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6月1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副刊)
专栏:一周一谈

  赛场带来的思考
冯双白
第三届全国舞蹈比赛在广州结束了。人们离开广州赛场时不但带着比赛中的欢乐和痛苦,也带着对比赛结果的相互冲突的看法、评价以及由此引发的思想深处的疑虑和困惑。
1980年的全国第一届舞蹈比赛,带给舞界的是心灵的震撼。从十年浩劫中的呆板和束缚里挣脱出来,舞蹈界又一次心情畅快地伸张开手脚,舞动起来!以男子独舞《希望》为代表,脱掉了各种外表的服装,裸露出健康的肌体和充满爆发力的肌肉线条的舞者,让人们看到了舞蹈自身的无穷表现潜力。
希望,是那一届舞赛留下的最宝贵的力量。
1986年的全国第二届舞蹈比赛,带给舞界的是说不完的创作故事和数不尽的人物风流。以杨丽萍、刘敏、沈培艺、李恒达等为代表的优秀舞者出现和《雀之灵》、《新婚别》、《踏着硝烟的男儿女儿》、《潮汐》、《小溪、江河、大海》等等一大批优秀作品的问世,让人们看到了舞蹈艺术天地的广阔和多种舞蹈风格共同繁荣的前景。比赛里的许多节目成为经常上演的保留剧目,有的已名留经典史册。辉煌,是那一届舞赛留下的难忘印象。
时隔九年之后,人们对这第三次全国舞蹈比赛却很难有一个统一的看法。希望和辉煌之后,人们在这次大赛里的感受可以用这样两个字来形容:冲突!
就作品而言,本届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两个节目《醉鼓》、《牧歌》,分别在中国古典舞和民间舞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前者在一张高高的八仙桌上运用古典舞的高难技巧塑造了一个醉中击鼓的舞者的形象,滚翻跳跃全从醉态舞出,醉中击鼓又为技巧的发挥提供了非常充分的动机,舞蹈语言和舞蹈形象达到了很好的统一。后者在蒙族舞的韵律里提炼富于造型感的元素,将演员的身体表现力恰如其分地融于艺术意境的勾勒之中,追求舞蹈的诗一般的境界之美。本届大赛里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缺少艺术的品味,几年以前就已经在舞界冒头的乱用、堆砌技巧的倾向在比赛中达到了令人不能容忍的地步。一些作品不管是否需要,滥用女演员的旁腿控制技巧,似乎她不抬起一条腿,停上几秒钟,就全然没有参赛资格了。为了突出演员的技巧和能力,有些作品脱离情节和舞蹈形象的需要,赶时髦似地使用高台,并让演员做出为技巧而技巧的动作。每当此时,剧场里的“圈内”之人就会喝彩并大声鼓掌,以至于有的评比结果令人费解。在舞蹈作品里使用技巧是无庸怀疑的,但是,怎样使用技巧?怎样才算合理地使用?在比赛的气氛里不用技巧而注重特定艺术品味的作品怎样得到承认?即使演员完成得很好但是使用“通用粮票”式的技巧是否损害作品的创造性?长此下去舞蹈比赛会不会变成全国技巧大赛?在所有这些问题上人们几乎没有交换过看法,自然存在相互冲突的评价。看来,全国舞赛需要严谨的组织,更需要清晰的理论把握和对艺术倾向与动态的全局性的认识。
本次比赛有一些令人关注之点。1.就创作倾向而言,现实题材的作品成绩突出,在许多节目里,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舞蹈人物形象的塑造问题得到了重视。相反,也看到一些远离生活的、内容空洞的作品,立意浅薄、无病呻吟、为舞而舞是这一类作品的典型特点,味同嚼蜡。
2.在创作手法上,一些参赛作品明显地跨越了用动作单纯讲故事的层次,也跨越了用夸张的情绪或做作的姿态造型取悦观众的阶段,进入一个真正属于舞蹈的天地,一个富于文化感的境地;在另一方面,我们仍然见到不少“落伍者”,有的作品依旧采用贴标签式的方法,用道具、服装、化妆等手段硬造舞象,有的作品挑不出什么大毛病,就是看上去似曾相识,人物依旧,服饰依旧,场景依旧,甚至所讲的故事也依旧!
3.有些作品充满了探索的魄力,在古典舞、民间舞的原始风格里提取舞蹈动机,发挥编导的想象力,体现出新鲜的编导思维和独特的艺术构思角度。但是,也有的作品在编舞上缺少新意,缺少章法,依靠舞蹈之外的手段去罗织看似华丽或雄壮,实际空洞无物的景象。这一类节目看上去也在努力出点新招,只是因为脱离了舞蹈的本体,所以缺少舞的魅力。
4.有的评比结果令人质疑,特别是那些在艺术上探索着新路并力求在创作中贯穿新思维、新方法,又塑造了比较完整的形象的作品,一旦落选,则引人发问。既然是比赛,自然有输有赢。但是如果人们的疑问超过了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而涉及到艺术评判的整体标准,则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警示:在艺术实践不断进步的时代,在第二次舞蹈大赛结束又经过了整整九年的实践探索之后,评比标准的设立应建立在充分的理性思考之上,否则实践领域中的探索、突破将与某些落伍的艺术观念和评判标准发生必然的冲突。
是否可以这样说,第三次全国舞蹈比赛,是一次内含了冲突又引发了冲突的大赛,而冲突的起源正是舞蹈界存在富于探索的精神又有迟钝的观念。有的探索成功了,有的失败了,另有一些缺少艺术品味却花样翻新者游荡其间。大赛给了人们一次检验实践和观念的好机会,也让我们看到中国舞蹈事业的现状。


第4版(副刊)
专栏:艺与人

  军旅摄影家高凤章
魏巍
高凤章同志摄影作品选集出版了,我为他高兴。
他在一九八四年之前,就是我军颇有名气的军事摄影家。从一九六四年到一九八四年,他搞了整整二十年新闻工作。开始,他只搞文字报道,间或写些短篇小说、诗歌和报告文学什么的,每年见诸报刊的稿件平均五十篇左右。他感到精力充沛,用这位农民儿子的话说:“浑身的劲用不完。”因此,他自学摄影,掏自己的钱买胶卷,到连队给战士照相,学技术。开始,他从胶卷包装盒上死记光圈、速度的运用,待他掌握基本功后,利用到新闻单位送文字稿的时机,专门找到摄影记者,一点一滴地学习构图和用光以及特技的处理,然后,再买些理论书籍照猫画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一件艰苦的事情。当他初拍的照片送到报社时,受到冷遇。他说:“我比你不缺胳膊不少腿,你能学会的技术,我也一定能学会。不超过你,就不是个男子汉。”从此,他很少睡过安稳觉,以十倍的努力拚命探索。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每年刊登在报纸上的新闻照片,高达一百张以上,有些还被画刊作为封面。吴印咸发表的理论专著,也选用他拍的照片作为封面,并对他的一些作品表示赞赏。全军、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也有他不少作品。他参加了多次摄影比赛,领取了几十张获奖证。香港、日本等地在刊登他的作品同时,还专门评论他的艺术造诣。高凤章同志没把学到的技术当成个人财富,他曾为部队讲过摄影知识课,经他培训的骨干,连他自己都数不清了。一九八四年以后,高凤章同志任机关领导。繁忙的公务,使他少有时间再拿相机,而他仍乘休假的机会,继续苦干。执著的追求,是他在摄影道路上不断攀登的源泉。
这本摄影作品选集给我突出的印象是,政治上的敏锐、技艺上的娴熟和精湛。如《五星红旗永不落》这幅作品,使人感到社会主义中国每前进一步都有坎坷,绝不是一帆风顺。这本摄影选集,构图新颖别致,用光讲究,除给人以美的享受外,还使人受到不少启迪和教育。解放军的光荣传统、以及如何继往开来、把新的最可爱的人铸成百战百胜的钢铁长城,我们都能从影集中得到启发。
高凤章同志这本摄影作品选集的后半部分是风光片,显示了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热爱。看他的风光照片,同样也给人以鼓舞。那清新的构图,对虚与实、大与小、远与近、高与低的巧妙处理,使人有美不胜收之感。
高凤章同志在摄影艺术上取得这样的成就不是偶然的,他舍得下功夫。为等一块云、一场雨、几片彩霞,他宁肯饿着肚子,不达目的不罢休。他不媚俗,不踏别人走过的路子去取巧。一九八四年,他拍的《队列进行曲》,是经半年多的思考观察和试验拍成的。《五星红旗永不落》这幅作品,在他心中打了两年的腹稿,终于时机成熟而获成功。由此看来,高凤章同志追求生活的深入,追求抓事物的真正内涵,坚持创新和发展,他走的这条创作道路,不同样给干各种工作的人以启示吗?


第4版(副刊)
专栏:

  音乐电视片有专辑
《中国MTV经典——中国音乐电视大赛作品选》,最近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发行,中央电视台“东西南北中”栏目编辑,北京英冠文化发展公司制作。
音乐电视是近几年在国内兴起的视、听艺术结合为一体的新的艺术品种,优美的音乐和多彩、绚丽的画面相得益彰,受到人们的欢迎。
这部作品汇聚了近几年来受喜爱的音乐电视片,既能为大家提供画面和歌曲的视听欣赏,又能为喜爱歌唱的人们提供卡拉OK伴奏,欣赏和娱乐融于一体,已推出LD大影碟、VCD小影碟和录像带三种载体的成品,收有《长城长》(董文华)、《二泉吟》(曾静)、《白发亲娘》(彭丽媛)、《祝你平安》(孙悦)、《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尹相杰、于文华)、《九月九的酒》(陈少华)、《走四方》(韩磊)、《中华民摇》(孙浩)、《小芳》(李春波)、《纤夫的爱》(尹相杰、于文华)等30首。(徐文)


第4版(副刊)
专栏:礼仪广场

  世界礼仪巡礼(十)
邀请和被邀请
由于工作关系,我们经常邀请客人或被对方邀请。在许多国家,如接到违反礼仪的邀请,会感到受了侮辱,极为不快,甚至会终止工作关系。我们经常把礼仪误认为仅是一种作法,而在许多国家则认为是一种规范或者惯例。例如在欧美,我们被邀请到朋友家去做客,献花给夫人是件愉快的事,但在阿拉伯国家,则是违反了礼仪。在工作会晤或餐桌上,我们吸烟自认为没有什么不妥,以为是嗜好,然而在有些国家则令对方不愉快,甚至使人愤怒。
日本注重盛情款待。日本人在工作交际中十分注重盛情款待,借此加深双方的感情。日本人在举行正式的招待会和会议时,都发出请柬,并附带有邮票的回执,以便知道对方是否参加,还通过电话再次确认。日本人在宴请结束后常邀请客人再去酒吧、酒馆或其它娱乐场所,称其为“二次会”。在日本以遵守时间为荣,常以分为计算单位,被邀请人一定要按时前往,千万不要迟到。日本人有互赠礼品的习惯,被邀请人更要注意备好适当的礼品前往。
韩国招待比生意更重要。韩国人非常重视通过干杯和宴会加深人际关系,特别注意款待好生意伙伴。韩国人在餐厅、酒馆、家庭招待客人是常事,也同样有互赠礼品的习惯。
泰国宴请频繁。泰国人喜爱频繁地举行工作午餐、晚宴等。泰国人不太饮酒,也没有劝酒的习惯,少有过量饮酒的事发生。
马来西亚大型招待会发请柬。个人之间的宴请用电话联络就可以了,但涉及到整个公司或几个公司的大型招待会则必须发出请柬。
新加坡宴请前需预先确认。在新加坡必须主动预先和被邀请人联系,确认好时间,然后发出请柬。如被邀请,无论如何繁忙,也要拨冗愉快接受。新加坡人在招待外国人时,很喜欢向客人介绍自己的朋友。
菲律宾到大门口迎接客人。在菲律宾如有重要客人来访,都事先通知传达人员和保卫人员不得失礼,并亲自到大门口迎接。拜访人不要迟到。如提前到达,应遵从传达人员或秘书的安排。
印度任何邀请都发请柬。在印度任何邀请都发请柬,请柬上写着时间、地点、服装要求等。被邀请人应按请柬的要求按时前往,千万不要忘记带请柬。
以色列和土耳其与西欧式礼仪一致。宴请与西欧一致,因此邀请人和被邀请人只要遵照西欧的礼仪就不会出问题。请柬一般在举行日的两三天前送到。(林氏创制公司供稿)


第4版(副刊)
专栏:

  北京舞蹈学院建立音乐剧基地
为了培养中国音乐剧的人才,发展中国音乐剧事业,北京舞蹈学院创立了音乐剧班,第一批学生正在招收,共30余名。
北京舞蹈学院的这一举动,得到了日本艺神集团的支持,大里洋吉董事长代表公司,已捐赠了100万元人民币的启动资金。这是资助的第一步。
音乐剧班将聘请国外的专家授课,演、学相辅,准备3年后演出一部著名音乐剧。(李平)


第4版(副刊)
专栏:

  北京音乐台成立“琴童联谊会”
目前北京市已有10多万儿童在学习各种乐器。由于一些家长对儿童学琴的目的和态度不够端正,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尽科学,儿童学习的环境、条件不够完备,使得儿童音乐教育潜存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北京音乐台在开设“音乐教室”特别节目和《学琴热线》栏目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和参与一些与学琴儿童有关的社会文化活动。1994年8月,北京音乐台推出“琴童联谊演奏会”,为学琴儿童提供走上舞台、相互交流的机会。为了使这一活动正规化、制度化,目前,北京音乐台正式成立了“琴童联谊会”,活动包括:组织琴童联谊演奏会;组织专家咨询讲座;为入会儿童提供各种服务并安排各种交流活动等。(萍)


第4版(副刊)
专栏:

  韩美林为亚特兰大奥运会设计钟塔群雕
于烈
画家韩美林应国际奥委会之约,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制作的永久性纪念物“钟塔群雕”,已于近期完成。
有17个国家参与的这次设计、制作纪念雕塑活动,最终选出12件作品永久陈列于亚特兰大广场。凡参与设计的艺术家必须是来自举办过奥运会国家的人,韩美林是唯一破例选中的未举办过奥运会的中国艺术家。为参与这一世界级的竞争,韩美林依据中国大钟的造型,吸取了华表的神韵,将象征奥运的五环从钟塔顶部穿过,形成一个汉字的“中”字,五环上镶有时钟,由电池带动,每两年更换一次。塔座四面各镶一尊巨大的口中滴水的龙头,其构思源于中国古老的计时器——滴漏,将中西方计时方法融为一体。钟塔高约9米,塔身由花岗岩制作,塔顶、塔座上的龙为铸铜,每个龙头重1吨余,加上花岗岩塔身、塔座,总重量约达20吨。钟塔制作费用由瑞士和中国共同承担。目前我国已有不少企业家看中了这一至少保存2000年不损的艺术品为投资对象。据悉,韩美林先生拟选一家有影响的企业共同合作,企业名称刻于钟塔底座上。
面对这一艺术上的奥林匹克竞赛,韩美林工作室的10余名艺术家奋战数月完成制造工作。该作品制造两件,一件送往亚特兰大,一件运抵北京,安置于天坛公园。(附图片)
左图为群雕近景。于烈摄


第4版(副刊)
专栏:经典唱片

  肖斯塔科维奇的电影音乐
周游
肖斯塔科维奇一生与电影音乐有缘。少年时代,尚在音乐学院学习的他就曾经迫于生计到电影院为无声电影伴奏钢琴,并且对于用音乐来为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做解释和意义上的延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的第一交响曲问世后不久,他创作了一生中的首部电影配乐《新巴比伦》,由此开始了与苏联电影发展史上众多导演的成功合作,先后写下了大约40部电影音乐,其中包括我们非常熟悉的《马克辛三部曲》和《青年近卫军》等影片。
由RCAVICTOR公司出版的一张肖斯塔科维奇电影音乐的唱片(编号:7763-2—RC)选录了他创作于60到70年代的三部作品:《哈姆雷特》组曲,作品116号;《李尔王》选曲,作品137号;《五天五夜》组曲,作品111号。前两部影片取材于莎士比亚的戏剧,后一部是现代题材。由比利时广播交响乐团演奏,塞雷布里尔指挥。
肖斯塔科维奇的电影音乐中保留了他在交响乐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一贯的风格特征,构思深邃,音乐语汇丰富感人,同时还富于画面感。在《哈姆雷特》中,“舞会”一段具有古典式的美感,“鬼魂”出现时则阴森恐怖。以现代生活为题材的《五天五夜》的音乐更多地具有作曲家的交响音乐的语汇特点,其中“废墟中的德累斯顿”一段,音乐与他的第11交响曲开头时的那个阴冷森严的主题非常相似。
尽管比利时广播交响乐团在人们印象中,与众多的欧洲交响乐团相比尚属不能“入流”之列,但是在乌拉圭指挥家何塞·塞雷布里尔的手中,这个乐团在这张肖斯塔科维奇的电影音乐唱片的录制中表现不俗,基本上完整地再现了肖斯塔科维奇作品风格上的独到之处。唱片音场较宽,乐队音色浑厚,音乐处理朴实无华,有一种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中异常鲜明突出的压抑感。虽然个别段落处理有些草率,而且独奏声部也有不尽如人意之感,但在音乐的总体上听来,优点大大多于不足。
对于那些对肖斯塔科维奇的电影音乐了解不多的人,这张唱片很有价值。


第4版(副刊)
专栏:

  游好彦舞团演现代舞
来自台湾的著名现代舞舞蹈团游好彦舞团已经到达太原,6月17日和18日演出两场,20日将到北京表演。
游好彦舞团以现代舞而名在舞坛,团长游好彦先生曾师从现代舞大师玛莎·格瑞姆,创作了《鱼玄机》等许多优秀作品。他率团赴美国演出时,受到专家与观众的褒扬,被《纽约时报》舞评家称为“带回了自己的风格”。
6月20日在北京展览馆剧场上演的舞蹈晚会上,他们将带来《神往》、《似曾相识》、《贲张》、《斗鱼》、《索》、《猎人与鹿》、《鱼玄机》等佳作。演出由北京文化局、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演出公司共同举办。(郭文)


第4版(副刊)
专栏:

  “师恩情”散文征文开始
为了歌颂教师的光辉业绩,展示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中国教育报与湖北天门市教委联合举办“师恩情”征文活动,通过一、两件往事讲述教师在自己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及他们的敬业精神,1996年1月底截稿。(进贤)


第4版(副刊)
专栏:

  桃李情深
著名声乐教育家王秉锐、赵碧璇教学35周年学生音乐会,于6月16日在北京音乐厅举行,受到观众和行家的称赞。
王秉锐教授没喝过“洋墨水”,却带出了国际声乐大赛的获奖者:苗青、郑咏、杜吉刚……他学的是“洋唱法”,却教出了民族歌唱家:孙毅、刘斌、杨九红……
他是教育家,又是歌唱家。
1954年,当他还在北京回民学校读书时,就以一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获得全国群众业余音乐舞蹈比赛优秀奖(一等奖),那年他19岁。翌年,他被团中央保送到中央音乐学院,先后随张相影、汤雪耕教授学习声乐,五年本科成绩优异,被留校任教。从此,他荡起教学与歌唱的双桨。正值歌唱黄金年龄,却赶上了“文革”,经历了不该有的磨难,致使声带受损。但他并未就此终止歌唱,他边治疗边练习,靠毅力靠刻苦,三年苦练,声带终于得以恢复。多年来,他培养出许多优秀学生,总结出一套教育方式,现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
王教授教学的成功,还得益于他生活的伴侣和事业上的好搭档——钢琴演奏家赵碧璇教授。35年来一个教唱,一个伴奏,配合十分默契,相得益彰。赵碧璇的钢琴不仅弹得好,作为声乐课的延伸和补充,她还能在学生演唱风格、语言规范上给予指导。
16日的音乐会,有他们的12名学生演唱。女中音歌唱家苗青特意从法国赶来参加演出,以表达对两位老师的深情。(周安)


第4版(副刊)
专栏:

  深圳将举办名家字画精品拍卖会
南方艺术品投资和拍卖中心之一的深圳市艺术品拍卖行,在举办了数次拍卖会的基础上,经过半年多的精心策划,将于6月25日在深圳市博物馆大厅推出’95中国名家字画精品拍卖会。
这次中国字画专场推出了赵之谦、张大千、齐白石、吴昌硕、徐悲鸿、黄宾虹、傅抱石、林风眠、李可染、黎雄才等名家以及卢禹舜、刘勃舒、贾平西、卢辅圣、何家英、林墉等才华横溢的中青年画家的作品。远在美国的施立华、杨明义也特地选了作品参加。另有3幅深受传统中国画影响的日本名家岗本秋晖、雅堂、静马的作品,共240余家318幅。
油画专场推出了罗中立、朱乃正、葛鹏仁、张隆基、俞晓夫、曹力、李燕、申玲、王玉平、袁正阳以及侨居海外的曹立伟、高天华、沈嘉蔚等优秀油画家68位71件作品。
此次拍卖会是深圳历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艺术品拍卖会,作品价格较平,价差跨度也很大,甚至适合于工薪阶层的收藏投资。此举立足于培养扩大收藏队伍,为中国艺术市场的兴盛做贡献。(文一)


第4版(副刊)
专栏:

  张平树榜书展举办
部队书法家张平树近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大型榜书展。
祖籍山东、现为第二军医大学中校军官的张平树,墨海笔耕30多年,能书各体,尤精榜书。行家评论,张平树所作榜书笔力雄强,翰墨飞动中折射出军人气质。
这次共展出其精心之作近百件,其中半数以上为6尺至8尺幅的鸿篇巨制,阳刚之气跃然纸上,使人耳目一新。(石军)


第4版(副刊)
专栏:天地一瞬

归高凤章


第4版(副刊)
专栏:

由北京市海淀区文化文物局、海淀剧院、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和北京鱼眼摄影协会联合举办的“美的瞬间”——赵明理舞台摄影艺术展,于六月六日至十一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现任海淀剧院经理助理的赵明理,长期热恋摄影艺术。他潜心探索,大胆尝试,使用多种摄影技巧和手法,对舞台表演艺术进行再创造,用心、用情抓住瞬间,拍摄了大批人物。图为《叱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