学习
今天,我们向读者介绍一位子弟兵的好妈妈姚慈贤爱国拥军的感人事迹。
姚慈贤是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县井都镇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顾大局,识大体,把养儿报国作为自己的最大心愿和光荣义务,在家庭生活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先后将四个儿子送到陆、海、空军和武警部队服役。她含辛茹苦,照顾双目失明的婆婆、患重病长期卧床的丈夫和有残疾的女儿,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生活重担。她勤俭持家,辛勤耕种责任田,发展家庭副业,以实际行动支持儿子在部队建功立业。她以朴素的母爱教育儿子爱军习武,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国家。在她的教育和激励下,四个孩子刻苦锻炼,奋发向上,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考上了军事院校,人人立功受奖,为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姚慈贤是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在经济特区涌现出来的一个爱国拥军的典范,是千千万万个军人母亲的楷模。
向姚慈贤同志学习,重要的是要学习她热爱祖国,热爱军队,全力支持国防建设的思想境界;学习她正确处理家庭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胸怀宽广,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学习她深明大义,养儿重教,育子报国的高尚情操;学习她勤劳善良,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优秀品德。我们要通过学习和宣传姚慈贤这一先进典型,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国防观念,调动广大军民深入做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的积极性,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相互团结、相互支持的大好局面,为国家的改革、发展、稳定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国去年国际收支状况明显好转
 经常项目由上年的逆差转为顺差
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记者丁坚铭)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公布的1994年度中国国际收支概况表明,1994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明显好于上年,经常项目由1993年的逆差转为顺差;资本项目依然保持净流入状况;储备资产增加。
统计结果表明,1994年度我国经常项目的顺差达76.6亿美元,其中贸易顺差72.9亿美元;非贸易逆差9.7亿美元;无偿转让顺差13.4亿美元。而1993年我国经常项目是逆差119亿美元,其中贸易逆差就达106.55亿美元。
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1994年度我国外贸总值为1978.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2%,其中出口为1025.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6%;进口952.7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1%。去年在非贸易收入中,旅游收入、港口供应与劳务收入均有较大的增加。
据了解,去年我国资本项目的顺差为326.4亿美元,1993年则为234.7亿美元。在资本流入中尤其以来华直接投资的增加最为明显。统计表明,在1994年长期资本流入的607.9亿美元中,来华直接投资就占了337.9亿美元,是1993年度的1.29倍。
统计结果同时还表明,1994年末我国储备资产比上年末增加了305.3亿美元,其中国家外汇储备增加304.2亿美元,年末国家外汇结存516亿美元。此外,我国特别提款权增加5500万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增加5100万美元。


第1版(要闻)
专栏:

  应邀前往非洲七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朱镕基副总理离开北京
新华社北京七月十七日电(记者杨国钧)应坦桑尼亚、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安哥拉和赞比亚政府的邀请,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今天离开这里前往上述七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罗干、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胡光宝、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财政部副部长刘积斌和外经贸部副部长谷永江在机场为朱副总理送行。到机场送行的还有赞比亚、博茨瓦纳、安哥拉、津巴布韦、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的驻华外交官员。
随同朱镕基副总理访问的有朱副总理夫人劳安、外交部副部长田曾佩、财政部副部长张佑才、外经贸部副部长刘山在和江苏省副省长王荣炳。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印度内政部长
 相信中印关系将在各方面取得新进展
本报北京7月17日讯记者蒋千红报道: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印度内政部长恰范一行。
恰范曾于1989年以印度财政部长的身份来北京参加国际会议。他对时隔6年之后再度访问北京感到非常高兴,对6年来中国所发生的巨大的进步和变化表示十分钦佩。作为印度资深的内阁成员,他的这次来访主要是希望了解中国在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解决出现的各类社会问题,以保障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李鹏说,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两国人民有着传统的友谊。中国奉行睦邻友好政策,重视同邻国印度的关系。他说,“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印关系不断改善和发展。我们相信,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印两国关系将在各个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根据客人的要求,李鹏总理重点介绍了我国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方面的经验和作法。
恰范说,印中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增进相互的了解。他这次来华不仅同公安部部长陶驷驹就有关的业务进行了会谈,更主要的是要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特别是在保持社会稳定条件下谋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经验。印度和中国是亚洲的两个大国,应该加强在各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他说,在北京期间同公安部等有关部门的接触使他感到受益匪浅。


第1版(要闻)
专栏:

  爱国拥军模范姚慈贤
新华社通讯员曾志军丁海荣新华社记者刘建新
在南粤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一位普通妇女爱国拥军、无私奉献的事迹为人们所传颂。广东汕头市潮阳井都镇农民姚慈贤把养子报国作为自己的最大心愿和光荣义务,先后将四个儿子送到陆、海、空军和武警部队服役。日前,民政部、总政治部授予姚慈贤“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
    在义与利面前,展示出宽阔博大的胸怀
海那边刚露出一抹晨曦,姚慈贤已早早起了床。她为即将离别的四儿子庆鹏煮好一碗荷包蛋,又默默地整理好儿子的行装。村里响起了阵阵鞭炮和锣鼓声。姚慈贤将胸佩大红花、身着崭新绿色军装的庆鹏送到村口公路旁,依依不舍地目送载着儿子的军车消失在蒙蒙晨雾里。
春秋十载。母亲先后四次来到村口,为参军离家的儿子送别。
1979年底的征兵工作开始了。报名的第一天,姚慈贤就领着大儿子郑庆明在村里头一个来到了镇政府报名应征。当时,南国边境形势仍很紧张。临别前,母亲将儿子送到村口,再三叮嘱着:“到部队要努力学好军事本领,如果上前线就要勇敢作战。”
慈母的叮咛,儿子怎不舍身报国。郑庆明在战场上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多次受到部队的表彰奖励。当一张大红的喜报寄到家时,姚慈贤欣慰地笑了。
时隔四年,姚慈贤又将参军的老二庆奎送到了村口。
1987年,汕头特区的经济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一年,姚慈贤的三儿子庆德高中毕业了。庆德有高中毕业文凭,人又长得英俊机灵,汕头有两家企业要聘请他。就在这时,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开始了。
月光下,母亲边织着鱼网边和坐在身旁的儿子说着话儿:
“庆德,学你两个哥哥,也当兵去!”
“人家都富裕起来了,咱家也该有劳力在家赚些钱吧。”
“钱当然是要想办法赚的,等你服兵役尽完义务回来也不迟。”母亲语重心长地对庆德说:“有党的富民政策,你有文化又年轻,以后还会有很多赚钱的机会,可参军报国的机会,每个人一辈子就难得有几回了,你掂量掂量哪重哪轻?”
母亲一席话,说得儿子心明眼亮。庆德毅然报名应征入伍。
1990年征兵工作刚开始,姚慈贤便带着两个儿子来到镇武装部报名应征。
两个儿子体检都合格,但县、镇武装部觉得郑家已有三个儿子在部队,家庭又很困难,决定不再考虑他兄弟俩当兵的问题。姚慈贤感谢组织的照顾,但执意要儿子履行服兵役义务。武装部领导见她态度坚决,只好采取折衷办法:四儿庆鹏入伍,五儿庆源留在家里。
育儿千般苦,报国万钧情。有人替姚慈贤算了一笔帐:临近海边的井都镇上南村,种菜业和捕鱼业发达,一个劳力每年至少可收入万元以上。四个儿子服役几年,就不见了一栋新房子。然而,这位在海边长大,亲身经历过旧社会国破家亡痛苦的中国妇女,最懂得没有国哪有家的道理,因而每当说起这些,姚慈贤总是坦然一笑:“光把儿子当成摇钱树,谁来保卫国家?”
    瘦弱的双肩,担起一个多难之家
孩子们参军后,姚慈贤的家成了典型的“老、弱、病、残”之家:患有贫血症的她,身体越来越瘦弱;长年患糖尿病的丈夫病情加重,卧床不起,丧失了劳动能力;年迈的婆婆双目失明20年,瘫痪在床10载,大小便失禁,患小儿麻痹症致残的小女儿需要照顾;五儿庆源又到镇学校当了教师,4亩责任田、菜地全靠姚慈贤一人耕种。
每天,当人们还沉浸在梦乡的时候,姚慈贤已起了床。她先熬好婆婆爱吃的白米稀饭,老人醒后,又帮助擦身换衣,端饭送水。而后自己匆匆往嘴里扒几口饭,便开始了一天辛勤的劳作。
孩子们相继参军后,姚慈贤家的生活渐渐与村里群众的生活差距拉大了。她想,要使孩子们安心部队工作,无后顾之忧,就得操持好这个家,让日子过得像个样子。
她买来猪苗,又养起鸡鸭;白天,顶着烈日开荒种地;夜晚,在灯光下剪裁制衣、缝补鱼网……
也就在孩子们相继参军后不久,家里盖起了一栋面积有70多平方米的新房。
新房盖起来,姚慈贤却累病了。她发着高烧,整天粒米未进,躺在床上口里唤着儿子们的名字。
1990年春节刚过,姚慈贤患糖尿病并发肺炎的老伴生命垂危。弥留之际,丈夫断断续续地喊着孩儿们的名字。当时只有老三庆德恰逢休假在家。要不要发电报让其他儿子赶回?姚慈贤思前想后,还是从抽屉内拿出了儿子们的照片,放在丈夫的眼前,流着泪轻轻地说:“你看,孩子们回来看你啦。”丈夫将儿子的照片捧在怀里离开了人世。
看着悲痛欲绝的母亲,儿子阵阵心酸。为了多陪伴母亲几天,庆德悄悄给部队发了要求延长假期的电报。然而,悲痛中的姚慈贤,却清清楚楚地记得儿子归队的日期。在老伴去世的第三天,她就催促儿子动身返队。母亲得知儿子发了延假电报后,语重心长地说:“你的孝心我理解,但延假会影响部队工作,我不高兴,你爸在世的话也不会同意。”说完,她自己到车站买来车票,让儿子按期返回了部队。
    家中庆功宴,一片赤诚心
人们说:伟人的背后,常常有一位伟大的母亲。
姚慈贤在陆、海、空、武警部队从军的四个儿子,沐浴着党的阳光和母爱,在军营里茁壮成长:个个入了党,人人立功受奖,全都考进了军事院校,其中三人提了干,一人当了军士长。村里的人都说:郑家门口的灯笼愈挂愈红了!
儿子成长进步,是母亲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人生基石。当孩子们懂事时,姚慈贤就和老伴商定,孩子长大后,都送去当兵。老伴生前常常给儿子讲岳飞、文天祥等历史上爱国仁人志士精忠报国的故事;姚慈贤则经常向儿子们讲述亲眼所见当年日本侵略军在汕头海门杀人放火的罪行,激励儿子从小立志,报效祖国。
家庭的困难,母亲的艰辛,一度紧紧揪着四兄弟的心。老大庆明曾写信告诉母亲,他们兄弟四人通过商量,打算争取两人转业回家操持家务。姚慈贤知情后,立马托人代笔写信训儿:“要以国家为重,以部队工作为重,组织没决定,不许你们提转业的事。”
老二庆奎在部队报考军事院校时,被录取到电工专业班,毕业后不能提干,只能当军士长。老二想提出退学,等来年再考干部班。当庆奎写信征求家里意见时,姚慈贤闻讯后,连续让人代笔写信去开导儿子:“当兵不能三心二意,只要部队建设需要,学什么都一样。”于是,庆奎很快安下心来,还当上了学员队区队长,被评为“优秀学员”。毕业后,他主动要求到南沙守礁建礁,保卫海岛,荣立了三等功。
这天,姚慈贤家那张平时清淡的餐桌上摆出了几道“美味佳肴”:一盘清蒸鲩鱼、一碟水煮小河虾、一碗油炒萝卜干……桌子的一头,端正地摆放着一张奖状。姚慈贤的脸上透着一股喜气:“庆奎到南沙建礁执行任务立了功,这就算是为母的给儿摆的庆功宴吧。”说完,姚慈贤以茶代酒与家人一干而尽。
多年来,每当孩子在部队立功的喜讯传回家,母亲都要为此摆庆功宴,激励他们在部队建功立业。
连写信都要让人代笔的姚慈贤深受没有文化之苦,因而,母亲也最关心孩子的文化学习。每当孩子入伍时,母亲将书籍作为最珍贵的礼物送给孩儿。三儿庆德报名参军时,家里还不富裕,姚慈贤狠心将30年前自己出嫁时,娘家送的一根银簪子变卖换回20元钱,买了书籍让儿子带到部队学习。
姚慈贤的事迹感动和教育了千千万万的人。在井都镇乃至在整个汕头经济特区,当兵卫国、送子参军蔚成风气,“参军热”在特区经久不衰,年年圆满完成征兵任务;驻守南沙、广西边防的部队官兵,写信给姚慈贤:我们为有您这样的好母亲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一定和您的儿子一样,守卫好祖国的边防海疆。(附图片)
图为爱国拥军模范姚慈贤和她的4个军人儿子在一起。孙日绚摄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广西推广家用沼气
地处偏远山区的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推广家用沼气见成效。目前全县已建起沼气池2万多座,使用率达90%以上,出现了山区“点灯不用油、煮饭烧水不用柴”的喜人景象。这是壮族农民杨月莲在调节沼气灯。
新华社记者 陈瑞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