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6月9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隐士之“隐”与壮士之“隐”
许楚青
“隐士”这个名词和它所代表的一类人物,是中国社会的特产。所谓“隐士”,就是专指那些清高孤介、洁身自爱、声闻不彰、息影山林的“幽人处士”。纵观历史上隐士“隐”之原由,实乃光怪陆离,不一而足。介子推因“禄亦弗及”而隐之绵山;伯夷叔齐两昆仲因天下被姓姬的抢去,便“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下采薇而歌,饥饿而死;夏黄公当暴秦之世,避入商山“以图其安”;陶渊明因“真风告逝,大伪斯兴”,为保品性之清高,延性命于乱世,便吟着“归去来兮”“采菊东篱”……可见,隐士之“隐”也有高下之分,真伪之别;但由于有陶渊明那样“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赫赫大隐在撑着,在顶着,泽被“隐士之林”,故有关隐士的口碑还是很好的,历来也算作一个美名。尽管如此,但还是有些“隐”不住的。如“翩然一只云中鹤,飞来飞去宰相衙”的陈眉公,至今仍引为笑柄。
令人尤为振奋的是,品鉴历史上隐士之“隐”,(那些“下士之隐”就不必说了),即使像陶渊明为“求其志,全其道”而隐的大隐之“隐”,同现在的优秀共产党员之“隐”相比,也便显得微不足道了。
据报载,全国甲级战斗英雄中的一个幸存者,最近才被找到,他就是“隐”了几十年,始终过着寻常百姓生活的朝鲜族共产党员申日权。记者看到他珍藏着的许多军功章,问他为什么不据此请求组织上给予相应的安排。申日权动情地答道:“无数贡献更大的战友为革命牺牲了,有的人甚至连名字也没留下,与他们相比,我们这些活下来的人又算得了什么呢?”诚哉斯言,壮哉斯人,伟哉斯“隐”!几十年如一日的“隐”,隐其姓名,隐其功绩,隐其那段本不该隐的平凡而辉煌的人生!这伟大的“隐”,与那形形色色的隐士之“隐”,有着天渊之别,它只为一个共产党员坚贞的品质和献身的信念而“隐”,它只属于像申日权那样的党的好儿女!近年来,“自我实现”口号风靡一时,人们过去不屑一顾地自我吹嘘、争名夺利,堕入“名网”的“闹剧”也层出不穷了。于是,以权谋名者有之;以钱买名者有之;不学无术,靠东钻西钻来欺世盗名者亦有之……未出名的“捞名”,出了名的“炒名”。不难想象,假若申日权的“甲级战斗英雄”称号和那些军功章,到了他们手里,不炒个名声大振,不争个利禄优厚才怪呢!
“事业是一切,名号是虚声”。在改革深化经济转轨的新时期,我们应以共产党员申日权之“隐”为镜,映照出自己心中隐藏的名利欲,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征途上,兢兢业业,奋力拚搏。那些热衷于名利的人们,是否也该发扬一下“隐”的精神,把名号看虚点,把事业看重点?!


第12版(副刊)
专栏:巾帼风采散文征文

  闪亮的“金环”
吴江宗
30年前,国家用1个亿的投资,在汉江之滨的荒野,矗立起当时全国唯一的化纤城。人们难忘住芦棚、啃窝头、栉风沐雨的自豪,也追忆鼎盛时期的红红火火。然而,市场经济的大潮冲破了计划经济的樊篱,厂里主导产品似乎茫然地失去市场,8000职工经历了孕育市场机制的阵痛……此时,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党委书记、总经理王海峰艰难地抹去计划胎记,改制、改组、改造、管理,给亏损的叹息画上了句号。现在,湖北化纤总公司稳坐鄂省纺织行业第一把交椅,大展国有企业雄风。
这位70年代毕业于华东纺织学院的高材生,少有一般女性的文弱娴静特征,更多的是不让须眉的刚毅果敢的气质。她思想敏锐,言词犀利,目光深邃,既看到某些人看到的东西,也能看到一些人们看不到的东西。这是企业家一种特有的气质。在武汉,这个做姑娘时就被人们称为“假小子”的女经理,面对前来视察的吴邦国副总理,侃侃而谈。这是士兵同首长的对话。她出语惊人:股份改造,职工持股,外资嫁接,收购、兼并、联合,降低了资金负债率,走出了一条资本结构优化的路子……
了解王海峰的人都说她胆识超人,决策往往先人一步,高人一筹。人们最难忘记的是万吨粘胶短纤技改工程。当年,国家批下这个公司的这个项目,由于资金不能到位而搁浅。计划、程序、公章……像一座座大山,绵延回环,让人望而生畏。守摊子,做太平官,自然可过。可王海峰的座右铭是:“淡泊名利,完善自我,实现人生价值,不断向新的目标冲刺!”她毅然做出利用老厂房建设这个项目的风险决策,人们替她捏了一把汗。丈夫说,海峰啊,干成了没名没利,干砸了,吃不了兜着走。你胆子瞎大,不替自己着想,也要替我和唯一的儿子想想啊。王海峰说,我们再也没有时间、没有资金、没有能力拖下去了!
两年半的工程,一年需完成,2.2亿元计划投资,结果只用了2700万元,白花花的短纤便喷流而出,职工流着热泪向她报喜,实现当年投产、当年收益、一年收回投资。上级领导向她祝贺时,她深邃的目光又瞄向了更高的境界:分出长丝厂实行股份制改造,走大集团、跨国公司之路。有人劝她,见好就收,不要弄得人家对你有看法。她说,既然要发展,当然要遇到很多困难,不能事事考虑别人怎么看,如果只考虑别人怎么看,那就什么事也干不成……
同王海峰交谈,人们常常被她那不同凡响的思维方式所感动。她说,金环是我们企业的标志。为什么四个环,环环相套?它象征着团结、开拓、敬业、奉献的企业精神,象征着干实事的领导班子,有政治、懂技术、会管理的干部队伍,高科技的技术队伍,敬业爱岗比贡献的员工队伍。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是人才竞争。市场经济是人才经济,人的才智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以人为本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她不拘一格用人才,先后提拔了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年轻干部到各级领导岗位,引进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困难时期东南飞的“金孔雀”有的又飞回来,公司有专门为新分来的大学生盖的三栋宿舍楼,设备齐全,生活方便……就这样,留人留心。1100多名技术人才成为公司骨干。
王海峰年轻时泥里水里同男人们一样干,人们送她外号“王大力”。可谁能知道过重的体力劳动使她得了肝病,后来因葡萄胎做了子宫切除术,至今留下尿血症……然而每逢危急关头,她还是冲在前头。一次,一个车间操作工违反操作规程,引起风道着火,她一直在浓烟滚滚的现场指挥,她在西安上大学的儿子放假在家,看到浓烟也去了现场,只见妈妈攀着30多米高的脚手架往火海里钻……回到家里,儿子对她说:妈妈,我已经长大了,您不必为我担心。但您要保重自己。公司8000人,很多人能当总经理,可我妈妈只有您一个……王海峰心里一热,说,儿子你果然长大了,可妈妈是共产党员,危险场合我只能冲锋在前啊!
(作者单位:中共湖北襄樊市委办公室)


第12版(副刊)
专栏:

  西藏情结
乔永清
去西藏的那天我们起得很早,飞机6点钟从成都起飞,仅仅十几分钟,从飞机上俯瞰云海,便隐约可以看见云层下面连绵不断的皑皑雪山,远处竟然还有刺破云层突现于天际的山峰,它们昂首于苍穹,最早迎接着日出。川藏高原广袤无垠的雪山没有阻断内地与藏民族的交往。如今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人都一样乘着被人们比作山鹰的波音757降落在拉萨的贡嘎机场。机场建在雅鲁藏布江的河谷上,从下降的飞机上望去,雅鲁藏布江九曲回肠,在裸露光秃的山谷中,她黛绿的颜色就如同人的静脉,分明是一条从雪山上注入高原的生命河。
我们乘越野车沿着雅鲁藏布江蜿蜒行进在至拉萨的公路上,近处再看江水,她的汹涌流量和清澈透明,无疑是一条世界上最纯净最美的江。
和我们一道进藏的刘伟是人民日报驻西藏的记者。他在西藏工作了近21年,精通西藏的历史、宗教和文化,有人戏称他为“三级喇嘛”,而西藏对于我,更多是从才旦卓玛那动听的歌声中去想象的。
新落成的人民日报驻西藏记者站,是用当地的花岗岩砌成,风格简洁朴素。4月的拉萨,乍暖还寒,院子里人工培植的草坪已显出了绿色,我们刚下了车,一条温顺可爱的狗就扑到刘伟身上和他亲热不已。刘伟向我们介绍了这位站上的特殊成员,并给它起了好听的名字叫“白雪”,它也主人般地向我们摇着尾巴。午饭时站上的工作人员和我们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像一家人一样。
刘伟是个外表不太爱修饰的人,即使是前不久他荣获中直机关评选的青年十杰,我们在电视里看他上台领奖,依然像平时那样衣着随意。在报社见到刘伟,印象中他总是来去匆匆。他一回到拉萨,站里每天都来许多人,他的藏汉朋友很多,许多拉萨人都认识他。他在任何情况下都冲在新闻报道第一线。几天里,来站里的人中有自治区以及西藏日报的领导、文化艺术界的朋友、新华分社的同仁。大家在交谈中不约而同地和我们提到刘伟,他的为人,他的工作,他与西藏各界的交往,以及人们对他的良好评价,作为他的同事,我们深为他感到骄傲。其实刘伟是个不善张扬,默默笔耕的人,他的足迹遍及西藏的山村、牧场,他曾到过海拔近6000米的藏区去采访,包括孔繁森工作过的阿里地区。他一直和孔繁森很熟,或许正是因为太熟悉,所以一直没能对孔繁森生前给予更多的报道,提起这件事他就感到歉疚。其实在西藏不止一个人和我们讲,像孔繁森那样的好干部还有许多,他们是一个群体,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从不言苦,却长期在苦中默默地奉献着。
离开拉萨的前一天,我随刘伟参观了宏伟的布达拉宫,他把我带入了迷宫般的宫殿,浩繁的维修工程完工时,刘伟曾作过详尽的报道。对那些虔诚无比的佛教徒,对那些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有着睿智目光的喇嘛,对那些数不清的近乎完美灿烂的壁画,对那鳞次栉比红白分明依山高耸的建筑,我无法用语言去一一描绘。站在布达拉宫的顶端远眺拉萨城,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凡在西藏工作过的人,便终生有着深深的情结。
在人类的生存空间里,生活在世界屋脊上,只有能承受得住苦行寂寞劳其筋骨的人才可能去领略这一点,真正能看懂西藏的同样是这些意志顽强、崇尚信念的人。


第12版(副刊)
专栏:

  谒一江山烈士纪念塔
何信峰
我默默拾级而上
一个寂寞的黄昏
山间浮云暗绿
树鸟悄然无声
瞻仰这光辉的纪念塔
怀念那大胡子老班长
和高个子的战士……
还记得我吗?
当年渔岛上的
第一代红领巾
——听过你们英雄的故事
乘过你们威武的舰艇
节日与你们一起联欢
换防与你们相互通信
当出征的军号重新响起
你们捷速登占
一江山大陈
国之边陲海之大门
多少年来潮起潮落
我耿耿纪念高贵的英灵
椒江停住了喧哗
海市侧耳聆听
枫山上我默默致哀
任晚风吹冷我的衣襟
生如春花之绚丽
死如秋叶之静美
灵魂里呼啸
伟大的脉搏
在海浪中搏动


第12版(副刊)
专栏:

夏之韵(中国画) 冷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