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6月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匈牙利总统强调
东欧不能照搬西方经验
新华社布达佩斯6月6日电匈牙利总统根茨6日说,西方国家应该明白,他们的经验在东欧地区不可能全盘照搬。
据匈通社报道,根茨是在布达佩斯举行的“小企业发展会议”上讲这番话的。他说,东欧国家的发达程度还不够高,不可能完全按照西欧的顾问组织和向小企业提供援助的机构所要求的方式去做。根茨强调说,东欧国家也应认识到,任何时候都应该遵守市场经济成文的和不成文的规则,必须无条件执行已签订的条约和合同。
本次“小企业发展会议”是由小企业发展援助者委员会主办的。该组织在东欧主要向中小型企业提供财政和经济援助。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向东欧提供援助的主要组织代表、国际专家、中东欧和原苏联地区小企业援助组织以及政府机构的代表。


第7版(国际)
专栏:

  新西兰总督议长会见邓朴方
高度评价新中两国友好关系
据新华社奥克兰(新西兰)6月7日电(记者陈进军)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今天在这里说,推动残疾人保障事业的发展,不仅是为了残疾人自身的利益,也是为了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邓朴方在这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残疾人同社会各界人士一样,应享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而不应被剥夺享受成果的权利。
他介绍了中国近年来在残疾人保障事业方面取得的成果。他说,中国通过了残疾人保障法,执行了两个有关残疾人工作的全国性的五年计划,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邓朴方是今天上午从惠灵顿抵达奥克兰的。在离开惠灵顿之前,新西兰总督凯瑟琳·蒂泽德夫人会见了邓朴方。
蒂泽德夫人一向热心于社会福利工作,她目前身兼新西兰数个残疾人组织的名誉主席。在她担任奥克兰市长时,在新西兰首创在大城市中公共设施中为残疾人设立专用设备。她说,残疾人工作是一项不应被忽视的工作。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缺陷,往往能够开发出许多常人意想不到的潜能。
据新华社惠灵顿6月6日电 (记者陈进军)新西兰议长彼得·塔普塞尔今天会见邓朴方时说,新西兰对新中的友好关系感到骄傲,并愿意继续发展这种关系。  邓朴方说,他这次率团访新,是亚太经社委员会的协调项目,目的是推动“亚太残疾人十年”活动。
今天下午,新西兰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唐·麦金农会见了邓朴方,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双方一致认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重视社会发展,而关心残疾人问题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从印度发展软件说起
吴绮敏
人类几千年文明历史的长河,荡涤出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而科技则当位尊于各种生产力之首。中国曾在其四大发明的推动下,成为文明古国中最辉煌的一个,今天则正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共识下,实现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另一个东方古国印度,也正以其“智力立国”的奥秘,倏忽引起世界的关注。
在当今这个沸腾的大竞争时代,印度人选择了一条与东盟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通过振兴高技术和计算机软件的出口来创汇,尔后再完善基础设施。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罗尔堪称这条道路的中枢神经,那里源源涌现的智力财富吸引了世界上众多著名的高科技企业,被认为是印度的“硅谷”。美国得克萨斯仪表自动化公司以此为软件开发据点,摩托罗拉公司在这里建起一支由230名印度人组成的软件生产大军,IBM公司也跻身其间。新加坡投资2.5亿新加坡元,意欲在此建立新加坡的电子计算机产业软件开发基地。日本人也在窥伺着班加罗尔。在印度的国家政策和外部环境的推动下,印度的软件业正在高速发展。有统计表明,印度的软件出口额在1994年实现了40%的年增长率。权威人士认为,“到本世纪末,印度有可能成为世界软件市场上的主要力量。”
人们为什么会选择印度,为什么会选择班加罗尔呢?
乍一看,那里并非宝地。就班加罗尔这座城市而言,它位于海拔921米的丘陵脊顶,几乎每天都有停电的现象。在这样的基础设施下,难免使人感到建设这个“硅谷”的举动如同天方夜谭。但是,正像印度神奇的历史一般,这个“硅谷”建成了。原因就在于印度选择了一个恰当的目标,而且班加罗尔人才济济。
若制作硬件,则需要港口、电力和供水等基础设施;但制作软件,只要有计算机网络和卫星通信线路,以及可以使它们运转的少量的电力就足够了。计算机城市班加罗尔的目标正是后者。同时,高科技企业很容易在这里雇到所需要的人才。班加罗尔是卡纳塔克邦首府,这个邦有35所工业大学,全印度的工业大学每年大约有1万名毕业生,其中35%是在卡纳塔克邦毕业的,而且这里已有数百名博士。另外,开发计算机软件当算印度人的长项。众所周知,他们的心算速度惊人,从小就必须记住的乘法口诀是从1×1到22×22,他们解数学题的思维方式与设计电脑程序的方法又十分相近;而且,班加罗尔人多能使用英语,对迅速掌握计算机语言极有好处。有些人因此认为,这里有最高水平的技术人员,蕴藏着印度人善于开发软件的秘密。
班加罗尔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在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的带动下,班加罗尔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展现了美好的前景。邦政府已从世界银行获得了130亿卢比的巨额贷款,开始建设火力发电站,预计到1997年即可增加80%的供电量。正在建设的两条河流的灌溉工程将流经班加罗尔近郊,解决该市的供水不足问题。除了班加罗尔,印度在其他地区也正在开发计算机软件的技术园区。外国企业也看准了这里的发展潜力,纷纷投身于印度的基础建设领域。新加坡在拿到班加罗尔国际机场的建设项目后,还想推销其地铁建设方案。
人们看到,印度目前正把振兴高技术产业作为立国之策,默默地进行着智力耕耘,创造着可观的知识财富和物质财富。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国武汉一小学
获联合国环境保护奖
新华社约翰内斯堡6月5日电(记者刘也刚、叶兴增)1995年世界环境日活动今天在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亚隆重举行。中国武汉市江汉区大兴路小学红领巾环境观测站以及其他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26个团体和个人被授予联合国全球500佳环境保护奖。
应联合国环境署和南非政府邀请,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世界环境日在南非的活动,并代表大兴路小学红领巾环境观测站接受了奖状和奖章。
大兴路小学自1989年以来,坚持开展环保科普知识教育,并设立了环境观测站。5年多来,该校一批批学生坚持进行酸雨、降尘采样,并对学校周围噪声状况进行调查,同时将采样和调查结果送国家环保监测部门研究。
该校重视在学生中开展环保知识教育,推动了培养全民环保意识的工作,从而受到了联合国环境署的表彰。
联合国全球环保500佳评选活动最初是由联合国环境署在1987年提议举办的,目的是在世界范围内嘉奖在环保工作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团体或个人,以推动全球环保工作。


第7版(国际)
专栏:

  西藏艺术团参加德艺术节
新华社费尔斯霍芬(德国)6月7日电(记者胡旭东)中国西藏那曲艺术团今天在德国南部多瑙河畔的美丽城市费尔斯霍芬首次亮相,受到热烈欢迎。
费尔斯霍芬市政府今天上午在市政大厅举行仪式,欢迎包括那曲艺术团在内的来自8个国家的民间艺术团,前来参加第4届费尔斯霍芬国际民间艺术节。欢迎仪式后各国民间艺术家作了简短的表演。那曲艺术团的舞蹈演员沙丁和仁青卓玛表演了双人舞“热巴舞”,受到热烈的欢迎。在掌声的一再邀请之下,青年女演员德吉拉宗和尼吉又献上了3首牧歌。浓厚的藏北民间艺术风格,给在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4届费尔斯霍芬国际民间艺术节将在今天晚上正式开幕。那曲艺术团6月1日从奥地利抵达此间,并将于14日前往荷兰继续演出。


第7版(国际)
专栏:加拿大通讯

  个人电脑火爆加拿大
本报记者邹德浩
加拿大著名的AST公司负责人最近预测,今年加拿大电脑市场旺盛,仅笔记本型的个人电脑总销售量就可望达到150万部。
AST公司是近几年加拿大发展最快的电脑公司。在过去3年里,这家公司在国内市场的营业额已从3500万加元猛增到4.5亿加元。最近半年内,增长率高达61%。
AST公司总裁克里斯托弗前不久在温哥华接受采访时说,个人电脑广受欢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微软公司将有新的产品推出,这就是“95视窗”操作系统。“95视窗”系统是经过多种测试的一种新软件,将于今年8月上市。到目前为止,微软公司已推出40万个试用拷贝。
微软公司对这一新产品充满信心,该公司技术服务部主任尼克尔森表示,新版本可以充分发挥中央处理器的功能,同时完成各种任务,使多媒体效果有多元化的表现。新产品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市场售价均为100美元左右。
AST公司在加拿大的发展表明,个人电脑市场的可塑性很强,各大电脑公司之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AST公司电脑在加拿大的市场占有率,去年与苹果电脑公司都排名第三,各占11%,名列第二的是占15.3%的IBM公司,名列榜首的是康柏公司,占15.4%。进入1995年,AST公司已超过了IBM公司,跃居到第二位。
从电脑的发展趋势来看,在过去10年里,是企业争先选购最新的电脑产品,然后扩大到家庭用户。目前的情况恰恰相反,是家庭用户引导着电脑市场的新潮流,特别是在家中办公的电脑用户,都要求电脑具备光盘驱动器,以配合电脑的多媒体功能,而企业用多媒体电脑设备的只有个人用户的1/10。家庭购买电脑用户的大量增加,有助于降低光盘驱动器的成本。
加拿大市场分析家预测,在未来两年内,内置光盘驱动器的笔记本型电脑,将会占有全加电脑市场的30%,单是今年的销售额就会上升38%,达到5.26亿加元,而全加个人电脑销售市场总额为32亿加元。这种新型的多功能电脑目前售价仍显偏高,每台售价在6700加元至1.23万加元之间。到今年底,此类电脑中较廉价的产品,价格将会降至5000加元左右。作为电脑使用者的新宠儿,这一产品将使加拿大的信息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峰。
但美国两位未来学家本月初在加拿大预测,这场如火如荼的革命将会使加拿大的就业机会大为减少,企业结构也从“垂直型”和“男性化”向“水平型”和较为“女性化”转化。随着管理层“老板”人数的减少,就业市场就只剩下两种人:少数有知识、有技术的人才和大多数没有知识、“跟不上时代的人”了。 
(本报渥太华电)


第7版(国际)
专栏:英国通讯

  治学严谨出人才
——访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本报记者李文政
始建于19世纪20年代的伦敦大学学院与牛津和剑桥并列,被称为英国“水平最高的三大学府”。该校最早称为伦敦大学,后与当时刚刚兴建的一些学院合并,仍称为伦敦大学,而原来的“伦敦大学”为表示其与后来学院的区别,遂更名为“伦敦大学学院”。学院有8大学院、72个系,学生1.3万。在1993年英国对各大学研究水准的综合测定中,该校有37个系被评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不久前,记者应伦敦大学学院副院长鲍尔斯和该院医学院苏哈米教授之邀,访问了这所闻名世界的高等学府,印象殊深。
伦敦大学学院治学严谨,注重实际,建校100多年来,人才辈出,成果累累。全院有9名英国科学院院士,仅该院的工学院就有10名教师是英国皇家工程学会会员,100年来,该院先后有7人获得诺贝尔奖:研究惰性气体的拉姆齐、为无线电理论奠基的弗莱明、研究物理的布拉格、生理学的希尔和赫克斯利、医学的梅达沃和生物物理的卡茨。希尔教授获诺贝尔奖时年仅32岁。他为掌握人体肌肉的能量变化周期,经历8个寒暑,吃住在学校,工作累了,就在教室或实验室打个盹。8年间,平均每年写出20篇论文,终于少年成名,成为后人的楷模。欧洲首例在麻醉状态下的手术是在这个学院里进行的,它为外科学打开一个新世界;世界第一台扭力测力机也是在这里制成的……鲍尔斯副院长满怀感慨地说,一代代学者的科研成果,犹如大海的波浪一样,一浪高过一浪,成为伦敦大学学院最富生命力、最富创造力的象征。他说,巨匠们那种讲究实际、注重研究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来者,成为这所大学的宝贵传统。
现年57岁的苏哈米教授,从伦敦大学学院的医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已有30个年头了。30年里,他发表了7本专著,200多篇论文。他领导的肿瘤系在控制癌症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鼓舞人心的成就。他的研究室研制的30多种治癌药物,是英国大医药公司最欢迎的产品。苏哈米教授本人是骨癌治疗权威。在他主持下,在学校附属医院设立了有各科权威参加的药物治疗、化疗和放射治疗病房,不采用截肢的方法,使骨癌病人治愈率提高到50%以上。在基础理论方面,苏哈米教授正在探索在肺癌细胞表面找到新抗原的可能性。他的同事们,在以抗菌素治疗胃淋巴肿瘤方面、在非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方面和乳腺癌预报等方面取得了新成就。
重视实际是伦敦大学学院的传统。医学院的学生头两年在教室里上基础理论课,后3年在有经验的导师带领下,进行临床学习。毕业后,还要在主治医生带领下,进行两年至3年实习,才能独力工作。苏哈米每周给本科生上4个小时的理论课,还用83个小时在医院带学生,或参加会诊,讲课与研究没有明显的界限划分。这种体制使他最大限度地接触新问题、新思想,也就不断有新的研究课题。不过,他并不在医院再领取报酬。另外,所有的教授都是公开招聘的,通过竞争,聘用了校内外的一批优秀教授,这就保证了第一流的学者成为各学科的领路人。著名的学者以来此为荣,因为这里有他们充分施展才华的天地。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有4位是从事医学方面研究的,就是证明。
由于该学院贡献突出,英国政府在拨款方面给予一定照顾,但与其它大学相差不大。在经费上,它主要是得到社会的支持,仅去年一年,苏哈米教授主持的癌症研究得到的赞助款就达1000多万英镑。而苏哈米教授并不因此索取额外报酬。
告别苏哈米教授时,他对记者说,癌症研究相当困难,每个人只能在某个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如果大家都能取得一些成绩,我们就能在控制癌症方面进入新领域,我们也就能在科学研究的这座丰碑上镌刻上自己的名字了。
(本报伦敦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宇航员作客俄空间站
创美国太空飞行新纪录
据新华社华盛顿6月6日电(记者徐勇)首次“客居”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的美国宇航员诺曼·萨加德,在美国东部时间今天凌晨2时28分时打破了美国宇航员保持了11年之久的持续滞留太空的时间纪录。
今晨10时30分,在通过卫星中继与地面之间实况传输和接收电视信号的新闻发布会上,现年51岁的萨加德说,进入太空近85天来,他一直想念家人,因而正期待着能够早日与妻子和3个儿子团聚。
萨加德是与俄罗斯宇航员弗·杰茹洛夫和根·斯特列卡洛夫一起,于今年3月14日由俄罗斯“联盟TM—21”号飞船送入太空、并在两天后该飞船与“和平”号对接之后进入轨道空间站的。他是迄今搭乘俄罗斯飞船和空间站的第一位美国人。
在他之前,美国宇航员的持续飞行时间纪录是84天1小时16分钟,是由杰拉尔德·卡尔、爱德华·吉布森和威廉·波格在1974年创下的。
然而,与宇航员空间持续飞行时间的世界纪录相比,萨加德今天创下的美国纪录几乎只能算作“短途旅行”。今年3月搭载“联盟TM—21”号返航的俄罗斯宇航员瓦列里·波利亚科夫在此之前在“和平”号上已创造了439天的太空飞行纪录。


第7版(国际)
专栏:

  德美日合作研成新一代芯片
本报波恩6月7日电 记者刘华新、徐步青报道:德国西门子公司、美国IBM公司和日本东芝公司近日研制成功新一代电脑芯片(见右图新华社发),这种芯片的存储能力为256兆比特,相当于1.6万张打字纸的信息。
西门子公司一位发言人说,这一芯片估计最早在1998年投入生产,大批量销售大约要等到下世纪。
但是他强调,未来多媒体电脑由于将电脑、电话和传真等连成一体,对高存储能力芯片的需求将越来越多。据宣布,这种新芯片的研制费用为10亿美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