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6月10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务院批转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意见
加强粮棉油政策性收购资金管理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国务院近日批转了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关于加强粮棉油政策性收购资金管理意见》,并要求各地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认真组织落实。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内贸易部、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国家粮食储备局等六部门《关于加强粮棉油政策性收购资金管理的意见》指出,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保证了粮棉油收购资金的供应,对调动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粮棉油收购资金使用和管理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关于粮棉油收购资金管理的各项政策措施,制止挤占挪用收购资金,防止收购资金流失,以保证收购不打“白条”,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实行分级、分部门责任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粮棉油收购工作实行省长(自治区主席、直辖市市长)负责制。在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下,收购部门、财政部门和银行要各负其责,保证本部门应筹措的收购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切实防止被挤占挪用。银行要根据收购部门的粮棉油库存和收购数量负责安排收购贷款;中央财政负责拨补中央储备粮补贴;地方财政负责拨补地方储备粮补贴、粮食政策性补贴及定购粮价外补贴;收购部门负责调销回笼款及保证企业其他收购资金的到位。地方补贴款不到位或挤占挪用收购资金的,要由该地区政府领导负责;有关部门和银行的收购资金不到位或被挤占挪用收购资金的,由该部门或银行的领导负责。由此而造成收购打“白条”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认真清理收回被挤占挪用的收购资金。各地人民政府要组织力量,对1994年粮棉油收购资金进行清理,对超出粮棉油库存数量的收购贷款,要核对帐目、查清去向、明确责任、落实收回措施。从今年起,各地人民政府和粮食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新增财务挂帐。定购粮价外补贴,应全部由地方财政拨补,不得由企业和银行承担。对1994年银行为地方财政垫付的定购粮价外补贴款和地方财政欠拨粮食政策性补贴款,要求地方限期归还;如地方财政不按期归还,由财政部从中央对该地区财政返还款中扣回,用于归还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收购企业挤占挪用的收购资金,由地方政府和有关收购企业制订还款计划,落实还款资金来源,在8月底以前归还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中国农业银行挤占挪用的收购资金,必须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时间归还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三、财政拨补资金实行按省(自治区、直辖市)保证总量、专户管理的原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要采取措施,负责落实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各级财政应拨补的粮棉油收购资金,保证总量,不得欠拨。各级财政安排的粮食拨补款,一律通过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财政拨补款专户下拨。各地定购粮价外补贴,由地方财政负责拨补,地方财政确有困难的,可以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在收购前必须预拨到位。地方财政欠拨的政策性补贴,一律不得用银行贷款、调销回笼款和中央财政政策性补贴款垫付,谁垫付追究谁的责任。(⑴⑵)
四、粮棉油收购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本系统收购资金的管理。粮棉油收购主管部门要强化对收购企业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内部管理责任制。要加快粮棉油收购部门政策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的分离。今年收购部门粮棉油收购以外的经营性业务,包括加工(不含棉花初加工)、零售和附营业务要与收购业务分开,所需信贷资金向中国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申请,不得以任何形式占用收购资金;对已占用的收购资金要逐步清理收回。收购企业不得以系统内往来等任何形式将收购资金用于经营性业务,对将收购资金用于经营性业务的,一律按挤占挪用收购资金处理,要追究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并对经营性业务占用的收购资金加息、罚息,限期收回。
五、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要相互配合,加强协作,共同承担粮棉油收购资金管理的责任,做好粮棉油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工作。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要及时测算收购资金需求,安排收购贷款规模,积极筹措和调度收购资金,及时收回收购企业的回笼资金,对代理行收购资金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督促、检查和稽核。中国农业银行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粮棉油政策性收购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严格执行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的各项规定,把代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和粮棉油收购资金管理工作当作主要任务来抓,并将其作为考核银行工作的主要内容。
六、中国人民银行要加强对收购资金的监督和检查。中国人民银行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收购资金监管工作,组织有关银行清理收购企业多头开户,加强收购资金专户管理,监督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搞好资金清算。清理收购企业多头开户工作。今后,中国人民银行各级分支行每年都要对收购企业开户情况进行检查,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专户资金收支及与中国农业银行资金清算的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立即纠正。
七、改进粮棉油收购贷款管理办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代理行要按照粮棉油库存增减的数量、国家规定的价格和合理的费用,每月调整贷款数量,对超库存占用的贷款必须立即收回。中国人民银行根据粮棉油库存的数量、价格和合理费用,安排农业发展银行粮棉油收购贷款限额。
八、要加强对粮棉油收购资金的专户管理。承担收购、调拨、储备等政策性业务的粮棉油企业,只能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一家开立帐户,在其它银行的帐户必须予以撤销。专户资金只能用于收购及相关费用支出,不得逃避检查监督。粮棉油收购企业的贷款结算,要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执行,任何单位(包括收购部门的经营性业务)用粮用棉,必须钱货两清、现款结算。违反规定的,按挪用收购资金予以处罚。
九、尽快建立健全粮棉油收购资金管理台帐及统计报告制度。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负责,层层建立与粮棉油购、销、调、存及收购贷款等有关资料统计台帐。收购部门要按照银行的需要,定期提供有关数字和资料。
十、建立收购资金的定期稽核检查制度。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审计署和监察部要定期联合对财政部门、收购企业和有关银行的收购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进行稽核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瑞环离京赴拉美四国访问
乔石等在人民大会堂送行
本报北京六月九日讯记者蒋千红报道: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今天上午乘专机离京,开始对古巴、牙买加、巴西、智利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陪同访问的有全国政协常委、秘书长朱训,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钱李仁,全国政协常委、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王文元,辽宁省政协主席孙奇,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等。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吴学谦、王兆国、孙孚凌,国务院、外交部、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统战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古巴、牙买加、巴西、智利的驻华使节在人民大会堂为李瑞环一行送行。(附图片)
6月9日,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乘专机离开北京,前往古巴、牙买加、巴西、智利进行访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等到人民大会堂送行。 本报记者王忠家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坦桑尼亚外长
希望进一步加强两国友好合作关系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记者张荣典)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坦桑尼亚外交和国际合作部长约瑟夫·鲁韦加西拉一行时表示,中国愿进一步加强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探索新的合作领域和方式。
李鹏对中坦建交30多年来两国关系的顺利发展表示满意,认为这一关系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他说,中坦友谊不断发展,合作领域逐步拓宽,两国在许多国际问题上观点相同或相似,长期以来相互支持。他强调指出,中国政府愿与坦桑尼亚政府共同努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两国间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积极探索新的合作领域和合作方式。
鲁韦加西拉说,坦中之间有着传统的友好合作关系,这一关系是两国老一代和新一代领导人共同建立起来的。两国在几乎所有的国际问题上立场和观点一致。他说,坦桑尼亚感谢中国在各个领域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方面对坦桑尼亚的支持和援助。
李鹏说,中国和广大非洲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支持非洲国家为发展经济、探索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所作的努力。他说,我们认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和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应该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决定。非洲当前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受到不合理的国际秩序的不利影响。中国愿同包括坦桑尼亚在内的广大非洲国家一道,为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鲁韦加西拉说,中国一贯支持非洲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义事业。中国的这一立场是对非洲的鼓舞。


第1版(要闻)
专栏:

  加快扶贫进度
本报评论
国务院制定并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最终全面解决农村绝对贫困问题的攻坚阶段。一年多来,这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据国家统计局报告,我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已从1992年底的8000万减少到1994年底的7000万,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也有了明显改善。
扶贫开发工作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这是全党重视、全国支援、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的几年时间内,我们要解决7000万人的温饱问题,任务相当艰巨,时间非常紧迫。为此,国务院提出,必须加快扶贫攻坚进度,以每年解决1000万以上贫困人口温饱的速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各省、区要按照每年解决15%以上现有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年度要求,调整计划,加大力度,加快工作。我们一定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保证国务院的这一要求得以贯彻落实。
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进一步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千方百计提高其使用效益,是今后加快扶贫工作进度的中心环节。去年国家和地方用于扶贫的专项资金为115.6亿元,这些资金对于解决群众温饱问题,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上,也存在着超范围投放、缺乏统筹协调、资金到位迟缓、投放重点失当、贷款回收率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扶贫开发的进程。因此,一定要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的资金管理办法,集中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扶贫攻坚的重点,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今年是“八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各地在制定“九五”计划时,有必要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每年解决多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如何解决,都要做出具体安排。要在资金、物资、技术上向贫困地区倾斜,有计划地在贫困地区安排一些资源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面积地带动贫困户脱贫。
进一步强化科技、教育工作,也是加快扶贫开发进度的一个重要措施。要把扶贫开发工作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实践证明,普及一些成熟的、见效快又易于掌握的实用技术,对于帮助贫困户脱贫有着立竿见影的成效。各地应筛选一批这样的实用技术,通过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进行大规模的培训,把这些实用技术落实到项目上,落实到贫困户手上。
这样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关键在于各级领导是否高度重视,是否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现在全国都在学习孔繁森同志,我们就是要以孔繁森同志为榜样,像他那样怀着对贫困地区人民深厚的感情去做好扶贫工作。“邑有流亡愧俸钱”,古代的志士仁人尚且有这样的自觉,何况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公仆!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有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有全社会的帮助和国际社会的支持,只要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扎实工作,加倍努力,加快进度,《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既定目标就一定能如期实现。


第1版(要闻)
专栏:

  姜春云在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
扶贫攻坚要突出重点加大力度
本报北京6月9日讯新华社记者钞文、本报记者夏珺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在今天闭幕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扶贫攻坚要紧紧抓住难点和重点,加大力度,限期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
姜春云说,扶贫工作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能否圆满实现,事关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伟大理想,事关老少边穷地区的社会稳定。各级党委、政府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关心贫困地区人民的疾苦,把扶贫脱贫作为一项特别重大的紧迫任务,切实抓紧抓实抓好,下决心尽快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每一个同志都要动感情、动脑筋、动真格的。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一年多来,全国贫困人口已由8000万减少到7000万。这7000万贫困人口绝大多数集中在中西部,有50%左右在西南、西北地区。姜春云说,无论从减少的贫困人口的结构分析,还是从现有贫困人口的区域状况分析,扶贫攻坚的难点主要在西南、西北。因此,下一阶段的扶贫工作,一是要区别不同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分类指导;二是要集中力量,调整部署,抓住重点,攻克难点。总的原则是,东部各省的贫困问题应该依靠自己解决;中部各省扶贫问题应该主要依靠自己力量解决,中央继续给予适当扶持;西部各省,特别是西南、西北地区,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加强扶贫开发,同时中央要集中力量重点支持。
姜春云说,要千方百计加大攻坚力度,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去年,中央已增加10亿元专项扶贫贴息贷款和10亿元以工代赈资金。现有扶贫投资规模务必保持,还要适当增加。现在的各项扶贫投资,包括专项扶贫贷款、财政扶贫发展基金和以工代赈资金,到期的不能减,要维持不变,一直延续到2000年。地方政府特别是省、地两级也要增加扶贫投入。特别是贫困面较大的省区,一定要把扶贫开发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把扶贫作为投资的重点,予以保证。在加大扶贫投入的同时,还要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所有的扶贫资金要全部用到扶贫攻坚项目上,对凡是挪用、挤占、贪污扶贫资金的必须严格检查,从严惩处。
姜春云说,要进一步动员组织东部帮西部、先富帮后富。今年要重点抓东西互助、共同发展的问题。各省区也要考虑省区内的经济互助,组织发达的市、县对口帮助贫困县。这几年东西部组织干部交流,相互挂职,起了很好的作用,要继续坚持。
在谈到加强对扶贫攻坚的组织指导问题时,姜春云指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是政府负责扶贫事宜的权威机构、责任机构。今后凡是涉及扶贫开发的问题,都要由这个领导小组研究决定,重大问题报告政府决定。这样才有利于统一协调,有利于各项扶贫资金集中使用,真正做到相互配套,形成合力,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水平。所有贫困地区都要特别重视抓好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选好脱贫致富带头人,改变某些基层组织软、散、懒的状况。要狠抓领导责任制,把扶贫攻坚的任务逐层分解,具体落实。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温家宝主持了今天的会议,并就认真落实扶贫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等讲了话。国务委员陈俊生出席了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北京西藏大厦奠基
本报北京6月8日讯记者颜世贵报道:北京“西藏大厦”今天上午在安慧桥北四环东段南侧奠基。这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安排的62个建设项目之一。
由中央给予适当补贴、北京市支援建设的这座大厦,总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21000平方米,总投资约2亿元。据介绍,“西藏大厦”外部造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内部设施能满足西藏在京接待、办公、开展文化、经济交流活动的需要。整个工程将于1997年上半年竣工并交付使用,成为西藏自治区在北京开展对外交往的窗口。全国政协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等出席了奠基典礼。
“西藏大厦”的筹建工作受到了国务院、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北京市人民政府、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广西清理三无三资企业
最近,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在清理“三无”(无资金、无场地、无组织机构)企业时,本着维护外商投资利益、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健康、稳步发展的原则,依法注销、吊销三百零九家“三资”企业的法人营业执照。这次年检清理,将大大加强登记机关对企业的监督力度,为更多的外商到广西投资办企业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罗莫陆)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杭州处理闲置征地单位
为了有效遏制非农建设用地闲置、抛荒现象,杭州市政府近日对市区二十六家土地征而未用的单位,依法作出严肃处理,有的被收回土地使用权,有的被责令限期开工建设,有的交付土地抛荒费等。这二十六家企事业单位非农建设闲置土地面积达四百九十多亩,其中耕地二百三十一亩,土地闲置、抛荒时间最长的竟达十年之久。(袁亚平)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山东表彰一批售粮大户
最近,山东省政府表彰三百个售粮大户。这三百个售粮大户,是一九九四年度响应国家号召,搞好粮食生产,向国家多交粮交好粮的先进农户。其中五莲县农民班华玉交售最多,仅定购粮就交十五点三五万公斤。(贾建舟武卫政)


第1版(要闻)
专栏:

  王屋山下铸辉煌
——愚公故乡济源人民艰苦创业纪实
本报记者严泉兴李杰翟启运
位于王屋、太行二山的河南省济源市(原为济源县),山区面积占全市88%,是传说中的愚公故乡。5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以《愚公移山》为题作闭幕词,高度赞扬了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从此,“愚公”成了中华民族的骄傲,“愚公精神”成为全国人民艰苦创业的力量源泉。
“昔日愚公能移山,今日愚公能治山。”几十年来,“出门就爬山,运输靠扁担”的济源人民正是靠着这种“挖山不止”的愚公精神,奋斗不息,在王屋山下铸就了新的辉煌。
济源市的统计资料表明:全市工农业总产值1989年为19.5亿元,1994年为78亿元;国民生产总值1990年就提前10年翻了两番,1994年又比1990年翻了一番;地方财政收入1989年为4030万元,1994年为2.1亿元,在全省各县(市)中率先突破2亿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1989年为538元,1994年为1238元,人均储蓄2000元。
济源“无经验” 靠的是实干
在采访中,一个山村坚持10年修路的感人事迹,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这个位于豫晋两省交界处、海拔1400米高的太行山脊上的村庄叫水洪池,全村52户、216口人,散居在13个自然村。由于山高路险交通困难,到县城来回要三天时间。这里绝大多数村民“活了大半辈子,没有下过山”。有一年,一位难产孕妇,送往县城时就惨死在漫长的山路上。1985年,这个村在党支部书记苗田才的带领下,奏响了劈山开路的战歌。修路需要资金,有的老人卖掉了棺材,有的姑娘卖掉了嫁妆,全村人倾尽全力集资9700元。全村仅有的52名劳力全部上阵,吃在工地,住在野岭,奋战了整整10个春秋,殉职2人,伤残多人,硬是在断崖峭壁上打通了四条隧道,劈出了通向济源、山西长达28公里的盘山公路。
我们问起苗田才修路的感受,这位51岁的壮汉回答得很实在:我们给后人留不下什么钱财,但给他们留下了一条通向富裕的路。
承留乡银洞洼全村人倾家荡产挖井找水的故事,也令我们激动不已。这是个海拔1300米的高山村,由于缺水,种田听天由命,大旱时颗粒不收;人畜饮水全靠手提肩挑,挑一担水要翻几架山、过几道沟,来回10多公里。为解决水的问题,几辈人打过井,劈山引过水,但都以失败告终。1989年底,银洞洼的年轻人凭着真诚,请来了省里几位找水专家勘探、论证,一言断定:有水。
然而预算结果,各项投资需18万元,平均每户1万元。干还是不干?村里召开村民会决定: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干。一时间,全村人四处凑钱:媳妇回娘家借,姑娘到婆家要,家家户户的亲朋都借遍。凑不够,就卖牛、卖羊……为打井,18户人家甘愿舍弃一切。
1990年7月15日,银洞洼村在地下297米处终于打出清泉。抽水那天,方圆15公里的乡亲们翻山越岭赶来祝贺。当晚他们放的电影是《老井》。
水洪池村劈山开路的壮举,银洞洼村打井找水的感人事迹,是济源人民艰苦创业的缩影。几十年来,济源人正是靠着这种“挖山不止”的愚公精神,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着穷山恶水的贫困面貌。
60年代,济源人“叩石垦壤”,在崇山峻岭中,开挖了一条120公里的“人工天河”,从山西引来了沁河水,创造了继“红旗渠”之后的又一人间奇迹。
70年代,他们又兴修了鏊背山、天坛山、王屋山三座大水库,配套了灌溉设施,使“滴水贵如油”的山区,喝上了清泉水,改变了“望天收”。
八九十年代,他们围绕农业上水平,上效益,进行渠道硬化,改造山坡地,大办乡镇企业,发展经济林,使农业经济长期落后的局面得到了改观。
“济源‘无经验’,靠的是实干”。市委书记高文焕在向记者介绍情况时这样说。我们在采访中,所到之处,无论是山乡村镇,还是城区企业,无不感受到少说多干的作风,务实创新的精神。
景弘集团公司5年前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制造耐火材料的小厂,一位叫任景光的30岁年轻人当厂长后,经过几年努力,景弘集团公司已走向“集团化、多元化、外向型”之路,耐火材料新产品由1989年的10余种,发展到现在的6大系列50余种,固定资产由1989年的780万元增至1.07亿元,产值突破1.3亿元,利税达到3000万元,已跻身于全国500家最大的建材企业之列。类似这样调整发展的骨干企业,在济源有十多个。
治穷先治愚 教育是根本
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据史载,新石器时代,这里已形成部落,《竹书纪年》记载“帝抒居原”,说明原城遗址曾为夏王朝的都城之一。公元596年,隋开皇十六年置济源县。济源市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但千百年来,这里仍是封闭落后的山区。据介绍,80年代初,全市10万名学生中,有1/3就读于古祠、古庙、窑洞里;1/2以上学校摆脱不了“土屋子、土台子,里面坐着个土孩子”的“三土”环境。市长耿建国说:“治穷先治愚,发展教育是根本”。有的领导说:“当官不兴教,莫做此任官”。所以,1989年济源新市委成立后的第一次常委扩大会,就是专题研究教育问题。
在济源采访,不论是在市区,还是到平原农村和偏远山区,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全民办教育。不管到哪里,凡是看到的好房子都是学校。据统计,这两年该市教育经费的增长率比财政增长率高出19.79%。目前,全市中小学实现了无旧房,9年义务教育完成率和巩固率分别达到98.3%和99.3%。
我们参观了坐落在新市区的济源中等工业学校。这座占地400亩,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的中专,气势恢宏,典雅幽静,学校以工科为主,设有机械制造、计算机及其应用、工业企业电气化、会计、外贸、经济等专业,有电教、计算机、实验三大中心,有演播厅、闭路电视等,具有现代化的气魄,从教育环境、教学条件来说,超过一般大学的水平。
学校负责人介绍,县级市由财政拨款办这样的中专,在河南是第一家。据了解,这所一期工程投资5600万元的工业中专,1993年7月开始兴建,从申办到批复,仅用了15天时间,从设计到完工也不过是一年时间,并于1994年9月开始招生。这样快的速度,这样高的效率,创造了济源建筑史的奇迹。
王屋山上的“愚公小学”,原来仅有三间破瓦房、一名教师。去年,社会各界集资50万元,兴建成为“济源市愚公希望小学”。它的建成彻底改变了愚公村的办学条件,使附近村的入学率达到100%。为了适应人们的需求,济源市投资500万元在市区建成了一个大型图书馆。农村也相应建立起250个农民文化室。
委托代培、派出培训、办班培训,是济源市重教的又一举措。近几年,他们同北京农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钢铁学院等国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挂钩,每年委托培养200名专科生、50名本科生、20名研究生、10名出国留学生。现在,全市已培训出专业人才1000多名,为济源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教促富、富促教”。济源优先发展教育,教育也开始对济源的振兴施以厚报。市委副书记庄明英在谈到这一问题时,深有感触地说:“近几年济源经济发展快,综合实力跃居全省县(市)前列,应该说,发展教育的作用功不可没。”
打开山门 济源能腾飞
济源山区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30多种矿藏,是济源发展的“本钱”,过去苦于山门紧闭,资源长期沉睡,优势得不到发挥。
古代愚公之所以移山,为的是打通走向外界的山门,造福子孙后代。愚公的后代们虽挖山不止,但打开山门,“走出”大山的愿望始终没能实现。
改革的春风吹进了这个内陆山区,开放的大潮冲击着封闭的大门。济源市委、市政府感到要挖掉穷根,使济源有一个大发展,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同时要把山外的资金、技术、项目、人才引进来,借助外力求发展。
他们首先提出:“济源要振兴,交通要先行。”近10年来,60多万济源人民新建、改建地方道路全长1853公里,架桥47座。如今,济源乡乡通客车,村村通汽车。济源人自豪地说:现在,愚公家乡的路通向了郑州,通向了北京,通向了世界。
走出去,开阔眼界。市主要领导分期分批,带领乡镇局委干部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内陆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学习改革开放的经验,开阔眼界,解放思想换脑筋。
请进来,培训干部。他们先后从挂钩的大专校和科研单位,请158名专家、教授前来授课,聘请了1300多名专家学者为“客座顾问”,举办培训班,传授市场经济知识,扩大干部的视野,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科技水平。
登门攀亲,拓商引资。采取小分队出击与大规模招商相结合,先后出动1000多人次到深圳、珠海等地,派出100多人到东南亚、欧美等发达国家,介绍济源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1990年,济源市只有2家“三资企业”,到去年已发展到64家。仅1992年,这个市新上“三资企业”就有31家,成为河南省116个县(市)级的头名“状元”。
设置窗口,广罗信息。在北京、广州、上海、深圳等地设立了办事机构,今年又在法国巴黎建立了办事处,广罗市场信息,超前引导济源经济的发展。
短短几年,济源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市区形成了“五纵七横”的道路框架,市区面积由原来的7平方公里扩展到27平方公里,中等城市框架趋于成型。在公益事业上,继1993年5000门程控电话开通,今年6月2万门程控电话可投入使用。在公路建设上,5年投入2.3亿元,修建公路157条,通车里程达2100多公里,使投资环境得到很大改观。
解放思想胆子大,打开山门天地宽。愚公精神在激励着济源人,济源人在发扬着愚公精神,他们有愚公“挖山不止”的传统,有追求先进技术的科学态度,济源的经济将会有更高更快的发展,王屋山下将会展现更加光辉的前景!(附图片)
压题照片:济源市下冶乡日出2000多人参加农田水利建设的场面。新华社记者薛铁军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