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6月2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

  命运对我太不公平
长期以来,我一直处于痛苦、悲伤之中。我的籍贯是上海,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我从小在一个偏僻的小城镇长大。那里闭塞,愚昧,教育相当落后。教师的整体素质较差,就别提我们这些学生了。上课时不是死气沉沉就是乱哄哄的,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学习得好吗?我自认为有良好的素质,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但是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学风,加上责任心不强的老师,我再努力也不行。看看人家上海的中学生,知识面广,思想成熟,交际能力强。看着别人从重点小学到重点中学再到重点大学,一帆风顺,前程无量;再看看自己,我就忍不住要流泪,有时甚至想嚎啕大哭。命运对我一点都不公平,我的前途要被这个鬼地方毁了!
广东茂名市灰雀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朋友信箱

  要在逆境中奋起
“灰雀”朋友:
你在信中描述了你所处的环境,你的处境我很同情,你的心情我也可以理解。环境对人的成长确实有很大的影响,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对于那些有着坚强毅力的人来说,环境未必能决定一切。古今中外,在逆境中奋起,创造出辉煌业绩的成功者,多如繁星。我想你也一定知道很多这样的故事。说这些故事,你可能会认为是老生常谈,离你很遥远。那么,和你谈谈我自己的故事,怎么样?
30年前我在读中学时,正遇上“文化大革命”,那是一个疯狂愚昧的时代,我们曾经热爱过崇拜过的许多美好事物,都遭到了粗暴的批判。当时有一个荒唐的口号,叫做“知识越多越反动”,知识分子是一个可怕的不光彩的头衔,常常和“反动”、“资产阶级”这样的帽子连在一起。我们这一代人在那个年代中都被剥夺了继续上学受教育的权利。中学毕业后,我被送到崇明岛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插队落户”。我当时所处的是怎样的一种环境呢?住在一间堆柴的小草屋里,没有电灯,只有一盏用墨水瓶做的小油灯。白天和农民一起干活,晚上只能独自一个人精疲力尽地对着一盏飘忽不定的油灯发呆……物质的贫乏,肉体的劳累,这些都还能忍受,最使我感到痛苦的,是精神的空虚。当时正是求知欲很强的年龄,多么希望能读书,能对辽阔的世界和浩瀚的人世有更多的了解,然而我的周围却一无所有,没有学校,没有老师,没有书。我曾经用这样的诗句表达我当时那种怅惘无望的情绪:“我是一只孤独的小船,没有樯桅没有帆,大海茫茫,何处是我的港湾……”
然而我并没有被恶劣的环境吞噬。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和彷徨后,我终于寻找到了和环境(也可以说是命运)抗争的途径。这途径是什么呢?一是读书,二是写作。虽然下乡时没能带几本书,但我还是想方设法找到了不少书。善良的农民向我伸出了热情的援助之手,凡是识字的,家里总有几本旧书,他们全都找出来送给我。在一个废弃的乡村学校图书馆里,我还找到不少有价值的文学书籍。这样,在我住的那间狭小简陋的草屋里,便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每天晚上在油灯下看书,是我艰苦劳累的生活中的最大享受。在书海中遨游,使我忘却了孤独和烦恼,我能够在书中听许多渊博风趣而有教养的人谈古论今,想象和思维的羽翼能飞抵一切领域。读书充实了我的生活,丰富了我的精神。除了读书,写作也给了我极大的乐趣。那时写作,根本没有想到要发表,也没有想过将来要成为一个作家。我只是通过写作倾诉我的思想和感情,记录我在乡村的所见所闻。我每天都在笔记本上写,有时是记一件事情,有时是发一段议论,有时描绘大自然奇妙的风景,也写诗,写读书笔记。这些文字,现在读来也许很幼稚,但是它们非常真实,没有任何功利的色彩,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写作不仅逐渐提高了我驾驭文字的能力,也使我养成了勤于思索的习惯,因为写作总是和思索连在一起的。
我以为,生活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靠自己来创造的,不愿意去创造的人,哪怕环境再优越,也不可能有所作为。我曾经在一篇描绘当初如何和环境搏斗的散文中这样感叹:“在黑暗中寻觅到的光明,是永远不会黯淡的。在狭窄中追求到的辽阔,是永远不会缩小的。在贫瘠中创造出的丰饶,是永远不会枯竭的。”这是肺腑之言。我想,如果当初我没有这段经历,没有在那盏微弱的油灯下度过的无数个漫长的黑夜,也许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灰雀”朋友,你现在所处的环境,相信比我20多年前在乡村所处的环境要好得多。这些年,国家在发展,生活在进步,很多地方已经或者正在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教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这样的趋势,任何人也无法阻挡。你所在的地方,我想大概也会如此的。如果你真如来信中所说的那样,“有良好的素质,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我想你是不会屈服于环境,也不会在同龄人中甘居他人之后的,你会用实际行动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表现出这些素质的。你说你不幸,如果仅就你所处的环境而言,我并不这么认为,如果你一味沉溺在沮丧、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的情绪中不能自拔,那才是真正的不幸和可怜呢!
我不知道你的真实姓名,你化名“灰雀”,是不是想以此来象征你的不幸?不过我想,即便真是一只灰雀,只要不畏风雨,展翅高飞,也是可以和其它美丽的鸟儿们一样,飞抵遥远的目标的。关键是你有没有飞翔的勇气。 赵丽宏
赵丽宏——散文家,诗人。1951年出生于上海。“文革”中曾下乡“插队落户”。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上海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著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30余部。作品曾数十次在国内外得奖,并被翻译成英、法、俄、意、日等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普通人的故事

亚基老人
初到新加坡打工,我常去红山巴刹(市场)买菜,每次都在一位和善老者的菜摊前,买最便宜的黄瓜和土豆。一天,老人问我,为什么不买些别的菜换换口味?我如实回答,工钱本来不高,还想合同期满回国时,尽可能多带些钱回家。因此,只有精打细算。老人听罢,表示理解。他说:“我把稍有破损的菜便宜卖给你行吗?”我点头同意。老人顺手把约5公斤左右的菜递了过来。我估了估价钱,掏出5元新币。谁知,老人又找回4元5角。这哪里是卖,分明是白送!我推辞不过,便问老人贵姓,他随和地说:“你叫我亚基好了。”
从此以后,亚基老人总是事先准备好一袋品种齐全的菜等我来拿。面对老人,我是又喜又愧:喜的是在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遇到了一位如兄如父的善良人;愧的是一个身强力壮的男子汉竟占老人的便宜。
我原以为,老人起早贪黑地工作,是日子不大好过的缘故。直到我应邀到他家里做客才知道,老人的生活与我想象的大不一样。宽畅明亮的组屋(单元房)前,停放着3辆汽车。轿车由女儿使用,小卡车和客货两用车是老人的运菜工具。走进室内,如同走进富丽堂皇的星级宾馆。老人的家里里外外都显得豪华气派。
我不解地问:“您生活这么富裕,为什么还要披星戴月拚命苦干?”老人笑着伸展双臂道:“因为我并不老,我还能做很多事!”我明白了,对于他来说,工作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一种乐趣。
我曾问老人:“为什么对我那么好?”老人说:“你是低收入者,20年前我和你现在的境况一样,也是低收入者。”原来,他是一位早已摆脱贫困而乐于帮助别人脱离困境的人。
后来,我不好意思总占老人的便宜,便不再去那个市场,一直到回国也没和他见面,但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河南郑州市沙口23号和融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编读往来

  对孩子别太苛刻
看了4月28日《读者之友》版张善菊写的《父女也应是朋友》和5月5日北京青少年研究所张弘平写的《善待孩子》两篇文章,觉得很受启发。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对孩子严要求是应该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些父母却往往苛求于孩子,有时甚至到了蛮横无理的地步。我和妻子就曾是这样做的。我的女儿今年9岁,正在上小学,平时学习挺认真,连年被学校评为三好生。可我们不满足,给她订下许多清规戒律。如放学后不许在外面玩,每次考试成绩不许在98分以下,等等,稍有违背,轻则挨骂,重则挨打。前一段期中考试,女儿的语文考了92分。我们十分生气,她妈妈举手就是一巴掌。尽管当时我们也心疼,但一点不后悔,更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对,因为我们认为这是为孩子好。
在看了上述两篇文章后,我和妻子前思后想,开始感到我们对待孩子确实过于专制、苛刻。我们大人身上尚且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更何况是几岁、十几岁的孩子了。有些事情,我们大人都难以做到,比如学习成绩,当年的我们就不可能门门功课得98分以上,可如今我们却这样去要求孩子。孩子身上有缺点,有不足,是难免的,我们做父母的应当理解和善待他们,认真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耐心加以教育和引导。正如张弘平的文章中所说:“善待,是从精神上给予孩子爱和支持,而不是一味指责;善待,是还给孩子平凡人过平凡生活的权利。”我想,这句话,是我们每个做父母的人应该牢牢记住的。
江苏东台市四灶镇周长越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人生一得

  岁月留真情
周朗
前不久,我们中学同学聚会了一次。告别中学时代已经20多年了,如今重新聚首,才看出岁月不饶人。曾经是英气勃勃的小伙、亭亭玉立的少女,现在都变成体态发福的中年人,白发在我们头上已不难找寻。可每个人举手投足还带着过去的影子,互相一交谈,同学间的感觉仍是那么亲切。那一天,关起门来,我们又笑又唱,又喊又叫,闹了整整一天。
这是真情的流露。其实,真情又何止存在于同学之间。 中学毕业,我离开家去农村插队,那是1974年4月。插队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一年多,可这是我难忘的一段人生经历。从那以后,每到4月,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京郊顺义县那个普通的村庄。去年4月,我们当年的知青聚集起来,回到插队的地方去看了一看。村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年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家家户户的房子都翻盖过,房顶上竖着电视天线……20年毕竟是不短的时光,这些变化在意料之中。令我特别感动的却是那些没有变的东西。当年的大叔、婶子,如今都已成了爷爷、奶奶,但他们质朴的热情没变,一见面就张口说出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然后忙着要烧水做饭,好不容易劝着坐下来,又拉着我们的手问我们离开农村后的生活,问父母是否健康,问孩子已经几岁,问得我们心里热乎乎的。回忆起插队时的往事,大家还记得真真的,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我们常常慨叹:时光流逝,带走了许多的东西,也改变了许多东西。但回首往事,我发现岁月并非无情。岁月的长河沉淀下来的东西,往往是最珍贵的。比如真情,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它让我们体会到人间的温暖。
真情有时是一种交流,当你真诚待人,发自内心地关心帮助他人时,你也得到了他人的直接回报,就像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
真情有时只是付出,付出者得不到回报或者不希望回报,就像日常生活中那些做好事不留名的人那样。但是付出者却能获得精神的充实、升华和永驻心中的美好回忆,这也是一种收获。付出真情的人,必然会收获真情。对此,岁月可以作证。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事中有法

  私设广告要挨罚
宾来
苏朋是北京一名个体出租汽车司机,自己拥有一辆“夏利”牌汽车。今年3月,一家外地糖果厂提出在苏朋车上绘制该厂产品的广告,给好处费3500元。苏朋同意了。苏朋驾驶着这辆车营运时,被工商行政管理局查获,除没收非法所得3500元外,还要罚款4500元。苏朋想不通:在自己的车上做广告,怎么能挨罚呢?
农民高国胜家住102国道沿线的路边。不久前,乡办建材厂找到他,打算出1000元钱在他家围墙上做砖瓦广告。高国胜想,既然能赚钱又不麻烦,就答应下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同志发现后及时作了处理,高国胜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被罚款2000元,对此,他很不理解。
这两起案件均涉及到私设广告的问题。首先,苏、高二人分别利用出租车、墙壁做广告的行为属于广告管理的范围。广告管理实施细则规定:利用报纸、期刊、图书、名录等刊登广告;利用广播、电视、电影、录像、幻灯等播映广告;利用街道、广场、机场、车站、码头等建筑物或空间设置路牌、霓虹灯、电子显示牌、橱窗、灯箱、墙壁登广告;利用影剧院、体育场(馆)、文化馆、展览馆、宾馆饭店、游乐场、商场等场所内外设置、张贴广告;利用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设置、张贴广告;通过邮局邮寄各类广告宣传品;利用馈赠实物进行广告宣传;利用其它媒介和形式刊播、设置、张贴广告,这些均在广告管理范围之内。
其次,他们是无证经营广告业务。广告法规定:从事广告经营的,应当具有必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制作设备,并依法办理公司或者广告经营登记,方可从事广告活动。显然,苏朋和高国胜不具备经营和发布广告的资格,更无能力对广告的内容、证明文件等进行审查。从规范广告活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需要来讲,他们理应受罚。
从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苏朋和高国胜两人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违反了法律。只考虑赚钱而忽视了守法,因此吃了大亏。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

  什么叫分期付款?
朋友们聊天,经常提起买东西用钱不凑手的苦恼,听说国外十分流行分期付款购买耐用消费品、汽车和房子,我国为什么不能借鉴一下,也开展分期付款购物,先享用,后付钱。我敢说,如果真搞起来,我们这些年青人首先会举双手赞成的。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东里刘兵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读者点题

  话说信用消费
本报记者罗华
我们不少人都有过手头拮据的经历:搬了新房子,却一下子拿不出钱来搞装修;看中了一台大屏幕彩电,可银行里的存款还没到期;给孩子买了一架钢琴,买电脑的钱就不够了……这里所说的手头拮据,不是过去那种没钱满足温饱的拮据,而是人们经济收入增加后,享受小康生活的愿望与即时承受能力有差距而形成的拮据。消费者购买价格较高、难以一次付费的商品,通常是先攒几年钱,或向亲朋好友借。殊不知,一种通过分期付款购物的消费方式,近一两年已开始在上海、广州等地出现。
国外的分期付款
分期付款购物,简单说就是消费者购买商品,不用一次性付清钱款,可分摊于数月、数年内定期偿还。商店售货,向来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为什么会同意消费者延期付款呢?这就牵涉到“信用”的问题。信用就是值得给予预付商品和货币信任的信誉。当商店同意购买者延期付款,银行同意向借款人贷款,就说明它们接受了购买者或借款人的信用,在这种交易中,购买者或借款人要承诺将来按期偿还钱款,并支付利息和手续费。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高涤陈介绍说:“分期付款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发达国家的应用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住宅、土地、大型娱乐场所等不动产销售,一般需要以不动产(如房屋)来作抵押。比如在日本,消费者买住宅,要先付总值的20%作为定金,此外60%向专门筹集住宅基金的住宅金融公库借贷,以后逐月偿还,一般20年还清,另有20%通过房地产经销商向银行借贷,也是分期付款。另一类用于高档家电、成套家具等耐用消费品的销售,消费者用信用卡分期付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金融系教师于瑾说:“分期付款消费方式在美国最为发达,它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家具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稳定增长,金融机构竞争激烈,许多工业银行转变为商业银行,热衷于发放消费贷款。消费信贷至去年底已累计9112亿美元,其中80%属于分期付款。消费者借债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在50年代为12%,到80年代达到20.5%,90年代初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现在这个比例为17%。”
“在发放消费贷款前,首先要对消费者进行5C内容的资信调查(即品德、能力、资本、担保物、周围环境,这五个词的英文首写字母皆为C)。这种调查可以由金融机构自己进行,也可以委托一种叫征信所的资信评估机构来完成。由于美国货币电子化程度高,通过电脑网络了解消费者资信度,既准确又简便。70年代以来,美国2/3的州还制定了《零售信贷法》、《分期付款法》,为消费信贷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了保证。”
银信公司的探索
分期付款实质是向个人提供消费基金,因此消费者的个人信用至关重要。在我国,个人没有凭信用进行消费的经验、习惯,而衡量个人资信度高低的重要标志——收入情况又无法从工资单、奖金单上完全反映出来,我国货币电子化也刚刚起步,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那么,怎样才能保证消费者资信度的真实性呢?这是国内开展分期付款试点的商业或金融机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上海银通信托资信有限公司(简称银信公司)是一家融金融信用和资信调查为一体的中外合资公司,开办分期付款业务一年多,在上海市有36家特约商店,包括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上海华侨商店、上海电子商厦总公司等著名商店,商品包括彩电、音响、空调、冰箱、录像机、摄像机、家具、电脑、钢琴、装饰材料、健身器材等20多大类1000多个品种。分期付款购物手续是这样的:消费者到特约商店选定商品后,凭身份证、户口本、工作证、工资单等个人信用材料,填写分期付款申请表,签订“分期付款购货合同”,由商店代收首期金。商店把这些资料传送给银信公司,进行资信度审查。除购买空调、冰箱、钢琴等不易搬动的大型商品和分期付款每月500元以下的申请外,一般要提供保证人担保,银信公司还要派出调查员进行家访。申请被批准后,商店便通知消费者提货。银信公司替消费者向商店一次性垫付全部货款,消费者则通过工商银行活期储蓄向银信公司分期还款,其中除商品价值外,还包括利息及手续费。一年期分期付款利息及手续费为所购商品价值的16%。
银信公司副总经理徐美丽说:“根据国内消费者隐性收入多的特点,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保证对消费者资信调查的准确性。如消费者每月还款数不超过家庭月收入的40%,即被认为有信用条件;银信公司还注意了解消费者所在单位的效益情况,以验证消费者收入的稳定性、连续性;资信调查的一个重要步骤是进行家访,通过与消费者谈话,看其是否有诚意,购物是否为个人所用。”为了简化手续,扩大业务,这家公司还面向各单位工会,集体办理职工“分期付款信用额度证”,并与工商银行信用卡部联合推出用牡丹卡分期付款,持证及持卡人可免除资信调查。
由于银信公司建立了一套较规范、完备的信用管理办法和制度,截至今年3月底,共受理消费者分期付款申请4000份,核准3400份,垫付货款1814万元,销出商品3220件,未发生一笔坏帐。
消费者心理准备
分期付款的好处很多。从大的方面说,它有利于疏导商品流通,扩大销售,回笼货币,减少购买力集中冲击市场的危险;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生产发展。从小的方面说,分期付款所购商品,以定合同时价格为准,消费者日后可避免物价上涨的风险;它有助于消费者灵活而有计划地安排支出,满足多项消费的需求,也迎合了一些年青人自强自立的愿望;由于提前取走商品使用,又和商店签有合同,商品的质量可得到保证。
尽管如此,分期付款购物的推广也遇到一些困难,从消费者角度看,要接受这种消费方式,还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首先,要正确看待负债消费。借款、负债,不过是支出融通的一种方式,人们为满足消费的愿望,总会有支出融通的要求,只是过去缺乏实现的条件。向亲朋好友借钱,也是负债,还要欠下一笔人情债,相比之下,向银行借钱,凭的是个人的经济能力和良好信用,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在银信公司受理的分期付款申请中,25—40岁的消费者占70%以上,这说明青年人比较容易接受这种负债消费观念。
其次,分期付款如果不是建立在买卖双方诚信基础上,便无法运作。在整个过程中,贷出消费资金的金融机构风险最大,因此事先的资信调查是十分必要的,消费者应积极予以配合。消费者的资信度决定着他的被信任程度,决定着被借贷的规模,所以从一开始就要格外珍惜自己的信用,摒弃欺诈行为。
分期付款购物方兴未艾,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国内一些商业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在努力拓展业务。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向缴纳公积金的职工个人发放住房抵押贷款,还面向工薪阶层开办了微利商品房抵押贷款销售(以所购房产作抵押,申请贷款,分期付款),受到广泛的欢迎。相信随着分期付款业务范围的逐步扩大,将促进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的合理发展,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世相百态

他们的“双休日”
上图:河北定州市小清河因缺乏整治,腐枝败叶拌着污泥汇成一滩沼泽,臭气熏天。实行新工时制的第一个周末,驻军某部四百多名官兵,跳进齐腰深的沼泽中,锹挖盆舀,疏通河道,用实际行动支援驻地建设。河北定州某部政治处 张天良
右图:黑龙江七台河市私营雅佳丽美发厅学雷锋活动小组成员,自五月初以来,每逢双休日,便走上街头,为群众义务理发。收入减少了,但职工们的精神富有了。黑龙江七台河矿工报耿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