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6月1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文摘)
专栏:

  革命英雄主义重返精神家园
——《红岩》、《红日》等文学名著再度畅销述评
据初步统计,在第八届首都图书交易会上,《红岩》、《红日》等反映革命英雄主义的文学名著的订数令人瞩目。这表明: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的优秀作品开始重新占领图书市场,革命英雄主义正在重返人们的精神家园。
人们将眼光瞄向了五六十年代的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是因为这些作品富有传奇色彩和曲折的故事情节,字里行间流淌着揪人心肺的激魂荡魄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是长期积淀的、世代相传的、永不枯竭的民族之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人,就是靠着这种精神从苦难的深渊中,从被奴役、被压迫的屈辱中站了起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正是这种根本性的精神需求,呼唤着英雄和关于英雄的栩栩如生的作品,驱动着作家满怀着一腔激情,写下无愧于时代的作品,同时,吸引着人们对作品的心理投入和执著追求。
人们寻求革命英雄主义的情绪重新被点燃,不是一种自发的过程。去年以来,中央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颁布,以及由此引发的百部爱国主义电影(有的就是根据这些名著改编成电影的)的播映,加之当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准备工作等等活动,唤起了人们重读这些当代文学名著的冲动和向往。普遍的革命英雄主义的情绪就是在这种爱国主义的土壤中生长起来,并不断向纵深发展的。
这些文学名著再度热销图书市场,除了社会大众心理的正确引导外,还因其自身实现了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具有较高的质量。由此可见,真善美的东西是跨时代的、超时空的,而且像陈年名酒一样,时日越久,越会发出诱人的醇香。这些作品一经问世,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应,而且深深地植入人们的心中,将不断地遗传下去。
(5月29日《新闻出版报》郝振省文)


第8版(文摘)
专栏:

  休闲产业叩响中国大门
伴随着每周40小时工作制的正式实施,一个新兴的产业——休闲产业在中国出现。
按照科学划分,一个消费包括三个部分,即生存消费(衣食住行)、发展消费(学习、教育)、休闲消费(娱乐、享受)。展开来说,休闲消费涵盖了娱乐、旅游、健身、游戏等领域,休闲业带动了休闲场馆、运动器材、服装、旅游业、餐饮酒店、食品、饮品等产业的发展。
休闲产业作为当今社会的“朝阳”产业,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休闲产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它的发展能带动和振兴许多行业的发展;其次,现代休闲产业的发展将更多地依赖高新科技,有助于高新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第三,由于现代休闲产业的时尚潮流是贴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因此休闲产业有利于推动环境保护;第四,提倡健康、文明、科学的休闲消费,有利于调整中国人消费结构中的不合理和落后成分,更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 (6月1日《工人日报》陈见文)


第8版(文摘)
专栏:

  “专业对口”缘何渐失“市场”
大学生舍弃所学专业频频“跳槽”的择业行为,引起社会关注,这给人们带来什么思考和启迪呢?
据了解,在大学生毕业分配中,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一位负责学生毕业分配的大学教师对专业对口下了这么一个定义: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的主体是与所学专业直接相关,诸如搞专业方面的教学、科研或实际操作,一句话,是靠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吃饭。他认为,凡是在工作中所用到的纯专业知识不多或根本没有涉及到专业方面的知识,这便是专业不对口。
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可不可惜?这是局外人问得最多的话。一位在三资企业搞营销的电子专业学生说,大学四年的学习不在于学一点专业知识,而是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这种综合素质使他们能较快去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不少大学教师一致表示,现在的大学学习过程主要是打基础的过程,并不是非常专门化,大学生在学校里打的基础是差不多的,比如在外语、计算机等方面。而用人单位的看法是,选择用人主要看他们的自身素质,在某种程度上说,选择专业不对口的学生还有一个好处,能为工作带来全新的感觉,有利于专业交叉。
随着人才市场的建立,用人单位、培养单位(学校)、学生都在思考,学校面对社会需要,有必要对学生的专业结构进行调整,改革课程设置,以让学生能够更大程度地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有不少教师奉劝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时候,还是要慎重,毕竟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如果在工作中能够发挥作用,在专业上进一步发展,对每位大学生来说都是好事,事业的发展是需要比较坚实的基础的。(5月22日《文汇报》丙奇文)


第8版(文摘)
专栏:

  崔乃夫谈中国慈善事业
6月1日,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崔乃夫前往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参加捐赠活动,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慈善组织行善积德,总的来讲,是帮助社会不幸的人和不幸的社会群体,如残疾人,某个贫困的家庭,不幸的个人。另外,在发展过程中,把社会的很多方面也都列入了慈善工作的范围,比如某一个古老的艺术现在衰退了,要扶持它;儿童教育存在问题,要帮助它,包括的范围非常广。由于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原因,慈善事业在中国中断了40多年,现在重新开始,目前最主要的是培养慈善意识,呼唤道德,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实际的道德规范。你有了财富,你就必须拿出一部分来回报社会,因为你的财富来自社会。在普遍贫困的社会中,或者人们处于平均主义的社会,是不可能产生慈善事业的,因为人们即使有善心,也无力去帮助别人。当社会人均收入有了明显差距时,一部分人就有可能拿出钱来帮助另一部分人。我认为中国社会现在已经到了这个阶段,已具备开展慈善工作的条件。因此,我们成立了中华慈善总会。但是要做好这项工作,我认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为全国最大的慈善组织,我们中华慈善总会正在进行一些探索,找出一条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道路。慈善工作面很广,不可能一下子全面铺开,我们近期的工作重点是安老助孤。 (6月4日《北京青年报》植万禄王灏铮文)


第8版(文摘)
专栏:

  老舍教子八章
《光明日报》刊载舒乙的文章,谈老舍先生的教育思想。
一、“木匠说”:一九四二年八月,老舍先生曾写过一篇叫做《艺术与木匠》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作文艺写家,我决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作木匠、瓦匠,或作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二、“不必非入大学不可”:老舍先生在给妻子的一封信里谈到对孩子们的希望时写道:“我想,他们能粗识几个字,会点加减法,知道一点历史,便已够了,只要身体强壮,将来能学一份手艺,即可谋生,不必非入大学不可。假若我看到我的女儿会跳舞演讲,有作明星的希望,我的男孩体健如牛,吃得苦,受得累,我必非常欢喜!我愿自己的儿女能以血汗挣饭吃,一个诚实的车夫或工人一定强于一个贪官污吏,你说是不是?”
三、儿童“宜多玩耍”:老舍先生特别珍视儿童的天真,认为这是天下最可贵的,万万不可扼杀之。老舍先生主张儿童“宜多玩耍”,最害怕看见“小大人”、“小老头”和“少年老成”。老舍先生有一句名言:“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可见,孩子的天真,在他眼里是何等重要,何等神圣!
四、“不以儿童为玩物”:老舍先生说:“每当摩登夫妇,教三四岁小孩识字,客来则表演一番,是以儿童为玩物,而忘了儿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长也。”
五、“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对待孩子”:老舍先生提倡对待儿童必须有平等的态度,主张尊重儿童,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在这方面他是身体力行的。
他爱给儿童写信,在信中常用幽默的话开玩笑,甚至悄悄地向儿童宣布自己的写作计划。《四世同堂》第三部的写作大纲便是在给冰心的大女儿——一位中学生的信中首次披露的。在他面前,孩子可以自由说话,他认为孩子有权如此,并希望普天下的父母都有这样的态度和胸怀。
六、“崇尚大自然”:老舍先生更喜欢乡下孩子。虽然,他们穷,甚至脏,可是他们纯朴、忠诚、讲义气、人格高尚,而且懂得大自然的许多奥妙。他希望孩子们尽量贴近大自然。
七、“鼓励创造”:老舍先生喜欢看儿童写大字,以为是一大乐趣。“倒画逆推,信意创作,兴之所至,加减笔画,前无古人,自成一家,至指黑眉重,墨点满身,亦且淋漓之致。”这是他对孩子们的描述,推崇孩子们的这种创造性。
八、“新青年的最高目的是为国家社会做点事”:老舍先生早年在《赵子曰》和《二马》两部长篇小说里猛烈地批判了当时的一些大学生,认为他们一是脑子里没有国家观念,只想自己作官,二是虚度年华,不好好用功,没有真本事。他说:“好歹活着的态度是最贱、最没有出息的态度,是人类的羞耻!”还说:“新青年最高的目的是为国家社会做点事。为国家死是在中国史上加上极光明的一页!”


第8版(文摘)
专栏:

  农村环境污染不容忽视
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农民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农药的使用和管理不当,以及乡镇企业废物的排放等。农民生活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造成饮用水源的污染和居室空气的污染。含有病原微生物的人畜粪便,通过对水源的污染而进入人体,如伤寒、副伤寒、霍乱、副霍乱、痢疾、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和钩端螺旋体等,都通过水进行传播。炉灶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给农民身体健康也带来严重危害。如云南某县农民使用传统式火炕作为取暖和炊灶,以本地产烟煤为燃料,当地农民肺癌死亡率达151/10万,远高于以木柴为燃料的农民1.0/10万的死亡率。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研究证实,该县肺癌发病率高的原因是室内空气污染。湖北省鄂西自治州及贵州某些高寒山区等地流行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当地农民长年燃烧含高氟的煤,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及农民食用悬挂在室内的被氟严重污染的食物(如玉米、辣椒等)所引起。农药污染环境后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产生各种危害。
乡镇企业带来的污染,其危害程度则视其排放污染物的种类而定。如化学性毒物可引起急、慢性中毒。(5月16日《生活与健康》孙燕文迪康摘)


第8版(文摘)
专栏:

  保健品骚扰高考生
谁也不知从何时起,一些生产营养滋补品的企业开始为考生们“分忧解愁”。
细心的家长们发现,一些声称可以为孩子们补脑的营养滋补品竟是新时代的“万金油”——“三八”节,向妇女同志奉献爱心,妇女同志吃了安心;老人节,给老人予以关怀,吃了可以延年益寿;现在高考临近了,又成了高考学子的“成绩守护神”。
一位中学教师说:高考前,给考生增加一些营养是需要的,但是如果一定要把考试成绩好坏和吃某种牌子的营养品挂起钩来,便有相当大的误导性,甚至会使一部分学生产生依赖思想,认为只要服用某种品牌的营养品,就一定能考上大学,从而忽视主观努力,磨钝冲刺的锋芒。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浙江医大营养系教授凌诚德认为,增加考生的营养,主要靠饮食摄入。他希望考生家长不要过分迷信营养滋补品的神奇作用。
高考前的“保健品骚扰”在一些地方形成了不大不小的冲击波,社会各界对此多有评说,但人们的共识是:有的企业过分夸大自己产品的神奇作用,这违背了《广告法》,对此应该有人管一管。(6月2日《中国青年报》薛建国文)


第8版(文摘)
专栏:

读报 (六月五日《讽刺与幽默)李化球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