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5月9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时代公仆

  县委书记和他的农民朋友
周忠华
与农民交朋友,与老百姓同苦、同乐,帮助农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是江西省永丰县委书记杨正宗的为官之道。他担任县长、县委书记15年来,已结交了数不清的农民朋友,帮助老百姓办了无数件实事!
一个寒冷冬天的上午。坑田乡上西坑村老农曾继华,到县政府大院找到县长杨正宗说:“我想请县政府解决500元科研费,不出3年,保证全县人民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早辣椒等新鲜蔬菜,搞得好还可以外销。”
杨正宗一听动了心,便请曾继华坐下来详谈。当他了解到曾继华确有其能后,便叫县科委在科研经费中拿了500元钱给他,并鼓励他说:“你先搞搞试验,成功了认真总结经验,在全县农村推广,失败了认真总结教训,明年再干。”
老曾拿到钱后,很快在责任田里搭起了一个塑料棚进行试种。经过科学管理,使试种的1.5亩早辣椒获得成功,共产青椒5100公斤,以比常规辣椒早两个月上市的优势出售,获纯利4400元。第二年,老曾又进行了早辣椒“立体栽培”试验,取得了亩产青椒6500公斤、亩平收入5200元的高产高效益,荣获江西省农牧渔业厅辣椒高产栽培竞赛一等奖,成为全省有名的“辣椒大王”。
方贞朝是鹿冈乡高坑村上三垄村民小组的农民。1992年10月,他到浙江省建德市探亲,看到家乡的农民户户养罗曼蛋鸡富了,便眼发痒心发热,跑到建德市谢阳养鸡场学习养鸡技术,尔后,又从养鸡场买回了3900只雏鸡分给村里的7户农民饲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饲养,鸡便开始生蛋,而且产蛋率达到95%以上。他们的成功,又引发了村里13户农民跟着养鸡,户均达500只,并且户户成了万元户。方贞朝也成了人们戏称的“鸡司令”。
杨正宗得知后,便主动交上了这位“鸡司令”,并及时从有关部门投资了10万元,对“鸡司令”等一班鸡农进行扶助,使养罗曼蛋鸡的专业户很快发展到76户,总养鸡数达3.8万只。
但在1994年5月16日,杨正宗再次到上三垄村时,方贞朝的脸上却愁云密布。杨正宗一看情况不对,便问:“出了什么事?”老方说:“这几天鸡泻肚泻得很厉害,产蛋率大大下降了。”
杨正宗走进鸡房一看,果然所有的鸡都在泻肚,蛋槽里的蛋明显减少了,便问老方:“什么原因?难道你的技术有问题?”老方说:“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鸡吃了县里一家饲料公司的饲料造成的。这家公司为了增加饲料的重量,在饲料里掺了超过配方几倍的盐,鸡吃了超剂量的盐,便拚命地喝水,喝多了水就泻肚。”杨正宗一听火了,当即对老方说:“所买饲料你们不能再用,待我回去后处理。”
当天晚上,杨正宗便找到了这家饲料公司的经理,得知情况属实后,严厉批评了他并向他宣布了三条处理意见:一是对因饲料掺杂使假给鸡农造成的损失,由公司负责赔偿;二是将已卖给鸡农的劣质饲料全部收回,并在一天之内办妥;三是今后若再发现生产劣质饲料,除全部销毁外,由工商部门吊销公司的执照,不准再办。
由于杨正宗讲的话没留余地,第二天,那位经理便带人到上三垄村向“鸡司令”赔礼道歉,并收回了全部劣质饲料。为了确保鸡饲料的质量,公司经理还请方贞朝当技术顾问,共同开发研制了高质量的饲料。现在,罗曼蛋鸡已从一个村辐射到县,规模养鸡的农户已达200多户,数量达10万多只。永丰处处可闻鸡叫声了!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遏制“红包”关键在领导
中国农行兴化支行行长吴裕民的事迹表明:治理红包,千条万条,离不开一条,那就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廉洁自律。一般说来,领导干部是红包进攻的主要目标。只要我们掌握着这样那样权力的领导干部坚决抵制红包,红包的“市场”就会大大缩小。只要我们领导干部拒红包,永不沾,就为标本兼治创造了一个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条件。
我们的领导干部如何自觉地带头抑制红包?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真诚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用心于正。古人说:“用心于正,一振而群纲举;用心于诈,百补而千穴败。”我们的领导干部要从自身做起,铲除私心,率先垂范。必须明确,领导干部在公务活动中,在履行职责中,没有可以收的红包。凭借权力收受红包,是一种人格卑下的行为,理当为我们领导干部所不齿。其次,要在红包的“易发期”,作一些硬性规定,以规范领导干部的行为。如重大人事调整的前后,重大节日特别是春节等传统节日前后;重大的基建工程上马之前和在建之中。要抓住这些红包的易发期,作一些明确的、有约束力的规定,让大家有所遵循。再次,就是对少数不自觉、违反纪律收受红包的人要严肃处理。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也要有纪律做保证,没有纪律做保证,“不准”、“严禁”就会口号化,就无法落实。对用廉洁自律解决不了问题的人,要通过办案执纪来解决问题,光退几个钱不行,该给纪律处分的要给纪律处分,该予以法律制裁的就要予以法律制裁,决不能姑息迁就。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廉洁篇

  行不及私唯尽瘁
——记中国农行兴化支行行长吴裕民
施恂清王龙侯同祥
“请吃不到,送礼不要,特殊不搞”,当着全体干部职工的面,吴裕民许下诺言。
这是1993年4月的一天,江苏省新任农业银行兴化支行行长的吴裕民发表的“就职演说”。
如今两年过去了,有人夸他也有人怨他。夸他的人说:老吴说话算话,这样的干部越多越好;怨他的人则说:这个人二十响(香烟)打不倒、手榴弹(酒瓶子)炸不动、红纸包(指人民币)套不住,铁打的门槛攻不开……
吴裕民为官清廉,全行没一个不佩服的。他父亲做点小生意,想借几千元贷款,吴裕民知道后坚决不同意,最后还是和兄弟姐妹们一起掏的腰包。办私事,他从不动用行里的小汽车。
他家住在扬州,来兴化工作后不久,行里正好分房,分房小组决定分给他一个大套,可他大套不要,中套也回绝了:“让给最需要的职工住,不要考虑我。”他和儿子住在一间集体宿舍,老母亲则住在楼下传达室。
去年底,信用社招工,不少人找到吴裕民,请他行个方便。老吴说:“招工这事儿,上千双眼睛看着呢,一点也不能含糊,只要符合标准,我没有意见。”他顶住方方面面的压力,坚持按标准考试录用,结果,这一最为敏感的问题解决得异乎寻常顺利。
吴裕民常说,“手脚干净腰杆子才能硬。”他先后主持制定了《廉政建设十不准制度》、《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等八项制约措施,自己带头执行。每次下乡检查工作,他总是吃简单的工作餐,舞厅、酒楼更是从不见他的身影。逢年过节,有人给他送来烟、酒、红包,他一概拒收。
吴裕民说,倘若我是一个普通职工,他们会送礼给我吗?他们看中的是我手中的权力,收了他们的礼,国家、集体就要吃大亏。
吴裕民的行为深深影响了他周围的同志。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全系统工作人员拒吃请达1200多人次,拒(退)礼品和“红包”共500多件(次),折合人民币近4万元。
吴裕民说:“当干部的,心里要时常装着群众。”下乡检查工作,吴裕民总要抽空去职工宿舍看看,询问职工的生活情况,并为改善基层单位的办公条件和职工住房条件不遗余力。在1年多时间里,有10个所社的新大楼落成,同时为职工新建和整修住房300多套。
对待犯过错误的同志,吴裕民从不歧视,而是鼓励他们振作起来。一名受到政纪处分的同志调动工作后,精神消沉,吴裕民数十次找他促膝谈心,使他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1993年还被支行评为先进个人。
吴裕民实践着他的诺言,他勤政廉洁的工作作风在全行职工心中建起了一座丰碑。去年,他被兴化市委、市政府评为“两个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并被扬州市农行多次评为先进个人。职工们说:“这些荣誉,他当之无愧!”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来信

  支书要“知书”
编辑同志:
最近,我们到基层了解情况,发现部分党支部书记对一些关于党的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知识、市场经济等方面最基本最简单的问题,都说不清、道不明。这反映出这些党支部书记平时不读书,不看报的状况。这种支书“不知书”的现象应该引起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的重视。
党支部书记是抓支部建设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基层组织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党支部建设的好坏,支部书记的素质是关键。然而,有一些支部书记,整日忙于事务,认为农村干的是粗活,对“知书”不重视。由于他们“不知书”,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办事靠强迫命令,不为群众理解和支持,一旦遇到困难或挫折,便无从下手,空有带民共富之心。由此看来,支部书记不仅要有好思想、好品德,有热情、有干劲,而且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修养,尤其是在当前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支书要“知书”的问题就显得更加紧迫和需要。
俗话说:要当好骑手,必须识骏马;做个好艄公,必须熟水性。要做个好支书,就必须做到党性强、作风实、业务精。当然,支书要提高自身素质,途径很多,可以向他人学习,可以在实践中锻炼,但勤奋学习,做到“知书”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长期“不知书”,就犹如“盲人给盲人带路,只能一起掉进沟里”,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就难以实现。
支书要“知书”这不是想不想、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必须“知书”,且必须比一般党员群众知得多、知得好的问题,这是一种义务、一种需要、一种责任。
江苏泗洪县委组织部陈子升房庆忠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红旗列车时代风
——记郑州客运段北京车队党支部
闻有成申红雨
在千里京广线上,有一个日夜奔波在首都北京和河南郑州之间的辛勤使者——79/80次特快列车的郑州客运段北京车队。
翻开北京车队的荣誉册,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列车”、河南省委命名的先进党支部等闪光记载和那连续10年蝉联铁道部“红旗列车”桂冠的辉煌,这些都凝聚着北京车队党员干部和全体职工的无私奉献。
在北京车队,党总支委员每年跟班都在200天以上。他们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每逢新春佳节,总是和乘务员一起在飞驰的列车上,以茶代酒共度节日;职工过生日,车队和班组送上一份礼物道一声祝福;职工生病,干部问寒问暖;当职工有困难时,他们立刻帮助解决。
对职工,他们的爱是那样的深厚,对自己,他们却是严格要求。北京车队党总支一班人,凡要求职工做到的,干部首先做到;他们不仅为自己规定了不吃特殊饭,不睡软卧,不搞捎买带的“约法三章”,而且处处用党风带队风,以队风正路风,使北京车队成为一块难得的“净土”。
79/80次列车的卫生、服务、路风工作享誉铁路内外。近年来,车队党总支在各车班组开展了支部达标、双三无、百日立功竞赛活动,在列车上设立了党团员示范岗。今年初,车队制定了创铁道部“十佳列车”的规划,党总支及时组织党员开展“创十佳列车,党员应该怎么办”的大讨论。从而促进了车队的各项工作。
为了让旅客有个干净、舒适的旅行环境,党员更是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劳动。夏日里,骄阳似火,车厢温度高达50摄氏度,从车厢内顶开始,到行李架、车窗、椅脚,再到便池、地板,全部用去污粉、抹布洗、刷、拖。程序一样不能少,小伙子身着短裤,躺在座席下搞卫生。热得急了,小伙儿拿起水管把全身冲个精湿,继续干。姑娘没办法,一任汗水贴着身,绞着腿,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供水工作是北京车队优质服务的又一内容。
79/80次来回运行1000多公里。每个车厢乘务员要送水80壶左右,最多100多壶。每壶水6.75公斤。全列车一个往返送水1500多公斤。就是说每趟车乘务员要把10多吨水一壶壶送到了旅客手中。
这还不算,发车前,他们要充满170个暖瓶,灌满11个大开水包,开车后,要不停重复着站稳、接杯、对准、倒水的动作。
苦吗?真苦!累吗?真累!但全队的党员干部毫无怨言。
党内工作是这样,车队各项工作也无一不是标准化的。为了提高79/80次的服务质量,车队成立了TQC质量管理小组,实行了全面质量管理,把车队工作纳入标准化轨道,摸清不同时期,不同身份旅客乘车的要求,在提高服务上开展公关活动,把车厢变成了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温暖的“乘客之家”,车队质量管理小组曾连续三年获得了中国质协、中国科协、全国总工会、团中央授予的“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东港为基层干部建立“廉洁档案”
本报讯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为全区256名副科级以上的基层干部建立了“廉洁档案”。档案的主要内容分为个人基本情况、建档前受奖惩情况、工作中廉洁勤政情况三部分。在建档过程中,除了个人总结自查、组织考察、年度岗位考评外,东港区还特别注意让群众评议干部。
(陈为冰范奉华)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柳河分厂党员坚持参加义务劳动
本报讯北师大化工厂柳河分厂党支部自1991年以来,坚持党员义务劳动制度,全厂20名党员每人每月参加义务劳动一次,为厂里整修库房、装卸原料、修理工具等,每年为厂里节省开支50多万元,受到广大职工的称赞。(孙平)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在党支部书记岗位上

  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记山东省高密市南关村党委书记王建章
张志孝禚镇刚
他说,他这一生是在漫长的“马拉松”跑道上,而且没有终点。他叫王建章,现任山东省高密市南关村党委书记兼兴华集团总公司总经理。从1978年至今,16年的时间,他带领全村老少爷们改革、开放、发展,使南关村一跃而成为潍坊市的“第一经济强村”。1994年,全村企业总产值达到8亿多元,农民人均收入3018元,成为山东半岛上的一颗璀璨的经济明珠。因为他创业有功,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劳模、全国优秀农民企业家和全国乡镇企业“十大功勋”之一。
1978年以前,南关村因穷得出了名而被人称为“难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当有些人还对会议精神及党的富民政策持怀疑态度而畏缩不前时,在10年动乱中曾蒙受不白之冤,重新出任南关村党支部书记的王建章,就义无反顾地带领南关人扬起了改革的风帆,迈上了致富之路。短短几年,就使南关村大变了样子:他把全村50多个工副业摊子归口联合,建成10大企业。到1984年,全村总收入就达到1350万元,人均纯收入1500元。高密市委、市政府曾先后两次在全市发出“向南关村学习”的文件。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不断深化改革,转换机制,与乡镇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在同一条竞争线上。这样,“老乡们”原有的优势已不复存在。相反,土生土长的“老乡们”论素质,尤其是科技素质,怎么也比不了“国老大”。1990年初,王建章就已感到“危机”正步步逼紧。他在一次村党委会议上说:“市场经济实质上就是竞争经济,咱村办企业要在竞争中发展,就必须抓住第一生产力不放,干高的、干精的、干新的!”很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新华通讯社、中国乡镇企业报等新闻单位播映、刊登了南关村招聘高科技人才的6条优惠政策。几天后,一大批科技人员来电来函;一大批科技人员不远千里到南关考察……那些天,王建章和村党委副书记王贵和、高方明等人忙得不可开交。经过与村党委、企业负责人缜密的筛选,王建章从全国各地招聘高、中级科技人员248名,其中专家、学者和高级工程师26名。武汉冷冻机厂的一位高级工程师到南关应聘时,不仅带着项目,而且还带着15名技术人员一起到南关村安家落户。
南关村自己的职业中专和技术夜校也办起来了,经过严格的培训,千余名技术人才脱颖而出,昔日的“泥腿子”变成了现代化企业的技术骨干,其中62人还获得了高、中级技术职称。众多的人才,在南关村各企业形成了一个个“人才库”、“智囊团”,在全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柱石作用。
人才的问题解决了,王建章、高方明等人气没松一口,又带人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在他们的努力下,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新技术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院等10多家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与南关村达成了协议,引进的一大批科研成果迅速在南关人的手中转化成高新技术产品,并进入了国内外两大市场。
面对这些成绩,王建章却说:“那仅仅能说明昨天!明天呢?”一句话,道出了这位老共产党员创业不止的雄心壮志。60多岁的人了,仍然马不停蹄地为发展、振兴南关而奔忙不止。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浙江省奉化市腾头村党委书记、全国劳动模范傅嘉良,坚持抓物质文明不忘精神文明、抓工业发展不忘农业基础、抓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忘共同富裕、抓改革开放不忘党的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图为傅嘉良(中)和部分村干部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田间管理。
本报记者 张雅心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