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6月8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四中全会《决定》

  要正确理解民主集中制
王茂林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党的历史表明,什么时候民主集中制坚持得好,党内生活就健康正常,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民主集中制坚持得不好,党内生活就混乱无序,国家和人民利益就蒙受损失。当前,我党肩负着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使命,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
全面完整正确地理解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其内涵十分丰富。
民主集中制的核心是民主,民主是基础和前提。民主集中制的民主,就是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体现。
无数事实证明,群众路线确实是我们党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一大法宝。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毛主席说:“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也就是小平同志所说的,想问题,办事情,要看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这就是我们党的领导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一切决策的有效实施,都只能靠充分发扬民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策群力。
民主集中制的集中就是全党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动的一致。集中就是要集中正确的意见。集中的意见如果不正确,就会把群众引入歧途。为保证集中的正确,毛主席要求在集中的过程中做到:第一,到群众中去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好的、坏的,正确的、反面的都要听。只有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在集中时避免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第二,集中不是群众意见的简单堆积,而是对各种意见进行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和概括,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集中。归根结底,“集中”是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符合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意见,或者说是符合大多数人民长远利益、根本利益的意见。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有了在集中各方面意见基础上形成的正确决策,还要用它统一人民的意志,凝聚人民的力量去执行,去实施,否则只会一盘散沙,一事无成。
不能用实用主义的态度来对待民主集中制。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的统一,既不能强调民主而否定集中,也不能强调集中而否定民主。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真正弄懂民主集中制的内在含义和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当前,在我们党内生活中既有民主不够的问题,也有集中不够的问题。现在在经济领域,地方主义、本位主义、分散主义有所滋长和蔓延。一些同志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为了个人利益、小团体的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他们总是不适当地过分强调自己的局部工作,总希望全局利益去服从他们的局部利益,忘记了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和民主集中制的“集中”原则。在政治领域,在一些党委班子内部,“一言堂”、“个人说了算”的家长作风以及“谁说了也不算”的软弱涣散状况不同程度地存在。
坚持民主集中制要突出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要在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上狠下功夫。决策是领导工作的重要环节。毛主席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出主意,用干部。二者实际上都是决策。正确决策及其有效实施,是实行集体领导最重要的内容。要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决定重大问题,必须坚持先民主后集中,充分发扬民主,征求各方面意见,注意发现和提炼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并将群众的意见、经验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去组织实施,在群众行动中检验这些决策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循环往复,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二是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各级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要进一步强化和深化调研活动,使决策符合客观实际。所谓“强化”,就是要把调查研究工作的分量搞得更重,风气搞得更浓。调查研究要体现宏观性、全局性,努力把握本地经济社会生活的全貌,了解全国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所谓“深化”,就是要深入到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去,深入到被考察对象的全面而真实的情况中去,提出符合改革和建设实际的真知灼见。三是要建立领导、专家和群众相结合的决策群体,充分发挥专家在领导决策中的智囊作用。四是要有连续性、稳定性,避免朝令夕改。党中央一再强调,大政方针已定,关键是真抓实干抓落实。如果上面总是出新点子,基层和群众就会感到为难。即使是领导人变动了,只要党委集体作出的决策是正确的,下一任也要继续抓好落实。五是决策程序要规范。要事先发“安民告示”,使每个参与决策的同志做好必要的准备。非紧急情况,尽量杜绝临时动议。实践证明,搞临时动议,大家毫无准备,难以提出成熟的意见。为了维护“团结”,只好点头称是。这也是引发班子内部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凡属重要决策,都应进行充分的民主讨论,让各种意见充分发表,不能事先定调子。当然,也要进行正确的集中,严格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集中多数人正确的意见,并对执行决策做出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六是实施过程中要赏罚严明。决策由集体作出,决策的实施原则上也由集体负责,但这并不等于在党的领导工作中可以吃“大锅饭”,可以职责不清,赏罚不明。列宁说得好:“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实行集体管理都必须极严格地一并规定每个人对明确划定的工作所负的个人责任。借口集中管理而无人负责,是最危险的祸害”。因此,在各级党委领导班子内部,集体决策了的事,就要分头去办,人人有分工,个个有专责,决不能互相推诿。要提倡领导干部勇于负责。
坚决维护中央权威,确保政令畅通。民主集中制的“集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维护中央权威。小平同志曾旗帜鲜明地指出:“我的中心意思是,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没有这一条,就是乱哄哄,各行其是,怎么行呢?不能搞‘你有政策我有对策’,不能搞违背中央政策的‘对策’,这话讲了几年了。党中央、国务院没有权威,局势就控制不住。”像我们这样幅员辽阔、民族多、人口多的大国,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权威来统一思想,统一领导,国家将会四分五裂,无法稳定。因此,维护中央权威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需要,是集中精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提高综合国力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党历史表明,中央领导集体还必须要有一个核心。以毛泽东、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在全党全国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江泽民同志主持中央工作以来,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赢得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拥护和信赖。维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权威,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
地方各级,尤其是省一级党委和政府要做维护中央权威的模范。一切要以全局为重,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全国一盘棋出发,从思想上工作上解决好地方服从中央的问题。该中央集中的问题,中央要高度集中,地方要从全国的大局来考虑地方的问题。有的同志以为只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才需要有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似乎就不需要这种思想了,这是不对的。在中国这样一个各地情况千差万别的大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盘难度更大、要求更高、更为复杂的棋,更需要树立全局观念。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大局,一个部门有一个部门的大局,但相对于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全局来说,它们又都是局部。某个举措在局部看来是可行的、有益的,而在全局看来是不可行的、无益的,就应当以局部服从全局。当前,地方党委维护中央权威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统一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思想。其次,要注意选准中央精神和地方实际的最佳结合点,创造性地而不是机械地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再次,要解决好维护中央权威和支持部门工作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党政各部门也要维护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权威,不能简单地把中央部门的要求和中央的精神等同起来。地方党委和政府要积极支持上级部门的工作,上级部门也要积极支持地方的工作,大家要互相支持,共同维护中央的权威。
要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小平同志指出:“宏观管理要体现中央说话能够算数。这几年我们走的路子是对的,现在是总结经验的时候。如果不放,经济发展能搞出今天这样一个规模来吗?我们讲中央权威,宏观调控,深化综合改革,都是在这样新的条件下提出来的。过去我们是穷管,现在不同了,是走向小康社会和宏观管理。不能再搬用过去困难时期那些方法了。现在中央说话,行使权力,是在大的问题上,在方向问题上。”这就是说,我们所强调的中央权威,其前提是基层有充分的自主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中央有很强的宏观调控能力,能够保证全国一盘棋。这就需要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经济管理权限,建立起各级政府相应的权责统一的制度,以实现自我协调和约束机制,各负其责。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颁布之后,中央相继推出了财税、金融、投资、计划和外汇外贸等一系列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财权。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既增强了中央的财力,增强了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又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从中央到地方,要各司其职,下管一级。现在地方意见比较大的是经济生活中的“条条专政”现象,它影响了地方政府管理经济的权力效率。几十只手插到地方,使地方的事情不好办。因此,要通过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切实解决条块矛盾和条条之间的矛盾,把方方面面的关系理顺,创造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充分发挥的条件。
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关键在于党政一把手
常言道,制由人立,也由人废。从这个意义上说,再好的制度,没有素质高的人来执行,也只能是一纸空文。从另一个方面说,如果制度健全完善,并能保障严格执行,不仅可以有效地规范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和言行,而且可以通过严格执行制度的训练,促进素质的提高。
要把能否模范执行民主集中制作为选拔党政一把手的重要标准。我来湖南一年多,接触了不少县以上领导干部,觉得这些干部的素质都比较高,从总体上看,确实是一支政治上强,有水平,有能力的队伍。但我也有一个感觉,就是在这支干部队伍中,够提拔条件的人不少,但堪当县以上党政一把手重任的不多。其原因是,他们不能很好地坚持民主集中制,驾驭全局的能力不强。党政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要带头贯彻民主集中制。1962年小平同志在七千人大会上讲过:“当‘班长’是很不容易的,常常遇到很为难的事情。不要以为当‘班长’很舒服。……‘班长’的事情很多,谁也不能说样样事情就处理得那么周到。……要学会‘弹钢琴’。”党委组织部门在考查干部,特别是在考查党政一把手人选时,要特别注意他们的政治素质,注意他们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水平。党政一把手应该有民主作风,善于组织协调,充分调动一班人的积极性;应该有决断能力,善于集中各方面正确的意见;应该有宽广的胸怀,豁达大度,能够团结各方面的同志包括反对过自己的同志一道工作。
对县以上党政一把手要集中进行一次民主集中制的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县以上党政一把手,要认真学习党章和党内政治生活的有关规定,重温毛主席和邓小平同志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论述,澄清糊涂观念,提高对坚持民主集中制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懂得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知识。要帮助新上来的年轻干部懂得党内政治生活的起码规矩。
坚持民主集中制要经常化、制度化、程序化。目前在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存在种种问题,固然与领导干部的素质有关,但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建设滞后和不完备也是重要原因。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在民主集中制方面,我们有些制度不够具体,有的缺乏针对性,有的弹性太大,具体界限不明确;有的程序过繁,不便操作;有些具体制度不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这都迫切要求我们在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建设上迈出新的步伐。要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分析民主集中制在贯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特别要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之间,同级党委与各套班子之间,理顺关系,明确责权。县以上党委民主集中制的程序,主要是明确书记办公会、常委会、全委会之间的职责和相互关系。书记办公会作为一种议事形式,在实际工作中是必要的,但不能把它作为一个决策层次,代替常委会决策重大问题。对于重大问题,在常委会讨论的基础上,应提交全委会进行更广泛的民主讨论,作出最后决定,而不能由常委会代替全委会。各级党委还要时刻牢记,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制度,要一以贯之,常抓不懈,不能等到问题比较突出时才来抓。实践证明,等到那时才来“突出”抓,工作难度更大,效果也不理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