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2月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编者的话

  编者的话
本报《抓科技大发展促经济更繁荣》专栏今天刊登宋健等同志的文章。宋健同志在文章中,归纳总结了此次讨论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因此他的文章也可作为本专栏的结束篇。
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共刊出了20多期,先后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卢嘉锡,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朱光亚,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国家科委副主任朱丽兰,中科院院士何祚庥、王选、赵玉芬、赵忠贤,中软总公司总经理黄晓明及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共30多人为本专栏撰写了文章。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讨论中,大家针对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事业发展、高科技产业政策、科技与经济、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对于广大群众深化对科技与经济问题的认识很有益处;对于有关决策部门完善科技管理工作,也很有帮助。
因此,我们认为本次讨论的主要目的已基本达到。
由于版面所限,许多读者的来信来稿未能与大家见面,我们谨向这些同志表示歉意。
本专栏虽然结束了,但有关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探索并未结束。我们愿与大家把这项艰巨而光荣的工作继续进行下去,以推动我国科技事业有一个新的解放和大的发展。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抓科技大发展促经济更繁荣

  为第一生产力的新解放和大发展而奋斗
——为人民日报《抓科技大发展促经济更繁荣》专栏而作
宋健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科技的时代。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浪潮,正在把人类社会的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科学技术的每一项重大突破,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所带来的深刻影响,都将是前所未有的、无法估量的;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实力、生活质量、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以及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无不系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深刻地看到这种大趋势,都在调整政策,运筹战略,为加速科技发展而采取重大措施。
在我国,党和政府一向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40多年的努力,我们已建立起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科学技术体系,形成了2500多万人的科技大军,其中230多万人从事研究开发活动;每年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3万多项,批准新专利3万多项。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在科技体制改革的推动下,80%以上的科技力量已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绝大多数技术开发型院所开始走上按照市场机制运行、以多种形式与经济相结合的自主发展之路。
通过广大科技人员的攻关,在农业方面,我们已培育出新品种、新组合5000多个,全国范围内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换了4—6次,每更换一次使单产增加10—15%。
在工业方面,我们解决了一大批工业发展中的关键性、综合性技术难题,研制开发了一批成套的工业装备,推广了一大批先进科技成果,为加快工业技术改造和重大工程建设作出了支撑性贡献。
在高技术研究领域,基于多年基础性研究的积累,取得了诸如大型程控交换机、高性能并行计算机、工业机器人、生物工程疫苗和医药、功能材料等一大批市场前景广阔、已经或有望形成大产业的重大成果,并取得了像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清洁生产技术等能促进整个行业技术升级的高技术成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值已达580亿元;民营科技企业已达5万多家,从业人数60多万人,产值、利润每年以30—50%的速度增长。全国科技界正在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而奋斗。
面向21世纪,党中央提出了新的重要要求:科技第一生产力“要有一个新的解放和大的发展”,“科技工作要为解决国民经济热点、难点问题多作贡献”。为此,我国广大的科技工作者更应该紧紧围绕发展经济、振兴中华这个战略目标发奋努力,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在保持基础性研究水平稳步提高和推进技术创新、优化现有生产力、发展战略产业、培育新生产力两条战线上全面进取,为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一,要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提供科技动力。为确保到本世纪末粮食总产量达到五亿吨、农民人均收入达到小康水平,解决1.7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现8000万农民脱贫致富,要向广大农村大力扩散科学技术,发展乡镇企业,保护生态环境,应用最新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重点培育、引进一批高产、优质品种,推广科学的耕作方法,加速研制开发高效、低毒的新型农药,以保证粮棉油等主要作物不断增产。要抓好农业区域开发与治理的配套技术研究,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技术体系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大力开发和推广农产品深加工等先进适用技术,依靠科技促进与农业资源开发、加工利用相关的农村区域性支柱产业的发展。继续搞好科技扶贫工作,缩小东、西部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力争到本世纪末,使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所占份额达到50%以上,为“两高一优”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为农业各项发展目标的实现和全国农民奔“小康”提供科技保证。
第二,要努力提高工业技术水平。促进科研院所以多种形式与大中型企业结合,进入企业或企业集团,与企业共同进行研究开发、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技术改造等,加快军用技术向民用技术转移,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提高工艺技术水平,降低能耗、物耗,实现主要产品升级换代,使工业整体技术水平跃上新的台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形成,从而大幅度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市场竞争力、出口创汇能力。
第三,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是我国迈向新的战略目标过程中的关键战役。高技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比传统产业高十倍以上,比自然经济和手工业生产效率和效益高百倍。发展高技术产业是加速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唯一道路。对“863计划”等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已经取得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成果,要加快转化和推广,尽快实现产业化。努力办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扶持一批到本世纪末年产值过十亿元、百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在每个开发区形成几个具有一定经济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的拳头产品及支柱性产业。
第四,要抓好一批重大基础性研究、高技术研究项目,攀登科技高峰,培育21世纪新兴产业的生长点。按照“要有所赶、有所不赶”的方针,选择若干处于国际前沿、有望形成下世纪新兴产业、我国又有一定科研基础和优势的重大科技项目,例如微米、纳米技术,光电子技术,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功能材料等,集中力量重点攻关,为建立支柱产业及产业群奠定基础。
第五,要加强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工作。继续抓好《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研究人口、环境、资源、卫生等社会发展领域的一些重大科技难题,大力发展新医药、环保、住宅等社会发展相关产业,大力研究开发对环保有利的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六,根据跨世纪科技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到本世纪末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新型体制。在组织结构上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精干高效、纵深配置的现代化研究开发体系;在运行机制上形成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科学研究机制,市场经济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现代科技企业制度,实施跨世纪人才工程,形成具有数量和质量相对优势的跨世纪人才梯队;建立起符合精简、统一、效能三原则的,统筹协调的科技行政管理体制,健全完善科技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改革的中心任务,是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推进科技系统组织机构的调整,分流科技人员,转变运行机制,从根本上改变科研机构重叠、科技力量分散的状况,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实现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改革目标。
第七,要进一步扩大科技工作的对外开放,开创国际科技、经济合作新局面。紧密结合国内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坚持把科技发展置于国际大系统中,以双边、多边、官方、民间等多种形式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继续推动技贸结合,授予更多的具备条件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外贸经营权。推动外贸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同建立外向型产业和外贸企业集团,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基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和成套设备的出口。
发展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的千秋功业,需要科技界同志的砥砺进取和全民族的奋起。今天,在党的基本路线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战略思想,繁荣科学技术事业、推进科学技术进步,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新的大飞跃,使中华民族一个半世纪以来无数志士先烈“科技兴国”的夙愿成为现实。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抓科技大发展促经济更繁荣

  发展国防科技服务经济建设
国防科技大学校长郭桂蓉
国防,历来是一个国家高科技的集合点。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又为国防和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整体水平还比较低,目前还无法像某些发达国家那样倾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发展国防科技。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只要认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必将加快国防科技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前,我们在国防科技方面应该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立足前沿,面向需要。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一步一个台阶地发展,而往往呈现出超越和跳跃的发展趋势。因而根据国家和军队建设的需要,结合科技发展动态,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进行科学研究,是获取国防科研课题,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前提。
建国初期,我国的经济、科技实力还比较弱,按常规,并不具备发展原子弹和航天技术的实力。然而根据国家利益的需求,国家集中了一定的人力、物力,瞄准这一高技术前沿,很快于60年代中期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我国的航天技术也以较快速度取得突破。
我们学校一直本着课题的选择要以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为背景,技术上以跟踪学科前沿为发展目标,带领科技人员深入国防科工委基地、各军兵种、国防工业部门以及有关企业、院校进行调研,争取科研课题。仅1978年以来,学校就完成各类科研项目2100多项,其中1000余项获国家级、军队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不少项目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储备技术,保持实力。开展预先研究工作是保持国家科技实力、储备丰富的技术能力的重要一环,因而应当从战略高度考虑国防科研工作的布局,注意超前研究。
我校一直强调跟踪国际先进水平,做好预研工作。我们把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作为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组织科技人员对发达国家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应用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深入有关部门,了解掌握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动态,并以此为背景制定跟踪国际先进水平进行研究的奋斗目标。近年来,我校先后完成了银河Ⅰ和Ⅱ巨型计算机、激光陀螺、舰船雷达目标自动识别、碳化硅纤维、精密机床动态检测与精度控制等重大课题。这样,不仅跟踪了国际科学发展前沿,而且满足了国家建设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同时有效地储备了技术,保持了学校的科研实力,保证了学校科研工作的长盛不衰。
国防科技的发展首先必须服从于国家经济建设。当前我国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国防科技的发展目标、战略、措施、途径都必须纳入经济发展的轨道,从科研选题到人力、财力、物力的保障都应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可能而确定,始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核心。同时,国防科技的先进性为它向国民经济转移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而国防科技成果又具有不但能为国防建设服务,也能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服务,为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二重性,因而国防科技必须服务于国家和社会需要。大量的历史事实表明,国防科学技术与国民经济建设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国民经济建设为国防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活动舞台,而国防科技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又可广泛运用于国民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抓科技大发展促经济更繁荣

  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挑战
中共烟台市委书记杜世成
科技的发展状况如何,决定一个企业、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乃至兴衰存亡。改革开放十几年,烟台市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三番,1993年上升为全国城市第13位,由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的农业型城市成为初具现代化水平的经济强市。这种快速的发展靠的是什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大力实施“科教兴烟”战略,发挥了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主导作用。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5%以上,11个县市区有7个进入“全国科技实力强县”。
但是,要真正发挥科技的第一生产力作用,却并不容易。当前,科技工作的重要地位虽已得到初步确立,但全社会的科技立国意识还没有牢固树立起来;市场机制虽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但经济细胞吸纳科学技术的活力还不足;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但科技体制的改革还有待深入,等等。为了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挑战,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把科技的重要地位真正确立起来。目前,一些地方的经济工作之所以发展不快,原因在于科技工作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没有位置。所以,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首要的是为第一生产力“落实政策”,把它真正放到“第一”的位子上去。为此,从中央到地方,上上下下都要首先确立“科技立国、兴市、兴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制订落实科技兴工、兴农、兴海、兴社会的发展规划,提出阶段的、年度的科技工作重点及政策措施。其次,要建立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抓科技议事制度,定期研究讨论科技工作,并在工作分工上,明确党政一把手为科技工作第一责任人。一把手要亲自主持定计划,分任务,抓督查,促落实。再是,在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上,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科技专家的作用,通过建立参事制、顾问制、巡视制,让科技专家为党委、政府出主意、当参谋,以避免决策失误。
要在科技体制改革上敢于“破题”。长期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缓慢的症结在于体制问题,在于科技与经济相分离。科技是鱼,经济是水,科技只有下“海”,才能发展壮大。因此,领导者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科技体制改革上来,以极大的热情去关心、支持和指导科技改革的实践,努力把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文章做好、做大。
必须实行强激励、硬约束的机制。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某一点上表现是见效很快的,具有直接性、速效性,但在总体上则更多地表现出潜在性和长期性,这就使得领导干部抓科技工作的政绩,往往不如修条路、盖座楼、建个厂那样明显,容易产生短期行为,把科技工作当成虚任务、软任务对待。因此,要保证各级领导自觉地抓好科技,必须实行强激励和硬约束机制。从烟台的实践看,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实行“两票制”,即“一票优先”、“一票否决”。“一票优先”,就是各级党委、政府要在人财物等方面给科技一张优先票,对重大科技项目实行“一路绿灯”,资金优先安排,政策优先扶持,人员优先保证,成果优先奖励。“一票否决”,就是把发展第一生产力作为考核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政绩的一条必备标准,对那些科技意识不强、抓科技工作不得力的领导,不能评先、晋级、提拔。有了这两票,有助于形成上上下下、各行各业想科技、争科技、干科技的氛围。
要下大气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素质。我认为,科技立国兴业战略能否真正实施,从根本上说取决于领导干部科技素质的高低;党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建立一支宏大的党员企业家队伍和党员科技实业家队伍。为此,作为党政一把手,首先要抓好自身素质的提高。尤其要带头学习和掌握科技知识,熟悉整个科技的大体门类和基本概念,把握科技基本走势,即使不能当个“科技通”,至少也要当个“明白人”。同时,要抓好各级领导班子“换脑改型”工程,优化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把那些具有较高科技素质和能力的跨世纪优秀人才,选拔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并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尽快形成一个既有抓科技动力、又具有抓科技能力的决策层,造就一支具有政治家、企业家、科技家“三家合一”素质的复合型领导干部队伍。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抓科技大发展促经济更繁荣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开展高能物理实验和同步辐射应用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图为工作性能先进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大型探测系统——谱仪。
新华社记者 杨武敏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