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6月21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艺苑撷英

  追求者的胜利
——听程桂兰独唱音乐会有感
时乐濛
程桂兰同志最近在北京举行的名为《幽兰之歌》的个人独唱音乐会,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我第一次听程桂兰演唱是20多年以前的事了。那时,她还不满20岁,刚从部队基层业余演出队调入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唱的是苏州评弹。又过了几年,她到北京参加全军第四届文艺汇演,唱的还是评弹,但很有些新意。我感到程桂兰小小年纪,虽还有些稚气,但声音甜美,很有表现力,这个年轻人有根底、有发展前途。
80年代以来,有些青年演员从民歌的舞台上“转移”了,民歌似乎不那么被人重视了。就在这个时候,程桂兰在全国民族民间唱法汇演中用方言演唱的《太湖美》,引起了轰动,得到了广大群众和专家们高度的赞许。程桂兰演唱《太湖美》的成功,使人们更加坚信中国民族歌唱艺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程桂兰演唱成功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演唱本身的范围。
1987年她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深造,师从很有教学经验的金铁林教授。1991年她在南京举办了名为《幽兰之歌》的独唱音乐会。1992年她在总政歌剧团的大型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中,扮演了女主角田玉梅,获全军表演一等奖。程桂兰还多次以国家、军队艺术代表团民歌独唱演员的身份出访欧、亚、美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得到所到国家和地区层次不同的广大观众的赞誉。最近在北京举行的这次音乐会,我认为是程桂兰多年来坚持在中国民族歌唱艺术领域里的一个新的高点,也是一个新的起点。
简单地回顾一下程桂兰走过的路程,我觉得她突出的特点,或者说作为一个比较成熟的歌唱家的可贵之处是有追求,并且为这个追求脚踏实地去实践。
我认为,程桂兰在歌唱艺术的追求上,起码有三点值得我们重视。一、在演唱上追求中国气魄、中国情韵、中国风格。像前面提到的《太湖美》以及她演唱的《恨似高山仇似海》、《万里春色满家园》等,都是很好的证明。二、在浩如烟海的民族戏曲、曲艺等民间音乐的宝库中吸取营养,结合自身的条件追求并逐步形成个人独特的演唱艺术风格。比如她演唱的京剧选段《乱云飞》,既严格遵从京剧行腔的要求,又决非一般意义上的京剧清唱,更不是“京歌”。她的演唱使人们深感这是一首以京剧板腔、旋律为主的民族声乐的崭新作品。程桂兰把她的“根底”中所有的“民族因素”都调动起来,形成了她演唱的《乱云飞》的独特风格,也使我们看到了她自己的演唱艺术的特色。三、博采众长,追求艺术素养的全面提高。程桂兰没有去追求大红大紫的风光,而是潜心学习,并尽可能多地到部队基层和人民群众中间,始终以一个战士的身份接受锻炼和检验,追求一种做人与从艺完美统一的境界。这一点我觉得对一个青年演员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特别在商海如潮的今天。据说有人戏称程桂兰有些“傻气”,我倒觉得这样的“傻气”,很值得提倡和发扬。艺术就是艺术,即使它走向市场,也不可能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而以艺术为事业的人更决不会是任何意义上的商人。
祝贺程桂兰独唱音乐会的成功。对于她来说,自然是比20多年前成熟了许多,但作为一个歌唱家,她仍然还是年轻的,她前面的路仍然会很长而且仍然不会平坦。(附图片)


第12版(副刊)
专栏:影视窗

  绿色证书……
——电视连续剧《秦川牛》观后
敬少文
陕西电视台在近3年来,锲而不舍地接连推出了反映农村生活的电视连续剧《庄稼汉》、《神禾塬》、《秦川牛》,从而构成了关中农村风情系列剧的三部曲。前两部剧已引起电视界的关注,《神禾塬》还入选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并获“飞天奖”。最近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秦川牛》在思想内容的开掘上深入了一层。其厚实的生活基础和先导意识显而易见。
《秦川牛》把它的生活环境与文化背景设置在农神后稷教百姓种庄稼的教台村,亲切而又意味深长。这里的农民自称是农神的后代,是正统的很有自豪感的农民。他们重视农耕,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农家“把式”十三能;他们更珍爱土地,从未断了对“教稼台”的敬奉与祭祀。然而教台村又地处旱塬,几乎避免不了自然灾害的侵袭。所以,当历史跨入80年代之后,他们又面临着双重挑战:改革开放的冲击和生存环境现实的险情。于是这个在国内可能算是最古老的村子里,又不能不发生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上的裂变与融合。在今天,怎样才算是个正统而合格的农民呢?教台村的老农民、老支书、老革命们和年轻一代,都陷入了沉重的思考和艰苦的实践之中。
电视连续剧《秦川牛》采用三点一线的结构,把准星瞄在了启示和提高农民素质这个“靶子”上,比较深入地触及了现实生活的本质,艺术而又质朴地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关中农村现实生活的画卷。
作品中的三点,是三段既连又断的重要事件,即农业科学家李禾来到了自然灾害严重的教台村推广旱塬小麦增产技术,从而改变了这些正统农民们的耕作观念;引水上塬本是极其平常的农田基本建设,却又与农民的习俗心态发生了撞击,从而在一些人的身上又碰出了火花;在教台村发展大棚菜和果树林也许并不稀奇,但这些农神后人们市场意识的萌生,却不能不让人惊喜。难怪教台村的人已经向往起了“绿色证书”,也难怪他们要为农业科学家李禾树碑,并把这块碑石立在了“教稼台”的旁边。因为他们的崇拜已经注进了新的内容。这就意味着这个最古老的村庄的人们,既不忘怀老祖先们的创造和辉煌,而又更加重视创造美好的今天和未来。他们还是正统而又自豪的农民!但他们从现实的生活状态中似乎已经悟到:要领上这个“绿色证书”,真得重视教育、依靠科学,积极地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如果说这三个点虽是层层推进,但尚有断裂之感的话,那么农业科学家李禾那种全心全意、深入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和行为就成了贯穿全剧的一条红线。如此铺排,既反映了现实生活的逻辑发展,又避免了刻意构制故事之嫌,给人的真实感更加强烈。李禾并不是救世主,在剧中他普通得几乎和当地的农民没有多大区别。但他确是科学家,他把自己的知识和心血贡献给了他的事业,而他的事业又确实为农民造了福,农神后稷如果天上有知,也会发出会心的微笑。
该剧在这三点一线上还罗织了许多认识的、感情的、民俗的线索,比如一对老革命夫妇对国家和生活的真挚感情,村民田喜喜由游手好闲而转变成了农业科技的积极分子。还有支书和村长在观念上的冲突,一对小夫妻感情的分裂与弥合等等。都是实实在在地从生活出发,从而表现出了一种审美情趣上向优良传统的回归。
剧名《秦川牛》寓意也颇耐人寻味。是象征传统的农耕文化呢?还是要表达农民那种坚韧耐劳的精神!是要张扬李禾的孺子牛情愫呢?还是要塑造一群拓荒牛的形象!似乎全都沾边,又似乎不完全都是。秦川牛呀,它就是秦川牛,很可能每个观众都会从自己的体验中得出不同的结论来。
绿色证书——秦川牛——这只能算是我的一点体味。


第12版(副刊)
专栏:

  讴歌华侨抗战
《生死千里》拍成
天上敌机狂轰滥炸,途中敌寇设下处处陷阱。险象环生中,南洋华侨组成的运输队历尽艰辛,战胜特务的破坏,打退日寇疯狂的围剿,终于为大部队入缅作战解救被围英军,杀开了一条血路。上海永乐公司和云南民族电影厂新近拍成的《生死千里》,是我国第一部正面表现陈嘉庚先生组织的南洋爱国华侨英勇抗击日寇的影片。该片由庄红胜编剧、执导完成,肖荣生、张勇刚、王澎等参加演出。日前在北京中影公司的观片会上,来自华侨界的老同志深情回顾了该片所表现的那段历史,并肯定了影片在题材上的开拓意义。(文亦)(附图片)


第12版(副刊)
专栏:

少数民族民间传统音乐舞蹈上荧屏
由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与日本JVC株式会社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系列片《中国少数民族民间传统音乐舞蹈》第一期作品日前已制作完成,开始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第一期作品收录了25个民族的音乐舞蹈共18集,每集50分钟。
这部大型电视系列片比较系统地收录了广泛流传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传统音乐舞蹈,同时还反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生活习俗、自然环境等。


第12版(副刊)
专栏:

  音乐,50年前的记忆
李焕之
回顾那50年前的战争年月里,我们音乐工作者是在和人民同甘共苦共命运的战斗中,越来越深刻地理解到“人民”这两个字的伟大含义。是人民的乳汁哺育了我们,培养了一代新人的成长。当年,我们绝大多数的音乐工作者,都是一批爱国求真理的热血青年,我们高唱民族解放的战歌,投身到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中。
我记得,当卢沟桥的枪声响了,那时我正在故乡厦门。在诗人蒲风的鼓励下,我为他的诗歌《慰劳前方将士》(原名《慰劳二十九军》)谱写成抗战歌曲,接着又写了《厦门自唱》、《咱们前进》等。后来又与“广州诗坛社”的诗人们合作了不少抗战歌曲,我为金帆的诗《保卫祖国》谱写了一首混声合唱。当我带着这些歌稿奔赴革命圣地延安,进入“鲁迅文艺学院”后,吕骥同志发现了我这首《保卫祖国》,立即建议印发给音乐系同学们演唱。不久,光未然同志带领的“抗敌演剧第三队”到了延安,他们也演唱了我这首《保卫祖国》合唱曲,这对我是多么大的鼓舞,当时我才是一个19岁的小青年。这使我体会到能为抗战出一份力量是多么令人兴奋而感到无比荣光!
延安是一座有名的“歌咏城”,到处都洋溢着动情的歌声,或矫健刚强,或舒展悠扬,或悲壮激越,或优美秀丽。这歌声是抗战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歌声给了我们力量与民族振兴的希望。
抗战时期的音乐,好比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是民族解放的交响乐,她反映了伟大的中国人民坚韧、刚强、无比丰富的精神世界。无疑,在抗战时期,歌曲创作与群众歌咏运动是主流。同时,在音乐文化的广阔领域中,全国各地——前方和后方的音乐专家和广大音乐工作者,也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进行多方面的开拓、建设。诸如兴办音乐教育,大量培育音乐人才;开展民族民间音乐的搜集整理研究,出版音乐期刊,从事理论著述等等。在创作各个领域,更是富于创新精神,大合唱、清唱剧、歌剧、歌舞剧以及交响乐的创作都围绕着人民战争与爱国主义的题材,产生了一批不朽之作,开创了人民群众新时代的音乐新境界。而延安的新秧歌运动,则已成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新型民族歌舞艺术。这一切都充分表现出:在强暴的法西斯敌人面前,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我们有必胜的决心,把敌人赶出国境。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露出了曙光。我们在抗战时期所作的开拓和建设,正是为新中国成立后的音乐事业长足发展,积累经验,准备条件。
今天,在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时候,我们深切地怀念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杰出音乐家张曙、任光等同志,以及在前线与敌人浴血奋战中英勇献身的音乐工作者,在这里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当前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改革时代,音乐艺术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我们音乐界要加倍努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创造更新更美的乐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