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3月2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两岸地震学术交流向深层发展
本报讯记者贾西平报道:刚刚率团访台归来的国家地震局局长方樟顺,日前在向记者介绍他此次访问的印象时说,两岸地震学术交流正在向深层发展。
以方樟顺为团长的地震科技代表团一行23人,于2月22日赴台与台湾同行举行第二届两岸地震学术讨论会,受到了台湾有关方面的热情接待。
方樟顺指出,海峡两岸都是地震多发地区,两岸地震科学工作者应该加强合作,研究范围应伸展到台湾海峡及闽粤地区。把两岸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从地震活动、地震构造、应力场、构造演化、深部构造等进行比较研究,才有可能推进对台湾岛及海峡两岸地震和构造特征及其演化的认识。
方樟顺认为,本次研讨会“相当成功,报告水平高,达到了预期效果”。双方同意,开展某些合作研究课题,定期举行学术交流,直接交换公开发表的学术刊物,通过学者互访交流地震目录和研究报告,有关台湾海峡地震结果可以通过电话互通信息等。这些情况说明,两岸地震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范围比第一届讨论会时扩大了许多。
首届两岸地震学术讨论会是1992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中小学生喜获《新三字经》
本报北京3月21日讯记者卢新宁报道:北京中小学生代表今天在东城区少年宫从科学出版社叔叔阿姨手里高兴地接过《新三字经》等图书。
由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教授主编的《新三字经》自1994年8月在《光明日报》发表后,反响强烈,许多报纸予以转载报道,学者专家认为该书是可以广泛普及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是利用传统形式表现时代的精神,是启蒙教育的新成就。应群众要求,今年3月此书正式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科学出版社今天还向北京中小学生赠送了《中华骄子》、《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等图书。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批准首批环境标志产品
本报北京3月20日讯记者谢联辉报道: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近日批准了首批环境标志产品,共有6类18种。国家环保局、国家技术监督局今天在京举行首批环境标志产品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这一结果。这标志我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工作走上了正常轨道。
国家环保局局长解振华在会上指出,环境标志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政策,将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引进新的机制,产生直接推动作用。国家技术监督局局长李传卿说,产品质量认证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加强技术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并帮助企业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取得环境标志的产品,不仅质量要好,而且不污染环境,对环境保护有利,他希望有关企业在这方面下真功夫。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华人物故事全书》出版
本报讯记者王娜梅报道:一套弘扬爱国精神、传播中华文明、普及历史知识、提高青少年思想文化素质的大型丛书——《中华人物故事全书》最近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发行。冰心老人为这套书题词:“老少咸宜的读物”。
这套丛书收选了我国从古至今各个时期、各个方面最杰出的代表人物555位。涉及政治、军事、科学、文学、艺术、外交、社会活动等领域。
这套丛书分古代和近现代两个部分,有彩色插图本和普通文字本两种版本,用故事形式全面而简洁地介绍了这些人物一生的经历、重要事迹和主要贡献。全都依据真实史料编写,介绍人物故事的同时,多方面反映了社会面貌,介绍了大量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基本知识,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可读性为一体。由于印刷精美,史料翔实,具有流传和保存价值。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市加强人才市场管理
本报讯记者李晓清报道:为加快培育人才市场,规范市场行为,促进北京市人才市场健康发展,北京市人民政府最近发布了今年第2号市人民政府令,规定市人事局是全市人才市场的主管机关;成立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要经审批,实行许可证制度;举办人才招聘洽谈会要经审批,招聘单位不得向应聘人员收取任何费用;刊播人才招聘洽谈会和其他人才招聘广告,广告主应当向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提供市人事局出具的证明文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也制定了相应的行政处罚措施。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来稿踊跃
本报讯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出后,在海内外青年科技工作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中旬,已收到论文2830篇,其中海外学者的论文有156篇。
据介绍,与首届青年学术年会相比,本次会议论文的作者学历较高,大多数是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投稿的海外学者集中在欧洲。在学科中数生命科学类的论文最多。
本届学术年会定于今年7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协首届青年学术年会是1992年举行的,除了在北京举行大规模学术活动外,还在全国各地举行了44个卫星会议。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科技与农村经济结合的成功之路——星火计划调查报告
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国家科委农村科技司调研室
一、显著的成就
星火计划诞生于1985年。作为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委组织实施的一项科技计划,其宗旨是把科技星火撒向农村,指导农民依靠科技振兴农业,引导乡镇企业提高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星火计划从单个项目的试点示范起步,在建立支柱产业和星火技术密集区发展和壮大,在区域经济综合开发中深化和完善。星火计划的实施,为科技面向农村打开了新局面,充分显示了科学技术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巨大威力。
1.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截至1993年底,全国共组织实施星火项目50634项,覆盖了全国85%以上的县;已完成星火项目26781项,占立项总数的52.8%;星火计划总投入为476.7亿元,实现产值2358.7亿元;实现利税378.7亿元,创汇40.4亿美元。星火项目国家投入较少,产出较多,效益较好。福建省福州市鼓山镇1987年列入国家首批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试点。1993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8.23亿元,是1986年的17倍;出口交货总值11.2亿元,是1986年的62倍;工业总产值15.75亿元,是1986年的17.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580元,是1986年的2.77倍。新疆乌鲁木齐县八家户村通过实施星火计划,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广东省新兴县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实行以场带户的生产方式,使一般养鸡户年养鸡纯收入达1至2万元。
2.提高了乡镇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几年来,星火计划将80%的开发项目面向乡镇企业,开发技术装备400多套,从而促进了乡镇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了乡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强了乡镇企业的综合经济实力。建立星火技术密集区,发展区域性支柱产业,是星火计划的首创形式和发展重点。到1993年底止,全国已建立了45个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形成了71个国家级区域支柱产业,培育了数百个产值超亿元、利税超千万元的星火产业集团。
星火支柱产业、技术密集区的建立,促进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新兴城镇建设,从而为中国农村走向现代化作出了贡献。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一批物质生活富裕、社会公益事业发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的农村新兴城镇正在崛起,尤其在东南沿海地区已大量涌现。
3.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国家级星火项目主要分布于十大领域,种植业及其加工业,为大工业配套的项目约占全部项目的半数,再加上农用化工及精细化工产品、养殖业及其加工业,占全部项目的80%左右。星火计划通过发展工业项目,通过发展经济作物,名优特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以及中草药材的综合开发,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的转移。广东省顺德市北滘镇,1978年全镇工业产值仅170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4.7%。1986年以后,通过发展星火项目,优化第一产业,调整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了以农为主向以工为主的历史性转变。1993年全镇工业产值达到38.8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5%,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占全镇总劳力的44%。福建省漳州市9年来靠开山种果和淡水养殖,吸纳劳动力40多万个,占总劳力的30%。这些地方,种养加工一起上,农工科贸一体化,星火计划在推动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的转变中已经并且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探索了一条依靠科技发展山区经济,改变贫困面貌的路子。星火计划同扶贫相结合,因地制宜,发展了一批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农业开发项目,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如陕西省安康地区开发的绞股蓝系列产品,农民栽培一亩绞股蓝即可增加收益2275元。平利县龙古村全村620人,仅种绞股蓝一项,人均收入962.79元,1992年脱贫34户。福建省重点推广菌草栽培技术,菇农增加纯收入3.5亿元,增加农村就业5万多人。新疆博湖县芦苇板厂利用当地野生芦苇资源开发生产中密度纤维板,使当地农民年人均收入增加60多元。星火计划着力启动贫困地区的内在活力,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开发一项,带动一片,致富一方,这是一种有效的扶贫方式。
5.促进了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培育出一批星火企业家。到1993年底,全国建有601个星火培训基地,已培训农民2070万人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批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养,思想开阔,勇于探索,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领导生产的知识和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已经崭露头角。我国农民正在重塑自己的形象和性格,告别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迈进。
星火计划为科学技术大规模进入农村,与农村经济密切结合发挥了先导作用。它以其成功的实践,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依靠科技振兴农村经济的道路。星火计划之路,就是引导我国农村走向现代化之路。
   二、宝贵的经验
星火计划经过九年的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主要是:
1.以市场为导向。星火计划从一开始就面向市场的需要,着眼于项目的市场价值和市场容量。星火产品特别是“拳头”产品,必须在国内外市场上有销路,并在较长时期内占有一定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发展成为产业,实现市场价值,才能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使农民切身感受到科技就是财富,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
星火计划的载体是乡镇企业。星火计划倚重于乡镇企业的顽强生命力和灵活机制,以项目带技术、带资金、带人才,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新疆西域种子集团公司,北京市顺义县前鲁鸭场等,通过实施星火计划,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把农民引向市场,使农民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紧密相连,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星火计划以多种方式和渠道获取市场信息和技术,使星火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领先一步。苏、浙、闽、粤在星火计划实施中,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充分发挥当地的综合优势,通过承担星火项目的乡镇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并及时获取大量的市场信息,使许多项目的产品大部外销,形成了一大批年销售额超千万元的支柱产业。
2.政府充分发挥引导、调控和服务的作用。星火计划不是科委一个部门的事,需要得到政府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才能取得成效并坚持下去。有些地方的领导同志总结星火计划成功的经验是“政府指挥,科委领唱,部门合唱”,形象和深刻地道出了各级政府在星火计划实施中的重要作用。
各级科委面向市场制定星火计划的发展规划和目标;确定重点开发领域,对星火计划实行宏观调控;落实具体政策和措施,对星火项目实行全过程管理和监督。为使星火计划更加切实可行,对市场的发展变化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星火计划采取滚动方式,不断对计划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星火计划的实施是以国家、省(市)和地县三个层次的计划项目进行。每个层次都设有星火计划办公室,星火项目的立项、评审,都经过各级科委委托的技术、经济专家进行论证,以保证其技术的先进适用性和实施的可行性。
星火计划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调控和服务职能,力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效能,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则不加干预。它既在全局上保证了整个国民经济的统一性和产业布局的合理性,同时又在局部上保证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灵活性和进取性,将二者较好地结合起来。
3.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智力依托。技术选择是星火计划成败的关键。星火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参与,形成了广泛协作推动农村科技进步的局面。通过技术转让、合作开发、联办实体、技术培训、人才支援等多种形式,为科研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找到了一条现实的途径,同时为农村科技进步找到了智力支撑。星火计划采取各种措施吸引科技人员承包、领办、创办星火企业和开展技术服务,在科技兴农中建功立业。广泛的科技协作,使星火计划有着广泛的技术选择,可以优选技术合作伙伴,找到最好的先进适用技术。浙江上虞市“虞中机电星火技术密集小区”先后和全国10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一些项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4.多渠道筹措资金。星火计划在资金投入上采取了国家、地方、项目承担单位三方匹配投资的方式。国家以引导资金、贷款的方式予以支持,地方和项目承担单位多方自筹资金,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办星火,初步形成了一种以贷款、自筹资金为主的新机制。截至1993年底,全国累计用于星火计划的投资为476.7亿元,其中政府拨款为20.3亿元,仅占4.26%;银行贷款188.9亿元,占39.63%;企业自筹267.5亿元,达56.11%。
5.注重人才培训。把项目开发与人才培训紧密结合、同步进行,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是星火计划的又一特点。培训工作主要由国家、省市自治区、地市分级负责,分层次进行。县及县以下主要是结合星火计划的实施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各企业针对承担的具体项目开展技术培训。星火计划的人才培训以短期为主,培训内容与开发项目紧密结合,因地制宜,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围绕准备开发的产品和准备扩散的新技术来进行。
   三、几点启示
1.要探索科技同农村经济相结合的新形式。农村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依靠科技进步的能力比较弱,这是当前科技与农村经济结合的主要障碍。星火计划以市场为导向,通过项目的选择,把科学技术、资源、资金、人才捆在一起,配套进行,培植“龙头”企业,发展支柱产业,形成星火技术密集区,把农民的分散生产经营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加以组织,从而使科技得以进入农村千家万户,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是星火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一大创举。它为科技进入农村,与农村经济相结合,找到了一种新的形式。正是通过这种新的形式,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能为社会所认识,为农民所接受。星火计划的成功启示我们,只有不断探索,采取新的切实可行的形式,打通科技联接市场的渠道,通过在市场中具有灵活机制的载体,对科技成果进行选择和转化,并为科研活动提供市场信息和利益驱动,才能有效地解决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的问题,使我国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
2.农村科技既要加大投入,更要讲求效益。科技兴农能否取得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保护和支持。在星火计划的实施中,国家用百分之几的引导资金作为“粘合剂”和“药引子”,来吸引、调动分散在社会的资金、人才、技术与信息,并使这些要素“粘合”在一起,在推动农村科技进步中起了“四两拨千斤”的巨大作用。对农村科技需要切实加大投资力度,但政府的投入又不可能很多。投入不多,是否可以得到较高的效益呢?星火计划的实践说明,政府以较少的投入完全可以获得较高的效益。如何用好有限的资金,争取更好的效益,提高我国各项经济工作的整体水平,是一篇很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把它做好的大文章。
3.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是要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我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农民的素质如何,决定着全民族的总体素质状况。星火计划抓住提高劳动者素质这个关键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和普及教育、科普工作相结合,大力发展在职教育,兴办各级各类短期培训班,从适用知识、技术入手,通过示范和实践,加快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大量的各级各类的人才,培养各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乡土人才,收到了显著的效果。进学校读书是学习,结合经济文化建设,通过多种形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多方面的需要,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广泛的、规模更大的学习。如果我们的各项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各条战线的各项工作,都能够把工作和学习结合起来,和提高民族素质结合起来,一定会大大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故乡风土故乡人’95大学生寒假见闻征文

  “希望工程”进苗乡
湖南吉首大学中文系93级谭志刚
我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踏上崎岖的山路,经过4小时的跋涉,终于回到了久违的家乡湘西凤凰苗寨——一个山清水秀的山寨。
洗去一路的风尘之后,我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去儿时的小学玩一玩。沿着熟悉的石径,绕过几座古拙的吊脚楼,母校就在眼前了。其实,我们苗寨的小学根本算不上学校,既没有宽敞的教室,也没有漂亮的课桌,只不过是一座挂着一块破黑板、放了几张长条凳的吊脚楼而已。此时,吊脚楼里静悄悄的,我轻轻地爬上已经松动的楼梯,往楼上一看,顿时呆住了。我记忆中的学校已经荡然无存,只见空空的吊脚楼上布满厚厚的尘土和数不清的蜘蛛网。
“二佬,是来看小学吧!”我正发呆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回头一看,原来是小学同桌、如今已是民办教师的向华在向我打招呼,“嗨,咱的小学早搬了,来来,我带你去看看!”
向华笑呵呵地领着我朝寨尾的竹林走去。刚穿过茂密的竹林,我的眼前忽然一亮,“苗家希望小学”6个金色的大字映入我的眼帘,一栋高大的楼房矗立在万绿丛中。这时,我才猛然醒悟:哦,“希望工程”进苗乡了。
我望着这新建的小学赞不绝口,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一股浓郁的漆香扑鼻而来。只见漆好的课桌整齐划一,光滑的地板一尘不染,窗上的玻璃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多么舒适的学习环境呀!望着这崭新的一切,我不禁回忆起吊脚楼里的难忘时光。
那时,我们苗寨小学总共才15个人;14个来自3个寨子的孩子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师。小小的学校也有3个年级,然而教室却只有一间,每天我们苗家的14个孩子都挤在窄窄的吊脚楼里认真地听老师给我们讲不同层次的课。就在这破旧简陋的“复合课堂”里,我们开始步入知识的殿堂,开始告别愚昧和无知。
在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新学校后,我和向华谈起了家乡教育的发展。有了几年教龄的向华望着远处的群山告诉我,由于经济的制约,湘西的教育现状非常严峻,儿童失学率极高,仅小小的保靖县目前就有4000多适龄儿童从未跨入校门一步,该县每年流失的学生也达1000人,其它县的情形也很糟。然而,幸运的是这极端落后的民族教育状况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去年8月,省委书记王茂林亲自深入湘西就教育作了专门考察并提出“建设100所希望小学”的号召,“希望工程”走进了贫困的湘西大地,为湘西各族人民点燃了希望之火。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公众天气服务”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话题
本报记者谢联辉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公众天气服务”。
大气的行为、天气的发展和变化以及由此造成的气候格局,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地球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国家的天气形式都与地球上其他地方的天气形式相关。为了加强天气测报工作,各国气象部门通过世界气象组织的“天气监视网”联接在一起,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合作态度对全球大气进行观测、监视、预报,使人们少为灾害性天气付出代价。
近几年,世界各地雷暴活动的24或48小时预报比过去可靠得多;热带气旋增强和移动的24小时预报愈来愈可靠,一般能在两三天之前作出预报;5天中期预报,在许多国家已成为例行预报业务,准确性比四五年前的3天预报还好;飓风、洪水和其他强天气警报,已拯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为农业生产作出了贡献。
人们非常熟悉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电台、报纸、电话自动答测系统、天气预报警报系统、微机远程显示终端等多种公众服务方式相互补充,开始呈现综合效益。据1994年我国广播电影电视部的公众调查,全国平均每天有10.4亿人次收看收听电视台和电台的广播,其中80.8%的公众对天气预报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电视天气预报是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据抽样调查,全国公众气象服务的年效益可达90亿元。
随着现代设备的完善和制作节目的手段增加,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形式也在不断改进,并且把节目内容同气象科普知识融为一体,使观众感到更加可亲、可信。现在,国家气象中心制作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不仅由原来的黑白改为彩色,由每天只播出一个节目发展到每天制作10个节目,同时由70多个国家和地区转播,而且还在节目中定期或不定期播放“24个节气”、“候(5天)旬(10天)、月天气气候评述”、“防灾减灾”、“气象与农业”等内容,以提示人们关注气候变化、自然灾害。
去年7月12—14日,一场暴雨袭击黑龙江省。延寿县气象局根据预报结果,提前使气象警报网进入警戒状态,在洪水把全县电话线路冲坏后的危急关头,该气象局配备有对讲功能的警报网络系统担负起县委县政府指挥抗灾救灾的重任。
8月,第17号台风横扫浙江大地,各级气象台17日开始发布台风消息,19日早上发出台风警报,并建议各级政府做好防台风准备。由于预报及时,台风登陆时间、移动路径以及风雨强度预报准确,为各级政府组织百万军民整修加固海塘、海堤、水库,及时转移危房住户,赢得了时间。
在我国,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我国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气象灾害占60%以上。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市人口集中的加剧,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绝对值愈来愈大。统计资料表明:1982年,平均每个台风造成的损失不足1亿元,而1990年则超过9亿元。近几年,全国公众气象服务系统,一直把完善各级领导指挥生产、防灾减灾的决策服务放在第一位。目前在22个省(市区)气象局建立了70多个连通省(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微机远程服务终端,国家气象中心建立了中南海气象服务系统,可以准确及时地为领导提供防灾减灾决策重要依据和制定农业生产计划重要信息。有偿气象服务领域已经扩展到工业、农业、能源、交通运输、建筑、林业、水利、海洋、环保、保险等100多个行业和部门,与10多万个用户签订了服务合同。全国已经建成天气预报警报发射台1874个,接收机用户达8.7万个。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图片
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的宁夏盐池县,4年完成人工造林51万亩,使100多万亩沙化土地得到了治理,昔日的10多万亩流动沙丘长成了可利用的沙柳林,改善了生态环境。图为沙边子沙漠综合整治研究所所长龙治普(右一)在指导农民进行春季沙柳换茬砍割。
刘泉龙摄
(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