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4月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如何用足用活用好资金
平顶山推出“六看”放贷标准
本报郑州4月4日电记者李杰、戴鹏报道:在企业流动资金供求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足用活用好?河南省平顶山市以市场需求作为资金配置的出发点,推出了以“六看”为内容的放贷标准,充分发挥了金融信贷投放的经济杠杆作用。
解决流动资金供求的矛盾,关键在于使信贷运作方法真正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去年初,平顶山市经委和市工商银行联合推出了“资金配置看市场,重在产品畅不畅”的“六看”放贷标准,即:一看产品是否盈利,二看产品合同满不满,三看有无产品生产能力,四看产品有无运输保证,五看产销率是否在97%以上,六看贷款本息能否收回。凡同时具备“六看”标准的产品银行予以放贷。
据平顶山市经委负责同志介绍,一年多的实践证明,“六看”下活了资金投放一盘棋,银行、企业、政府三方受益。“六看”标准规范了金融部门的放贷行为,使资金投放量化、具体化、可操作化了。据了解,去年市工商银行依据“六看”向企业投放流动资金1.92亿元,无一笔风险呆滞;同时资金归行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盘活往年的呆滞贷款5000多万元。这是近年来从未有的。
“六看”使企业认识到,只有开发了满足市场的新产品,才能争取到资金。市直32个大中型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开发新产品,效益明显。主管副市长张朝俊告诉记者,这些企业去年利税增长达56.4%。市工商行给50家产品有市场、扭亏有望的亏损企业新增流动资金贷款5238万元。到年底有18家企业扭亏为盈,实现利润784万元;有16家亏损企业减亏,减亏额达2145万元。市绢麻厂是该市亏损千万元的亏损大户,去年市工商银行注入流动资金738万元,帮助该厂处理积压产品2000多万元,开发新产品40多个,去年这个厂扭亏526万元。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生活纵横谈

  起飞阶段话发展
——北京邮电通信业调查思考
王清宪常青
邮电业这些年来很引人注目,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它发展得很快,在每一个地区几乎都是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其二,从一定意义上说,邮电通信发展得如何,是一个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然而,尽管它发展较快,供求矛盾仍然突出。从北京邮电的发展可见一斑。
   装电话难何时能缓解
80年代初,北京的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只有11.8万门,待装户为2万,普及率不到4%。到1994年底,总容量已达到175万门,市区电话普及率达到28%,列全国大城市之首。从1991年开始,每年放号由6万到8万到10万,1993年一年放号就达18万。
1994年,放号34万。但到目前,交了钱等待装电话的还有9万户。全市想装电话同时又有经济支付能力的用户到底有多少?很难计算。但可以肯定地说,决不只是已经交钱的待装者。
为什么需求增长如此之快?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使住宅电话成为一种时尚。80年代初的待装户中,住宅电话的比例很小,而今天的待装户中,住宅电话的比例则达到54%!
从世界邮电发展的规律看,一个国家的邮电一旦进入起飞阶段,电话普及率只有在达到35%时供求矛盾才能得到缓解。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很难一概而论。但就北京市来说,北京电信部门初步测算:只有普及率达到40%以上,才敢谈缓解。
    供求矛盾与服务水平
在突出的供求矛盾下,社会反应强烈的是邮电部门的服务问题。北京电信局把群众的反映总结为5难:装机难、移机难、修机难、交费难、查询难;还有个别装机人员吃、拿、卡、要;经营者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形成“客户绕着电信转”的局面。
邮电供求上的巨大落差,必然出现卖方市场,买主要看卖主的脸色。北京市电信局长倪益麟说,我们当然不能等待供求矛盾缓解了才抓服务质量,只有加快发展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服务质量问题。为此,邮电部门尽了最大的努力加快邮电通信事业发展,可以相信,随着供求矛盾的缓解,邮电部门抓服务质量也会更加有效。
社会对邮电服务的意见,是他们应该反省的。但邮电部门也需要社会的理解。1983年,北京电信管理局成立时,市话局3000人,全市电话为10万多户,今天,职工为5000人,增长了2/3,而今电话用户已达到100万户,增长了10倍。业务量增加,需要职工人数也有相应的增加,而人数快速增加的同时如何保证邮电队伍的素质又成了新的问题。
群众反映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初装费。北京一部电话的初装费为5000元。这个数字是根据1989年时的施工成本确定的。为什么定这么高的初装费?国家发展邮电,任务紧迫但投入能力不足,国家允许邮电部门实行高初装费低通话费的政策是为了能够最快地集聚资金,用于邮电建设。这也是许多国家邮电发展之初的共同的选择。
法国一部电话的初装费为390法郎,而一部电话每月的基本费用则高达330法郎;北京的初装费为5000元,而月基本费只有11.5元。当初我们确定长话费每分钟平均为5角钱时,香港是1元;现在,他们已提到2元多了,我们还是5角。另一方面,高初装费也有在供给不足的情况下适度抑制需求的作用。
对同一个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得出不一致的结论。但如果站在不同角度的人都能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是不是就会有更多的理解与沟通呢?
   有竞争才有动力
这几年,邮电业务逐步放开,如无线寻呼、电话信息服务、卫星小数据等领域的竞争开始出现。1994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联合通讯有限公司成立,它有权经营包括市内电话在内的多种电信业务。
可以说,以此为标志,国内电信市场的竞争局面开始出现。这种竞争,无疑对邮电部门是很大促进,邮电部长吴基传曾对全国各省的邮电局长说,通信市场出现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邮电部门要把竞争作为动力,推进通信发展和服务工作。
去年8月,北京电信局印发了《北京电信经营指导方针宣传提纲》,发至班组。这个提纲中心讲的是:竞争形成,形势严峻。其目的就是要在全局职工中增强危机意识。北京电信局长倪益麟说,竞争是有好处的,我们从思想上也是有压力的。北京电信局下半年推出“高科工程”,即与北京市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联合建电话局,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以改变这些地区通信条件普遍落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状况。主动开拓市场,对电信部门也可说是一件新事了;客户长期反映电信业务手续太麻烦,希望能在一个地点综合办理电信业务,现在他们已经开始解决了……
   这就是竞争的动力。
从改善服务的角度讲,竞争肯定是有益的。北京市场一部汉显寻呼机从5000元跌到2000元;大哥大一部从5万元跌到1万元,都是竞争的直接结果。但是,参照发达国家走过的路,我们的邮电在起飞的初始阶段就形成竞争,竞争来得比他们都要早。这就不得不提醒我们在展开竞争的同时,注意这样两个问题:
一、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据测算,合理覆盖北京地区组建无线寻呼网只需要29个频点,而北京目前已开出50多个,许多台放号只有几千个,造成频点资源的浪费。北京电信部门的VSAT系统可以支持2000个VSAT站,但目前只有100个得到利用,而其它单位又大量投资自己建造。
二、保证邮电的社会化服务功能。邮电分为邮政和电信两大部分。从总体上看,邮政是亏损和微利的,要靠电信来补贴;邮电开展竞争后,如何保证邮政投入和边远穷苦地区的电信投入,也是一个不能不早有所思的事。


第2版(经济)
专栏:

  全国化肥工作会议要求
尽最大努力多产化肥
本报北京4月4日讯记者江夏、周泓洋报道:正值春耕用肥旺季,全国化肥工作会议今天在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鹏致信会议代表,向长期工作在化肥工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慰问和衷心感谢,肯定了他们克服困难、努力生产,创造了化肥年产1.12亿吨的水平,为发展农业作出重大贡献,同时希望千方百计抓好今年化肥生产,为夺取今年粮棉丰收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今年化肥生产计划指标1.13亿吨。前两个月的化肥生产形势很好,连续突破历史纪录。特别是2月份,28个工作日,月产突破100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0%。但从全国需求看,春耕用肥缺口仍然较大。
化工部部长顾秀莲在会上说,当前最突出的矛盾是化肥数量不足,品种结构不合理,流通较为混乱,零售价格居高不下。当务之急是继续保持生产稳定增长,确保上半年完成5640万吨化肥目标。她提出目前化肥生产要重点抓好几个环节:
一是所有化肥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大中型企业必须保证全部开车,小化肥厂也要努力开足。企业生产有困难要及时反映,不允许擅自减产停产、也不允许为追求效益而改产其它产品,影响化肥产量。二是加强生产调度。精心组织生产,严格按照计划进度,按月进行检查,尽最大努力多产化肥。特别要加强对承担国家统配任务和收购计划的大化肥企业的调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三是确保安全稳定生产。


第2版(经济)
专栏:

  从内陆走向世界
——湖北美尔雅集团发展企业之路
林蔚明操家齐
在湖北黄石市,近几年来有一家服装企业名声鹊起,这就是美尔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美尔雅还是一个负债500万元、濒临倒闭的企业,现在年产值近3亿元、利税3800万元、创汇5200万美元。美尔雅年出口西服60万套,名列中国西服出口前茅;1991年美尔雅西服获得“欧洲质量金奖”,1994年又被评为中国十大名牌服装之一。
   合资不是单纯输血
9年前,负债累累的美尔雅本已是一家合资企业。在美尔雅危难时受命出任经理的罗日炎沉思着:为什么合资还是不能救活企业?是合资制度本身的问题吗?后来,他发现,只满足于引进外资,不过是输了血;企业不在内部机制、管理方面进行改革,仍然无法增强自身实力。
1986年,美尔雅与日本三泰衣料株式会社合作,日方每年提供10余种国际流行的新版型、新款式,每年提供20名技工赴日研修的费用,为美尔雅提供了一个发展自己、走出国门的机会。
走上了合资这条路,罗日炎并不仅仅看重外商提供的方便条件,把更多心思花在了改善内部管理上。他虚心向日本专家学习,引进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办法,积极探索既符合国情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经营管理模式。
根据外向型企业置身于国际市场的惊涛骇浪中,信息多变的特点,美尔雅建立了以总经理为运作中枢的管理体制。决策一经敲定,马上即可变成行动。这种快捷的工作效率,深得合作伙伴的欣赏和信赖。
    苛求质量
美尔雅对质量的要求近乎“苛刻”。罗日炎引进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办法,成立了具有高度权威的全面质量管理小组,他亲任组长。还配备了专职质检线长、班长,制定了78项标准化管理制度,158个规范操作重点,1893个质检细则,形成了4级质量监督网络和标准化管理体系。不合格产品要想混出厂去,难乎其难。
偶发质量事故,美尔雅绝不姑息。1987年7月20日,在质检过程中发现一批西服有质量问题,虽然成品尚未出厂,也没造成任何社会影响,但罗日炎仍决定全厂停产整顿,从总经理到普通工人全部承担质量责任,对所有职工进行重新考核,并把这一天定为“厂耻日”,让每位职工铭记于心。
信誉是合资双方合作的基石。在和日方合作的几年里,美尔雅从未贻误过交货期。
   换上自己的品牌
怎样拓展自己的市场?怎样打响自己的品牌?早在合资之初,罗日炎就反复考虑过这个问题。
尽管作为来料加工型企业,不愁版型,但罗日炎着眼于长远,坚持成立了自己的科研所,企画室,并建立了自己的一支设计师队伍。他们通过分解剖析日本版型,追寻国际流行趋势,设计、开发了不少受国内外称道的服装。
现在,美尔雅除了以来料加工为主外,还积极推进自己产品的销售,在东京、悉尼等地设立了自己的分公司。在日本、香港等地,缀有美尔雅商标的西服已堂堂正正地摆上了柜台,而不像以往那样要换上日本的商标;同美国的第一笔出口5000套高级西服的合同已经签订。今天,美尔雅正在向国际市场打出自己的品牌。


第2版(经济)
专栏:

  提供种苗、饲料、技术指导,保护价回收成鸡,贴钱代为投保——
粤汉饲料公司带出270个鸡场
本报讯走进湖北省汉川县分水镇,只见公路两旁到处是新盖的鸡场,成群结队的汽车、手扶拖拉机穿梭般地运送着乌骨鸡苗和饲料、成鸡。镇委书记刘荣华告诉我们,到3月20日止,汉川粤汉饲料公司已在全镇带出了270个乌骨鸡场,现存栏乌骨肉、蛋鸡达18万只。
分水镇的乌骨鸡养殖业何以如此快速发展?乌骨鸡场的场主们都认为:托了汉川粤汉饲料公司的福。去年9月,粤汉饲料公司投产了,总经理黄乔亮见鸡饲料质量好,乌骨鸡市场紧俏,便投资办起了乌骨鸡种鸡场、孵化厂。他们明确宣布:凡是愿意饲养乌骨鸡的用户,公司可提供种苗、饲料和技术指导,成鸡自己销不了的本公司按保护价收购包销。他们还给每只鸡苗补贴一角钱代办养殖保险手续。假如养鸡场的一只鸡苗在一个月内死亡,可得到4元钱赔款,两个月内死亡可得到5元钱赔款,成鸡死亡可得到8元钱赔款。
粤汉饲料公司的系列化服务,使乌骨鸡养殖业成了只盈不亏的产业,吸引广大农民竞相投资办鸡场。目前,分水镇兴办的270个乌骨鸡场,最小的批量养殖500只,最大的批量养殖1.8万只。去年10月中旬至今年3月中旬仅半年时间,这些乌骨鸡场就实现利润105万元,上交税金20多万元。勤劳村投资2000元办了个股份制养鸡场,购回4300只乌骨鸡苗,养殖87天后出栏,获纯利1.47万元。养鸡业的快速发展不仅给农民带来了好处,也使粤汉饲料公司的乌骨鸡苗、饲料、成鸡销售及技术服务获得了理想的规模效益。去年10月中旬至今年3月中旬,该公司获得利润42万元,上交税金17.8万元。
                   
    服务到家
粤汉饲料公司半年多时间带出270个鸡场,除了他们向农民提供了高质量的产品之外,主要是由于他们还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把服务工作做到了千家万户,使乌骨鸡养殖业在分水镇成了只盈不亏的产业。
近些年来,各地支农新产品越来越多,但经济效益可观、广受农民欢迎的新产品却很少,个中原因之一并非产品质量不过关,而是由于服务跟不上。农民对于那些“买了不会使、使了少见效”的东西,当然是难以接受的。像专卖饲料的粤汉公司,除饲养这一环之外,几乎把小鸡变成商品的全过程全包下来了,农民只要一心抓生产,等着卖鸡收现金,这样的支农公司和支农产品能不受农民欢迎吗?
提供服务跟提供产品有一点不同,它常常是微利甚至亏本的,企业划得来吗?这里关键在怎样算好帐。产品离不开服务,尤其是许多支农产品,离了服务就寸步难行,最好的产品也收不到理想的效益。提供服务是推销产品的继续。对企业而言,产品脱手可以说仅仅是推销的开始,通过服务使产品在用户手中产生效益才是推销的结束。所以,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光靠产品占领不了市场,还要靠服务。粤汉公司无偿搞那么多服务不仅没有亏本,反而盈利,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晏乐安陶潘李)


第2版(经济)
专栏:

  天津发现进口商品缺斤短两
本报讯据新华社报道:记者最近在天津进出口商品检验局采访,发现进口货中“缺斤短两”现象极为严重。
天津商检局去年共检验进口皮张168批、52万张(片),其中数量短少的就有10批。这个局的检验结果还表明,从香港进口的纯毛纱,从俄罗斯进口的金属材料,从马来西亚、美国、加纳、喀麦隆、俄罗斯等国进口的木材等短重现象也十分严重。1994年天津口岸进口各种金属材料938批,总重量为70万吨,其中重量不足的有23批,总共短少重量2486吨。(曹健)


第2版(经济)
专栏:

  陕西撤销名存实亡外商企业
本报讯据新华社报道:陕西省最近依法撤销了26家名存实亡的外商投资企业的批准证书。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的外商投资企业发展迅速,截至1994年底,全省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884家,对全省的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发现有少数外商投资企业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这次撤销的26家外商投资企业中,有的是企业合作条件不成熟,致使企业有名无实;有的是不认真履行合同,长期不投入认缴的注册资金;有的是企业自领取批准证书后便失去音讯,查无下落。(苏民生)


第2版(经济)
专栏:

  决不允许倒卖化肥
四川取缔川化门前“化肥一条街”
新华社成都4月4日电据《成都晚报》报道:最近,四川省和成都市分管农业的负责同志在青白江区检查化肥市场时,要求取缔川化门前的“化肥一条街”。
位于青白江区的“四川化工厂”,是我国生产化肥的大型化工企业之一。这个厂门前,倒卖化肥的人摆摊设点,形成了化肥交易“一条街”。
省市负责同志要求工厂要把好化肥出厂关、农资公司把好化肥调运关、工商和物价等部门把好市场价格关。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短讯

  莱钢新产品开发向高精特发展
本报讯山东莱芜钢铁总厂最近又一批新产品通过省级鉴定,10个规格的产品填补省内空白,4个规格的产品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通过中、英、韩、日4国船级社的联合认证。
这个厂走内涵挖潜的路子,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先后完成上百项较大的技改项目,推广应用了200余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该厂带钢坯开发中应用了冶金部自动化院的专利产品——弹性胶体平衡系统,避免了因泄压、平衡力不足等原因造成的轧制冲击振动,满足了新产品的开发需要。(刘传佳)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短讯

  石家庄一棉抓技改增效益
本报讯河北省石家庄第一棉纺织厂在原料紧张,市场变化快的困境中狠抓产品结构调整,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系列产品和拳头产品格局。去年实现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比1993年增长45%和71%,今年1至2月份又取得了实现利税1345万元的好成绩。
石家庄第一棉纺织厂是一个拥有8万多枚纱锭、2000多台布机的大型纺织企业。1994年初他们果断决策,投资3000多万元成功地引进了一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清钢联合机;增置了一台双浆槽浆纱机,完成了精梳纯棉系列产品一条龙生产线技术改造;今年初,又投资190万元,增置了具有开发高档产品能力的并条机4台和粗纱机两台。
在调整品种结构中,他们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从决策、品种试制到铺车、交货一整套产供销一体化快速反应新机制,提高了市场应变能力。两年多来,该厂共试制新品种53个,先后投产32个,试制新品种周期由原来的15天左右减至10天。(耿蜀平)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短讯

  江苏凤凰泉公司从严治厂
本报讯江苏凤凰泉啤酒有限公司从严治厂、科学管理,自1991年以来,经济效益以年平均40%速度递增,1994年实现利税1800万元,实现了3年翻3番。
江苏凤凰泉啤酒有限公司为了扭转管理不严,企业效益不佳的被动局面,1991年他们探索出机器设备、工艺生产、人事三条线管理的新路。与此同时,公司首先从劳动纪律、分配制度入手,逐步形成了科学的岗位工作标准。最近,该公司被批准为国家大型二档企业。(仝彪)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短讯

  中日合资开发北京西山矿泉
本报北京4月3日讯记者梅洪如报道:在北京小西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小西天然矿泉水问世的新闻发布会上,从天津、承德等地赶来的客户当场纷纷要求订购这种产品。新闻发布会接着转成了订货会。小西矿泉水之所以有如此魅力吸引众多的用户,关键在于优质。
小西矿泉的原料是北京西山龙泉寺天然矿泉水。相传当年乾隆皇帝尝遍了全国名泉,最后认为这种泉水水质最好,即定为皇帝御用饮水。长期致力于中日友好事业的日本社会活动家小西甚右卫门先生及其所属企业日本脏器制药株式会社,与北京市西山国营农场合资,积极开发北京西山资源,带来成套水处理及灌装设备,对北京西山龙泉水进行现代技术加工,生产出优质天然矿泉饮料。


第2版(经济)
专栏:

内蒙古恩柯贝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社会力量开发库布齐沙漠,累计开发草场20万亩,植树近百万株。图为日本义务植树队正在库布齐沙漠义务植树。 杨华摄


第2版(经济)
专栏:

河南洛阳市诸葛信用社积极扶持贫困山区办企业,一九九三年,贷款一百五十万元帮助远郊山区办起康玻福利造纸厂,年创利二百多万元,使四万多名农民脱贫。图为造纸车间职工正紧张生产。 张发春 马须朝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