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3月1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经济)
专栏:产业风景线

  市场经济和轿车工业
赵晟
对比我国汽车工业和国外汽车工业所走的道路,耐人寻味。
1958年是我国汽车工业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在这一年中,长春、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地生产出一批富有特色的小至微型、大至高级的轿车。可惜在当时的环境和现实条件下,在完全封闭的计划经济的束缚下,这些鲜花只是短暂地开放,而欧美汽车大国却迅速崛起;日本轿车开始起步;而南韩汽车工业还未见萌芽,到60年代初汽车年产量不过数以千计。
1985年又是我国汽车工业值得纪念的一年。在改革开放的潮起之时,我国汽车工业先后办成了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的中外合资企业。经过数年的努力,形成了“三大、三小、两微”的格局(三大是指上海、一汽和东风;三小是指北京、天津和广州;两微是指重庆和贵州),开辟了我国轿车工业的新纪元。
经过30年的停顿和煎熬,我国终于有了自己的轿车工业。但是由于这一幼稚的轿车工业主要立足于中外合资,同时又在计划经济长年对汽车工业形成特殊的宏观及微观控制的影响下,发展缓慢,积10年之久,年产量不超过30万辆,还抵不上当年的进口数,这也不能不被看成是我国汽车工业历史上的又一悲剧。
我国轿车工业的难产和畸形发展,不是因为没有轿车这一市场,不是因为轿车没有人买,相反,从建国后经济复苏到经济高速增长的现在,轿车一直是“热门货”,大有市场。汽车进口不断就是一个证明。根据初步统计,从1950年到1989年为止,有案可查的进口汽车统计数为130.56万辆,其中轿车所占百分比,从百分之二三十增长到80年代后的百分之六七十以上。我国用于进口汽车的资金,竟十数倍于我国自己生产汽车的资金,这就说明汽车大有市场,大于我国自己力所能供的范围。“造车不如买车”的理论极大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轿车进口税一直居高不下,但即使在高达150%的税率下,也挡不住进口轿车的冲击。进口轿车长期以来超过国产车,而国产车中多数又是由中外合资企业用外汇买进一定比例的散件所组装。1994年我国轿车产量约26万辆,而据不完全统计,进口轿车已突破30万辆。可以说,我国轿车市场并不姓“中国”。这是环球汽车大公司最感兴趣之所在,也是我们痛心疾首之所在。
轿车有市场,不仅在国内,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国外。这两个市场一贯是国外大汽车公司的发展的立足点。可以说“出口导向”是各国发展轿车工业获得成功的最基本原则。不说日、德、法、意等国的轿车出口都占了很大的比例,成为国家创汇的主要来源,即使有汽车王国之称的美国,也在海外投资和设厂,出口也成为其汽车工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设想在50年代我国轿车工业若能够立足于两个市场,出口导向,及时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亚洲以至整个世界的汽车市场将不是今天的格局。
轿车有无市场,或市场规模是否足以兴产业,是我国近年来轿车论证会或发展研讨会上的主题。铁的事实是市场上轿车滚滚而流,不为人的意志或旷日持久的清谈所左右。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我国轿车市场经济也正在培育和形成。但也应看到,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轿车市场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1.“公款旅行”是这一市场金融上的特点和主流。用公家资金来生产轿车,再卖给各种形式的用公家资金支付的实体或单位。曾经长期实行的“集团购买力控制证”以一种最典型的产品经济方法,控制轿车生产的生和死,流通的畅与滞。我国汽车工业有“五起五落”之说,说的即是由于五次“断奶”——国家紧缩公款的流通,因而产量品种和质量一再停滞不前。
2.在我国轿车市场中,中级以至较高级的豪华型轿车所占的比重,竟比一般发达国家的相应的比重为高。这是在上述畸形的“公款旅行”中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尚未发育的结果。
3.约十年前建成的我国轿车工业是以中外合资经营为主,一方面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某些大汽车公司的“车间”,并不完全具备独立经营迅速发展的能力和手段,同时又面对着我国过渡期间的极不发育的市场,因而迟迟不能形成经济规模,除上海第二期工程正努力实现年产20万辆外,其余都远不能和国外同类型工厂相比。这就决定了在较长的时间内,我国市场仍将受到进口轿车的较大的控制。这一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我们振兴轿车工业的方针和策略。没有大的举措和决策,则将坐失良机,这已是众多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共识。
(作者单位:中国汽车进出口总公司)


第3版(经济)
专栏:

  吉林信息化基础设施加速建设
本报讯我国“三金”工程业主吉通通信有限公司,与吉林省广播电视厅、吉通南贝尔通信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对吉林省广播电视微波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日前在北京签署了协议。该项工程改造后,除传送广播电视节目外,还可传送会议电视、数据、话音、图像等多种业务。 (刘桂莲)


第3版(经济)
专栏:

  美容美发化妆品展览会在京举行
本报讯中国国际美容、美发、化妆品展览会日前在京开幕。我国现有化妆品生产厂家近三千家,产值一百一十多亿元;人均消费化妆品一九八六年为一点八元,一九九四年达到九元。 (宋勤)


第3版(经济)
专栏:

  我国最高的铁路桥开工兴建
本报讯中国目前最高的铁路桥——南(宁)昆(明)铁路清水河大桥,最近动工,由铁道部十六工程局和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联手兴建。它是国家“八五”重点工程南昆铁路的最后一个咽喉控制工程。(袁勇王立武)


第3版(经济)
专栏:

  我国派团参加欧洲机床展览会
本报讯由欧洲机床合作委员会举办的第八届欧洲国际机床展览会,将于五月中旬在意大利米兰举办,中国有四个展团前往,参展面积二百五十平方米。 (季协)


第3版(经济)
专栏:

  波迪雅水床面市受欢迎
本报讯波迪雅水床是河北廊坊波迪雅水床有限公司的专利产品。自去年八月投放市场以来,深受用户喜爱。水床与人体接触受力均匀,使神经、血管、皮肤、骨骼等承受最小的压力并利用水的波动,起到全身按摩作用。 (孙振生)


第3版(经济)
专栏:

中建二局深圳公司经理张克成(中)在南京扬子乙烯、深圳妈湾电厂建设中,身先士卒,带领职工创出优异成绩,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深圳市和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
碧宝摄


第3版(经济)
专栏:

  增加基础设施投入装电话难大为改观
天津邮电“求”老百姓装电话
本报讯记者王清宪报道:1994年11月,天津市几家大报同时登出一幅广告:装电话也可以“先尝后买”。凡在12月1日至12月31日申请新装电话的用户,申请登记只交200元装机工料费,电话装通后第一次交月租费时付清初装费;对这些新的申请者设“幸运用户电话抽奖”,特等奖免交一部电话初装费;一等奖NEC无线寻呼机一部……
“装机难、修机难、交费难”,近几年困扰着天津市。1989年,天津市待装户为3万个,1993年放了9万号,仍有3万人交了钱装不上电话。有的用户交钱两年了装不上电话。群众反映较多的经营作风、服务态度问题,都与此直接相关。
在这种压力之下,天津市委、市府决定下大力气发展邮电这一基础设施。1994年一年,他们投入26亿元,电力、园林、交通等十几个部门协作,挖开了天津市204条——占总数22%的支干线道路。到1994年10月,天津市市区电话达到85万门,全市电话容量突破100万门大关。85万门的容量,只装了40万门,邮局在等用户了。
这一发展带来了服务上实实在在的变化。1993年底,全市可以办理各种电话业务的全功能营业网点只有一个,到1994年底,已有11个全功能营业处,28个收费点。市局对每一个区局的线路情况及时公布,凡公布条件成熟的区局,保证用户在3个月内通话;长期实行“先尝后买”,通话一个月后收初装费的政策。电话不通,初装费就收不上来,这是机制上的根本变化。
一年时间,市话容量增加40多万门,而原来的待装户只有三四万户,岂非需求不足了吗?天津市邮电管理局局长祖荣春说,不能只把到电话局申请登记装电话的才看为待装户。待装户应指所有需要电话又有支付能力,但还没有装电话的人。1993年,天津市区电话普及率只有11%,1994年达到19%,一年净增8个百分点。1995年,天津市计划电话普及率达到25%,所以,天津电信的超前发展是适度的。
                 


第3版(经济)
专栏:编后

电信业要居安思危
作为全国三大直辖市之一的天津,实现了电话的适度超前发展,市民装电话不再成为一个难点问题。发展上的这一变化,也使电信行业的服务变得和蔼可亲起来。
据悉,随着这几年我国邮电通信业的持续高速发展,电话供需矛盾在一些省会城市、沿海发达地区已得到缓解。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的主要城市,装电话难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杭州用户从登记到通话不超过一个月;苏州已实行电话受理用户装机,很多城市还采取了成片装机和节日装机优惠的办法,鼓励用户装机。这说明,一、电信业与其他行业一样,服务作风转变的条件之一是缓和供求矛盾,从卖方市场转到买方市场,改变供求者在交换中的地位,服务部门才可能把用户当“上帝”;二、电信事业发展越快,社会对服务的要求就越高,电信部门要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现在,电信市场已经开始有竞争了,谁在服务上先下手为强,谁就能取得主动。居安思危,对电信部门来说,不应再是说说而已的事了。


第3版(经济)
专栏:增加农业投入搞好春耕生产

  浙江各地抓紧农资供应工作
据新华社杭州3月14日电(记者许群、实习生徐业刚)为搞好今年春耕生产,浙江各地目前正集中力量积极做好春耕农用物资储备、调度工作。目前,全省上半年的25万吨粮挂化肥、棉花用肥、扶贫等计划必保尿素等,已有60%运往农村。
今年浙江省化肥供应缺口较大,省农资公司自去年底开始就积极组织货源。目前,每月4万吨省产优质尿素已按计划调拨给各地农资部门。绍兴市农资公司到2月上旬就已调入优质化肥3000余吨,农药464吨,其中绍兴县农资公司还调入计划外尿素1000吨。重点产粮区湖州市,目前各地农资公司也在加紧筹备、供应春耕农资,其中粮食挂钩化肥已组织到位4900吨,计划外化肥还组织到2200吨。
据调查,今年浙江省化肥需求量将大于去年,一般化肥货源充足,但尿素缺口较大。
造成今年尿素紧张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今年尿素价格波动较大,影响货源组织;二是粮食尤其是经济作物所需尿素增加,造成求大于供。


第3版(经济)
专栏:增加农业投入搞好春耕生产

  淮滨出售稻种配“三卡”
本报讯河南淮滨县种子公司在春播备耕工作中亮出新招:为购买稻种的农户配发“种子质量信誉卡”、“种植产量保证卡”和“购种农户服务卡”。这一招解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深受农民的信赖和欢迎。
去年9月以来,淮滨县种子公司协同工商、公安、种子管理站等执法部门,以法治种,对城乡种子市场清理整顿,防止假劣种子流入市场,他们派人赴南方有关农业科研单位,引进了一大批高产优质稻种,并在销售时向购种农户配发“三卡”。“质量卡”保证稻种的净度;“产量卡”保证在正常情况下,水稻单产在500公斤以上;“购种卡”保证为购种农户免费提供种植服务。如果因种子质量造成的损失,该公司按购种卡对其赔偿。
鉴于偏远农户购种难的情况,淮滨县种子公司不仅在全县21个乡镇设立了28个稻种供应站,还编印种子信息1.2万多份,送到农户手里,并派出农艺师、农技干部向农户传授水稻种植技术,现已培训农民达5万多人次。
(赵玉明聂志刚)


第3版(经济)
专栏:增加农业投入搞好春耕生产

  建德农行全力支持春耕
本报讯浙江建德市农行在向商业银行转轨中,坚持服务农业,支持农村经济。
建德农行把支农工作列入今年首项议事日程,坚持做到情况早调查,计划早安排,措施早落实,资金早到位。自1月中旬以来,他们在调查三都镇备耕情况的基础上,深入乡(镇)村、农户和有关部门,了解粮食生产计划和农资供应、资金需求等情况。具体制定了资金优先安排、利率优惠照顾、贷款条件放宽、建立联系户和经济档案等8条支农措施。帮助农民购置早稻种子3.5万公斤、化肥4230吨、农药280吨、农膜130吨以及拖拉机、电动机、水泵等农机具,不误农时地支持春茬培育管理、早稻购种子、备肥药、农田基本建设和村级经济项目。(朱建民郑再复)


第3版(经济)
专栏:

  农业银行首次境外发债成功
本报讯3月6日,中国农业银行在日本东京资本市场发行公募武士债的签字仪式在东京举行。这是农行首次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发行金额150亿日元,期限5年,票面利率4.30%。
此次发债是在农业银行取得了日本投资家服务公司信用评级AA一级之后进行的,日本大和证券株式会社为主承销,共16家证券公司组成了阵容强大的承销团,负责债券募集。日本樱花银行为主受托银行,共9家日本大银行组成受托银行团,负责债券的管理。此次发债主要是为石家庄玻璃有限公司彩色玻壳项目筹集资金。
(农萱)


第3版(经济)
专栏:

  “维萨”支持中国发展电子货币
本报讯记者施明慎报道:维萨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日前表示,将大力支持中国“金卡工程”建设。
维萨国际组织是全球最大的信用卡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拥有2万家会员银行,我国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7家银行也是该组织的会员银行。维萨卡在中国的数目已近300万,全年转帐金额50亿美元。去年4月,维萨国际组织为帮助中国建立电子化高速公路,支援中国会员银行的发卡业务,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安装了网络专线,使在这四个城市的中国会员可以通过该网络和全世界1.9万家银行联网,直接做国际卡授权和清算业务,从而为我国提供了和国际信用卡接轨的条件。


第3版(经济)
专栏:

  内蒙古4万农户结束无电史
本报讯内蒙古电管局去年加大农电扶贫力度,投资7188万元,使17个乡、173个村、近4万户农牧民结束了油灯照明历史。
自治区计委和内蒙古电管局从1994年开始,每年各拿出500万元用于电力扶贫工程,华北电管局也每年补助200万元用于边远无电乡通电建设,全区各盟市旗县政府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李克信)


第3版(经济)
专栏:

  燕化有效控制乙烯技改投资
没有突破28亿元概算,还节约资金5000万元
本报讯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燕山石化公司,在30万吨乙烯改造工程中,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坚持了工程概算把资金打足、工程设计实用可靠的原则,资金管理精打细算,对设计、施工、设备制造等层层严格把关,择优而用,收到了显著效果。整项工程不仅没有突破国家28亿元的投资概算,还节约了5000多万元,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
燕山石化公司30万吨乙烯扩为45万吨技改工程,是国家“八五”重点技改项目,投资额为28亿元。在物价指数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燕山石化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投资的办法。
一是精心组织,走以国产化为主的道路。工程设计由国内设计单位承担,所需设备大部分由国内制造,少数关键设备单机引进,国产化部分占总投资的70%。如对乙烯装置的建设方案,先后与5国9家公司的近40位专家进行了多轮谈判,但各家的最终报价均高于概算,最后决定该项目实行国产化,仅关键设备由国外采购,比概算节省投资数千万元。
二是财务部门和物资供应部门早介入,确保资金到位和材料供应。燕化在工程立项后,财务人员就参与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并及时拟定筹资计划。物资部门则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时就开始做物资供应的准备工作,利用1992年下半年国内建筑材料价格较低的时机,购进了钢材和木材,并与建材企业搞联营,降低了造价。
三是实行了投资切块包干。利用经济政策调动控制投资的积极性。燕化把28亿元投资划分为8个部分,分别包给有关单位。包干部分均为概算的98%,如果承包单位完成得好且投资不超过,可以把2%部分奖励给承办单位;完成不好者,则不予奖励并给予惩罚。这一管理办法在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个投资28亿元的大工程,在过程结束后,没有一台多余的设备,剩下的只有可作备用的仪表、标准件。
四是实行限额设计,把好了设计关。据统计,设计部门仅通过比选方案就节约投资3238万元。 (钟石花)


第3版(经济)
专栏: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

  大庆人的硬功绝活
庆力
连续稳产19年
采油先要找油。找油如同医生隔肚皮诊病,要透过厚厚地层,给石油定位,估 摸出油的藏量。油位定不准,油量估不透,井就是白打。
找油的人得有“特异功能”——眼能“透视”,地下石油尽收眼底;手能“发功”——指到哪儿一“挖”准出油。
为发展中国石油工业贡献不凡的大庆人,就有这样的本事。他们在2500平方公里的油田上,已经这样奋斗了34年。不论找油还是钻井、采油,各项工作和工程的合格率、命中率,几乎都达到或接近100%。
在油田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原油年产量仍然保持在5500万吨以上。就是说,在开采石油过程中经过几十年向地下注水,水越来越多而油越来越少,因此,地面工作量成倍增长。
外围可供继续开发的油田,丰度低,油层密度大,而且很薄,油的分布变化也大,这意味着,管理的难度更大。
但是,大庆的原油产量不仅没减,还稳中有升。年产5000万吨的纪录,已经连续保持了19年。“八五”以来,原油产量达到5500万吨,累计生产12.93亿吨。
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办企业困难如何增加,大庆人不但没有丢掉管理上的严、细、精、准、高效的功夫,而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把改革与管理融为一体,以“三老四严”的科学态度创造了许多加强基层管理的有效方法。
    透视地下“一抓准”
采油要往地下注水。如今大庆油田地下综合含水量,已高达80%。水与油之比为4比1,水多油少,要在水中寻找剩余的油。
那些藏在地下的油,量少分散,飘忽不定,找油难上加难。
大庆人像当年开发油田一样,还是采取了“笨”办法——要第一手数据,凭准确资料找油。资料数据就是石油。
他们站在地面上,分析历年井网的测试资料,解剖油砂体结构,逐井逐层对比,得出正确的结论。
采油四厂收集的数据近百万个;调查的油水井有3333口。然后从中确定主要见水层2081个,主要来水方向2213个,对地下油水分布状况心中有了底,这个厂在年注水量减少189万立方米的情况下,超额完成局里下达的原油生产计划。
大庆的外围油田开发效益更差。但是,到了大庆人手里,还是依靠大量数据预测、分析,弄清了复杂情况。1994年大庆在外围钻井815口,成功率达到98%以上。
大庆人窥视地下的“火眼金睛”,不是什么特异功能,而是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准确无误,每一个人、每口井的数据齐全。采油一厂用“四图一表”管理后,只需准确采集每口井的产液量、产油量、注水压力、地层饱和压力等10个数据,输入计算机,整个油井的工作状况就可以准确判断出来,技术措施也相应产生,准确率为95%。这就是一厂近年在综合含水基本不升的情况下,产量仍能稳定在1500万吨的特殊本领。
   带好一对“双胞胎”
改革开放以来,他们坚持一个原则:改革与管理不能两张皮。油田的改革措施与管理办法总是相配套而出台,防止了改革措施流于形式。
推行经济责任制时,他们改革了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实行分级分权管理。管理局给二级单位下放了9项生产经营自主权。从计划编制到采购部分原材料、决定内部分配形式,下属企业都可以自己决定。
同时,他们也没有忽略出台管理措施,比如,严格成本管理办法,划清各种费用渠道,严禁乱摊乱挤成本,保证了原油成本不突破限额。比如,在分配上实行成本节余额、工资奖金含量双项控制,同时实施严格的统计监督和审计监督。
大庆建立了“内部市场”,引进竞争机制,调节生产经营。为了让内部市场正常有序运行,他们同时制定了内部经济合同管理办法细则。进入市场的专业队伍要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查和竞争,即使是油田内部队伍也不例外。去年4个局内队和3个局外队不合格,被拒之门外。在油田内筑路30多年的局公路工程公司,依靠内部市场提高竞争能力,在全国5个省市的筑路招标中中标,施工产值已经达到2.5亿元。


第3版(经济)
专栏:快语新言

  没有“神功魔法”
明理
读了《大庆人的硬功绝活》一文,你不能不由衷地敬佩他们在企业管理上所下的硬功夫。
这种硬功,绝非笔墨所形容的那么轻而易举,也非手到擒来那么神绝。他们能够“一看准”,是依靠了成千上万次的精确测试;他们能“一抓准”,是凭着几十万个不差丝毫的数据。这些,都源于大庆“三老四严”的光荣传统。
这种严格管理所带来的好作风,不是一两个人、一两个地方有,它体现在大庆2500平方公里土地的每一个角落,体现在25万职工身上,体现在64个基层单位、2.7万多口油水井上,还体现在单兵作战、野外施工、露天作业、24小时连续生产中。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功夫!
这说明,大庆深知管理是什么。在他们眼里,管理就是生产力,严格管理是更大的生产力,是长久不衰的生产力,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基础。当前,搞好国有企业就必须紧紧抓住这一环。
历史上的大庆,以严格管理闻名于世。改革开放后,企业自主权大了,人的自主性也强了,因而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改革与管理不能两张皮,必须协调配套。大庆每出台一项改革措施,总要拿出相应的管理办法与之相配套。这就是大庆永不落伍、永葆青春的关键所在。
在新形势下,学大庆,学什么?恐怕主要学大庆人把改革与管理结合起来的经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