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6月1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善打“中华牌”有容纳百川
万余家外地企业在沪安营
本报华东版刊登调查报告《外地人在上海忙什么?》
本报上海6月11日电80年代外地产品闯上海,90年代外地企业进上海——有关方面的最新统计和抽样调查表明,迄今已有1.2万家外地企业在上海安营扎寨,并为上海人创造了近10万个就业机会,由此构成了上海市对外开放的又一道风景线。
本报华东版今天刊登记者田晓明采写的《外地人在上海忙什么?》的调查报告,反映了上海市在加快对外开放中涌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和面临的新的挑战。
随着浦东开发开放的全面启动,上海作为经济中心的整体优势日益显示,不仅吸引了众多海外投资者纷至沓来,也吸引大批国内企业纷纷涌入。报告分析说,上海与国际经济的结合日趋紧密,由此带来诸多贸易与发展机会。
据上海市劳动部门及学术界的统计分析,目前在上海长年累月忙碌的外地人已达200多万人,他们有的投资经商,有的进厂务工,有的从事建筑,也有相当数量的小商小贩。
而另一项统计表明,5年前外地驻沪企业不足4000家,其后以每年新增千家以上的速度发展。这些外地企业充分利用上海独特优势,招募当地人才和下岗职工,迅速发展壮大。仅安徽省就有400余家企业开进上海,2/3的企业已经扎根。
与此同时,数百家外地政府驻沪机构的职能也在悄悄发生变化。以往的政府联络官开始演变成“经济大使”,上海的经济信息、人才和海外投资者都成了他们关注、研究的目标,他们十分活跃地为上海与本地经济的合作牵线搭桥。
报告分析说,上海市委、市政府坚持打“中华牌”,倡导上海人民要以“海纳百川”的气度面对开放,是造就百万“外埠军团”进上海,万家外地企业闹浦江的重要动因。今年上海市政府专门成立领导小组,推进新一轮横向经济联合。市政府领导也表示,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欢迎更多外地企业进浦东。
报告提出,大批外地企业进上海,也带来了诸多始料不及的新情况、新挑战,引出了不少引人深思的新话题:落脚上海的外地企业为何大多成功,而上海企业走出去为何常常不甚理想?敞开城门迎进大批竞争对手,上海人能否长期承受竞争带来的冲击和重压?不少外地人尽管在上海创造业绩,为什么常有“生活其间难融其中”的惆怅?
报告最后介绍说,由上海市投资的“协作大厦”不久将在浦东竣工。对许多外地企业和外地人来说,这座大厦很有象征意义:上海将更加开放,因为上海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那五天怎么过?
文哲
未料到我们国家实行每周五天半工作制才一年多,从今年五月一日起又改为五天工作制。从此,免除了这周大休下周小休的麻烦,人们的休息时间更多了。一时间,社会上(包括新闻界)围绕着“双休日怎么过”的话题也多起来。什么旅游啦、文娱啦、健身啦、餐饮啦、购物啦、社交啦……沸沸扬扬,好不热闹。
实行新工时制之初,多谈论些休息、休闲是很自然的,在这方面进行一些引导也是必要的。但要提醒一下,可不能忽略那五天该怎么过。依我看,五天工作制,就是要把原先每周六天或五天半的工作在五天之内完成,不但要完成,而且要完成得更好。我国现今能实行五天工作制,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缩短工作时间,增加休息时间,又要达到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力的目的。“休好两天,干好五天”,才是对五天工作制的全面、正确理解。
那五天究竟应该怎么过呢?笔者在这里提出三点浅见:
一要干足每周四十小时,不能七折八扣,缺斤短两。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下星期一再说”》,作者在一个星期五上午,去京城某医院看病,遵医嘱照X光片,来到放射科,此时为十一点二十五分,工作人员已用上午餐,叫患者“下星期一来”。这就是说,五天工作制被某些人自行缩短为四天半(甚至不足四天半)工作制。此种自行缩短工时的现象绝不仅见于这家医院。在一些机关单位,上班迟到半小时,下班早退半小时,已属常规,过去如此,实行五天工作制后依然如此。以我国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每周干四十小时,实在不算多,怎好“少少益善”呢!
二要在四十小时内创造最佳效益。就每个职工来说,要聚精会神,心不旁骛,快节奏、高标准地进行工作。就单位的领导来说,更要具有时间的投入产出观念。现在一些单位,尤其是机构大、人员多的单位,形式主义和文牍主义的东西还很多。这些东西好比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徒然耗费了宝贵的光阴,还有大量财力物力,实际上是无效劳动。不少领导同志都叫“忙”,可是许多时间忙于应酬,这就没有忙在点子上。开会,在某些发达国家是要计算成本的,我们却少有这种现代观念,以致“会海”泛滥成灾。报载,齐鲁石化第一化肥厂实行五天工作制后,对会议采取倒计时法,以下班时间为控制点,倒排会议时间,避免了“马拉松”现象,这可算得改革会议的一条喜讯。
三要依据变化了的情况,改进工作安排,变更某些制度,以更好地适应服务对象的要求。有的基层同志担心:“实行五天工作制虽好,就怕到上面办事更难了。”这种担心并非多余。一位村长到县里某部门办一个证,走了好长的路,换了好几次车,找到这个部门,却见门前挂了块“每周三、五下午学习”的挡箭牌。像这种原先每周三、六现在改为三、五的“雷打不动”的学习日,难道不可以改一改吗?何况,常见学习日里聊天多,占两个半天有何必要?再如,接待群众上访、举报的部门,双休日似也以有人值班为好。
有人说,实行五天工作制,将给中国人带来休闲方式的革命;还须补充一句,也应使我们的工作出现新的面貌。只要我们抓住实行新工时制这个契机,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科学地、合理地、有效地利用时间,这一点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第4版(要闻)
专栏:特写

  高速线材落户南疆
任维东
5月26日下午,位于祖国西南边疆的昆明钢铁总公司披红挂彩,鼓乐喧天,喜气洋洋。
4时许,在雄壮的“昆钢之歌”声中,昆钢引进德国、美国等先进技术、投资4.4亿多元的高速线材工程热负荷试车典礼拉开了帷幕。
令数万昆钢人感到欣慰的不仅是我国冶金部专门发来贺电,就连世界工业强国德国、美国的代表也纷纷登台发言,向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就建成这一工程的昆钢人表示敬佩。
公司总经理马玉康介绍说,这一工程是昆钢“八五”期间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也是云南省的重点建设项目。昆钢人克服重重困难,仅用22个月就完成了,生产全过程为连续自动化控制,属世界一流水平,在国内地方钢铁企业中是第一家建成,为昆钢实现年产200万吨钢打下了坚实基础。随后,各方来宾头戴安全帽,一起来到生产现场观看。中共云南省委书记普朝柱高兴地为这条现代化生产线试车剪了彩。
指挥长一声令下,长长的生产线一环扣一环地自动运作起来。5时20分左右,第一条红钢,划着优美的圆弧终于顺利地轧制出来。


第4版(要闻)
专栏:

  粤西遭受特大暴雨袭击
当地军民奋力抗灾抢险
据新华社广州6月11日电(记者韩晓光)记者从广东省“三防”指挥部了解到,粤西近日连遭特大暴雨袭击,洪涝成灾。
据介绍,从6月5日起广东阳江、茂名、湛江、云浮等市连续降了暴雨到大暴雨,局部地区降了特大暴雨,由于降雨集中,强度大,使这些地区遭到洪水袭击,灾情严重。
粤西灾情出现后,广东省各级党政部门非常重视,及时布置灾区的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广东省政府负责同志已赶赴灾情较重的阳江市指挥抗洪救灾工作,省防总和水电厅也立即派出工作组分赴灾区,帮助灾区做好抢险救灾工作。阳江市抽调机关干部和军警组成救灾抢险突击队,并组织了大批船只和车辆及时疏散和安置被洪水围困的灾民,还调拨足够的食品分送到灾民手中。电白县五套班子领导成员全部到第一线组织群众抗洪救灾。
广东省政府8日向各市政府发出了《关于做好防暴雨洪水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提高警惕,认真做好抗洪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
据新华社广州6月11日电 (记者李石元)6月5日以来,广东境内连降暴雨,广州军区组织部队民兵奋力抢险,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阳江市军分区组织一支由部队、武警和民兵参加的700多人的抢险突击队,冒着倾盆大雨奔赴灾区,解救遇险群众2万多人,抢救各种物资3000多吨。
连日暴雨,使电白县、吴川市等地数万公顷农作物、水产养殖场受损。驻地部队官兵和民兵5000多人,积极帮助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加固防洪堤12公里,补插稻秧1万多亩,整修养殖场2000多公顷。7日下午,由于下大雨,跑道路滑,视线不清。一架由香港飞往湛江的南方航空公司波音737客机,在着陆时冲出跑道柏油路面80多米,前轮陷入一米多深的淤泥中,驻军某工程技术大队接到机场求援电话后,迅速派出机械汽车队10多名官兵赶到现场救援,在次日凌晨4时,将这架重380吨的飞机顺利地拉上停机坪。


第4版(要闻)
专栏:

  捧美自吹言辞狂妄 分裂祖国不得人心
在京台胞驳斥李登辉谬论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记者端木来娣、刘刚)李登辉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演讲中,吹捧美国,抬高自己,企图借助外力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这引起了在京台湾同胞的极大愤慨。今天,台盟中央、全国台联会在此间联合举行座谈会,对李登辉访美以及他的演讲进行强烈抨击。
台盟中央主席蔡子民主持座谈会。他在发言中指出,李登辉以“私人名义”到美国访问,用台湾人民上千万美元的血汗钱去游说美国政界人士,以达到用洋人来抬高自己和在国际上显示“中华民国”存在的目的,这损害了两岸关系的发展,危害了两岸统一的前途。蔡子民说,李登辉在康奈尔大学演讲中,多次声称“民之所欲,长在我心”。而在这个美丽动人的词藻下面,他却干着背离人民意志的事,实际上他根本不能代表人民的愿望和根本利益。
全国台联顾问郑坚说,李登辉去年找了个日本人,大谈自己22岁以前是个日本人;这次又跑到美国去,大谈留学美国学会了西方的民主等,这真是个十分奇怪的事情,他怎能代表2100万台湾人民。
全国台联副会长吴国祯结合自己20年前在美国留学的经历,对美国允许李登辉去访问很感慨。他说,台湾当局近40年来基本上是在美国的庇护下对抗祖国大陆的。现在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海峡两岸局势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两岸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由互不往来到关系越来越密切。在这样形势下,台湾当局应该明白,台湾的前途在于国家的统一,而不能把自己的命运和希望寄托在外国人的身上。李登辉访美及其在康奈尔大学的演讲是违背海峡两岸人民愿望的,想借助外力来作为对付祖国大陆的筹码,拖延祖国统一的进程,绝大多数的台湾同胞是不会赞成的。
台盟中央评议委员会副主席田富达是位高山族同胞,他抨击李登辉的美国之行是“对台湾同胞和台湾前途极不负责任”,他指责李登辉的所作所为是在国际上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分裂祖国。他说,我作为一名定居北京几十年的台湾高山族同胞,深切地感到唯有祖国的完全统一,才有民族的生存、繁荣和发展。他认为,李登辉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再继续走下去,必将被广大台湾同胞所唾弃。
台盟中央政策研究会委员何标在谈及李登辉演讲时说,“吹嘘”贯穿于他的整个讲演之中。我认为主要有三点:第一,吹嘘美国,对美国感恩戴德;第二,吹嘘自己,说自己代表了台湾民众的心声;第三,吹嘘“台湾经验”,鼓吹既有“经济的奇迹”,又有“政治的奇迹”。他的用意十分明显:吹捧别人,抬高自己。
全国台联研究室主任吴嘉桐在发言中抨击了李登辉演讲中所特意强调的“将尽全力向不可能的事物挑战”的狂妄言辞。他说,李登辉所说的“不可能的事”,就是违背绝大多数人民意愿的事,但是李登辉非要全力去做,这就是逆潮流而动,必将以失败而告终。
座谈会上,石四皓、苏民生、江浓、叶纪东、周青、徐兆麟等也都表达了对李登辉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愤慨。


第4版(要闻)
专栏:

  九三学社九届中常委会十次会议召开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九三学社第九届中央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6月7日至9日在京举行。会议传达、学习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审议、通过了《九三学社中央关于学习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的决议》;研究、制定了《九三学社中央关于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
《九三学社中央关于学习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的决议》中指出,九三学社是以科技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参政党,在科教兴国的伟大事业中负有光荣的历史责任。全社同志要进一步发扬九三学社的光荣传统,积极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使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真正成为强大而又持久的动力。
决议号召九三学社的各级组织在协助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4版(要闻)
专栏:

  《澳门日报》文章抨击李登辉煽动分裂
据新华社澳门6月11日电(记者李建青)《澳门日报》今天发表文章,抨击李登辉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发表煽动分裂祖国的演说。
这篇题为《李登辉康大演讲煽动分裂》的文章说,李登辉抵达康奈尔大学之后,一改他此行伊始所故作的“低姿态”,和盘托出了他的政治图谋。更为淋漓尽致的表露,是他在早餐会上和在“欧林讲座”上的演说,对其“两个中国”的诉求已不加任何掩饰了。
文章说,值得注意的是,李登辉首次在美国进行分裂中国的活动,而美国官方却不以为非,其恶劣影响就更为严重了。
文章说,李登辉在康奈尔大学的演说谈及台湾今后的“开拓国际空间”的“外交”活动,比他近年任何一次讲话都更猖狂,显示李登辉正沿着破坏两岸统一的道路越走越远。李登辉在演讲中大言不惭地声称“我将尽最大努力来做不可能的事情”,“打破我们的外交孤立”。也就是说,台湾当局在美国错误政策的鼓励下,将不顾一切逆历史潮流而动,爱国同胞将面临一场更为严重的反对分裂的斗争。
文章说,当今炎黄子孙的最大愿望是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而李登辉却反其道而行,向洋人寻找靠山,美国出于自身的利益,亦与之合谋,分裂中国。


第4版(要闻)
专栏:

  外事简讯
▲国务委员宋健6月8日在北京会见了参加中国农业发展国际研讨会的外国和国际组织的知名农业专家。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尉健行6月8日在北京会见了马来西亚郭氏兄弟集团和香港嘉里集团董事长郭鹤年先生一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6月9日在京会见由副院长马丹·马尼·迪克西特率领的尼泊尔皇家学院代表团。
▲中央军委委员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傅全有上将6月9日在京会见并宴请了孟加拉国陆军参谋长纳西姆中将一行。
▲应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三国议会和巴拉圭参议院外委会的邀请,以杨振亚副主任委员为团长的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代表团6月9日离京前往上述四国进行友好访问。(据新华社电)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美卫星通讯技术交流会在京举行
本报讯一种轻型的手提VSAT系统,可以使乘飞机、火车、轮船旅行的乘客,或困于人迹罕至地区的人们,在几秒钟之内与世界各地取得联络。这项新技术的演示,引起了正在北京出席中美卫星通讯技术交流会的专家们的浓厚兴趣。特邀参加交流会的美国COMSAT公司(卫星通讯公司)有关负责人和专家,6月10日和中国同行就中美在卫星通讯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探讨。(王谨)


第4版(要闻)
专栏:

  李光军同志逝世
新华社武汉5月29日电原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李光军同志,因病于4月28日在武汉逝世,享年76岁。
李光军是江苏省睢宁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伍,历任连长、教导员、团长、师参谋长、师长、军长、武汉军区参谋长、七机部第一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兼参谋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他带领部队多次抗击和粉碎了日、伪军的疯狂扫荡,参加和指挥了一系列攻坚战、破击战和守备战。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参加了孟良崮、淮海、渡江等上百次战役战斗,战绩卓著。新中国成立后,他在高级军事领导岗位上,致力于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0年动乱期间,他与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他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
李光军同志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1964年由大校晋升为少将军衔。他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顾全大局,勤奋工作,谦虚谨慎,廉洁奉公,生活俭朴,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觉悟和高风亮节。(附图片)


第4版(要闻)
专栏:

  “今日谈”征文评选揭晓
本报讯本报评论部与江苏红豆集团联合举办的“今日谈”征文,经专家评选,近日揭晓,其中一等奖一篇、二等奖两篇、三等奖七篇。
获奖作品名单如下:
一等奖:《“鸣岐不让”》(蒋平);
二等奖:《催一催不如推一推》(怀銮),《通则不痛》(肖荻);
三等奖:《“金元宝”与“麸皮糕”》(吴建平),《值得深思的三个百分之八十》(常绪民),《守好晚节》(方银旺),《惊闻老家盖神庙》(吕企才),《食不宜太精》(钟怀),《扶教也是扶贫》(吕志强),《“报发户”越多越好》(张德印)。(柳桂珍)


第4版(要闻)
专栏:

  华能珞璜电厂进口设备合同签字
本报讯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与法国通用电气—阿尔斯通公司6月8日就华能珞璜电厂二期工程进口两台360兆瓦燃煤机组供货合同在京签字。该合同总价为2.96亿美元,购买设备的资金全部利用国外贷款。珞璜电厂二期工程计划于1998年全部建成投产。(费伟伟)


第4版(要闻)
专栏:

  第四届中国国际电子通信展将举办
本报讯中国通信学会日前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第四届中国国际电子通信展览会,将于今年11月13日至17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本届展览会将向国内用户展示各国在光纤通信、图像传输、信息处理、卫星通信、计算机软硬件等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展览期间,介绍新产品、新技术的交流会和报告会也将同时举办。(杨贵兰)


第4版(要闻)
专栏:

广东省珠海巨人集团公司注重科技开发,高科技产品形成系列。1994年该公司创产值5亿元、利润5500万元。图为该公司总裁史玉柱(左一)和科技人员研究电脑资料。迟萍香 霍树杰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