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5月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副刊)
专栏:假日旅游指南

  北京艺术博物馆揽胜
文明之光
杜英姿
北京,在昔日皇家禁地上修缮改建的博物馆有两座,一是故宫,久已声名赫赫;另外一座则是北京艺术博物馆,筹建至今已10年,建成开馆不到3年,虽不家喻户晓,但也正以独特的价值日益引起海内外的关注。
拂去历史的尘埃
从西三环苏州街的天桥上往东望去,北京艺术博物馆所在的万寿寺,这座有400年历史,明清时皇家礼佛祝寿用的唯一家庙,似乎隐没在现代都市的喧嚣声中……初悬此寺的永乐大钟因辗转它处,才有了如今大钟寺的声响四方,作为附属园囿的紫竹院曾几何时也已自立门户,而集园林、寺庙、行宫为一体、盛极一时的万寿寺多少年来却门牖紧锁。好在往日的慨叹已烟消云散了。随着北京艺术博物馆的筹建而修葺一新的万寿寺气象焕然,从“百福降寿”的山门往里,院落层迭,七进七出,深不可测。其间曲栏回廊、御书碑亭、青石假山、松翠桃红,园林风光美不胜收。如果你有兴致,还可流连万寿寺沿革馆内,面对彩绘的《香林千衲》图(真迹现存故宫),遥想乾隆为其母作寿的场景:百官齐集,寺外长河岸边和尚千名,诵经祷祝声如大海潮涨般一浪胜过一浪,观者无数。
悠悠长河如今仍然依傍着这座有“京西小故宫”美誉的华丽建筑群,不同的是,这里已成为今人与古人对话、任心灵在艺术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的崭新空间。
一座璀璨的艺术殿堂
笔者在明清瓷器馆遇到一位来自洛杉矶的美国客人,他那一日的行程是故宫—万寿寺—颐和园,不知是刻意还是巧合,这恰是当年慈禧到西郊消夏所走的路线。不过,这位美国文物鉴赏家更注重的恐怕是博物馆的收藏。他从青花、釉里红看到彩瓷和单色釉,洋溢着对这些“艺术绝唱”叹为观止的激情。
作为北京4家综合性博物馆(另外三家是故宫、历史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之一的北京艺术博物馆,有着不菲的馆藏:上至新时器时代下至明清,书画、织绣、瓷器、金石竹木等藏品5万余件,20余万册古籍,还有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现代大师的大量传世之作,有日本近三四百年绘画重要流派的千余幅画品。他们的展出方式没有沿袭一般断代史的分类方法,而是从艺术发展史的角度按品类陈列,使展陈丰富不枯又易于观赏。譬如驻足《中国篆刻艺术展》前,可细细赏玩近代融浙皖诸家之长、使刀如笔任曲屈的吴昌硕的印章,可浏览秦汉至明清的百余件篆刻珍品,不仅熟悉其文字、印钮、刻工、用途、类别和质料,还能将中国传统篆刻艺术的发展过程了然于胸,那真是莫大的享受。
和故宫的大而全相比,“小故宫”显然更侧重于精,文物和艺术双重价值都很高的藏品很多,国家一、二级文物近2000件,平日的陈列以明清为主。我国古代艺术至明清可谓发展到极致,而明清的宝刹则再现了明清各项艺术的辉煌成就。不过,一、二级珍品多在精品展中才肯露面。这也不要紧,光是那精美的图片,就足以心醉了。像明代工艺品“犀角雕仙乘槎”,利用犀角天然形状,刻画出仙人手持如意,乘槎破浪而行的神姿,其晶莹纯净的材质,圆润光滑的做工似触手可摸般,品貌之佳胜夺天工。
北京艺术博物馆独辟一径,因王光镐馆长自有想法:中国历史文物研究成果不小,但博物馆从艺术发展史的角度透析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这样的探讨还欠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中华民族对艺术文明作出的贡献。北京艺术博物馆重于对人类艺术史的研究、展示、宣传,除常设10多个展馆,推出《龙的艺术展》、《鼻烟壶展》、《清代皇室画展》、《中国佛教艺术展》等多项专题展外,还引进数百项现代艺术展,同新加坡国立艺术馆结为姊妹馆,以促进中外艺术的交流。
服务社会服务未来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年轻人,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有着一份真诚的情感,在远离尘声的天地里沉静地呵护着这些足可光耀后世的艺术结晶。为了节省资金,几乎所有的展馆和陈列,从创意到操作都出自他们之手。那典雅、明丽、富有现代气息的馆厅,使陈放的艺术珍品更加辐射出熠熠光彩。
他们还把博物馆当作艺术鉴赏、审美教育的生动课堂,不断登门宣传,为中小学生各类文化教育活动提供方便,经常结合实物举办文物鉴赏知识讲座,展出北京市中小学生优秀美术作品,组织学生参观“明清艺术月”展览等等。记者初到博物馆,就恰遇在社教部的两位小姐陪同下游览的北京丰台区教育局下属各小学学区的总辅导员们,他们参观后准备把博物馆作为即将成立的“少年模拟考古队”的活动基地,让更多的学生来这里进行美的熏陶,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第4版(副刊)
专栏:艺与人

  张桐胜和《伏尔加河之旅》
孙美兰孙幼兰
前不久,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了由张桐胜摄影、编辑的大型画册《伏尔加河之旅——俄罗斯文化艺术掠影》。
这部画册容纳三百多幅精美彩色图片,附有中、俄、英三种文字对照的简明解说,画册为世人了解俄罗斯的历史发展、民俗民情、宗教生活……提供了诗情画意般的资料。
这部巨型画册来之不易。张桐胜在一九九三年夏秋,应邀参加了俄罗斯摄影家协会和巴什基尔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复兴俄罗斯文化,保护自然环境”伏尔加河漂流摄影创作活动,沿途参观考察了莫斯科、圣彼得堡、乌法等多座城市和乡村。美丽迷人的伏尔加河两岸的风光,古老而灿烂的历史文化古迹,俄罗斯人民对自然、生活、历史、艺术的热爱,激发了他编辑《伏尔加河之旅》画册的创作热情。在俄三十八天,他摄影三千幅,平均每天拍照八十张,还要及时编号、写标题、作文字笔记,以至体重耗掉六公斤。回国后,他立即投入紧张的冲洗、扩印、精选、撰写文稿、筹划版式等一系列工作中。终于,一部四公斤重的大型画册问世了。
在中国长期工作的俄罗斯汉学家罗高寿先生称赞这部画册:“在我的记忆里,俄、中两国的文化交流史上,好长时间以来,没有过像张桐胜先生所出版的这部大型画册那样规模那样杰出的艺术作品了。我相信这本影集会长存于世的。”
张桐胜,一个北方纯朴农家的儿子,一九五三年出生于河北胜芳镇。他从小酷爱美术、摄影,青年时代入伍,来到八百里秦川。六年多的艰苦实践,正是导引张桐胜一生的特殊艺术大学。二十五岁时,张桐胜从秦岭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走进了北京,成为一名职业摄影家、创作者。
十几年中,张桐胜平均每年有大半时间外出采风,不论是摔伤在东北冰雪覆盖的山坡上,还是翻倒在内蒙古大草原的深沟里,任何风险都挡不住他创作的脚步。祖国大地,到处留下他的足迹。他先后出版了《中国航天走向世界》、《中国科技研究与发展》等十一部大型画册。他的摄影作品参加过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的展览,六十多幅作品在国际国内影展中获奖。
《伏尔加河之旅》能获得成功,是张桐胜长时期艺术积累的结晶。摄影家以黄河之子的眼睛,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通过俄罗斯文化艺术这个精神聚焦点,呈现了伟大的伏尔加河之魂。
这是他走向世界文化海洋交汇区的一个新起点,我们祝愿他永不自满,永不停步。(附图片)
伏尔加格勒张桐胜(北京)(纪念二战胜利英雄雕像之一)


第4版(副刊)
专栏:

  内蒙古电业文工团
草原艺坛的新秀
内蒙古电业文工团成立一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已成为草原艺坛上的新秀。最近,他们又在全国企业音乐舞蹈调演中获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
企业文化是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电业管理局的领导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组建了内蒙古电业文工团,使企业有了自己的文化形象,使电业工人的精神风貌得到艺术的反映。
内蒙古电业文工团非常年轻,40%是少数民族演员,他们坚持服务于基层,一年来,行程数千里,演出近百场,深受工人的喜爱。
不久前,内蒙古电业文工团从草原来到北京,参加首届全国企业音乐舞蹈调演。4月26日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首场演出中,当舞蹈《蒙古人》在舞台上出现时,粗犷慓悍,热情刚健,神形兼备的英姿,赢得了阵阵掌声。
在这次调演中,电业文工团的4部作品全部获奖。其中舞蹈《蒙古人》、男高音独唱《你在祖国的心坎里》荣获一等奖;大合唱《太阳河》、女高音独唱《电力之光圆舞曲》获二等奖。(何云)(附图片)
下图是他们在北京为西客站建设者演出。


第4版(副刊)
专栏:

  我家家雀落我家
天粒
贾平西的国画花鸟已被圈里圈外人所熟悉,然而他的人物肖像画未曾面世,也未曾让人想到如此之奇,如此之怪。
对于他的图画,有人用古诗“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来表述,不知能否道出他的手笔。
平西画作长于小中见大。他的作品不只是绘形绘色,写生写景,而是打动人心的写意写情。他擅于奇想,攫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象,使之衍生出撼人心魄的意念。残根、落叶、狗尿苔、石头墙这些于画美之外的东西,常被世人目为不类,但在平西的创作里却得以自然天成的表现。
平西曾苦练人物肖像画长达八年之久,画幅逾千张之多。他画人物肖像既不是赶潮流,也不是为了今后搞人物创作,只是为花鸟画的严谨积淀艺术功底。他将表现形式脱离开固有的传达途径,令人摆脱一种似曾相识的印象。为此,他在国画《我家家雀落我家枝头》中题诗曰:“古今家雀如牛毛,谁家家雀有记号?我家家雀落我家,飞到天边能找到。”平朴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达出画家的新异。(附图片)
左上图是他的《山珍珠》


第4版(副刊)
专栏:

  华盛顿萨克斯管四重奏团表现出色
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演文化娱乐公司、华华文化促进会等单位邀请,享有极高声誉的华盛顿萨克斯管四重奏团四月二十八日至二十九日在南京人民大会堂进行了演出,此后又在深圳、北京两地登台。
华盛顿萨克斯管四重奏团是世界一流的乐团,曾参加过世界上各类重大音乐活动。萨克斯管具多项演奏功能,可以把各种各样的音乐设想表现出来,有弦乐四重奏的优美、风琴前奏曲的和谐和爵士乐的豪情。
此次访华演出,他们为观众演奏了《幻想曲》、《夏季曲》、《回家》、《轻柔的色彩》、《迷人的韵律》、《日久天长》等乐曲,还演奏了《康定情歌》、《茉莉花》等中国作品。(澎洋)


第4版(副刊)
专栏:舞台内外

  租地排大戏
舞台颂巾帼
——《战地玉人魂》排练小记
吴甘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排演了大型话剧《战地玉人魂》,但正赶上剧院拆迁,没有排练场,演员也很难凑齐,演出前景难测等等问题。然而,剧组的“排练场”却是另一番景象。
与火车比音高
“排练场”在北京南面铁道旁某单位的俱乐部里,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哗,没有足够的灯光照明,一切都简陋得不行,加上房外不时的火车轰鸣,使人总感觉是在工房车间里。如此环境,(每五分钟就有一趟火车“隆隆”驶过)导演说戏,演员排戏,都把嗓音提得高高的,一副“要与火车比音高”的气概。演员们说,每天赶到这里来排戏,都得挤车转车好几次,来回路途得花两个多小时。就这个地方,还是“关系”通融来的,每个月付6000元。
不做简单的1加1
话剧《战地玉人魂》讲述的是50年前中、苏两支女兵小分队,在东西两个反法西斯战场上各自的战斗和牺牲。在一个舞台空间里,组织编排两个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动人故事,是编导者“有意味”的艺术追求。导演林荫宇说,故事像是一个算式,但1加1不仅仅是2,它要表达的可能更多。戏的主旨在讴歌所有经历了那场战争、并为之做出牺牲的女性们。同时,也是对罪恶战争的控诉,为世界的永久和平做祈祷。
没有“腕儿”和“星”
近年来,话剧演出借助影视明星招徕观众,已成了剧院的一种生存方式。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是一个“群星灿烂”的国家剧院,以往的不说,现在就拥有一大拨儿“腕儿”和“星”。然而,在排练场,“腕儿”和“星”们一个也寻不见。是剧院不屑于“明星效应”?非也。实际情况是“腕儿”、“星”们都在外面忙。即使外面没活儿,他们也会有各种理由不参加剧院的排演。据说,一位女演员不能参加的理由是正忙着自编自演的剧本工作,另一位男演员则是要学驾车。剧院的演员不愿演出,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但是,“腕儿”、“星”们不在剧院演出,无论怎么说,也让人感到有一种不该有的优越和特殊。


第4版(副刊)
专栏:新书揽胜

  江苏推出少儿行为教育养成丛书
《童规》
犁铧
“《童规》这套图书和音像带,符合教育规律,适应少儿特点,解决了家长、教师教育孩子的一大难题,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极好补充。”这是日前参加出版单位向希望工程捐赠《童规》仪式暨少儿行为养成教育的座谈会上,教育专家、学者和领导对这套图书和录像带的共识。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少儿道德行为教育出版物有“少儿教育成人化”的倾向,一些出版社竞相将本应给成人阅读的读物改编为少儿读本,成套函装推出。另一方面,学校教育中有只重知识的倾向,忽略了对孩子素质的培养。在对孩子进行的德育教育中,又因为缺少可操作的、浅显易懂、符合当前社会特点的行为教育方面的补充教材,而使许多教师在德育中感到力不从心和困惑。江苏美术出版社会同江苏省教委一起组织数十位少儿教育专家、学者和优秀连环画家,在反复征求教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集思广益、数易其稿,于去年底出版了《童规》图书,填补了我国少年儿童行为养成教育的空白,解决了困扰教师、家长教育孩子的一大难题。这套丛书一出版即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和普遍好评。
这套丛书共分《起居》、《保健》、《学习》、《安全》、《仪表》、《礼仪》、《尊长》、《爱国》八个分册,寓教育贯穿在美育之中,采用我国传统启蒙读物形式,以琅琅上口的三字韵语儿歌韵文,配上精美活泼的图画,使孩子看得见、听得见、记得牢又易操作,非常符合学龄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突出了讲究科学、讲究文明、关心世界、关心他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面对现实灵活应变的现代心理机制。尤其是在全书立意上,着眼于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操作,着眼于克服和纠正当前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比较明显的一些问题,着眼于培养“好孩子,好习惯”从基础点滴养成,为学校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极好补充,为家长和教师提供了好帮手,为少先队教育和辅导员、班主任提供了必备的工具书,为妈妈培养教育子女提供了好范本,为少年儿童课外阅读提供了一套修养身心的好画书。


第4版(副刊)
专栏:

  有意向权威栏目发展
“东方时空”力推新歌
’95新歌是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栏目继《中国民族歌曲经典》(100首)和《当代名曲》(50首)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大型音乐电视系列节目,他们计划全年播出50首全新的创作歌曲,每周重点介绍一首,自今年元旦开播以来,已推出16首。其中,《中国》、《女孩与四重奏》、《花好月圆》、《诺言》等作品引起了注意。
’95新歌的出现,使“东方时空”的音乐电视栏目开始向“音乐电视”栏目方向转移,这一栏目专门制作“音乐电视”。为了与国内各电视台众多的同类栏目相区别,“东方时空”专门投资制作自己的音乐电视片,从歌曲的创作抓起,举荐新歌,同时,也广泛吸收社会上的有特色有前途的最新创作歌曲,制成电视片,扩大自身容量,并有意向权威性栏目发展。
’95新歌在音乐上已显示出风格化和多样性,注重歌曲的旋律美,在新歌的选题上,具有独特视角,已赢得一些专家的肯定。(文周)


第4版(副刊)
专栏:

  《带伴奏视唱曲100首》浅显易懂
最近,上海音乐学院教师周温玉、蒋维民从《单声部视唱教程》中精选了100首视唱曲,配上伴奏,汇编成《带伴奏视唱曲100首》,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同时配以范唱音带、伴奏音带作为辅助教材。
(罗文)


第4版(副刊)
专栏:一周一谈

  创意,音乐会火爆的关键
蒋力
从羊城传来广州乐团“伏尔加之声音乐会”火爆的消息。《羊城晚报》的报道中说:这些歌以跨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唤起观众昔日的情怀,美的享受,深深陶醉了观众。它显示了专题精品音乐会大有可为。
读到这则报道,使我想到时下一个时髦而实际的词:创意。前苏联歌曲在不止一代的中国人中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俄罗斯民族的文化至今仍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历史证明,政治的变迁,不可能完全阻隔文化的传播,譬如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三套车》在中国,“文革”中人们仍偷偷地唱,如今卡拉OK又放声高歌。不想,这一音乐无时空的现象,被聪明的上海人盯准,去年夏天,一支业余合唱团率先推出“莫斯科之夜音乐会”,从上海唱到天津、北京。观众听罢,意仍未尽。文化部长刘忠德听过音乐会后,对这些业余演员们说:我早就希望搞这样一台音乐会,这个想法被你们先搞成了,祝贺你们。紧随其后——不能不承认也是受其启发,中央乐团合唱团推出了“伏尔加之声音乐会”。曲目与前一台无大区别,演唱水平自然高出不少,深受欢迎,仅在北京音乐厅就持续演出了将近10场。如今,这团怀旧之火燃到了广州,在广州也勾起了一批中老年观众的兴趣。
必须指出,创意的成功,是这样一台音乐会(即使易地易团易人)能够吸引观众的关键。就这项创意而言,实际并不用费多大力去冥思苦想。认准市场承受能力和观众心理需求,迅即投入运作,就可能保证取得好的效益。在“伏尔加之声音乐会”成功的带动下,中央歌剧院顺势推出的“外国名歌精选音乐会”也获得了成功,但中央乐团合唱团的另一场声乐音乐会却遭到了冷落。
看来,创意的是否准确和独特,关系到音乐会的成功与否。
需要说明的是,我不大喜欢“火爆”这个词,觉得严肃音乐的演出若场场火爆,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也不是什么正常的事,因为观众素质尚未达到这一步。以平常、平静、平稳的心态面对严肃音乐的演出,才是理想和正常的状态。


第4版(副刊)
专栏:

  程志独唱音乐会得好评
两场高水平的男高音独唱音乐会最近在京举行,担任主唱的是总政歌舞团的一级演员程志。
这两场音乐会分别为风格迥然不同的西洋歌曲和中国歌曲专场。在西洋歌曲专场中,观众欣赏到了歌剧《波西米亚人》、《弄臣》、《费多娜》、《卡门》、《图兰多特》中的歌曲;在中国歌曲的专场中,观众欣赏到了《太阳出来喜洋洋》、《我的花儿》、《马依拉》、《松花江上》、《多情的土地》、《祖国,慈祥的母亲》、《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名歌。这两场音乐会的实况录音将出版镭射唱碟。音乐会上,程志不负众望,以娴熟的技巧,轻松自如的演唱,博得观众热烈的掌声,专家也予以好评。
近年来,程志多次到世界各地访问演出,还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地举行了个人演唱会,蜚声歌坛。 (大鹏)


第4版(副刊)
专栏:

老元奇遇记(三十一)酒文化方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