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3月1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田纪云在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三次全会上作报告
去年常委会工作取得新进展
今年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今天下午在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报告了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新进展。
田纪云是受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在会上作报告的。他说,常委会继续把立法工作放在首位,加快经济立法,在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框架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一年来共审议31个法律和关于法律问题决定的草案,通过21个法律和关于法律问题的决定,还批准了同外国缔结的和我国加入的条约、协定、公约9个。
他说,一年来,我国的立法步伐明显加快,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有一批重要法律出台。特别是制定了有关规范市场经济方面的一批重要法律,连同上年制定并已实施的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注册会计师法、农业法等法律,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向法制化的轨道迈进。他说,当然,也要看到,立法工作还不完全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需要制定的法律很多,立法程序尚须进一步完善,立法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面临的立法任务还相当艰巨。
田纪云说,常委会坚持把对法律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放在与立法同等重要位置,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假冒伪劣商品问题和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重点检查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和农业法的实施情况。为了维护法制的统一,常委会加强了对地方性法规的备案审查工作。对有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纠正意见。常委会办事机构对各地提出的有关法律实施中的问题作了认真研究和答复。常委会坚持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制度,加强了对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的工作监督。
田纪云指出,常委会在改进和加强监督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监督工作仍然不够有力。当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还相当严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他说,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各部门、各方面共同努力。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监督宪法和法律实施的国家权力机关,负有重要职责,必须下大力气,采取切实措施,逐步改变监督不力的状况。
他说,常委会把组织和推动法制宣传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在宣传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有所改进。
田纪云说,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共提出723件议案。根据大会主席团的决定,其中的99件议案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这些议案大多是有关立法的,常委会充分考虑和采纳代表的意见,有些立法项目正在积极落实,有的已经出台。
他说,常委会重视同代表的联系,继续邀请一些代表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在审议各项议案时,注意吸收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还组织代表围绕改革和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开展视察。
他说,常委会把接受和办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作为联系人民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反映人民群众意见和要求的重要渠道。一年来,共收到群众来信七万多件,接待来访一万三千余人(次)。通过办理信访,督促有关部门和地方解决一些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纠正冤假错案,调解和化解社会矛盾,密切国家机关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关于常委会的外事工作,田纪云说,外事工作是常委会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去年11月,乔石委员长对大洋洲、南美洲四国的访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对这两大洲国家的首次访问,也是我国对南太平洋和拉美地区的又一次重要外交行动。全国人大代表团先后访问了25个国家,常委会派团参加了6次国际会议,接待了35个国家议会访华团。专门委员会派出15个代表团出访了25个国家,参加了11个有关的国际性会议,接待了37个国家议会委员会和议会国际组织的访华团。一些双边友好小组根据对外交往的需要,积极开展了外事活动。田纪云指出,这些对外交往活动有助于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今天在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后一年的主要工作时指出,常委会要继续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作为根本任务,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保障和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田纪云在报告中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加快立法步伐,提高立法质量。他说,为了实现本届常委会任期内大体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框架的目标,要按照五年立法规划的要求,继续抓紧制定一批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如票据法、保险法、国有资产管理法、合同法、担保法、破产法等。还要抓紧制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公民权利、加强廉政建设、惩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国防建设、环境与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法律。对已不适应现实情况的法律规定要作出修改。在加快立法的同时,要注重提高立法的质量,使制定的法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符合实际,便于操作,切实可行。常委会要加强对法律起草工作的指导和协调,进一步提高审议法律草案的质量。为了进一步把立法工作纳入法制轨道,要抓紧制定立法法。要认真总结立法工作的经验,进一步明确立法权限,规范立法程序,改进立法技术,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健全监督机制,增强监督效果。田纪云指出,保证法律的有效实施,是当前法制建设中亟为紧迫的任务。常委会要切实履行监督法律实施的职责,按照关于加强对法律实施情况检查监督的若干规定,进一步完善执法检查机制,加强领导,改进方式,强化力度,增强效果。今年要重点检查几个有关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方面的法律的实施情况,还要检查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实施情况。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有关部门作出处理,并向常委会汇报。重大的、典型的违法案件,要公开揭露,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常委会还要加强对地方性法规的备案审查工作,发现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及时予以纠正。
田纪云指出,新的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每次会议将继续坚持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制度。要围绕改革和建设的重大问题及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有计划地听取这些国家机关的工作报告,支持和督促他们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促进各项改革措施和工作措施的落实。要加强和改进对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坚持每年第三季度听取关于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汇报制度,保证代表大会批准的计划和预算的顺利实施。还要加强对惩治腐败工作的监督,支持和督促司法机关严格执法,抓紧查处大案要案,坚决惩处腐败分子。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他说,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体人民的法制观念,是依法治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迫切要求。要紧密结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重点做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法律知识的普及工作。要督促有关部门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形式,开展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要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形成强大的法制宣传声势。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努力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的能力。人大及其常委会在选举和任命干部时,要把是否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和能否认真执法,作为衡量干部是否称职的一个重要标准。从事人大工作的干部,要带头学法、懂法、守法,依法办事。要通过各级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带动广大干部和群众学习和遵守法律,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依法办事的风尚,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加强对乡镇人大换届选举的指导,做好联系代表和地方人大的工作。田纪云说,从今年下半年起,全国的乡镇人大将陆续进行换届选举。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常委会要加强同代表的联系,更好地发挥代表的作用。常委会要拓宽同地方人大联系的渠道,总结和交流工作经验,支持地方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共同把人大工作推向前进。
——搞好议会外交,加强对外交往与合作。田纪云说,议会外交是国家外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委会要遵循我国对外工作的方针,充分发挥议会外交的特点,进一步加强同外国议会及国际组织的交往和合作。他说,人大的外事工作,应积极为我国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在对外交往中,应注意把议会外交和促进经济合作结合起来,推动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
——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常委会建设。田纪云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势下,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不断加强常委会的建设。他说,常委会组成人员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用这一理论来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要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切实向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体察民情,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真正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要特别注意随时了解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主动地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把我们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附图片)
题下照片:3月11日,田纪云作关于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新华社记者王新庆摄


第4版(要闻)
专栏:

  李鹏提请审议教育法草案
朱开轩就草案情况向人大会议作说明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国务院总理李鹏向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交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教育法草案的议案。
李鹏总理提出的议案说,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国家教育委员会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拟订了教育法草案。这个草案业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于1994年12月5日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对草案进行了初步审议,委员们提出了不少好的修改意见。会后,我们根据委员们的意见,对草案进一步作了修改,现提请审议。
在今天举行的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受国务院委托,就共10章、84条的教育法草案作了说明。
朱开轩说,制定教育法,是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985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4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指明了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任务及措施。现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在全国各地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98%,小学毕业生升初中的比例平均达到80%,大城市和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基本普及初级中等教育,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的局面已经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了较大改变,15岁至45岁的青壮年中的文盲率已经下降到7%左右,高等教育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实际工作中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未完全落实,教育投入普遍不足,公用经费比例下降,办学条件较差。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抓紧制定教育法,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落实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有关举措,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朱开轩指出,制定教育法,是巩固教育体制改革成果,引导和保障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们在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需要从法律上加以确认和巩固。同时,在进一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教育行政管理,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加强宏观管理等方面,也需要通过立法来加以规范和引导。因此,制定教育法,为教育体制改革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是十分必要的。
朱开轩在报告起草教育法的指导思想时说,教育法是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的一部重要法律。制定教育法,必须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基本精神,确保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制度,维护教育关系有关主体的合法权益,为使教育管理逐步走上全面“依法治教”的轨道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据此,草案规定:“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强调“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草案还规定:“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推进教育改革,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朱开轩指出,教育法作为教育的基本法,主要就涉及教育的全局性重大问题,如教育的地位、教育方针、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基本制度、教育投入和条件保障、学校的法律地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法律责任等,作出基本的规范并为制定其他教育法律、法规提供立法依据。各级各类教育的具体问题,则主要由其他教育法律、法规具体规定。
他说,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的领域已经从正规学校教育扩展到学校教育以外的广阔领域。制定教育法,应当从“大教育”的观点来确定其适用范围。据此,草案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必须遵守本法。”
朱开轩说,长期以来,党和国家确定的正确的教育方针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指导作用。
在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和准确表述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界及社会各界的普遍愿望。对于教育方针如何表述,各界人士也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设性意见。草案根据宪法有关规定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综合研究了各方面的意见,对教育方针表述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朱开轩强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因此,草案规定:“国家提倡对受教育者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
朱开轩还就教育法草案的其他有关问题作了说明。


第4版(要闻)
专栏:

  李鹏提请审议银行法草案
周正庆就草案情况向人大会议作说明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国务院总理李鹏向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交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中国人民银行法草案的议案。
李鹏总理提出的议案说,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确立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和职责,保证国家货币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的科学性、权威性,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督管理,保障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制定中国人民银行法。为此,国务院于1994年6月15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1994年举行的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第九次、第十一次会议对草案进行了审议,提出了很多好的修改意见。国务院根据这些意见对草案进一步作了修改、完善,现提请审议。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体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周正庆受国务院委托,就中国人民银行法草案作了说明。
周正庆在报告制定中国人民银行法的必要性时说,中国人民银行法即中央银行法,是稳定币值、加强金融监管、完善和加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保障金融体制改革顺利实施的一部重要法律。1986年1月7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对保证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和管理全国金融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这个条例的某些规定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都要求,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调控货币供应量,保持币值稳定;对金融机构实施严格的监管,维护金融秩序,保证金融体系安全、有效地运行。因此,制定中国人民银行法是十分必要的。
周正庆说,中国人民银行从1979年就开始着手起草银行法。1993年,经过多年的研究、论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确定分别起草中国人民银行法(即中央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起草中国人民银行法力求达到的目的是,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使中国人民银行能够真正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明确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国务院管理全国金融业的主管机关,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制定和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对全国的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在草案起草过程中,多次征求了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有关金融机构、专家学者及一些地方的意见,还听取了国际金融组织的咨询意见,研究、借鉴了国外有关中央银行立法的经验。他说,现在提请审议的草案共8章48条,对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地位、组织机构、人民币、业务、金融监督管理、财务会计、法律责任等方面内容作了规定。
周正庆还就这个法律草案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了说明。他在报告草案中关于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地位的规定时说,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即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拥有资本和资产,可以依法经营业务;同时又是国务院管理全国金融业的主管机关。这样规定,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通行做法基本衔接。
关于货币政策目标,周正庆说,货币政策目标是一国的中央银行据以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依据。实践证明,只有币值稳定,才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草案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应以稳定币值为目标,通过调节货币供应总量并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周正庆还就草案中关于货币政策工具、人民币的发行与保护、金融的监督管理和关于法律责任作了说明。


第4版(要闻)
专栏:

  孙中山手书“博爱”真迹面世
新华社上海三月十一日电(记者罗康雄)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新近收藏一幅孙中山手书的“博爱”真迹。
这是由我国教育界、铁路界前辈凌鸿勋在上海的家属捐赠的。
这幅手书真迹为横披,尺幅长八十五点五厘米,宽四十一厘米,落款“异醒先生”、“孙文”,印章为“孙文之印”。整纸已明显泛黄色,中有折裂,显有脱落脆硬状。经上海博物馆专家鉴定,此件系孙中山手书真迹无疑。


第4版(要闻)
专栏:

  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决定
确认常委会接受许嘉璐辞去人大常委职务的请求的决定
(1995年3月1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决定:确认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关于接受许嘉璐辞去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职务的请求的决定。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第4版(要闻)
专栏:外事简讯

  外事简讯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9日晚在北京举行招待会,庆祝中国与坦桑尼亚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沛瑶、对外友协会长齐怀远、中联部副部长宦国英以及坦桑尼亚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辛巴·朱玛等出席了招待会。
(据新华社电)


第4版(要闻)
专栏:

  第四届民间艺术节5月在京举办
据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记者徐兆荣)两年一届的国家级民族文化交流活动——第四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将于5月18日至28日在北京举办。
据此间的艺术节组委会称,为了突出展现民族特色和艺术效果,拓展中国民族、民间商品的海外市场,取得文化、旅游、商贸相互推进的综合效益,本届艺术节在国家旅游局’95中国民俗风情游活动已在全国范围全面展开之际,特选定在京新建的中华百亭鱼乐园举办。据悉,北京百亭鱼乐节也与民间艺术节同时举行。
组委会人士透露,艺术节期间,将邀请十几个省市区的少数民族代表队进行民族歌舞、习俗、奇能绝艺和民间工艺绝活表演。还将举办中国历史与酒文化展,中华观赏石名人邀请展,南北书画名家联展,千家姓氏寻源活动,垂钓大赛,摄影大赛等文化娱乐活动。艺术节上还特设了中华名酒、神州名茶、东方小吃和华夏特产街,并举办大型经贸洽谈和风物特产商品展销。
艺术节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百亭鱼乐园和北京莫迪电视广告艺术公司联合主办。朱明瑛担任艺术节的艺术总监。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葡联合联络小组会议结束
新华社澳门3月11日电(记者王志根)中葡联合联络小组第22次会议于3月7日至11日在澳门举行。会议结束后,双方发表了新闻公报。
公报说,双方对公务员本地化、中文官方地位和法律翻译及本地化工作的进展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公报说,关于澳门参加有关国际组织问题,双方就澳门加入家庭组织国际联盟问题达成共识,并签署了会谈纪要。公报说,双方完成了审议澳门航空公司专营合约的磋商,并签署了会谈纪要。双方强调,这一合约对澳门国际机场的运作和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双方还确认了关于澳门机场空域管理范围授权问题的会谈纪要和澳门——瑞士航协文本的会谈纪要。公报说,双方还讨论了包括国籍和公务员退休金问题在内的涉及澳门平稳过渡和长期稳定发展的其他重要议题。
中葡联合联络小组第23次会议将于1995年6月27日起在京举行。


第4版(要闻)
专栏:

太行山区“优教园”
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下,太行山区建起了“优教园”。图为平山优教园的孩子正在唱儿歌。新华社记者范德元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