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1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断臂图强
——上海纺织工业调整结构述评(一)
本报记者莫新元刘桂莲
“中国的亏损企业为什么这么多?”
“多吗?如果考虑我们几十年企业没有实行过破产,这个数目并不算多。”
——一位上海纺织业的企业家这样回答一位日本记者的问话。的确,能够把几十年来形成的超稳定的经济结构一成不变地维持到现在这样的水平,实属不易。问题在于,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这种一成不变的经济结构已经很难继续维持。
   不堪重负的老马
上海是我国最老、最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从1949年到1993年,上海纺织工业共创造产值4000亿元,实现利税近800亿元,出口创汇250亿元,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以“丰衣足食”为主要目标的计划经济的年代里,厂大人众的上海纺织工业开足了马力,为自己赢得了“衣被天下”的美誉。
可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上海纺织工业开始从鼎盛中滑落下来。上海纺织工业局局长姜光裕对我们说,同别人比,外地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上海纺织工业渐渐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同自己比,原材料成本和各种消化因素的增加,逐年侵蚀了企业的效益。企业设备老化,厂房陈旧,人员臃肿,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昔日的积累大户变成了困难大户。
我们参观了坐落在黄浦江畔的国棉九厂。这是个始建于1895年的百年老厂,场地狭小,主体厂房还是日本人建的,二三十年代的设备至今还在运转。目前仍有9万纱锭,主导产品是人造棉。近年来先后开发了人造棉皱纱布、柳丝绸等新产品,销路还不错,但是由于地处城市中心,工资、成本大幅度上升。幸亏他们开发了人造棉产品,改变了单一依靠棉花的原料结构,才能勉强维持不亏损。我们问厂长,为什么不提高产品的档次?厂长回答得很简单:没有钱——尽管解放以来他们已经创造了相当于本厂固定资产16倍的利税。
与其它的主要依靠棉花的棉纺厂相比,国棉九厂的日子还算是好过的。
   无济于事的“小打小闹”
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势必要牵动经济结构的变化。上海纺织工业的鼎盛时期是50年代至70年代,当时我国人民还处在缺衣少穿的景况下,量的不足是纺织工业要解决的主要矛盾。进入80年代后,人们对衣着的需求已从量的不足转到质的多样化上来了,而上海纺织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及企业的组织结构没有及时地适应这一变化。你干的,人家也能干,而且比你成本低。
1992年,上海纺织工业局提出了以调整结构为主旋律的“第二次创业”的口号,一些企业开始了移地改建的调整。上海的国有纺织企业,有不少坐落在市区。寸土寸金,搞棉纺初加工成本太高,发展第三产业成了“金矿”。前两年,不少企业不再“吊死在一根纱上”,纷纷挖掘自己脚底下的“金矿”,开拓新的经营领域。挖掘“金矿”,使上海的老纺织们开了眼界,也使一批企业摆脱了困境。
但是,以上海人的精明很快就能发现,这种企业各自为阵的调整,存在着明显的弊端,或者说不划算。首先,由于历史的原因,产品没有前途、长期亏损的企业,可能有级差地租效益等可盘活的资产存量,而有产品优势、急待扩张的企业,却脚下无“金矿”可采。其次,一些企业利用级差地租收益从事移地生产,把原来的设备迁到郊区或远郊县去,仍旧处于一个低水平的自我循环,往往从一个困境走出,又陷入另一个困境。
调整不能离开重振上海纺织业的大目标,调整必须要痛下壮士断臂的决心。“别人也能干的,我们不去争了,”姜光裕局长说,“我们要去干别人干不了的!
   非断臂不能图强
有一本被称作“绿皮书”的小册子能体现出上海纺织界壮士断臂的决心。“八五”至“九五”十年期间,是上海纺织工业“第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这期间,上海纺织工业要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机制转换,还要重新构筑上海纺织工业的格局。为此,上海纺织局制定了“上海纺织工业第二次创业规划纲要”。由于这部纲要的封面是绿色的,所以被称作“绿皮书”。
根据“绿皮书”,上海纺织工业的产业定位是“高档次、新技术、多元化、外向型”。上海纺织工业在全国纺织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将由量的突出向功能的突出转移,成为五个中心:进出口中心、新技术中心、新产品中心、设计中心和信息中心。通过调整结构,要形成以纺机、化纤、服装为主体的纺织主业和以房地产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并举的多元经营新格局。“八五”末,纺机、化纤和服装三大支柱产业在总产值中所占比例将从目前的25%达到40%,“九五”末达到60%。这些都是上海纺织业的优势,也是重振上海纺织的希望所在。
所谓“别人也能干的”,主要指棉纺。到“八五”末生产能力将从257.8万锭减至230万锭,“九五”末再减至200万锭(当然,即使是保留下来的棉纺能力,档次也要升级,例如我们这次在上海,就看到了细密光滑如丝绸的260支纱的精纺产品)。劳动力总数“八五”末将从目前的44.8万人减至35—40万人,到“九五”末再减至25—35万人,至此,上海纺织工业基本完成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金密集型的转变。
壮士断臂,意味着要压缩1/5的棉纺锭,意味着10余万职工的转岗。这是重振上海纺织业必须付出的代价!


第2版(经济)
专栏:

  西安海星成为跨国集团公司
本报讯西安海星集团是近几年迅速崛起的民营科技企业。创建七年来,该公司已从单一的计算机软硬件贸易企业拓展成为一家涉足房地产、现代饮品加工、超市场、显示器生产等多行业的跨国集团公司。
(陈光琼)


第2版(经济)
专栏:

  北京国旅接待游客三百五十万人次
本报讯七月十二日,韩国旅游者徐正植幸运地成为北京中国国际旅行社接待的第三百五十万名游客。北京国旅成立于一九五八年六月一日,至今全社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已达三百五十万人次,成为中国规模较大的一流旅行社之一。(赵志文)


第2版(经济)
专栏:

  “凤凰”自行车改进生产工艺
本报讯上海凤凰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昆山分厂努力改进生产工艺,最近投资一千二百万元建成国内一流的彩色油漆涂装大楼,引进了自动多嘴焊接机组和电脑控制系统,推广应用了热风烘道等新工艺。
(吴宁)


第2版(经济)
专栏:

  《论体制创新》近期出版
本报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刘诗白教授的新著《论体制创新》,近期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治理整顿、通货膨胀、企业效益下降等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并在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战略的论述上有独到见解。(张继东)


第2版(经济)
专栏:

  红玫瑰优惠券专利近期将在京推出
本报讯由购物导报社与北京雅梦婷装饰公司联合创办的红玫瑰优惠券专利将于七月下旬在京推出。此种促销形式,因配有违约惩处规定,可防止厂商将积压库存商品以优惠形式出售给顾客。(王瑄)


第2版(经济)
专栏:

  留得丰碑照陇原
——甘肃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纪事
本报记者王慧敏
甘肃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最高提水高度为602米,年灌溉提水量为4亿立方米,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高扬程、大流量电力提水灌溉工程。如果把大小渠道连接起来,它的总长度超过1万公里。
几天来,记者驱车百余公里,始终在干渠、支渠、斗渠织成的水网中穿行。这就是“苦瘠甲天下”、“滴水贵如油”的陇中景泰川。
   一
位居陇中的景泰川,北邻浩瀚的腾格里沙漠,横跨景泰、古浪两县的大部分地区。虽然这里宜农面积130多万亩,且地势平坦、土地集中连片、土质疏松肥沃,但气候干旱异常,年降雨量不足170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3390毫米。新中国成立后,旱魔依然是景泰川人摆脱贫困的劲敌,从1953年至1969年,国家每年拨给景泰、古浪两县的救济款、回销粮费用就达1190万元。
从1969年起,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在这里实施。工程指挥部的同志介绍,景电一期工程1974年建成以来,至今已累计产粮10.7亿公斤,油料5800万公斤,率先受益的景泰县不仅摘掉了吃返销粮的帽子,而且每年向国家缴售商品粮1750万公斤。二期工程1988年开始受益,截至去年,产粮已逾一亿公斤。景泰川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又一大型商品粮基地。
在景泰县新井乡新海村采访时,记者随意走进村西一户农家。女主人打开了靠东边的一间房门,这间大约20平方米的房间里密密麻麻摞满了粮袋,记者数了数:共有玉米18麻袋,小麦32编织袋。女主人说,村里差不多家家都这样。
是黄河水,确切地说,是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带来了这些变化。记者在景泰川采访,深深被景电建设者们扎根荒原、不畏艰辛的奉献精神所感动。
   二
1969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决定:兴建电力提灌工程,从灌区15公里外提来黄河水,使景泰川人衣食自给。
提水,谈何容易!黄河水面距川面最高处高差达600多米,如此高的扬程提水,在当时条件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无先例。当时的财力也十分有限。然而,数十万群众的温饱不容犹豫。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就是用辘轳绞,也要把水绞上去。”省里从人力、物力都全力以赴予以保证。
1969年3月,由农建11师、河西建委等15个单位800多人组成的勘测设计队开进了景泰川。
在沙漠边缘修渠,困难自不待言。
整个工程中最艰苦的渠段要算鸣沙嘴渠段了。这儿,一年四季一场风,从正月初一一直刮到腊月三十。记者采访时,曾领教了此地风沙的厉害。那天,车到鸣沙嘴,但见车外沙尘蔽天,我们乘坐的那辆进口越野吉普车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只能低速嗷嗷地爬行。陪同记者采访的景电二期工程副总指挥李恒心说:“今天的天气还算可以,风大的时候,站都站不稳。”
   三
“减轻国家负担,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这是景电建设者们的准则。
按工程要求,需上水管道17公里,如果全部用钢管,需要钢材3000多吨。为了节约钢材,技术人员反复摸索,研制出了直径达1400毫米的混凝土管,填补了国内空白。仅此一项,就节约投资300万元。这项成果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吊装机械缺乏,他们自制灵机扒杆,使15米长、自重50吨的槽身,成功地装在32米高的排架上……
当时,尽管生活、工作条件异常艰苦,景电建设者们对待工程质量却丝毫不放松。基坑开挖按技术要求,基坑底部挖面与设计标准的误差不得大于5厘米,在主要由人工开挖的情况下,达到这样的标准决非易事。而指挥部将标准进一步提高:误差严格控制在3厘米内。
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有效地保证了工程质量。1990年,发生了6.2级的景泰、古浪大地震,整个灌区工程设施却没有出现一处险情。
   四
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的建成,不仅灌区人民受了益,还安置会宁、天祝、永靖、东乡等7县移民21万人。移民人均年产粮食超过500公斤,是原住区的6倍多。有了粮食作依托,灌区的二、三产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去年,仅景泰县乡镇企业就发展到1050家,年创产值两亿多元。
水滋润了景泰川,也改变了景泰川的生态环境。目前,灌区林木覆盖率已达10%。以前沙进人退,而今人进沙退。据景泰县治沙站统计,在林木的紧逼下,近10年来沙漠后退了1公里多。
“都道人间话李冰,景泰渠水汗凝成。莽莽荒原披新绿,没齿难忘盖世功。”是的,景泰川电力工程以及工程建设者们,也被深深刻进了景泰川数十万人民心中。


第2版(经济)
专栏:

  莫让蜀道再难
——国务院检查组检查四川治理公路“三乱”纪实
新华社记者刘思扬
为了落实国务院治理公路“三乱”要求,7月12日至14日,以中央纪委副书记、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主任徐青为组长的国务院治理公路“三乱”西线检查组,对这个省治理公路“三乱”情况,进行了检查。
四川共有国道9条,省道40条,县、乡、村公路8万多公里,初步形成了以国道、省道为主干的公路交通网络。
7月12日、13日,检查组从成都出发,分南北两路检查四川省部分主要公路干线,同时派出一个暗访组,查访了东西方向成渝公路和成阿公路部分路段。随行记者参加了这次暗访。
12日上午10时,暗访组在离成都约20公里处成渝公路龙泉驿段,发现公路中间赫然竖立着一块写有“检查”字样的牌子,一名穿着市容监察制服的工作人员,不时将一辆辆货车拦向旁边的洗车站。
经了解,这个洗车站是华能技术开发公司成都公司办的,名称为“成渝公路机动车入城冲洗管理站”。洗车站内还挂着治安、联防和市容监察部门的牌子。一名货车司机对记者说,我们进城都要花10块钱在这里洗车,不管车子干净不干净都得洗,不洗就要罚款。
检查组认为,国务院三令五申不准强制洗车,但这个洗车站仍和公安、环卫部门联合进行强制洗车,是典型的顶风违纪。
下午3时,暗访组进入都江堰市,在大三公路被一无站名、无收费标准标志的检查站拦住,司机交了两元钱后予以放行。据了解,这个站叫柏条河验票站。
记者找到都江堰市交通局局长吴云欣,他说,都江堰市大三公路青城桥至蒲阳镇15.5公里路段,是贷款和集资改造的,这段路共设了3个收费站和两个验票站。
据了解,这15.5公里路段的管理权,已交给都江堰市重点公路桥梁建设开发管理公司,交通局局长兼任公司经理。都江堰市有关部门还赋予了这个公司执法权,不仅可以罚款、扣车、扣证,还配备了警车。
检查组认为,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是加快我国公路发展的一个大政策,但在仅有15.5公里长路段,设了3个收费站、两个验票站,密度过大,不利道路畅通。有关部门赋予公司执法权,也是违反规定的。
17时20分,暗访组驱车来到岷江大桥。桥边挂着“都江堰市白沙乡岷江大桥治安室”和“都江堰市林业局白沙检查站驻吊桥分站”两块牌子,身着警服、佩带警徽的一名治安警察,正忙着拦车收费。
经了解,这两个站均没有省政府有关部门批件,属地方私自设站。
7月14日上午,四川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治理公路“三乱”西线检查组,汇报了全省治理公路“三乱”情况。徐青在听取汇报后说,四川省委、省政府对治理公路“三乱”是重视的,措施有力,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公路站卡总量仍然偏大,多家上路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本报有删节)


第2版(经济)
专栏:

  信息扶贫工程试点进展顺利
张家口十三个县(市)全部装上卫星接收系统
本报讯以592个贫困县为重点,覆盖全国2100个县(市)的“信息扶贫致富工程”网,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的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包括全部贫困县在内的该市13个县已全部装上卫星接收系统,建立了信息收发联络点。设在北京的信息编辑中心已每日按时向各联络点发布经济信息并接受联络点的信息反馈,实行双向沟通。整个网络运行情况良好。
“信息扶贫致富工程”是今年年初由电子工业部和经济日报社联合提出的,经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阅批后国家计委进行了研究论证,认为建立此项工程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议把它列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一项内容组织实施。4月,国务院扶贫办牵头,电子部、广电部和经济日报社联合组成了信息扶贫致富工程办公室和信息编辑中心,制定了工程实施方案。在征得河北省同意后,决定在张家口市进行首批试点。


第2版(经济)
专栏:

  发挥优势 耕海牧渔
阳江加快“海上阳江”建设步伐
本报讯广东省阳江市把海洋渔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加快“海上阳江”的建设步伐,推动渔业生产不断跃上新的台阶,渔业生产连续13年增产增收。1994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34.7万吨,总产值16.5亿元,分别比1987年增长1.2倍和10.7倍,海洋工业、港口运输、滨海旅游等也有较快发展。
阳江市是广东省渔业生产基地之一,全市拥有海(岛)岸线390公里,沿海10米以内的浅海水域6.2万公顷,渔港6个,渔业人口8.9万,发展渔业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阳江市委、市政府从本地实际出发,提出了建设“海上阳江”的宏伟目标,近年来采取多种措施朝着这一目标迈进。他们深化渔业体制改革,引导渔民由以船为独立核算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向股份合作制发展。其次,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走科技兴渔之路。据统计,1988年至1994年,全市共投入渔船更新和技改资金5亿多元,提高了渔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与此同时,他们大力发展大马力渔船,促进海捕生产向中深海、远海拓展。


第2版(经济)
专栏:

  赤日炎炎塔里木
油工喜住空调车
本报讯进入7月份以来,塔里木盆地最高气温已达40多摄氏度,把鸡蛋埋进沙子里几分钟就“烧”熟了,可是来自全国石油系统两万多名参加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会战的职工却一点也不感到炎热,分布在各个作业点上的石油工人全都住上了安装空调设备的营房车。
无垠的沙漠上空赤日炎炎,参加会战的石油工人合理调整作息时间,利用一早一晚进行勘探作业,待中午气温升高的时候,全都回到了营房车里避暑休息。塔里木盆地昼夜温差很大,夜里气温下降以后,正好关掉空调美美地睡上一觉。(刘友军)


第2版(经济)
专栏:

  洛阳撤销14家不守合同的外资企业
据新华社郑州7月16日电(记者王耕)洛阳市外资管理局和工商行政管理局近日决定,对洛阳国际时装有限公司、洛阳宝花工艺品有限公司、洛阳天美食大酒楼有限公司等14家长期不履行合同、资金不到位、查无下落、名存实亡的企业给予撤销批准证书、注销工商登记的处理。
河南工业重镇洛阳近年成为外商投资的重点,但是少数外资企业没有严格执行合同、章程,主要表现为:合营各方未按出资期限缴清注册资金;领取批准证书后长期不办理工商登记;合营各方继续合作无望,企业名存实亡。


第2版(经济)
专栏:

  更新人才意识用人唯才是举
台安供销社无一亏损
太和供销社面貌一新
本报讯记者赵志文报道:辽宁省台安县供销社狠抓领导班子建设,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不存偏见、不带框框,选贤任能,下活了改革这盘棋。1994年该县所有基层社全部盈利。
台安县供销社辖14个基层社、36家县直专业公司,职工2457人。前几年供销系统亏损严重,仅历史亏损挂帐即达3000多万元。这几年他们在建立新的用人机制上下功夫,不分系统内外,不分干部、工人、农民,不讲亲疏,只要拥护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有搞活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本领就大胆启用。该县桑林子供销社1992年前是全县最困难的基层社,经营亏损70万元,仅有130人的供销社竟有退休职工70多人。1992年,桑林子供销社聘县联社司机李学林为这个基层社的主任。在李学林的努力带动下,桑林子供销社1994年盈利58万元,成为全县最好的基层社之一。
本报讯安徽太和县供销社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使县社由1992年亏损26.7万元到1994年盈利233.8万元。
太和县供销社为了配好各级领导班子,不分系统内外,无论是干部、工人还是农民,只要熟悉农村热爱农民,业务纯熟,均可被供销社任用。田广军原是坟台供销社的农民临时工,因才干出众,1988年被聘为该社的主任。1993年他又被聘为县社主任。他和全社职工一道抓住机遇、更新观念,使太和县供销社盈利连续两年在地区间行业中名列第二,田广军也荣获省劳动模范称号。
                  (赵文)
                  


第2版(经济)
专栏:编后

选贤任能
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基层组织。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不少基层社存在较大困难。基层社搞不好,效益提不高,为农服务便成了一句空话。
要振兴发展基层社,要让基层社的面貌有较大改变,关键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选贤任能。不少地方的实践证明,有了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就可以救活一个企业,振兴一个基层社。基层社需要的能人,除了应具有改革开拓的意识、懂经营、会管理外,还应熟悉农业、了解农村、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选用能人的原则应是: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选用能人的范围应不分系统内外,无论干部、工人、农民,只要他符合能人的标准就可大胆启用。台安县、太和县两个供销社成功的经验就在于此。


第2版(经济)
专栏:

  转变观念发挥优势
首钢上半年生产经营稳步发展
本报讯今年2月中旬以来,首钢总公司切实转变观念,努力适应市场,生产经营出现新面貌,1至6月与去年同期相比,钢材产量增长11.5%,销售收入增长7.83%,产销率达到103.94%。
今年2月中旬,冶金部副部长毕群到首钢兼任党委书记、工厂委员会主任以后,公司党委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了党中央、国务院及北京市、冶金部的一系列文件精神,联系实际剖析了首钢过去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种种现象,明确提出了加强资本运营、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经营方针,决心建设更有活力的首钢。同时,首钢对内部“包、保、核”进行了整顿和完善,把活化资金、压库促销、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扩大品种等方面的任务,与各项措施一起层层分解落实下去,并加大了考核力度。
在经营方面,首钢围绕压库促销,积极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努力扩大出口;对外实行产品“三包”,改进销售服务,改善首钢形象。首钢在全面清理项目、压缩基建规模100多亿元的基础上,集中资金首先用于环境保护及调整产品结构的项目。(吴建新)


第2版(经济)
专栏:

全国劳动模范、沈阳铁路分局建筑工程总公司总经理武玉山(右),1986年由部队转业到铁路时,面对的是一个亏损10余万元、濒临解体的房建施工单位。他带领职工在困境中拚搏,使企业起死回生,去年公司实现利润210万元。图为他在施工现场指挥施工。马建勋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