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14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绿色食品·新的希望

  绿色“雄鸥”
本报记者周泓洋
“上等人的饮料”
摆在记者面前的是厚厚一沓获奖证书。翻了一遍,不禁为地处广东徐闻县的国营海鸥农场这个苦苦奋斗44年的农垦企业的业绩而惊叹。从全国的优秀新产品到国际金奖,海鸥农场的绿色食品——“雄鸥”牌系列茶叶几乎都得遍了。有一次海鸥农场曾为几千元的参展经费没有着落放弃参评。但因其茶叶卓越的品质,有关部门破例让“雄鸥”免费飞向展评会,结果“雄鸥”叼回了一等奖的第一名。
海鸥农场党委书记苏忠民告诉记者一个事实:1992年4月25日,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推选,海鸥农场的雄鸥牌红、绿茶,跨过太平洋,参加当年6月在巴西召开的世界环境保护与发展会议展出,供各国首脑品尝,被与会者称为“上等人的饮料”。
    “雄鸥”无公害
“雄鸥”系列茶的优秀品质,是被资金短缺“逼”出来的。
1952年建场的海鸥农场,现在拥有7万余亩土地,其中茶园5000余亩,年产茶800多吨。农场谭炳炎同志告诉记者,1984年开始规划这5000亩茶园,按照当时每年每亩需施用60元的农药计算,一年就得30万元的投资。这对于一度处于低谷的农垦企业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海鸥农场为省下这笔投资,根据茶园生态系统调查的结果,作出了不施农药、不用激素、培植茶园生态、建立无公害茶园的选择。
茶园严格控制化学药品,替代的是增施有机肥,冬季用甘蔗叶大面积覆盖茶地,以保水保肥培养地力。这样,使得春茶萌芽早,长势也很快。由于禁止使用农药,害虫的天敌迅速繁殖,茶叶叶片上重新出现的蜘蛛是茶叶害虫浮尘子的天敌,禁施农药以后的茶叶地里,蜘蛛繁殖很快。密度在5只/平方米以上,危害茶树生长的浮尘子在劫难逃。
在绿毯似的茶园里,苏忠民揭开覆盖在地里的甘蔗叶子,记者看到潮湿的茶地里是一小堆一小堆的蚓泥,稍稍翻开泥土,只见肥厚的土层里蠕动着一团一团的蚯蚓。这天然的“犁”,把一望无际的茶园耕耘得分外松软,富含水分,透气性极佳。
茶叶专家阮宇成在考察了海鸥农场5000亩无公害茶园之后,给农业部顾问组写信称“不施农药,在平地茶园里是一个奇迹”。
    “蒸”出来的茶叶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产优质茶叶的基本条件,“雄鸥”系列茶的原料均来自农场与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无公害生态茶园。对于绿色食品“雄鸥”系列茶叶来说,优质无公害原料仅是第一步,他们还有其独特的制作方法,那就是改变以往“炒”茶的惯例,采用蒸的办法。“雄鸥”茶的清香、馥郁是靠“蒸”出来的。
炒茶是古老的工艺,蒸茶则是仅有小学文化水平的茶厂厂长陈泰兴的专利。这位已经退休仍坚守岗位的老厂长,以农垦人特有的憨厚质朴,对记者的赞扬只是说了一句“靠琢磨呗!”
优质的无公害鲜叶,在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后进了茶厂,但入锅杀青炒过后,烟味焦味是不可避免的。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陈泰兴夜以继日苦心琢磨,多方求教,三年艰辛,实现了从高压锅的土法实验到蒸汽杀青。终于研制出一系列的蒸汽杀青设备。传统的炒茶在陈泰兴手中变成了“蒸茶”。蒸汽杀青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目标:提高效益
海鸥农场的“雄鸥”飞上了天。工业科长赖国平介绍说:优质、安全、富营养的“雄鸥”系列茶,如今的卖价尽管是当地茶价的基准——其他茶叶依“雄鸥”而递减,但价格并不理想,一公斤仅卖十几元。而无公害茶叶的生产、蒸汽杀青,比起按惯例生产的茶叶成本高,所以,效益并不明显。
原因何在?一在认识;二在市场。
绿色食品在中国还是稚嫩的。“雄鸥”茶叶依旧卖不过那些名牌茶叶的价格,这是认识上的偏颇。不解决这个问题,绿色食品在中国食品工业中的地位很难确立。
绿色食品还面临另外一个问题——相对并不高的经济效益与低产量高品质之间的矛盾。如果单单依靠自己的力量,“雄鸥”的发展将受到制约。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兔子”和“狮子”
燮阳
有人把常州金狮牌自行车厂比作是“狮子”,把武进县制造配件的乡镇企业比作是“兔子”。
狮子是兽中之王,威武雄壮。
兔子体小机灵,力量单薄。
在动物中,兔子见了狮子是惧怕的。而武进县的“兔子”则不然,不但不怕“狮子”,反而和“狮子”交上了朋友,并且相携相助。
金狮牌自行车在全国享有盛名,花色品种繁多,质量好,深受用户的喜爱,年销售量达160多万辆。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厂房和劳力越来越紧张。
武进县的乡镇企业有较多的地盘和丰富廉价的劳力。看到这种情况,他们主动和“金狮”取得联系。他们把金狮牌自行车分解开来,专门为它制作零配件。这样一来,既解决了金狮自行车厂房和劳力不足问题,又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找到了路子。武进县自行车配件厂刚开始生产自行车关键部件——自行车的接头时,技术不熟练,一年只能生产万余只。在“金狮”的帮助下,现在一年能生产350万只,不但满足了大雄狮的需要,而且为上海、天津等自行车厂配套。他们生产的自行车接头质优价廉,深受企业的喜爱。
武进县的事实说明,发展乡镇企业要很好地依靠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产品销路广。乡镇企业一旦得到国有企业的支持和帮助,便如虎添翼。
武进县“兔子”的经验说明,依靠国有企业,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优势。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相互取长补短,在产品上拾遗补缺,在技术上相互交流,在资金上互相融通,在销路上联合开发,双方都受益匪浅。
武进县“兔子”的经验还说明,在和“狮子”交朋友中,要充分发挥兔子自己的优势。“兔子”虽然比“狮子”弱小,但机制灵活,适应市场快。
小可以变大,配角可以转化为主角,乡镇企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千万不要小看乡镇企业。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曹长员提供3万元鱼苗扶贫
本报讯江西省湖口县三里乡群胜村养鱼专业大户、九江市人大代表曹长员养鱼发家后不忘群众,每年为赣、皖、湘三省40个县的200余户贫困农民免费提供价值近3万元的鱼苗。
曹长员从事养鱼30年,1979年开始承包本村的一条湖汊和两口池塘,面积近100亩,一定20年不变。他在养鱼的同时,刻苦钻研鱼类知识,大力发展孵化养殖。现有“亲鱼”1.3万斤,最大的一条重35.5公斤,年产鱼苗1.5亿尾。品种以鳜鱼、革胡子鲶、淡水白鲳等13个特种鱼类为主。每年来自赣、皖、湘三省的40多个县的千余户农民到这里购鱼苗。下秦家村秦爱龙是个贫困农户,曹长员连续6年为他免费提供鱼苗,包指导、包服务。曹长员不仅传授技术,还要“贴工”、“贴药”。去年,秦爱龙在曹长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带领周围13户农民投资30万元,承包700亩水面养鱼,当年除收回成本外,每户还盈利300元。 (徐华南林海)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民与市场

  鳗鱼“扶贫”
辜立新关继祥
地处南粤名山西樵山脚下的七星管理区,由于交通闭塞,过去一直是南海市的扶贫点。1991年管理区人均收入仅600元,在全市242个管理区中排在最后几位。然而去年,这个区人均收入却达15800元。
80年代,周边乡村依靠发展乡镇企业迅速走上了致富之路。七星管理区却还靠市里输血扶贫。老支书郭新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改变这种面貌?他欲让贤给一位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人。然而,找一个富裕起来的人容易,找一个能够带领大家共同富裕的人难。筛来选去,老支书想到了远近闻名的私营企业家郭福林。
郭福林17岁入党,21岁担任七星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改革开放之初创办了私营企业——粤海五金炉具厂,纯利润一年几十万元。郭福林被老支书的诚心以及管理区群众的信任所打动,把自己的企业交给弟弟经营,于1992年春正式走马任七星管理区党支部书记。
如何让七星经济从落后中走出来呢?新上任的三名支委经过多方调查,了解到附近市县有8家烤鳗厂,仅这8家烤鳗厂就需要48000亩水面的鳗鱼,何况汕头市及江浙一带还有十几家烤鳗厂“嗷嗷待哺”。珠江三角洲无霜期长,一年中有350天左右鳗鱼能正常进食,是个天然的养鳗场,而且,七星地处峰峦叠翠的西樵山脚,水源纯净,特别适宜鳗鱼生长。三个支委经过一番权衡,决定以大面积养殖鳗鱼作为突破口,带领七星群众走发展“三高”农业脱贫致富之路。
万事开头难。单个农户无资金、无能力出远门采购优质鳗苗,支委出面以管理区的固定资产作抵押,到农行为每个养殖户取得1万元至3万元的低息贷款。1992年3月18日,三个支委一路风尘赴江浙沿海地区收购鳗鱼苗,空运回来投放到管理区的种苗场,培育至安全期再供给农户。
农户们世世代代习惯养四大家鱼,养殖鳗鱼缺乏技术。支委们从千里之外的江苏水产学院请来了谷文英教授给村民讲授养殖技术。管理区还建立了鳗鱼诊所,配备了专门的技术人员。去年,村民李服海所养殖的鳗鱼已经长到半斤多重,一日突然死了很多。这消息一传到管理区,专职技术员徐强新即刻赶到鱼塘查探原因,查明是伪劣鱼药导致水质污染,造成鳗鱼的急性中毒,便立即大换塘水,救活了近5成。李服海卖掉这救活的鳗鱼,还净赚了3万元。
党支部意识到以家庭为单位的养殖户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风险太大,遂决定为农户提供产后服务,设立了鳗鱼服务公司,配备富有经营经验的人员代表养殖户统一负责对外销售。这样,既避免了上门收购的中间商压价,又避免了货款被拖欠,为农户解决了后顾之忧。如今,管理区平均每天有8吨左右鲜活的鳗鱼通过鳗鱼服务公司销往国内各地以及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去年,管理区有563户农民养殖鳗鱼,面积由前年的800亩跃升到1200亩,纯收入6000多万元。昔日洗脚上田在乡镇企业做工的农民也纷纷“解甲归田”,一些在外做了小老板的亦携资回乡养鳗。今年全管理区养殖鳗鱼的水面上升到1800亩;不少养殖大户为取得鳗鱼的规模效益,走出家门到其它乡镇承包鱼塘。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棉农期盼系列棉花机械编辑同志: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棉花价格的不断提高,刺激了棉农的植棉积极性,棉花播种面积相应增加。但棉农的田间作业方式和管理技术仍处于原始阶段,与现时的形势远远不相适应,迫切需要与之相配套的系列棉花机械。
一是小型摘棉机。到了棉花收摘季节,常常是男女老幼齐上阵也收摘不及,如果再遇到阴雨天气,只能眼巴巴地任其霉烂。如果有关部门能生产一种小型的人力或机动摘棉机,不仅棉农们的工作量可大大降低,而且可减少损失。二是小型烘干机。目前,由于棉农储棉技术和储棉能力有限,加上收摘的棉花水分较大,往往又得不到及时晾晒、及时售出,霉烂棉花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雨季,棉农更是干着急没办法。因此,迫切希望科研部门为他们生产一种经济实用的小型机动或电动烘干机。三是小型拔柴机。如今,棉农们拔棉柴用的还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原始拔柴钳,一个壮劳力拔一亩柴最少需2天时间,既费时又费力。希望有关部门为他们生产一种能与小拖拉机配套的小型拔柴机。
    河北肥乡张振歧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公司加农户共同闯市场
北京市大兴公司建起了大型现代化肉鸡加工厂,年屠宰加工肉鸡300万只,远销全国10多个省份,成为带动养鸡业发展的龙头。图为白条鸡生产线。
新华社记者陈凯星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河南省夏邑县火店乡李店村发挥手工艺品加工的技术优势,组织起购销队伍,开展一条龙服务,使80%的农户办起家庭工厂。他们生产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旗穗、网穗、排须线、网眼腰带等产品内销全国29个省、自治区,外销日本、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1000多万元。这里65%的农户收入达到了小康水平。图为该村女青年在加工网穗。
刘守良韩丰摄影报道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防治荒漠化:我们共同的责任

  库布齐沙漠启示录
本报记者潘承凡内蒙古日报记者于杰
地球也有“癌症”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黄河河套地区的丰饶富庶,被这句民谚夸张地突出了。河套地区土地湿润,粮草丰美,是黄河流域著名的粮仓。然而,在与河套隔水相望的黄河对岸,就是年轻的库布齐沙漠。一边是黄河粮仓,一边是人类生存禁区,造物主竟然在这么近的距离内安排了天壤之别的两个生存地域,这不能不使每一位初涉者感到惊奇。
库布齐沙漠为沙丘沙漠,它的生存形态与观赏形态亦成为两个极端,无法生存的沙丘沙漠,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几年前,一位英国作家偶然来到库布齐沙漠,面对绵延起伏、高大雄浑、无涯无际的沙丘,沙漠强烈的金黄,辉映着苍穹深邃的湛蓝,令这位英国作家顿时激动得手舞足蹈,要求中国政府保留它。对于没有生存压力的他来说,审美高于其它;对于沙区人来说,生存高于一切。
库布齐沙漠属内蒙古伊克昭盟所辖,该盟是全国治沙先进单位,因为它为全国贡献了一个治沙典型——毛乌素沙漠。除了中心地带人力无法涉足外,毛乌素沙漠四周已被块块绿洲锁住;但对库布齐沙漠,治沙能手也有点束手无策。倒不是他们无能,因为毛乌素沙漠属于沙地沙漠,地势平缓,地下水位高,钻七八米就可见水;库布齐沙漠属沙丘沙漠,地下水位低,而且沙丘经常移动,植被难以成活,治理沙丘沙漠堪称世界难题,甚至有人早早地宣布:库布齐沙漠为不可治愈的地球“癌症”。
    从养羊到治沙
羊绒价格近年来扶摇直上。鄂尔多斯高原上,抢购者蜂拥而至,生产鄂尔多斯牌羊绒衫的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感到威胁迫近。为了确保羊绒来源,打算办一个种山羊基地,培育新品种,提高羊绒单位产量。经过咨询论证,羊绒集团花不多的钱在库布齐买了30万亩沙漠,开始了治沙种草、培育新品系种山羊的艰难历程。
1989年,首批征服者在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副总裁王明海带领下进驻库布齐沙漠,在中心地带一个叫恩格贝的地方安营扎寨。伊克昭盟坐落在鄂尔多斯高原上,制高点为首府东胜,每到夏天洪水便从东胜向四面八方奔泻而下,北面洪水沿八大季节河,掠过库布齐沙漠,携带大量黄沙奔向黄河。根据专家设计,库布齐沙漠地下水位低,但可以利用地表洪水,每年夏天在沙丘间推沙筑坝,拦洪淤地,然后植草种树。拦截洪水可不是闹着玩的,疯狂的洪水曾经一昼夜在库布齐沙漠冲出一条5公里长、80米宽、18米深的大沟。当征服者们第一次圈住洪水时,既为自己前无古人的创举万分惊诧,同时也感到深深的后怕:平息下来的洪水躺在沙坝后面,露出一种充满威胁的安谧宁静。一旦沙坝决口,从恩格贝到黄河,地面上所有东西将荡然无存。
盟委陈启厚书记的办公室被求援者敲开,陈书记带领盟委、公署主要领导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进入库布齐,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治沙模式得到肯定,盟委、公署正式参与库布齐沙漠治理,于是在中华绒山羊发展研究中心的木牌旁边又挂出了一块新的牌子:库布齐沙漠综合开发示范区。
我们沿着征服者的足迹踏上库布齐沙漠,萋萋芳草远接天涯,成排成行的绿树直刺蓝天。据主人介绍,库布齐沙漠乔木保有量已达60万株,灌木500万株,草场10万亩。当年洪水冲刷出来的沟里已蓄上水,养鱼养鸭。天上飞鸟啁啾,草丛里野兔出没。在两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旭日干、刘震乙教授主持下,被命名为鄂尔多斯绒山羊的种山羊已经培育成功,很受牧民青睐,出绒量由原来的4两提高到8—9两,每只山羊光羊绒的年收入就增加100多元。
    治沙没有退路
沙漠变绿洲,浸透了征服者的艰辛,也消耗了主持者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巨大的财力,几年来羊绒集团总共投资600多万元,盟署投拨防洪治沙经费200多万元,日本治沙专家远山正瑛以帮助植树的形式资助200多万元人民币。
若以科学价值衡量,鄂尔多斯种山羊堪称无价之宝,仅这项成果,羊绒集团投资600万元决不冤枉;若以投资效益论,由于种群繁殖缓慢,靠卖种山羊赚不了几个钱;由于同样的理由,种山羊不可能在短期内产出足够多的羊绒,羊绒集团投下去的600万元数年内回收无望。企业内部议论蜂起,退出库布齐的呼声渐渐成了主流。
治沙如同逆水行舟,不是人进沙退,就是沙进人退。羊绒集团如退出,已经建立起来的国际国内、上上下下的关系将分崩离析,不出3年,库布齐沙漠沉重强烈的金黄又将浓浓地覆盖一切,飞鸟游鱼、绿草远树又将成为后人神往的回忆。
    王明海把自己逼上沙丘
王明海义无返顾地向前跨出了一步:承包库布齐沙漠综合开发示范区。这个决心显然是逆向推导出来的:库布齐沙漠不能不治理,羊绒集团再不能背这个包袱,那么只有我王明海背这个治沙“包袱”。从某种意义上说,王明海自己把自己逼上了沙丘!鄂尔多斯羊绒集团不敢做主,最后由盟委盟署批复同意。
库布齐沙漠治理从此被真正推向社会:没有政府计划和财政拨款,失去了实力强大的羊绒集团资助,但是,整个社会,各机关、企业、社团、个人……都将有可能成为库布齐沙漠的征服者和资助者。日本治沙专家远山正瑛捐助的200万元,就是他号召日本公民每周省下的一顿午饭钱!
王明海已经没有退路,承包合同已经生效;库布齐沙漠治理已经没有退路,后退不仅前功尽弃,而且沙漠还将年复一年地扩展;其实,中国也已经没有了退路:1/6的国土成了沙漠,1/3的国土受沙漠威胁……
王明海,我们期待你凯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