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文摘)
专栏:

  为了明天,牢记这段历史
报纸开辟专栏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
编者按:50年前,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8年的艰苦斗争,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在抗战胜利纪念日到来之际,《中国青年报》、《文汇报》、《科技日报》等报开辟专栏,以多种形式回顾这段历史,以此告诫后人。
《中国青年报》每逢周六的“长河”专版通过“历史故事”、“中华英杰”、“壮丽一幕”这些栏目,讴歌了半个世纪前,中华将士为国家和民族兴亡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精神。
“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这首诗是陈毅同志在1938年为卫岗战斗祝捷所作。由粟裕司令员亲自指挥的卫岗战斗,被称为“新四军江南抗日第一仗”,共毙敌20余名,捣毁日汽车5辆,获枪支10余支,日本指挥刀2把。它的意义还在于,江南人民第一次认识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使我党在敌人心脏地区出现了团结抗日的新局面,因此载入抗日战争“壮丽一幕”的诗篇中。
“七七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一批爱国知识分子来到了后方。《科技日报》每周一推出的“战时科研生涯回忆”,追述了这些爱国志士心系祖国,对祖国科学事业追求的情操。《西游滇池八年间》的作者任之恭回忆道:“在长沙聚集避难的大学师生作出了去昆明的困难决定,两地间的距离1100公里,但实际行走的距离将长许多,困难重重,包括崎岖的地势,所需食品供应,伤病员的医疗,没有过夜的帐篷等。幸好有250名勇士,其中有5名教授(曾昭抡、袁复礼、闻一多、李继侗和黄钰生)愿意徒步旅行。参加远征队的人经过几个月的跋涉,1938年4月抵到昆明。这些非凡的事件后来被誉为继中国红军长征之后的‘大学长征’。”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批科学家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为抗战尽一份力。如物理学家马大猷根据战时需要,为学生开设了“军用物理”课;医学微生物学家汤飞丹放弃在上海雷氏德(英)研究所月薪600块银元的优厚待遇,抛弃洋房、汽车,放弃迁居英国的可能,在长沙临危受命,接管了从北平先后迁往长沙和昆明的中央防疫处。
《文汇报》的“抗战故地纪行”则对每位读者熟知的历史事件发生地再作重访。“阿庆嫂”是个虚构的艺术形象,却是个真正的群体。当年新四军东进抗日时,苏常太地区的芦荡湖畔,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阿庆嫂”和她们掩护战士、抢救伤员的动人事迹。今天,“阿庆嫂”们给阳澄湖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光荣。1981年,横泾乡更名芦荡人民公社,后改称芦荡乡,1992年撤乡建镇时定名为沙家浜镇。1991年,这里建了一个“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开辟了150余亩芦苇荡、天然游泳场等设施发展旅游,另外还规划了花园小区“沙霞新村”,80%的农户住进了楼房。这里每年吸引了10万多名参观、旅游者。时下的双休日,来此参观的人流更是空前。“阿庆嫂”那句“来的都是客”,在今日沙家浜,依然是最亲切的话语。“阿庆嫂”还活着。去年,常熟市评选了10位当代“阿庆嫂”。她们是从事第三产业的女劳动模范。“春来茶馆”虽早已成为“春来酒楼”或“春来宾馆”,但“阿庆嫂”这个不朽的名字,永远属于这块英雄的土地。


第8版(文摘)
专栏:

  电子图书何时进入家庭
一种特殊的图书——电子图书,目前已在我国开始起步,且受到人们的青睐。专家们预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对图书出版业的一次革命。
所谓多媒体,就是把包括声音、图像、通讯在内的多媒体的功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并实现综合信息的交流。在国外,多媒体技术的最大应用领域是家庭、学校和商业。
那么,多媒体计算机和普通计算机究竟有什么不同呢?目前,市场上一台486多媒体微机的价格约在3万元人民币左右,使得众多的家庭不敢问津。多媒体技术所依赖的硬件条件是大容量存储空间和高速度的主机系统等。根据这一条件,我国目前的286以下的微机系统全被排除在应用多媒体技术之外。而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最经济的办法就是在现有的386以上的普通微机上,稍加投资,加上光盘驱动器、声音卡和音箱等,就可以升级套件使一台普通微机变为一台多媒体计算机,从而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目前,世界电子出版物的重点已从简单的光盘产品转移到开发集文字、图像、声音与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出版物上。西方电子出版商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家用电脑的普及以及各种数据网络的建立,必将给电子出版业的发展带来一片光明!
自多媒体技术1990年在国内市场出现,目前在我国已有数家公司可以编辑、“印刷”电子图书出版物。1994年,我国计算机保有量达到200万台,这对尽快形成我国的多媒体家庭消费市场是个有力的促进,由此看来,多媒体光盘图书进入寻常百姓家也已为期不远。
(1995年第4期《青年科学》董抗建摘)


第8版(文摘)
专栏:

  消费市场变化悄然进行
经济专家评论说,消费市场的变化正在我国悄然进行。
“老三件”“新三件”的单一消费模式已载入历史,代之而起的是消费市场的多元化。
饥寒交迫之时,民众的消费以温饱为目标;丰衣足食之后,民众的消费以生活质量为目标。尤其在实行五天工作制以后,民众渴望享受温馨与舒适生活的愿望愈加强烈。民众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方式都在潜移默化之中,因此,说中国的消费市场悄然变化并不为过。
有经济专家归纳,在吃、穿、用的消费之外,至少有下列五大消费愈来愈被民众青睐:
——居室消费。没房的千方百计买房,有房的精心设计装修。木地板、软墙布、高级吊灯、精美家具开始进入家庭。
——交通通讯消费。安装私人电话机和购买微机、手机的多起来。
——游乐消费。放情山水,回归村野,垂钓碧溪,被当做生活中的快事。
——保健消费。购跑步机、举重器、按摩椅,休闲健身的不是个别。
——文化消费。为子女购钢琴、买电脑、请家教、支付学校的各种收费,文化教育方面的消费比重明显增加。
数字表明:今年一季度居民储蓄以30%以上的增速发展。这是消费多元化的基础和保证。
(6月9日《科技日报》田惠明文)


第8版(文摘)
专栏:

  “艺术摄影”开天价
在旅游天堂杭州,前不久有人作过统计,大大小小的“婚纱摄影”已有20多家。什么经典摄影、佳丽摄影、浪漫一生、金色世界、侬侬婚纱摄影、太子楼新娘世界、雪妮婚纱摄影广场等等,目不暇接,令人眼花缭乱。然而,在人们眼中,不乱的印象是高价。有人形容:婚纱价格的“温柔一刀”斩得新郎新娘心里发慌。
据当地一家晚报报道,目前杭州婚纱摄影的普遍价格是从1000元到5000元,有的甚至开价高达1万元。而据一些“老摄影”说,照相行业历来有行规,利润不得超过70%。但现在这个行规早已被搅乱了。
行内人士有个估算:底片一卷20元左右,彩色放大一张价格为25元左右,纯进口的镜框二三百元,加上接待小姐、化妆师、摄影师、灯光师等六七百至3000元不等的月薪开支,再加上设备的折旧费、影楼的装潢费等等,然扣除这些开支后,多数影楼的利润已经远远超过70%,甚至翻了好几番。
当婚纱摄影作为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的手段来满足市场的时候,它的艺术性早已被商品性所代替。事实上,个别打着“艺术”幌子的影楼,按理该有严格的专业工序,而事实上却并不那么尽如人意。
更要命的还有“价格陷阱”。往往在取样时,才发现原来第一次付的钱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要小样,请加钱;要放大,请加钱;要裱一裱,请加钱;要镜框,请加钱……
(6月16日《中国青年报》黄平文)


第8版(文摘)
专栏:

  高速公路缺少高速救援
在一些公路交通发达的国家,救援机构是高速公路服务保障体系中所必备的。高速公路一般都建在远离城区的地方,一旦发生事故,伤员不易得到及时救治。因此在高速公路附近需要设立专门的医疗救护机构。国内高速公路的发展从起步至今已有近10年,但是高速公路急救机构的历史却很短。目前,国内高速公路上发生的人员伤亡交通事故要由三个部门处理:医疗卫生部门负责伤员救护;公安部门负责事故纠纷处理;交通部门负责清障和道路设施的维护。
现在,高速公路上一般都有公安交警和交通运政人员巡查,一旦发生事故,很容易被发现。但是救护伤员要求助于120急救中心,而从就近城市医院召来救护人员,一般都要耽搁一段时间。显然,这种事故处理方式与高速公路这样现代化的交通需求很不相称。
(6月16日《天津日报》丁立文)


第8版(文摘)
专栏:

  考古学者潜心考证得新说
秦俑制作者有名无姓
陕西考古学者潜心考证认为:秦俑作者只有其名而无姓。从而修正了先前秦俑制作者姓名均被发现的说法。
文物考古人员在已发掘的陶俑陶马身上的一些不被人们注意的隐蔽处,共发现戳印或刻的陶工名共二百四十九例,去掉重复的实际有八十个。考古学者将这些陶工名分为四类:一类是在人名前冠一“宫”字,简称作宫字类;二类是在人名前冠一“右”字或“大”字,简称作右字和大字类;三类是在人名前冠一地方名;四类是仅具人名。据研究,宫水是秦代专门烧造砖瓦的官署机构名,是少府的属官。根据秦代陶文印记的一般规律,大都是在人名之前冠一官署名,宫字后面的疆、得、系、臧、欬等应是陶工的名字。大字和右字类陶工名到目前仅发现五例,均见于陶俑身上。大字类陶工名有大?、大遫、匠三例,均为印文。据研究,“大”字和“匠”字都是“大匠”的省文,大匠似即将作大匠。大匠或将作大匠是官署名;?、遫为人名,他们是大匠制陶作坊内的陶工。右字类陶工有右、右亥两例。右是右司空的省文,右司空是秦官署名;右亥中“亥”字应是陶工名。名字前冠一地名的陶工名在秦俑身上发现较多,共三十六种,实际获知人名为二十一个。
综上所述,在秦兵马俑身上已发现的陶工名中,有的前面冠以官署名,有的前面冠有地名,有的仅具人名,无一例加冠姓氏。对于今人来说,他们是一群只具名字而不知姓氏的人。
“物勒工名”制度是秦代统治者管理官府手工业、控制和监督工人生产的一种手段。正是这种制度为我们保留了一大批社会下层的工匠艺术家的名字,使他们同秦兵马俑一起永垂史册!
(六月十八日《文汇报》党士学、李其贵文)


第8版(文摘)
专栏:

  公关莫入误区
8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公共关系”这个舶来品被引入国门,随后便风靡全国。与此同时,人们也看到,公关大潮泥沙俱下,对公共关系的不够了解甚至误解,使一些厂家和经营者的公关观念和公关行为出现误区。
——将公关庸俗化、低级化。把交易场上的请客送礼、吃喝玩乐、小姐陪欢作为公关手段。
——认为公关就是走后门,拉关系,行贿受贿。
——假公关之名招摇撞骗,捞取实利。
公关领域出现的庸俗化、低级化现象不仅使社会对公关产生片面的乃至错误的理解,还严重地损坏了公关自身的形象。
针对公关业中出现的种种庸俗化、低级化的现象,有关专家指出,生产厂家和经营者要从为市场服务的思想出发来理解公关的涵义,而不能仅仅从营利、营私的角度去看市场;不应该把公关当作一种获利的实用技术和技巧。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新闻系副教授王朝文先生说,公关事业在发展中出现一些误区是难免的,所以,应加强公关知识的普及。现在公关界首先要自己“正身”,公关界本身存在的一些不好的风气,比如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不懂公关的人也去搞公关,好像公关就是能吹能侃,会给人送东西。有的公关事务所不到企业做调查研究,进行切合实际的策划和创意,而是招摇撞骗,这些都给公关带来了不良影响。
(6月12日《光明日报》葛玮文)


第8版(文摘)
专栏:

重排座次(六月八日《北京日报》于昌伟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