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1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根茨总统举行隆重仪式欢迎江主席
中匈两国元首举行正式会谈
宾主对中匈关系顺利发展表示满意
本报布达佩斯7月10日电记者陈特安报道:匈牙利总统根茨·阿尔帕德今天上午在布达佩斯科苏特广场举行隆重仪式,热烈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首次对匈牙利进行国事访问。
10时整,江主席在匈牙利礼宾官陪同下步入广场,早就迎候在科苏特广场的根茨总统迎上前去同江主席紧紧握手,互致问候。接着,军乐队奏中匈两国国歌。在根茨总统陪同下,江主席检阅了仪仗队,两名少年儿童分别向江主席和夫人王冶坪献花。
随后,江主席向根茨总统介绍陪同他来访的主要人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特别助理曾庆红、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吴仪、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曾培炎、外交部副部长姜恩柱、特别助理滕文生、由喜贵、中国驻匈大使陈之骝等。
根茨总统向江主席介绍了前来参加欢迎仪式的匈牙利高级官员:工商部政治国务秘书索什·卡洛伊·桑迪拉、农业部政治国务秘书基什·佐尔旦、外交部政治国务秘书圣·伊万尼·伊什特万、总统府国务秘书苏纽格·卡罗伊等。
本报布达佩斯7月10日电记者陈特安报道:今天上午,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匈牙利国会大厦与根茨总统举行了会谈。双方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就中匈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双方对近年来两国关系的顺利发展表示满意,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江主席热烈祝贺根茨总统再次当选,并愉快地回忆了去年9月在北京与根茨总统会晤的情况,表示很高兴再次与根茨总统相聚,进一步加深了解,共同推动两国关系再上一个新台阶。
根茨总统对江主席到匈牙利访问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高兴。他说,匈牙利与中国没有任何利害冲突,匈在发展与欧洲国家关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与中国的关系,希望两国关系得到全面发展。
江主席说,中匈两国虽然远隔万里,但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目前,两国在和平与发展、维护本国主权、独立以及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问题上又有许多共同点。这些都是发展中匈友好关系的坚实基础。
在谈及两国经贸合作时,双方对两国经贸关系出现良好发展势头感到高兴,表示要共同努力,进一步探索扩大两国经贸合作的新形式,开拓新的合作渠道和领域。根茨总统说,匈中贸易已经实现了从计划贸易到现汇贸易的转变,双边贸易的潜力还很大,匈在汽车和能源等方面有一定优势,希望进一步扩大两国经贸合作。江主席说,中国政府对同匈牙利的经贸合作持积极态度,愿支持和鼓励两国公司和经济界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贸合作。我们也欢迎匈牙利经济界来华寻找合作机会,参与中国的重大项目的建设。
江主席就台湾、西藏等问题阐明了我国的立场,对匈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尊重我领土主权完整表示赞赏。
江主席邀请根茨总统在方便的时候再次访华。
本报布达佩斯7月10日电记者陈特安报道:江泽民主席与根茨总统今天上午会谈后,在国会大厦对新闻界发表了简短讲话,双方对近年来中匈关系的顺利发展表示满意。
江泽民主席说,他同根茨总统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很好的会谈。双方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交换了意见,特别是就两国的经济合作进行了磋商,双方都对发展经贸合作持积极态度。
江主席说,中匈两国相距遥远,但两国人民的心是相通的。我们两国都在进行经济改革和建设。中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有竞争,但还是要有宏观调控。
江主席说,中匈两国领导人之间的直接接触,毫无疑问会促进两国间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江主席最后说,他衷心希望把一个和平、稳定与繁荣的世界带入下一个世纪。
根茨总统在讲话时说,“江泽民主席的访问对匈牙利来说是非常大的荣幸。中国是匈牙利的战略伙伴,双方对国际形势和许多问题的看法非常相似。”他说,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匈牙利希望能参与中国的经济建设。
随后,两位领导人出席了由中匈两国外长签署的《中匈两国政府关于海关互助与合作协定》签字仪式。
(附图片)
七月十日,匈牙利总统根茨·阿尔帕德在布达佩斯国会大厦前的科苏特广场举行仪式,欢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来访。这是匈牙利儿童向江泽民献花。 新华社记者李生南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今年夏季粮油增产已成定局
下一步要切实抓好抗灾救灾和夏管工作
本报讯今年夏收工作接近尾声,夏季粮油增产已成定局。各地反映,今年小麦生长后期天气较好(除个别地区暴雨、风雹造成部分倒伏外),特别是5月下旬以来,北方大部冬麦区以晴好天气为主,气温偏高,有利于小麦充分灌浆、成熟和提高千粒重,而且没有出现干热风危害。大部分地区实打验证小麦产量三要素的穗粒数、亩穗数和千粒重均有所增加,实收比原预计的情况要好。
据各地上报汇总,今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4.67亿亩,比去年增加350多万亩。预计夏粮产量1010亿公斤以上,将比上年有所增加。今年夏收油菜籽种植面积突破1亿亩,比去年增加1700多万亩。预计总产900万吨左右,比去年增产两成以上,创历史最高水平。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重视粮食生产。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年初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各地、各部门都狠抓落实、见诸行动;各省、区、市出台并落实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这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夺取今年夏季粮油丰收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今年农业生产开局不错。但是,由于自然灾害发生较为频繁,尤其是近期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成灾,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危害,早稻、棉花损失较重。要夺取今年农业特别是粮食丰收,必须把抓好秋季农业生产作为一场硬仗来打,切实抓好抗灾救灾和夏管工作。加强大田作物的田间管理,要种足种好晚秋作物。
(江边)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瑞环会见南非参议院副议长
希望双方增加往来增进了解
新华社北京七月十日电(记者张荣典)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南非参议院副议长戈万·姆贝基时表示,希望双方增加往来,增进了解,使两国关系不断发展。
李瑞环说,中国政府和人民始终如一地支持南非人民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并把南非人民的胜利视为历史重大事件和全世界人民的重大胜利。
李瑞环说,新南非成立后,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较快,人员往来增加,希望两国关系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这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李瑞环主席在会见中重申了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他说,台湾当局的某些领导人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处心积虑搞台湾独立,这种做法是十分危险的。必须明确,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人以任何形式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都是对中华民族的背叛,对海峡两岸关系的损害,对台湾稳定与发展的破坏,都必将遭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
南非客人对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南非人民在反对种族主义斗争中所给予的一贯支持表示感谢,并希望南非和中国之间应有更多的团组互访,应扩大经贸合作,应全面地发展关系。
外交学会会长刘述卿等参加了会见。
现已八十五岁高龄的戈万·姆贝基是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和南非共产党的元老之一。戈万·姆贝基一行是应外交学会邀请访华的。这是戈万·姆贝基首次访华。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瑞环会见泰国枢密院大臣
双方表示重视发展两国友好合作
新华社北京七月十日电(记者杨国钧)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泰国枢密院大臣、前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西提·沙卫西拉一行,宾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李瑞环主席对西提大臣的来访表示欢迎。他说,大臣阁下是中国人民熟悉的老朋友,对中泰建交和建交后两国人民友谊、合作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中国人民不会忘记的。
李瑞环说,中泰两国是近邻,两国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传统也有许多共同之处。中泰两国友好有利于东南亚乃至整个亚洲的和平与安定,中国十分重视发展中泰友好合作关系。
他说,近年来,两国在政治、经济等各领域的合作发展很快,成效显著。对此,中国政府表示满意。希望双方继续共同努力,不断挖掘潜力,使两国在经贸、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得到进一步拓宽和发展。
西提对李瑞环的接见表示感谢。他说,泰国王室和政府都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希望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取得新的进展。
西提赞扬了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他认为,中国在经济上的发展不仅造福于中国人民,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家统计局发表月度工业生产形势报告
上半年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本报北京7月10日讯记者朱剑红报道:据国家统计局今天发表的月度工业生产形势报告,上半年全国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5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4%,增幅比上年有所回落,但仍保持了较快增长。
上半年的工业增长主要有3个特点。一是比较平稳,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14.4%,4、5、6月份分别增长15.4%、13.1%和13.9%,增长曲线较为平稳。二是国有经济生产增长有所加快。上半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9.2%,其中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7.1%。三是非国有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从轻重工业的情况看,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减弱,受投资有效需求减弱的影响,重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减慢,上半年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0.5%。而轻工业生产受消费品市场比较活跃的拉动,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增加值增长了18.8%。
上半年工业产品结构对市场的适应性增强。首先表现在耐用消费品及夏令产品生产的快速增长。其次是随着国家对农业的进一步重视,以及对农资生产企业给予支持性政策,今年以来农用生产资料和支农产品的生产好于往年。最后是主要能源、原材料生产保持稳定增长,生产资料市场总体上保持了供求大体平衡的格局。此外,工业产销衔接较好,上半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4.59%,比上年同期提高1.86个百分点。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人大代表进粮站
安徽省宿州市派出150名人大代表持证驻进基层粮站,监督夏季粮食收购,确保政策兑现,维护农民利益。丰收后的农民踊跃交售爱国粮,该市仅用9天就完成7100万公斤小麦定购任务。图为人大代表王开山(左)在汴河镇粮站向农民征求售粮意见。
武正润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本报召集部分驻省市区记者座谈
企业改革试点全面展开进展顺利坚定信心把握方向积极稳妥推进
各地试点取得初步经验,还有不少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本报讯最近,本报编辑部召集部分驻省市记者到京,座谈各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情况。
记者们从企业改革的第一线带来了令人振奋也催人思考的生动活泼的信息。报社主要领导主持会议,有关部门的编辑和记者们一起进行了研讨。
企业改革是今年改革的重点。从记者谈的大量情况中,人们得出了这样的印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目标已经确立,局面已经展开,发展尚不平衡,引导相当重要。
   抓住改革重点,试点全面展开
按照中央部署,由国家经贸委和国家体改委直接实施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已经在多个层面展开。国家确定100个试点企业,此外,国务院选择3家全国性总公司进行国家控股公司试点,选择56家集团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做继续完善的工作,各地、各部门自己选定的试点企业还有2000多家。
参加这次座谈会的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浙江、四川、内蒙古、深圳等8个省市区记者站站长。上述8省市区共有国家级试点企业30家。
记者们了解到,半年多的时间,试点主要是做了以下工作:
学习培训,提高认识。各地都通过举办培训班、自学和多种宣传方式,抓紧进行这方面的工作。
领导重视,组织落实。各地建立了由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试点企业建立了专门办公室。
清产核资,打好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要弄清企业自身的家底。其中包括:对国家资本金的确认,企业法人财产的核实,债权、债务的理清,企业总资产和净资产的评估等等。
议定规则,制定方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之间又有着千差万别,因此需要一个一个企业具体设计自己的操作方案。这个“设计”决定着一个企业制度的具体面貌。方案设计完毕之后,要经过批准才能实施。
理清思路,宏观配套。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仅是企业的微观操作,也包括宏观上的操作。因此,需要有宏观上的配套文件。目前,中央初步设计12个配套方案,有的已经出台,有的即将出台。
座谈会上,人们感受到,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试点工作,改革开放以来还是第一次。记者、编辑们认为,要对当前企业改革形势有一个正确的估价。从表面上看,似乎缺少轰轰烈烈的场面和声势,但这决不意味着企业改革处于停顿状态。当企业改革进入制度创新的攻坚阶段之后,必须采取扎扎实实、积极稳妥的推进方式。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系统工程,要分层次解决问题
从记者们汇报的情况看,各地企业改革试点尽管进度和深度有所不同,但遇到的问题大体相同。试点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如何按“四句话”要求——“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从各地的实践看,对这四句话必须作为统一的整体来加以理解,不能片面地只强调其中的一句话,或者把它们割裂开来。
产权清晰,是党的十四大以后对企业改革特别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出来的要求。完成这样一个难度很大的新课题,试点探索必须是认真的严肃的。产权问题,实际上是所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国有企业的产权清晰,决不是改变所有制的性质,更不能认为只有把产权“量化到个人”,才算是产权清晰了。国有企业的产权清晰,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两个:对政府来说,如何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要求,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对国有企业来说,则要寻求在企业内部造就国有资产合格代表者的科学形式。因此,产权清晰,必然和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第二个层次,如何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必要条件。从目前情况看,主要遇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清产核资问题。企业如果连家底都不清楚,就谈不上产权清晰和科学管理。
二、企业的负债问题。在清产核资的过程中发现,企业的负债率普遍偏高。据了解,全国百户试点企业总资产额为2646亿元,负债总额为180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7.6%。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工作也会遇到障碍。
三、社会保障问题。企业要实现资产流动,要实行科学管理,都遇到裁减富余人员的问题,这就要靠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宏观条件。
四、企业办社会问题。这是企业负担过重、领导精力不集中的重要原因。要找到把这部分事业从企业分离出去的办法。
五、现代企业制度与其他相关的制度衔接问题。例如现在人们说的“老三会”(党委会、职代会、工会)和“新三会”(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的关系问题,就需要有规范的办法解决。
六、人才的问题。主要是企业经营者、企业家队伍的选拔、任命、培养和考核,都要有相应的改变。
第三个层次,企业改革的实施问题。
试点和面上要相结合,又相区别。试点企业主要是按照四句话的特点来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方法;而面上的企业,当前则应该按照中央提出的“政企分开,加强管理,社会保障”这三句话来进行改革。在试点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是一致的,但是根据每个企业的不同特点,又可以选择不同的突破口。一些地方的经验还证明,试点不仅是“改企业”,还要“改政府”,企业改革要进入制度创新,政府职能的转换也要建立制度上的规范。
参加座谈的同志们认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把面临的各种问题分层次理清楚,摸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逐步加以解决。
   进行企业改革的精神状态:决心、信心、耐心、细心
改革试点中自然会有各种心态,而各地记者们兴致勃勃地谈到的是参加试点的各地政府、企业、职工的昂扬精神状态。用一位企业家的话说,必须充满决心、信心、耐心、细心地进行改革。
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和市场经济有机地衔接起来,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举,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兴衰。大家正是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的,因此要下大决心,把它搞好。
参加试点的大都是国有企业,其中有不少企业,即使在目前一些制度还不很完备的情况下,就已经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他们相信,一旦现代企业制度更加完善,公有制的潜能必将获得更加充分的发挥。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我国经济若干年来一直以世界注目的速度发展,也在宏观上证明了国有企业的生命力。各地的试点企业正是怀着对搞好国有企业的充分信心来进行试点工作的。
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确实遇到了不少的困难。这些困难,有理论上的,也有实际操作上的。例如,如何确立国有资产的投资主体问题,组建科学的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问题,配套文件和企业改革的衔接问题,企业负债率过高的问题等等,都还需要深入研讨,制订规范,创造条件,逐步实施。这就需要耐心和细心。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际上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结合部,也是搞好国有企业和搞活国有资产的结合部。目前各地已经创造的一些经验,可以概括为:注意“三个结合”,处理好“三个关系”。“三个结合”是:制定试点方案与制定“九五”规划相结合,与制定1995年工作重点相结合,与“三改一加强”(改革、改造、改组,加强管理)相结合。正确处理的三个关系是:“前与后”的关系。如何把以前的企业改革措施和现在的改革措施衔接起来,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一与多”的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是一个,但需要采取分类指导的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创新和稳定”的关系,既要大力推进改革,又要促进经济发展。
这次座谈会整整开了两天,发言非常热烈。情况交流、上下沟通,不仅使各地的记者开阔了眼界,也使编辑部的同志受到鼓舞,学到了不少知识。大家普遍感到,面对着“问题新、情况杂、发展快、要求高”的企业改革新形势,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加强学习,深入实际,花更多的精力做跟踪的研究和报道,为企业改革创造更好的舆论环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