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5月2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迎科技大会展世纪宏图

  食要丰 靠科技
本报记者蒋建科李新彦
1993年5月10日,在京打工有10年时间的刘裁缝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向一家粮店走去。从那天起,他买粮不再为粮票发愁。北京市在全国最后宣布取消粮票,从此,中国的粮票制度画上了句号。一时间,国内外议论纷纷,然而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中国已基本解决了自己的粮食问题。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翻开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几乎页页都有为吃饱肚子而辛苦劳作、甚至你争我夺的记录。直到近代的100年里,落后的农耕技术仍未能给农业带来大的发展,粮食亩产停留在100公斤上下。建国以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粮食生产才实现突破性持续增长。记得50年代公布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根据不同地域提出亩产200、250、400公斤的要求,当时人们觉得能上《纲要》就很不容易。如今,过“黄河”、跨“长江”的宏伟目标不仅早已实现,即使在沧州的盐碱地上也冒出了“吨粮田”,北方的“吨粮乡”、“吨粮村”比比皆是。我国的粮食总产量从1949年的1132亿公斤相继跃上4000亿公斤和4500亿公斤几大台阶。这充分说明科学技术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粮食增产,中国人的营养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1973年,周总理回到延安。当他得知老区人民生活还很艰苦,吃不饱饭时,难过得流下了眼泪。今天,可以告慰总理的是,农业生产条件极差的延安已实现了历史的跨越。1991年,即使在遭受到60年不遇的大旱之后,延安人均产粮仍达400公斤。去年人均产粮又突破了500公斤。农民们手捧雪白的馒头,喝着香喷喷的小米饭,喜上眉梢:“咱们吃的是科技饭呐!”
同延安一样,全国15个省的453个贫困县近年来实施了以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温饱工程”,累计增产玉米50多亿公斤,使1500多万农民的吃饭问题得到解决。这些贫困地区的巨大变化,仅仅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侧面。
河南省西峡县垱子岭村过去曾片面追求播种面积,全村农民经常扛着镢头到离家10多里地的山上造大寨田,造好的大寨田又被无情的山洪冲毁。而原有的耕地上,祖先传下来的麦种只长出稀稀拉拉的麦苗,还常因遭受野兔的袭击而损失过半,这样每人每年只能分到15公斤小麦、500公斤红薯度日。当时村里流传着一首歌谣:“红薯干,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1976年,全村人均收入才40.8元,名列全县最后一名。别说广播、收音机,全村连一部电话机也装不起,就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都是乡里派专人给送来的!
三中全会后,他们实行了承包责任制,每家就近生产,村里买回化肥,成立了农业科学研究所,不断从外地引进良种和技术。这里山未变低,地未变阔,人未外迁,粮食产量却成倍增加。1984年,小麦亩产达到390公斤,秋季又种水稻,亩产达到500公斤。民谣换了新词:“大米饭,白面馍,离了红薯更快活。”全村经济跃居全县第一。
改革开放15年来,我国的粮食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人均占有量从1949年的209公斤提高到去年的370公斤。粮食的增产带动了其它食物产量的全面增长。过去10年成为我国历史上人民食物消费和营养结构改善最快的时期,1990年,全国人均每天摄取的热量达2680千卡,蛋白质70.2克,脂肪56.8克,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科学技术在抵御自然灾害、促进粮食增长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贡献率达到35%左右。
    科技先行,拉动粮食产量上台阶
同一些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技术先进的农业大国相比,我国的农业生产则是在极其严峻的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平原仅占国土面积的12%。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产量虽高,但面积小,易受洪涝灾害;华北平原日照充足,交通便利,但大部分土地因旱涝盐碱危害而成了中低产田;东北平原土壤肥沃,却因低湿、涝洼影响,加上冷害和冻害,同样限制了产量提高;我国有一半国土长期处于干旱、半干旱的威胁之下……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把农业科技摆到非常突出的地位。10多年来,农业科技攻关队伍、农业科研教学机构以及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几支大军齐头并进,形成合力,拉动粮食产量从一个台阶攀上另一个台阶。
在“宁给一碗油,不给一碗水”的北方旱农区,参加科技攻关的科技人员不畏艰难,勇于向旱魃挑战,通过咨询、承包等形式,将3000余项攻关成果送到农民手中,先后推广533万亩,5年累计增产粮食13.3亿公斤。这块历年为中央领导所关注的农业区开始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走上了“向科技要粮”的轨道。“黄淮海”攻关所设的12个攻关试验区粮食亩产由治理前的30-70公斤猛增到425-900公斤。如今,一排排拔地而起的绿色长廊纵横交错;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田波浪翻滚;一朵朵雪白的棉花惹人喜爱。昔日曾是“春季白茫茫,夏秋水汪汪,只闻楼声响,不见粮归仓”的盐碱荒地到处呈现出一派粮丰林茂的喜人景象。
1985年以来,全国1500余所农业科研、教学机构的大批科技人员积极响应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走出深宅大院,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研究成功的三系杂交水稻,已在我国累计种植19亿亩,增产2000多亿公斤粮食。著名小麦专家赵洪璋院士从40年代起先后培育成功许多小麦品种,使关中灌区的小麦亩产量从100公斤增到250公斤以上。赵教授广交农民朋友,他了解到陕西农民爱吃锅盔、蒸馍、细挂面,面粉还要有劲。赵洪璋就把小麦品质作为育种标准,每育成一个新品种,他都要亲自擀成面条、蒸成馍,请乡亲们品尝后提出意见。赵洪璋以他的行动赢得了广大农民的信任,他培育的小麦良种曾在黄淮流域推广9000多万亩,创下并保持着小麦品种推广面积的最高世界纪录。
    科教兴农,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到本世纪末,我们还要实现再增产500亿公斤粮食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50年代,全国人均耕地面积接近3亩,如今人均耕地已下降到1.25亩,粮食增产对科技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可以说,没有科技的进步就没有粮食产量的再增加。发达国家农业增长因素中科技的贡献率已达到60—80%,到2000年,我国如能将科技在农业中的贡献率提高到50%,那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1980年2月的一天,当北京农业大学陈延熙教授在新疆驻京办事处学术报告厅向同行们讲述植物体内存在一种对植物有益的细菌,扩大繁殖这种细菌,就能抑制有害细菌的危害,从而起到防病增产作用,却并未引起大家的注意。人们习惯于把“细菌”同“病菌”等同起来,要说这些在显微镜下放大几十倍才能看清楚的微生物能让作物增产,大家自然不敢轻易表态。10多年过去了,梅汝鸿教授等将“增产菌”奇迹般撒遍全国3.9亿亩耕地的50余种作物上,累计为国家增产粮食150亿公斤。王树安教授搞了40年的小麦研究,突然有一天,他提出推迟小麦播期一个月,这下可把同行们都吓了一跳。1988年,王树安在吴桥县范屯乡140亩土地上进行试验,把小麦让出的一个月时间都给了玉米,玉米亩产由400公斤一下子提高到600公斤,实现了亩产吨粮的目标。6年来,“吨粮田”已推广5000多万亩,累计增产粮食125亿公斤。国家食物营养与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梅方权教授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到2030年,我国粮食产量将达7734亿公斤,而那时的总需求量为7340亿公斤。人均主要食物消费量不再是数量的增加,而是质量的提高和结构的调整。
令人欣喜的是,经过10年改革,亿万农民从生产实践中亲身体会到,科学技术像种子、化肥一样,时刻离不开它,农民科技意识迅速提高。由此应运而生的农民技术协会、研究会如雨后春笋,现已发展到10万多个。中央农业广播学校、中国科协农函大等顺应这一潮流,举办各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目前全国共有1亿多农民和基层干部接受了培训。技术教育是继承包责任制解决农民与土地结合问题之后,解决农民与技术结合的有效途径,它同责任制一样,给农业的再次腾飞插上了科学的双翅。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纵观全球,粮食依然是全世界的第一等大事。我国虽已基本解决了粮食问题,但人口增加和耕地减少的双重压力越来越大。农业的基础还很脆弱。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农业文章很多,我们还没有破题”,“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跳出传统农业的思维模式,加大科研投入,用科技构建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把眼光投向大海,投向生物技术,人工培育新的品种,进一步改进耕作制度,树立新的食物观念,才是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出路。我们完全有把握养活自己的人民。(附图片)
粮满仓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96国际图联大会筹备工作进入关键阶段
罗干要求各有关部门齐心合力共同把筹备工作做好
本报北京5月25日讯将于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62届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大会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大会的中国组委会今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体会议。
大会组委会主席、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罗干,组委会执行主席,文化部部长刘忠德出席了会议。
与会代表听取了组委会关于筹备工作的汇报后认为:自去年9月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中国组委会成立以来,筹备工作全面展开,取得很大进展。1995年是大会筹备工作的关键的一年,大会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年的筹备工作。
罗干和刘忠德分别在会上讲了话。罗干对半年多来筹备工作取得的进展表示满意,对下一步工作的部署表示赞同,并对今年下半年工作提出了总的要求。他首先强调了图书馆在推动我国实现现代化、迈向21世纪的伟大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他说,’96北京国际图联大会不单是图书馆界的事,也不单是文化部的事,它是文化、教育、科学界的一次盛会,应当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罗干要求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做好筹备工作。罗干还要求筹备大会的工作人员继续发扬认真负责、勤奋踏实、开拓进取的精神。他说,在总结工作、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更多地看到面前任务的艰巨,更多地看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才能激励自己兢兢业业,把工作抓紧、抓实、抓细,顺利完成任务。
刘忠德在讲话中强调了加强大会宣传工作的问题。他说,要加强对内对外的宣传力度,借此次大会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图书馆事业的成就,进一步调动图书馆工作者的积极性,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图书馆,增强全社会的图书馆意识;同时,促进国外对中国图书馆事业、中国现代化建设有更多的了解,进一步加强友谊与合作。他勉励参与筹备工作的人员继续努力,做好工作。
出席会议的还有来自中央、国务院有关部委、北京市政府及全国图书馆界的组委会成员,共57人。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少先队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召开
本报北京5月25日讯记者王娜梅报道:经党中央批准,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6月1日—6月4日在京召开。
届时,全国550名优秀少先队员、辅导员、少先队工作者将聚集一堂,制定今后一个时期少先队的工作任务,就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等主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选举产生新的一届少先队全国工作委员会,部署今后5年中国少先队工作的新任务。
据悉,中国少年先锋队代表大会每5年举行一次,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在1984年在京召开的。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50位高科技专家联袂笔谈科技热点
《世纪之交:与高科技大师对话》面世
本报北京5月25日讯记者周庆报道:在高科技领域中,对下个世纪将产生深刻影响、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您了解多少?今天,一部新书——国内50位该领域的专家就此作答的《世纪之交:与高科技大师对话》与首都读者见面。
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这部书,由国家科委副主任朱丽兰任总主编,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作序。在书中就高科技领域热点问题作答的科学家中,包括首倡863计划的几位高科技元老、863计划各领域的首席科学家以及26位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等。
该书以问答体方式,就高科技领域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自动化技术、激光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作出通俗性解释,图文并茂,资料新颖,生动展示了中国高技术研究与发展的实力。
朱光亚、顾金池及北京、辽宁科技界、出版界的有关人士出席今天的出版座谈会。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序言
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为《世纪之交:与高科技大师对话》出版而作
现代科学技术是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是人类力量和世界文明发展的基础所在。与先前所有世纪不同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同物质生产越来越紧密地联系起来。
邓小平先生把科学技术称为“第一生产力”,因此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中国。目前,整个国际社会都在普遍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加速知识的传播和技术的推广,以全面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预料,人类一定会以新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成就来迎接21世纪的来临。
联合国一向给予经济和社会发展以相当大的关注。在近十年中由联合国主办的主要会议,包括今年晚些时候将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都致力于持续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然也包含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作为一个具有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与技术的国度,中国已经对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近十几年来,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带来的巨大发展令世人所瞩目。当国际合作继续加强以迎接建设新世纪的挑战之时,中国人民必将继续对人类做出更有价值的贡献。
            1995年4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央电台科教节目成为“科普学校”
开办半年听众来信六万封
本报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科教节目以普及科学知识、传递科技信息为己任,办得有声有色,被广大群众誉为“科普学校”。自去年10月1日开办以来,共收到听众来信6万多封。
该台共有6个直播板块式科教节目,即《医药咨询台》、《专家热线》、《科技大世界》、《不听不知道》、《百姓人家》和《实用百科夜校》。《科技大世界》是一个融新闻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节目。听众反映,它适应了科技日益发展的需要,是向广大群众普及科学知识的大学校。兰州一位武警战士说:这个节目新颖活泼,内容丰富,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其中“科海风云”专栏是热门话题的栏目,对知识产权纠纷、科技成果评判、自然灾害分析以及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等问题,进行过详细报道。“奇思妙想”专栏是一个启迪智慧,吸引听众参与的栏目,每天均可收到听众寄来的点子20多个。
《科技大世界》今年推出了“’95科普特别行动”,系统地反映了我国科普工作的现状,受到国家科委、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学院有关领导及广大科技人员的充分肯定。《专家热线》是有专家参与的直播节目。全国各地都有听众给专家打电话。化工部一位听众说:平时我们找专家很难,现在把专家请到直播室,一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它的选题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听众排忧解难,解疑释惑。如:公务员考试为广大听众所关注,于是请国家人事部的专家接受听众的咨询,电话十分踊跃,应接不暇。目前,《专家热线》又开通科技热线、健康热线、生活热线、心理咨询热线和社会生活热线等。它们被听众认为是全国“最具权威性,也是档次最高的一条热线”。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80年代中国科学院在海南岛三亚设立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研究开发人工养殖南海珍珠技术,目前此项技术已在南海海域推广。图为日前来三亚旅游的中外游客饶有兴致地观看实验站工作人员现场开贝取珠。
聂菁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