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5月9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

  老骥伏枥一片丹心
——记“狼牙山壮士”葛振林
陶旭
葛振林是“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之一。
54年前,为掩护部队主力和数万群众安全转移,葛振林与4名战友,引着日本兵,走上狼牙山棋盘坨绝路。当弹尽了,敌人逼上时,葛振林他们便从容地跳下悬崖……
狼牙山上“五壮士”
戴着黄军帽、身穿黄军装,已近80高龄的葛老精神尤佳,坐在笔者面前,谈兴正浓,几番寒暄后,我们切入了话题。
1941年8月,华北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调集10万余兵力,对晋察冀军区北岳、平西根据地实行“大扫荡”。
狼牙山是晋察冀边区东线的大门,因其峰峦状似狼牙而得名,有5坨36峰,远远望去,群峰突兀连绵、壁若刀劈斧凿,宛如一群雄狮猛兽,俯卧在易县西南部。它不仅在军事上占重要地位,而且是抗日根据地的武器装备库。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军主力部队调到边区领导机关周围担任警卫任务。狼牙山地区只留下七连六班坚持斗争,掩护部队和群众突围。
9月24日拂晓,敌人开始行动了。日军两架飞机奔袭而来,盘旋几圈后,便对村庄山地狂轰滥炸。山坡下,鬼子摇晃着太阳旗,爬上山来。
班长马宝玉喊了一声“打!”随手扬起驳壳枪,撂倒了前面一个敌人。接着,各种火器一齐开火,手榴弹接二连三地在敌群中爆炸,敌人死的死,伤的伤,活着的连滚带爬垮了下去。
次日凌晨三四点钟,敌人调集2500多人,进行疯狂反扑。
六班战士来到棋盘坨最险要的地方“阎王鼻子”和“小鬼脸”。激烈的战斗,使棋盘坨满目疮痍,灰秃秃的山包上弹痕累累。尽管如此,敌人仍不甘心失败,在火力掩护下,再次组织进攻。
葛振林一扣扳机,吸了一口凉气,子弹打光了!
其他战士的枪膛里也是空空的。
敌人上来了,怎么办?
大家不知哪有那么大的力气,搬起一块块大石头,举过头顶,狠狠地向最前面的鬼子砸去。鬼子立刻像被击中的乌鸦,飘飘摇摇掉进了深谷。
敌人慢慢逼进了,而山头能摔的石头都扔完了。
五壮士没有丝毫畏惧,共同吐出一个声音:“宁死不投降!”
葛振林和班长马宝玉交谈几句,马宝玉便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放在膝盖上匆匆写着,然后对大家说:“我和葛振林是共产党员,以前我们俩对你们帮助不够,没有培养你们入党,这次战斗证明你们3个人都具备了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的条件,以后同志们能找到我的尸体,就会在我的衣袋里发现我和葛振林介绍你们入党的信。现在,就让我们用实际行动,表达我们对党的无限忠诚吧!”
说完,把小本装进口袋,大步向悬崖走去。其他四人也昂首挺胸,紧跟在他的后面,纵身跳下悬崖。
“爱心部落”的英雄
当葛振林从狼牙山跳下后,与另一位战士宋学义奇迹般地幸存下来,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担任过湖南省衡南县武装部副部长、衡阳市武装部副部长、衡阳军分区副司令员,直到1982年离休,到现在已77岁高龄。
离休后,葛老担任了驻地衡阳市十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他讲传统,讲英雄的故事……一场又一场的报告,打动了一个又一个孩子的心。
 据统计,仅1987年到1994年间,葛振林就为“红领巾”们作了68场报告,直接听众近2万人次。其效果老师们最有感触:“葛老讲到哪儿哪儿的课就好上多了!”
葛振林很繁忙,不是在这儿作报告,就是那儿开会。于是便有人问他:
“你作报告有报酬吗?”
葛老答:“义务作报告,没钱。”
确实,葛老把钱看得很淡,把共产党人的作用看得很重,他用自己火热的情感去帮助人,献上一片爱心。
现已上初三的衡阳市六中的刘虹说:“葛爷爷是帮助别人这个‘爱心部落’英雄。”
6年前的某个上午,葛老从外地作完传统报告回来,路过市六中时,发现一个小女孩正眼巴巴地瞅着校园一切。
“她怎么不去上课?”军人的本能让葛老心上画了一个大问号。
11岁的刘虹,妈妈患血癌刚去世。这位过早品尝人世间悲伤的小孩家里再也供不起她上学了,妈妈治病花去好多好多的钱,现在吃饭都困难,哪顾得上学?可刘虹想上学。
葛振林替小刘虹擦干泪水,把她拉回家,给她洗脸,递上最好吃的糖果,做上最好吃的饭菜,让真诚抚平小刘虹心灵的疮痕。后来,葛老领着刘虹把她送回家,并与孩子父亲谈心,临出门时,葛老掏出身上仅有的150元,递给这位孩子父亲。
刘虹的父亲潸然泪下,他用人类最原始最真诚的方式来感谢这位老人,然而,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位老人就是“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
其实,此人的事例何止这一件——
衡南县谭子山乡一位小孩家庭贫困,面临休学,他寄去了30元钱;
唐山地震,他寄去50元钱;
当自卫还击战的硝烟在中越边境燃起时,他给前线将士寄去价值100多元的慰问品……
有人问他:
“现在是商品社会,不少人都把攫取金钱视为人生幸福,而你为什么把自己并不高的收入拿出去呢?”
葛老答:“很多东西是与钱无关的,我当英雄不是为了钱,同样,当官也不是为了发财。”
“党给了我很高荣誉,把我们的事迹写进课本里,我终生感到快乐。现在,我离了休,但我是在军旗和党旗下走过来的,能为遇到困难的人献上一丝情,这是很值得的。”


第12版(副刊)
专栏:

  落地生根柳色青
马畏安
五十年前,陈毅路过豫东淮阴,手拄一根柳木棍。那根棍被人栽在村外,后来长成了一棵大柳树,从树上砍下的一根根枝条,在黄泛区的淮阴如今形成了一个人工平原林区。
朝阳照耀过这根棍
星光认识这根棍
这根棍
翻过了多少重山
越过了多少道岭
这根棍
丈量过鬼子的炮楼
探测过河水浅和深
这根棍
浸着他的汗液
印着他的指纹
这根棍
带着他的体温
缠绕着他的巴蜀乡音
这根棍
有灵性
落地便生根
伸叶如有神
他的汗液化作了木汁
他的指纹化作了年轮
他的体温——
将百炼钢的松柏品性
融进了绕指柔的杨柳风情
他的巴蜀乡音——
将万千枚柳笛
吹彻童稚的黄昏
当年的一根柳木棍
造成沙原和风甘霖柳色青


第12版(副刊)
专栏:恒安杯巾帼风采散文征文

  旌旗浩荡
梅贤玉陈迪琼
掌声,似风潮涌动。
会场沸腾了:人们不约而同地起立,情不自禁地鼓掌,站在台上的曹田心大夫透过朦胧的视野,仿佛看见那面浩荡的旌旗又在前面升腾!
数十年前,白求恩大夫的事迹如同一面浩荡的旌旗植根在她心上,驱使着她像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一般去履行一个医生的天职。
抢先扑进她眼帘的是亲人一束束哀怨的目光。1990年初,老父亲在鄂州医院治疗,多次捎信想让这个大闺女陪伴几天,可当时全镇开展“计划生育月”,身为太子卫生院妇产科“主刀”,有上千例的节育手术在等着她做,她狠着心服从了大局。不久老人去世,出殡那天碰巧她又因抢救病人不能脱身为老父送上最后的一程。她有三个儿子,都是“打游击”长大,老三上中学时仍喊她这个妈妈为“姑姑”,至今称呼难改,“尊敬的父亲,亲爱的儿子,我愧对你们!”“但是,我无愧于我的事业,我的病人!”
1993年的一个夏夜,大雨滂沱,雷声震天。劳累了一天的她刚端起饭碗,一个浑身泥水的中年汉子闯进门。“我……我老婆生不下伢子,快……快要死了,曹医生……”。汉子上气不接下气,蹲在地上嚎啕大哭。“快!”曹田心扔下碗筷,抓起药箱,拉着汉子消失在无边的风雨中。山高路险,突然她一脚踏空,重重地栽倒了,药箱滚下山涧。汉子转过身来,吓呆了。“我没事,快去找药箱!”她想挣扎着爬起来,可右腿失去知觉,稍一用力,就钻心地痛,职业的敏感告诉她右腿骨折了。怎么办?救人如救火啊!她想起了自己可怜的母亲。7岁那年的一个冬夜,也是在这条崎岖的山路上,她举着火把,照着乡亲们送难产的妈妈去医院,走到半山腰,妈妈就惨死在血泊中。贫困山村缺医少药的严酷现实在她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刻骨的烙印。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当上了“赤脚医生”,并发誓要做一名好医生,去拯救像母亲一样的千千万万个亲人。工作之余,她便啃起《本草纲目》。上山采药,险些丧命;试服草药,曾昏死深山;用自己的身体练针灸,差点残废。她珍惜一切培训深造的机会,拚命吮吸,仅临床报告就积累了数百万字。信仰使她很快崭露头角,成为咸宁地区颇有名望的妇产科主任医生。
现在当他们连滚带爬走完15华里山路赶到目的地时,农舍里哭声四起。经诊断,产妇因胎儿横位而休克。曹田心拖着受伤的右腿,忍着巨痛,一边采取人工呼吸胸部按摩等应急措施,一边进行矫正胎位。当母子终于平安时,她如释重负,泪水掺和着汗水在她那煞白的脸上不停地往下淌。
最终,是她住进了医院。当人们闻讯曹大夫受伤的消息,从四面八方纷纷赶来探望。这时,一个怀抱孩子携着一篮鸡蛋的农村妇女挤进了病房。那是1992年8月28日,她临产了。婚后10年未怀孕的她,望星盼月怀上孩子却几天几夜生不下来,她昏迷了,生命危在旦夕。正在打吊针的曹大夫得知后,自己拔下针头,摸出病房,向妇产科走去。就在住院部与妇产科仅60米的林荫道上,曹大夫竟然蹲在地上先后呕吐了四次!这是艰难的60米,这是点燃生命之火的60米啊!发着高烧的她在医护人员的搀扶下坚持了长达5个多小时的手术,总算将她们母子从“阎王”手里夺回人间。
“我是程央,我……伢子来看您,曹……”那农妇放下孩子,泣不成声,语无伦次。
曹大夫抬起枯瘦的手,抚摸着孩子那张红扑扑的脸蛋,微微地绽开了笑容。她觉得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这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上得到了体现,她所付出的代价在这一双双泪眼中找到了莫大的慰藉。是啊,曹田心没有沉醉于昨天的辉煌——“省劳模”、“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阳新县优秀共产党员”,仍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拖着沉重的犁铧,在农村医疗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默默地耕耘,辛勤的劳作,不知多少次为危重病人义务献血,不知几多回用嘴为窒息婴儿吸羊水……
你看:病榻上的曹大夫睁开双眼,凝注着挂在输液架上的那瓶殷红殷红的血浆。恍恍惚惚中,红色的液体泼墨般弥漫开去,幻化成一幅美丽的风景,宛如一面临风舒展的旗帜。是啊,受这面看不见的旌旗的牵引,她以青春和生命作赌注,用智慧和赤诚为这面浩荡在心头的旌旗增添亮色……
(作者单位:湖北阳新县政府办公室)


第12版(副刊)
专栏:

人类灵魂工程师 周昌新
(现代重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