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6月1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改革热点纵横谈

  论金融业支持科技产业的意义与对策
胡定核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水平及应用程度直接决定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已在很大程度上演变为科技的竞争。因此,金融业要支持国家经济的发展,首先就要支持这个国家的科技发展。
金融与科技的关系及金融业支持科技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金融与科技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一方面,科技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科技发展需要大量的物质与资金投入,仅靠政府财政投入和企业自身力量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通过金融渠道大力筹措。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反过来又会大力促进金融的发展。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发展必然会通过社会经济促进金融发展;金融业的现代化,电子化进程及金融创新也直接依赖于科技的发展。
科技的第一生产力属性及金融与科技的特殊关系决定了金融业支持科技产业发展的一般重要性。而在我国,金融业支持科技产业发展还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
首先,这种特殊性是由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现状所决定的。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建设走的是一条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的道路,未能充分重视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集中力量搞好科技开发,大力提高经济效益,进行内涵扩大再生产。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虽然意识到科技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等战略口号,并采取了一些实际措施,但从总体上看,这些措施力度还是有限的。加上基础薄弱,目前我国科技产业仍处于相当落后的阶段。现在我国重返关贸总协定的步伐正在加快,不仅科技含量低、效益低的企业面临着严峻挑战,而且刚刚起步的科技产业本身也面临着夭折的危险,因此增强对科技的投入已经刻不容缓。
其次,这种特殊性是由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自身要求决定的。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要求专业银行转变为自负盈亏,自求发展的利益主体,这就要求它们将贷款投向那些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行业、企业和产品,以实现信贷资金的迅速增值和自己实力的快速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金融业支持科技发展,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现实要求,有其内在必然性。
当前我国金融业支持科技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后我国尽管在支持科技产业发展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总体上看还是很不够的。从金融业对科技产业发展的支持来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缺乏明确有力的政策导向,金融机构被动适应。首先,没有将支持科技发展作为支持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没有将服务科技发展摆到金融工作的战略重点上。正因为如此,金融机构对科技的支持程度缺乏连贯性。同时,既没有一套完整的科技产业信贷政策,又没有权威性的科技项目评估机构,科技信贷资金的运用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和不科学性。
2.缺乏风险投资机制,资金筹措渠道单一。科技产业是一个创新性很强的产业,它既有诱人的前景,也有较大的风险,需要比其他产业更健全的风险投资机制(即风险规避机制,主要包括风险——收益挂钩机制与风险防范、分散与转化机制),这正是我国目前所缺乏的,科技投资风险既未与收益直接挂钩,又不能合理防范、分散与转化,很难吸引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因此金融业对科技产业的支持局限于一点计划内信贷,融资渠道单一,支持力度很小。
3.资金使用结构不尽合理,效益比较低下,难以形成良性循环。科技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要最终将其成果商品化,投入到实际生产过程中。但在我国,一方面选择科研项目时偏重高、精、尖,造成大量科研成果实用价值不大,另一方面国民经济各行业急需的关键技术却依赖进口,同时,对已开发出的实用技术的商品化过程支持不够(据统计,每年我国省部级科研成果有2—3万项,但真正转化为商品的仅占10—15%)。这就使得科技信贷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加剧了资金不足的局面。
金融业支持我国科技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制定明确有力的导向政策,引导金融业对科技的投资。首先,中央银行要根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将支持、服务科技发展列为金融业的首要任务,制订出相应的科技先导型整体金融政策(如金融组织政策、利率政策、风险规避政策等),推动整个金融业向科技产业倾斜。其次,中央银行还应会同国家科委根据需要制定科学的科技产业金融政策,确定不同科技产业发展比例,编制支持或限制的贷款序列表,并根据情况不断调整,进而据此确定不同的奖限措施,以引导信贷资金在不同科技产业之间的合理分配;同时,积极支持地方金融机构会同科技机构组织科研项目评估机构,提供决策咨询。
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下面就以资金筹集渠道为经,以风险投资机制为纬,谈谈如何建立我国金融业支持科技产业发展的多元化筹资体系。
(1)推动银行向科技产业倾斜。首先,中央银行在保证银行贷款规模控制的前提下,对科技贷款应尽可能优先安排。其次,推动利率市场化,建立信贷收益与风险挂钩的信贷体制,从而加强科技产业自身的吸引力以引导商业银行向科技产业倾斜;至于风险规避,可以通过提高呆帐准备金提取比例,大力发展担保贷款与抵押贷款,积极开展投资保险等途径来实现。再次,支持组建专门为科技服务的金融机构如科技银行、科技信用社等。除可采用上述各种避险措施外,还可灵活变通其组织制度,联合组建股份制银行或银行集团,一方面壮大其资金力量,同时也可以使投资收益与风险挂钩,并使风险分散化。
(2)拓展科技直接融资市场。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推动科技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向社会筹资。由于风险较高,科技企业发行的股票股息和债券利率应高于一般企业,以吸引投资者购买。这样做不仅有助于缓解科技投入资金的紧张状况,改变科技企业单纯依赖银行贷款的局面,而且分散了风险,因而是应予积极发展的一种形式。
(3)积极利用外资。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经济出现停滞趋势,资本闲置、利息下降,正急于寻找新的出路;而且外商评审项目比我们国内严格得多,有利于我国的科技项目上档次。因此我国应积极改善吸引外资投向科技的“软”、“硬”环境,引导其支持我国科技产业的发展,包括争取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的长期优惠贷款,利用有利时机向国外商业银行借款或在海外直接发行股票、债券等。
(4)积极筹建科技投资基金。基金是现代金融业中勃兴的一种集资、投资方式。由于其能提供雄厚、稳定的资金来源,而且实现了收益和风险与出资额挂钩,因此是一种大有前途的组织形式。
(5)探索组建银行——企业集团、金融——科技集团。通过金融机构与科技的紧密融合,使资金、人员更加密切地结合起来,实现金融、科技、生产的高度一体化。从风险规避的角度看,这种形式的最大特点是风险内部化。由于集团拥有相当雄厚的经济实力,也具有较强大的风险自负能力。
适合于科技产业的筹资方式还有很多,各地都应积极探索,综合运用,为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优化资金使用结构,提高使用效益,促进资金良性循环。一方面要紧密围绕经济建设与生产实践,选择国民经济部门尤其是重点产业所急需的关键技术科研项目为支持对象,以使开发出的技术能迅速投入生产;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支持,促使已开发出的科研成果迅速向生产领域转化。其次,促进资金使用结构的优化,从根本上看还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科技企业的独立化进程和金融机构的商业化进程。企业摆脱了对政策的依赖,真正实现自负盈亏,就会按市场需要来确定与调整自己的科研方向,并积极促进科研成果的商品化。金融机构商业化后,实现了真正的自负盈亏,也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驱动下,自觉选择有市场需求、可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科技项目作为自己的支持对象。总而言之,只有使所支持的科技项目紧密围绕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才能使投入的资金取得良好效益,促进资金的良性循环,为金融业更好地支持科技产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金融业支持我国科技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应认真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使金融业更好地为我国科技产业发展服务。


第9版(理论)
专栏:改革热点纵横谈

  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
徐鹏航
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的紧迫性
当前,我国正处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关键时期。国有企业在进行转机建制的同时,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已成为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中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竞争成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各类生产要素,尤其是资金要素流动的市场化,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以及相应的法规、政策制订和完善,使得竞争规律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大大加强,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竞争势必加剧。这就要求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以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推动产业高级化和发展规模经济,发挥区域优势和国际比较优势,以提高民族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是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经济学认为,当一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经济增长有2/3要通过技术进步来实现。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和稳定增长阶段,设备更新改造投资一般都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0%以上。从我国经验看,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80年代,技改投资占国有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年均在30%以上。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工业基础进一步扩大,企业竞争进一步加剧,要避免经济发展大起大落,保持高质量增长,就必须立足于现有企业,加快设备技术更新改造速度,提高技术改造投资份额,为保证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是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从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现状看,虽然经过十多年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但国有企业中亟待改造的老企业比重仍然很大。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经过比较全面改造的只占2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仍很落后,国有重点企业关键设备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15%,2/3的设备属国内一般水平或落后水平。我国工业的技术水平大约比发达国家落后15—20年,其中机械、电子制造业差距更大一些。加快技术改造,我们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企业技术改造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我国企业技术改造工作从“挖潜、革新、改造”维持简单再生产方式,走上“开发、引进、改造”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展开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根据邓小平同志“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改造企业,要成千上万项地搞起来”的重要指示,国务院对加强技术改造制订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和措施,我国的技术改造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仅1981年到1990年的十年间,便实施技改项目45万多个,完成投资5500亿元。“八五”前三年,企业技术改造又累计完成投资4900亿元,新增固定资产3315亿元,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过十几年的不断实践和大胆探索,技术改造工作已形成了一套基本原则和工作方法,归结起来主要是:
技术改造在企业技术进步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体现了技术进步的成果。技术进步一方面要依靠国内技术的发展、开发和转移,着力于解决“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这一科技体制改革问题;另一方面,技术进步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将其改进和创新,以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而技术改造则是利用技术开发与技术引进这两个技术资源,对现有企业的技术、工艺、材料及装备进行改造,从而成批生产高水平高质量的新产品,通过满足市场需求,最终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可以说,技术改造在企业技术进步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技术改造的基本特征是内涵扩大再生产。技术改造是依托现有企业的基础,突出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的特点,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成熟技术对原有技术基础进行更新改造,从而促进原有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讲,凡是对提高现有企业的生产能力所进行的资源优化配置工作,都应当属于技术改造范畴。
技术改造的实质是企业的技术创新,是新技术在企业的合理应用。要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来改造落后的工艺、设备、材料和技术,创造出新的产品。技术改造是一个连续不断发展的创新过程,我们常说的产品开发要抓四个“一批”,即“设计一批、研制一批、开发一批、生产一批”,这同时也是对技术改造的要求。在技术改造工作中,还要不断地面对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办法。
技术改造的中心任务是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市场竞争最终表现为产品的竞争。技术改造的立足点在于能否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这一方面要求产品升级换代,并有不断开发、生产新产品的能力,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要求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实现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技术改造工作要集中资金,突出重点,协调配套地进行。在资金安排上,要集中资金,加大重点项目的贷款比重,并将建设期利息、预计物价上涨的价差、投资方向调解税及汇率变化等都纳入项目总投资,保证投资的力度;在项目选择上,要注意把存量合理调整与增量优化调整结合起来,处理好引进、开发与技术改造的关系,引进与消化吸收国产化的关系;在技改投资管理上,要加强宏观调控,做到重要技改项目资金集中,搞规模经济;在工作方法上,要加强部门、地方、银行的协调配合,坚持联合服务,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企业技术改造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做好技术改造工作,必须正确认识市场经济对技术改造的影响:
市场经济使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内在动力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技术改造的投资主体,并且处在同等的政策和市场竞争环境中,政府主要通过制定规划和政策来引导技术改造的投资方向,调节技术改造的投资规模。企业技术改造的热情大大增加,成为“我要改造”,而不是“要我改造”;技术改造投资需要企业自己去筹集融通,不可能再“等、靠、要”;技术改造的风险也是要企业本身承担,不能期望政府的保护和优惠。技术改造成为市场职能和企业自身的行为。
市场经济加大了技术改造的外部压力。随着市场体系和市场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原有的行政保护和地区间封锁将被彻底破除,地区间、企业间竞争加剧,产品更新换代节奏加快,投资风险加大。外部环境的改变,对国有企业来说影响和冲击很大,能否很快适应这种外部环境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国有企业今后技术改造的开展和成效。
当前我国企业技术改造工作还不能较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仍然存在一系列突出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技术改造管理体制改革:一是使企业成为投资主体;二是形成投资风险的自我约束机制;三是保障投资效益的稳步提高;四是根据国家经济发展要求,不断加大技改投资规模。
从目前的工作来看,应紧紧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投资主体从以政府为主向以企业为主转变。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把技术改造同企业转机建制紧密结合起来,将属于企业的投资决策权尽快落实给企业。特别是一般竞争性项目应以企业为主体,企业对项目的规划、筹资、建设直至生产经营、归还贷款和债务本息以及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承担投资风险。
投资目标从形成产品优势和企业优势向形成产业优势和行业优势方向转变。经济发展最终是靠产业优势来取胜。要改变目前分散、重复投资的现象,根据每个地区的特点,围绕其发展支柱产业的规划,集中搞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技术改造,带动本行业技术水平提高,以形成产业优势和行业优势。
投资方向从单个项目的技术设备改造向现有资源的优化组合转变。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把技术改造同改组、兼并、合资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综合生产能力。
投资策略从注重投入和规模向注重产出和效益转变。也就是说要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技术改造。要以产出和效益作为投资的着眼点,充分考虑未来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变化,考虑投资的成本,以此来确定技术改造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避免盲目追求投资规模。
投资来源从单纯依靠银行贷款向多渠道筹资转变。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入,政策性和商业性贷款将分开运作,企业与商业银行也将逐步实行双向自主选择。技术改造要开拓多渠道筹资,充分利用企业折旧、留利等自有资金,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按规定转让部分产权,特别是利用外资等多种手段,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的渠道。
政府对技改投资的管理功能从分资金、批项目向规划指导方面转变。在技术改造的管理中,主管部门的政府职能应主要转向制定产业政策、经济政策、技术装备政策,培育和发展与投资活动有关的服务体系和生产要素市场,形成在法制规范下的公平竞争机制,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间接调控体系。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喜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问题》
边鹏飞
雷云同志的新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问题》已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设十三章。
第一章至第三章阐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意义,以及这一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该书专辟一章,对我们党在历史文献中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作的几次概括,进行深入细致的对比分析,有助于人们进一步加深理解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实践和对社会主义再认识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怎样一步一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四章至第十章是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结构和框架。本书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概括为“四论”、“三主线”,即: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以及贯穿这一理论体系始终的思想主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主线——生产力标准论,政治主线——党的基本路线。
第十一章至第十三章,中心是论述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为了使这个问题在全党取得共识,就需要正确理解长期以来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毛泽东思想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为了使全党在理论上完整准确地理解,在行动上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者根据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提出需要把握好几个重大关系。
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作者摒弃了学院式的研究方法,对多年来我国学术界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展开的争论,以及在争论中出现的某些误区,对干部和群众中长期存在的模糊认识,例如:关于生产力标准、关于科学评价和准确理解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关于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科学含义及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等等,都提出了颇有见地、有深度的看法。因此,我认为,不论是搞理论研究的,还是搞实际工作的,都或多或少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某种启示。
雷云同志在病重治疗期间写的这部著作,是他学术生涯中结出的一个新的硕果。


第9版(理论)
专栏:

  为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深圳市加强农村基层建设的调查
莘之龙
深圳市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过程中,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提到基础性工作的位置上,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狠抓“四个到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思想认识到位。深圳的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不足3%。市领导组织机关干部认真学习中央、省委的有关文件,总结和分析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开展农村工作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的讨论,使大家深刻认识到,保证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特别需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带根本性、关键性和基础性的问题。深圳要建成多功能现代国际化城市,在产业结构上固然要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但也不能忽视先进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城市化的趋势。深圳的农业为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原料,为特区提供源源不断的粮、油、肉、菜、果等多种必需食品,是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和城市繁荣的基础。同时,建立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还要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尽管深圳特区内的农村已经实现了城市化的转变,农民变成了城市居民,但他们在观念、管理、知识等方面,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任务还很不适应,他们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都有待提高。从深圳现有的农村看,大部分农民已过上了富裕生活,但富裕并不等于文明,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仍然是一项十分繁重的任务。况且,地处深圳边区、山区、老区的一些农村,目前经济还相对落后,十分需要扶持他们发展经济,加快脱贫致富。农村基层工作做好了,有利于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有利于早日把深圳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组织领导到位。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各级党委和政府层层建立责任制,做到党政第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市委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讨论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工作,决定不仅对有农村的宝安、龙岗区派驻工作队,而且对特区范围内刚刚由农村转变过来的街道居委会和股份合作公司也派驻工作队。市、区委均成立了副书记挂帅的农村基层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市领导带头深入驻点调查研究,现场办公。各区、镇(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全力以赴抓好此项工作。各工作队派出单位的领导纷纷深入对口扶持的挂钩点,帮助基层办好事实事。去年10月,市委农村基层办会同市政府办公厅,汇总了工作队反映的农村基层亟待市有关部门解决的39个问题,分别责成市16个行政职能部门研究处理。市委书记、市长厉有为还亲自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工作措施到位。根据中央和广东省委提出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大任务和“五个好”的目标要求,深圳市各级党委、政府结合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狠抓落实。
制定三年规划,落实扶持资金。深圳市及各区都认真制订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三年规划,明确每年重点抓好1/3,通过努力,全面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三年规划对目标要求、组织领导、工作措施和考评办法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市、区政府对老山边穷地区按项目给予资金扶持。
搞好调查研究,实行分类指导。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农村基层办有针对性地选派工作队,并分别列出各个驻点亟待解决的问题,明确具体任务。驻点单位既有经济比较落后、精神文明建设较差、社会治安和班子问题比较突出的后进村,也有各项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先进村。对后进村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带动各项工作能尽快上路,加快发展,提高档次。对基础较好的村,要求在两个文明建设方面更上一层楼,争取建成高标准的示范村。
坚持定点挂钩,长期对口扶持。市直机关采取一个局级单位定点挂钩一个行政村的办法,单位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定点工作由挂钩单位负责,驻点工作队由挂钩单位派出,每批工作队驻村时间为一年,到期进行达标验收,未达标的换人不换村,对达标的村则建立长期对口扶持关系,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建立激励机制,培养锻炼干部。深圳市把选派工作队员参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与培养锻炼干部、转变机关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结合起来。市委规定,各单位要以工作队员在农村基层的表现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优异、表现突出、德才兼备的干部要予以记功、嘉奖,该提拔使用的要大胆提拔使用,该作为后备干部的要列为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市委市政府对去年表现优秀的5名工作队员记三等功,49名工作队员受到了嘉奖。各区对优秀工作队员的使用也作了妥善安排,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工作队员奋发向上,进取开拓,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建功立业。
落实任务到位。由于思想统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方法得当,再加上工作队员扎实努力工作,深圳市农村基层建设的各项任务都较好地落到了实处。
加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驻点工作队积极协助镇(街道)党委,做好基层党支部的换届选举工作,对到期未换届和整体素质较差的领导班子,都按民主选举的办法进行改选,大胆选拔任用能力强、素质高、表现好的中青年干部,从而使后进村各项工作很快有了较大起色。各驻点工作队还协助做好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发展新党员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工作。同时,十分注重搞好村(居)委会、共青团、妇委会、民兵、治保会等基层组织的配套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整体功能和村民(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
开拓了发展经济的好路子。各工作队积极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优势,采取多种渠道筹集发展资金,帮助引进项目,完善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据统计,去年工作队采取集、贷、引、融、拨等多项措施,积极改善了投资环境。
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工作队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在重点抓好驻点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帮助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建立健全了一套好的管理制度。重点制定党支部工作、学习、会议、活动制度,党员干部守则,廉政建设制度,村民议事制度,村民选举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股份合作制章程等,探索了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村的新路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