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文化时空)
专栏:文化巡礼

  七月的颂歌
书明
今晚将由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大型文艺晚会《七月礼赞》。这台晚会犹如一首庄严优美的颂歌,诉说着久远的年代和伟大的变革,唤起深深蕴藏在人们心头的理想和激情。
这是一台精心制作的晚会。从创意、主题到节目设置;从舞美、灯光到服、化、道综合表现,无一不显示着创作者高品位的艺术追求。
整台晚会的开场格调恢宏大气。从声音部分的结构处理能够看出主创者的精心设计:首先是《红旗颂》的动人旋律引出人们对往日的怀念;在它的映衬下,依次出现三代领导人建设富强的中国的呼声;接着《国际歌》的旋律出现了,它不停地发展,直至末句,有如天籁之声的童音唱出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此时,舞台上的舞蹈场面被一面巨大的党旗覆盖。
雄浑激越的开场格局,奠定了这台晚会的艺术品位,它一上来就把观众引入崇高意境。在这里,主宰性的视听造型是旗帜,大屏幕的党旗画面、舞蹈高潮时的巨幅党旗与《红旗颂》的主题旋律交相呼应,直至主持人走上前来对我们说:在这面旗帜下,我们一起走过从前……
我们都知道,确立主题并围绕它选择和排好节目,是一台晚会成功的关键。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晚会节目乏味,布局松散,究其原因,往往是在主题开掘上流于肤浅。而《七月礼赞》却给人以融会贯通、浑然一体的感受;可以看出,晚会主创者在把握党的生日庆典这一基本创意时,着重将视点投放到对新时期共产党人精神风貌和理想追求的刻画上,从各个层面反映共产党人所面临的改革开放的考验,从而使整台晚会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歌舞史话《生命的承诺》构思奇特,9位在不同历史时期入党的特邀嘉宾重温入党心愿,犹如一部浓缩的党史,凝练地表现了历代共产党人的生命历程;百名优秀县委书记同声高唱《在希望的田野上》,耐人寻味,它象征着党与人民同心同德建设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几个风格各异的话剧小品则从不同侧面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而联欢节目《时代的旋律》更是色彩斑斓地渲染了改革年代伟大祖国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一幅横贯舞台后区的长达11米的大屏幕,使这台晚会的舞美形象别开生面,它不仅拓展了表演空间,增加了节目的信息量;更重要的是,大屏幕提供的视听内容与舞台表演的内容所形成的对比、对位和对列的关系,增强了晚会的抒情性和表现性,从而产生出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从歌曲《生死相依苦恋着你》的艺术处理能够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大屏幕运用一组历史变迁的对比画面与不断发展的旋律对位推进,形象地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历经74年风风雨雨,从而使中国旧貌变新颜的历史功绩。
一位晚会设计专家说过:一个节目、一台晚会,能使观众念念不忘的是情感。这台晚会高潮部分的设计和表现可谓动人心魄;从音·诗·画《净土之恋》到歌舞《西藏行吟》,在由5个节目构成的长达20分钟的板块里,主创者以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动人事迹为中心,环环紧扣,层层递进,营造出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艺术情境,将晚会推向情感高潮,从这里我们也看到晚会主创者在创作过程中投入了何等真诚的情感。


第6版(文化时空)
专栏:金台文谈

  呼唤艺德
云德
这几年对文艺界从业人员艺德的非议不少,听后让人感到忧虑。比如,有的作家受金钱诱惑,粗制滥造,大量炮制低级庸俗的地摊读物;有的名作家甚至在各类报刊上开数以十计的言之无物的专栏,或者把若干文章改头换面,一再编选,重复出版;有的高价走穴的歌星,竟然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录音代替歌喉;有的特型演员假其扮演人物的社会影响,靠模仿伟人们的某些动作或语言,来索取高额报酬等等。最近又接连发生了个别演员因与剧院矛盾,擅自罢演和因挑剔航班而随意取消演出协约的事情,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应,致使关于演艺人员职业操守的议论再度成为舆论热点。
艺德作为文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一种具有广泛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理应成为文艺从业人员的立身之本。艺术要塑造大众的灵魂,首先要塑造好艺术家自己的灵魂。文艺的品格和价值与艺术家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格修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艺术家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品格的高下往往决定其作品的艺术品位的高低。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格修养,艺术家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将黯然失色。
许多成功的作家艺术家多是艺精德高、德艺双馨的典范,他们为文坛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佳话。在“文革”中遭受冤屈且能勇于解剖自己的巴金,一生未领国家给予的高薪;柳青、周立波等人为了创作,主动放弃城市优厚的生活,长年生活在经济落后的农村;还有像梅兰芳蓄须明志,发誓不为日本侵略者演戏;盖叫天强忍骨折的痛苦,坚持演出到终场;关肃霜为了不让观众退票,以超强度的练功“热身”,来医治嗓音的嘶哑,直至剧终晕倒在舞台上……艺术家们这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已成为他们高尚艺德的最佳口碑。
我们的一些年轻同志因了一两篇文章、一两支歌曲、一两部戏而成名,受到大众喜爱,这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他们把这些看成是摆谱的资本,从此即以大腕自居,亨气冲天,习惯于被捧着、哄着而招摇过市,这便是十分浅薄的了,其艺术生命则难于久远。
有人认为,能摆架子,是一种“份”,表明市场的需求。其实不然。真正意义上的市场需求应该是建立在公正、公平竞争基础上的,童叟无欺的艺术信誉和质量。一时的流行观念和社会时尚可能造成短时期的轰动效应,但恒久的艺术魅力一定都是建筑在艺术家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把握及其心灵的深切感悟之上的。没有较强的人生修养和艺术素养,“深刻把握”、“深切感悟”都无从谈起。
我们郑重地呼唤艺术的良心和职业的道德,希望我们的艺术家不要过多地醉心于虚名的诱惑,不要让拜金思潮败坏了艺术家的艺术趣味,不要让金钱“毁了艺术,丢了人格”(马三立语)。希望更多的艺术家都来追求高尚的精神品位,强化自己的人格力量,摆脱名缰利索的束缚,孜孜不倦地攀登艺术高峰,胸中时刻装着人民大众,珍惜个人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声誉,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支歌、每一场戏,千万“不能让观众失望”(方荣翔语),这不仅是对社会负责的表现,也是对自己负责、不断追求艺术进步的需要。古人尚有“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的思想境界,何况我辈社会主义时代“灵魂工程师”乎!


第6版(文化时空)
专栏:文化之旅

  河内之行动我情
方掬芬
5月初,应越南河内青少年歌舞剧院邀请,我们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和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8位艺术家,到河内访问了一个星期。时间虽短,这却是一段令我难忘、令我动情的经历。
我生性喜欢孩子。在越南,我们所到之处,也总是会见到很多很多的孩子。他们的头发黑油油的,皮肤黑黝黝的,一双双睁大的眼睛黑亮亮的,那么友善而好奇地望着你。他们的样子真是可爱啊!特别是女孩子,个个都有一种特殊的魅力,羞答答的,眼睛里满含着稚气,嘴角总挂着笑意,身材瘦小而健康灵活,全都带有一种勤劳朴实的精气神儿。在河内街头,也有沿街向过往行人兜售小商品的孩子,但是,当你不买时,他会很有礼貌地走开,或者站在那里一声不吭地看着你,绝没有那种见了“老外”就穷追不舍,死乞白赖地缠着人,甚至逼着人家掏腰包的现象。那里的孩子很质朴,很真挚,很有礼貌。我想,这应该说是一种文化教养吧!
离河内3个小时的汽车路程,有一个美丽的旅游景点叫下龙湾。到那里去,中途要乘轮渡过河。当我们上到渡船时,天正下着瓢泼大雨,渡船上没有可挡雨的地方。我们随身带来的雨衣不够用,就临时买了两块塑料布。我们访问团里的年轻女同志小刘拿来一块披在身上。但是雨暴风狂,雨水顺着塑料布流到她的裙子上,又顺着她的腿肚子一直流进她的鞋里。这时,一位小姑娘走过来,双手撑开塑料布的两个角,就好像在她身后撑起了半个雨伞,那雨水当然也就不再顺着她的身体往下流了。那小姑娘自己站在风雨里,整个身子从头到脚全都被雨水冲洗得湿淋淋的了,就好像刚刚从河水里捞起来的一样。小刘顿时感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她一把紧紧搂住那小姑娘,让小姑娘和自己一起站到塑料布下面来。后来通过翻译了解到,这小姑娘12岁了,家中有好几个弟弟妹妹,她一心想学北京话,将来长大了当导游员。当即相约,明天我们返回河内,和她还在这里见面。
第二天,我们又来到了这个渡口。可是在人丛中找不到那位小姑娘。眼看汽车就要开动了,只见小姑娘远远地向着这边跑来,手里还拿着一支鲜花。她跑到我们面前,把鲜花送给了小刘。这时,周围的孩子们都围着我们笑。更使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场的有位卖花的女孩,上前送给我们每人一朵玉兰花,不肯收我们的钱,真诚地表示她对我们的情谊。遗憾的是,当时我们只顾感动,竟忘了用照相机把这情景拍摄下来。
我这一生,给孩子们演戏,恐怕有两三千场了吧!至于我和孩子们坐在一起看过多少场戏,那就无法计算了。为了让孩子们看到好戏,我们辛劳了一辈子。这次在河内,我和孩子们一起看了两台戏。一台是儿童歌舞剧《狼孩》,这个戏充满了真挚的人性,非常感动人。还有一台是“水上木偶剧”,这种戏剧样式好像只在越南见到过。整个舞台是一个大水池,中间挂着竹帘子。演员们站在竹帘子后面,半截身子在水里泡着。他们手里操作木偶,那些木偶则在竹帘子前面向着观众表演。木偶人物都是在水上活动,放牛啊,捞鱼啊,插秧啊……种种动作就更显得维妙维肖,趣味横生,而且使观众有一种亲临其境的感受。越南小观众看戏时很守规矩,同时也很投入。随着剧情的发展,他们时而沉浸在深深的忧伤或惊恐之中,时而又欢呼雀跃,开怀大笑起来。
儿童是世界上最真诚、最友好的观众,你只要认真地刻苦地创造出了他们所喜欢的、或者能够打动他们心灵的艺术形象,他们肯定会给你以最热烈的情感的回报。儿童们看戏的时候总是最幸福的,给他们演出好戏的艺术家们的心中当然也是最幸福的。越南的孩子们尽管和世界上其它地方的孩子们有许多的不同点,但是,当我在河内的剧场里同他们一起看戏的时候,我又觉得我当时的感受,与我在东京、在莫斯科、在墨尔本、在新加坡……以及在中国各地的剧场里与孩子们一起看戏时的感受是一样的。
世界上的孩子都是可爱的!
今天,当我想起越南孩子的时候,我也同时想起了世界各地、祖国各地的许多可爱的孩子们。我祝愿他们在和平幸福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世界上最令我难忘的地方,也就是我的心灵与那里人们的心灵相交融的地方,是那最令我动情的地方。


第6版(文化时空)
专栏:神州采风

  黄河,从我心中流过
——访“黄河的渡过”艺术工程总策划陈强
本报记者王力军
6月17日,作为“黄河的渡过”主体艺术工程的“黄河水体纪念碑”在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落成。由李瑞环同志题写碑名的这座特殊的纪念碑,是一座高2.5米、厚1米、长765米的水体长墙,沿5464公里长的黄河在同一时间内每隔5公里而汲取的1093份0.5立方米的黄河水样,经过加胶和防腐处理后,按黄河起源到入海的顺序,依次排列注入墙体特制的玻璃罐中,形成清——灰——淡黄——酱黄——灰——海色等不同色彩、不同质感的透明的墙体,黄河的整个流程,在这里凝缩成一幅肖像,成为一部真正的黄河的渡过史。在这座显得沉重而又悠长的碑体前,记者采访了“黄河的渡过”艺术工程总策划人、旅美艺术家陈强先生。
记者:“黄河的渡过”作为一项大型艺术工程,它以崭新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形式,让我们惊异和感奋,它给我们留下的无疑是一种深深的思考;那么,我想这种“渡过”是否意味着是心灵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全方位的感知呢?
陈强:是的。“渡过”(AGEPASS)概括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含义。你可以把黄河的过程比喻为任何事物的过程,这就是“渡过”。1093罐黄河水概括包含了黄河在整个流程中的色彩变化,从而也从一个抽象的角度代表了黄河从起源到入海的全过程;因此,面对黄河,人们都能从中感受到人类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可以说是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渡过”。作为一部观念艺术作品,“渡过”不是一幅画,不是一件雕塑,甚至也不是一座单纯的建筑物,用黄河水建造一座巨大的水体纪念碑,只是它发表仪式的象征。我希望人们在感受这个“渡过”的过程中,去思考一些问题,获得一个思维的对象和空间,或者就像你所说的,让人们的心灵对历史、现实和未来有一个全方位的感知。
记者: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本身就是一部凝重的“流动”的中华民族史,因而,选取黄河作为你的艺术行为的思想载体是否正契合了这一主题?
陈强:我到青藏高原去过8次,可以说青藏高原是我的精神故乡。每次上高原,我都有一种海潮般漫上心头的家园感。黄河最初对我的吸引是缘于她的颜色,那种昏黄,那种浑浊,那种负载深重的流动,简直就是我们民族的自然呼应,黄河在我们中国人心里几乎成了一个民族的象征。另外,黄河的人文意味也是世界上其他大河无法比拟的。从源头青藏高原的宗教文化,到甘肃宁夏区内的市民百图,再到晋、陕、豫的农业文明,最后是山东如日初升的现代市场经济,简直就是一部中国社会的百年发展史。这就是黄河,完整的一个过程,一个生命,自然的、社会的、美学的、人性的,全在里面了。许多年来,我一直想以我的方式为她做一件事,而现在我有一种践约的满足感,我感到黄河在从我的心中流过,流向永远。
记者:不错,你选择了黄河,并且将你对黄河的那份情感和对“黄河的渡过”的那种理解凝铸在你和你的朋友为黄河建造的这座特殊的纪念碑中;那么,我想问的是,这座碑矗立于现实的土地上,它的深刻意义何在?
陈强:我想,作为一件艺术品,这座碑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它将从各个层面、空间和渠道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它的美是博大而飘逸的。从现实的角度讲,黄河是一条孕育了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大河,“黄河水体纪念碑”像是一座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纪念碑,也是人类生存、人类文明渡过规则的纪念碑,因而,它具有深远而广泛的文化意义。
记者:此时,关于黄河,你还有什么要对人们说的吗?
陈强:我要感谢支持我的各界朋友们,同时我也希望天下所有的炎黄子孙都来看看我们的母亲河,看看这座透明的碑。(附图片)
工作人员正在黄河汲取水样。


第6版(文化时空)
专栏:

  荣宝艺术品拍卖公司征集到一批名家作品
本报讯隶属于百年老字号荣宝斋的荣宝艺术品拍卖有限责任公司于去年年底成立以来,就紧锣密鼓地筹备今年秋季的首届拍卖会。目前通过多方努力,除了征集到董其昌、王原祁等古代名家作品之外,还征集到包括齐白石、李可染、傅抱石、徐悲鸿、张大千等绘画大师在内的一批近现代名家作品。其中油画几乎集当今中国油画名家之大成。荣宝拍卖公司正组织有关专家对征集到的作品进行鉴定和评估。拍卖公司的活动受到艺术品投资者、收藏家、博物馆和研究机构的欢迎。
早在1989年,荣宝斋便在香港举办了首次由中国人自己主持的“中国近代书画作品拍卖会”,开了中国拍卖艺术作品的先河,在与苏富比、佳士得等著名的外国公司的竞争中,创造了自己的特色。近年来,许多书画家、艺术家、收藏家纷纷表示,希望荣宝斋以其百年老店的声誉和实力尽快加入国内艺术品拍卖行列,为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为此,荣宝斋成立了由一批经验丰富的经营者和有关鉴定专家组成的荣宝艺术品拍卖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还聘请了国内外著名鉴定家、学者为常年顾问。
(叶先莱)


第6版(文化时空)
专栏:

  且看蓉城百花开
——展望第四届中国戏剧节
姜志涛
我国戏剧界两年一度的艺术盛会——第四届中国戏剧节将于今年9月在天府之国四川的成都市拉开帷幕。近期全国各地许多著名的戏剧艺术家正在紧张地排练新剧目。
与戏剧节同时出台的还有第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活动。今年荣获“梅花”桂冠的陈霖苍、张九妹、蔡金萍、王丽华、雷岩等与再次舞台“折梅”的“二度梅”获得者白淑贤共20名中青年表演艺术家亦将会师蓉城,一展自己的艺术风采。
这次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化艺术交流发展公司联合承办的戏剧盛会,已经组建了领导机构。
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刘忠德、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出任名誉主任;文化部常务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四川省省长肖秧、中国剧协主席曹禺担任主席;组委会主任由中国剧协党组副书记何孝充担任。


第6版(文化时空)
专栏:人物剪影

  王酩的苦和乐
成志伟
香丽画舫大酒店,是用一艘退役的巡洋舰中段建造起来的水上宾馆,位于广州市番禺大石桥侧,颇为新奇。船头上巨大的龙头,不断喷吐着水流;入夜,以红色为主调的霓虹灯,将船身勾勒出来,又挺壮观。在这里,我见到了作曲家王酩。
他穿着一件T恤衫,很随便,不认识他的人,很难把他和“著名作曲家”这个称号联系起来。他是上海人,与老乡交谈,一口上海话相当纯正。
我们就用上海话海阔天空地随便聊了起来。
他幽默地说,他现在在走“中间道路”,既不去搞谁也听不懂的“天籁”之声,也不去搞俗不可耐的低级作品;即使写通俗歌曲,也要高格调、高品位,当然也要通俗、好唱、好听,让更多的歌唱家和听众喜爱。
说起当前的歌曲创作情况,他不无忧虑。他认为,现在有些作曲家、词作家和歌手,严重脱离生活,长期混迹于歌厅、酒楼、沙龙,来往的都是气味相投的哥们姐们,酒足饭饱、神聊胡侃一阵之后,就坐在屋子里写呀唱呀,怎么能搞出与时代和人民紧密相连的好作品呢?他自己也苦闷,很想到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但缺少条件和机会。他说,现在深入生活和以前不一样,要花不少钱,没有文化领导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就不容易做到。他热切希望领导部门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不仅要号召艺术家深入人民生活,更要创造深入生活的具体条件,让艺术家们摆脱后顾之忧,全心全力地到“四化”建设第一线去感受时代的脉搏和人民的感情,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新作品。
他最近刚为电影《天网》、电视剧《白居易》作了曲。说到创作问题,他也颇为感慨。他很想写一些能表现自己的独特思考、感受与风格的大型作品,包括交响作品,但很难。他说,写了作品,请人抄谱要付钱,请人排练要付钱,即使是“友情抄谱”和“友情排练”,一个大型作品尚未问世,也得花上一两万元钱。乐团没有这笔开支,只好作曲家自己拿,这对作曲家无疑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经济上困难的作曲家,就无法使自己的作品与广大观众见面,只好锁在家里。只搞别人命题的作品,作曲家的个性与风格难以得到充分张扬与发展,所以,要鼓励作曲家写出自己想写的好作品,就要为他们的创作创造基本的物质条件,不要让他们整天为付不起抄谱费与排练费而发愁。
王酩196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一直在中央乐团工作。他创作的《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渔家姑娘在海边》、《青春啊青春》、《难忘今宵》、《妈妈,妈妈,看看我吧》等歌曲,因曲调优美、意境幽远、又通俗易唱,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王酩为电影《小花》、《知音》谱曲的主题歌,经常在许多音乐会、晚会上演唱。他还创作了交响乐《蝶恋花》,并有志于在条件具备的时候创作新的中国气派的大型交响乐作品。
王酩很怀念十几年前他与词作家凯传及歌唱家李谷一的合作,《小花》、《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等歌曲,就是由凯传作词,王酩作曲,并由李谷一唱红的。但合作的人要有诚意,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否则也难以持久。如果能在自愿的基础上形成若干个这样的歌曲创作集体,对推动创作和提高歌曲水平,是很有好处的。
王酩讲得随随便便,我听得也随随便便,但仔细一想,他的话很实在,很有见地。天晚了,他拿出一瓶啤酒说,睡觉以前他习惯喝一杯牛奶,这里没有牛奶,买一瓶啤酒代替。我打趣说:“不要喝醉了!”他摆摆手说:“不会,不会!”说着,大家都笑了起来。在笑声中,我们互道晚安,握手告别。


第6版(文化时空)
专栏:

  “中国古钱大系”面世
本报讯仿真系列古币“中国古钱大系”今年7月面世。每套系列古币近5000枚,根据我国历史上各代官方制钱及官民所铸花钱、海外的中国铸钱样品制作。铸币所用母币均系精工雕制,铸造时根据古人配方,用金、银、铜、铁、铅等为币材,仿真币的成色、形制、图文与古币完全相同。
“中国古钱大系”是世界上首次以实物形式再现一个文明古国上千年铸币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每套古币成为一座收罗弘富的“古钱博物馆”。其中上千个品种是广大钱币收藏者无缘一见的珍稀佳品,特制套型还有上百枚真金、真银铸币。每套仿真古币分装于5个手工精刻的木箱内,具有观赏、收藏、研究价值。
“中国古钱大系”由中国历史博物馆监制,一批专家、学者担任学术总顾问和铸币导师。铸币由成都《蓉城周报》社成都古典文化发展公司发行。 (苏敏)


第6版(文化时空)
专栏:

  新兴宾馆推出“文化周末”
位于北京西郊的新兴宾馆和中国旅游文化学会、作家文摘报社、中外期刊杂志社日前联合推出了“新兴文化周末”活动。此项活动于每周六举行,每次一个主题,涉及服装、健美、体育、演唱、旅游、集邮、文学、影视、收藏、烹饪等诸多文化侧面,以使人们在休闲中享受文化,在娱乐中增长知识。 (志强)


第6版(文化时空)
专栏:

  首都举行翁偶虹剧作展演
为纪念著名京剧编剧翁偶虹逝世1周年,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国京剧院于近日在京举行纪念座谈会,并举办翁偶虹剧作展览演出,演出《将相和》、《锁麟囊》、《红灯记》等名剧,李世济、张建国等参加了演出。 (晓力)


第6版(文化时空)
专栏:

  中国舞美作品参展布拉格
第8届布拉格国际舞台美术与剧场建筑4年展定于近日开幕,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师生的作品代表中国赴捷克参加此次展出活动,向世界同行再度展示我国舞台美术的风貌。
(文一)


第6版(文化时空)
专栏:

俺村的媳妇们  丁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