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5月17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副刊)
专栏:恒安杯巾帼风采散文征文

  “雷婆”的强国梦
胡士弘
她踩着时代风雷从南洋归来。党挑选她学习驯“雷”。她雷厉风行,成就斐然。尽管蒙冤受屈,却丹心如枫!
闪电似地一亮,腾起一个火球,随即传来一声震天的巨响。浓烟烈火顿时弥漫了整个试车室。涡轮泵又爆炸了!
一股股难闻的有毒气体向人们袭来。
“快闪开!你忘了你有身孕吗?”一双双手在使劲拉她。
“不,不!”颜子初挣脱人们的手,拚命扑向试车室。
难道她真的忘了怀有身孕吗?当然不是。世上没有不怜恤自己孩子的母亲。她已经怀孕6个月了,这是她身上的骨血啊!但她同时也怀着另一个宝贝儿子——中国第一台自己设计制造的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这宝贝同样是她的骨血啊!她为它恪尽了做母亲的职责,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与无限的爱!
火箭发动机,力拔山,气盖世,它足以托举数以吨计的航天器,并轻而易举地将它们抛向太空。然而,它却暴烈不驯,撒起野来足以使山崩地陷,海沸石焦!
调教这不驯的科学猛兽,确是轰轰烈烈、惊心动魄的事业,但也本该是属于男子汉的事业,命运却使颜子初这个南国的弱女子,成了使役这雷与火的“神婆”!
跟雷与火打交道,随时都有粉身碎骨的危险。
1965年初,正当她怀第二个孩子时,也是新研制的大推力发动机试车最紧张的时刻。她无心顾及躯体内的孩子,为了孕育“雷子”,在“驯雷场”(试验站)度过了无数个充满雷与火的日日夜夜。终于,她早产了。
那是紧张忙碌的一天。试车又失败了。夜里8点多才进晚餐。天黑,心急,她被石头绊倒。她跌得不轻,肚子隐隐地痛起来。但刻不容缓的工作,又催促她进了会议室。会开到夜里10点多。肚子里长期受冷落与慢怠的宝贝,终于以及早挣脱母腹的行动,来表示抗议了。
阵痛之后喜得贵子,这是女子最慰心的快事。然而,对立志献身于事业的颜子初来说,真正感受到快感与自豪的,还是在新型大推力发动机被装入火箭壳体、推送神剑飞越长空直薄穹宇之时。
颜子初是踩着时代的风雷来到人间的。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炮声,剧烈地震撼了地处东南海隅的厦门。在菲律宾国立研究院学习深造的父亲赶回来了。6岁的子初随着父母开始了流亡异国他乡的颠沛生活。他们由香港转新加坡,由马来亚转苏门答腊。整整4年的流亡生活是那么艰难,一家人饱尝了国破家亡流离失所之苦。
这耻辱深深地刺痛着子初童稚的心。一种忧国忧民的感情在孩子心灵深处萌动着。
“一个经济落后,科学不发达的国家,是永远摆脱不了任人宰割的命运的。”老师方宗熙说。
“长大了我一定要当科学家!”小子初转动着明亮聪颖的眼睛,萌生出“科学报国”的初衷。
1950年初即在新加坡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颜子初被选送到苏联留学,攻读火箭发动机专业。
她在承担中国留学生会学习部长与共青团留学生总支部书记的工作的同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尽管毕业时她的眼睛近视到200度,但她绝无怨艾,并以没有辜负党的重托而自慰。
新中国初创伊始的航天事业企盼着莘莘学子的归来。回国后的颜子初像陀螺一般卷入了研究中国第一台火箭发动机的工作中。
她用三天时间草草了却了终身大事。她分娩后仅过了一个半月便率队来到沈阳发动机厂,日夜泡在车间里。“大跃进”中每天只有玉米饼加咸菜果腹。高涨的政治热情与强烈的事业心加上玉米饼支撑着颜子初。半年后,中国航天事业的头胎“雷子”终于诞生了。
从此,一个在中国、也许在世界绝无仅有的火箭发动机女专家在华夏大地脱颖而出!
十年动乱,颜子初作为海外归来的学人,便成了“法定”的里通外国的“内奸”,所受折磨,无须赘述。我要说的是,当又一个科学的春天来临时,她把过去所受的一切委屈、侮辱和折磨一股脑儿丢在了脑后,又风风火火地在曾被剥夺了的“驯雷”岗位上干了起来。
一个春光明媚的清晨,我在一个窄小的办公室里,又见到了“雷婆”颜子初。
我听说她现在正在领导一个小组。这个小组的任务是把30多年来研制火箭发动机的经验总结出来,以期指导日后的工作。
“这是二手工作。”她说。“年轻人不乐意干,也干不了。我们这些人是国家花了大钱培养出来的。趁着我们还能动,抓紧来做这件事,义不容辞。我们应给下一代有一个交待。这也是传给下一代的一笔遗产。”
“雷婆”老了,缕缕银丝在阳光下闪烁。但雷火仍在“雷婆”宽阔的胸怀里滚动。 (作者单位:国防科工委政治部)


第11版(副刊)
专栏:大地星光

  端州有个年轻人
——陈民芳素描
泰岛
前一段,电视里不断播放《包青天》,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开封府里的“包大人”,执法如山,无私无畏。他年轻的时候,在我们偏隅的岭南也曾“为官一任”,在西江边著名的端州府做“知郡事”。
昔日的“端州府”便是今天的肇庆,端州的老名成为肇庆市下辖的一个区。
“其实,为老百姓,也不是只有做‘清官’一条路。”端州人陈民芳,一米八的大汉,10年前二十几岁就已经是端州区商业局副局长了,如果他想平平稳稳地做他的官,“仕途”也会亨通,但他觉得,这粤西古城,经济实在太落后,老百姓生活比较苦。
辞官经商。上级先是惊愕,后是热情鼓励支持。给陈民芳的全部本钱是18万元,加上一座荒废的破猪仓,以及十来个年轻人。
他在烈日下带着一群“后生哥”东奔西跑,身后引来一片叹息或一阵哄笑。
他果断决定要干的是:建立一座糖果厂——又让人们笑掉大牙!那时,糖果业一片凋零。如今,谁还爱吃这高脂肪、高热能?可他却说:这是甜蜜的事业。
“庸人等待机遇,强者抓住机遇,成功者创造机遇。”他说。
在上项目之前,他已从宝贵的18万元里挤出2万元,委托一家国际咨询公司对全国的糖果业作了一番调查,结论是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他翻阅了大量的资料,证明他的选项是正确的。凋零的市场,正好有一大片空当;糖果不应单姓“甜”,而且具有医疗、保健、美容、艺术等功能,有的国家的糖果不是在食品柜上出售,而是出现在美容化妆品架上吗?
千辛万苦地找资金、建厂,南方糖果厂当年装机、当年投产、当年获省优。“广东水果糖”名扬全国,产品远销东南亚。
国有商业企业,人们形容它是“蓄水池”,若人浮于事,负债累累,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臭水池”。陈民芳却要让“蓄水池”流水不腐,他发明了“百元销售工资含量制”,产品销售与个人利益直接挂钩,柜台组长有权拒收采购员购回的低劣次品;售货员真正把顾客当“上帝”。很简单的一个发明,却走活了国有企业的一盘棋。肇庆南方商业集团属下200多家商场,顾客盈门,财源滚滚。
陈民芳被许多外商赏识,有一个外商以年俸50万元港币请他出任一家公司总裁,他谢绝了。他觉得还是在这有5000多人的南方商业集团公司有味道,人缘好,事业蒸蒸日上,精神轻松。更重要的是能为家乡建设,为父老乡亲的生活需要作点贡献。
陈民芳少年时代也做过作家梦,在省级刊物发表过小说。他认为成功的事业来自受过良好的教育,因此,他的公司赞助肇庆一中设立了共100万元的“奖教奖学基金”,受到普遍赞赏。去年3月,广东省省长亲自把“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的证书送到他手里。


第11版(副刊)
专栏:九州风物

  袖珍汉桑城
葛磊
汉桑城被人誉为“城中城”、“世界上最小的城”,是三国旅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汉桑城位于河南省新野县城西门内,是由砖石砌成的一座小城郭,城围数丈,高丈余,宽八尺,面积十平方米左右,上有堞垛,内有一株两抱多粗的古桑,相传为三国时关羽亲手所植,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汉桑城即由此而得名。
说起关羽种这棵桑树,内中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三国时刘关张兄弟在新野驻扎时,关羽在城西门扎营下寨。营房旁住着一个姓张的老汉,门前有一棵大桑树,张老汉靠桑叶养蚕维持生计。有一天,关羽操练兵马归来,顺手将马拴到这棵桑树上,不想这马由于饥饿,张开大嘴啃起树皮来,等到发现,马已将树皮啃了个对头圈儿,慢慢地这棵树就枯死了。
刘备得知此事,重申军营纪律,责令关羽重栽一棵桑树,作为对张老汉的赔偿。关羽是一个血性男儿,知错改错,亲自从古城西白河滩上挑选一棵优良品种桑树种到原处,并带领士兵用砖石将桑树围护起来,以示爱树爱民的诚心。
建安十三年秋(公元208年),曹操派大将曹仁率大军来攻新野,刘备见寡不敌众,就带上全城父老兄弟,弃新野奔樊城,临行时军师诸葛孔明先生略施小计,来个火烧新野,这棵桑树经战火洗礼,仍然是青枝绿叶,分外精神。后人把这棵桑树视为神树,围着它筑起一座小城,加以保护,并在城郭前壁上镶嵌一块石碑,上书:汉寿亭侯关壮缪手植此桑。
如今,汉桑城以其古色古香、精巧玲珑的丰韵吸引着中外游人。小城内那棵千年古桑历经岁月风霜,躯干如铁似铜,七弯八叉地伸出小城外,犹如秀丽典雅的盆景,看上去给人一种壮心不已的感觉。前几年遇到好风好雨好时节,枯木逢春,又从一边生出一株幼桑来,现已有碗口粗细。远远看去,老树似苍龙,新枝犹雏凤,龙飞凤舞,云蒸霞蔚,甚为壮观。


第11版(副刊)
专栏:

  又临大海(二章)
韩青
与海相邀
不论你痛苦或欢乐,你都爱在海的身边或徜徉或坐定,海都陪着你,为你唱那首年岁久远的渔夫谣。
你不知不觉就沉浸在海的怀抱中。
一颗心在粼粼碧波中随海鸥远翔。
阳光下,你那几缕伤感、忧郁,被这泱泱镜儿海稀释得无影无踪,仿佛人世间根本就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大千世界就该这么和平,美丽的诗花像浪花一样层出不穷。你说,这儿没有海明威笔下那片沉郁的海,有的只是属于你的一个方位,一个岸,一个逶逶迤迤的生命旅程。
唯有如此,才是你的选择,才是涌动你心底的那份真诚,海才愿与你作陪。
事情再明白不过,你舍弃了诱惑,与海相邀,找回了自己,便觉踏实。即使苍茫时分,你也知道,自己不再是一个漂泊的音符。海赠予你的那份慰藉,足可让你起伏于每一个涌动的日子,享受不尽。
老人与海岸线
美丽的海岸线是一串珍珠项链,在大海的爱抚中闪闪烁烁。
你用心灵的手指逐一清点过了,就沉静在一片蔚蓝色的波光潋滟之中。如一只船,降下帆页,一动不动,在绵绵海岸风景线上,也风景了自我。
摇晃中,你不知不觉地甩出了一根长长的钓线,垂钓起那一段往事的惊涛骇浪。生与死的搏斗,你顽强地战胜了死。你说,死,不属于猎海者。你属于这片海岸线,属于这片海岸线上防风林、渔村、人以及来此度假的候鸟们。
而你也作为海岸线上的一个景点,被摄影者定格于岁月的瞬间。
是风景点缀了你,
还是你点缀了风景?


第11版(副刊)
专栏:

风骨 胡才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