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5月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雄伟的历史丰碑
黄炳钧
俯首山,位于莫斯科西部,库图佐夫大街西端南侧。听当地人说,这里过去是座山,而且森林覆盖。而现在的俯首山,最多是个高坡。山名的来历,问了住在附近的几位老朋友,他们都说不清。有人说,当年从西边来的客人,到了这里,都要登高远眺,莫斯科景色尽收眼底,赞叹之余,总会情不自禁地向她俯首致意。有人则说,拿破仑逼近莫斯科时,高傲地站在高坡上,等待市民出城向他俯首称臣。哪种说法更接近历史真实,没法考证。看来,似同拿破仑不无关系,高坡前的大街以战胜拿破仑的俄罗斯名将库图佐夫命名,离此不远的凯旋门,也是为庆祝这一胜利而建。
可是,俯首山今天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在这里修建了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中央博物馆,并将于胜利日50周年的今年5月9日揭幕,前来参加盛典的几十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将要在这一天参观这座胜利的丰碑。盛大的阅兵式也将在它前面的库图佐夫大街上举行。
这个纪念胜利的建筑群始建于七八年前,当时有数千人提出各种设计方案和草图,经过严格评选,虽然意见始终不一,最后还是通过了阿纳托利·波利扬斯基的方案,可惜这位著名的设计师已与世长辞。
今年4月中旬,当笔者再次来到俯首山时,这里还在日夜不停地施工,一定要赶在5月9日前全部完工。
这是一个宏伟的建筑群,占地135公顷。中央博物馆是其主要建筑,呈扇面展开,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庄重肃穆。走进博物馆,在你面前展开6幅大型半圆图画,生动地描绘了莫斯科保卫战、列宁格勒反围困战、斯大林格勒大会战、攻克柏林等6大战役的画面,画墙前摆着战时实物,与画融为一体,成为画卷的延伸。荣誉厅的墙上用熠熠闪光的金字拼成荣获英雄称号的战士姓名。陈列大厅则用无数实物、图表再现苏联红军和苏联人民战胜德国法西斯的可歌可泣的光辉历程。
博物馆前面,一座纪念碑从红棕色大理石的基座上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她形似一把三棱刺刀,高141.8米,象征战争持续了1418个战斗的日日夜夜。在刺刀的每个棱面上,用预制浮雕板表现了莫斯科等12个英雄城市周围的战斗情景。刺刀上端约100米高处,装饰着古希腊胜利女神尼刻像。女神背着两扇翅膀,飘然欲飞,右手拿着金光灿灿的胜利桂冠。在她一旁飞着两个天使,一男一女,吹着胜利的号角。这座纪念碑雄伟壮丽,建筑安装技术相当复杂艰险。
纪念碑的前面,有五层阶梯式台阶,每一层表示战争的一个年份,从1941年起,经过浴血战斗,付出巨大牺牲,才一步一步走向1945年这一胜利的殿堂。再从上往下看,左侧是层层喷泉,水珠滚滚;右侧是丛丛松树,青翠欲滴;两旁放着长凳,供瞻仰者憩息。沿着库图佐夫大街那一边,通道上陈列着在卫国战争中立过战功的各种兵器,有飞机、坦克、大炮。在战争最后阶段起过重大作用的两门火箭炮“喀秋莎”上,当年留下的字迹还历历在目,上面写道:“打到希特勒老巢去!”“炮轰德国国会大厦!”这个露天兵器陈列馆也成了儿童乐园。他们爬上坦克,转动炮筒,玩得好不痛快。站在一旁的爷爷奶奶,有的胸前挂满勋章奖章,他们回首往年,战事峥嵘,看看眼前,露出满意的微笑。他们当年流血牺牲,还不是为了赢得一个和平的世界,让子孙后代能够幸福美满地成长。
这组建筑群始建于苏联时代,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充分体现了苏联人民的伟大气魄。整个设计,线条流畅,布局合理,浑成一体,无疑是那个时代最后一座大型纪念性建筑,会激起后人无限思念之情。
今天之俯首山,任何人来到这里,面对在卫国战争中牺牲了的无数先烈,面对今天还活着的老战士老英雄,谁能不肃然起敬,脱帽鞠躬呢?!笔者想用克里姆林宫墙下无名战士墓上的两行文字来结束此文,这就是“你的名字不为人知,你的功绩永垂不朽!”(附图片)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英雄城伏尔加格勒
许恒声
坐落在伏尔加河畔的伏尔加格勒(前称斯大林格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主要战场之一,有“英雄城”之称。1942年7月17日,德国法西斯先后动用150多万兵力,企图攻占斯大林格勒,切断伏尔加河并控制高加索地区,然后北攻莫斯科。苏联红军先后以三个方面的兵力与广大群众一起浴血奋战,于当年11月19日转入反攻,23日包围敌军33万,1943年2月2日将其全部歼灭。这次战役共进行了200个日日夜夜,最后迫使德国法西斯停止了战略进攻并开始走向崩溃。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的胜利从根本上扭转了二次大战的战局,从而奠定了伟大卫国战争和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基础。
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前夕,记者访问了这座曾被战火摧毁然而却充满了英武之气的城市。如今的伏尔加格勒是战后重建的,整洁而漂亮。列宁大街两侧的高楼鳞次栉比,伏尔加沿河街和崔可夫元帅街之间是一块块绿草坪,英雄林荫道两旁的白杨、松柏、桦树和丁香,还有路边花坛上盛开的色彩艳丽的郁金香……
在伏尔加格勒有数十处供人们凭吊和瞻仰的纪念地:市中心烈士广场上的无名战士墓、位于列宁大街和苏维埃路之间的一座被称之为“巴甫洛夫楼房”,还有许多纪念碑和塑像。不过,最为感人的还是海拔102米的“马马耶夫山岗”。耸立在这座山岗上的气势雄伟的“祖国母亲在召唤”塑像,高85米,连底座重8000吨。她右手持剑,左手遥指敌人进犯的方向,大声呼唤儿女们奋起英勇杀敌。塑像下方是数十位壮烈牺牲的“苏联英雄”墓地。埋葬在这里的有普通士兵,有斯大林格勒国防委员会主席,有当地拖拉机厂民兵坦克旅旅长,还有许多少将。在这里埋葬的还有两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苏联元帅崔可夫。在崔可夫元帅墓地近旁,是一座圆形的阵亡将士纪念大厅。大厅正中是一只巨手,手中高高举着一支长明火炬,镶嵌在圆厅内墙上的34面红旗上闪耀着7000多名阵亡官兵的名字。“马马耶夫山岗”上还有不少表现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的巨型浮雕和塑像群。当人们走近这些浮雕和塑像群时,耳边响起了播放的敌机轰炸声,对空射击的机枪声和战士们冲锋杀敌的呼喊声。此外,还有当年莫斯科广播电台著名男播音员列维坦的宏亮的声音。他在宣读捷报,号召人们为胜利流尽最后一滴血……这一切使人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这里,记者看到有几位胸前挂满军功章的老战士在儿女们的搀扶下走了过来。一位名叫伊莉娜的女教师正好领着10多个6年级的孩子来到这里参观。见到老战士,孩子们向他们献上一枝枝鲜红的郁金香。
老战士告诉记者,5月9日胜利日那天,“马马耶夫山岗”上将再现当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宏伟场面,化装成苏军和德军的官兵们将在这里演示当年的一幕幕场景:巴甫洛夫军士及其战友们誓死守卫一座居民楼,德国法西斯集团军被苏军包围,该集团军元帅鲍留斯被俘等等。
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伏尔加格勒将举办有意义的活动。副市长巴布什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纪念活动从5月7日开始,将持续3天,5月9日达到高潮。那天,老战士的队伍将从烈士广场出发,沿着列宁大街去“马马耶夫山岗”观看当年的“战斗场面”并参加阅兵式。傍晚,他们将在伏尔加河畔观看文艺表演和五彩缤纷的节日礼花。巴布什金副市长说,节日期间,市里还要为老战士们专门组织一次有意义的“士兵聚会”。届时,老战士们仿佛又回到50年前的刀光剑影、硝烟弥漫的战场,再次品尝他们当年在战壕里用以充饥的食物。
在欢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时刻里,伏尔加格勒这座英雄城的市民们正在日以继夜地整修纪念碑和烈士墓地,各大商场抓紧布置节日橱窗。那天傍晚时分正巧有一支50人的军乐队在伏尔加河畔吹奏起人们所熟悉的战争年代的乐曲。乐曲表达了伏尔加格勒人对法西斯的愤怒和仇恨,充满激情和必胜的信心。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亚利桑那纪念堂
王贵正
夏威夷素以风光秀丽、景色迷人著称于世。首府檀香山更是美不胜收,现代楼宇旁偎依相伴的参天古树,如诗如画的别墅长廊,绿草如茵的火山山口,婀娜多姿的海滨奇观,到处使寻幽探胜的游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此地确实是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
亚利桑那纪念堂建于水上,洁白如玉,游人如织,是夏威夷一个闻名景点,也是檀城市郊珍珠港港区里一处别具情调的天地。纪念堂和岸上的游客中心隔水相望。水面碧波涟漪,远处苍山翠绿,岸上繁花似锦,绿树成荫,风景瑰丽煞是好看。然而驻足其间,但见游人神情凝重,步履缓慢,仿佛一段沉重的历史压在心头,拖住了他们的脚步。
亚利桑那纪念堂是日本偷袭珍珠港时美国战舰亚利桑那号牺牲将士纪念堂。1941年12月7日凌晨,当时美日两国华盛顿谈判仍在继续,日本却偷偷派出包括6艘航空母舰在内的33艘舰只,驰抵夏威夷附近预定海域。当地时间7点55分,190架日本作战飞机开始偷袭珍珠港,先后历时约两小时。珍珠港是美国从1884年苦心建设的美国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海军基地,当时停泊在港内的10艘美国军舰,5艘被击沉,5艘被击毁,约200架美军飞机被炸毁于地面,众多的军事设施遭到破坏,美国海陆军官兵2341人被炸死,1143人被炸伤。美国太平洋舰队顷刻几乎全军覆没。
亚利桑那号是日本偷袭中第一个被击沉也是牺牲人数最多的战舰。
亚利桑那纪念堂横卧在沉入海底的亚利桑那舰体之上,长约50米,外观中间略凹,两端稍稍翘起,象征美国海军经历过一段困难时期。游人在游览游客中心后可乘美国海军专备的渡轮登上纪念堂。堂内分门厅、观览厅和灵堂三部分。观览厅光线充足空气清新,游人透过两侧敞亮的窗口可以看到露出水面的舰体遗骸,地面上的两个方形井口可见水面。灵堂的白色大理石墙壁上镌刻着献出生命的1177名将士的名字。墙壁前面小小围栏下和观览厅井口下的水面上,有游人摆放或撒下的鲜花或花环。
游客中心是一座格调清新的水榭式建筑。长方形池塘清澈照人,池心怪石嶙峋,池边林木有致,直穿屋檐。池塘走廊外侧呈马蹄形簇拥着的有前厅、售书厅、陈列厅和电影厅,都与池塘开怀相抱,池塘到岸边有草坪相连。
前厅门外迎面竖立着巨大的亚利桑那号战舰铁锚。进入厅内正面墙上悬挂着宛如壁画的巨幅战舰油画。油画前陈列着亚利桑那号战舰大铜钟和舰体模型。售书厅摆放着《勿忘珍珠港》、《奇袭珍珠港》等许多和日本偷袭珍珠港有关的英日文书籍和小型纪念品。陈列厅展出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大量图片、油画,并有牺牲美军遗物和战前美国海军训练和生活的图片。
游人凭服务台赠给的卡片和上面标明的场次进入电影厅,观看一部约20分钟的历史纪录片。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从希特勒上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从美日谈判到偷袭珍珠港,一幕幕滚滚云烟惊心动魄,一桩桩敌军暴行令人发指,一声声战火中挟着的正义呼啸催人泪下。
1991年纪念日本偷袭珍珠港50周年时,一些到亚利桑那纪念堂游览的日本老兵,目睹日本战争罪证,抚今追昔不禁哭了。去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的大江健三郎,拒绝接受当初由“七·七”事变后的日本政府设立的“最高文化奖”,痛陈日本“罪孽深重”,强调“日本有必要脱胎换骨”,“对战争谢罪,清算过去的历史。”日本老兵的眼泪和大江的鞭挞,都是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罪行的有力控诉。(附图片)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永远不应忘记
——参观布痕瓦尔德集中营遗址琐记
董其中
在德国东部城市魏玛附近约5公里处,有一个臭名昭著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它是1937年法西斯德国用来镇压德国人民反对法西斯独裁和战争准备而建立的。
二次大战期间在这里惨遭杀害的德国爱国者以及苏、波、捷和其它各国的战俘多达5.6万人。
4月的德国,乍暖还寒。我们乘汽车从魏玛出发,约10多分钟便到了布痕瓦尔德集中营遗址。下车后,我们踏上一条名叫“血街”的混凝土路,这是难友们对浸满4万名被拷打者的血和汗通往集中营的过道的称呼。就在这条路上,难友们被警犬追逐扑咬并被打着驱往集中营。我们在这条“血街”上步行几分钟后,在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座门楼,铁门上镌刻着这样的文字:“各得其所”。这是党卫军对囚禁在这里的人们的嘲弄和挖苦。
在门楼旁边是个用来点名的大场地,每天早晨和晚间,难友们被迫在这里站立几个小时点名,不管是冰雪严寒、大雨倾盆,还是骄阳似火,来自32个国家的反法西斯战士、工人、科学家、作家、艺术家,年老的、年轻的,甚至是小孩,都统统得在这里点名。对不少人来说,这种长时间的站立无异就是迈向死亡,有的倒了下来,死在同伴的脚边。走过门楼,是一块斜度不大的山坡地。原来这里是一幢幢排列有序的营房,现已荡然无存,但地基依然清晰可辨。在这片地基上,圈了几个死者纪念地,地上摆放着人们献上的花圈和花束。往前走去,我们进到一座建筑物内,这是当年难友们的住地。屋内挤满了多层木板床,像笼屉似的,难友们在这样的铺板上熬过了多少个难眠之夜。
我们来到一个较小的陈列室参观。原来这里是马厩,现在这里仅有的是复原的射击和体检设备——屠杀囚犯的工具。当难友被告知去体检时,一站上身高测量器,罪恶的子弹便从脑后射来,原来杀人凶手早就隐藏在墙壁后面。许多难友就是这样倒下去,接着被送进了焚尸炉。
我们来到一个较大的长形陈列室,中间一字排着几座焚尸炉,炉体一米多高,炉内还残留着炉灰。从焚尸炉陈列室出来,阳光灿烂,我们被压抑的心稍松弛了一下。不一会儿,我们的心绪又很快低沉下来。我们看到一座建筑物的墙壁下,置放着一个生锈的圆形铁炉,下边堆放着簇簇鲜花和花圈,原来这里是党卫军杀害并焚烧德国共产党主席台尔曼的地方,时间是1944年8月18日。法西斯害怕将台尔曼交付起诉会引起公众反对,因而把他囚禁了12年之久而没有进行任何审判。反法西斯的战士们秘密地在一个消毒部的地窖里为台尔曼组织了纪念会,一位难友在会上报告了台尔曼的生平,并誓为继承他的事业而奋斗。
我们从集中营旧址陈列的一些文字和图片资料看到:党卫军在集中营进行着灭绝人性的实验,曾关押在这里的一位难友在纽伦堡审判作证时这样说:“我瞧见了黄磷燃烧46位受害者的照片,谁都可以设想到人的皮肉被火烧到骨头是怎样的痛苦,当3个月后这种试验结束时,没有一个人能活下来”。法西斯虐待狂用人皮来作日常用品,用干缩了的人头作装饰,加以欣赏,有个党卫军就有一个用人骨和人皮做的台灯罩。
陈列的一些文字和图片资料还表明:德国共产党人是集中营里团结一致斗争行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组织领导了历时数年的斗争。难友们冒着危险在盖世太保管理的工厂里偷偷地把一些节约下来的零件带出并装成了步枪,自制的手榴弹和带有巨大穿透力的武器和燃烧瓶藏在锅炉房和别的一些地方,使用火器的训练在消毒室里进行,而试验燃烧瓶的效力则在安全的地窖里。电话电线、探照灯、割线刀等器械都准备起来了,还准备了大木桩用以撞开铁门,越狱路线也定了,就是切断铁丝网的电源冲出去。勇敢的反法西斯战士们弄来了一挺轻机枪和200发子弹,弹药是从党卫军的火车上偷来的,藏在运尸车里带到集中营的。
苏联红军的胜利推进给了难友们以极大鼓舞。集中营委员会下达了于1945年4月11日将近正午的时间举行武装起义的命令。下午两点半集中营大门被冲开,党卫军门卫被抓了起来,机枪手及装甲车手都成了俘虏。3点15分,解放的红旗就在集中营大门上飘扬了起来,集中营委员会接管了集中营,2.1万名难友获得了自由。
我们从集中营遗址出来,越过那条“血街”,来到南山坡,时近正午,天空一片蔚蓝。这里有纪念为自由而牺牲的人们而建立的纪念碑和集体墓区。在宽阔的自由大道的尽头,是中心耸立着钟楼的纪念广场,钟楼气势雄伟。钟楼底座是一组群雕——表现了7个被囚的反法西斯战士同集中营纳粹分子进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这些纪念物向人们宣示:我们决不允许世界再陷入血与火的痛苦深渊,我们决不允许人民再被推向灾难的边缘!(附图片)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炮台效应
英国泽西岛上有一处二次大战期间的遗迹:德国炮台。炮台基石上刻着:1940年7月,德国占领军冯·艾维茨将军修筑……
1940年5月26日,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几日,在泽西岛上驻守的英军得到伦敦传来的命令:全部撤回本土,同时英国政府宣布泽西为英国唯一不设防的郡。德国占领法国诺曼底地区后便立即派兵占领泽西。占领的翌日,德国将军冯·艾维茨视察全岛,认为泽西是他们进军英国本土的最佳跳板,具有战略意义。于是便下令在岛上修筑好几处炮台,以防盟军来袭。然而整个二次大战期间,英美空军与战舰从未前来袭击。直到离泽西仅一小时航程的诺曼底登陆战打响,岛上德军撤离,这些德国大炮从未开过一次,反倒成了侵略罪证。
泽西风光秀丽,名胜荟萃。泽西解放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念泽西是二次大战时被德军占领的唯一的英国领土,当地人为之受苦并牺牲了136人,遂决定将泽西辟为免税区。
泽西人战后将德军占领时留下的炮台、地下医院与军事指挥所等开辟成旅游景点,供游客观赏德国纳粹的“杰作”,当地人称之为“炮台效应”。(红玲)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历史写真
攻克柏林(1945年5月2日苏联红军突破德军防线攻入柏林。)
胜利留念(苏军攻入柏林后,立即全歼德国国会大厦守敌。红军战士怀着胜利喜悦,在大厦墙上留名纪念。)
欢庆胜利(1945年,莫斯科红场。苏军将缴获的大批德军军团战旗置于脚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