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13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全国粮油百强县之一的江苏省东海县,推广西瓜优良品种,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5万亩,纯收入达1.5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县已成为苏北地区的西瓜大县。
朱桂林于德良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乔石视察中科院物理所时强调
科技体制改革可快一点
本报北京7月12日讯新华社记者郑庆东、本报记者何黄彪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今天上午视察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勉励科技工作者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发扬拚搏精神,艰苦奋斗,取得更大的成果,为我国的科学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是我国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拥有科技人员630多人,其中中科院院士9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7名、博士生导师42名。据介绍,过去十几年间,物理所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500多篇,获得国家级和部委级科研成果奖180余项。近几年来,物理所抓住时机,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坚持一手抓基础研究、一手抓应用开发,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在听了杨国桢所长关于物理所的现状和发展情况的介绍后,乔石对物理所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并对全所员工表示敬意和慰问。他说,中科院物理所汇聚了一大批人才,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大家艰苦努力,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成果来之不易。乔石指出,老一代科技工作者为我国的科研工作走出了一条路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应当更上一层楼,争取更大的成绩。乔石强调,科技体制改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快一点步伐。同时,要努力改善科研条件,逐步补充和更新仪器设备。尤其要把培养选拔年轻优秀科技人才作为大事抓紧抓好。乔石相信,在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下,坚持积极进取,扎实工作,物理所一定能够按照自己的发展战略,逐步成为具有国际科研水平的、全国物理学的重要研究中心之一。
乔石参观了磁性研究材料和超导研究实验室。他对超导研究十分关心,详细询问了超导的研究情况和应用远景。乔石指出,21世纪,世界科技领域将会有新的更大的跃进,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努力工作,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不断有所创新,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他说,加强对超导和其它尖端技术的研究,对于在本世纪最后几年打好科研基础和实现下个世纪我国科技事业的更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他希望科技工作者们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上都取得更大的突破。
乔石还观看了中科院三环新材料研究开发公司研制成功的电动摩托车的演示,希望他们继续努力,以我国的稀土资源优势为后盾,进一步加快科研成果的开发转化工作,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乔石还听取了关于中关村科学城规划方案的汇报,参观了科学城中心区的规划设计邀请方案竞赛展览。
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常务副院长路甬祥等陪同乔石视察。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在国务院第七十四次总理办公会议上要求
发动灾区群众生产自救恢复家园
江主席从国外打电话指示,要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安排好灾民生活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刘振敏、本社记者焦然)今天,李鹏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第74次总理办公会议,听取了水利部长钮茂生、农业部长刘江和气象、民政等部门领导同志关于前一阶段汛情、旱情及抗灾救灾情况的汇报,并就当前抗洪抗旱抗灾救灾工作作出了部署。
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邹家华、李岚清、姜春云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国务委员宋健、司马义·艾买提、彭珮云等领导同志也出席了今天的会议。
李鹏总理说,入汛以来,长江中下游干流和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水系发生了大洪水,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比较严重的干旱。面对严重的洪涝灾害,各级党政军紧急行动,积极组织抗洪抢险救灾,转移灾民,确保了大中城市、重要交通干线和洞庭湖区、鄱阳湖区重要圩垸的安全,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取得了初步胜利。目前,受灾地区社会稳定,各项抗洪救灾工作正在有序地进行。李鹏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灾区广大领导干部和军民表示亲切的慰问。
李鹏说,江泽民总书记对当前抗洪救灾工作非常关心,专程从国外打电话询问了解情况,并指示一定要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安排好灾民生活,尽快恢复灾区生产。
李鹏指出,当前灾区党政领导的主要精力要集中在发动群众、自力更生、生产自救、恢复家园的工作上。各项救济款要尽快发到灾民手中。灾区一定要保证让灾民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地方住,还要作好疫病防治工作,加强治安工作,确保灾区社会稳定。受灾地区的各级党政领导同志,要认真组织灾区群众尽快抢排受淹农田的积水,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活动,要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北方旱区要尽力扩大灌溉、点播面积,争取秋季农业丰收。
李鹏说,当前,大汛刚刚开始,各地要积极准备,随时迎战可能到来的更大洪水。前一阶段已经受灾的地区要抓紧水毁工程的修复,以利再战。各地尤其是淮河、黄河、海河以及北方一些地区要作好气象预报工作,抓紧落实各项防汛措施,特别要在工程除险加固、河道清淤除障、防汛器材准备和完善通讯设施等方面作好工作。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要做好防台风准备。
李鹏强调指出,当前主要是局部地区灾害严重。全国总的形势是好的。夏粮获得了丰收,“菜篮子”产品稳步增长,全国农产品市场价格稳定;宏观调控也有了一定成效,6月份全国零售物价上涨指数已下降到16%左右。我们要树立信心,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完成今年的各项生产任务。灾区要千方百计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没有受灾地区要增产增收,全国各地要竭尽全力抓好下半年农业生产,要力争今年农业生产获得一个好的收成。


第1版(要闻)
专栏:

  小麦主产区收购入库进度加快
粮食部门要切实改进服务态度,方便农民售粮
据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记者贺劲松)从国家粮食储备局获悉,我国大部分小麦主产区收割工作基本结束,小麦收购入库进度加快,生产和收购都比原来预计的要好。
国家粮食储备局提供的最新材料表明:至6月20日,13个小麦主产区共收购小麦入库61.16亿公斤,其中国家定购完成51.77亿公斤,占收购计划的37.86%,完成定购任务过半的有云南、四川、河南、湖北和江苏五省,云南省已完成定购计划的70.4%。但小麦收购总量与上年同期相比,还少入库9.75亿公斤,主要原因是去年小麦收获和收购季节普遍提前7至10天,加上近期阴雨天气较多,影响了小麦入库进度。小麦市场收购情况较好,到6月20日,小麦市场收购9.4亿公斤,完成各省下达计划的10%,比去年同期多收购2亿公斤,在13个主产省中,有8个省收购进度快于去年。目前各主产区集贸市场粮食价格稳中有降,粮食部门正抓紧收购,力争完成市场收购任务。
国家粮食储备局负责人说,粮食部门要切实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增设收购网点,方便农民售粮。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广州将办进口商品交易会
首届广州进口商品交易会定于今年10月16日至21日在广州保税区举行。交易会将汇集世界名、优、特产品及国内迫切需要的商品,为国内企业了解最新国际经济信息、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提供有利条件,推进国际、国内市场的衔接。交易会计划参展海外客商300家。
(叶凡)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侯月桃坪隧道创挖掘纪录
国家“八五”重点工程、侯(马)月(山)铁路桃坪隧道二线,在铁道部十八局三处参建职工奋战下,创下了连续12个月完成隧道成洞超百米、平均月成洞125米的全国最高纪录。桃坪隧道二线长4219米,于去年初开工修建。
(范建平)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成都成立外商投诉中心
成都市人民政府为改善外商投资环境,近日正式成立外商投诉中心,公开受理外商投诉,以解决外商投资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改革开放16年来,成都市已拥有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三资”企业1944家,协议外资金额达19.95亿美元。
(罗茂城)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深州建成农资专业市场
河北深州市从农业生产大局出发,在全面清理、整顿农资市场的同时,最近建成农业生产资料专业市场,变过去的分散经营为集中经营,实行规范化管理,受到了农资生产厂家、经营者和广大农民的欢迎。
(张高)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拜耳公司与北京合建药厂
世界著名的国际化工和医药集团——德国拜耳公司于7月12日正式进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拜耳公司在全球500家大公司中位列第42位,在我国已建立了15家企业。此次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投资3000万美元,按照国际标准建厂、引进最新科研成果生产明星产品。
(赵兴林)


第1版(要闻)
专栏:

  结束对德国巴符州的访问后
江泽民主席抵达首都波恩
新华社波恩7月12日电(记者胡旭东、魏国强、卢劲)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下午在结束了对德国巴符州的访问后,抵达德国首都波恩。
江泽民是乘坐高速列车,从巴符州的路德维希堡抵达波恩的。在列车上,江泽民主席听取了德国联邦交通部长维斯曼及西门子等有关公司代表对高速列车性能的介绍。
今天上午,江泽民主席还在巴符州首府斯图加特会见了巴符州总理托伊费尔,接见了巴符州企业界代表,并参观了德国最大的公司奔驰集团。中午,托伊费尔在路德维希堡宫设宴,盛情款待了江主席一行。
在波恩访问期间,江泽民主席将会见德国总统赫尔佐克、总理科尔及德国其他政治家,就发展双边关系问题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与他们交换意见。此外,江泽民主席还将接受此间报纸和电视台的专访,并向德国政治和经济界人士发表演讲,阐述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及对一些重大国际问题的看法。在此期间,中德双方将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和经济合同。


第1版(要闻)
专栏:

  坚定信心明确任务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在上海、长春召开的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1995年5月22日、6月26日)
江泽民
5月我到了上海、江苏、浙江,6月我又到了辽宁、吉林、黑龙江,前后考察了近50个企业,召集了10多次座谈会、汇报会,主要听取省、市和企业的意见,研究进一步推进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确定,国有企业改革是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各省、市都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这一重大决策,企业改革有了新的进展。不少企业通过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企业的活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得到增强。一批大型企业集团正在形成,并初步显示出优势。总之,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形势是好的。为了积极推进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从这次考察和了解的情况看,当前要着重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进一步坚定搞好国有企业的决心和信心
多年来改革和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抓好两个大头,一是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一是要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也是两个重点。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关系到十几亿人口吃饭的大事,必须靠我们自己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对增强我国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不是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是要使国有经济和整个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始终保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如果失去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就不可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搞好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既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
我们还必须看到,世界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在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的作用不断加强,以科技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主导因素。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关键是要提高科技水平,增强经济实力。这首先取决于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搞好国有企业的决心,就是说,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国有经济和整个公有制经济只能搞好,只能加强,而决不能削弱;只能使它们形成新的优势,而决不能使它们失去优势。我们要下定这个决心,不能有丝毫动摇。要抓住本世纪的最后5年这个十分关键的时期,通过不断的探索,走出搞好国有企业的路子。
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党的十四大系统地总结了十多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去年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成功推出完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几项重大举措,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了条件。通过十几年的改革,从总体上说,国有企业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企业活力得到增强,而且涌现出一批搞得比较好、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声誉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素质比较高的国有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同时,在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方面还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总之,我们完全有条件把国有企业搞好,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当然,目前还有一些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情况比较复杂。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部分国有企业缺少活力,不是由于所有制问题,而是由于企业机制问题、外部环境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问题是完全可以通过深化改革逐步加以解决的。
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负责同志,一定要全面正确地分析当前国有企业的状况,认清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既要充分地看到国有企业的优势和改革取得的成效,坚定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又要正视国有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清醒地认识国有企业改革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从而扎扎实实地、锲而不舍地下苦功夫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这样,我们就能积极稳妥地指导和推进企业改革工作,完成搞好国有企业改革这个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二、要全面准确地理解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同时,把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四句话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缺一不可,不能只强调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必须全面、准确地领会和贯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十几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企业改革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发展,我们一定要坚持这个改革方向,认真组织好试点工作。
从这一段的实践情况看,大家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意义的认识逐步加深。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依据政府的行政指令和计划来安排,没有经营自主权,也不承担盈亏责任,造成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缺乏活力,国有经济整体效益受到影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使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重大探索,我们还缺乏经验,需要选择一批企业进行试点。国务院确定了100家试点企业,各地也选择了一批试点企业,目的是使这些企业的改革先行一步,争取在一些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方面取得突破,为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提供经验和办法。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有些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重要的是要大胆去试,大胆去闯,并在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使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要搞一股风、一刀切、一个模式。不同地区、不同企业,改革的侧重点可以有所区别。从最近的调查情况看,各地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企业改革的思路和安排,试点工作正在逐步推开。我们在组织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同时,还要搞好面上的企业改革工作,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切实做到政企分开,强化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
    三、在深化企业改革中发展和壮大公有制经济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方针。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保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在积极促进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等其他经济成份的发展,作为公有制经济的补充,以充分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总体上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体现在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体现在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改革开放17年来,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都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国有经济始终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电力、石油天然气、石油加工、冶金、交通运输和大型成套设备制造业、化工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中,国有经济都占有绝对的支配地位。特别是金融、通信、铁路、航空等属于国家经济命脉的领域,更是掌握在国家手里。1993年,我国独立核算的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有1.37万家,占全部工业企业总数的3.4%,但上交国家利税占到65%左右。今后几年,国有经济在有些行业中的比重可能会有些变化,但国有经济只要在国民经济重要和关键的行业、领域中占据支配地位,国有经济就会发挥主导作用。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才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使我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才能体现效益原则,实现社会公平,促进共同富裕,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也才能成功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四、把深化企业改革同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同促进发展、提高
  经济增长质量结合起来
深化企业改革同加强企业管理,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互为保证的关系。在深化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强化企业管理,为深化改革创造条件,保证改革成果的巩固和发展。加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内部管理离不开深化改革,企业管理包含着丰富的改革内容,企业管理改革是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坚持那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的同时,要努力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赋予企业管理以新的内容、方式和手段,实现科学管理。所以,必须把深化企业改革与加强企业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要把两者割裂开来。改革促进管理,为科学管理提供条件,但它不能代替具体的管理制度、管理事务;管理加强了,又可以促进企业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这种辩证统一关系必须处理好。当前,一些企业管理不严,纪律松弛,浪费严重,缺乏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有的只强调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而忽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完善内部管理和接受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因此,在改革中进一步强化企业管理尤为必要。通过加强管理来提高企业效益有很大的潜力。我们要下功夫练内功,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市场,向管理要效益。
我们还要把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结合起来,以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当前要注意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大型企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工业化的实现,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有了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就能有效地带动一大批中小型企业健康发展,对危困企业的调整余地也就大了。同时,要加快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改革,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和形成为大企业配套服务、从事专业化生产经营的企业群体。对一般小型国有企业,要进一步放开、放活,有的可以实行兼并、联合或租赁,有的可以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也可以出售。最近,国务院正在研究抓好1000家国有大型企业的工作,使其发挥经济发展的骨干作用。这样就能重点支持一批关系国计民生、具有经济规模、处于行业排头兵地位的优势企业。这对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要推动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引导国有资产向高效益的领域转移,以利于更有效地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现有低水平、分散、重复的企业结构,通过兼并、联合,进行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三是今后国家投资新建的企业,一开始就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规范,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参与市场竞争。如果我们把改革与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就能盘活国有资产的存量,用好国有资产的增量,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形成国有企业的新优势。四是在深化企业改革中,要加强企业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形成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在考察和座谈中,很多企业都谈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同企业改组、技术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也就是现在常说的“三改一加强”。这是一个好的思路,应注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取得成效,坚持下去。
    五、认真抓好各项配套改革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企业存在的困难和矛盾,有些是企业本身的问题,有些是国民经济中深层次问题的反映。所以,既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还要进一步抓好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和各项配套改革,为解决当前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创造条件。
通过这一段的考察和调研,我感到,当前深化企业改革,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要重点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要抓紧解决政企不分;二是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三是尽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四是解决好企业负担过重的问题。
政企分开是当前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17年来,政府机构的设置经过了几次调整,但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管理的体制。政府职能不转变,政企就难以分开,政府就会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或者只能按政府行政意志办事,或者躺在政府身上,不承担责任,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必须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按照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的合理形式和途径,从制度上规范政府和企业行为。要按照政企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继续并尽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专业经济部门要逐步减少,综合经济部门要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同时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良好的社会秩序。企业根据市场信息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导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国有资产流失是一个突出问题,主要是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和经营工作没有跟上。国有资产属于国家,这是清楚的。但在实践中并没有解决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无人负责的问题,国有资产的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因此,必须按照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关于国有资产所有权及管理体制的要求,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和经营,杜绝国有资产的流失,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企业人员可以流动,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可以破产,这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的表现,也是搞活国有企业的重要条件。企业富余人员的分流和破产企业职工再就业的问题,政府和企业要通过开辟再就业渠道,比如兴办第三产业等办法,尽可能予以妥善解决,而不能简单地把这些人推向社会。还要转变就业观念,建立、完善劳动力市场,形成人员合理流动的机制。同时,加快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抓紧建立和完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这对于深化企业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最近,国务院已就这方面的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各地要加强领导,抓好试点,认真组织落实。
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资本金和债务的比例不合理,负债率过高,这是多年来的各种复杂因素造成的。有的是由于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没有补充资本金,有的是由于建立企业时资本金比重过低,有的甚至没有资本金。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合理,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还会影响对企业做出公正的评价。办企业就要投入一定的资本,不能搞无本生意。今后建立新的国有企业,必须有相应的资本金,否则就不能开办企业。资本金的比例要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的阶段、经营的需要合理确定。对目前企业的资本金比例低、债务负担重的问题,我们不能回避,要把它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分清债务的性质和情况后,按国家有关规定,有领导、有步骤地妥善处理。解决这个问题,主要靠企业努力提高效益,“自我补充、自我造血”,要眼睛向内,不能光等国家来解决。不能形成任何形式的“赖债风”,要防止债务一风吹。当然各级政府也要给予适当支持,如合理处理原来一些财政拨款改为贷款的项目,将这部分贷款改为国家投资的问题。在这次考察中,我看到不少企业在实践中摸索出多渠道集聚财力,实现国有企业增资减债的办法。例如上海概括为“六个一块”,即主体多元吸一块,存量盘活调一块,债权转股权换一块,兼并破产活一块,企业发展增一块,政府扶持补一块。江苏、浙江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意用自有资金补充资本金,资产负债率较合理,自我发展能力较强。我看这些办法不错,当然还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这些办法,是重在建立企业增加资本金的新机制,而不是简单地抹掉企业的历史债务负担。如果企业没有建立起增加资本金的机制,而是简单地抹掉企业债务,这就必然会发生抹掉老债务、过一时期又会出现新债务的情况,资产负债率还是降不下来。
  六、深化企业改革,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要加强企业领
导班子建设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建设和改革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基本的力量。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也必须坚持这一点。实践证明,没有广大工人群众的支持,企业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就是要在政治上保证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是要加强民主管理,听取群众意见,在制度上保证职工了解和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现职工群众对企业领导的有效监督;就是要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高职工整体素质,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武装广大职工,加强对广大职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依法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不断改善生产环境和条件,关心广大职工的生活和福利,目前要更加关心一些困难行业、企业的职工生活。党委和工会组织,都要学会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化解职工内部矛盾,增强团结,提高战斗力。在企业进行改组过程中,要多兼并、少破产,具备破产条件、必须破产的企业可依法破产,而更多的企业应走兼并的路子。注意做好待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保持社会的稳定。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厂长、经理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很多事例表明,在大体相同的外部条件下,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成功与否,与企业厂长、经理的素质高低、能力大小有着极大的关系。一个政治思想素质好、具有开拓精神、善于决策、精于管理的厂长、经理能使一个企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由亏损变盈利。所以,要十分重视培养人才,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有了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才能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有了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才能有一个好的企业机制、生产好的产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搞好企业。这里也要指出,企业扩大了自主权以后,企业领导人要珍惜和用好权力,在进行企业重大决策时,必须主动接受国家的宏观调控,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防止一个人说了算。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起企业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内部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
    七、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改革的领导
深化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非常重要而又非常艰巨的一项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十分重视,加强领导。
第一,要加强学习。我们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任务,面临着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和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不懂得不熟悉的东西很多,必须刻苦学习,不断增长知识和领导才干。首先要学好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党的十四大精神和党的十四届三中、四中全会决定。同时,要学习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的新知识,并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样,才能担当起领导的重任。
第二,要把深化企业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摆到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总体方案。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企业改革都有些打算和安排,在这个基础上还应进一步从总体上作出部署,有领导、有秩序地大力推进这项工作。要及时研究和解决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省、区、市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这件事。
第三,深入实际,扎实工作。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还缺乏经验,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遵循,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和创造。因此,我们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深入到企业中去,做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企业改革的第一手材料,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经验,正确指导企业改革,使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在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上能取得突破。
第四,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调。深化企业改革涉及到各个方面,有关部门都应当把推进企业改革作为自身的重要工作,从全局出发,积极主动地帮助企业解决在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按照党的十四大精神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统一思想,统一认识,齐心协力地推进企业改革。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两年了,国有企业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正在逐步推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试验,不断总结,更加积极地推进企业改革,力争取得重大的进展。我们相信,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导下,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扎扎实实地进行工作,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的道路。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