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3月9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副刊)
专栏:文化长廊

  ’95中国电影——
向质量进军
“抓改革,促繁荣,推力作,出精品,”会标上的口号点明了日前在京召开的“’95全国故事片创作会”的主题,那便是1995年中国制片业的奋斗目标。1995年,中国电影工作者将在电影体制的深化改革中,以摄制体现时代精神的“主旋律”精品影片为龙头,全面提高中国电影质量。
在刚刚过去的1994年里,中国制片业克服体制转轨、资金短缺诸般困难,拍摄完成了148部故事片;其间表现现实生活的作品占60%以上,扭转了平庸的武打、警匪片数量连续几年居高不下的局面,并且拍出了《被告山杠爷》、《留村察看》等一批优秀的农村题材影片,还拍摄成了14部儿童故事片,超额完成了每月为少儿观众提供一部新片的任务。中央领导充分肯定了电影制片业1994年取得的成就,指示1995年文艺繁荣首先从电影抓起。这使电影工作者们分外感觉到肩上的分量,决意以此为契机,全面提高国产影片质量,拍摄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之作。
精品影片是中国电影的象征,我们的时代及中国电影的形象和事业的发展都需要精品;制片业要调动一切力量以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工作,摄制出一流水准的国产精品影片来。与会的电影厂厂长们如是说。会上,来自影片摄制第一线的编剧、导演和演员们则指出,要提高国产影片的质量,必须在全行业树立起强烈的“精品意识”。有人具体分析这两年拍出的优秀影片《凤凰琴》、《被告山杠爷》,认为它们从立意到情节推进、人物塑造等都值得称道,但在服装、布景、镜头运用,尤其是声音的处理上,却存在着不足,制作上还应更考究些。电影是综合艺术,尤其是面对电视挑战的当代电影,必须在影片生产中从剧本到摄制和声画制作的各个环节严把关,不将就,从而全方位提高质量。如此才能拍成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显示出中国电影的独特魅力。
拍摄精品,提高质量,这已成为1995年中国电影创作的总任务。为此,主管部门将在制片业建立起竞争、激励机制。电影局已决定给予13家省办电影厂电影出品权,参与“五个一工程”的部委、省市,和一批有影片制作能力的法人单位(影视公司),也可申报获得影片拍摄指标。如此,加上原有的16家电影厂,制片业形成了相互竞争的4路大军。同时电影局规定各电影厂每年在保证完成现实题材作品总量的同时,按照生产能力大小,必须由厂长亲自抓集中人力、财力拍出1至3部重点精品影片。电影“政府奖”将从今年起拿出300万元,“五个一工程”拿出1000万元,重奖每年拍出精品影片的生产单位和创作者。
剧本创作是电影生产至关重要的第一道工序,目前制片业由于资金短缺,无力组织优秀剧本的创作,更谈不上反复精心修改。针对制片业普遍面临的这种困难,电影局决定拿出20万元,资助剧作者深入生活,为精品影片提供优秀的“一剧之本”。为了保证精品影片在电影市场上获得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广电部和电影局将采取实行年检的行政手段和年底奖励30个发行机构、300家放映单位的做法,促使各级发行、放映部门必须在黄金时间安排国产优秀影片的上映。专事发行进口影片的中影公司这两年也将以保本经营的形式让利发行国产优秀影片。在这次会上中影公司就已出资160万元,买下了投资120万元拍成的《留村察看》的发行权。
今年是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的日子。中国电影工作者决心拍摄出一批题材内容、风格样式丰富多彩的精品影片,让中国电影以质量全面提高的整体形象,迎接电影界的这个盛大的节日。


第10版(副刊)
专栏:

  现代戏创作的新收获
——评河南入选“五个一工程”的几台现代戏
王洪应
河南连续3年入选“五个一工程”的三台现代戏(即:越调《吵闹亲家》、曲剧《五福临门》和豫剧《能人百不成》),热切地歌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农村新生活,深受广大观众尤其是农村观众的欢迎。这几台戏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资研究和借鉴的经验。
几台戏选择的都是在现实农村具有典型意义的故事。《吵》剧是写农民杨大山发家了,办婚事讲排场,一出手就花上万元,可当儿子考上大学需要钱时,他却再也拿不出钱来,尴尬中使他清醒起来;《五》剧表现了农民于喜夫妇,受“多子多福”旧观念的影响,生了五个儿子,五个儿子长大了,找他们要房子、要媳妇,把老两口逼得苦不堪言;《能》剧则把笔墨放在一个新时期新农民的描写上,表现了一个叫白世成(即“百不成”)的村长,久经磨难,百折不回带领全村人致富的事。在叙事层面上,这些戏触及了农村现实生活中如何对待金钱、如何计划生育以及发展经济应走什么路的普遍而又重大的新矛盾、新问题。在深层意蕴上,它通过一段段意味深长的人的感情历程和命运沉浮,刻画了人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生活观念的裂变和情感位移。在真诚的讴歌中,蕴含着新的困惑和忧思,进而呼唤更健全的人生、更美好的生活。
作者对现实农村有一种独特透彻的感悟,也只有通过洞察微波细澜,有了感同身受的切实体验和对艺术的真诚热爱,才能把杨大山、于喜夫妇和白世成这样的“我们熟悉的普通人”找出来并写得颇具亮色。三台戏的主人公虽然地位不同、履历各异、所处的客观环境有别,可却一样地使我们感受到了强烈的时代精神。每台戏都注意了让人物在斗争拚搏的历程中不断成长,让他们在现实生活的矛盾中去大声疾呼,大胆行动,让人信服地从一个精神的台阶迈上更高的精神台阶,无论是歌颂他们质朴、善良、勤劳的优秀品质,还是批评他们头脑中的旧观念,都给观众以积极的启发和教育。
现代戏好的社会效益是通过观众取得的,编导在争取观众上下了功夫。几台戏取材都是现在农村生活的热点。经济不断发展的农民得到了实惠,有钱怎么花的问题非常实际,《吵》剧“吵”的就是这个问题。计划生育是国策,在农村是天大的事,《五》剧选的就是这类题材。《能》剧既写出新时期农民创业的艰难,也写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希冀、向往。这些戏弘扬主旋律,题材好、角度新,可谓应群众之急,供观众之需。三台戏都是喜剧,好听好看,轻松自如,而不是故作深沉,让一般文化层次的观众看了害怕,只有敬而远之。创作者了解并且尊重广大戏剧观众的审美习惯,娴熟地运用人物“命运”的丝线,牵动观众的心。在用大家熟悉的生动、鲜活的手法“讲”人的故事时,让看戏人感到戏中人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戏中人的每一段台词、唱段,每一个戏剧行为,观众都热切地关注着,及时地做出自己的判断,观众与剧中人的感情是联系在一起的,二者共同悲欢。在风格把握上,这些戏在河南戏乡土味十足、感情火爆浓烈的固有特色的基础上,又在综合美感和敏锐生动方面有了新的开掘,观众看了感到亲切,获得了满足。
河南这几台现代戏成功的做法,增强了我们繁荣新时期戏剧创作的信心。在我们这个农民占全国人口总数80%的国度里,用现代戏这一广受农民欢迎的艺术形式,去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意义显得十分巨大。作为“铸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文艺工作者,理所当然地要完成“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伟大历史使命,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好现代戏。
(作者单位:河南省委宣传部)


第10版(副刊)
专栏:艺海撷英

  她从工厂走来
——访青年歌唱演员曾静
郑廉清
新年伊始,辽宁歌舞团青年歌唱演员曾静演唱的《二泉吟》,荣获’94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金奖。面对鲜花和掌声,她激动地说:“今天永远是起点,获奖的时候,我认为这是加油站,它激励自己继续攀登艺术高峰,唱出更多更好为群众所喜爱的歌曲。”
曾静是在沈阳出生长大的。1978年,受前进歌舞团声乐艺术指导姜维萃的启蒙和影响,爱上了唱歌这一行,立志做一名优秀的歌唱家。当时她正在沈阳绣品厂当工人,每天上下班很忙很累,但仍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去学唱歌。198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辽宁歌舞团合唱队队长赵亮意外地发现了曾静。他悄悄地偷着看曾静的演出,确认曾静是一个难得的音乐苗子,立即将曾静调入了辽宁歌舞团。不断执著追求的理想终于实现了,曾静如鱼得水,全身心地投入演唱事业。每年除了登台演出,还不辞辛苦,风尘仆仆,去工厂、赴农村、下部队,为广大工农兵而放声歌唱。她迅速而茁壮地成长起来。1990年,她报名考入了沈阳音乐学院,跟院长王其慧教授学习深造,专攻美声唱法。大学毕业后,又重返辽宁歌舞团,现已成为国家二级演员。
曾静说:“这次演唱的《二泉吟》由著名诗人张名河老师作词,词写得很美。由作曲家孟庆云谱曲,他曾写过《长城长》、《黑头发飘起来》等。年轻有为的导演张丹也非常下功夫。音乐电视是一门综合艺术,功劳是大家的!我很喜欢唱这首歌,但演唱起来难度很大,因为要离开舞台,到现实生活中去拍摄,不光唱歌,还要表演入戏,同时还要用通俗流行唱法,唱出这首有民族传统的歌曲的内涵。我努力追求朴实自然,不外加任何噱头。我认为真实自然是最美的,是永恒的!”
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到颇有名气的青年歌唱演员,生活中的曾静依然本色不变,平平常常,朴朴实实,没有一点架子。她喜欢做家务,洗衣服,打扫房间。但她最喜欢的是静静坐下来,用手工纸做风铃,做出无数精美而别致的风铃,赠送给亲朋好友与歌迷,祝福他们一帆风顺,一生平安!(附图片)


第10版(副刊)
专栏:艺苑短波

  首届“龙登杯”北京老年秧歌赛结束
首届“龙登杯”北京老年秧歌大赛历时四个月,日前结束。这次大赛共有五十个队参加,经过预赛、推荐,最后有十二个队进入决赛并从中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
这次老年秧歌大赛是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司、中国社会报社、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老龄委员会、中一民影视艺术广告公司和湛江市霞山区龙登村共同举办的。
(文一)


第10版(副刊)
专栏:艺苑短波

  《不忘国耻》录像片面世
大型历史文献录像片《不忘国耻》最近已由北京市青少年音像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为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又一个生动形象的教材。
这部录像片以中国近代百余年历史为主线,运用大量翔实的资料和珍贵的镜头,全面、客观、真实、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野蛮侵略、残酷奴役和疯狂掠夺中国的罪恶行径。全片共分《万恶之源》、《金瓯残缺》、《国门失守》、《国中之国》、《外交奇耻》、《日寇凶焰》、《铁路悲歌》、《国宝呜咽》八集,每集三十分钟,总计片长二百四十分钟。
(季秀)


第10版(副刊)
专栏:

根据香港著名作家梁凤仪原著改编的电影《昨夜长风》,叙述了一个用现代城市背景包装的当代“灰姑娘”的爱情故事。香港当红演员袁詠仪、刘青云领衔主演。由香港银都机构有限公司出品的这部文艺片在香港、台湾公映时很受观众欢迎。不久,《昨夜长风》将与内地广大观众见面。图为男女主人公剧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