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3月2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广西乡镇企业三年连翻三番
增幅连续四年居全国之冠
本报南宁3月24日电记者郑盛丰报道:增长幅度连续4年居全国之冠并实现三年连翻三番的广西乡镇企业,正成为广西农村的支柱产业。
拥有4400多万人口的广西,其乡镇企业总收入在80年代一直居全国末位。1991年增加为140亿元,比上年增长38%,1992年猛增到302亿元,1993年又增加到735亿元,去年达到1472.8亿元。三年每年都比上年增长一倍以上。
乡镇企业吸收的农村劳动力的人数,由3年前的216万人增加到去年的447.6万人,亿元乡镇也由3年前的13个增加到去年的409个。1994年,广西遭受百年罕见的特大洪灾,经济损失巨大。但这一年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仍由上年的885元增加到1107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充满生机的乡镇企业使广西增强了抗灾能力。去年,农民人均新增收的222元中,有152元来自乡镇企业。
长期经济发展缓慢的广西,近年来乡镇企业能超常发展,最重要的是领导高度重视。自治区党委书记赵富林和自治区主席成克杰,都为理清发展乡镇企业的思路而多次深入到基层调查研究。自1991年始,每年两次乡镇企业专题会议,实行的一整套激励和奖惩措施,都对乡镇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广西的乡镇企业正向效益型、科技型、规模化和创名牌方面努力。这里年产值超亿元乡镇企业已由3年前的空白发展到去年的23个;农业部新近公布的全国100个乡镇企业名牌产品,广西拥有3个;全区获省部优称号的乡镇企业产品已达200多个;去年国家公布的1000家经济效益好的乡镇企业中,中西部10省区总共只有34家,其中广西就占有20家而独占了58%。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短讯

  小浪底主体施工全面展开
本报讯记者戴鹏报道:“八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主体工程施工,日前已全面展开,大坝、泄洪、发电三大土建工程进度紧扣计划,进展顺利。4000多名中外建设者为实现1997年11月黄河截流正争分夺秒,日夜苦战。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规模宏大,技术和地质条件复杂,拥有多项国内外之“最”,被中外专家称为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水利工程之一。由于实行了国际招标,引进了德、法、意等国“世界强队”,加上十几支“国内劲旅”,主体工程施工几乎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记者在现场看到国内最大的壤土斜心墙堆石坝的混凝土防渗墙已经形成。有16条泄洪、排沙、发电洞集中分布的泄洪区,正分层开挖,多头并进。地下厂房8号支洞已经贯通,17号交通洞和尾水渠工程均有突破性进度。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短讯

  赵州雪花梨名牌不衰
本报讯河北省赵县把提高果品质量做为保名牌增效益的关键,着力进行品种改良与管理技术攻关,使雪梨质量名牌不倒。
赵州雪花梨距今已有千余年栽培历史。为了保住名牌产品的声誉,他们在全县9个乡镇建起20个新技术示范点,县办园艺场建成12亩品种园,根据树龄和果园土壤成分分区域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整枝、疏花疏果、用肥比例、浇水采收、包装等环节的管理办法向全县推广。从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引进7个新品种,嫁接品种200多个。
(韩存瑞张瑞海李辛华)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短讯

  保定卷烟厂抓技改增效益
本报讯有半个世纪历史的河北保定卷烟厂,面对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设备老化的现状,加大技改投资,强化内部管理,先后引进了超九机组等先进设备,开发出“新华门”、“三·三”等新品种,使企业效益明显提高。今年前两个月,产销率达100%,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1倍和2.6倍。
(建国)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短讯

  红星机械厂产品远销四海
本报讯江西省东乡县江西红星机械厂狠抓科技进步,努力开发新产品,使企业迅速发展。产品行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法国、泰国、印尼、斯里兰卡、卢旺达等国家。
为了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只有300多人的红星机械厂也和大中型企业一样成立了科研机构,对科技人员实行设计项目承包制和含量工资制,并实行重奖政策,同时,他们加强同科技界的交流与合作,组织联合攻关,近几年,先后共同研制设计完成了20多个新产品。其中将9ST—5000饲料加工成套设备,设计成集配合饲料、颗粒饲料、浓缩饲料三用一机的新机型,受到好评。前年又与呼和浩特农机所共同研究生产出新型氨化秸秆草饼压制成套设备,获国家“七五”星火计划成果金奖。
(张启有饶夕君)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短讯

  国家工商局召开援藏座谈会
本报北京3月23日讯记者梅洪如报道:全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同志今天在京召开座谈会,商讨对口支援西藏发展工商管理事业。
据悉,到1994年底西藏已建成各类市场78个,成交额达到9.35亿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已有60多个机构,940多人。但是西藏的工商行政管理事业还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经济和市场体系的要求,需要沿海和内地各省、市、自治区的对口支援。
(梅洪如)


第2版(经济)
专栏:

  哈尔滨市查封一批假粮种
新华社哈尔滨3月24日电(记者高广志)近日,哈尔滨市工商局与农业局联合查封100吨假种子,避免了一起恶性坑农事件。
据了解,这批种子以哈尔滨市顺达农业开发公司的名义从赤峰市收购来,并准备以省内畅销的“黑丹301”玉米种的牌子售给农民,经省种子监测站检验,这批所谓的“黑丹301”纯度仅为31%,其余近70%均为只能作商品粮的玉米。今年2月中旬,市工商局接到群众举报查封假种50吨,接着又将已发往佳木斯的另外50吨全部扣留,经查证,这批种子既无繁种证,也没有质检证和贩运证。 据农业专家介绍,这批假冒“黑丹301”的“种子”,如果种到地里,将造成4万亩土地减产,给十几万农户造成近千万元的损失。目前,此事的责任者正在进一步追查中。


第2版(经济)
专栏:

  电子百强企业评定
本报讯新华社记者邹清丽、本报记者魏亚玲报道:电子工业部日前公布了1995年电子百强企业排序,上海广电股份有限公司以销售收入53.5亿元名列榜首,连续两年蝉联百强冠军。
在本届百强企业中,长虹、康佳、熊猫等名牌彩电企业排名在前10名内,这些企业的彩电年产量都超过了100万台。与此同时,上年百强中的4家彩电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在今年百强竞争中被淘汰。
随着电子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在本届百强企业中,作为电子基础产业的元器件生产企业已由上届的22家增加到26家。上海贝岭、华晶集团、四川红光、上海元件公司等电子基础件生产企业的排序在百强10位以内。程控机、计算机等投资类电子产品的生产企业也迅速发展,百强亚军上海贝尔去年完成程控机440万线,占国内市场40%以上;联想、长城去年分别完成准32位计算机4万多台,占系统产销总量的70%。


第2版(经济)
专栏:

  今年棉花怎么种?
——河南几个棉花种植大县县长访谈录
本报记者李而亮
河南是我国棉花种植和调拨大省,自1992年以来,棉花连续3年减产,供求矛盾非常突出。今年河南省棉花种植计划为1450万亩。眼下正是棉花备播时节,今年如何种好棉花,完成国家下达的收购任务?记者就此访问了几个棉花大县主抓棉花的副县长。
   面积要扎实
新野县连续几年棉花种植面积上升,去年46万亩,今年计划50万亩。“要保证扎扎实实的种植面积,必须有扎扎实实的措施。”副县长邓宝廷认为:近年许多地方统计渠道不畅通,方法不科学,如果没有扎实的措施,得到的统计数字很可能就出问题。
邓副县长说,近年种棉对比效益下降,要保证棉花种植面积,政府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今年我们动手较早,目前已经与棉农签订了种植收购合同。但有了合同并不等于就保证了面积落实,更重要的是措施保证。今年我们围绕几个方面增强了工作力度。一是对棉农签订了合同的种植面积,定期进行丈量落实;二是加强服务,强化政府对棉农的服务功能,将许多服务条款具体化,同时让司法机关参与合同的公证,用法律手段提高合同履约率;三是强化激励机制。今年政府拿出了数量不小的资金,不仅设了收购奖,还有生产阶段奖、科技开发奖、科技承包奖、单产奖等,调动棉农和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四是自始至终加强宣传力度,让干部群众了解国家棉花政策。同时通过宣传公开奖优罚劣,提高干部群众种好棉、多交棉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全力抓单产
棉花种植是投入大、投工多的作物,在生产资料不断涨价的情况下,一亩棉花如果收皮棉50公斤,棉农基本无钱可赚,70公斤以上才有好的效益。因此,落实种植面积后,一定要在提高单产上下功夫。这是几个“棉花县长”集中谈到的问题。
鄢陵县副县长葛富中介绍,他们县去年种植棉花50万亩,开始生长形势很好,原来预计亩产60公斤左右。但中期干旱影响产量10%,后期低温阴雨和虫害又影响18%,造成许多棉农不仅没有效益,甚至赔钱。他认为:河南棉花的主要产区是豫东,在多年种植后,老棉区迟发晚熟和枯萎病相当突出,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单产,种棉的效益不仅在花生、大豆之下,甚至比不上种玉米,如何能调动积极性呢?
葛副县长说:主攻棉花单产,关键是依靠科学技术。今年县里决定拿出10万元,引进高产抗虫害的新品种,在32个行政村进行繁育和推广,争取近年内能使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其次是推广和增加地膜覆盖育壮苗,解决棉花迟发晚熟的问题。县政府准备拿出20万元、棉麻公司再拿出一部分棉花扶持费,对棉农进行补贴,力争全县有一半以上面积实现地膜覆盖。在此基础上,组织科技人员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的科技承包,今年当前重点针对枯萎病严重的问题,增施钾肥。
   控制棉铃虫
睢县今年计划种植棉花35万亩,比去年增加近10万亩。李超海副县长认为,棉铃虫危害是当前农民思想上一大障碍。从现在起,一方面要多作思想工作,消除群众中的“畏虫心理”,另一方面及早落实灭虫措施。
说起灭虫,这位在基层工作了多年的“老农业”认为:棉铃虫并非那么可怕,也不是没有好办法治。根本问题在于预报体系不健全,灭虫各自为战。治虫的关键在于治早治小、综防统治。因此,现在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病虫测报体系,巩固县的测报站,建立乡的测报点,发展村里的测报员,起码每500亩地配一名有经验的查虫员。在统一测报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防治标准,做到统一购药、统一配药、统一打药。
   领导要投入
素有“银太康”之称的太康县是河南省第二产棉大县,今年计划种植棉花达75万亩。副县长刘林,是中国棉花学会常务理事,一位地道的棉花专家。但他大部分话题集中在迫切解决领导重视的问题上。他说,棉花生产这几年滑坡的最根本原因,是弱化了领导。许多领导没有真正把劲使在实处。
那么,具体到棉花生产上如何加强领导,领导具体又该抓什么呢?刘林副县长认为:领导干部抓棉花,首先应懂棉花。不了解每个阶段的防治措施、防治标准,贻误了战机,这都是失职行为;在物资服务方面,领导要切实组织好。眼下备耕开始,肥料、农膜如不及时足量组织好,再喊也没有用;科技推广方面,及时把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办培训班、分发资料,组织科技承包,光靠科技部门是远难解决问题;今年要保证棉花丰收,最关键是增加投入,这方面首先就是加强领导的投入。


第2版(经济)
专栏:中国名牌大家谈

  为名牌造势
合肥市副市长田景朝
创名牌本身是企业的行为。但政府的推动作用也不可小看。如何营造名牌产品成长的市场环境,不仅是企业的事情,同时也是政府和社会的事情。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在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名牌的成长首先是企业干部职工的心血浇灌的,但是经验也告诉我们,仅靠企业的努力总显得势单力薄。创名牌难,保名牌更难。合肥地区过去名牌产品很少,现在有了“美菱”、“荣事达”、“神鹿”、“芳草”、“天鹅”、“挖掘机”、“飞虎汽车”等知名度较高的产品,但仍然未形成群体优势。
地方政府在营造名牌产品成长的环境方面大有文章可作。首先要有适当的倾斜政策,对于质量好、有市场潜力的产品,要给予较多的优惠政策,大力扶优限劣,敢于在资金、技术、人才上吃偏饭,使名牌产品成为本地区参与市场竞争的“重量级选手”;其次,加强法治,通过严格执法,净化竞争环境,使名牌产品免遭假冒之苦。如果说创名牌主要靠企业的功夫,那么保名牌单靠企业则是不行的,这正是政府有所作为的地方。地方政府要发展地方经济,不能不把打击假冒伪劣、保护名优产品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认真常抓不懈;第三,当好企业发展名牌的后勤部。企业创名牌,不仅需要政府做宣传部,更需要在资源供应、信息交流、交通运输、技术开发、资金拆借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创名牌要走高起点高嫁接之路,政府还要在投资环境、信息引导、招商引资、市政建设、社会治安等方面为企业做各种工作;第四,开放市场。名牌不是温室的花朵,要在市场竞争中经受考验,才能成长为名牌。只在本地区“称王称霸”的产品也不是名牌,要走向世界就必须迎接挑战。地方政府若以保护市场为名为外部产品进入本地市场设置种种壁垒,绝不是明智之举。这种地方保护主义实际上是保护落后,最终保不出“名牌”来。
地方政府要以名牌产品为龙头发展地方经济,首先必须科学制定名牌的地方发展战略规划。这种战略规划一般应包括本地区的实际状况和优势分析、基本的战略目标、指导思想、实施步骤和手段、战略重点、机构保证等。就合肥的情况而言,高科技和农业资源是其优势所在,如果能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创出十大国际名牌(销售额50亿元以上)和40至50个地方名牌(包括服务行业、建筑业等在内),名牌产品(及服务)的产值就可达120亿元以上。如果制定一个明确的战略规划,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各省、市,各地区都在寻求自己的名牌发展之路。合肥的名牌究竟应该怎样发展呢?我考虑应抓住以下几个步骤:
一、要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合肥的科学技术优势,对于世界先进技术的接纳和消化能力较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内最好的几个开发区之一,要走高起点、高嫁接创名牌之路就要跟踪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水平,引进90年代的最先进技术,这样才能占领技术的制高点,后来居上,以高技术水平、高质量开创名牌。
二、要把高技术引向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和国际技术水平相对接。这个接力棒传递不好,有可能使新技术半途而废,所以在嫁接问题上,要解放思想,要敢于把最漂亮的“企业”嫁出去,才能在技术和管理上相配成对,才能生出真正的名牌“儿子”。
三、消化吸收,再创名牌。国外的名牌企业、名牌产品进入中国搞合资,一般都坚持用他们的商标品牌,理由是在市场上有知名度、有占有率、有销售网。国内企业在缺乏自己知名度、占有率、销售网的条件下,也往往接受这样的条件。在改革开放的初期,这种情况不少,有的甚至放弃自己十几年辛苦培养的品牌(甚至已经是名牌)。但从实践的结果看,有的企业合资十多年,在国际市场上还是用人家的牌子,没有自己的商标,这不能不说是“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从共谋发展,借鸡生蛋的思路上讲,嫁接最终还是要创出自己的名牌。
四、走向国际市场。我们拿什么走向国际市场,要拿出自己品牌的产品。嫁接本身是为了再创造、再开发,“早得贵子”。政府在介绍—引进—开发的创名牌思路上,始终要把握这个战略要点,最终创出合肥市站得住、叫得响的名牌。


第2版(经济)
专栏:编后

政府的责任
创名牌是一种企业行为,是企业自己的事,但是,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帮助。给企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政府的责任,对创名牌来说,也是如此。
首先,从战略上看,名牌战略既包括企业战略,也包括社会战略。社会战略是全社会从整体上推进名牌事业的战略,这个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只能是国家、是政府。其次,从机制上看,创造名牌要有好的企业机制,使企业有创造名牌的长远动力。这就需要深化企业改革,转换企业机制,让企业真正面向市场。政府是改革的组织者、领导者,政府大力推进企业改革,转换政府职能,才能形成企业的好机制。从外部环境看,企业创名牌要有一个好的社会环境。打击假冒,保护知识产权,奖励名牌,减轻企业负担,加强法制建设,都是政府要做的事。这些事做好了,企业就可以专心致志地去发展生产,创造名牌。
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已把创名牌当作振兴地方经济的大事来抓,制定本地区创名牌的战略,并纳入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这样抓下去,企业创名牌的劲头就会越来越足,名牌事业就会越来越兴旺。


第2版(经济)
专栏:

  模糊技术产业化研讨会在京召开
本报讯由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和北京爱普亚太电子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模糊技术产业化研讨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提出,我国的模糊技术要尽快实现产业化。
(刘桂莲)


第2版(经济)
专栏:

  中日合资制造水力发电设备
本报讯中日合资的富春江富士电机有限公司日前宣告正式开业。它是中国富春江水电设备总厂和日本富士电机株式会社合资组建的水轮发电机组生产企业,也是目前中国水力发电设备制造投资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
(鸿礼牛实)


第2版(经济)
专栏:

  中韩合资成立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本报讯世界著名的韩国三星电子株式会社与中国香雪海电器公司合资成立的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最近在苏州市举行合同签字仪式。该公司将引进三星电子株式会社现代技术与先进管理,生产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产品。
(刘进荣)


第2版(经济)
专栏:

  乐家家牌家用净水器走俏市场
本报讯安徽省怀远县星火化工厂生产的“乐家家”牌家用净水器,以其体积小、功能多、价格低等优点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在一九九四年成都全国星火科技精品展示会上获得了金奖。
(李文涛)


第2版(经济)
专栏:

  盘锦推出Ag高级润滑油
本报讯最近,辽宁盘锦中法A高级润滑油有限公司生产的A牌高级润滑油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汽车使用这种润滑油不仅能降低油耗,而且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
(张文)


第2版(经济)
专栏:

  翠竹猪饲料又添新丁
本报讯广州翠竹企业集团最近又成功地研制出翠竹R81系列畜禽浓缩预混剂。经十八个省市城乡、部队农场近八百家使用,证实它可使畜禽生长速度加快,饲料利用率提高,母猪繁殖能力加强,产仔成活率提高,禽产蛋率高。
(陈国歧)


第2版(经济)
专栏:

  美商向五星啤酒投资一亿美元
本报讯美国亚洲战略投资公司看好北京五星啤酒品牌,向北京五星啤酒有限公司及双合盛啤酒三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一亿美元,促其走向世界名牌。据了解,该项投资已全部到位。
(刘文)


第2版(经济)
专栏:

深圳中原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姜翠玲(中),从湖南株洲来到深圳布吉镇落户。她到任后狠抓技术改造,使原来亏损的企业连续3年盈利,成为镇办企业的支柱,1994年产值达9000多万元,税后利润达720多万元。沈树人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