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2月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多产化肥支援春耕
  上图:福建龙岩合成氨厂为支援春耕生产,加班加点多产化肥。图为化肥装车情景。
新华社记者 李开远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傣乡农民购肥忙
左图: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的傣族农民改变传统种田习惯,竞相购买化肥,给粮食作物追加化肥。
新华社记者 周重要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张雪峰,我们做你的坚强后盾
本报记者孟晓云
本报一月十日头版通讯《追求有价值的人生——广州女大学生张雪峰自愿到贫困山区任教的事迹》发表后,在全国,特别是在广州地区,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一次次慰问,一个个资助,一封封来信,像一条条温暖的小溪汇成了江河。这充分说明张雪峰的价值取向,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同,说明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已深入人心。记者怀着激动的心情将所见所闻再次报告给读者。
    广州青年的骄傲
张雪峰的事迹见诸报端后的第二天,共青团广州市委书记刘日知率队到英德市大洞镇中学看望张雪峰,对她的思想、工作和生活表示极大的关注,并向她赠送慰问品。广州市不少大学生自发地举办“向张雪峰学习”的板报,有些单位的青年在街头书写“张雪峰是三百万广州青年的骄傲”的标语。浪奇股份有限公司的青年职工邝志毅说:“她的事迹令人感动,值得我们这一代人骄傲。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她,认识她,让我们的社会出现更多的张雪峰。”市第二公用汽车公司第四分公司“共青团”号司机漆小兵说:“她的思想境界非常高,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广州,实属难能可贵。我很佩服。张雪峰的行为既实实在在地支持了希望工程,又给贫困地区带去大都市的文化,传输新的观念和意识。我要以优质的服务迎接四方乘客,共同塑造好广州青年的良好形象。”
连日来,广州市许多团组织结合本单位实际,在羊城扎扎实实地开展“学习张雪峰,共同塑造大都市青年形象”的系列活动。一些工厂的青工把“我为公司奉献一个工作日”口号付诸实践,他们认为,学习张雪峰就应该在本职岗位上体现无私奉献的精神;有近一百二十支青年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大街小巷,他们忙着为在贫困山区工作的人及其在广州的家属做好事,做实事,给冬日的羊城带来了春的信息。
大都市青年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形象?九十年代的青年应该有怎样的风貌?这是最近青年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众说纷纭,归结为一点,便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文明、繁荣的社会,既需要求实、进取和竞争的精神,也需要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才能奏出一支优美的大都市交响乐。而张雪峰的行动正体现了九十年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大都市需要这种精神,广州青年更需要这种精神。
    关于人生价值的思索
一月十二日,广州日报发表了市委书记高祀仁致张雪峰的信,给全市人民特别是青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生到底怎样才算有价值?他在信中写道:“每个步入青年期的人都不可避免地在思索,在找寻自己的位置,寻找自己的答案。我认为,作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其价值以社会实践来检验,以社会效益来衡量。因此,人生价值的最高坐标,应定在‘奉献’二字上。只有甘愿为祖国、为民族、为社会、为人民作出奉献的人,其人生价值才会得到社会的公认,才会永不磨灭。”
不少大学生围绕“什么样的人生最有价值”的话题展开讨论。广州大学团委书记吴力勤说,广州青年存在着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一些大学生喜欢讨论的是打工、做生意、挣更多的钱;社会上也有一种误导,似乎钱挣得越多,事业就越成功。张雪峰的出现对于青年学生在人生价值取向上的指导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校园里出了一期墙报,题为《学习张雪峰同志,追求有价值的人生》,引起了轰动,许多学生和老师都反映,很久没有见到这样题材的墙报了。
华南师大政法系的学生在一次“追求有价值的人生目标”的座谈中,各抒己见。黄志权说:“掌握着保证生活得以温饱的一定量的金钱,确实是人们生存、发展及幸福的必要条件;但是‘含金量’不能衡量人生价值。大家都知道,马克思的一生是贫困的一生,他既不拥有很多的金钱,也没有直接地创造物质财富,但谁也不能否认他人生价值的伟大存在。”林冬月说:“倡导为社会、为国家多做贡献的精神,就使得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去体现个人价值。没有民族的振兴,个人的发展必将成为一句空话。为了社会,为了国家,我们还是应该讲究一点献身精神的。”
一些师范院校的学生把张雪峰当做可望也可即的楷模。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学生郭英霞看了报道后很感动,她表示:现在社会上普遍认为当老师待遇低,不愿意选择师范专业;而张雪峰本人并非师范生,却投身教育事业,并且放弃城市生活去了贫困山区,这对我们师范生是一个激励,对那些读师范又跳槽的同学应该有更多的启示。
当人们从报道中得知大洞镇中学教学条件简陋和张雪峰在教学中遇到一些困难时,社会各界都伸出了支援之手。首先是广州市委、市府作出决定拨款50万元,资助大洞镇中学改善办学条件,并委派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小丹率领慰问小组赶赴大洞中学;广州日报总编辑黎元江代表该报赠送大洞中学三万元现款和一批电脑、彩电,为该校设立一个电化教室;张雪峰的母校广州市121中学也派人带着新买的收录机和一批文具,到大洞中学探望张雪峰。
大洞镇偏远闭塞,只有手摇电话,通讯不便。全国许多关心张雪峰的单位和个人,苦于无法与之联系,不得不把电话打给记者。广东今日集团总经理何伯权得知此事后,主动提出以公司名义赠送两台无线移动电话,真是雪中送炭。
    我们做你的坚强后盾
支援张雪峰就是支援山区教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能给人以文化和科学,造就人才,这才能使山区自己具备开发和发展的能力。正是为了这个目的,广东各界纷纷表示:“张雪峰,我们做你的坚强后盾。”
连日来,张雪峰收到了全国各地100多封情意绵绵的来信,其中有军人、研究生、工人、教师、离休老干部和打工仔。读了这些信,使人心潮澎湃;一封广西来信称,读了你的事迹,“如久旱逢甘雨,沙漠遇清泉,感到从未有过的精神上的新鲜活力,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位战士说:“你扭转了我们同龄人中一些不切实际的追求,将会产生一种新的共鸣。”“你的追求将会使你的精神更富有”;一位“是从艰苦的战争年代过来的”离休老干部,评价张雪峰的选择,“是用多少黄金也买不来的”。还有一些来信值得特别提到:一名在工厂当门卫的打工仔说他曾经“挖空心思想跳槽”,现在,“躁动不安的心情似乎得到了某种慰藉”;一位1993年军校毕业生慷慨陈词:“一个弱女子,能有如此的豪迈气概真让军营中的我汗颜。”他原为现实生活中的不尽如人意之处,而对当初的信念产生了怀疑,“今天,读了你的事迹之后,使我逐渐冷却的心,重新热了起来”;四川一个自称是“教育战线上败下阵来的逃兵”,在信中坦诚地说:“真让我感慨万分!你那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不为大城市灯红酒绿的生活所吸引的崇高信念,深深地检点我、洗礼我的灵魂!”
与此同时,记者也收到不少来信。北京一家公司的女青年在信中评价张雪峰说:“她不随波逐流,有独特的追求,她是那么平凡,又是那么真实。”她表示:“我很想为她的学生做点什么事,希望您能帮助我完成这一心愿。”山东日照市科委一名女干部,也在信中充满感情地写道:“我们仿佛已是老朋友,相知只须共同的爱心。我家经济并不富裕,但是想通过你资助大洞一名家境困难的孩子小学毕业。钱有价,情无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千百个孩子将不会为失学而痛苦。”
广州市委宣传部部长朱小丹概括得好:“富裕地区是否就人情淡漠呢?张雪峰的行动就是最好的回答。富裕地区帮助贫困地区,使之共同富裕,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反映。”


第1版(要闻)
专栏:

  加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险制度
本报评论员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险制度,是一件关系到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事。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要求,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积极试点,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这项工作推向前进。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险制度,是我国当前形势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建立和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险制度,已经成为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极为重要的环节。去年几项大的经济改革措施出台,以及《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劳动法》的实施,加深了人们这方面的认识。今后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将会使社会保险在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更加突出地显示出来。
社会保险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制度建设。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它通过一定的机制和政策,调节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关系,缓解和避免可能出现的社会震动,维护社会稳定,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还有利于调整消费结构,有利于扩大再生产和更好地进行宏观调控。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是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即以我们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来看,形势就很严峻。我国老龄化进程正在加快,养老费用的负荷逐年增大,如果不及时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就会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因此,建立社会保险制度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措施。从人事制度和劳动制度改革的角度来看,社会保险制度决定着这两项重要制度改革的进程与发展。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的发育,劳动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配置和流动,机构的精简,以及干部轮换和职工辞退的正常化,都离不开社会保险制度的支撑。除此之外,各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也要有社会保险制度的配套实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险制度,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要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各地具体情况,进行认真的测算论证,并且要发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提高透明度,增强自觉性,统一认识,统一步调,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逐步展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实施方案。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社会保险制度有不同的情况和要求,在这方面,要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区别不同情况开展工作。但两者也有共同点,这就是,在制度上都面临待遇、资金和管理问题,在工作中都应该首先抓好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的问题,每个人都会遇到,支付保险金时间也最长,具有普遍性。养老保险启动了,就抓住了主要矛盾,整个制度就能逐步建立起来。当然,对于失业、工伤等保险,也不能忽视,也要根据情况尽快开展工作,制定出可行的章程。
在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方案,精心组织,逐步推动保险服务的社会化。要强调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实行国家、单位、个人共同合理负担以及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要实行公平和效率相结合,形成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个人储蓄保险的多层次体系。要注意养老保险水平应与我国生产力水平、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要建立部分积累的养老保险基金,并实行政事分开,行政管理与基金运营分开来办,互相配合,互相监督。我们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资金来源多渠道、养老保险多层次、权利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建立起适用于各类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工人和多种所有制、多种经济成份的企业中各类劳动者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目前,不少地方进行了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经验,这就给全面开展工作提供了启示和借鉴。各地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合本地情况的操作方案,尽快地行动起来,探索、创造、总结,在实践中完善、提高。让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投入这项工作,为早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险制度贡献力量。


第1版(要闻)
专栏:

  西北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初步建立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等
新华社银川2月6日电(记者田舒斌、陈国军)记者近日从有关部门获悉,经过近十年努力,西北地区以职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为主进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已初步形成包括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职工生活福利在内的社会保险体系。
社会养老保险是西北地区进行得最早、也是目前收效最大的社会保障改革内容。从1992年至今,陕、宁、青、甘四省区陆续实现养老保险从县市级统筹向省级统筹过渡。据不完全统计,西北地区目前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已达436万多人,占应参加人数的95%以上,其中国有企业正式职工占八成多,大部分企业的合同工、退休职工以及集体企业职工都参加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目前也初具规模。1994年,陕、宁、青、甘、新五省区收缴养老保险基金近15亿元。此项基金已发挥了较大效益,约有七成用于支付离退休费。仅陕西省每年就向40多万名退休职工发放社会养老金,年支出达7.7亿元,基本上保证了退休人员的生活,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
失业保险制度开始在西北五省区全面建立。从1986年开始,西北地区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在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机关团体全面推行职工失业保险制度,迄今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有470多万人,占应参加人数九成以上。特别是对破产企业职工、濒临破产企业决定整顿期间被精简的职工以及被企业终止、解除合同的职工等几种人员,实行社会失业保险。这些人员可领到相当于本人原工资50%—70%的生活救济费。1993年接受此项救济的失业人数有7.2万人,基本上保证了他们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
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也已开始在一定范围铺开。从1993年开始,陕西省在黄龙、韩城等十多个县积极推行职工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工作;宁夏银川市开展工伤保险基金社会统筹工作。目前全市有704个企业的11万多人参加工伤保险。


第1版(要闻)
专栏:

  开年五件事 件件不离农
湖北今年农业抓得早抓得实
本报武汉2月6日电记者龚达发报道:一个大大的“农”字,深深地印在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的心中。新年伊始,他抓了五件事,件件不离农。
去年湖北农业获得大丰收,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今年初,省委、省政府接连抓了五件事:新年刚过,省委、省政府就发出一号文件,全面部署农村工作;1月初,贾志杰分别主持今年第一个省长办公会和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增加农业投入;第一次现场办公会贾志杰带领省计划、财政、金融、供销等部门负责人到水利厅、农牧厅、扶贫办现场办公;第一个电视电话动员会是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大办农业电视电话会;贾志杰先后两次深入黄冈、鄂州、石首、公安、松滋等地检查督促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
狠抓落实是关键。省里已确定今年新增农业投入1.37亿元,加上去冬今春新增水利投入1.5亿元,共新增投入2.87亿元。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三峡木鱼槽隧道施工创纪录
由铁道部十八局三处担负施工的三峡对外交通专用公路木鱼槽隧道一月份创单口月成洞三百一十八点六米的全国最高纪录,从而使我国隧道施工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木鱼槽隧道是三峡工程对外交通专用公路的“咽喉”工程。(唐江省)


第1版(要闻)
专栏:企业改革试点巡礼⑤

  广开渠 缓放水
——北京牡丹电子集团公司采访记
本报记者杨振武赵兴林
“一石激起千层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犹如“巨石”入水。可是,我们在全国百家试点企业之一——北京牡丹电子集团公司看到的是风平浪静,鱼不跳,水不惊。
这惊与不惊,关键是人的问题。精明能干的集团公司总经理陈杰有个铁原则:“涉及人的问题要慎重。”他认为,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应该尽量减少震荡。
冗员过多,是国有企业一大“顽症”。对此,改革中的难题是:既不能手软,也不能闹出大麻烦。在这“两难”之间,北京牡丹电子集团公司走出一着“高棋”,这就是总经理陈杰讲的,“广开渠,缓放水”。
牡丹集团的“广开渠”,就是在巩固彩电主业的同时,大力扶持投资开发新产品,加快兴办第三产业,搞好待业培训,为安置富余职工开辟多种门路。
北京牡丹电子集团公司以生产“牡丹”牌彩电而闻名,过去产品结构和经营范围比较单一,基本上是“命系彩电”。近两年,随着全国彩电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企业多面受敌。偏偏这时,一个“穷兄弟”——亏损2亿元的东风电视机厂又加入集团。公司人员猛增到6200多人,而彩电产量受到市场约束。一时,“僧多粥少”,企业富余人员达2000多人。
“不管北电人,还是东电人,都是牡丹人。”集团公司没有另眼看待新来的“弟兄”,也没有把富余职工往社会上一推了之,而是立足企业实际,积极寻找新的出路:
——改原北京电子显示设备厂为公司制造二部,并注入资金,生产计算机终端,开发通讯类产品;
——实施“北改南迁工程”,在东风电视机厂原址改建高档公寓式写字楼,原设备迁至广东,折价投资兴建电子工厂;
——兴办起一批与彩电生产配套的独资和控股、参股的合资与联营企业;
——大力发展三产,成立牡丹酒楼、牡丹汽车维修厂、牡丹广告公司以及牡丹电线电缆厂等新摊新点。
牡丹集团对这些“呱呱坠地”的各类摊点给予人力、财力和场地等方面的扶持,同时,使之保持相对独立。新的公司一经注册,即刻“断奶”,但可以有偿借用资金。这些小公司为集团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集团公司为小公司提供的设备和材料,全部签订合同,“一家人,明算帐”。
条条新渠,为富余人员择业提供了广阔天地。即使这样,牡丹集团对分流仍是慎之又慎。他们的“缓放水”,就是搞好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衔接,政策制订与实施步骤的衔接,妥善安置富余人员。
集团公司在详细测算的基础上,对各部门实行了“定岗、定编、定员”,强调“一个萝卜一个坑”,能一个人挑的就不搞两个人抬。据此开展富余人员的分流和优化组合。
“条件公开,机会均等,双向选择,择优录用,隔级批准”,是牡丹集团在分流中重要的指导思想。一切都是透明的,有本事就有岗位,有能力就有舞台。这样,本事大的干大事,本事小的做小事,没本事的学本事,各得其所。陈杰乐呵呵地对记者说:“牡丹的分流,实际上形成了全体职工对自己的再认识。”
事缓则圆。由于各方面准备工作比较充分,尽管一些职工的岗位变了,但没有引起大的波澜。对下岗人员,集团公司按照“下岗人员管理办法”,“富余人员安置办法”进行管理、培训和重新安置。在200多下岗人员中,有97人经过人才交流中心分配,得到了妥善安置。
“广开渠,缓放水”的结果,不仅为富余人员找到了出路,更使集团公司朝着跨行业、跨地区的多元化经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994年,北京牡丹电子集团公司奋力拚搏,完成销售收入14.2亿元,比上年增长17%。可以预想,随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深入,“牡丹”之花将会更加夺目耀眼。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国杰出的革命文艺家
 夏衍同志在京逝世
新华社北京二月六日电我国杰出的革命文艺家、中共中央原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中国日本友好协会顾问、中国作家协会顾问夏衍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二月六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九十五岁。(附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征文

  精神也要扭亏
王罡
现在,各地对企业扭亏抓得很紧。有必要提醒有关领导,抓企业经济扭亏,不可忽视抓企业领导的精神扭亏。
精神亏损是指一些企业领导缺乏扭亏企业的信心,他们把企业转机的希望寄托在外部环境上。有的企业法人一说扭亏就泄气,抱怨资金不足,技术跟不上,遗留的问题太多,等等。许多企业家成功的经验证明,企业经济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领导精神不佳。企业领导的精神状态不扭亏,外部条件再好,企业也很难摆脱不走“华容道”的厄运。聪明的选择就是,不泄气,不抱怨,像当年大庆铁人王进喜那样,“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困境中奋起直追,这才有利于企业扭亏。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企业的当家人更要有一股顽强拚搏的精神。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全国去年落实优抚经费22亿
去年中央和各地多方筹集共落实了抚恤、补助和优待经费22亿元。这些经费提高了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住房、医疗方面的难题也得到缓解。据民政部有关部门介绍,全国有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拥军优属保障基金,不少地方还建立了诸如扶优发展基金、烈士褒扬基金等其它形式的基金。(附署名外均据新华社电)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铁法局扭亏增盈一亿元
35年的亏损大户、全国特大型煤炭企业——辽宁省铁法矿务局一举打破建局35年一直亏损的局面,1994年比1993年实际亏损的9935万元减亏增盈一亿零五万元,原煤年产量比国家计划增产105万吨,比历史最高水平的1993年增产102万吨,达到年产原煤1105.16万吨。(郁绵)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广州三产比重居大城市之首
广州市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全国十大城市中率先达到50%。截止到1992年底,广州市从事第三产业的独立核算单位和单独核算单位5.28万个,个体户11.29万个。


返回顶部