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5月2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文艺评论)
专栏:

  大力促进儿童文学的健康发展
云德
据统计,在全国12亿人口中,1—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有3.8亿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3。而在全世界5亿左右的少年儿童中,中国儿童就占了近3/4。这是一个庞大的文艺阅读群体,是一个巨大的潜在文化市场。为这个庞大文艺阅读群体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不仅是一个如何让文学面向未来,如何培育未来文艺观众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关系到如何塑造民族的未来的大问题。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紧密相关。教育和培育青少年的任务繁重,手段多样,文艺是其中最为便利的形式。
新时期以来,儿童文学与整个文艺形势一样,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存在着不少显而易见的问题,可以简单地用这样两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繁荣与混杂交汇,活跃与沉寂杂陈。
所谓繁荣与活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数量大。全国共有儿童文艺报刊120多种,发行总数达13亿份。全国有29家少儿出版社,还有100多家综合出版社设有少儿读物编辑室,每年出版的儿童读物有4000多种,发行量超过1.8亿册;二是品种多。新时期儿童文学作品题材广阔、体裁多样。小说、诗歌、寓言、散文、科幻故事等,应有尽有。既有新近创作的,又有翻译外来的,既注意了反映中国现实社会生活,又注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量的古典文学名著被改编成通俗易懂的儿童文艺读物,对传播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三是质量高。适应少年儿童欣赏特点,在艺术上不断开拓创新,循循善诱,语浅意深,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受到少年儿童的热爱与欢迎;四是覆盖面广。大量的儿童书报刊不仅在国营新华书店陈列,而且在各类个体书报摊点也占据一定份额,儿童文学的命运要比同期的严肃文学命运好得多。此外,各地电台电视台都辟有专门的儿童文艺节目,各类儿童音像制品也大量出版发行,所有这些都使儿童文艺园地里异彩纷呈,琳琅满目。无论就其规模,还是就其影响,儿童文学事业的发展都是空前的。
所谓混杂与沉寂,主要表现在,一是儿童文学精品不多,而反映当代少儿生活的优秀之作更不多见。图书出版质量不高,编校、翻译差错率过大,知识性错误时有所见;二是儿童文学成人化倾向严重,不适应少年儿童欣赏习惯,阅读效果较差;三是大量作品重复出版,许多选编本一而再、再而三地炒剩饭,败坏了小读者的胃口;四是追求高档豪华,各类少儿百科全书、精装系列丛书之类,竞相奢华,过多地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五是鬼怪神力现象日渐泛滥,所谓神龙斗士、太空堡垒、变形金刚、宇宙英雄奥特曼等,在一些表面的惩恶扬善和科学幻想的装潢下,突出地渲染着好战和暴力倾向,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十分不利。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解决。
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新时期儿童文学发展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努力推动儿童文学的健康发展。
首先,我们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心和使命感,切实重视和加强儿童文学的创作。文学艺术是少年儿童最感兴趣、最易于接受的娱悦教育方式,它对少年儿童的心灵塑造和情操培育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我们要坚决摒弃视少儿文艺为“小儿科”的思想,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在艺术上精雕细刻,精益求精,把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儿童,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其次,要切实贴近时代、贴近儿童。作家艺术家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更新知识,深入生活,扩充自己的生活积累,不断推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作品。要努力适应少年儿童的心理需要和欣赏习惯,不断增加文艺作品的童趣,克服少儿文学成人化倾向,让少年儿童爱读爱看,解决好文艺的吸引力问题。
再次,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和信息传播技术,把那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目,以扩展其社会影响力。
此外,要注意加大对优秀儿童文学艺术工作者和优秀儿童文艺作品的宣传力度。
最后,还要充分考虑青少年及其家长的经济承受力。让少儿文艺出版物享受国家最为优惠的文化经济政策,最大限度地把价格降下来。少儿出版物要物美价廉、薄利多销,尽可能广泛地发挥其社会效益。


第10版(文艺评论)
专栏:

  努力反映当前农村改革现实
——乔迈和他的《世纪寓言》
许中田
乔迈是一位忠实于现实生活而又富有艺术创新精神的报告文学作家,10年前,他随着一篇敏锐而新意迭出的《三门李轶闻》闻名全国。作品触及到了当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及党群关系等重大问题,为我们艺术地记录下了新时期中国改革之初农村现实矛盾状况,并因此受到了广泛称誉。从此,乔迈的报告文学创作便一直追赶着我们时代的改革大潮,尤其在表现农村改革的伟大历史变迁方面,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新近发表的报告文学《世纪寓言》,便是他在开掘和表现农村改革过程中的重大社会矛盾方面的又一力作。
应该看到,从“轶闻”到“寓言”,是乔迈反映农村现实生活报告文学创作的一个前进,另一方面,也是时代进步的一个体现。可以说,正是时代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深化使乔迈在写《世纪寓言》这篇作品时,较之过去更加自觉地站在了当代农村改革事业的新高度。仅从标题上看,《三门李轶闻》只涉及到一个小村子“三门李”的一桩“轶闻”,它的内蕴往往是含而不露、不事声张的;而现在,《世纪寓言》则是自觉地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下叙写我们“世纪”的社会“寓言”。诚如乔迈在作品中所写到的:“以科技为先导的我们这个飞速发展变化的社会将不会产生新的神话,但我们可以有寓言,双阳的故事就是一个寓言吧。”这个以中国北方双阳县鹿乡镇农村养鹿事业发展的故事为载体的“寓言”,是中国农民在这个翻天覆地的世纪的一个寓言。如果说《三门李轶闻》回答了新时期党的生命力的问题,那么《世纪寓言》则回答了中国农村社会主义的生命力问题。
作品艺术地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是一篇有关当代中国农村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穷富论”。像作者从前在《三门李轶闻》中描写过的那样,十几年前我们乡村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的党员干部响应党的富国利民的号召,痛定思痛,挺起腰板,开始带领群众发家致富,那是因为邓小平关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思想,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全国人民前进的道路。经过了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历程,现在中国农村的现实状况怎样了呢?作品正是以其真实的叙事和辩证的理性分析,向我们展示了90年代中国农村经过了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之后的社会新状态,展现了当前农村社会的新矛盾、新问题。正如发表该作品的《人民文学》的编者话中所说:“当商品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控制了社会机体,穷怕了的中国人终于意识到金钱的可贵、可爱,同时也领略了其可憎与可恶。作品表现了这特定情境中山乡的急剧变化,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与变异,以及由此引来的微妙的心理”。的确,现在鹿乡已有很大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了,但新的矛盾也随之而至:贫富差距拉大,一部分农户仍没有脱贫,穷仍在困扰着人们,依旧向人们发出挑战;富裕起来的农户中的一些人“越富越拔豪横”,富也有富的问题,富也成了一种新的挑战;为农民养鹿致富而奉献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和乡村干部“好不容易扶持起一个‘先富起来’的阶层,这个阶层却不包括他们自己”,因此心理产生失衡;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地方村级集体组织成了空架子,与先富起来的农户的经济实力形成了强烈反差,没有号召力、凝聚力,“‘宁靠有钱的养鹿户,不靠啥也办不了的党支部’,这不是浪漫主义,而是写实。”应该说,作品中所展现的这些活生生的现实,正是当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社会现实的写照,有些重大问题是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回避的。对此,作品充满了来自生活深处的逻辑力量和成熟的理性思考。其结论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一部分人富一部分人穷也不是社会主义,个人富集体穷更不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不发达的地方,算不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品在正确地处理“穷”与“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之间的辩证关系上,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表明农村集体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群众共同富裕的希望和曙光。
作为一个报告文学作家,乔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使命感。将对广大群众生活现状的深切关注与鲜明的政治意识和党性立场统一起来,构成了这篇作品的思想品格的基调。作者一方面在对现实矛盾的透视中充满了一个党员作家的健康的忧患意识;另一方面,作者在抓住重大社会问题进行剖析、针砭时弊时,总是能够发现和挖掘改革进程中那些积极向上、代表着中国社会主流和本质的事物,他指出“全体农民实现共同富裕,还要靠集体经济”。他让人们听到那双阳梅花鹿正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呦呦长鸣,正为共同富裕唱出清彻人的心田的歌。乔迈以他的报告文学力作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作家的良知,也显示了他谙熟生活和艺术辩证法的创作才华。
乔迈坚持长期、扎实地深入生活。他建立了两个农村生活基地(双阳县是其中之一),每年都有三四个月有时是七八个月在基层的实际生活中奔波。在近年来人们纷纷议论“文人下海”的时候,他从未心动,一直坚持“文人下乡”。作为一个作家,他始终不忘自己首先是个农民的儿子,始终不忘关注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笔下充满了对农民的挚爱,十几年来一直以极大的热情关注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贴近现实生活,表现新时期农民的喜怒哀乐和心理变迁的轨迹。这是他从《三门李轶闻》到《世纪寓言》以来众多的反映农村改革的报告文学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一贯精神。


第10版(文艺评论)
专栏:文艺信息

  文艺信息
第三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揭晓第三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最近揭晓。获奖的作品有中篇小说《兵道》(何继青);散文集《兀立荒原》(周涛);诗集《七种表情》(郭晓晔);报告文学《血情》(张正隆)、《澳星风险发射》(李鸣生)、《荡匪大湘西》(曾凡华、侯健飞);文艺论集《圣土并不遥远》(黄国柱);话剧《李大钊》(姚远编剧,汪遵熹导演);小品《水中情》(姜若瑾编剧,冯继唐导演);电视剧《姊妹坡》(朱晓平、吴明鸣、陈怀国编剧,贾刚导演);音乐《一二三四歌》(石顺义词,臧云飞曲)、《五环旗下》(季承、晓藕曲);舞蹈《绢花迎春》(门文元、乔良);杂技《双飞燕》(李西宁、吴杭平、李永熙);美术《清川江畔围歼战(全景画)》(宋惠民、任梦璋、许荣初、王铁牛、严坚、迟连城、关琦明)。长篇小说、短篇小说、电影、曲艺空缺。(小石)
《中国青年》推出《血色记忆·中国抗战风云录》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激发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中国青年》最近推出增刊《血色记忆·中国抗战风云录》,同时联合团中央宣传部举办“波塞冬杯中国青年抗日战争知识大赛”。(木易)
军营现实题材作品研讨会召开《昆仑》编辑部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近日在北京联合就《昆仑》近期刊载的部分青年作者反映军营现实生活的作品举行了研讨会。《昆仑》近期刊载的《寻找驳壳枪》等一组中篇小说,均为三十岁以下部队作者,其中不少是军艺学员反映军营现实生活的作品。与会者认为,这些青年作者对于商品经济的新的历史环境下军人的命运、责任和人格理想作了执著的思索。他们在对现实的把握中,既勇于正视矛盾,又努力地开掘了体现在九十年代青年军人身上的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在当前,这批青年作者以其对军营现实生活的高度熟悉和旺盛的创作激情,在现实题材创作中显示了优势。  (余戈)
大学生座谈世界反法西斯题材影片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斗争的影片,是本世纪电影组成中一个重要部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日前,首都大学生对世界反法西斯题材影片进行了座谈,座谈会就中外反法西斯题材影片的主题表现、内涵演进及艺术手段的运用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同时,也表达了大学生对中国当代电影创作的深切希望。这个座谈会是由第三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组织举办的。(木子)
五刊一报召开联网协作会议《作家》、《钟山》、《大家》、《山花》、《作家报》、《青年文学》近日召开文学期刊联网协作会议,会议讨论文学态势和期刊协作等问题,并将联手推出“联网四重奏”的栏目,共同刊载同一作家的不同文学作品。(翟文)
台湾作家高阳研究座谈会举行为加强对台湾著名作家高阳先生及其作品的研究,中国经营报报业联合体与华中师范大学共同发起成立的高阳研究中心于四月上旬在武汉桂子山下召开座谈会。(王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