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6月14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副刊)
专栏:书话人语

  《放下你的鞭子》与歌德
杨开显
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不能忘记当年《放下你的鞭子》对抗日爱国大业所作的贡献。
这出由集体创作、陈鲤庭执笔的优秀街头剧表现了逃荒的卖艺父女的悲惨遭遇,愤怒地控诉和鞭挞了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的罪行。这部为配合抗日救亡的独幕剧很快就风行全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的抗日爱国情绪,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场面之感人,影响之深远,在我国话剧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这出话剧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除了时代等因素外,也与它从编剧到演出的高度民族化密不可分,因为只有民族化的东西才会引起民族人民的共鸣。因此,在广大观众心目中,《放下你的鞭子》属于我们民族自己的土特产是必定无疑的了。
但是,恰恰是这部最为革命化和民族化的话剧,是从国外引进加以改造而成的。它是根据德国文豪歌德的长篇小说《维廉·迈斯特》的第一部《维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迷娘(一译眉娘)的故事改编的。《维廉·迈斯特》(第二部是《维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是歌德全部文学作品中仅次于诗剧《浮士德》的重要作品,前后断断续续写了50余年。歌德通过主人公维廉·迈斯特的学习和漫游,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画面,描述了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应达到道德和人性的自我完善,并以一个树立了人生理想的完美的人投入现实生活,因而这是歌德的一部“教育小说”。
18世纪末期德国的迷娘和竖琴老人的故事被移植改编为20世纪前期中国的《放下你的鞭子》中卖艺父女的故事,这是歌德未曾预料到的。但是它却印证了最先由歌德和赫尔德尔提出的“世界文学”的主张:文学是人类感情相通的美好形式,是人类精神共享的宝贵财富。基于此,中国人民分享了100多年前歌德创造的精神财富,并改造为抗日爱国的有力武器。这是歌德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这种现象看似偶然,而实则在偶然中蕴含有必然的沟通。歌德的作品在中国人民心中引起感情的共鸣。这种共鸣在中国抗日战争来临时就会被抗日爱国的热情引爆为抗日的雷光电火。
同时,歌德对中国也怀有深厚的感情和敬意。他阅读了一些中国文学作品如《好逑传》、《赵氏孤儿》、《玉娇梨》、《花笺记》、《百美图咏》、《在五台山上的鲁智深》和《今古奇观》(一部分)等,也研究了中国的哲学,并打算根据《好逑传》和《赵氏孤儿》写一部长诗和一部戏剧。而组诗《中德四季晨昏杂咏》14首则是他体验中国人的生活和感情的产物。
我们编剧和演出的《放下你的鞭子》似乎完成了抗日的使命,但它所激起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是永不泯灭的。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一个国家的优秀文学艺术,在形式甚至内容上都可以“化”成各个国家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学艺术。在这一点上,《放下你的鞭子》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则是“世界文学”的一个范例。


第11版(副刊)
专栏:

  精巧十笏园
胡卫东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十笏园”坐落在山东省潍坊市胡家牌坊街,原是清朝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潍县首富文人地主丁善宝的一座私人花园,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十笏园”顾名思义小巧玲珑,寓意典雅,正如《十笏园记》中所讲的,“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此园确是因小著称。其特点是:占地面积少,容纳的建筑物多,在2000平方米之内共有大小建筑物24处,房屋67间,院内布局严谨,疏密有致,有假山、水池、曲桥、回廊、亭榭、书斋、客房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紧凑而不拥挤,可谓闹中取静,小中见大。
“十笏园”建筑格调清新,典雅别致,融合南北方园林建筑于一体,园正面以“砚香楼”作主体,辟为藏书之所。雄伟壮观,站在楼上向前望去,十笏园全貌扑人眉宇。中外书法家常常聚会于此,进行交流。其对面南侧建有“十笏草堂”做宴客之用。“砚香楼”与“十笏草堂”南北相对,中间夹一“四照亭”,形成一条中轴线。南北贯穿起来,整个建筑平稳浑厚,属于北方传统营建方式的建筑特点,院中挖池,叠石于东侧堆成假山,上建可览园景全貌的“蔚秀亭”。蔚然秀丽的孤山,就像当年的琅琊山。亭内嵌有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白描罗汉图。为了衬托主体建筑,又于“砚香楼”西侧筑以重檐圆窗的“春雨楼”,古香古色,庄重典雅。雨天登楼向窗外望去,别有情趣。下绕回廊通其曲折,廊内园主人特精选刻制了任过七年潍县县令、“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竹石图、题兰图,嵌于回廊之壁,供人观赏。
漫步穿过回廊曲桥,入池心,“四照亭”四面环水,是诗人举觞流连、咏诗之所,倚栏环视可见楼台廊亭,曲桥朱栏,通幽多变,碧池掩映,“浣霞”,“鸢飞鱼跃”之诱人的景致,实谓“寄怀鱼鸟欲忘形”。池东北建有船形建筑“稳如舟”。从远处望去,恰似游艇泊岸,如诗如画,怡人性情。位于池中的“太湖石”与古树老干的“龙爪槐”造型优美,把园林点缀得古朴秀丽。身临其境,如在画中,实为我国南北园林建筑艺术的典型结合。


第11版(副刊)
专栏:

  赞孔繁森联
秋叶原
生为人杰,
但得真心能报国;
死做鬼雄,
何妨热血染征程。
廉洁奉公,
生和藏族同甘苦;
热忱创业,
死有精神照汗青。
日月含情,
三地春风思义士;
江山召我,
百年楷模耸丰碑。


第11版(副刊)
专栏:巾帼风采散文征文

  拎菜篮子的女市长
谷鸣
依然一身平朴的打扮,依然那只用旧了的菜篮子,几乎每天清晨,她都出现在菜市场,和小贩们论斤谈价,今天的肉价是多少?菜价是多少?涨了?跌了?她都默默地记在心里。
她依然用自己的勤苦和精明当着一个三口之家的家庭主妇,默默承担着传统意义上一个家庭主妇应该承担的一切琐事和俗务。丈夫的衣服该洗了,孩子回家吃的是冷饭还是热饭?她都惦念着,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温润,匀调出一个家的温馨和幸福。
她却是一个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副市长,又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女性,在事业和家庭的天平上,她始终操持着平衡的砝码。或许,她从中寻觅到了互补的默契,融和出一种独特的生活情趣。
1993年初,杨惠菊当上了无锡市副市长,管着这个百万人口大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她调侃自己是“大管家”。
这个管家可不好当,居民开门七件事,臂弯里就是个菜篮子。她自己拎的菜篮子虽还是那么大,可装下了多少殷殷期望。风风雨雨,晴晴阴阴,人心向背,民情冷暖,有时变幻莫测,有时却一叶知秋。
转眼间就到了盛夏酷暑。每看着蔬菜极缺本该就是绞痛市长们脑袋的难事,偏偏又天逆人愿,那绵绵不歇的雨,乍阴乍晴的天,缠裹着季节的脚步。该上市的蔬菜迟迟供不上,长在地里的蔬菜还泡得发烂。无锡市场的蔬菜严重短缺,市民们的怨艾之声似根根针尖刺着她的心,急得她寝不暖席,饭不甘香。她一方面调集人马到外地组织菜源,一方面又让商业部门把代菜品种上市应急。
既要调动运销部门的积极性,又要考虑市民经济上的承受能力,这是个两难命题。杨惠菊在市委的支持下,在江苏省率先推出了大众蔬菜的差率管理,由市政府拨款对销售部门实行蔬菜销售补贴。钱花了,市民们的菜篮子是否真的变轻了?
女市长每天早晨拎着菜篮子到市场转悠,跑了东市跑西市,赶了南市赶北市,和市民们聊天,和摊贩论价,俨然是个精明和善的家庭主妇。到底还是让这位细心的女市长发现了问题。有的销售部门竟拿了政府的补贴,却把货大笔大笔地卖给个体商贩,一转手,又加了价,市民们的菜篮子还是那么重。女市长生气了:岂有此理!拿了党和政府的钱,还要败坏党和政府的声誉,她立即召集有关部门开会约法三章,再要发现类似情况,立即吊销其营业执照!从此以后,她到菜市场转悠得更勤了,有时一个早晨要跑三四个菜场。她说:管菜篮子的市长,自己不拎菜篮子,那还有什么发言权!
经受了这次考验以后,女市长又把思维拓向了更深的层次:用行政命令压价终非久长之计,亦违背市场规律;靠政府补贴亦是杯水车薪,何况财政收入那么有限,要办的事又那么多,补贴不起啊!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要有充足的货源哪!她一方面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制订优惠政策,鼓励菜农种菜,保证种足种好现有蔬菜田面积;另一方面,又大力拓展流通渠道,使货畅其流。
1993年底,由市政府拨款1000多万元拓建了无锡市大型蔬菜批发市场,使日成交额蔬菜量从原先的300吨提高到现在的500多吨。去年12月,朱镕基副总理到无锡视察工作,问到无锡市场的蔬菜价格时,市领导向他汇报小青菜二三毛钱一斤,朱副总理心存疑虑,立即让秘书悄悄到市场去考察,结果情况基本属实,朱副总理脸上终于浮上了满意的笑容。
女市长有过人的精明和干练,她常常感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党和政府的财力那么有限,不精打细算怎么行!小小菜篮子,系着民心党心哪!
这些年,人们喜欢用“女强人”的雅号来赠予有独特个性和超群能力的女性。她们似乎都落入一个模式窠臼:说话风风火火,办事泼泼辣辣,可是在事业辉煌灿烂的裱装之下,在一番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之后,往往沉寂出几缕灰色的悲哀。杨惠菊自然亦属于女强人之列,可在她干练泼辣的办事风格之后,却同样蕴藏着细腻丰富的情感世界。她常说:“我既要当好市长,还要尽可能也当好一个合格的母亲和妻子。”
1994年,她被中组部评选为全国百名好公仆之一。伴随着这荣誉而来的是更深沉的期望,她交付这份荣誉的将是爱和热血铸成的殷殷情怀。
(作者单位:解放日报无锡记者站)


第11版(副刊)
专栏:

  大地书讯
△陈原的读书随笔集《书和人和我》,由三联书店出版。
△陈玲的纪实作品《中国留学大潮纪实》,由海潮出版社出版。
△《萧乾文学生涯六十年》(傅光明、孙伟华编著),由鹭江出版社出版。
△《胡山源研究》(杨郁编)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纪申的《记巴金及其他》一书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周斌的《夏衍传略》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第11版(副刊)
专栏:

皖南新山村(摄影)程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