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3月31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哪里有党员哪里就建党组织
绍兴在市场上建党支部
本报讯记者袁亚平报道:位居全国百强集贸市场第二的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万商云集,去年成交额已达88.2亿元。这里建立的10个党支部和许多“党员责任区”、“党员联系摊位”,直接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绍兴“中国轻纺城”是大型的商品专业市场,市场中经营人员达1万多名,其中外来经商党员221名。绍兴县委和县工商局党工委确定了“哪里有党员,哪里就建党组织;市场建到哪里,党组织就保证到哪里”的工作方针,1992年批准成立了“中国轻纺城”工商行政管理处党委。根据工作需要和市场党员的不同情况,下设了10个党支部。
轻纺城党委建立了一套适应市场特点的党员管理制度:对每一位外来党员都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坚持每月一次党日活动,还把外来党员的思想、工作表现以及参加活动的情况,定期向他们原所在地党组织反馈。
由于管理制度健全,党员责任明确,发挥作用的途径也比较具体,每一个党员不仅能管好自己,而且能把周围的群众团结、管理起来。乐清籍临时党支部把市场中乐清籍的个体户分成四个片,派党员任组长,帮助个体户解决生活和经营中的困难,平息纠纷和争端,监督执行国策及税收法规,向上反映要求与希望,组织开展文明经商等活动。


第11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诬告面前志更坚
——记浑源县公安局局长沈斌
王艾生洪钟鑫
因秉公办案,敢惩邪恶权势,曾引来诬告,受到轮番调查,经受了一次次磨难。然而,他愈挫愈奋,继续迎风霜,搏激流,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特有的宽阔胸襟和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他,就是山西省浑源县公安局局长沈斌。
1992年7月,大同县委机关一间办公室被撬,失盗现金实物共价值4000余元。案发后,沈斌带人昼夜侦破,终将案犯抓获归案。经审讯,原来作案的是县里一位领导的孩子。这时,县里的10多名局级干部纷纷来到沈斌家里斡旋,劝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沈斌对说客们说:“老百姓偷一头牛也得判刑,领导干部子弟偷4000多元不处理能向群众交待吗?”于是,他冒着风险硬是将这位县领导干部的孩子绳之以法。
沈斌不畏权势,敢惩邪恶的精神,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可也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磨难。一封封匿名信和盗用他人姓名的举报材料雪片似地飞向各级领导的手中。检举他在大同县非法批办农转非户口等十几个问题。
原雁北地区公安处、监察局、检察院派来了联合调查组,经过大量的内查外调发现,沈斌在大同县任公安局教导员、局长期间,没有签批过一个不符合政策规定的农转非户口。所告他的十几个问题纯属捏造。
然而,告状者不甘心,一封封举报信件又从邮筒传递到有关部门、有关领导。由原雁北公安处纪委组成的第二批工作组风尘仆仆地来了。结果依然没有查出任何问题,所举报的“罪状”不是夸大其辞,就是歪曲事实。
不久,由大同县纪检委、政法委、组织部、机关党委组成的调查组第三次对沈斌开始了调查。整整辛苦了40多天,结果毫无新发现,结论与第一、二次基本相同。
这时,一些干部群众实在看不下去了,他们忿忿不平地说:“老沈的为人我们心里有谱,他要是不干净,敢处理那些‘公侯王爷’吗?他就连自己的侄子都不照顾,送进了劳教队,还能有什么枉法的事?纯粹是恶人告黑状。”
曾被他惩处过的邪恶势力买通证人,捏造伪证。果然,第四批调查组跟着又进来了。这次由大同市纪委、市公安局等七个单位组成的调查组,不放过一个疑点,不漏掉一个证人,像梳头发一样反反复复“梳”了一遍。最后,工作组怀着钦佩的心情离开了。
市调查组结束不到3个月,由省纪委牵头的第5批调查组又开进来了。调查组前前后后,细查了4个多月,其结果再次证明了沈斌的清白廉洁。
轮番的调查,虽然洗刷掉了泼在他头上的一瓢瓢脏水,消除了笼罩在他身上的一团团阴影,但他已失去了许多难以挽回的东西。最使他苦恼的是,在翻来覆去的调查期间,一些原来相好的同志也产生了怀疑,像躲瘟神一样躲着他;走在街上,人们指着他窃窃私语;一些朋友也常从他面前恭恭敬敬地走开。回到家里,更为伤心凄惨:患有间歇性精神分裂症的妻子,听说上级查她丈夫的问题,旧病发作,将立柜、平柜的水银镜和窗户玻璃全部打了个粉碎……,他结实的身体终于垮了下来。晚上整夜整夜地失眠,肝脏也开始隐隐作疼,从此,打针吃药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他感到苦闷、委屈、困惑。曾想找组织讨个公道,可冷静地一想,又责怪自己:自己连这点挫折也经受不住,还算什么共产党员?哪个母亲不错怪孩子,错怪了就该向母亲讨罪吗?
1994年5月,他调到浑源县公安局任局长不久,就接了一宗悬了一年半之久的案子。浑源县黄花滩乡一位年仅28岁的青年,于1992年12月6日傍晚被摩托车撞死,受害者的母亲哭得死去活来,肇事者却因20多个国家干部职工提供伪证、包庇袒护而逍遥法外。沈斌仔细地阅完原专案组的侦破材料后,排除干扰,果断地将这个案犯——大磁窑乡武装部长左某抓捕归案。
在浑源县,沈斌带领干警,以雷厉风行的作风,一连破获了8起悬案,抓获违法犯罪分子232名,打掉违法犯罪团伙9个,破获刑事案件193起,其中重特大案件36起,抓回35名负案在逃分子,使社会治安秩序大为好转。


第11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开路先锋
——空军第一工程总队二大队参加首都机场扩建纪事
刘从礼贺光松戎年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交往的日益扩大,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航空运输十分繁忙。每天从这里起飞降落的飞机多达300多架次,平均每3分钟起降一架次。进港出港的人流从早到晚不断,每天达三四万人。宏大的机场,越发显得狭窄拥挤,施展不开了。扩建首都机场!中央领导同志称这项工程是“重点之重”。
1993年初冬的一天夜晚,空军第一工程总队二大队大队长杨德三和主任工程师潘俊国,两个人从总队领受完任务,连水都未顾得喝一口,连夜往机场扩建工地返,总队长李留杰、政委崔秀春要求他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保证按时完成任务的叮嘱,如铜钟、战鼓,一直在他们耳边震响。
二大队在参加首都机场扩建中打头阵,担负着修建四号公路的任务。这是机场扩建的“咽喉工程”,只有这一工程完成了,下一步投资几十亿元的大规模扩建工程才能进行施工。因此,一总队党委对这项任务非常重视,决定由总队和二大队组成强有力的组织指挥领导班子,确保二大队在首都机场扩建中当好“开路先锋”。
四号公路全长974.17米,为地沟式,从地下穿过3条机场滑行道及两条机动车道。为了尽最大努力减少施工对飞行的影响,机场扩建指挥部决定四号公路施工分两期进行。首先实施一期工程,用5个月时间完成两个立交箱涵滑行道施工任务,开通两条航线。
11月10日,四号公路建设工地彩旗猎猎,马达轰鸣。二大队几百名官兵和民工在寒风中拉开了打通“咽喉工程”的序幕。两个立交箱涵滑行道各长25.8米、宽60米、最大承载为500吨,需要挖运10多万立方米土,绑扎钢筋几千吨,浇注混凝土数千立方。任务十分艰巨。
经过一个多月的昼夜奋战,地沟式的通道刚刚成型,他们就立即进入两个立交箱涵滑行道的浇灌混凝土施工。这时处在机场风口上的施工现场寒风呼啸,滴水成冰,日平均气温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于是,一道在严冬浇灌混凝土能不能确保质量的难题,摆在了官兵们面前。
有志者事竟成。一总队和二大队领导在吸取国内外冬季施工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实施了暖棚法施工方案,即在两个立交箱涵现场各搭起一座2700平方米面积的大棚,每座高15米,宽30米,长70米,将立交箱涵施工全部罩在棚里,用篷布和岩棉被围严,让寒风吹不进去。同时,他们在现场安装一台蒸汽锅炉,昼夜向棚内供暖,使棚内温度保持在10摄氏度以上。有效地保证了混凝土凝固所需的温度。
二大队的建设者们用聪明才智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连续奋战4个多月,克服了严冬困扰、地下水位高、飞机噪音大等困难,迎来了胜利的喜悦。去年4月10日,他们提前10天完成了两个立交箱涵和滑行道的施工任务。5月20日,封闭了150多天的两个航道正式通航。
完成一期工程后,二大队建设者们来不及休息,又立即投入到二期工程建设。
工程指挥部要求:150天工期,除完成M立交箱涵滑行道和另外两座道路立交桥外,还要完成全部公路建设。二大队领导排出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决定先突击M立交箱涵,保证机场西侧三股飞行滑行道全部通航,再突击其他工程。
房漏偏遭连阴雨。就在各项工程按计划进行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去年7月6日至12日,连续几天彤云密布,暴雨倾盆,当地出现了50年不遇的洪灾。整个航站区和附近村庄的雨水汇合一起,形成几股洪流直扑四号公路工地,很快淹没了正在浇注的基础、刚立完的挡土墙……工地转眼间变成了一片汪洋。
杨德三大队长和其他几位领导站在基坑旁,看着眼前的一切,心情非常沉重,有的心疼得淌出了泪珠子。是啊,这淹没的何止是工程,而是大家几十天艰苦奋斗的血汗呀!
奋战成果岂能让洪魔吞噬!具有特别能战斗光荣传统的二大队官兵迎难而上,迅速投入了抗洪抢险的战斗。各级领导干在前头,带领官兵和民工相继架起36台水泵,整整抽了两昼夜,终于将积在现场的12万立方米雨水抽光。这场洪灾给工程建设造成了很大损害,整个工程被厚厚的泥沙所覆盖,基础没有了,挡土墙移位了,绑扎的钢筋倾斜了……眼前一片狼藉。
把洪水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官兵们纷纷跳进一米多深的泥浆中,奋力排淤。经过10多天的紧张战斗,清除淤泥高达1万多立方米,回填毛石2000多立方米。现场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建设者们顽强拚搏,终于抢回了因洪水耽误的近两个月的工期。9月10日,M立交箱涵及滑行道竣工,至此,停机坪上的三条滑行道立交箱涵全部完成。去年11月10日,四号公路终于全线竣工。
去年底,机场扩建指挥部组织有关人员对四号公路工程进行预验收,抽查28个点,全部合格,一致称赞四号公路建设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分项工程合格率为100%,工程质量优良,使用单位满意。
为打通“咽喉工程”披荆斩棘、顽强拚搏、一往无前。这就是二大队开路先锋的风采。


第11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铁路卫士
——记商丘火车站公安派出所政工干事王晓春
郭可
在河南商丘火车站,有一位个头平平,相貌无奇的小伙子,然而,就是他,破大案、抓盗窃、身怀绝技,两次荣立三等功,20余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个人。他叫王晓春。
1990年2月的一个凌晨,178次列车刚到商丘,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入时的年轻人,凭着职业的敏感,王晓春一眼看出破绽,经查验,此人所持的车票是开封—徐州,王晓春仔细盘查询问,终于迫使此人交待了在178次列车上偷盗旅客4850元现金的犯罪事实。被押走时,这个在陇海东线横行一时的惯犯叹息道:“我大江大浪都过了,没想到在商丘小河沟里翻了船。”
1985年王晓春从铁道部警校来到了商丘。正如他说的那样:“既来之,则安之;既安之,则图之。”他所图的不是名,不是利,而是人民群众的平安与社会的祥和。为抓获一个罪犯,破获一个案件,他都全力以赴,尽心尽力。每当公安部有通缉令传下来,他都认真写在日记本上,记在心里。一天,王晓春正在站上巡查,忽然,在人头攒动的旅客中发现一个熟悉的面孔,他立刻想起了通缉令上的一个重要案犯,王晓春迅速带领4名联防队员将其制服。经查,果然是被公安部通缉的在列车上盗窃、抢劫旅客10多万现金的东北籍案犯崔国亮。王晓春顺藤摸瓜,又在崔国亮租赁的住处将另外两名通缉犯擒获。这三只“东北虎”,做梦也没想到会在商丘落入法网。近年来,王晓春抓获的通缉犯就有11名,其中4名被判处死刑。
9年来,王晓春单独或与战友一道破获各类案件70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分子1200多名,为群众挽回损失25万余元。1993年,郑州铁路公安处提升王晓春为政工干事,郑州铁路局党委连续两年授予他“人民好卫士”称号。


第11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在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

  坪地人的“脊梁”
林建田陈吉昌陈治成
江西省寻乌县项山乡坪地村,是有名的特困村。带领这个村106户人家告别贫困的,是一位刚满1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
他叫潘叶茂,坪地村党支部书记。任职10年,有7年在县委表彰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光荣榜上写着他的名字。
潘叶茂当村党支部书记的1986年,正是坪地村500多父老乡亲重新选举“带头人”的第一年。潘叶茂与村里的7名党员制定了“三年通电,三年通公路”的建设规划。村民们说:“潘叶茂5年能通电,8年能通路,大家也要给他烧高香!”但通电开路需十几万元资金。本来就穷的小山村,这钱哪里来?潘叶茂说:“不等不靠,靠志气,靠全村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话点燃了人们心头希望的火星。
农历大年初二,潘叶茂就肩背行李出了山,来到广东差干镇走“亲戚”。潘叶茂找到电站的“亲戚”,要他们把高压线拉进坪地村。潘叶茂为架高压线已是八次到差干。差干的“亲戚”被感动了。终于答应投资坪地架道高压线,欠款分3年还清。但言明搬运电杆上山差干不出资。“好,这事全包在我身上。”潘叶茂拍拍胸脯下了死保证。苦战两年,300多根电杆硬是靠他们一步一步,一米一米搬上了山,一条5公里长的高压线穿过广东跨进江西。1987年11月27日,坪地村亮起了电灯。有了电,村里很快办起了4个加工厂,村民第一个夙愿实现了。紧接着潘叶茂又带领村民开通了坪地至木溪4.5公里长的公路。解决电和路只是走完“万里长征”第一步。眼下是如何带领农民治穷致富。
他上任后就发现邻近的广东红居、湖洋、差干等几个乡镇年年种烤烟,年年发大财的喜人情景。与他们相距4.5公里的木溪村烤烟万元户就有18户。但坪地村海拔650米,村民又没种过烤烟。于是党支部决定全村8名党员每人种烟1亩以上。这一试不打紧,年终每个党员的口袋里都装进了1000多元钞票,村民看到党员带头种烤烟效益好,无不响应。当年村里每户平均烤烟收入1300元。村民喜称烤烟是坪地人奔富路的“黄金叶”。
坪地村有5000亩山林,多半是稀疏林和薪炭林。潘叶茂面对一些村民光砍不种的做法大动“肝火”。他教育村民“靠山吃山还得养山”。他制定了各种村规严禁乱砍滥伐。每年2、3月份他带领全村男女老少上山,刀劈锄挖,挖穴种树。全村成材林面积已达3000亩,去年间伐杉木户均增收2600元,再过3年可达万元。
“一根线,一条路,一片叶,一块林”使坪地村发生了巨变。一半左右的家庭建起了新房。人均纯收入由1984年的130多元,跃增至894元。


第11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武警学院争创一流
本报记者傅旭
位于河北省廊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是一所为公安、消防部队培养指挥和技术干部的学院。近年来,学院党委在抓教学改革、促进合格人才的培养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993年,为增强教员的竞争意识,学院党委制定的改革措施出台了:《关于设立教学课时补助的规定》、《关于对模范教师和科研奖励的规定》等。同时决定,院领导带头讲课,定期组织教学讲评,教授享受院领导待遇。学院还严格了教学测评制度和试讲制度,定期对主讲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评估,对测评不合格者,采取帮助提高、暂缓上课、调离教学岗位等方法,确保一线教师队伍的质量。这些改革措施的出台,在教师和学员中引起强烈反响。
教员们反映:“现在我们普遍有种危机感,知识和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就要被淘汰。只有不断学习提高,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教员,才能不断得到晋升。”
从此,在教员中,争着上课的多了,钻研学问的多了。科研气氛也日渐浓郁,去年一年提交的学术论文就有300多篇。
与全国的大专院校相比,武警学院的学生所享受的待遇不可谓不优厚:包吃、包穿、包住、包分配。这体现了国家对学员的厚爱,但也因此使一些人产生了惰性,“60分万岁”的思想在学员中较为普遍。
如何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为社会培养一流人才,一度成为院领导关心的重点。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院党委制订出了《关于学员奖学金的规定》和《关于学员筛选淘汰实施细则》,并推行了试题库和试卷库制度,提高试题的客观性和标准化程度。 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学员们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紧迫感。学员到课率明显提高,上课时看课外书、睡觉的现象基本消失,课余时间上图书馆的多了,学习成绩普遍上升。
为教师和学员创造一个良好的、现代化教学环境,一直是院党委努力的方向。1993年以来,学院采取多种方式集资1000多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学院投资60多万元改造了讲堂、指挥中心和卫星接收系统。投资40万元购买图书资料。电教中心配备的新型摄像机、录像机和放像机,价值40万元,还购进了386、486型计算机及配套设备,成立了计算机中心。学院在原有4套共160个座位的语音室的基础上,为图书馆投资20多万元购进了52台先进的视听设备。外语调频广播台定时播放外语教学节目,教职员工可在方圆6公里之内收听。
听了孙中国院长和李振钧政委的介绍,更加令人感奋。投资600万元的消防实验大楼正在建设中。他们的体育馆也在抓紧施工,内设游泳、拳击、军体和各种球类场地,可进行综合性军事技能和体育锻炼,共利用外部捐款760万元,还投资60多万元修建射击场……
年轻的武警学院正在向着一流学院迈进!


第11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沈阳铁路分局始终把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为重点来抓,采取了专群结合、路地联防等多种方式,有力地打击了“车匪路霸”。图为乘警在查票。乔吴国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