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3月15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经济生活)
专栏: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一年多来,消费者的投诉增加了一成多,这一方面说明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
打假治劣
任重道远
本报记者李丽辉
从中国消费者协会那间简陋的办公室里走出来,心情变得格外沉重。用中消协投诉监督部主任武高汉的话说:“到我们这儿采访,得到的多数都是坏消息。”
在消费者投诉的热点问题中,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粮油、食品、日用百货、服务等问题最为突出。一些质量恶劣的产品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甚至还威胁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不能不令人担心。
   食用油掺杂使假
去年第四季度,全国各地消费者协会陆续收到消费者关于粮油质量差的投诉,特别是对食用油掺假,消费者反应强烈。
西安市消费者投诉反映菜油不纯,颜色不正,沉淀物多,味道发苦,食用后感觉不良;四川郫县消费者李炳芳花50元钱购买了5公斤菜油,食用时发现油桶内沉淀物多达一半,不敢食用。北京一些消费者购买的花生油、菜籽油、葵花籽油,放置两三天后即发现油凝固,且颜色灰白。经了解,出现这种情况的食用油,多是掺了棕榈油或橄榄油的。
江西省消费者协会根据消费者反映,配合省工商局、省粮油质量监督检查站,对南昌市市场上出售的食油进行了一次质量抽样检测。在抽检的33个单位、52个样品中,不合格的占了57.7%。其中被抽查的个体经营者中,所售食用油竟有94.1%为不合格品。
   啤酒瓶在“爆炸”
据全国17个地方消费者协会的不完全统计,去年入夏以来发生瓶装啤酒炸伤人事件近300起。这些爆炸事件,均使消费者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去年全国因啤酒瓶爆炸而炸伤消费者眼睛的就有22起,其中造成失明的有9起。一些厂家愿意赔偿被炸失明消费者几万元钱,有的厂家却只肯出几百元甚至几箱啤酒作为赔偿。有的还拒绝承担任何责任。
啤酒瓶爆炸的原因,是啤酒瓶在重复多次使用之后强度下降,承受不住啤酒的强大压力。按照规定,啤酒瓶在重复使用时应通过检瓶机对瓶子进行检测,合格的才能再次使用。然而,一些生产厂家收购来啤酒瓶不经检测就直接投入生产使用。有的有检瓶机,却在销售旺季停开。原因是检瓶机是进口的,对瓶子质量要求严,而夏季啤酒瓶紧张,检测中,很多瓶子会被淘汰,影响厂家的产量。啤酒瓶爆炸伤人问题已存在多年,近年又有增长的趋势。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技术监督局和中国轻工总会联合发布规定:自今年1月1日起,所有啤酒厂家使用的啤酒瓶不得超过两年。但愿今后消费者不会因喝瓶啤酒而付出血的代价。
   “正宗”洋货也须防劣
云南省有关部门根据消费者的反映,对昆明市场上的进口家电进行了一次突击抽查,发现有43家商店销售伪劣进口家电,包括彩电、录像机、照相机等17个品种。有的商店出售高达300多元一个的进口打火机,实为价值几元或几十元的假货;标价为三四百元一台的“傻瓜”照相机,伪劣产品占了90.4%。济南市对市场上的进口鞋进行了一次抽查,发现80%为国内生产的冒牌产品。
除了劣质产品冒充进口商品外,即使是真正的进口商品质量问题也相当严重。上海市在检查中发现,有的罐装食品外观质量差,有明显锈斑,有的已变质。在抽查的12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个牌号、130个进口奶粉样品中,不合格的超过三成。有的进口饮料保质期已过10年,仍在市场销售。沈阳市对几十家经销进口食品的单位进行了检查,查出超过保质期的进口食品131种,无“三期”标识或标识不明的进口食品就有95种。
   消费市场何日云开雾散
应该看到,《消法》实施一年多来,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对市场商品实行明码标价,限制多层传销行为,地方性反暴利法出台,禁止商业部门进行还本销售等等,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与此同时,许多消费者不仅满足解决个人问题,而且主动向政府部门提供伪劣商品的查处线索,维护其他消费者的利益。
目前消费市场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还要依靠各级政府继续深入“打假”,严格执法。同时,消费者自觉挺身而起捍卫自己权益,揭露假货,也很重要。
(附图片)
春节后上海工商部门在全市统一行动打击假冒伪劣商品,重点是与人民生活直接有关的食品。图为执法人员正在浦东一商场内检查进口食品质量。新华社记者张郇摄


第10版(经济生活)
专栏:热点追踪

  又到一年“3·15”
“上帝”期盼什么?
本报记者尹智博张锦力
   愿天天是“3·15”
春节后的北京,乍暖还寒,京城三大商业区之一的西单,到处是购物的人群。华威大厦四层,服装世界,五光十色。一个时装柜台,换季七折优惠,吸引了众多的“上帝”。
走到柜台前,记者问几位顾客“3·15”有何感想。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的门亚军说:“‘3·15’是我们最舒心的日子,哪个商场的服务人员都是那么客气,消费者真有点‘上帝’的感觉。”
中国远洋总公司的刘英说:“‘3·15’这一天商家不仅态度好,上的货也不敢含糊,谁也不愿被曝光。那前前后后大规模的舆论宣传,工商局、技术监督局等执法机关走上街头明查暗访,消费者购物的安全感增加了许多。
“要说对今年的‘3·15’有什么新的期盼,我的期盼是一年365天,天天都是‘3·15’,‘上帝’天天有年过。盼望执法部门每天都能像‘3·15’那样认真执法,盼望商场、饭店每天都能像‘3·15’,真把消费者当‘上帝’。”
    “上帝”不是“专家”
今天,当你走进商场,那包装精美的大大小小的商品,透着现代化气息。这个旋钮,那个开关;这个字母,那个拼音,要是不具备点儿商品知识,想在这浩瀚的商品海中享受现代化给你带来的舒适与快乐,确实是一件难事。消费者怎么可能成为商品专家?
“在假冒伪劣商品依然存在的今天,提倡‘上帝’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商品知识,以加强自身权益的保护,是必要的,但作为商家不应该因此而降低服务标准,把识伪打假的责任推给‘上帝’。”北京丽都饭店公关部经理袁扬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在饭店工作有一个原则,设施讲究一看就会操作,尽全力方便客人。倘若哪家饭店的每一个设施非得让客人学上一阵子才能懂得操作,这家饭店就不是一家合格的饭店。”
深圳迈思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李景益说:“现在我国整体文化水平还不高,如果因为看不懂那厚厚的产品说明,就被拒消费大门之外,这是不是太苛求‘上帝’了。”
   裁判,别让我们失望
“名牌”不是创,而是评出来。现在仍有这个“名优”,那个“十佳”的评比,虽然光环满天飞,“上帝”却对“名优”担起心来。
3月初,记者在北京亮马河大厦与来京出差的江苏震坤(集团)公司总经理黄绪怀就社会上的评“名优”、评“十佳”话题进行了一次谈话。
黄总经理认为,名牌成名,评“优”是一种手段,企业搞名牌战略,花点钱,参加一些评比,靠质量赢得荣誉,这本无可厚非。问题是,社会出现了以赢利为目的评奖活动。谁给钱多,谁就成“名优”。名牌企业参加了,总觉得这个优是花钱买来的,心里不踏实;不交钱参加吧,评不上优,在报纸公布,消费者一看榜上无名,会误以为你的产品质量有问题,销路又受影响。弄得企业参加不是,不参加也不是。
作为消费者,都希望有一个权威的裁判,能公正地告诉我们哪个是“名优”,评优裁判的天平不要发生倾斜,尺度不要出现问题。在商品竞争中,裁判应保持公正,否则,就不能保证市场的正常秩序,令消费者感到失望。


第10版(经济生活)
专栏:经济茶座

  女人的钱好赚吗?
阿芳
经商者大概无人不晓这一点:女人的钱好赚。
有搞市场调研的专业人士认为,很少有女性买东西是直奔目的地,她们更多的是在购物、浏览中细致选择、比较,或者寻求感官的舒适甚至心理平衡,所以,商家温馨、浪漫的购物环境、丰富的货物品种,甚至货架摆放的科学性等,都会刺激女性的购物欲望。女性细心的天性,使得她们对物品较为挑剔,花钱谨慎。然而即便如此,她们也难免常常陷入现代商战布下的误区。
有人揭露:在甲处买的折价商品高出乙处同物品的正常售价;服装大打折已成为现代商家换季时的普遍做法;不法业主却借此机会明降暗升,欺骗在折价声中辨不清方向的女性们。笔者就曾在街头亲眼看到“挥泪甩卖最后一天”的牌子在商店门口足足挂了一个月。
现代女性视侃价为乐趣乃至心理上的一种较量。于是,很多商家便把售价标得高高在上,待购者在侃价与拂袖而去的瞬间,赶紧把已经赚了不少银子的东西在“小姐真会侃价”的抬举声中塞进对方手里,或是忍痛来一句:“卖你了,也算开个张!”、“看你漂亮,拿走吧!”几多豪爽!
女人的钱真那么容易赚吗?难道只有聪明的商家,没有聪明的女人吗?商家也许不会忽略,不论大方的,还是小气的,女人都有一共性:上一次假货当可以自认倒霉,却绝不会吃了迷魂药般迈开双腿故地重游再被宰一回。因此,商家要想让女士掏腰包,不可使用拙劣手段,要靠从更高层次上满足女性需求,使她们心甘情愿地解囊。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渴求服饰、小用品与国际接轨,在意东西的质地高档与否甚至于服装会否有雷同者,研究一下这些高品味的需求,在内在质量、外观形式上如何下功夫改进,才是现代商家应该精明、使劲的地方。


第10版(经济生活)
专栏:都市生活

  开封馒头的变化
曲若兰
在河南开封市场的馍摊上,近来出现了比过去黑了些的馒头,这些黑馒头比那些雪白馒头更受欢迎。
河南人以面为主食,各地城市里的馍摊遍布街头,开封市大大小小的馍摊也有好几百个。然而,尽管买馒头很方便,很多家庭却越来越爱自己蒸馒头吃。主要原因是,发现有的卖馍人是用硫磺把馒头熏白卖。
这种状况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春节前,开封市的食品卫生和工商等部门开展宣传和督查活动,禁止馍厂和馍摊生产、销售用硫磺熏过的馒头。同时,政府部门推行黑馒头受到了消费者欢迎。目前,开封的绝大多数馍厂都取消了馒头生产中的那个“制白”过程,以往摊主们担心的馒头不白没人买的情形却并未出现。在胜利街市场上,一位买了黑馒头的老太太说:“馍黑不怕,还放心呢。”
商品市场中的治伪打劣要依赖消费者知识的提高,消费者的鉴别和监督,可以促使经营者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为更规范的市场竞争开辟道路。开封一些馍厂已开始考虑改用优质面粉、提高制作技术等提高馒头的白度了。


第10版(经济生活)
专栏:

  本溪新事:
合伙结伴乘出租
宋凤芝
最近在本溪市繁华的大街上,出现了“一条道一块走”搭伴乘出租的新事。
本溪市有一千多台个体出租车,市内一般车价为五元钱。搭伴同行使本来收费就较低的出租车费变得更便宜了。如四个人同坐一辆车,每人只需拿一元多一点,乘客掏钱少了,司机也没少得。正如一位司机所说:“拉一个跑一回,拉两个也跑一趟,反正挣钱没少。”
在一个公共汽车站点,笔者看到一个穿着漂亮干净的女同志,两次都因挤车人多而落伍,看见一辆出租车过来,她随口向身边的女同志说了句:“到站前方向的一块走”,几个人姐妹般地一同上了车。有的时候,出租司机还在人多等车的地方主动向乘客打招呼,尤其是在早晚乘车的高峰期。
有人认为,出现在本溪的这种乘车形式的新变化,既是乘客在车与车的竞争中“坐”出的聪明选择,也反应一种健康、成熟的消费心理。


第10版(经济生活)
专栏:他山之石

  民有·民享·大众车
——访德国保时捷公司
本报记者林钢
德国南方的暮秋色彩斑斓。我庆幸恰好在这个季节访问斯图加特。斯图加特是黑格尔的故乡,也是诞生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地方。我们此行专程访问保时捷公司。
这次采访十分愉快。凡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主人都让我们看了。与以往在日本、韩国采访时常被婉言谢绝全然不同。我们参观了撞击试验室,在风洞里体验了10级飓风袭来时人和车站立不住的滋味……
保时捷是独特的。它的轿车制造厂,可能是世界上生产名牌汽车的企业中规模最小的轿车厂。去年生产1.8万辆,最高年份的产量也不过5万。它专门生产跑车、赛车。40年间,保时捷在全球的赛车运动中获得过2.3万次胜利。没有任何一个汽车厂、没有任何其他品牌,像保时捷这样充满活力。“没有保时捷汽车,便没有赛车运动。”
但是,保时捷真正的优势却在它的研究开发中心。它被称为“德国工业的钻石”、“汽车工业界的硅谷”。世界各大跨国公司的设计开发部门只为本集团内部设计产品,而保时捷研究开发中心几乎为美国、日本、欧洲的所有著名汽车公司设计过新的车型、发动机和其他产品。
公司董事长维德卿在接见记者时直言不讳地说,国外厂家把过时的和其他市场淘汰的技术给予中国,结果中国就没有独立的汽车工业。这位董事长当然不会忘记推销自己,他保证,保时捷凭借其独特优势,要为中国创立独立自主、技术先进的汽车工业做出贡献。
   甲壳虫的启示
保时捷汽车公司是以它的创始人费迪南·保时捷命名的。这位载入汽车史册的伟人型设计大师生于1875年,卒于1951年。在楚芬豪森的保时捷公司总部,他的办公室至今还按原样保存着。费迪南·保时捷博士一生设计过数以千计的汽车、发动机、坦克和其他机械,但从少年时代起,他梦寐以求的理想是“用上帝赋予我的智慧与才能,制造一辆平民百姓人人买得起的汽车”。
保时捷的理念是:汽车是现代化的代步工具,不该只为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享受,应当为民所有,为民所享。
体现他这一崇高理念的杰作就是后来被命名为“甲壳虫”的大众车,美梦成真时他已届花甲。第一辆甲壳虫诞生于1936年,距今已整整60个年头了。原以为它早已进了博物馆,谁知来到德国,竟然满大街都可见到。我们被告知,甲壳虫累计已生产了2100万辆,取代福特T型车,成为世界上销售量最多的轿车,而且至今仍在墨西哥和巴西继续生产。
汽车产品讲求时髦,各领风骚十数年。甲壳虫历大半个世纪而长盛不衰,奥秘何在?答案竟很平常,最根本的一点是,有一个多数人能够买得起的价格;其次是,用中国老百姓的话说非常“皮实”。据说老保时捷当年在他自己家的车库里制造出的最初三辆甲壳虫,核算售价为999马克,比当时其他轿车便宜一半。
甲壳虫的历史和现状使我想得很多。在一次采访中,我不经意谈起中国正在讨论轿车要不要进入家庭。“这难道是需要讨论的问题吗?”在座的所有德国朋友都把眼睛盯着我。德国现在平均每2.5人有一辆汽车,在他们看来,汽车是日常生活中的代步工具,当然每个家庭应当拥有。现代社会,生活节奏那么快,生活空间无限拓展,而且经济越是发展,人们的流动性和活动半径也越大,没有汽车的生活简直无法想象。采访变成了被采访。有人问:“当年你们是否也讨论过自行车要不要进入家庭?”我无言以对。另一位则说得更“深沉”了:“20世纪中国老百姓买不起汽车,21世纪还是买不起吗?中国不发展家庭轿车,外国轿车必乘虚而入。几亿中国普通老百姓的需求,对于全世界的汽车制造商都是挡不住的诱惑。市场不会空白,总要有人填补。”
    “我们不会成为竞争对手”
著名的保时捷研究开发中心在威斯萨赫,离斯图加特25公里,1700名员工中96%是高素质的设计师、工程师和专业技工。
自从来到斯图加特,一直想领略一下乘坐保时捷跑车何等惬意。据说德国人在高速公路上,从后视镜看到来了保时捷跑车(时速240—280公里),都会主动让路。在中心参观的最后一个节目是试车。我在国内的海南岛、襄樊和定远三个试车场都转悠过,因此满不在乎地坐进了型号为911的保时捷跑车。驾驶由职业赛车手担任。车一起动,几秒钟之内车速就从零公里加速到200多公里,汽车如箭离弦直飞向前,然后是不停地或左或右的急转弯,时而上坡时而下滑,又是高速,又是急转弯,真受不了。心中暗叫“大事不好”。此时唯一能够做的事是双手紧紧扶住前座。惊魂未定,车已回到原处。主人问我感觉如何?我自嘲说:“想必在高速公路上直线行驶,一定很惬意。”
原先以为只有中国人请客吃饭浪费时间,不想来到德国,无论是宴会还是便餐,没两个小时拿不下来。白天马不停蹄地参观,于是饭桌上大家就抓紧时间采访,核对事实与数字。那晚在乡间别墅举行的晚宴上,有如下对话:
我们说,中国厂家认识到,现有合资企业都不肯把先进技术给我国,那末,保时捷何以能保证给我们最先进的技术呢?
“我们要和你们一起开发家庭轿车,但是我们无意生产这种轿车。我们只生产跑车,这是价格昂贵的高效运动车。我们之间永远不会成为竞争对手,这就是全部秘密,这就是为什么唯有我们能毫无保留地把最新技术给你们。”
我们又问,保时捷为什么不准备与中国合资?
“我们的传统做法是转让技术。与中国合作,我们将在帮助你们建立开发力量的过程中转让技术。威斯萨赫的专家们在培训人才方面有丰富经验。我们和中国同行设计第一辆家庭轿车,中国专家将独立自主地开发和生产第二辆、第三辆。”
我们中有一位调侃说,如此说来,你们是无私援助中国了。
对方答:保时捷可没有那么多钱来援助中国,倘若有幸与中国合作,保时捷将名利双收。我们从用户得到钱。转让技术是从销售汽车的提成中获取回报的。
保时捷在西方世界早已名闻遐迩。西方消费者眼里的名牌商标是可口可乐、索尼、保时捷……保时捷常排在第三位。与中国合作成功,保时捷将在地球的另一半声名远播,开创新局面,这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就不能以数字表述了。
“中国——发发”
我发觉在这个欧洲汽车生产大国,微型汽车仍很普遍,德国人叫“大众车”,甲壳虫更是随处可见,而且不少是刚出厂的崭新的汽车。从大城市柏林到任何一个中小城镇,马路两旁井然有序、首尾衔接、密密匝匝地停放着汽车,构成了特殊的风景线。可见发达国家也并非家家户户都有车库,也不是非得有了车库,才能发展轿车。
最后一天采访,才向我们介绍专为中国设计的大众车。为了谋求与中国合作发展家庭轿车,保时捷对中国的市场、道路、用户购车心理等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查研究。1994年7月中国颁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四个月后斯图加特就拿出了概念车,取名C—88,寓意为“中国—发发”。
据介绍,为中国设计的大众车着眼于质量和效益,不仅技术先进,结实耐用,而且多用途多变型,可以载人,亦可载货。
我们最关心的是售价。回答说C—88有三种款式,普通型、标准型和豪华型,售价在人民币4.5万元到8万元之间。德国朋友不厌其烦地一再阐明,大众车结构简化了,功能减少了,内饰简朴了,但仍旧保持着保时捷产品的高技术和高质量。“保时捷的每一款车,每一个零件,都是以跑车的标准来设计与制造的”。我把德国朋友的长篇大论概括为八个字:“简而不陋,安全长寿”。大家笑了,颔首称是。
我们从德国回来后不到一个月,家庭轿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C—88就公开亮相了。数万中国“汽车迷”饱览了这辆独具魅力的、据称“具有跨世纪造型美感”的家庭轿车的风采。(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