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3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摄影)
专栏:

农民高兴我高兴
——记山西省吕梁地区晋剧团
地方戏曲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在城市,尤其是在乡村拥有众多的知音。但眼下许多地方戏曲剧团因经济入不敷出而解散,演员改行。许多地方农民喊看不到戏,与此有关。然而,也有些剧团在困境中奋斗着,取得显著成绩,其中一个就是山西省吕梁地区晋剧团。这个团去年除去两个多月在家排练,其余9个多月全在外面巡回演出。去年他们演出突破500场次,这在戏曲界是难能可贵的。如果一天演两场,演员们的工作远不止七八个小时。夜里12时睡下,6个小时后又起来吊嗓子、练功了。在外面,剧团人员一天三餐的费用不超过3元,以尽量节省一些钱来换行头,……这些与农民联系最密切的文艺工作者的劳苦与艰辛是可想而知的。“这年月,干点什么不比干这行强!”有人这样议论。然而,他们依然一场接一场地演,腔调总是那样高亢、嘹亮,并筹划排练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戏。在他们看来,除了苦,也有旁人难以体验到的甜——只要他们的锣鼓一响,那缺少文化生活的偏僻山村一下子就欢腾起来,人们扶老携幼朝戏台前聚拢。一场戏三四个小时,人们就那样一动不动地坐着或站着看,目光始终那样专注。连场演的时候,有的人还带着干粮,边吃边看。演完了,懂行的老戏迷们还要给评语:“你们唱得很卖力气,没小看我们这些庄稼人!”……
这是对吕梁地区晋剧团全体成员最大的安慰、最高的奖赏!
本报记者蒋铎文并摄影(附图片)
上左:山村农民喜笑颜开看大戏。
上右:演出一遍又一遍,但每次演出演员们都十分投入。
右:国家二级演员、55岁的姚素琴,艺术精湛。她同年轻演员一样常年东奔西跑。在演出点中阳县尧峪村,她(右)同刚刚结识的房东一见如故。
哪怕上场几十秒钟走一遭,也得用几十分钟精心化装。
一台好戏,需要全团人员同心协力,密切配合。
卸了装,得赶快吃饭,晚上还要演一场呢!


第11版(摄影)
专栏:

科技兴镇添异彩——深圳市布吉镇剪影
谁也不会想到,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深圳市布吉镇借开放改革之机,率先办起对外加工业,近年来实施科技兴镇,更上一层楼,全镇面貌发生巨变。
布吉镇位于深圳市中部,离香港新界仅8公里,广深铁路、平南铁路、深汕公路横贯镇内,是内地进入深圳经济特区的主要通道,也是香港进入内地的必经之路,被人们称为“黄金宝地”。
布吉人敢为天下先。1979年1月,该镇率先办起深圳市第一间来料加工厂,逐步走上农村工业化的道路。10多年来,全镇先后引进外资72亿港元,办起众多“三来一补”企业和“三资”企业。
1989年以来,布吉镇提出“增强科技意识、人才意识、城市意识”,用科技振兴农村经济,采用“聘、调、育、培”等方法,引进和培育了大批科技人才。目前,全镇持有大中专以上学历者8000多人,其中有博士后、博士、硕士35人,有高中级职称500多人,初级职称900多人。引进了人才,布吉镇不再满足于低档次的来料加工和装配,先后办起一批科技项目。中元电子公司生产的铝电解电容器、粤宝电子公司生产的音频磁头、蓝波空调城生产的空调器、宝通电缆厂生产的通讯电缆,产量和质量均属国内前列。而核子秤、无线集群手机、智能仪表等高科技产品,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科技兴镇添异彩,去年布吉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3亿元,税收1.6亿元。
沈树人张雅心摄影报道(附图片)
深圳宝通电缆厂科技人员在电缆护套生产线研究进一步提高护套质量。
水径村农民邱秀华(右)张美菊(左)在承包的荒山地办起家庭农场,开发高效农业,去年纯收入70多万元。
在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获内窥镜医学博士的金松杰(右)到镇医院定居。图为金博士正在用内窥镜进行激光手术。
自筹资金建起的布吉中专可容纳三十个班一千二百名学生。图为该校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正准备去写生。
今年计划生产18万台空调器的蓝波空调器厂总装车间,分体机装配线上的工人正在装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