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3月7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爱国主义教育系列谈

  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光荣传统
张江明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认真研究我国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形成、特点、内容、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昂扬民族精神,振兴中华,建设祖国,培育“四有”新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秦之际,就已出现爱国的观念和爱国思想。《战国策·西周策》说:“周君岂能无爱国哉”;《汉纪》也有“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的记载。爱国主义像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操,出现一批又一批爱国人物和爱国英豪。例如,春秋时期的许国穆夫人奔赴国难,使祖国转危为安;战国时期屈原的“哀郢”和爱国情怀;汉代苏武的坚贞气节,牧羊19年;西汉霍去病保卫边疆屡立战功,在沙场度过一生;南宋岳飞“精忠报国”、“还我山河”;陆游病危,仍盼“王师北定中原”;明朝戚继光奋战十年,荡平倭患;郑成功依靠高山族人民打败荷兰殖民主义者,使沦陷38年的台湾回归祖国;文天祥英勇就义,“正气歌”响彻云霄;清朝林则徐禁烟抗英,保卫祖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关天培、邓世昌、冯子材等在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中视死如归,以身许国,表现出可歌可泣的爱国精神等等,这些爱国行动和思想,传颂千古。在近代,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英勇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付出重大的流血代价,涌现出众多的爱国英雄,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是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鼓舞下,粉碎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和颠覆阴谋,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建设的伟大胜利。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在爱国主义传统的熏陶下,不仅出现了无数爱国英雄人物,而且从爱国实践的升华中凝结出爱国的思想观点和爱国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成为人们的价值导向、行为规范和理性精神。“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表明每一个“志士仁人”,必须把忠于祖国看得比个人生命更重要,必须保持高尚名节,不做任何有损于祖国的事,对祖国作贡献,为祖国献身,这是人生的最大价值,也是高尚的价值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体现了正确处理个人和国家的关系,个人对国家的兴亡负有重大责任,先国家、后个人,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把个人利益和命运同国家民族利益和命运结合在一起的人生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反映了爱国者在任何情况下都经受得起严峻的考验,具有坚贞不二的操守和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的道德情操。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特点和内容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爱国主义运动的具体形式,推动爱国主义前进的社会力量,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从总的来说,我国的爱国主义可以分为古代爱国主义、近代爱国主义和现代爱国主义三个时期。各个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区别,又有联系;有个性,又有共性。它们都是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综合起来,它有如下几个特点和基本内容:
第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
维护和促进祖国的统一,反对分裂,是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和光荣传统。很早以前,我国便有大统一思想,而且历久弥坚。从孔子的“一匡天下”,孟子的“定于一”,荀子的“文王载百里,而天下一”的大统一思想,到董仲舒的“万物之统皆归于一也”,以至康有为的“大同世界”、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等都是国家民族统一的思想反映。中华各民族从建立统一国家的几千年来,一贯具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光荣的爱国传统。历史上的分裂,从来只是暂时的,不得人心的,而统一则是主流和长久的。中国历史的实践证明:宜合不宜分,合则兴,分则衰。汉朝的“汉武中兴”、唐朝的“贞观之治”、清朝的“康乾盛世”,都是在祖国大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环境中实现的。正如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宣言》中所说:“以言民族,有史以来,其始一民族成一国家,其继乃与他民族糅合博聚以成一大民族,民族之种类愈多,国家之版图亦随之愈广”。我国是个多民族统一的泱泱大国。祖国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重要条件。维护、促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就是有利于国家民族的爱国行动。
第二,维护祖国的独立和主权,反对侵略。
数千年来,我国人民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下,不仅反对民族压迫,而且勇于反对外国侵略,坚决维护祖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的变化,爱国主义便具有新的特点和内容。面对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瓜分,中国人民用民族革命战争的办法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独立,建设民主,也就成为这时期爱国主义的主导形式和核心内容。中国近代史上每一次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必然引发一场猛烈的爱国救亡运动,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爱国主义的精神力量,推动着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发展,而反帝反封建革命又使爱国主义传统不断丰富和升华,这种历史辩证法正是推动中国近代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因。也正是中国人民在爱国主义精神驱动下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粉碎了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迷梦,这充分表明“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进最伟大的爱国政治力量,正是他领导反帝反封建革命彻底胜利,实现了百多年来爱国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的理想。
第三,热爱祖国,为创造和丰富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作出贡献。
爱国主义首先是对自己祖国怀有深厚感情和热爱,为祖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添砖加瓦,发明创造,建功立业,这就是爱国的行为和表现。
中华民族是个勤劳勇敢、充满爱国情怀、富于创造精神的民族。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曾经创造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也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作物起源中心。公元6世纪出版的《齐民要术》,被国外学者认为是世界上“卓越的、杰出的、系统完整的耕作理论”。我国古代的手工业、丝绸、陶瓷、建筑技术、冶炼技术、航海等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我国的古典文学艺术更是世界文库中的瑰宝,不少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特别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造纸四大发明,对人类社会作出了伟大贡献。英国的培根和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都盛赞这些发明对“改变世界面貌”和西方国家进入现代社会发挥了巨大作用。
第四,推动祖国进步和繁荣,反对倒退。
爱国主义是有不同性质和内容的。毛泽东指出:“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来决定。有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爱国主义’,有我们的爱国主义。”共产党员必须坚持进步的爱国主义,反对反动的爱国主义。中国的爱国主义传统,是进步的传统,是推动祖国进步、繁荣、富强的传统。一切违背历史潮流,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闹分裂,搞“独立”,都是历史大倒退,同爱国主义不相容。一切爱国者都要团结起来,“群起而攻之”。
每个国家、民族都有共同的精神支柱,即“国魂”、“民族魂”。爱国主义可以把不同阶层、不同信仰、不同宗教的爱国者都团结起来为祖国效力;能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强化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沟通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民族感情,加强中国人民(包括华侨、华人)的凝聚力,因此,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鲁迅曾经说过:“国情不同,国魂也就两样”。又说:“唯有民魂是很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家邹容在就义前,曾写下“一瞑负多疚,长歌招国魂”的诗句。革命家赵声也在诗中高歌“大好头颅拼一抛,太空追攫国民魂。”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就是我国的“国魂”和“民魂”。
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新贡献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经受了时代的考验和挑战,在实践中逐步发展,进入新的更高的精神境界。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又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新时期爱国主义,既要继承与发扬古代和近代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又要从实际出发,总结新鲜经验,丰富和发展爱国主义的新内容、新特点。
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首先就要广泛地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光荣传统教育。要“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深刻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美好河山,优秀文化,在漫长的曲折的历史发展和艰苦斗争中形成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及其特点、内容,从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以发挥更大作用。
其次,要正确处理以下三方面关系:一是忧患意识与奋发图强的关系。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是爱国的基础。长期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抱着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激发人们谋国家民族的振兴。但是,忧患不能停留于慨叹或发牢骚,必须同奋发图强相结合,从大局出发,以爱国、爱社会主义为精神支柱。孙中山指出要把忧患和报国相结合。他说:“迩来中国有志之士,感慨风云,悲愤时局,忧山河之破碎,惧种族之沦亡,多欲发奋为雄,乘时报国。”二是反对侵略与引进创新的关系。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必须坚决反对,不能动摇。同时要对外开放,学习人家的长处。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陈天华认为“须知要拒外人,须要先学外人的长处。”这都是正确的,符合辩证法的。学习外国长处,不能简单照搬,更不能“全盘西化”,要有创造精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三是爱国之情与报国之行的关系。具有炽烈的爱国热情是个首要前提。但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必须把爱国思想变为爱国行动。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最重要最集中的是:“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最精辟的概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三位一体、有机地统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的。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把爱国思想化作爱国行动,最重要的是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团结奋斗。
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继承和发扬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优良传统,继续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最近江泽民总书记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思想,提出“八项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新建议。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所有中国人——包括台湾同胞在内,都应团结起来,高举爱国主义伟大的光荣的旗帜,携手合作,早日完成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千秋大业。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现代政治学概论》简介
王洪涛
李元书主编的《现代政治学概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是一部较有分量的学术著作。该书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理论体系较新,反映了现代政治学的现代性特征。该书共设五编,其中第一编主要分析和阐述了现代政治、现代政治学的特点和贯穿于政治生活、政治学研究始终的两个主要因素——政治系统、政治权力,第二至第五编主要阐述了政治主体、政治工具、政治行为、政治规范和政治文化等在政治生活、政治实践中的地位、功能和相互关系。
第二,内容较新,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作者不仅正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困扰着人们的一系列严峻而棘手的社会政治问题,如人类怎样避免世界性的战争、怎样消除专制主义以使人类享受更多的民主、发展中国家怎样实现政治现代化等等,而且还对现实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复杂问题进行了理论概括和阐述,如作者从政治学的角度使用了政治主体、政治工具的概念,把政治主体区分为基础性主体、代表性主体和工具性主体等几个层次,分析了几个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怎样防止政治工具脱离社会的主要途径;强调了政治系统和政治权力是贯穿政治生活和政治学研究始终的两个基本要素,强调了研究政治行为的意义、政治规范和文化的功能,以及政治行为与规范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在研究方法上该书既注意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指导该书的设计和撰写,又注意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该书还正确处理借鉴和创新的关系。建立和发展中国的现代政治学没有借鉴是不可能的,但在借鉴的同时又必须有所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政治学。书中虽然使用了西方现代政治学的某些概念,但不是生吞活剥地照抄照搬,而是有所发展和创新,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与社会主义相结合,阐述和建立了一些新的政治学理论,对西方学者的观点多有发展和完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