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5月17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

  漫漫天涯路拳拳赤子心
——观电视剧《天路》
张东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天路》讲述的是青藏公路的故事。正如它的片名所言,那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通天之路,不仅因为它离太阳最近,而且因为它的修筑难度最大。
40年前,当格尔木还只是地图上的一个名字时,一大群身穿黄军装的人来到那里,挖下了第一锹土,他们用青春和热血铺就了这条通天的路,幸福的路。如今,格尔木已成了一座繁华的都市,而那些铺路人的后代又在高原扎下了根。
《天路》的创作意图是要围绕着青藏公路40年的历史,追溯两代军人的奋斗的足迹,谱写一曲英雄主义的颂歌。在一部只有七集的电视剧中完成这样的使命显然是十分困难的。但该剧的创作者找到了一个非常合适的切入点,巧妙地用“路”串接起历史与现实,同时截取了几个横断面,编织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昭示出两代高原军人的拳拳赤子之心。
屏幕上那条反复出现的通向天迹的路,不仅记载了世事的沧桑,而且寓意了人生之路的坎坷。
慕生忠、骆黑子、茹静等这一代人是与这条路共同生长的,他们的青春和生命也是伴着这条路走过的。作品中有一个意味深长的情节,骆黑子离休后到北京休息,得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病,在病重之时,他提出要回高原看看,没想到回到高原,他的病竟奇迹般地好转了。这情节恐非作者杜撰,对于那些把一生的幸福都交给了“天路”的人来说,高原理所当然应该成为他最后的归宿。这一情节的寓意是颇为深刻的,创作者把人生的路与现实的路合为一体,熔铸了青藏公路创业者们的忠魂。
《天路》所表现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40年,其间不仅有筑路的艰辛也有人世间的真情,像茹静与骆黑子、郝明义、程晓阳三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表现得非常细腻,无论是骆黑子与茹静刻骨铭心的爱情,郝明义对茹静的苦苦追求,还是程晓阳的默默离去都令人产生深深的敬意。
作为一部表现西部军人生活的电视作品,《天路》似乎带有一种生之俱来的豪野与狂放,创作者着力追求一种悲壮凝重的氛围。例如表现筑路初期的片段,我认为是全剧最精彩的篇章之一,摄像机朴素的镜头,再一次把当年数万大军鏖战戈壁滩的壮丽图画呈现于世人面前。特别是滚沼泽的一场戏,拍得真切、悲壮,令人产生强烈的震撼。青藏公路的创业史本身就是一曲悲壮的颂歌,这一情绪始终贯穿在全剧中,无论是片头那首带有西部狂悍风格的主题曲,还是屏幕上茫茫无迹的高原雪山,都传达出浓郁的感情色彩。
如果说还有什么不足,我觉得相比之下电视剧对年轻一代的刻画显得逊色于他们的父辈,尽管有骆兵的牺牲,还是让人有不满足的感觉。已经到了90年代,“天路”的故事似乎还应有些更精彩的篇章,也许我们该期待它的续篇?


第12版(副刊)
专栏:剧谭

  三峡人民的心曲
——评话剧《沙洲坪》
田本相
应文化部艺术局的邀请,重庆话剧团来京演出的《沙洲坪》是一部相当感人的戏,也是第一部反映长江三峡工程的戏。编剧阳晓十易其稿,导演戴力也反复琢磨、精雕细刻,使全剧益臻完整而又富于韵味,既昂扬时代之旋律,又深含历史文化的意蕴。
此剧在构思上颇费斟酌:于所谓“应时”之作中,如何不落俗套;于“重大题材”写作中,又避免空洞的浮泛的“号筒”弊端。三峡工程乃当前世界第一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正面写来,殊非易事,更非话剧所能。编剧以其识见,独辟蹊径,把聚焦点放在库区移民上。正如专家指出的:“三峡工程难在移民”、“百万移民是一道难解的世界性难题”。以“移民之难”来突现库区移民之献身牺牲的精神,使全剧跃动着时代的脉搏。而此剧又不止于此,由此生发开去,透过“移民之难”来展现移民之种种心态,展现移民因历史积淀形成的深沉厚重的心灵,以及在这历史巨变中的艰难选择之决绝和跨出这历史门限所带来的希望。因此,它给观众带来的,不单单是即将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而是引发一种人生历史的感兴。
在戏的架构上,也突破了常见的写法。既然写移民之难,自必写迁与不迁之矛盾。但编剧却反实为虚,既不回避,又不纠缠;摒弃了“问题剧”的路子。于序幕和尾声中安设了“祭地母”的仪式,使全剧笼罩在浓重的历史文化氛围之中。其间,展现的主体是人物,是人物之情,是三对恋人之命运。作为老一代的代表,“老天牌”那种对即将淹没的热土的痛苦难舍之情,包蕴着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世世代代的辛劳与血泪。对热土的告别,也成为对历史的告别。三对恋人的故事,交织成由往昔迈向明天的丰富的生活内涵。望西陵和喜鹊爱情悲剧,催人泪下。贫穷和愚昧不但毁灭了他们的爱情,更导致喜鹊23年的流离,以及身患癌症,并遗下一个他们未婚生育的呆痴儿子,他们本应有他们的幸福,而在他们的不幸中却蕴藏着一个不言而喻的结论:为了美好的明天,为了千百万人美好的明天,必须开拓,必须建设。此剧之特点,即在于把生活的逻辑、历史的逻辑寓于人物的形象和命运之中。望西江和梨花的爱情,也是动人的。他们再没有重蹈父兄的命运,而是冲破封建习俗,去争得自己的幸福。望开霞和申立新则是新的一代,他们既没有历史的负担,更与时代共同着呼吸。他们懂得改革开拓即是希望和未来。因此,可以说,此剧结构的着眼点,不在于回答一个“移民之难”问题,而在于展现一段历史,展现一片生活。从而成为一出如曹禺先生所说的“令人思,令人想”的戏。
对文化意蕴的追求,是此剧的另一特色。它选取“夜歌子”作为全剧贯穿之音乐,并以“祭地母”的仪式首尾呼应。这不仅有助于烘托戏剧的氛围,点染巴山巫峡之地域特色;而且也有力地加强人物感情之浓度。在这里,“夜歌子”的音乐旋律和“祭地母”的仪式,均是巴山巫峡地域所经久流传的民歌民俗,它已成为古老历史文化的积淀,饱含着历史的沧桑。
还值得称道的,是它在描绘现实中渗透着浪漫的情愫。以对未来的理想和希冀,来观照现实和历史,虽有历史的沉重但并不哀伤,虽有现实的艰难但更透示着坚毅的力量。特别是那些诗化的艺术处理,如望西陵和喜鹊的爱情闪回场面,或歌或舞,都把爱情提升到一个甘醇清冽的优美境界。


第12版(副刊)
专栏:新作点评

  情系万众心
——《五一之夜》文艺晚会观后
卢秀峨
通常一台综合性文艺晚会弄不好会给人一种拼凑的感觉。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五一之夜——献给劳动者的歌”则借助于主持人这一重要角色,用立意、内容深刻的解说词将晚会完整地结合起来。尽管是以联唱、独唱、舞蹈、小品、对唱等综合形式,但却使观众自始至终于轻松愉快中见高雅,于庄重热烈中见真情。歌有歌的感人,唱三峡话浦东;剧有剧的深刻,就平凡人颂高尚情。如正剧小品《孤岛守灯人》则是根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报道中的一个真实故事创作而成。小品虽短,但以写实的手法让人们看到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感人的高尚情操和美好心灵。主持人充满深情地告诉观众:当一只掉队的大雁默默地飞过;当一叶小舟飘荡在无边的海面;当一位诗人伫立在江边,望着秋风中枯黄的芦苇,天地间就写满了孤独二字……而在中国黄海的一个小岛上,有一位老人,却用自己的整个生命选择了“孤独”,选择了世界上最“孤独”的事业——孤岛守灯人……后来为了使灯塔不因他生命的离去而熄灭,他又把这份“孤独”的事业传给他心爱的儿子……这是一曲催人泪下的奉献者之歌。又如喜剧小品《五千零一夜》,以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再现了普通家庭中的矛盾,最终以辛苦我一个方便千万家的美好心灵沟通了夫妻双方的情感。作品中细腻的感情描绘,深深感染着观众,使人们在笑声中体味到有苦,有酸,也有甜的生活,让人有所思,有所悟。
晚会不失电台的特色,以宣传报道的形式向人们介绍一位又一位普通人中的感人事迹,为晚会特地请来了奋战在京九铁路吉安特大桥第一线的英雄群体代表,英雄们以现身说法的生动事实感动着观众,观众与代表、代表与演员,台上台下共同响起了理解与信任的掌声,一曲《送给你》的歌抒发着人们的真情。


第12版(副刊)
专栏:艺坛撷英

  周桦:婧女艺高远
森林
成功地塑造叫得响的舞台人物形象,是表演艺术家们事业成功的支柱。兰州市豫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周桦的艺术灵性正是在这个“支柱”上得以充分展示的。
20年来,她潜心习研豫剧名伶各自鲜明的表演特色和风格,并在自己艰苦的舞台实践中加以继承和发扬,先后成功地饰演过50多个角色。在《哭庙》里,她扮演的秦香莲以青衣应工,一招一式纯美谙练、干净恰当,唱腔如泣如诉、婉约情深,体现了崔(兰田)派的质朴特色。在马(金凤)派名剧《花打朝·出府》中,她以泼辣的花彩旦应工,一抬一闪,一颦一笑,均表现出赴宴前的“奶奶”火烈、果决、富有胆略的人物个性。在《吊孝》中,她着意追求阎(立品)派唱工与作派的灵秀练达,在众多同行同剧的表演中更显得技高一筹。周桦的唱腔细腻而规范,往往在压抑、忧郁的演唱基调中又运用高亢的甩腔来刻画人物的内秀之美。她能使手、眼、身、步和谐统一,浑然一体,张弛有致,在高雅脱俗中显露超拔的气质和良好的文化素养。她已经超越了对名家的模仿阶段,具有很高的适应力和感悟力。
有志者事竟成。因酷爱祖国戏曲艺术,周桦在上海度过少年时期,于1974年弃学考入兰州市豫剧团,16岁时才学艺,已嫌过迟,尤其是她习惯已久的一口吴侬软语与河南豫剧语言大为相左,但她在5年后便以饰演《白蛇传》中的白素贞轰动了兰州的观众,随之“唱豫剧的上海姑娘”的称谓便在甘肃、河南和上海广为传开,从而拉开了她艺术生涯的帷幕。1988年,中国唱片总公司为周桦录制出版了专辑唱腔磁带。1991年她参加了全国豫剧演员“梨园杯”广播大赛,荣获优秀奖。1992年又参加了第四届“香玉杯”艺术奖比赛演出,被豫剧故乡的行家们誉之为“名花一朵香天涯”。次年,她又荣获“香玉杯”全国大赛奖,并随中国兰州民乐民歌艺术团赴德国参加国际民乐民歌艺术节,一段《花木兰》豫剧唱腔,一曲《五更调》甘肃花儿致使国际友人欢喜若狂。1994年第四届中国艺术节,兰州市豫剧团推出历史故事剧《日月图》,她扮演的胡凤英极具魅力,博得许多专家的一致赞语。
志向,毅力,不息的拚搏,使她步步向表演艺术高峰登攀。累累硕果标示着她的艺术的成熟,她的情操的高尚,她的品格的秀美。中华全国妇联授予她“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当地政府向她颁发了“振兴兰州带头人”、“兰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荣誉证书。(附图片)


第12版(副刊)
专栏:

由孙秀樱编剧的10集电视剧《青春的迷惘》,描写了3个刚从美容学校毕业的学生青春历程。郑校长(左)由郑明明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