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6月1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科教兴国再展宏图

  集腋成裘可派大用场 百川归海能行万里船 
广东形成多元化科技投资格局
本报广州6月15日电记者郑德刚报道:若论人才的密集程度和总体科研水平,广东目前不仅无法同北京、上海等城市抗衡,甚至还逊色于其它一些同等城市,然而广东的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的整体经济实力却是有目共睹的。广东的经济建设保持着健康、稳定、持续的快速发展势头,究其原因,高新科技产业异军突起并迅速壮大,不能不说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广东的高新科技产业之所以能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则归功于一个日渐成熟的多元化高新科技产业投资格局的奠定。
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能创造可观经济效益的生产力并迅速商品化,资金的高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建立一个多渠道、多层次的多元化高新科技产业投资格局不仅必要,而且必需。在这方面,广东不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而且羽翼渐丰。
近年来,广东省用于科技事业的投入每年递增幅度达10%。1993年,广东省政府设立了科技专项资金,当年即投入9200多万元,去年达1.7亿元。利用这笔资金,广东又设立了自然科学基金,作为重点支持应用基础研究和培养科技人才之用。在这之前,广东各地大都建立了类似的科技发展基金,到去年已累计投入资金3亿多元。1993年,广东省还利用科技专项资金3000多万元,成立广东省科技创业投资公司,直接帮助企业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为扶持科技开发,仅去年广东省政府的科技投入即达8亿多元,居全国之首。
金融部门对高新科技实施倾斜政策,是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的坚实基础。在这方面,广州市工商银行可谓独具慧眼,早在10年前,该行已在广东省内率先开展了科技贷款业务,10年累计发放科技开发贷款近9亿元,先后有300多个企业的850余项科技项目得到了他们的支持,新增产值达40多亿元,创汇12亿美元。目前,该行的科技开发贷款业务已成为其主要信贷业务之一,发放的这类贷款占全省工商行同类贷款近40%。
在各种利益的趋动下,一批深谋远虑的企业家也把目光盯在了高新科技产业上,看准了就一掷万金。他们的介入,大大拓宽了科技开发资金的来源。广东省近几年来建立起30多个工程技术研究机构,投入资金达5亿元,其中大部分是企业投入的,这些机构每年直接或间接创造的经济效益高达数十亿元。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学界人物

  创造“魔幻晶体”的人
——记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研究员陈创天
本报记者江宝章
一块薄如蝉翼,指甲般大小,看似与普通玻璃无异的晶片,却有着比黄金贵重十几倍、几十倍的身价。这种令人吃惊的小“玻璃片”,就是与计算机、通信、生物、激光、航天等并列当代技术发展重要前沿的新材料技术中的非线性光学材料。
自从第一台激光器问世以来,人类科学技术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然而由于激光只能产生几种特定的波长,它的应用范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1987年以前,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要想得到连续可调的一定波长的激光源,就要更换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激光染料器,而每个染料器的使用寿命不超过30分钟,使用极不方便。尽管科学家们从原理上知道用非线性光学晶体能够实现以上功能,然而直到陈创天和他的非线性光学材料研究小组第一次向世界公布他们的“中国牌”光学晶体之前,这种令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晶体”始终在虚无飘渺中。
1986年6月,美国旧金山,第14届国际电子学会议和激光与电光会议正在这里召开,4000多名世界光学材料专家聚集一堂。当陈创天刚刚公布完他所带来的光学晶体偏硼酸钡(BBO)的最新测试数据时,会场上响起了热烈掌声,40多位科学家,向他提问题、索取资料,迫使会议不得不中断近半小时。
“那时,我确实感到作为一个中国科学家的骄傲。”陈创天对记者说。然而半年前,当陈创天带着BBO晶体来到斯坦福大学,同著名非线性光学专家拜尔教授合作测定它的各项非线性光学性能时,许多美国同行对它的性能还是将信将疑。先进技术和设备测试的结果震惊了国际学术界:BBO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德高望重的拜尔被这块美妙的晶体迷住了,称它为“超级晶体”或“魔幻晶体”。
自从BBO晶体问世后,技术界、产业界所追求的一种简便的激光光源连续可调方法成为现实,桀骜不驯的激光终于成了人们手中随心所欲的工具。而存在了20多年的全球激光染料器生产线也由于这种晶体的出现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此后,陈创天和他的小组在BBO的基础上又推出了第二代(LBO)、第三代(KBBF)和第四代(SBBO)晶体,大大扩展了激光光谱的可调范围,晶体的光学性能也更加优越,至今仍居世界领先地位。BBO、LBO晶体先后被美国《激光与光电子学》杂志评为1987年度和1989年度世界十大激光高技术产品,同时也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中科院1988年十大科技成果之一。
在新近召开的国际激光、电光学会议上,陈创天和他的科研小组的最新成果——SBBO再次引起了世界光学材料专家们的极大兴趣。
展望未来,光电子的时代正大步向我们走来。光学晶体材料作为这一新时代的高技术产业正越来越显示出它广阔的发展前景。陈创天和他的科研小组的“中国牌晶体”,将永远是中国的骄傲!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国家教委提请社会各界
警惕欺骗性招生
本报北京6月15日讯新华社记者尹鸿祝、本报记者毕全忠报道:国家教委有关方面负责人今天发表谈话,就目前社会上欺骗性招生问题提请社会各界、特别是考生提高警惕。这位负责人强调,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要采取措施,对乱设办学点、乱招生、乱收费、乱发学历文凭等行为予以坚决制止和处理。
这位负责人指出,国家历来十分重视高等学历教育的规格、水平和质量,有严格的管理规定。但是,一些单位、民间机构、个人和学校不顾国家的三令五申,违反政策规定,擅自举办高等学历教育班,自行在社会上招收未参加高考的待业青年和在职职工。有些办学点既无师资,又无校舍,租用教室、厂房和旅店,拼凑师资进行教学。有的虽然办在中等学校或其它学校内,但是这些学校不具备进行高等学历教育的办学条件和教学、管理水平。
这位负责人说,国家教委已经公布了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成人和普通高校名单,凡未在名单之列的任何其它机构均不具备国民教育序列的高等学历教育资格。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开发利用结合教育科研并举
我国藏医药事业快速发展
本报讯我国传统的藏医药学在改革开放中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教育科研迅速发展,开发利用成效显著。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五省区的各藏族自治州、自治县都普遍设立了藏医医疗机构,近3000名藏医药人才遍布牧区草原。
近年来,我国藏医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使这一古老的民族医学有了众多传人。昔日主要依靠拉萨药王山的“医学利众院”、“门孜康”等寺院培养,现在以师带徒学的模式已被彻底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学校培养、班级授课的现代教育体制。青海省创办藏医中专学校,西藏建立起国内第一所藏医学院,青海又首开藏医大专自学考试的先河。目前,藏医专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已经制定,《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等20多种藏医教材编成出版,近几年培养的高、中级藏医人才达1200多名。
国家还把藏医科研列为藏区医学科研的重点之一,大力推动藏医药学术水平的提高。青海、西藏两省区成立了专门的藏医药研究所,《四部医典》、《晶珠本草》、《蓝琉璃》等十多部藏医典籍得到发掘整理,有的被译成俄、英、德、日等多种文字,为海内外人士所注目。
经过多年考察,我国已探明2000多种藏药资源的分布、生长及贮藏等情况,并制定出了相应的藏药标准,常用藏药和名贵藏成药如七十味珍珠丸、二十五味松石丸的生产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全国每年可生产各类藏药20多万公斤,基本满足了藏区内外的需要,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藏医还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不断吸收现代医学科技的新成果,大大提高了诊治水平。闻名遐迩的藏医药浴治疗法在主治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独领风骚,有效率高达94%。前不久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在对细菌性痢疾的治愈率上,藏医高出西医9个百分点。西藏自治区藏医院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有效率高达90%以上。此外,藏医在防治偏瘫、高血压、乙型肝炎等疑难病症方面也取得明显进展。(魏健翔)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大毕业生去向落实
到基层、边疆和国家重点建设单位的明显增加
本报讯北京大学95届毕业生的就业安排已接近尾声,99%的毕业生已落实了就业或继续深造的去向,3/4的研究生和50%以上的本科生将在各条战线参加工作,到基层、边疆和国家重点建设单位工作的明显增加。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10多万人,毕业生就业安排工作非常繁重。北大今年研究生毕业858名,除出国、在国内继读博士学位共204名外,其余654名全部参加建设工作,现已落实工作单位的有640人,占98.4%;本科毕业生1443名,跟往年一样,有近一半继续深造,其余780名就业,已有99.6%落实了工作岗位。
今年北大毕业生共有108人去国家重点单位工作,其中有7人到县级以下单位,8人到西藏和边远地区;研究生到国家重点建设岗位的有64人,占毕业研究生的11%。
北大研究生就业去向符合国家对高层次人才流向的要求。研究生绝大多数在服务范围内就业,层次比较高。其中到高校工作的占36%,到科研单位的占18.2%,到国家机关工作的占24.8%,以上共计79%。本科毕业生除去重点建设单位的之外,去高校、科研单位、机关的占37%,还有6人去了乡镇企业,10人到农场工作。(毕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南开大步走向国际化
积极开展交流与多边合作
本报天津6月15日电记者肖荻报道:南开大学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积极开展高层次教育和高技术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成为引进海外智力、培养高级人才的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南开先后与美、日、德、法、英、俄、澳、韩、加、意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99所大学及国际学术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在巩固基础学科、支持和充实短线与薄弱学科方面,学校邀请了世界著名科学家陈省身、杨振宁、李政道、李远哲、丁肇中、袁家骝、吴健雄、韩素音、杨叔坦、桑恒康、叶嘉莹等来校讲学或主持某一科研部门的工作,在提高学校师资队伍专业水平,培养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方面作用显著。特别是去年5月,南开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一起同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及蒙特利尔大学,突破国际学术交流双边合作的常规模式,缔结了“三对三”合作协议,其领域涉及高科技、信息网络系统、应用经济、环境管理、生命科学等重要学科,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南开生命科学院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生物工程合作项目中,先后派出21人出国研修,有7人回校后晋升为教授,开设了该领域新兴边缘学科课程,并承担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南开近10年招收外国留学生1746名,短期汉语班学生2329名,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涉及23个系科、40个专业,成为外国留学生教育发展最快的高校之一。在由全世界900余所大学组成的大学国际联合会中,南开当选为常务理事学校,并被誉为国际开放性大学。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房山区向建筑工人赠书
本报北京6月15日讯今天上午,在北京市房山区花乡工业区工地召开的“双百工程”赠书会议上,北京市和房山区领导向房山区建筑企业的100个图书室,各赠送了100本书。
房山区委针对本区建筑企业多、在京施工队伍多、外地进京民工多的特点,创建100个微型流动图书室,为100个图书室各赠100册书刊,以解决建筑工人、特别是外地进京民工业余文化生活单调、贫乏的问题,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邹中华)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三新农业知识大赛评奖揭晓
本报讯由农业部科技司和《农村青年》杂志等40余家农业科技期刊共同举办的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知识大赛日前结束,共评出1141名获奖者。农业部副部长洪绂曾等为获奖农民代表颁奖。
两年来,这40余家农业科技期刊都开辟专栏,用较大篇幅介绍农业科技新成果,向农民普及科技知识,并编辑出版了《中国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大全》等书籍,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对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建科)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科学施肥”科普报告会举行
本报讯由中国科协和天津市科协等举办的“科学施肥”科普报告会日前在天津武清县举行。由中国农科院土肥所研究员林葆向来自全县34个乡镇的农技站长、农民技术员讲授了最新的科学施肥方法,受到了技术人员的欢迎。中国科协副主席高镇宁、王连铮和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张道成等一起参加了科普报告会。(科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外商看好国有企业科技优势
本报讯国营北京第七三八厂近日与全球第三大微机厂商——美国柏力公司合作,生产新一代计算机。外商说,他们选择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因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有着良好的信誉和雄厚的科技优势,是最佳的合作伙伴。据了解,联合组建的北京有线电总厂柏力计算机系统公司,将负责在中国境内的PACKARDBELL计算机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王陆军)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威帆推出新汉字系统
本报讯福州威帆微机系统有限公司最近推出一种新颖的汉字支持系统——ACCSS。据介绍,这套系统适用于目前流行的各种显示适配卡,能提供各种中外文字的精密字库和汉字输入方法,并有7000多条词汇及用户造词功能。(陈刚)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壮乡群众自觉计划生育
广西12年少生600万人
本报南宁6月15日电记者罗昌爱报道:计划生育已成为壮乡各族群众的自觉行为。据去年统计,全区人口出生率已降至18.8‰,人口自然增长降至12.2‰。从1982年以来的12年里,广西累计少生人口达600万,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广西是人口密度很大的省区,人口多、耕地少,严重地制约这个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情区情教育了各族干部群众,许多人正在逐步转变“多子多孙多得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以及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自觉少生优生。地处大石山区的荔浦县,按控制人口计划,1994年全县应生小孩7191人,可实际只生4149人,一年内就少生了3000多人,另有819对夫妇主动退回了二胎生育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使荔浦很快跃上了广西经济强县的行列。与1989年相比,1994年广西人口出生率从20.34‰降至18.8‰,下降了1.5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4.62‰降至12.2‰下降了2.42个千分点,初步实现了人口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湛江市新华书店深入部队、厂矿、乡村,开展售书服务活动,拓宽了销售网络。图为该店到海军某部售书时的情景。 颜训强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